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网综合性实验模板

计网综合性实验模板

计网综合性实验模板
计网综合性实验模板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软件)学院

《计算机网络》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成绩单

开设时间:2013学年第二学期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要求 (3)

三、实验原理分析 (4)

1、路由算法原理 (4)

2、静态路由 (4)

3、默认路由(特殊的静态路由) (4)

4、静态路由的特点 (5)

四、流程图 (5)

五、配置过程 (5)

1、配置信息 (5)

2、配置路由器A、B、C (7)

(1)配置路由器A (7)

(2)配置路由器B (7)

(3)配置路由器C (8)

3、配置主机A、B、C、D、E、F (8)

(1)配置PCA的信息 (8)

(2)配置PCB的信息 (9)

(3)配置PCC的信息 (9)

(4)配置PCD的信息 (9)

(5)配置PCE的信息 (9)

(6)配置PCF的信息 (10)

4、配置路由器A(B)到路由器B(A)的静态路由 (10)

(1) 路由器A到B的静态路由 (10)

(2)路由器B到A的静态路由 (10)

5、配置路由器A(C)到路由器C(A)的静态路由 (10)

(1) 路由器A到C的静态路由 (10)

(2) 路由器C到A的静态路由 (10)

六、测试与分析 (11)

1、配置静态路由前 (11)

2、配置好静态路由后 (12)

3、结论 (13)

七、体会 (13)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各个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全面熟悉、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提高网络工程、网络应用的能力。

(1)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路由协议的分类,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

(3)掌握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的方法。

(4)提高在实体机器上的操作能力。

(5)通过本实验固课堂所学,全面熟悉、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一步提高网络工程、网络应用的能力。

二、实验要求

图1

预先分配好各个路由器和PC机的配置信息。根据图1所示的网络做出网络规划配置好路由器各端口地址和各结点网络地址。配置静态路由,使RA、RB 和RC三个路由器上的6台机器能够互相联通。

三、实验原理分析

1、路由算法原理

当路由器的某个接口收到一个包时,路由器会读取包中相应的目标的逻辑地址的网络部分,然后在路由表中进行查找。如果在路由表中找到了目标地址的路由条目,则把包转发到路由器的相应接口;如果在路由表中没有找到目标地址的路由条目,那么,如果路由器配置了默认路由的话,就根据默认路由的配置转发到路由器的相应接口,如果路由器中没有配置默认路由,则将该包丢弃,并返回不可达信息。这就是数据路由的过程,可见路由是路由器根据自己的路由表进行的,其间经过了路由选择和路由转发的过程,从路由器的一个接口“路由”到另一个接口。

2、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指由用户或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当然,网管员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

3、默认路由(特殊的静态路由)

默认路由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指的是当路由表中与包的目的地址之间没有匹配的表项时路由器能够做出的选择。如果没有默认路由,那么目的地址在路由表中没有匹配表项的包将被丢弃。在路由表中只添加少数的静态路由,同时添加一条默认路由。这样当收到的包的目的网络没有包含在路由表中时,就按

照默认路由来转发。在路由器上只能配置一条默认路由。

4、静态路由的特点

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

四、流程图

五、配置过程

1、配置信息

2、配置路由器A、B、C

(1)配置路由器A

[Quidway]int e0

[Quidway-Ethernet0]ip address 10.65.1.2 255.255.0.0 // 配置e0口ip地址[Quidway-Ethernet0]undo shutdown

[Quidway-Ethernet0]int e1

[Quidway-Ethernet1]ip address 10.66.1.2 255.255.0.0 // 配置e1口ip地址[Quidway-Ethernet1]undo shutdown

[Quidway-Ethernet0]int s0

[Quidway-Serial0]ip address 10.80.1.2 255.255.0.0 // 配置s0口ip地址[Quidway-Serial0]undo shutdown

clock ?

[Quidway-Serial0]clock rate 64000 // 配置时钟(波特率)[Quidway-Serial0]quit // 退出s0口[Quidway-Ethernet1]int s1

[Quidway-Serial1]ip address 10.68.1.2 255.255.0.0 // 配置s1口ip地址[Quidway-Serial1]undo shutdown

clock ?

