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用)

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用)

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用)
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用)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说课稿

说课人:单位: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化学教材八年级第七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第一节。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的单质,第二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和导电性以及C

60

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由于本书第五章、第六章化学抽象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所下降。而本节课教材图文并茂并联系最新科技成就,教学内容紧贴实际生活、生动有趣,可以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可知他们对新鲜事物有趣的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动手试一试、做一做。而这节课的知识就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比如钻石、玻璃刀、铅笔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手尝试做探究实验如玻璃刀划玻璃、石墨电极和铅笔芯的导电性、触摸铅笔芯粉末、木炭吸附性实验等可以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分子的结构特点。

(2)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C

60

(3) 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案导学,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自学预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资料,学生通过对资料的理解、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3)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并通巩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的观点。

(2)通过对C

、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60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突出重点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介绍金刚石石墨的视频控件的播放,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使科学知识变的生动具体形象,,使学生轻松了解掌握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及用途。同时在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观察、分析,比较。

突破难点的途径: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金刚石、石墨的立体结构模拟视频,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形成立体模型,理解其结构的区别。

三、教法及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课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前学生根据学案自学,课堂上采取新颖环节激趣、视频辅助教学、动画模拟微观结构、学生实验探究、猜词小游戏、小组竞赛评分、交互练习等多种形式。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

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包括自学课本知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铅笔的由来等)、准备活动探究的物品(2号电池的电极、玻璃片、有颜色的水、不同类型的铅笔等)

(二)课堂探究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

本课是以卖炭翁商店宏张开业为线索的(包括四个环节)。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奇异之旅。同时进行智慧大PK,出示falsh控件小组品分榜,进行小组竞赛的形式,学生感到很新颖很有趣,对本课产生强烈的兴趣。

2、教学活动环节,环环相扣(27′)

第一环节:产品介绍 ------视频导学,感悟新知(5′)

通过播放视频介绍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用途及微观结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新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建立知识体系。

第二环节:顾客体验进行时 ------实验探究,动手动脑(20′)

课前准备:我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其中小组又确定了组长,这样在实验探究中学生活动才能有序进行,同时组长会给予组员合作式的帮助,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实验结束小组进行汇报总结。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知,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第三环节:有奖竞猜 ------ 学生游戏,活用知识(2′)

设置安排课堂小游戏:《一个比划一个猜》。小游戏中出现的词语,是本课中重要的词语,这样就将所学知识有机的与游戏联系起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物理性质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2.下列图示中物质的用途与相应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A.金属的导热性B.燃气的可燃性C.氧气的氧化性D.干冰的升华 3.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B.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C.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都具有导电性 4.属于活性炭物理性质的是() A.稳定性B.吸附性C.还原性D.可燃性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 B.二氧化碳能做气体肥料,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实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6.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7.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

8.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 A.岩石B.金刚石C.石墨D.铁9.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具有还原性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0是由碳原子构成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0.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 选项事实解释 A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 冬天戴眼镜进入室内,眼镜片出现水 雾 眼镜温度低,分子运动减慢,水蒸气液 化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刑侦人员牵着警犬寻找犯罪分子下落分子不断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A.A B.B C.C D.D 11.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的质地都很软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这四种物质都可作润滑剂D.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1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D.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13.下列对图中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碳的单质和碳的化学性质。我选择的是第一部分碳的单质。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和导电性以及C60分子的结构特点。由于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无定形碳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朵质构成的,因此木炭的吸附性等放在石墨的内容之后介绍。 2、目标确定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②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初步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让学生初步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重点和难点的确立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为了解决重点、难点,通过实物、投影以及化学实验和录相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例如,通过放录相材料来让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在日常生活中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物操作来亲身感知,把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模型通过放录相材料来帮助学生解决结构决定性质这一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分析类比、合作探究、演示实验等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物引课,激发学生兴趣,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边比较,进行探究性学习,突出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说学法 主要通过自学、讨论、实验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交流为主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通过“三段六步”的教学模式,通过引课激发情趣→出示目标→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自学督查→导学释疑→合作探究→当堂测评等程序进行。 1、激发情趣,出示目标(约2分钟)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出示钻戒和玻璃刀、铅笔芯等生活用品,说明构成它们的主要部分都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墨等,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交待本课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2)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C60、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什么叫单质? 2、同一元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吗?举例说明。 引入:通过欣赏图片而引入新课: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另几种由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过程:1、阅读教材,再通过原先已看录相片,填好并完善表格: 2、思考与讨论: (1)金刚石、石墨的什么性质不同,且差异很大? (2)什么原因引起的?

