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变量与函数2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变量与函数2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变量与函数2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变量与函数2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17.1 变量与函数(2)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根据函数关系式直观得到自变量取值范围,以及实际背景对自变量取值的限制;

2.掌握根据函数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函数值.

过程性目标

1.使学生在探索、归纳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

2.联系求代数式的值的知识,探索求函数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

(1)填写如图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用x表示,纵向的加数用y表示,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解如图能发现涂黑的格子成一条直线.

函数关系式:y=10-x.

问题2 试写出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y与x的函数关系式:y=180-2x.

问题3 如图,等腰直角△ABC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10 cm,AC与MN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让△ABC向右运动,最后A点与N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面积y cm2与MA长度x 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2

1x y

. 二、探究归纳

思考 (1)在上面问题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写出它的取值范围.

(2)在上面问题1中,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多少?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多少?

分析 问题1,观察加法表中涂黑的格子的横向的加数的数值范围.

问题2,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x 不可能大于或等于90°.

问题3,开始时A 点与M 点重合,MA 长度为0cm ,随着△ABC 不断向右运动过程中,MA 长度逐渐增长,最后A 点与N 点重合时,MA 长度达到10cm.

解 (1)问题1,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x ≤9;

问题2,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90;

问题3,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10.

(2)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7;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4.

上面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解析法表示的,又例如:s =60t , S =πR 2.

在用解析式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不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如,函数解析式S =πR 2中自变量R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如果式子表示圆面积S 与圆半径R 的关系,那么自变量R 的取值范围就应该是R >0.

对于函数 y =x (30-x ),当自变量x =5时,对应的函数y 的值是 y =5× (30-5)=5×25=125.

125叫做这个函数当x =5时的函数值.

三、实践应用

例1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1) y =3x -1; (2) y =2x 2+7; (3)21+=x y ; (4)2-=x y .

分析 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一般来说,自变量只能取使式子有意义的值.例如,在(1),

(2)中,x 取任意实数,3x -1与2x 2+7都有意义;而在(3)中,x =-2时,

21+x 没有意义;在(4)中,x <2时,2-x 没有意义.

解 (1)x 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2)x 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3)x 的取值范围是x ≠-2;

(4)x 的取值范围是x ≥2.

归纳 四个小题代表三类题型.(1),(2)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3)题给出的是分母中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式子;(4)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二次根式. 例2 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某市民用电费标准为每度0.50元,求电费y (元)关于用电度数x 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20cm 2,设它的底边长为x (cm),求底边上的高y (cm)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3)在一个半径为10 cm 的圆形纸片中剪去一个半径为r (cm)的同心圆,得到一个圆环.设圆环的面积为S (cm 2),求S 关于r 的函数关系式.

解 (1) y =0.50x ,x 可取任意正数; (2)x

y 40=,x 可取任意正数; (3)S =100π-πr 2,r 的取值范围是0<r <10.

例3 在上面的问题(3)中,当MA =1 cm 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解 设重叠部分面积为y cm 2

,MA 长为x cm ,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2

1x y = 当x =1时,2

11212=?=y 所以当MA =1 cm 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21cm 2. 例4 求下列函数当x = 2时的函数值:

(1)y = 2x -5 ; (2)y =-3x 2 ; (3)1

2-=x y ; (4)x y -=2. 分析 函数值就是y 的值,因此求函数值就是求代数式的值.

解 (1)当x = 2时,y = 2×2-5 =-1;

(2)当x = 2时,y =-3×22 =-12;

(3)当x = 2时,y =1

22-= 2; (4)当x = 2时,y =22-= 0.

四、交流反思

1.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

(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

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②函数的解析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

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

(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2.求函数值的方法:把所给出的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应的函数值.