[Quidway-Serial1]clock rate 64000 // 配置时钟(波特率)[Quidway-Serial1]quit // 退出s1口[Quidway]ip routing // 重启路由器

(2)配置路由器B

[Quidway]int e0

[Quidway-Ethernet0]ip address 10.70.1.2 255.255.0.0 // 配置e0口ip地址

[Quidway-Ethernet0]undo shutdown

[Quidway-Ethernet0]int e1

[Quidway-Ethernet1]ip address 10.71.1.2 255.255.0.0 // 配置e1口ip地址[Quidway-Ethernet1]undo shutdown

[Quidway-Ethernet1]int s1

[Quidway-Serial1]ip address 10.68.1.1 255.255.0.0 // 配置s1口ip地址[Quidway-Serial1]undo shutdown

[Quidway-Serial1]quit // 退出s1口[Quidway]ip routing // 重启路由器

(3)配置路由器C

[Quidway]int e0

[Quidway-Ethernet0]ip address 10.60.1.2 255.255.0.0 // 配置e0口ip地址[Quidway-Ethernet0]undo shutdown

[Quidway-Ethernet0]int e1

[Quidway-Ethernet1]ip address 10.61.1.2 255.255.0.0 // 配置e1口ip地址[Quidway-Ethernet1]undo shutdown

[Quidway-Ethernet1]int s1

[Quidway-Serial1]ip address 10.80.1.1 255.255.0.0 // 配置s1口ip地址[Quidway-Serial1]undo shutdown

[Quidway-Serial1]quit // 退出s1口[Quidway]ip routing // 重启路由器

3、配置主机A、B、C、D、E、F

(1)配置PCA的信息

PCA login: root

password: linux

[root@PCA root]# 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root@PCA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5.1.2

(2)配置PCB的信息

PCB login: root

password: linux

[root@PCB root]# ifconfig eth0 10.66.1.1 netmask 255.255.0.0 [root@PCB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6.1.2

(3)配置PCC的信息

PCC login: root

password: linux

[root@PCC root]# ifconfig eth0 10.70.1.1 netmask 255.255.0.0 [root@PCC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70.1.2

(4)配置PCD的信息

PCD login: root

password: linux

[root@PCD root]# ifconfig eth0 10.71.1.1 netmask 255.255.0.0 [root@PCD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71.1.2

(5)配置PCE的信息

PCE login: root

password: linux

[root@PCE root]# ifconfig eth0 10.60.1.1 netmask 255.255.0.0 [root@PCE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0.1.2

(6)配置PCF的信息

PCF login: root

password: linux

[root@PCF root]# ifconfig eth0 10.61.1.1 netmask 255.255.0.0

[root@PCF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1.1.2

4、配置路由器A(B)到路由器B(A)的静态路由(1)路由器A到B的静态路由

ip route-static 10.70.0.0 255.255.0.0 10.68.1.1

ip route-static 10.71.0.0 255.255.0.0 10.68.1.1

(2)路由器B到A的静态路由

ip route-static 10.65.0.0 255.255.0.0 10.68.1.2

ip route-static 10.66.0.0 255.255.0.0 10.68.1.2

5、配置路由器A(C)到路由器C(A)的静态路由(1)路由器A到C的静态路由

ip route-static 10.60.0.0 255.255.0.0 10.68.1.1

ip route-static 10.61.0.0 255.255.0.0 10.68.1.1

(2)路由器C到A的静态路由

ip route-static 10.65.0.0 255.255.0.0 10.68.1.2

ip route-static 10.66.0.0 255.255.0.0 10.68.1.2

六、测试与分析

1、配置静态路由前

[root@PCA root]#ping 10.65.1.2 通

[root@PCA root]#ping 10.66.1.2 通

[root@PCA root]#ping 10.70.1.2 不通

[root@PCA root]#ping 10.71.1.2 不通

[root@PCA root]#ping 10.60.1.2 不通

[root@PCA root]#ping 10.61.1.2 不通

2、配置好静态路由后[root@PCA root]#ping 10.70.1.2 通

[root@PCA root]#ping 10.71.1.2 通

[root@PCA root]#ping 10.60.1.2 通

[root@PCA root]#ping 10.61.1.2 通

3、结论

配置好静态路由之前,连接在不同路由器上的电脑无法建立连接;配置好静态路由之后,连接在不同路由器上的电脑就可以正常建立通讯了。

七、体会

本次静态路由的实验,首先要做好路由器和主机的地址规划。通过给路由器和主机分配地址,我进一步认识了网络ip地址的划分,对网络号、主机号、掩码、网关和是否处于同一网段等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平时使用电脑的时候基本都是动态获取ip,对网络的配置接触非常少。这次规划好了网络地址后,进行了多次的ip地址设置,其中包括主机ip地址的设置,网关的设置和路由器的设置,我不仅熟练了网络的配置方法,而且更加清楚地认识网络连接的原理。网络中传输数据通过网络地址、路由表和下一跳的信息寻找目标网络,从而使数据得到顺利的传输。