(3)你还知道生活中哪能些物质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3、归纳整理:用途 无定形碳———— ———— ———— ———— 4、测试:赛一赛,看谁学得快! (1)金刚石能切割大理石,是因为——————-————- (2)石墨能做电极,因为—————————————— (3)活性炭能用来脱色、去味,是因为—————————— (4)石墨能用作铅笔芯,是因为——————————————。 () 性质用途 () 5、碳的新单质-------C60 形似-------------,又名叫--------------------。 思维与拓展: 1、木炭可以吸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如右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向盛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木炭,振荡集气瓶,再打开弹簧夹。 观察到红棕色————(填“变深”或“消失”或“不变”),漏斗中液面————(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其原因为:木炭具有————-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外界大气压。 2、请你设计一个方案,证明足球烯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用文字简要叙述)———————————————————————————————————————

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达标自查 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科学家已证实了有一种具有空心球状结构的N60分子,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N60和N2都是氮元素的单质 B.N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0 C.N60中含有30个氮分子 D.N60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3.用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褪色,其主要原因是。 4.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碳单质有、和等,其中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它们的性质差异是因为,由此可知决定物质的性质。 5.木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是因为它具有结构,防毒面具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制糖工业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自来水厂用活性炭来吸附。 能力提高 6.当CuO中混有少量碳粉时,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提纯?()。 A.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 B.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C.加足量水搅拌过滤 D.用筛子将碳粉筛去 7.1990年海湾战争引起科威特大量油井燃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据报道,有些地区降了黑雨。你分析形成黑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A.炭黑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墨 8、向红热的木炭中通入硫的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叫二硫化碳的物质,推断这个反应的方程式为。 拓展探究 9.继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C60分子后,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管状的碳单质——碳纳米管。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常温下C60分子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简要说明理由。 (2)设计一个方案,证明C60分子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说课稿 孟津县朝阳初中贾廷瑞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培养一些能力和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一些知识。 从其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碳单质的介绍,另一部分是碳的化学性质,从课时安排上,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碳的单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并穿插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教材是以大量图片来体现知识的,文字叙述不多。 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地增减,加入了大量的媒体素材。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化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能接触到物质,使他们对物质有一定地感官认识。但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等内容,又让他们进入了抽象的世界。这一课的到来,使学生回到了物质世界,回到了直观感受,回到了实验探究。所以,这一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教师应该看到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能动手。这也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课题,教师应抓住学生对知识渴望和对物质好奇的心理,充分地利用网络信息和资源,并收集整理,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⑶培养从媒体素材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以及从比较和归纳中找 出问题,并在讨论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通过实验培养动手探究的能力; ⑸能正确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⑵能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和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树立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⑵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⑶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㈡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 ⑴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通过媒体素材的展示培养学生对信息捕获、整理、归纳、比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⑴正确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 ⑵课前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四、课前准备的分析

九年级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张小娟 教学目标: 赵志伟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3、情感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 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 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介绍:木炭 [实验6-1] 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 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 石墨 (两种单质)(一种元素) (1)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叫单质。

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训练题及解析

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训练题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2.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化学工作者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A.CO气体可用作气体燃料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催化剂把水变成汽油 D.CO气体可用来冶炼金属 3.属于活性炭物理性质的是() A.稳定性B.吸附性C.还原性D.可燃性4.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A.炭黑B.活性炭C.金刚石D.石墨 5.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冰和干冰B.CO和CO?C.镁条和镁粉D.氧气和臭氧6.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A.碳素墨水B.打印碳粉C.低碳生活D.石墨碳棒7.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 8.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种类不同 D.原子数目不同 9.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H2O2和H2O化学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学性质差异大,是因为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钠元素和镁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中子数不同 10.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具有还原性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金刚石石墨和C教学说课

金刚石石墨和C教学说 课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碳是重要的化学元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面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使本单元的高度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内 、木炭及活性炭的重要物理性容: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 60 质、结构特点和用途;另一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加热或高温下可以和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等物质起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的微观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 60 (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能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认识碳的单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确定学习化学的志向。 (2)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二、教学理念