五、检测反馈

1.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 cm ,它的各边长减少x cm 后,得到的新正方形周长为y cm.求y 和x 间的关系式;

(2)寄一封重量在20克以内的市内平信,需邮资0.60元,求寄n 封这样的信所需邮资y (元)与n 间的函数关系式;

(3)矩形的周长为12 cm ,求它的面积S (cm 2

)与它的一边长x (cm)间的关系式,并求出当一边长为2 cm 时这个矩形的面积.

2.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1)y =-2x -5x 2; (3) y =x (x +3); (3)3

6+=x x y ; (4)12-=x y . 3.一架雪橇沿一斜坡滑下,它在时间t (秒)滑下的距离s (米)由下式给出:s =10t +2t 2.假

如滑到坡底的时间为8秒,试问坡长为多少?

4.当x =2及x =-3时,分别求出下列函数的函数值:

(1) y =(x +1)(x -2);(2)y =2x 2-3x +2; (3)1

2-+=

x x y .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初中数学资料-变量与函数教案

14.1.1变量与函数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中,自主建构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函数的定义,渗透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2.引导学生例举、研讨,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深化对函数概念实质的认识,体验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变量、函数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函数概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由具体实例逐步过度到抽象定义 教学过程 活动一:通过实例揭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1.已知水绘园的门票的价格是50元/人. (1)2个人进去,需_______元; 3个人进去, 需_______元; 5个人进去, 需_______元. (2)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没变化的量是_________. (3)设进去的人有x个,需要门票总费用为y元,则用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_; 2.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弹力范围内),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单位:cm)?

挂1kg重物时弹簧长度 1×0.5+10=10.5(cm) 挂2kg重物时弹簧长度 2×0.5+10=11(cm) 在这变化的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没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 l=0.5m+10 下面请我们同学仿照上面的例子,举出几个变化的过程,并说出哪些是变化的量?哪些是没变化的量? 变量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变量; 常量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常量。 活动二:提供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渗透函数概念的实质,为概括函数定义奠定基础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1)若汽车以v=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路程s(km)与时间t(h)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 (2)若汽车从南通匀速开往如皋,路程s=55km.用v(km/h)表示速度时间t (h)为_______. 2.我国体育健儿近7届奥运会奖牌数统计表 看表格回答:(1)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哪几个变量? (2) 当x=23时,y=?当x=27时,y=? … 3.本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示意图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1章 数的平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 一、平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二、平方根的性质 1.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 0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 3. 负数没有平方根。 三、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读作“根号a ”;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相反数,即-。因此,正数a 的平方根可以记作±,其中a 称为被开方数。 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四、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1. 概念不同; 2. 表示方法不同; 3. 个数及取值不同。 五、开平方 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六、立方根 1. 概念: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立方根。 2. 性质:任何数(正数、负数和0)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3. 表示:数a 的立方根,记作,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 称为被开方数,3是根指 数。 4. 一个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只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 七、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1.2实数 一、无理数 1. 无线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而无理数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二、实数及其分类 1. 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a a a 3a

2. 实数的分类 (1)按概念分类 正整数 整数 0 有理数 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 实数 负分数 正有理数 无理数 负有理数 (2)按正负分类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实数 正分数 正无理数 实数 0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实数 负分数 负无理数 三、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意义对应。 四、实数的有关概念 1.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 ???<-=>=0,0,00,a a a a a a 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 12.1幂的运算 12.1.1同底数幂的乘法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下) 第16章分式 §16.1分式及基本性质 一、分式的概念 A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叫做分式。 3、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4、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A=0的条当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0。即,使 B 件是:A=0,B≠0。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是:(1)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及指数的积。(2)如果各分母中有多项式,就先把分母是多项式的分解因式,再参照单项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从系数、相同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去确定。 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在约分时要注意:(1)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可直接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即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2)如果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多项式就应先分解因式,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式再