通过配置静态路由,让我明白了静态路由的工作原理。认清楚原理后,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明白了静态路由的优缺点,并对比了动态路由,丰富个人对网络的认识。

此次实验过程中,通过本人的努力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从ip地址规划到整体网络的配置都比较顺利,总体感觉很好,不但提高了个人的理论水平,而且很好地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计网实验报告(三) (4500字)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三) ——编程实现可靠数据传输原理 go-back-n (一)实验目的: 运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基于go-back-n 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对可靠数据传输原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内容: (1).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编程实现基于go-back-n 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2).在实际网络环境或模拟不可靠网络环境中测试和验证自己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三)实验原理: 1.gbn协议含义:go-back-n arq 中文翻译为后退n式arq、回退n式arq。该协议对传统的自动重传请求 (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进行了改进,从而实现了在接收到ack之前能够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 在go-back-n arq中,发送端不需要在接收到上一个数据包的ack后才发送下一个数据包,而是可以连续发送数据包。在发送端发送数据包的过程中,如果接收到对应已发送的某个数据包的nack,则发送端将nack对应的某个数据包进行重发,然后再将该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依次进行重发。 后退n帧arq的图例: 后退n帧arq就是从出错处重发已发出过的n个帧。 2.go-back-n 的有限状态机模型表示如图所示: (a) (b) 图3.1 go-back-n 的有限状态机模型(a)发送端 (b)接受端 (四)实验步骤: 在eclipse平台编写并调试gbn模拟java程序,观察三组以上实验结果,验证程序可以正确模拟gbn的发送规则。 (五)实验结果: 以下为随机数模拟的某次发送情况: 接收方开始接收分组数据! 发送方开始发送分组数据! 发送方现在开始第一次发送序号为0的数据分组 当前窗口内的分组情况为: 第0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1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第1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2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第2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3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接收方收到了序号为0的分组! 该数据分组正是接收方所期待的,接收方接受了它并准备回送对应的ack!发送方收到了ack,序号为0并且开始加以确认! 发送方现在开始第一次发送序号为1的数据分组 当前窗口内的分组情况为: 第0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2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第1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3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计网实验DNS, Data Encapsulation and Frame Examination

Computer netowrks Labs DNS, Data Encapsulation and Frame Examination DNS, Data Encapsulation and Frame Examination Learning Objectives At completion of this lab, you will be able to: https://www.doczj.com/doc/bd2971311.html,e Wireshark to capture and analyze DNS message 2.Understand how DNS works https://www.doczj.com/doc/bd2971311.html,e nslookup and ipconfig commands 4.Explain the header fields in an Ethernet II frame. 5.understand data encapsulation

