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穿刺标志:

(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

(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

(3)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

(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

(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

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

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

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

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注射部位:

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

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

手术部位、标志:

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

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

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

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

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

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

7、临床做气管切开时,常选取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沿中线切开;

8、每个肺段从结构和功能来看均可视为一个独立性的单位,依此为据,临床医生可作为病变的定位诊断和肺段切除;

9、当肾某些疾病时,触诊或叩击肾区常有压痛;

10、输卵管伞是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11、产科常在子宫下段实施剖腹取胎术;

心脏的体表投影:

1、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

2、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离胸骨右缘1cm处;

3、右侧第6肋关节处;

4、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胸部的标志线

1、前正中线:沿人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线;

2、胸骨线;:通过胸骨外侧缘最宽处的垂线;

3、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线的垂线;

4、腋前线:通过腋前襞的垂线;

5、腋后线:通过腋后襞的垂线;

6、腋中线:通过腋前、后线之间中点的垂线;

7、肩胛线: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线。

8:、后正中线:沿人体后面正中所做的垂线。

在人体表面,常有骨或肌的某些部分形成的隆起或凹陷,可看到或摸到的,称为体表标志。临床上常利用这些标志作为确定深部器官的位置,判断血管和神经走向。中医可以作为针灸取穴和穿刺定位的依据。下面说说我们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腋窝(左、右)为上肢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

胸骨上窝为胸骨柄上方的凹陷部,正常人气管位于其后。

锁骨上窝(左、右)为锁骨上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肺尖的上部。

锁骨下凹(左、右)为锁骨下方的凹陷部、下界为第3前肋骨下缘。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下部。

胸骨上切迹位于胸骨柄的上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正中。

胸骨柄为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两侧与左右锁骨的胸骨端相连接,下方则于

胸骨体相连。

胸骨角又称Louis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

肋骨共12对,肋骨除锁骨和肩胛骨掩盖部分外,大多能在胸壁扪及。第11和12肋骨不与胸骨相连,称浮肋。

肋间隙为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

剑突位于胸骨体下面,呈三角形,其底部与胸骨体相连。

肩胛骨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肩胛骨呈三角形,其下部尖端为肩胛下角。被检查者

取坐位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

肋脊角为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和输尿管所在的区域。

前正中线为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即胸骨柄上缘的中点到剑突中央的垂直线。

锁骨中线(左、右)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中点的垂直线。

胸骨线(左、右)为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腋前线(左、右)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垂直线。

腋后线(左、右)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垂直线。

腋中线(左、右)为自腋窝顶端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

肩胛线(左、右)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脊柱平行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为通过脊椎棘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

肩胛上区(左、右)为肩胛冈以上的区域,其外上界为斜方肌的上缘。相当于上叶肺尖的下部。

肩胛下区(左、右)为两肩胛下角的连线与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

肩胛间区(左、右)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

肩胛区(左、右)为肩胛冈以下肩胛下角以上、肩胛骨内缘以外的区域。

肋弓下缘由第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弓,肋弓下缘是腹部体表的上界。

胸骨剑突是腹部体表的上界。

腹上角两侧肋弓的交角。

脐位于腹部中心,向后投影相当于第3—4腰椎之间。

骼前上棘是骼嵴前方突出点,是腹部九区法的标志和骨髓穿刺的部位。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在腹部的延续。

腹中线(腹白线)为胸骨中线在腹部的延续。

腹股沟韧带是腹部体表的下界。

耻骨联合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共同组成腹部体表下界。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穿刺标志: (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 (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 (3)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 (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 (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体表标志: 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 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 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 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注射部位: 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 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手术部位、标志: 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 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 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 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 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 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

正常人体体表标志

正常人体体表标志 人体各部位名称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 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一一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一一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一一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 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外侧一一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近侧一一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远侧一一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尺侧一一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様侧一一前臂的外侧称为橈侧;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腓侧一一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一一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一一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体表标志 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紙 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 全长。肱骨:肱骨内上課、外上髒。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梯骨:橈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器骨:器前上棘、器后上棘、耻骨联合、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膑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附骨、跖骨、趾骨。 身体主要部位定位 在操作中,我们常用示指和中指宽度即“横指宽”作为简便定位测量的标准。 1呼吸道定位