约分;(3)约分一定要把公因式约完。 三、分式的符号法则: (1)-a b = a -b =-a b ;(2)-a -b =a b ;(3)- -a -b =a b §16.2分式的运算 一、分式的乘除法 应用法则时要注意:(1)分式中的符号法则与有理数乘除法中的符号法则相同,即“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多个负号出现看个数,奇负偶正”;(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进行因式分解,以便约分;(3)分式乘除法的结果要化简到最简的形式。 二、分式的加减法 (一)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1、 用式子表示: 2、注意事项:(1)“分子相加减”是所有的“分子的整体”相加减,各个分子都应有括号;当分子是单项式时括号可以省略,但分母是多项式时,括号不能省略;(2)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1、法则: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式后,再加减。用式子表示: bd bc ad bd bc bd ad d c b a ±=±=±。 2、注意事项:(1)在异分母分式加减法中,要先通分,这是关键,把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变成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2)若分式加减运算中含有整式,应视其分母为1,然后进行通分。(3)当分子的次数高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应将其分离为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参与运算,可使运算简便。 四、分式的混合运算 注意事项:(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对分式运算同样适用,要灵活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2)分式运算结果必须化到最简,能约分的要约b c a b c b a ±=±

(完整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 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 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 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4522--x x x x 235-+2 3+x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9.1.1 变量与函数 教案

19.1.1数量与函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概念 2、会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学习重点: 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常量和变量,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常量?生:变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 常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 问题:购买一些作业本,单价为0.5元/本,总价y元随作业本数x变化,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并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y 生:常量是0.5 变量是:X 和 y 式子表示为:Y=0.5x 【合作探究】 问题1、下面各题的变化过程中 (1)、每个问题中各有几个变量? (2)、同一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1、汽车以6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为s km,行驶时间为t h 解:存在两个变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S = 60 t S 随着 t 的变化而变化,s 是怎样随着 t 的变化而变化呢,能用数值加以说明吗? 师生活动 小结: 当 _____确定一个值时,_____就随之确定一个值。

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第一场售出150张票,第二场售出205张票,第三场售出310 张票,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y元,y的值随着x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 (2)y=10x 当 x 取定一个值,y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你见过水中涟漪吗?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分别为10 cm,20 cm,30 cm时,圆的面积s分别为多少?s的值随r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 (3)S =πr 2 当 r 取定一个值时,s 有唯一确定值与之对应 4、用10 m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分别为3 m,3.5 m,4 m,4.5 m时,它的邻边长y分别为多少?y的值随x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 (4)y = 5-x 当 x 取定一个值时,y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师生活动: 归纳:1 每个变化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变量 2 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也()。 问题2(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图上点的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 (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 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每一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说出(1)中时间与生物电流的对应关系,(2)中年份与人口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体会变量之间的的单值对应关系。 【教师精讲】 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如果当x =a 时,对应的y =b, 那么 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 a 时的函数值 (注:一一对应,即一个自变量x的值,只能对应一个函数y值。) 【分组讨论】 上面四个问题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自变量的函数? 【探究与讨论】 下列各式中,x是自变量,请判断y是不是x的函数? 1.y= 2x

八年级数学华东师大版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复习资料

初二(上)数学期末测试题(华东师大版)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细心选一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 满分30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以下四家银行行标中,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有 ( ) 2. 如图1所给的4个正方形网格图形中,黑色部分只用..平移可以得到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 64的平方根是( ) A. 4 B. 4± C. 8 D. 8± 4. 8a 可以写成( ) A. 44a a + B. a 4·a 2 C. 62 ()a - D. (-a)7·(-a) 5.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555a a a +-=- B. () 2222x x x x +÷=+ C. ()2 222a b a ab b +=-+ D. ()()2 2 a b b a b a ---=- 6. 若2 6(3)(2)x kx x x +-=+-,则k 的值为( ) A. 2 B. –2 C. 1 D. –1 7. 下列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不一定相等的是( ) A. 正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等腰梯形 8. 已知ΔABC 的三边分别是3,4,5cm cm cm ,则ΔABC 的面积是( )2 cm A. 6 B. 7.5 C. 10 D. 12 9. 如图2,在菱形ABCD 中,6cm,8cm AC BD ==,则菱形AB 边上的高CE 的长是( ) A. 24 5 cm B. 48 5 cm C. 5cm D. 10cm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变量与函数》武建伟