6. Report and Feedback on this lab A nswer all questions with supporting screenshots. Please fill in the following feedback form and append it to the report. Your feedback is valuable to us so that we can improve this lab, and make the course welcome. For each task, please rate the following in the scale of 1 through 5: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1 = too easy; 5 = too difficult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1 = learned nothing; 5 = learned a lot ?Your interest: 1 = no interest; 5= high interest ?Time used for the task: in minutes Task Difficulty (1—5) Learning (1—5) Interest (1—5) Time ( min) Task 0 Task 1 Task 2 Task 3 Task 4 Your suggestion/comment: Background When upper layer protocol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data at the sending host flows down the TCP/IP protocol layers and is encapsulated into a protocol data unit at lower layer, and finally encapsulated in a Layer 2 frame. For example, DNS message is often transported by UDP protocol on layer 4. So DNS message at the sending host is encapsulated in a UDP segment; the UDP segment is then encapsulated in an IP packet, and the IP packet is encapsulated finally in a layer 2 frame. The frame composi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media access type, or the network. For example, if the media access is Ethernet, then the Layer 2 frame encapsulation will be Ethernet II. When learning about data encapsulation and protocol operations, it is helpful to analyze the header information found in the protocol data units. The DNS protocol operation, ipconfig command, and Ethernet II frame header will be examined in this lab. Ethernet II frames can support various upper layer protocols. For mor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please read the lectures 02, 04-05, 10, 11.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Crriculum architecture & answers to exercise of Fundamentals of Geomatics 总学时数:测绘64;地信、规划48实验学时:12,计4次学分:6/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专业概论,概率统计学 教学语言:双语教学考核方式:考试实习:3周计3学分 平时成绩: 20%(实验报告、提问、测验、课堂讨论及作业) 1.课程内容 测绘学基础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平台基础课。该分支学科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与基本测绘环节的工程与技术,即:应用各类测绘仪器进行各种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包括点位坐标与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地形图数字化测绘等外业工作和运用测量误差与平差理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计算机地图成图等内业工作。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地球椭球与坐标系、地图分幅、空间点位平面坐标与高程及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误差理论与直接平差、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成图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2.课程特色 测绘学基础为测绘学科主干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以“3S”为代表的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专业理论与技术奠定基础。同时,该课程本身也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地形测量学(Topographical Surveying)。该门课程具有理论、工程和技术并重、实践性强等特点,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衡量测绘学科教育水准的关键要素,实施多样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的要求为建设目标。 3.课程体系 第一章绪论Chapter 1 Introductory 内容:⑴了解测绘学科的起源、发展沿革与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⑵测绘学的任务与作用。 重点:大地测量学与地形测量学的研究领域和工作内容。 难点:无。 §1-1测绘学的定义DEFINITION OF GEOMATICS 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球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

测量学实验报告_1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

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3)成果检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实习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和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米至100米左右。我觉得我们组测量时就有一个点的通视不是很好,有树叶遮挡,但是那也没办法,因为那个地方的环境所致,幸好我们可以解决.还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D测绘131 姓名学号:戴峻2013132911 测绘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一、精密角度测量 一、实验名称:精密角度测量 二、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三、实验地点:淮海工学院苍梧校区 时间:2016.6.02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精密经纬仪(DJ1或DJ2)的操作方法。 2. 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五、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一个,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记录手薄和观测目标物。

六、实验内容及设计: 在实验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实验内容,以及读数的多种限差,并选择好实验地点,大略知道实验数据的处理。 1.实验步骤: (1)架设全站仪,完成对中、整平; (2)调清楚十字丝,选择好起始方向,消除视差; (3)一个测站上四个目标一测回的观测程序 2. 度盘配置: 设共测4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略大于(i-1)180/4. 3. 一测回观测: (1) 盘左。选定一距离较远、目标明显的点(如A点)作为起始方向,将平读盘读数配置在稍大于0 o处,读取此时的读数;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三目标读数;最后再次瞄准起始点A并读数,称为归零。

以上称为上半侧回。两次瞄准A点的读数之差称为“归零差”,检核是否超限,超限及时放弃本测回,重新开始本测回。 (2)盘右。先瞄准起始目标A,进行读数;然后按逆时针放线依次照准D、C、B、A各目标,并读数。 以上称之为下半测回,其归零差仍要满足规范要求。 上、下半测回构成了一个测回,检核本测回是否满足各项限差,如超限,重新开始本测回,合限,进行下一测回工作。 4.记录、计算 (1)记录。参考本指南所附的本次实验记录表格。盘左各目标的读数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记录,盘右各目标读数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记录。 (2)两倍照准误差2C的计算。按照下式计算2C 对于同一台仪器,在同一测回内,各方向的2C值应为一个定值。若有变化,其变化值不超过表1.1中规定的范围 表1.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计网实验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姓名:彭思琦 学号:15291191 指导教师:张洪和 实验日期:2017-12-09 18:00-22:00

一、计算机信息 计算机的 IP 地址:192.168.0.5 子网掩码:255.225.255.0 默认网关:无 二、 报告内容 1 ) 画出实验室的网络拓扑图, 将每个网络用 CIDR 记法进行表示, 并注明你用的电脑处在哪一个网络。 实验室的网络拓扑图: 1. 由机房电脑组成的网络中,用 CIDR 记法要写成: 192.168.0.0/24 WAN LAN:10.10.10.1 LAN:192.168.1.1