常用穴位定位及体表标志

常用穴位定位及体表标志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 1、固定的标志 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二、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种:1、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 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用横指同身寸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 三、简便定位法 简便定位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如立正姿势,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上方,其食指尽端到达处取列缺。此法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 四、常用穴位 面部穴位: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安眠:在项部,当翳风穴与凤池穴连线的中点。 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两耳尖连线中点)。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攒竹:眉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丝竹空:眉梢的凹陷处。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穿刺标志: (1) 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 (2) 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 (3) 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 (4) 临床常在第4 —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 (5) 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 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 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 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 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 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注射部位: 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 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 手术部位、标志: 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 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 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 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 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 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 7、临床做气管切开时,常选取第3—4或第4 —5气管软骨沿中线切开; 8、每个肺段从结构和功能来看均可视为一个独立性的单位,依此为据,临床医生

最新实验四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实验四常用体表标志 及其应用

实验四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实验内容] 观察和触摸骨性、肌性、腱性和皮肤的主要体表标志,掌握其应用范围。 [实验目的] (一)能在自己(或他人)身上触摸到主要的体表标志。 (二)掌握进行体格测量时人体主要测量点的位置。 [材料与器具] 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全身肌肉标本模型。 [方法与步骤] (一)取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和全身肌肉标本模型,在自己或同伴身上触摸常用的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 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 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⑤ 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⑥ 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 ⑦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 ⑧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 ⑨ 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实验四_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实验四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实验内容] 观察和触摸骨性、肌性、腱性和皮肤的主要体表标志,掌握其应用范围。[实验目的] (一)能在自己(或他人)身上触摸到主要的体表标志。 (二)掌握进行体格测量时人体主要测量点的位置。 [材料与器具] 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全身肌肉标本模型。 [方法与步骤] (一)取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和全身肌肉标本模型,在自己或同伴身上触摸常用的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⑤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⑥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 ⑦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 ⑧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 ⑨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⑩尺侧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半屈腕时,在腕的尺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1桡侧腕屈肌:握拳时,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 12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等肌腱。在后二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称鼻烟窝。 13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第2—5指的肌腱。 ○ 2.触摸下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最新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1)

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2009-08-22 16:08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医生常常对一些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延误病人治疗甚至错过抢救时机,因此作者对临床中常用的体表标志进行了简便的解剖学定位。 1 资料与方法 观测1020例成人,男541例,女479例。以“横指”中节掌侧宽度作为测量标准进行简便解剖学定位。“横指”为示、中、环和小指中节指节宽度。1横指宽度为示指指节宽度,平均1.8cm;2横指宽度为示、中指指节宽度,平均3.6cm;3横指宽度为示、中和环指指节宽度,平均5.0cm;4横指宽度为示、中、环和小指 指节宽度,平均6.7cm。 2.1 骨标志定位 眶上孔:眶上缘中内三分之一交点处,为眶上神经穿经处。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1cm处或半横指处,为眶下神经穿经处。翼点:颧弓中点上方2横指处,为额、顶、颞和蝶骨连接处,是颅骨薄弱部分,内面有脑膜中动脉通过。喙突:锁骨外侧与三角肌前缘之间的锁骨下窝的骨隆起。肩峰:右手向左肩搭放,中指尖触之最外侧骨隆起为左肩峰;同样方法可触之右肩峰。肱骨内外上髁:屈右肘关节,左手拇指和示指在肘关节后鹰嘴上方两侧触摸,内侧骨隆起为右肱骨内上髁,外侧骨隆起为右肱骨外上髁;同样方法可触之左肱骨内外上髁。鹰嘴:屈肘,肘关节后方最突出的骨隆起。尺桡骨茎突:腕横纹近端两侧骨隆起,内侧为尺骨茎突,外侧为桡骨茎突。手舟骨与豌豆骨:腕横纹远端两侧,内侧骨隆起为豌豆骨,外侧骨隆起为手舟骨。耻骨结节和耻骨嵴:示指从阴囊伸入到腹股沟外环,示指外侧骨隆起为耻骨结节,内侧骨隆起为耻骨嵴。坐骨结节:坐位屈髋时,肛门两侧最低处骨隆起。胫骨粗隆:髌骨下缘3横指处骨隆起。腓骨头:髌骨下端外缘2横指处骨隆起。收肌结节: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向内侧延伸,在髌骨内缘呈45o 角放3横指,示指内缘与水平线相交处骨隆起。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此法常用于髂前上棘不明显之肥胖者。舌骨:仰头,从下颌骨下缘向下触摸,最先触之窄条硬结,位于甲状软骨上方约 半横指处。 2.2 肌腱标志定位

