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考卷比较版

微生物考卷比较版

微生物考卷比较版
微生物考卷比较版

2004

鱼腥蓝细菌属Anabaena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盐生盐杆菌Halobacterium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根瘤菌属Rhizobium 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 运动单胞菌属Zymomonas沙门氏菌Salmonella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变形杆菌Proteus 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2004

2. 周质空间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膜与细胞壁外层膜之间的空隙,内含多种蛋白质(运输蛋白,水解酶,信号接受蛋白)

3. 荚膜

是细菌细胞外糖被的一种,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厚度,一般由多糖、多肽或多糖加多肽构成,对细菌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 子实体

一般是指真菌特化的菌丝组织,在其外面或内部含有具繁殖能力的有性或无性孢子。

5. 溶源性

温和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并不引起细菌细胞裂解,而是将自身基因组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并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同步复制的现象。

6. 前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整合在宿主细胞中的基因组就是前噬菌体。

7. 自养

以CO2为主要碳源的营养方式叫自养。

8. 同型乳酸发酵

经EMP途径,发酵产物只有乳酸一种的乳酸发酵就叫同型乳酸发酵。

10. 混合酸发酵

由Escherichia,Salmonella, Shigella进行的发酵,产生大量的酸(甲酸,乙酸,琥珀酸),是甲基红实验阳性的基础。

7. 混合酸发酵

一些菌通过EMP途径将葡萄糖转变成琥珀酸、乳酸、甲酸、乙醇、乙酸、H2和CO2等多种代谢产物,由于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有机酸,故将其称为混合酸发酵。

11. 灭菌

杀灭物体表面或内部一切微生物的方法。

12. 微好氧菌

只有在低氧浓度下才生长得最好的细菌。

14. F’菌株

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F质粒不正常切离,使形成的质粒带有一部分宿主基因的菌株。

15. 普遍转导

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共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

16.菌毛

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以及菌体之间相互粘着的功能。

17.孢囊(cyst)

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18.自养

以CO2为主要碳源的营养方式叫自养。

19.亚病毒

只含有蛋白质或核酸一种成分的病毒叫亚病毒。

20.支原体

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之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21.耐氧菌

即耐氧性厌氧菌的简称。是一类可在分子氧存在下进行发酵性厌氧生活的厌氧菌。它们的生长不需要分子氧,但分子氧对它们也无害。

2005

1、人体正常菌群

生活在人体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

2、模式菌株

由于其一系列极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因而在现代遗传学、分离生物学和其他许多重要生物学基础研究中,成了学者们热衷选用的微生物。

3、脂多糖

脂多糖,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构成。

5 溶源性

温和噬菌体的侵入把基因组整合到宿主上,随宿主的复制而复制,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

6. 无氧呼吸

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不以氧分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

9. 高频重组菌株(Hfr)

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成在核染色体组特定位点上的整合态,与F-菌株接合后,发生基因重组频率比F+菌株高出几百倍的菌株;

2006

1. 缺壁细菌(cell wall deficient bacteria)

答:由在自然界长期进化和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产生的少数缺细胞壁的菌种

及利用人工方法通过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人工缺壁的细菌统称为缺壁细菌。其中包含:L型细菌、原生质体、球状体、支原体。

2. 肽聚糖(peptidoglycan)

答: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肽聚糖分子有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其中的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而聚糖则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相互间隔连接成的长链。这种肽聚糖网格状分子交织成一个致密的网套覆盖在整个细胞上。

3. 锁状联合(clamp connection)

答:锁状联合即形成喙状突起而联合两个细胞的方式。真菌菌丝细胞通过形成喙状突起而联合两个相邻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这种喙状突起联合的方式叫锁状联合。

4. 菌株(strain)

答: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5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答: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面的蓝藻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6. 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

答:活性污泥是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它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7. 接合(conjugation)

答: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菌”)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是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

8. 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

答:这是一种专用于牛奶、啤酒、果酒或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最早由巴斯德发明而得名。

9. 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答:凡能在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10. 发酵(fermentation)