2. TCPIP_1 CIDR 记法为:10.10.10.1/24 TCPIP_2 CIDR 记法为: 192.168.1.1/24 1 . 实验一任务一 2)在你的电脑上打开cmd 窗口,ping 一下192.1 68.0.0 网络的任何一台在线的主机,将实际运行结果进行图片保存,粘贴到实验报告上。 PING 本机 PING 百度(此部分在寝室完成)

3)在ping 的过程中,利用wireshark 捕捉包含对应ICMP 报文的MAC 帧,将此MAC 帧的各个控制字段,以及此MAC 帧中包含的IP 数据报的各个控制字段,进行标注或者用文字列出。本机IP:172.27.69.177 目的地址:74:1f:4a:9b:a1:67 源地址:30:10:b3:b8:bd:a3 类型:协议类型ipv4(8000) 版本:4 首部长度:5 首部长度5*4=20 字节 区分服务:00

计网实验TCPIPConfiguration

Test 1. TCP/IP Configuration 1. Click Start and then click Run. Type the command or cmd and then press Enter. 2. At the DOS prompt, type NET HELP and press Enter. You should see something like the screen below: The command you are interested in is the View comman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it, type NET HELP VIEW, and press Enter. 3. What is the purpose of NET VIEW: The NET VIEW command shows the names of the machines present on your network. Notice that it lists the names of machines on the left, in

column labelled “Server name”and another column labelled “Remark” 4. List the machines after you have typed NET VIEW from the command prompt

Close the DOS window by typing EXIT on the command line and then press Enter, or by clicking the Close button in the upper right corner of the window. Obtain the TCP/IP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测量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 1.某工程施工放样误差限差为±20mm,则该工程放样中误差为(?)mm。 A.±5 B.±10 C.±15 D.±20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地下通道的施工测量中,地下导线为(?)。 A.闭合导线 B.附和导线 C.支导线 D.任意导线都可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3.下列测量方法中,最适合测绘建筑物立面图的是(?)。 A.三角高程测量 B.地面激光扫描 C.精密水准测量 D.GPS—RTK测量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4.水准测量时,应使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其目的是减弱(? )的误差影响。 A.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仪器数轴 B.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C.标尺分划误差 D.仪器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5.GPS的大地高H、正常高h和高程异常ζ三者之间正确的关系是(? ?)。 A.ζ=H-h B.ζ C.ζ=h-H D.ζ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6.同精度水准测量观测,各路线观测高差的权与测站数成(?)。 A.正比 B.无关系 C.不确定

D.反比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7.布测C、D、E级GPS网时,可视测区范围的大小实行分区观测,分区观测时,相邻分区的公共点至少应有(? )个。 A.2 B.3 C.4 D.5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8.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 )。 A.Vi=fh/N(N为测站数) B.Vi=fh/S(S为测段距离) C.Vi=-fh/N(N为测站数) D.Vi=fh/S(S为测段距离)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我国城市坐标系是采用(?)。 A.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 B.大地坐标系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实验报告 2018-09-06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

实习四 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4个点。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1个。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 、B 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点P ,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1) 计算AB 、 AP 边的坐标方位角: (2) 计算AP 与AB 之间的夹角: (3) 计算A 、P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注: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实地测设: (1)仪器安置:在A (2)定向:在B 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B 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数据输入:把控制点A 、B 和待测点P 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全站仪便可根据 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D 及β,并显示在屏幕上。 (4)测设: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β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 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D 及 △β(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 的D 和β,或者当△D 及△β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 AB AB AB x y ??=arctan αAP AP AP x y ??=arctan αAB αβ=22)()(A P A P AP y y x x D =-+-=

计网实验报告(一)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 ——Windows环境下用java实现web服务器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理解HTTP协议的技术细节以及WEB服务器的实现原理并了解java提供的支持TCP协议的借口和类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处理一个http请求 (2)接收并解析http请求 (3)从服务器文件系统中获得被请求的文件 (4)创建一个包括被请求的文件的http响应信息 (5)直接发送该信息到客户端 (三)实验原理: HTTP协议的作用原理: WWW是以Internet作为传输媒介的一个应用系统,WWW网上最基本的传输单位是Web网页。WWW的工作基于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型,由Web 浏览器(客户机)和Web服务器(服务器)构成,两者之间采用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进行通信。HTTP协议是基于TCP/IP 协议之上的协议,是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协议,是通用的、无状态的、面向对象的协议。HTTP协议的作用原理包括四个步骤: (1) 连接: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建立连接,打开一个称为socket(套接字)的虚拟文件,此文件的建立标志着连接建立成功。 (2) 请求:Web浏览器通过socket向Web服务器提交请求。HTTP的请求一般是GET或POST命令(POST用于FORM参数的传递)。GET命令的格式为: GET 路径/文件名HTTP/1.0 文件名指出所访问的文件,HTTP/1.0指出Web浏览器使用的HTTP版本。