最新超级实用人体常用体表标志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关键词】体表标志;定位;临床应用 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可判断下颌关节是否脱位, 若脱位可手指包纱布,将下颌拉向下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抢救病人。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术时,在喉结最高点下方平放3横指,示指在上,环指在下,从中指下缘切至环指下缘,此切口位于2~3气管环。胸锁乳突肌:头转向一侧可观察到。在环甲膜水平高度,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其后缘的中点有颈丛皮支穿出,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上缘相交处,若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可为胃癌食管癌的诊断提供参考。第七颈椎:颈前屈,从侧面看颈背部最高的隆起,是计数椎骨的标志之一。 a:下颌孔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b:髂前上棘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c:外环最高体表投影点(A)和最低体表投影点(B)的简易定位;d:收肌结节的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图1 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定位 2 胸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锁骨上窝:锁骨上方凹陷处,在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在前斜角肌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间有锁骨下静脉通过。临床可在此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或在锁骨中点上方行臂丛阻滞麻醉。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凹陷处。一般气管位于切迹正中,头臂静脉在此平面合成。其上2横指为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区。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微向前突形成。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此平面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膈分界和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及相当于第4、5胸椎间的椎间盘水平。剑突:胸骨体下方突出部分,下端游离。可作为肝脏测量的标志。临床上进行心包穿刺时,从左剑肋角区,斜30°~40°、向上后进针,扎入心包前下窦,抽取心包积液。在其上方2~3横指处,可行胸外心脏按压,紧急抢救病人。肋间隙:左侧第5肋间隙为心尖搏动、第一心音听诊处,左侧第2肋间隙可进行第二心音听诊。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紧急抢救穿刺时,沿胸骨左侧第4肋间隙垂直扎进,行心内注射,多注入右心室。第8肋间隙与腋后线相交处,常用于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肩胛下角: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的会合处。通常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背部计数肋或肋间隙的重要标志。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平对第7胸椎棘突。肩胛下角下部1~2横指处,为听诊三角所在区,是开胸手术最佳入路及背部听诊呼吸音清楚的部位。脊肋角:第12肋与脊柱的夹角。临床常在此行肾囊封闭。当有肾炎、肾结核、肾结石等肾病时,触压或叩击肾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3 腹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肋弓下缘:腹部体表的上界,常用于腹部九分区法,肝、脾的测量和胆囊的定位。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胆囊发炎时,该处可有压痛[2]。肋弓下缘1~2 cm处也是常用的胆囊、脾脏等手术的切口。腹直肌:白线、经腹直肌的旁正中线、腹直肌外缘为腹部手术中常用的切口。白线坚韧而缺少血管,经过此手术切口出血少,而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也是胆囊的定位。脐:位于腹部正中。此处易发生脐疝,腹腔镜手术常经脐上或脐下缘建立气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McBurney点,为阑尾根部投影,阑尾炎时该处有压痛,经过此点可做手术切口或行腹腔穿刺。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角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即为髂前上棘(图1b)。此法常用于髂前上棘不明显之肥胖者[3]。临床上常在此后3横指髂结节的骨面平坦处做骨髓穿刺。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常行腹腔穿刺。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常对L3~L4棘