答:发酵有两个含义,广义的发酵,最早是从会不断冒泡并产生有益产品的一些自然现象开始的;目前已泛指任何利用好氧性或厌氧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

填空

1. 人体的五大微生态系统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口腔和皮肤。

2. 古生菌界包括泉古生菌门和广古生菌门两个门。

3. G+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磷壁酸,它的主要功能有浓缩细胞周围Mg2+,作为噬菌体的特异受体,赋予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等。

4. 在各种细菌染色法中,以革兰氏染色法最为重要。各种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能区分成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大类。

5. 耐氧菌包括乳酸菌和非乳酸菌类耐氧菌。

6. 细菌的芽孢一般由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组成。

7. G-菌的细胞壁结构较复杂,层次较多,由肽聚糖层、周质空间和外膜脂多糖构成。

8. 一般细菌芽孢所特有的物质有芽孢肽聚糖,DPA-Ca (吡啶二羧酸钙)和小酸溶性蛋白。

9. 细菌的繁殖方式有裂殖和芽殖。

10. 衣原体的生活史十分独特,包括具有感染力的细胞原体和不具有感染力的细胞始体。

11. 真核微生物包括真菌,微型藻类和原生动物。11. 真核微生物包括霉菌,酵母菌和蕈菌。

12. 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13. 真菌的有性孢子有子囊孢子,担孢子,接合孢子和卵孢子。

14.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包括吸附,侵入,增殖(复制和合成),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

15. 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有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

4. 古细菌可分为古古生菌、泉古生菌、和广古生菌。

13真菌的无性孢子有芽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

1. 根据细胞核糖体小亚基RNA的序列同源性比较,可将整个生物界分为细菌,古细菌,和真核生物。

2. 在各种细菌染色法中,以革兰氏染色法最为重要。各种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能区分成G+和G-两大类。

3. G+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磷壁酸,G-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脂多糖。

4. 根据古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可分为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超嗜热菌、无壁嗜热嗜酸菌四大群。

5. 缺壁细菌包括L型细菌、原生质体、球状体和支原体。

选择

(B)1. 固体琼脂培养基的发明者是。

巴斯德;B. 科赫;C. 李斯特;D. 贝格林克

(A)2. 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最主要的共性是,并由此决定了微生物的其他4个共性。

A.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B. 吸收多,转化快;

C. 生长旺,繁殖快;

D. 适应强,易变异;

E. 分布广,种类多。

(C)3. ED途径中的关键酶是

A.葡萄糖激酶;

B. 磷酸酶;

C. KDPG醛缩酶;

D. 氢化酶。

(D)4. 嗜盐菌紫膜中的主要成分是

A.类脂;

B. 糖类;

C. 菌绿素;

D. 细菌视紫红质

(D)5. 微生物所特有的代谢回补途径是

A.EMP途径;

B. ED途径;

C.三羧酸循环;

D. 乙醛酸循环

(A)6. 固氮酶还原N2的活性中心所具有的金属元素是

A.Fe和Mo;

B. Fe和Zn;

C. Fe和Cu;

D. Fe和Mn

(D)7. 放线菌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中收录在第几卷中?

A.第1卷;

B. 第2卷;

C. 第3卷;

D. 第4卷;

E. 第5卷

(A)8. 大肠埃希氏菌K12菌株的正确写法是

A.E. coli K12;

B. E. coli K12;

C. E.coli K12;

D.

E.coli K12

(C)9. 脆弱拟杆菌卵形亚种的正确写法是

A . B. fragilis ovatus;B. B. fragilis subsp ovatus;C. B. fragilis ovatus;

D. B. fragilis (subsp) ovatus

(B)10. 氮素循环的下列环节中,哪个不是微生物所特有的?