(3) 应答:Web浏览器提交请求后,通过HTTP协议传送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接到后,进行事务处理,处理结果又通过HTTP传回给Web浏览器,从而在Web浏览器上显示出所请求的页面。 原理示意图如下: (四)实验步骤: 考虑利用java提供给TCP的端口和系统定义类进行传输实现,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1) 创建ServerSocket类对象,监听端口7977。这是为了区别于HTTP的标准TCP/IP 端口80而取的; (2) 等待、接受客户机连接到端口7977,得到与客户机连接的socket; (3) 创建与socket字相关联的输入流instream和输出流outstream; (4) 从与socket关联的输入流instream中读取一行客户机提交的请求信息,请求信息的格式为:GET 路径/文件名HTTP/1.0 (5) 从请求信息中获取请求类型。如果请求类型是GET,则从请求信息中获取所访问的HTML文件名index.html。 (6) 如果HTML文件存在,则打开HTML文件,把HTTP头信息和HTML文件内容通过socket传回给Web浏览器,然后关闭文件。否则发送错误信息给Web浏览器; (7) 关闭与相应Web浏览器连接的socket字。

计网实验DNS--Data-Encapsulation-and-Frame-Examination

Computer netowrks Labs DNS, Data Encapsulation and Frame Examination DNS, Data Encapsulation and Frame Examination Learning Objectives At completion of this lab, you will be able to:

https://www.doczj.com/doc/bd2971311.html,e Wireshark to capture and analyze DNS message 2.Understand how DNS works https://www.doczj.com/doc/bd2971311.html,e nslookup and ipconfig commands 4.Explain the header fields in an Ethernet II frame. 5.understand data encapsulation 6. Report and Feedback on this lab A nswer all questions with supporting screenshots. Please fill in the following feedback form and append it to the report. Your feedback is valuable to us so that we can improve this lab, and make the course welcome. For each task, please rate the following in the scale of 1 through 5: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1 = too easy; 5 = too difficult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1 = learned nothing; 5 = learned a lot ?Your interest: 1 = no interest; 5= high interest ?Time used for the task: in minutes Task Difficulty (1—5) Learning (1— 5) Interest (1—5) Time ( min) Task 0 Task 1 Task 2 Task 3 Task 4 Your suggestion/comment: Background

最新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

1 (1)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1规划设计阶段2建筑施工阶段3运营管理阶2 段 3 (2)工程测量学就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4 段虽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所需5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这个问题。 6 (3)数字地面模型(DTM)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7 点或规则点的坐标值集合的总称。 8 (4)在测绘领域,用一系列地面点的x,y坐标及其相联系的高程表示区9 域地面形状的模型,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 10 (5)铁路、公路、输电线路以及输油(汽)管道等均属于线性工程,它11 们的中线通称线路。 12 (6)铁路勘测设计的过程:1方案研究2初测3初步设计4定测5施工13 设计 14 (7)初测是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沿线大比例尺15 带状地形图以及地质和水文方面的资料(纸上定线)。 16 (8)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把初步设计中选定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实地上。17 (9)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草测、初测和定测工作。 18 (10)公路的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和沿线设施19 等。 20 (11)根据线路工程的作业内容,线路测量具有全线性,阶段性和渐近性21 的特点。