人体体表标志针刀定位

人体体表标志

前面观 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

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得一些体表标志- 穿刺标志: (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与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 (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与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 (3)两侧髂嵴得最高点得连线平对第4腰椎得棘突就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得标志 (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得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与胸膜 (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 1、计数椎骨序数得重要标志:第7颈椎 2、棘突排列得特征:第7颈椎得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她颈椎得棘突。胸椎得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得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得距离也较大; 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得标志 4、枕骨大孔得后上方得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就是重要得体表标志; 5、乳突也就是一个重要得骨性标志 6、肩胛骨得上角与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与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与肋间隙得标志; 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与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就是重要得体表标志;

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得标志; 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得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就是重要得体表标志; 1、三角肌得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得血管神经经过就是临床常选用得肌内注射部位; 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得血管与神经,为肌内注射得常选部位; 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得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 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得标志; 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与小肠得重要依据; 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得中外就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 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得稍下方有明显压痛; 6、手术时寻找阑尾得标志:盲肠得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7、临床做气管切开时,常选取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沿中线切开; 8、每个肺段从结构与功能来瞧均可视为一个独立性得单位,依此为据,临床医生可作为病变得定位诊断与肺段切除;

人体体表标志 针刀定位

人体体表标志前面 第一颈上腭同一平 第二颈上腭牙齿咬合面同平 第三颈下颌角同一平 第四颈舌骨同一平 第五颈甲状软骨同一平 第六颈环状软骨同一平 第二胸椎间胸骨颈静脉迹同一平

面. 第九胸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第一腰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平

第三腰下肋缘同一平 第三腰椎间脐同一平 第四腰髂骨嵴同一平 第二骶髂前上棘同一平 尾耻骨联合同一平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颈根部最突出的棘 第二胸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 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 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两髂骨嵴联线中点第四腰椎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 (一 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C2、C7(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 :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枕外粗隆 棘突。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C2 棘C3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

即可触抹清突。也可准确抹清。沿其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棘突C7. 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 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②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③ 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④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⑤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⑥ 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

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① 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②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⑤ 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⑥ 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⑦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⑧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⑨ 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⑩ 尺侧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半屈腕时,在腕的尺侧,可见此肌的肌腱。○11 桡侧腕屈肌:握拳时,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12 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等肌腱。在后二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称鼻烟窝。○13 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第2—5指的肌

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

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 一、人体各部位名称(如图2—1)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 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 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 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 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 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 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 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 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二、体表标志(如图2—2) 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 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 骨: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茎 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生骨 结节。股骨:大转子。膑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 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常用体表标志及穴位定位

常用体表标志及穴位定位

常用体表标志及穴位定位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 2、拇指同身寸 3、横指同身寸 二、简便定位法 头面部穴位 1、印堂[定位] 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主治] 1、头痛,头晕 2、鼻炎,目赤肿痛 2、攒竹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 3、丝竹空 [定位]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4、瞳子髎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 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5、鱼腰[定位]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 目赤肿痛,目翳,眼睑动,眼睑下垂,眶 6、睛明[定位]目内眦旁0.1寸。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7、太阳 [定位]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 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牙痛,三叉神经痛。8、迎香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9、头维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

寸。 [主治]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10、百会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主治] 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 11、四神聪 [定位]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12、耳尖[定位] 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主治] 目赤肿痛,上目翳,偏正头痛,喉痹,以及麦粒肿。 13、风池 [定位]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 14、风府[定位]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背部穴位 15、大椎【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热病,咳嗽,喘逆,项强,肩背痛,腰脊强,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16、肩井 [定位]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主治] 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难产,诸虚百损。 17、肩贞[定位]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18、天宗[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19、肺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20、心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

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acupoint-located method by anatomical landmark):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臵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可分为: 1.固定的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臵。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臵。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一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

此进行阻滞麻醉。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可判断下颌关节是否脱位,若脱位可手指包纱布,将下颌拉向下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抢救病人。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术时,在喉结最高点下方平放3横指,示指在上,环指在下,从中指下缘切至环指下缘,此切口位于2~3气管环。胸锁乳突肌:头转向一侧可观察到。在环甲膜水平高度,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其后缘的中点有颈丛皮支穿出,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上缘相交处,若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可为胃癌食管癌的诊断提供参考。第七颈椎:颈前屈,从侧面看颈背部最高的隆起,是计数椎骨的标志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