A.固氮作用;

B. 同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

C. 反硝化作用;

D. 硝化作用

(C )7. 产甲烷菌所特有的辅酶是

A.CoA,

B. CoQ,

C. CoM,

D. THF

(D )8. 一切好氧和耐氧菌都具有的酶是

A.过氧化氢酶,

B. 过氧化物酶,

C. 加氧酶,

D.超氧化物歧化酶。

(A )9. 真菌中常见的调剂溶质(compatible solute)是

A.甘油,

B. 甘氨酸,

C. 海藻糖,

D. 甜菜碱

(D )10. 细菌中常见的调剂溶质是

A.甘油,

B. 甘氨酸,

C. 海藻糖,

D. 甜菜碱

(B)10. 氮素循环的下列环节中,哪个不是微生物所特有的?

A. 固氮作用;

B. 同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

C. 反硝化作用;

D. 硝化作用(D)1. 形态特征在以下哪类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中显得更重要:

A.病毒;

B. 细菌;

C. 酵母菌;

D. 霉菌

(A)2. 在真核微生物的“9+2”型鞭毛中,具ATP酶功能的构造是:

A.动力蛋白臂;

B. 中心微管;

C. 放射幅条;

D. 微管二联体。

(C)3. 脂多糖(LPS)是G-细菌的内毒素,其毒性主要来自

A.核心多糖;

B. O特异侧链;

C. 类脂A;

D. 阿比可糖。

(B)5. 自然形成的原生质体是:

A 衣原体;B. 支原体;C.立克次氏体;D. 球状体

(A)6. 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中的碳源类储藏物是

A.PHB;

B. 异染颗粒;

C. 羧酶体;

D.磁小体

(A)7. 细菌的荚膜(或大荚膜)是指

A包裹在单个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的层次且层次较厚的糖被;

B包裹在单个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的层次且层次较薄的糖被;

C包裹在单个细菌细胞壁外,松散的、未固定的糖被;

D包裹在细菌群上有的较厚的层次的糖被;

(B)8. 放线菌是一类

A.革兰氏阴性丝状细菌;B.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C.丝状真菌;D.杆状细菌

(C)9. 属于特化的营养菌丝的结构是

A.分生孢子头;B.瓶梗;C.吸器;D.担子

(B)10. 属于真菌的有性孢子的是:

A.分生孢子;B.子囊孢子;C.节孢子;D.厚垣孢子

(C)11. 属于组合培养基的是:

A.牛肉蛋白胨培养基;B. 营养琼脂培养基;C.察氏培养基;D.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A)12. 能用EMB琼脂区别的菌属是:

A.Escherichia和Enterobacter B Bacillus和Lactobacillus

C Pseudomonas和Staphylococcus

D Aspergillus 和Actinomyces (D)13. Mucor是下列哪个菌属的拉丁文属名:

A.分支杆菌属,

B. 假单胞菌属,.

C. 假丝酵母属,

D. 毛霉属

(D)14. 破伤风梭菌的拉丁文学名是:

A.Bacillus subtilis;B. Escherichia coli;C. Rhizobium niger;D. Clostridium tetani (C)15. 细菌的酒精发酵途径是:

A.EMP途径,B. HMP途径,C. ED途径,D. TCA途径

(C)16. 能以羟基丙酸途径固定CO2的细菌是:

A.紫色硫细菌,B. 硝化细菌,C. 绿色非硫细菌,D. 氢细菌

(D)17. 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类菌体的菌属是:

A.Anabaena B. Azotobacter, C. Clostridium, D. Rhizobium

(C)18. 下列属中的细菌既能固氮又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A.Anabaena B. Azotobacter, C. Clostridium, D. Rhizobium

(C)19. 细菌萜醇的功能是:

A.合成胞壁酸,B. 形成短肽链,C. 运送肽聚糖单体,D. 连接肽聚糖单体至引物上

(B)20. 不具有SOD酶的细菌是:

A.好氧菌,B.厌氧菌,C. 耐氧菌,D. 微好氧菌

问答

1、为什么一些只能进行发酵产能的微生物也具有ATP酶?

答案:一些只能进行发酵产能的微生物,它们产生ATP的方式虽然是底物水平磷酸化,不需要ATP酶,但是它们需要ATP酶来消耗ATP产生质子动力供给鞭

毛运动或物质的跨膜运输,因此也具有ATP酶。

2、青霉素为何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其抑菌机制如何?