本课题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出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图文并茂,使知识活动化、游戏化,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助者,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教师)化学实验室需要购买活性炭,请大家和我一块进行网上购物去吧!咱们到这个名为卖“炭”翁的商店逛逛去。 本节课的教学课堂就设置在这个商店里。学生在逛商场的过程中,经过讨论、探究,轻松、愉快的达到各项学习目标。这种活泼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新奇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到,化学和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新课讲解] (教师)给学生展示商店里面商品的图片:大家看看一号柜台出售的是金刚石类的,有人造的和天然的金刚石,由金刚石打磨而成的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由金刚石制成的用来切割的玻璃刀和钻头。大家根据金刚石的用途能够推测出它的性质吗? (学生回答)金刚石是透明的正八面体,非常坚硬。 (教师)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咱们继续去买咱们需要的活性炭吧。二号柜台出售的是石墨类商品,请大家观察它的颜色,这些是由石墨制成的产品,有铅笔芯,润滑剂,电池的碳棒,坩埚。大家能不能推测出石墨具备哪些性质呢? (学生回答)深灰色片状固体,软,滑腻,导电,耐高温。 (教师)很好,咱们要购买的活性炭就在下个柜台。这里还有用来烧烤的木炭,咱们需要购买的活性炭就是这样的黑色固体。这里还有美观的炭雕呢,它们可以用来吸附室内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金刚石石墨C的教学设计公开课修订稿

金刚石石墨C的教学设 计公开课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建水曲江中学杨月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的第一课时,其主旨是学习金刚石和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为以后学习同素异形体打下基础。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把教学情境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电车电刷等,又引入了一些高新科技材料,如纳米碳管等。教材图文并茂,为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条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关碳单质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联系即构成本课题的重要认知目标。在技能方面,学生已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强化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三、思路整合 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入手引入新课,展开对课题——“金刚石、石墨、C60”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金刚石的用途,总结其物理性质;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猜测石墨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结合教师提供的金刚石和石墨的模型,解释二者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并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通过巩固性练习,加深学生对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联系的理解;通过认识无定形碳的用途,激发学习兴趣,知道化学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最后通过展示C60分子的结构以及有关碳的新型材料的图片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据以上分析,将本节课的流程设计如下:

金刚石石墨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 王道国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分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 60 子、原子、元素及化合价等抽象概念内容后首次接触到的物质,是学生能够将物质与结构联系起来初步的尝试,学好这一课不仅能为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等物质打下基础,更是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准备。 从其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碳单质的介绍,另一部分是碳的化学性质,从课时安排上,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碳的单质。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发现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巩固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差异很大的原因。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难点为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和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的原则,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采用了以下方法: 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从教材及资料中归纳出答案,培养阅读归纳能力 2、实验探究法:激发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3、层层质疑设问引导法:多层递进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4、影像辅助法:增强感官冲击效果。 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五.教学流程 秉着”让学生愉快学习”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六.媒体软件的应用及效果 在教学中我使用了东师理想的的云教学平台以及内部的资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了教学时空,具体表象、视觉形象、听觉意象等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大大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有效突破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02《金刚石、石墨和碳-60》活动课教案

《金刚石、石墨和碳-60》教案 乌鲁木齐市****中学0384 教学目标:⑴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了解金刚 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了解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⑵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碳-60种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结构、 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⑶通过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制作教具,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 ⑷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关于碳的一些前沿科学的发展,认识到人类利用科学改造 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的本领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取 重点和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⑴分小组:金刚石、石墨和碳-60三个小组 ⑵分任务:金刚石组,重点收集资料;石墨组实地调查碳制品的开发使用情况:碳 -60组收集资料,制作分子模型。 ⑶分角色:各组按资料分配角色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问: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数不清的物质,你们知道哪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最多吗? 生答:碳元素 [幻灯片1]碳--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 解说:碳在地壳中的含量只占0.087%。但含碳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达到90%以上。它们在国民经济和我们日常生活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碳和碳的化合物有很重要的意义。 [幻灯片1]碳--生命的基础元素 碳--?…… 碳还有哪些神奇之处?让我们一起乘坐智力快车,登上魅力擂台,看一看哪儿正在进行的一场大比拼吧! [幻灯片2] [幻灯片3] 二进行新课[幻灯片4] [幻灯片4]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A:浩瀚宇宙,奥妙万千, 主持人B:神奇世界,魅力无边。 齐:欢迎走进魅力大擂台 主持人A:今天擂台赛的主角是来自碳家族的三位成员,有请他们上场, 主持人B:各位先来一下自我介绍,发出自己的魅力名片和参赛宣言。