22 (12)导线点的布设要求:1导线点宜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且前后相互23 通视。2导线点应选在开阔的地方,以便作为图根控制,进行地形测量。3导线24 点间的距离要适中。4导线点应尽可能接近将来的线路的位置,以便为定测时所25 利用。5桥梁及隧道两端附近,严重地质不良地段以及越岭垭口处应设置导线点。 26 (13)基平测量是沿线路布设水准点。2中平测量是测定导线点及中桩高27 程。 28 (14)将纸上线路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称为中线测量。 29 (15)线路纵断面的测绘: 30 (16)水下地形测绘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为:1任务的来源、性质、技术要31 求,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技术设计的依据及原有测量成果的采用情况。2各施32 测控制点的等级,标石及造埋数量,水深测量图幅,测深面积及障碍物的大致33 分布情况。3作业所需的各种主要仪器、器材、船只类型和数量。4根据测区地34 理气象及技术装备条件,确立的不同测区的作业率,计算的各种测量作业的工35 作量和工作天数及时间安排。5根据测区特点和作业技术水平,重点提出的适当36 的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具体技术指示。 37 (17)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38 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一般应占主测线总长的5%~10%。 39 (18)编绘竣工图的目的:1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40 问题而使设计有所变更,这种临时变更设计的情况必须通过测量反映到竣工图41 上,以竣工图作为检验设计的正确性,阐明工程竣工最终成果的技术资料。2为42 改建扩建提供原有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交通线路的坐43 标,高程等资料,作为改建扩建设计的依据。3便于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生产管44 理和各种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特别是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

实习四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一、 实习目的及要求 1.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 ?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 4个点。 二、 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1个。 三、 实习方法与步骤 1?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 、B 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点 :AB =arcta ' :X AB nA* 图4-1极坐标测设原理

P,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1)计算AB、AP边的坐标方位角: :A p =arcta ~X AP (2)计算AP与AB之间的夹角:[八AB—〉AP (3)计算A、P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 I D AP= £(Xp 一X A)2(yp 一yA)2二:X AP2?F AP2 注: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 .实地测设: (1)仪器安置:在A点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 (2)定向:在B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B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数据输入:把控制点A、B和待测点P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全站仪便可根据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D及B,并显示在屏幕上。 (4)测设: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B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D及△B (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的D和B,或者当△D及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 阅读说明书。 2 ?在实习过程中,测设点的位置是有粗到细的过程,要求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应有耐心,相互配合。 3 ?测设出待定点后,应用坐标测量法测出该点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检核。 4 ?实习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仪器和棱镜的安全,观测的同学不应擅自离开仪器。 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记录表 日期:____ 年—月—日天气:_______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________________ 立棱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测站点A的三维坐标X= 100 m,Y 100 m,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定向点 B 的三维坐标X= 50 m,Y= 135 m,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量得:测站仪器高= _________ m,前视点_______ 的棱镜高= ___________ m。

计网实验二

实验二应用层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序号:姓名:学号:成绩 1.实验目的: 分析HTTP协议报文的首部格式,理解HTTP协议的工作过程;分析DNS的工作过程。2.实验环境: 连入Internet的主机一台。 3.实验步骤: 见实验指导实验abcd. 4.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a (1)填写浏览器的输入的URL地址。 URL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bd2971311.html,/IETF-Standards-Process.html。(2)打开test1的捕获文件,分析请求报文 请求行字段: 首部字段: (3)打开test1的捕获文件,分析响应报文 状态行字段:

首部行字段: (4)根据捕获的报文,填写相应的内容 实验b. 根据操作回答下面的问题。 (1)填写浏览器的输入的URL地址。 URL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bd2971311.html, 。 (2)分析test2的捕获文件,你的浏览器一共发出了多少个HTTP GET请求,每个GET 请求的对象是什么?这些请求被发送到的目的地的IP地址是多少?

一共发出五个HTTP GET请求。 (3)浏览器在下载这多个对象时,是串行下载还是并行下载?请解释。 并行下载;这样只需要建立一次TCP连接,节省时间。 (4)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一个HTTP GET请求的内容,在该请求报文中,是否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分析服务器响应报文的内容,服务器是否明确返回了文件的内容?如何获知? 没有IF-MODIFIED-SINCE。 服务器明确返回了文件内容,因为该相应报文的状态码是200,表示请求成功,信息包含在返回的响应报文中。 (5)分析捕获文件test3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二个“HTTP GET”请求,在该请求报文中是否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如果有,在该首部行后面跟着的信息是什么?