答:青霉素主要抑制细菌肽聚糖的合成。只有旺盛生长的细菌细胞才需要合成大量的肽聚糖,因此,青霉素只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青霉素是Ala-Ala的类似物,它通过抑制肽链的切割和交联而抑制正常肽聚糖的合成。

3、什么叫典型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定量描述单批培养液体培养基中单细胞、微生物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即为典型生长曲线。

典型生长曲线可分为4期: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长速率常数。

3.什么叫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各期的特点如何?

答: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做纵坐标,以培养时间做横坐标,画出的一条由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组成的曲线,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分期: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各自特点:延滞期:①生长速率常为〇;②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许多杆菌可长成丝状;③细胞内的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嗜碱性;④合成代谢十分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速,易产生各种诱导酶;⑤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如NaCl浓度、温度等。

4、什么叫抗药性(耐药性)?其产生途径有哪些?

抗药性是指原本能被某种药物抑制或杀死某种微生物,因该微生物的变异,而不再被这种药物抑制或杀死的现象。抗药性主要通过遗传途径产生,例如基因突变、遗传重组或质粒转移等。

2、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分几类?试各举一例。(8分)

答案:(1):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

(2):引起细胞壁讲解;溶葡球菌素;

(3):干扰细胞膜;短杆菌肽;

(4):抑制蛋白质合成:氯霉素;

(5):抑制DNA合成:灰黄霉素;

(6):抑制DNA复制:丝裂霉素;

(7):抑制RNA转录:放线菌素D;

(8):抑制RNA合成:利福平。

3.简述有机物厌氧消化产生甲烷过程以及该过程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参与的主要微生物类群。(10分)

答案:见教材275-276页。

4、细菌生长曲线的延滞期有何特点?如何缩短延滞期?(4分)

答案:(1):①生长速率常数为0;②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③RNA尤其是r RNA含量增高;④合成代谢活跃;

(2):①接种龄为指数期;②接种量大;③发酵培养基成分与种子培养基成分接

近且丰富;

1、试述古菌和真细菌的主要区别。

答: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复杂程度以及各自某些独特的结构。相对细菌而言,古生菌结构比较简单。

①相比真细菌古生菌的细胞壁中都不含真正的肽聚糖,而含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②古生菌的细胞膜存在独特的单分子层或单、双分子混合膜,其中含有醚键。③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④古生菌很多属于嗜极菌,生活环境极端;

2、什么是质粒?它有哪些特点?试举出3种细菌质粒。

答:定义:凡游离于原核生物和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即cccDNA,就是典型的质粒。

特点:①质粒具有麻花状的超螺旋结构;②质粒上携带某些核基因组上缺少的基因,使细菌等原核生物获得了某些对其生存并非必不可少的特殊功能。③质粒是一类独立于细胞内的复制子,根据其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同步性,可分为严紧性复制控制和松弛性复制控制;④某些质粒具有与核染色体发生整合与脱离的功能,如F因子,这类质粒又称附加体。⑤质粒还有重组的功能,可在质粒与质粒间、质粒与核染色体间发生基因重组。

举例:接合性质粒(E。coli的F质粒)、抗药性质粒(肠道细菌的R质粒)、具生理功能的质粒(根瘤菌)

4、试说明外膜和周质空间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的重要性。

答:外膜:外膜是G—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它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若干种外膜蛋白。外膜具有控制细胞的通透性、提高Mg2+浓度、决定细胞壁抗原多样性等作用,其中的类脂A更是G—病原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周质空间: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狭窄胶质空间称周质空间。成分有:1.细胞色素c类型和其他电子运输蛋白;2.转运营养物进入细胞的蛋白;3.包括获得营养物的酶,如蛋白(水解)酶;4.细胞防御有毒化合物,破坏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

3、微生物怎样使细胞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

微生物通过自己合成调剂溶质(compatible solutes)或从环境中吸收贮存调剂溶质使自身细胞处于正态水平衡从而使细胞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