金刚石石墨C60的教学设计公开课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建水曲江中学杨月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的第一课时,其主旨是学习金刚石和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为以后学习同素异形体打下基础。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把教学情境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电车电刷等,又引入了一些高新科技材料,如纳米碳管等。教材图文并茂,为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条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关碳单质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联系即构成本课题的重要认知目标。在技能方面,学生已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强化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三、思路整合 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入手引入新课,展开对课题——“金刚石、石墨、C60”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金刚石的用途,总结其物理性质;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猜测石墨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结合教师提供的金刚石和石墨的模型,解释二者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并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通过巩固性练习,加深学生对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联系的理解;通过认识无定形碳的用途,激发学习兴趣,知道化学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最后通过展示C60分子的结构以及有关碳的新型材料的图片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能力提升卷及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能力提升卷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氧化镁B.氧气C.甲烷D.金刚石2.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 .....结论是 A.CO2不能燃烧B.CO2不支持燃烧 C.CO2密度比空气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目的证明1体积水能溶 解1体积CO2 证明CO2密度大于 空气 证明通入的气体 是CO2 证明CO2能灭火 A.A B.B C.C D.D 4.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絮凝剂可使悬浮物沉淀 B.过滤池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化学性质 D.投药的目的是消毒杀菌 5.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吸附异味B.氯化钠:常见的调味品 C.烧碱:改良酸性土壤D.硫酸铜:可用于配农药波尔多液6.属于活性炭物理性质的是() A.稳定性B.吸附性C.还原性D.可燃性

7.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B.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 8.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CO2 B.N2 C.O2 D.CO 9.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A.炭黑B.活性炭C.金刚石D.石墨 10.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 A.干冰用作制冷剂——干冰是冰 B.酸雨是PH<5.6的雨水——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C.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和有色物质反应 1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与液氧B.CO2与CO C.干冰与冰D.金刚石与石墨1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3.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具有还原性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0是由碳原子构成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活性炭吸附色素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D.钢铁生锈15.下列对图中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B.乙实验: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丙实验:手影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朝阳市第二中学化学教师刘秀珍,能与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我非常高兴。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反思以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自从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后,他们就学会了怎样从化学视角去认识身边的化学物质,比如氧气、氢气和水等物质,相继在老师的引领下,他们又闯入了微观世界,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继续引导同学们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分两课时完成本课题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及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第二课时学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这一知识模块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60的重要物理性质和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等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之所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教材与插图,使同学们主要明确以下问题: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型及其愿因。 (5)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的根本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和归纳,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利用微观模型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3)通过探究实验使主动的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讨论,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知识拓展,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3)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利用了大量的图片、课外资料等媒体资源,给学生提供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再经过教师的引导,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已经初步形成并得到发展,并且在水的净化学习中已经知道活性炭碳吸附性。很容易实现从气态非金属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性质认识的

2019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同步练习及答案语文

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同步练习及答案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K(第一)层_______个电子,______________层4个电子,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自然界存在的碳单质有_______和 _______。 思路解析:碳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高温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 答案:2 L稳定金刚石石墨 2.碳的单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_______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的差异是因为_______。由此说明_______决定物质的性质。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碳的单质基本物理性质,性质的差异来自于结构的不同。 答案:金刚石石墨C60金刚石石墨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 3.我国北京大学化学系和物理系研究小组研制出了C60分子,它形如足球。它的一个分子是由_______个_______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思路解析:C60分子是碳的一种单质,它的结构像足球,由60个碳原子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答案:60碳720 4.选用下列物质:炭黑、木炭、活性炭、焦炭填在有关用途的空格内:冰箱去味剂_______,制墨汁_______,用于冶金工业_______,用来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