八年级下册课题:变量与函数(1)课时:1 知识链接学习目标:1.掌握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基本概念; 一、创设情境 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 2. 了解表示函数关系的三种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并会用解析法表示数量关系 或者说 300000 学法指导 ⑵波长I越大,频率f就越小. 问题4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 S表示圆的面积则S与r之间满足下列关系:S= ________ . 利用这个关系式,试求出半径为 1 cm、1.5 cm、2 cm、2.6 cm、 半径r(c m) 1.52 2.6 3.2■1 V ■■■ 圆面积/曲)■1 fl ? 3.2 cm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 表: .解S= n r. 半径1 1.52 2.6 3.2■ ■ ■ 圆面积&(cm2) 3 147.06512.5621.226432.1536■ ■ ■ 由此可以看出,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 (1) 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 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 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 降低?解⑴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1C、2 C、5C; (2)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5C.最低气温是—4C; (3) 这一天中,3时?14时的气温在逐渐升高.0时?3时和14时?24 时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 (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C ) 也随 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类似的数量关系呢? 二、探究归纳 问题2银行对各种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率,下表是2002 7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年利率: . 口 . 冋 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 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研究了一些数量关系,它们都刻画了某 些变化规律?这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 些数值会发生变化的量?例如问题1中,刻画气温变化规 律的量是时间t和气温T,气温T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都会取不 同的数值?像这样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 量. 上面各个问题中,都出现了两个变量,它们互相依赖,密切相 关.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y,对于x的 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 它们 自变量,y是因变量,此时也称y是x的函数.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通 常有三种: (1)解析法,如问题3中的f = 存期X三月;六月年二年三年五年 年利率尹旳 1.71001.89001 9S002.2500 2.52002.7900 观察上表,说说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 解 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也随着增长. 300000 ,问题 4 中的S=n 2r, l 这些表达式称为函数的关系式. ⑵列表法,如问题2中的利率表,问题3中的波长与频率关系表. (3) 图象法,如问题1中的气温曲线.问题的研究过程中,种量,它的取值 始终保持不变,我们称之为常量,如问题3中的 300 000,问题4中的n等. 三、实践应用 例1下表是某市2000年统计的该市男学生各年龄组的平均身高 还有 波长?(m)30050060010001500 频率烬Hz)1000600500300200 问题3收音机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 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值: 观察上表回答: (1)波长I和频率f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波长I越大,频率f就____________ . 解(1) I与f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 lf= 300 000, 解(1)平均身高是146.1cm ; (2) 约从14岁开始身高增加特别迅速; (3) 反映了该市男学生的平均身高和年龄这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其中年龄是自变量,平均身高是因变量. 例2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1) 圆的周长C与半径r的关系式; (2) 火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它驶过的路程s (千米)和 所用时间t (时)的关系式; (3) n边形的内角和S与边数n的关系式. 解(1) C = 2n , 2n是常量,r、C是变量; (2) s= 60t, 60是常量,t、s是变量; (3) S= (n —2) X 180, 2、180 是常量,n、S是变量. 四、交流反思 1. 函数概念包含: (1) 两个变量; (2) 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 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 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函数关系三种表示方法: (1) 解析法; (2) 列表法; (3) 图象法. 3. 年龄姐(岁)7S g10111213141516n 男生平均身 髙 115.41183122.2126 51296135.514).414(5.1154B162.916$ (1) 从表中你能看出该市14岁的男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吗: (2) 该市男学生的平均身高从哪一岁开始迅速增加? (3) 上表反映了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 是因变量? 五、检测反馈 1. 举3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函数关系的例子. 2. 分别指出下列各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 (1) 三角形的一边长5cm,它的面积S(cm2)与这边上的高h(cm) 5 的关系式是S=2h ; 2 (2) 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为a则另一个锐角 H度)与a间的关系式是3= 90 —a ; (3) 若某种报纸的单价为a元,x表示购买这种报纸的份数,则购买 报纸的总价y (元)与x间的关系是:y= ax. 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1) 每个同学购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是2元,求总金额Y (元)与学生数n (个)的关系; (2) 计划购买50元的乒乓球,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 (个)与单 价a (元)的关系. 4. 填写如图所示的乘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24的格子涂黑.若 用x表示涂黑的格子横向的乘数,y表示纵向的乘数,试写出y 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华东师大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经典试题(超值)