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讲课稿

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 总结

(1)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1规划设计阶段2建筑施工阶段3运营管理阶段(2)工程测量学就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虽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所需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这个问题。 (3)数字地面模型(DTM)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值集合的总称。 (4)在测绘领域,用一系列地面点的x,y坐标及其相联系的高程表示区域地面形状的模型,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 (5)铁路、公路、输电线路以及输油(汽)管道等均属于线性工程,它们的中线通称线路。 (6)铁路勘测设计的过程:1方案研究2初测3初步设计4定测5施工设计(7)初测是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沿线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以及地质和水文方面的资料(纸上定线)。 (8)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把初步设计中选定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实地上。 (9)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草测、初测和定测工作。 (10)公路的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和沿线设施等。 (11)根据线路工程的作业内容,线路测量具有全线性,阶段性和渐近性的特点。 (12)导线点的布设要求:1导线点宜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且前后相互通视。2导线点应选在开阔的地方,以便作为图根控制,进行地形测量。3导线点间的距离要适中。4导线点应尽可能接近将来的线路的位置,以便为定测

时所利用。5桥梁及隧道两端附近,严重地质不良地段以及越岭垭口处应设置导线点。 (13)基平测量是沿线路布设水准点。2中平测量是测定导线点及中桩高程。 (14)将纸上线路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称为中线测量。 (15)线路纵断面的测绘: (16)水下地形测绘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为:1任务的来源、性质、技术要求,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技术设计的依据及原有测量成果的采用情况。2各施测控制点的等级,标石及造埋数量,水深测量图幅,测深面积及障碍物的大致分布情况。3作业所需的各种主要仪器、器材、船只类型和数量。4根据测区地理气象及技术装备条件,确立的不同测区的作业率,计算的各种测量作业的工作量和工作天数及时间安排。5根据测区特点和作业技术水平,重点提出的适当的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具体技术指示。 (17)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一般应占主测线总长的5%~10%。(18)编绘竣工图的目的:1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而使设计有所变更,这种临时变更设计的情况必须通过测量反映到竣工图上,以竣工图作为检验设计的正确性,阐明工程竣工最终成果的技术资料。2为改建扩建提供原有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交通线路的坐标,高程等资料,作为改建扩建设计的依据。3便于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生产管理和各种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特别是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测量学实验报告文档

测量学实验报告文档 Survey experiment report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测量学实验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 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 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步骤简要: 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 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 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 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 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

计网实验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虚拟机的安装与使用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附录: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及其文本格式

1.课程设计报告要求用16k纸排版,单面打印,并装订成册,装订顺序: ①封面 ②目录 ③正文 ④参考文献 2.目录格式要求: ①标题“目录”(三号、黑体、居中) ②章标题(四号字、黑体、居左) ③节标题(小四号字、宋体) ④页码(小四号字、宋体、居中) ⑤序号全部采用阿拉伯数字,居左对齐 3.正文格式要求: ①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cm,页眉1.5cm,页脚 1.75cm,左侧装订; ②正文文字,小四号字、宋体; ③行距:固定值 20磅; ④页码:正文页码从1开始标注,底部居中,五号; ⑤每段首行空两格。 4.参考文献及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不少于5个(期刊、书籍、网址) ①标题:“参考文献”,小四,黑体,居中。 ②示例:(五号宋体) 例:[1] 杨绪红,汪文忠,肖俊宜等.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9.

1.虚拟机 1.1概念 虚拟机(Virtual Machine)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在计算机科学中的体系结构裏,他是指一种特殊的软件,可以在计算机平台和终端用户之间创建一种环境,而终端用户则是基于这个软件所创建的环境来操作软件。在计算机科学中,虚拟机是指可以像真实机器一样运行程序的计算机的软件实现 1.2虚拟机技术 虚拟机技术是虚拟化技术的一种,所谓虚拟化技术就是将事物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最常用的虚拟化技术有操作系统中内存的虚拟化,实际运行时用户需要的内存空间可能远远大于物理机器的内存大小,利用内存的虚拟化技术,用户可以将一部分硬盘虚拟化为内存,而这对用户是透明的。又如,可以利用虚拟专用网技术(VPN)在公共网络中虚拟化一条安全,稳定的“隧道”,用户感觉像是使用私有网络一样。 虚拟机技术最早由IBM 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被定义为硬件设备的软件模拟实现,通常的使用模式是分时共享昂贵的大型机。虚拟机监视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是虚拟机技术的核心,它是一层位于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代码,用来将硬件平台分割成多个虚拟机。VMM 运行在特权模式,主要作用是隔离并且管理上层运行的多个虚拟机,仲裁它们对底层硬件的访问,并为每个客户操作系统虚拟一套独立于实际硬件的虚拟硬件环境(包括处理器,内存,I/O 设备)。VMM 采用某种调度算法在各个虚拟机之间共享CPU,如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