_______,制造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_______,加入橡胶里增强轮胎的耐磨性_______,上述用途都是利用了物质的_______性质。 思路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根据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用途。 答案:活性炭炭黑焦炭活性炭活性炭炭黑物理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木炭具有吸附作用,是因为它有______的结构,它是由______在______的条件下加强热制得的。 思路解析:木炭因为疏松多孔,决定了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的多孔结构是由于强热下干馏得到的。 答案:疏松多孔木材隔绝空气 2.写出下列物质或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1)大理石______。(2)煤气____________。(3)生石灰____________。(4)金刚石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答案:(1)CaCO3 (2)H2、CO (3)CaO (4)C 3.打水井时常在水井周围埋一些木炭,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木炭有______结构,因此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能。 思路解析:由于井水中含有杂质,利用木炭疏松多孔结构,可以吸附除去水中杂质。 答案:吸附水中的杂质疏松多孔吸附 4.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用)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说课稿说课人:别海燕单位:鸡西市杏花学校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化学教材八年级第七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第一节。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的单质,第二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和导电性以及C 60 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由于本书第五章、第六章化学抽象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所下降。而本节课教材图文并茂并联系最新科技成就,教学内容紧贴实际生活、生动有趣,可以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可知他们对新鲜事物有趣的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动手试一试、做一做。而这节课的知识就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比如钻石、玻璃刀、铅笔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手尝试做探究实验如玻璃刀划玻璃、石墨电极和铅笔芯的导电性、触摸铅笔芯粉末、木炭吸附性实验等可以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分子的结构特点。 (2)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C 60 (3) 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案导学,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自学预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资料,学生通过对资料的理解、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3)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并通巩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的观点。 、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通过对C 60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突出重点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介绍金刚石石墨的视频控件的播放,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使科学知识变的生动具体形象,,使学生轻松了解掌握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及用途。同时在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观察、分析,比较。 突破难点的途径: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金刚石、石墨的立体结构模拟视频,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形成立体模型,理解其结构的区别。 三、教法及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课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前学生根据学案自学,课堂上采取新颖环节激趣、视频辅助教学、动画模拟微观结构、学生实验探究、猜词小游戏、小组竞赛评分、交互练习等多种形式。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 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包括自学课本知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铅笔的由来等)、准备活动探究的物品(2号电池的电极、玻璃片、有颜色的水、不同类型的铅笔等) (二)课堂探究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 本课是以卖炭翁商店宏张开业为线索的(包括四个环节)。让我们一起进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3、情感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 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 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介绍:木炭 [实验6-1] 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 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 石墨 (两种单质)(一种元素)

金刚石石墨和C教案定稿版

金刚石石墨和C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碳是重要的化学元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面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使本单元的高度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本课题包括两部 、木炭及活性炭的重要物理分内容: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 60 性质、结构特点和用途;另一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加热或高温下可以和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等物质起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 的微观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60 (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能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认识碳的单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确定学习化学的志向。 (2)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二、教学理念 本课题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出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图文并茂,使知识活动化、游戏化,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助者,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教师)化学实验室需要购买活性炭,请大家和我一块进行网上购物去吧!咱们到这个名为卖“炭”翁的商店逛逛去。 本节课的教学课堂就设置在这个商店里。学生在逛商场的过程中,经过讨论、探究,轻松、愉快的达到各项学习目标。这种活泼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新奇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到,化学和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新课讲解]

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基础卷及解析

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基础卷及解析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下列实验均来自初中课本,对其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石墨连接在电路 中 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 约至刻度“1”处 B.产生耀眼白光,生 成白色固体 C.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白 色 D.灯光亮了 A.A B.B C.C D.D 2.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A.含碳量:生铁>钢B.硬度:纯铁>生铁 C.pH:食盐水>石灰水D.熔点:青铜>纯铜 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 .....结论是 A.CO2不能燃烧B.CO2不支持燃烧 C.CO2密度比空气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 4.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一一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一﹣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 D.金刚石很硬石墨质软﹣一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 5.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 是 A.液氧和氧气B.CO和CO2C.金刚石和石墨D.冰和干冰 6.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B.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

7.化学反应C+H2O 高温 H2+CO中的还原剂是 A.C B.H2O C.H2D.CO 8.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 A.稳定性B.滑腻感C.还原性D.导电性 9.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10.下列对图中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B.乙实验: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丙实验:手影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丁实验: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11.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2.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钙治疗胃酸过多B.用硫酸钡作胃部 X 光检查时服用的“钡餐” C.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D.用铅笔芯的粉末使锁的开启变得更灵活13.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 ..的是: A.氧气常用于炼钢、潜水、急救等 B.稀有气体可用于闪光灯、霓虹灯等 C.氮气常用做食品保护气 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危害人类生存 1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做气体肥料、可以灭火 D.古代用墨汁书写的字画能保存至今,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15.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