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计算(﹣a )3?(a 2)3?(﹣a )2的结果正确的是( )A .a 11 B .﹣a 11 C .﹣a 10 D .a 13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x 2(m+1)÷x m+1=x 2 B .(xy )8÷(xy )4=(xy )2 C .x 10÷(x 7÷x 2)=x 5 D .x 4n ÷x 2n ?x 2n =1 3.已知(x+a )(x+b )=x 2﹣13x+36,则ab 的值是( )A .36 B .13 C .﹣13 D .﹣36 4.若(ax+2y )(x ﹣y )展开式中,不含xy 项,则a 的值为( )A .﹣2 B .0 C .1 D .2 5.已知x+y=1,xy=﹣2,则(2﹣x )(2﹣y )的值为( )A .﹣2 B .0 C .2 D .4 6.若(x+a )(x+b )=x 2+px+q ,且p >0,q <0,那么a 、b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a 、b 都是正数 B .a 、b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 C .a 、b 都是负数 D .a 、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7.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x ﹣4、2x ﹣1和x ,则它的体积是( ) A .6x 3﹣5x 2+4x B .6x 3﹣11x 2+4x C .6x 3﹣4x 2 D .6x 3﹣4x 2+x+4 8.观察下列多项式的乘法计算: (1)(x+3)(x+4)=x 2+7x+12;(2)(x+3)(x ﹣4)=x 2﹣x ﹣12; (3)(x ﹣3)(x+4)=x 2+x ﹣12;(4)(x ﹣3)(x ﹣4)=x 2﹣7x+12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若(x+p )(x+q )=x 2﹣8x+15,则p+q 的值为( )A .﹣8 B .﹣2 C .2 D .8 9.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 ①(2a+b )(m+n ); ②2a(m+n )+b (m+n );③m(2a+b )+n (2a+b ); ④2a m+2an+bm+bn ,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0、4的平方根是( )A 、2 B 、-2 C 、±2, D 、±4 11、27的立方根是( )A 、3 B 、-3 C 、±3 D 、27± 12、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 、9± B 、38- C 、 3 π D 、0.101001 13、32a a ?的结果是( )A 、a 6 B 、5a C 、6a D 、26a 14、32)2(x -的结果是( )A 、58x B 、58x - C 、68x D 、68x - 15、99100)2()2(-+-的结果是( ) A 、2- B 、2 C 、992- D 、992 16、36)()(a b b a -÷-的结果是( ) A 、22b a - B 、22a b - C 、3)(b a - D 、3)(b a -- 17、2-x 有意义的条件是( ) A 、2≠x B 、2≥x C 、2>x D 、2

新版华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小时,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 (3) 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个,做80个零件需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千米/时. (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八、答案: 六、1.整式:9x+4, , 分式: , , 2.(1)x≠-2 (2)x≠ (3)x≠±2 3.(1)x=-7 (2)x=0 (3)x=-1 七、1.18x, ,a+b, ,; 整式:8x, a+b, ; 分式:, 2. X = 3. x=-1 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变量与函数教案

初中数学《变量与函数》教案第14章一次函数 (1)14.1变量与函数教学目标①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 ②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难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副弹簧秤和挂件,一根绳子. 教学设计提出问题: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先填写下面的表,再试着用含t的式子表示页 1 第 s: t(小时) 1 2 3 4 5 千米)s(2.已知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

