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教学文案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教学文案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教学文案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教学文案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

中国和日本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代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用花枝互赠亲友和以花祭祖传递情感的风俗。日本的花道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自隋唐时代随佛教一起传入,风格和形式都留有中国插花艺术的影迹。因此,东方式传统插花实际上就是以我国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插花艺坛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中国传统插花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葩,最初起源于民间生活,到后来与佛前供花相结合,得到迅速的发展,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是其精髓。东方传统式插花以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美见长。

东方式插花的风格特点强调自然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圣洁之尊。自然之真: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强调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提倡“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要求创作者观察、了解植物生长习性,融人个人情感,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人文之善:对花卉人格化,讲求“花德”,让花卉起着人物教化的功能。如松、竹、梅为“寒岁三友”;梅、兰、竹、菊寓意为“四君子”,“以白玉兰、海棠、牡丹寓意玉堂富贵”;兰喻君子,菊喻隐者,牡丹比贵人;竹寓虚心、有气节;荷寓清正廉洁、纯洁等。东方式插花用象征、寓意和谐音等手法,借花明志、以花抒怀。故作品常多命名,以引人步人特定境界。艺术之美:艺术之美包括花材美、布局结构美和整体艺术美。中国人赏花注重形、色、香、德,“形”则以“瘦疏古怪为佳”,与中国书、画艺术讲究线条美有关。如梅枝条曲折多姿、清香悠远、严寒开放,被视为最佳花材。花材的位置也按书法、绘画的结构章法,讲究参差不齐、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相生、气脉相连。如“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整体艺术是指插花作品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产生的艺术效

果。如传统文人插花所指的“花快意”一明窗、净室、古鼎、松涛、溪声等,并提出以茗赏为上、谈赏为次、酒赏为下等。圣洁之尊:东方人认为花是神圣的,常以花祭祀、供佛、以花修道、悟道。把插花作为修身养性之道,讲究“心正则花正”,要求通过插花关注草木,反省自身的正邪,弥补精神的偏颇。总之,东方式插花真、善、美、圣的花艺特点,决定了其多采用写实、写意或两者结合的艺术手法。作品形态自然,线条优美,布局如画,意境隽永,情趣盎然,耐人寻味。是一种唯美和教化结合的花艺文化。

讲究意境,寓意于花:意境,是艺术家审美的再现,与生活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达无限而深远的内涵。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思,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这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他插花中所没有的。(1)寓意于花。人们根据花木生长的特性或特征形态,融入个人感情,赋予花木象征的含义,以借花抒发情怀,寓教于花。① 以花名的谐音定意。花草的名称或别名及其谐音,往往是花材象征意义的来源。如百合、水仙、万寿菊、桃花、万年青、富贵竹、发财树等。② 以花木的形象定意。③ 以花木的生长习性定意。常以各种花木的生长特性及形、色、香、质、神、性格等来评议。④ 按传说、时令定意。(2)作品的命名与意境的表达。命名对插花作品的意境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引导欣赏者对作品的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取得共鸣。“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

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

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在选用花材上,中国

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

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利用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人工的装饰美,

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

诗情画意,讲究意境美。中国传统插花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或只注重花材在形、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在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了解的基础上,萃取精华,倾注情感。并采用比拟的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这种运用诗的意境、画的构图的创作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含蓄而又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与雅俗共赏的多样性,给人“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感受和“神似胜形似,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利用线条造型,进行不对称式构图中国传统插花以花枝为线条进行造型,尤其

善用木本花枝线条进行造型。由于木本枝条有丰富的线条变化,又易于人为弯曲加工,所以传统插花中多用木本枝条做骨架进行构图。作品中的灵气、动势、姿态,都靠线条表现出来。恰当地使用线条,可以使自然百态、人间万象、风雨雷电、喜怒哀乐体现在插花作品中。线条的表现能力非常强,如水平的线条,给人平静、端正、开阔、广袤无垠的感受;垂直线条,有顶天立地、挺拔高耸的气势;斜直线,有向前奋进的动感;粗直线,刚健有力,充满阳刚之美;曲线,富有柔和、流畅的韵律感;细曲线,柔美活泼,展现女性的魅力;放射线,则具有强烈的扩张感,等等。利用富有含义的线条(枝条)构成作

品的造型骨架,线条加上相应的花材,形成俯仰、顾盼、高下、曲直、疏密、大小、深浅、斜垂、张弛等极富变化的构图形式,从产生动势,展现出“一叶一世界,一花一乾坤”的艺术天地。中国传统插花构图中没有明显的几何中轴线,但强调枝叶、花朵的协调,在不对称中体现均衡。其构图遵循“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剪截组合以及容器的使用要考虑大小比例和尺度,但对每个花枝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绝无固定格式和严格要求。并且传统插花中的比例和尺度不像数学上那样

精确,很多时候往往使用“心理的尺度”去衡量。插制时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的基础上,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境界。表现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与多样。

东方式插花的表现技巧和要求,1、符合植物生长规律:(1)起把紧,上散下聚。这是自然式插花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插花时,以花器视作大地,各枝条的基部插口应集中靠拢,有如花器中抽出一棵植株茁壮成长。(2)表现花材自

然美。如竹子的美在于其挺拔刚劲的气势,若创作中倾斜使用,就丧失了她的内涵美。

(3)花型符合植物自然形态。(4)同一光源(光源一致)。植物生长都有向光趋势,插花也应“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势”就是花木生长之势,或苍劲挺拔,或虬屈蜿蜒,或左右伸展。插花时,须设定一个光源位置,使同一容器内的各枝条走势、花叶朝向都有个统一的光源。2、借鉴同类艺术创作的艺术手法(1)讲究线条。东方人认为线比面更有情趣,富于生气。故多用木本枝条为主材,运用枝条的形态表现不同的内涵。粗枝劲干表现雄壮气势;纤细柔枝表现温馨秀丽。飞动的线条给人以浑洒自如、酣畅淋漓之美;顺势而下的线条有一泻千里之感;蜿蜒迂回,又有溪水慢流的韵味

(2) 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插花位置安排不可太均匀对称、平齐成列,要高低俯仰,前后伸展,既符合植物自然生长的形态又符合书画结构布局的要求。形体上则不可太单一,要有所变化,才能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具品尝之乐。

(3) 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有虚实就有层次、深度和生气。插花不可过密,过密则不透风,显露不出每朵花所特有的风姿,花之间应有空位。留空为枝条提供了“生长”空间,也留给人们退想回旋的余地。①疏密有致。插花材料之间不可密不透风,花与花之间应有空位,或以小花或碎叶加以间隔,这就是虚。上疏下密,上散下聚。② 浓淡适宜。花色太浓时宜用浅色小花使之淡化,材质太硬太重时,则宜加些轻柔的枝叶使之柔和。③留空

白。空白出余韵,在材料的疏密之间参差错落之间留有空白,使人感到有一种情势从中油然而生。

(4) 呼应关系。在花材的色彩和方向上的呼应关系,是材料相互联系,互相渗透,浑然一体。忌花叶背面相对,各(5)对比关系。对比可以使素材之间相互比较,各自突出,可以使作品的精华部分得以强调。对比又称为“破”,直着以曲破之,横着以竖破之,圆者以长线破之,“破正求奇”。(6)宾主分明。插花时要确定宾主关系,以便主题集中,避免主次不明而散漫。“主”是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花材、主要色调和主要姿势。一个作品不可能有太多内容,否则杂乱无章,无以适从。朝一方,互不呼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