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那么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为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人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画面积为20cm2的圆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 注:(1)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2)挖掘和利用实际生活中与变量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景中两个变量关系的过程,直接获得探索变量关系的体验. 动手实验1.在一根弹簧秤上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 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填入下表: m(kg)悬挂重物的质量弹簧长度l(cm)如果弹簧原长 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重物质量m(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cm)? 页 2 第 2.用10d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的长,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的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用表格表示).设矩形的长为xdm,面积为Sd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注:分组进行实验活动,然后各组选派代表汇报.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深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全册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3、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4、 5、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6、 7、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8、 9、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10、 11、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12、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13、 14、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 ③81 16 ④(-)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 ③(- 5 3)2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11章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 一、平方根 1、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即: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2、平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2)零的平方根是零;(3)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算术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且为正;(2)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3)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4)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a ≥0。 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是记号:平方根±a(读作:正负根号a);算术平方根a(读作根号a) 即:“±a”表示a的平方根,或者表示求a的平方根;“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或者表示求a的算术平方根。 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负数没有平方根,∴被开方数a必须为非负数,即:a≥0。 四、开平方: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实质就是:已知指数和二次幂求底数的运算。 五、立方根 1、立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即:若x3=a,则x叫做a的立方根。 2、立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的立方根为正;(2)一个负数的立方根为负;(3)零的立方根是零。 3、立方根的记号:3a(读作:三次根号a),a称为被开方数,“3”称为根指数。 3a中的被开方数a的取值范围是:a为全体实数。 六、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实质就是:已知指数和三次幂求底数的运算。 七、注意事项: 1、“±a”、“a”、“3a”的实质意义:“±a”→问:哪个数的平方是a;“a”→问:哪个非负数的平方是a;“3a”→问:哪个数的立方是a。 2、注意a和3a中的a的取值范围的应用。 如:若3 x有意义,则x取值范围是。(∵x-3≥0,∴x≥3)

华东师大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63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4人。上期末数学考试最高分120分,最低分15分,平均分103,110分以上30人.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及格的同学仅93.5%;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以及基本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都极其欠缺;数学的思维混乱;不能独立思考,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低落,多数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 二、教材分析: 1、体系结构: (1)数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况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以适应较高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行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材中占有适当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自主探索、实践体验。 2、教材体例。 (1)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和感受,掌握必要的知识。 (2)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 (3)控制习题总量,降低难度,增加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习题,按照不同的要求,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自学提纲: 1、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什么叫开平方? 三、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5 3 )2 五、 测评 1、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1、什么叫做平方根? 2、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几个?零的平根有几个?负数的平方根呢?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1章数的平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 一、平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二、平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三、算术平方根 a,读作“根号a”;另一个平方根是它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a。因此,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记作±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 的相反数,即- 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四、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1.概念不同; 2.表示方法不同; 3.个数及取值不同。 五、开平方 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六、立方根 1.概念: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 2.性质:任何数(正数、负数和0)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3.表示:数a的立方根,记作3a,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 4.一个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只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 七、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1.2实数 一、无理数 1.无线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而无理数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2.实数的分类 (1)按概念分类 正整数 整数0 有理数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 实数负分数 正有理数 无理数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 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1、 什么叫做平方根? 2、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几个?零的平根有几个?负数的平方根呢? 3、 平方和开平方运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平方运算中,已知的是底数和指数,求的是幂。而在开平方运算中,已知的是指数和幂,求的是底。 ②平方运算中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数,平方的结果是唯一的,在开平方运算中,开方的数的结果不一定是唯一的。 联系:二者互为逆运算。 七、 布置作业 1、 P 7第1题 2、 (选做)已知:x 是49的平方根,y 是1的平方根,求: ①2x+1 ②(x+y)2 11.1 平方根与立方根(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系统,在学生正确理解平方根概念的意义和平方根的表示方法基础上,讨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