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智能分析的关键技术及新应用

解析智能分析的关键技术及新应用

解析智能分析的关键技术及新应用
解析智能分析的关键技术及新应用

解析智能分析的关键技术

及新应用

视频智能分析通常可以分为几部分:运动目标的识别、目标跟踪与行为理解。智能监控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监控区域内实时监控场景内的永久或是临时的物体,通过对视频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来实现自动的场景解析、预测被观察目标,并进行交互性行为。接下来,就视频智能分析关键技术进行解析并介绍智能分析的新应用。

智能分析算法特点及应用范围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安防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基于目标行为的智能监控技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平安城市、金融行业、政法监管、商业等领域。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与安全相关的应用,也是目前智能视频分析最主要的应用,其主要作用是协助安全部门提高对重要部位、重要物品的安全防护,对可疑人员的识别。例如视频诊断、周界防范、异常行为检测、人脸识别、车牌识别、PTZ动态跟踪、图帧技术、烟火检测等。

第二类是与非安全相关的应用,主要面向零售、服务、管理等行业,做为管理和服务的辅助工具,用

案例分析·人工智能带来新挑战

【2017中公遴选·案例分析】 人工智能带来新挑战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背景链接 近年来,全国每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考生的总体通过率基本保持在25%左右。2017年11月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发布了“2017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综合笔试”合格线,而某机构研发的机器人取得了456分的成绩,大幅超过360分的临床执业医师合格线,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通过医考笔试。(11月15日《新安晚报》) 无独有偶,机器人裁缝“Sewbot”每22秒就能生产一件T恤衫,每天能生产80万件T 恤。使用这种机器人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即使是最便宜的劳动力市场也无法与之竞争。 综合分析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突破,自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击败人类棋手,展示出强大的棋力后,各方就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人类社会将进入智慧生命时代。当然,也有部分人对人工智能产生恐惧,认为其会取代人类工作,进而产生强大的抵触情绪。 [取得的成就] 人工智能已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在传统行业的重复性劳动环节,已经实现了大规模替代人工的现象,无人工厂、无人仓库等越来越普遍,生产效率、产品一致性非常高,成本也大幅度降低。而且,人工智能还会写新闻、写诗、画画、炒股等,几乎所有的领域,人工智能都在涉足并显示出强大的替代能力。事实上,在医疗领域也早就引入人工智能了,诸如手术机器人、智能医疗系统等,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结果,效果还非常好。 [挑战与问题] 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新挑战。人工智能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较大;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参考对策 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这是一项国际共识,也是人工智能发展全球治理呼声增多的重大背景。要倡导开源共享理念,促进产学研用各创新主体共创共享。遵循经济建设和社会伦理协调发展规律,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研发和治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创新资源。 坚持市场主导。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应用导向,突出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和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主体作用,加快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形成竞争优势。把握好政府和市场分工,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安全防范、市场监管、环境营造、伦理法规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部分来源 原标题: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 原标题: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来源:人民时评作者:余建斌 原标题:为人工智能铺就发展快轨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盛玉雷

1.3 人工智能成功的实例

1.3人工智能成功的实例 在形成和第一个兴旺期,人工智能研究出现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工作(这个时期AI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机器翻译、定理证明、博弈等)。 1953年,美国乔治敦大学组织了第一次机器翻译的实际实验。 1954年7月,IBM公司在701计算机上做了俄译英的公开表演。 1956年,Newell(艾伦.纽厄尔)和Simon(西蒙)等人首先取得突破,他们编的程序Logic Theorist(应用启发式技术)证明了《数学原理》第二章中的三十八条定理,又于1963年证明了该章中的全部五十二条定理,走上了以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类思维的道路,第一次把求解方法和问题的领域知识分离开。 1958年定理证明方面取得新成就,美籍数理逻辑学家王浩在IBM704计算机上以3-5分钟证明了《数学原理》有关命题演算的全部220条定理,还用了几分钟证明了该书中带等式的谓词演算的150条定理中的85%,1959年再接再厉,仅用了8.4分钟就证明了以上全部定理。 1959年,IBM公司的Gelernter(格伦特尔)研制出平面几何证明程序。 博弈同样是AI第一个时期的研究热点

1956年Samuel研制了跳棋程序,它在1959年击败了Samuel 本人,又在1962年打败了美国一个州的跳棋冠军而荣获州级冠军。也在1956年,Selfridge研制出第一个字符识别程序,又在1959年推出功能更强的模式识别程序。 1960年,McCarthy建立了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LISP。从1957年开始,Newell、Shaw和Simon等人就开始研究一种不依赖于具体领域的通用解题程序GPS(持续研究了十年,69年发表最后版本)。 1963年,Green公布了BASEBALL(有关美国棒球赛的问答系统)。 1963年Slagle发表了符号积分程序SAINT,用86道积分题做实验(其中54道选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考题),结果做出了其中的84道(1967年Mosis以他的SIN程序再创记录,效率比SAINT提高了约三倍)。 1965年Roberts编制了可以分辨积木构造的程序,开创了计算机视觉的新领域。 1965年Robinson独辟蹊径,提出了与传统的自然演绎法完全不同的消解法,当时被认为是一项重大突破,掀起了研究计算机定理证明的又一高潮。 而年轻一代(以斯坦福大学的年轻教授Feigenbaum为代表)认为,万能的逻辑推理体系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它最大的弱点是缺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方案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方案 一、概述 随着视频监控行业发展,AI 技术的不断提升,在智能楼宇,智慧办公领域需求不断增加,传统视频监控手段已无法满足需求,泓涵智联基于“云-边-端”相结合,打造集多源数据接入、数据质量分级、视频/图像混合解析、全目标识别、多类型任务调度、高智能任务分配于一体的超融合计算解决方案,遵循GA/T 1400 标准体系,高兼容、易对接。 二、功能描述 1.视频流直播 通过云端流媒体技术,可以在异地实时查看IPC 设备视频,通过自适应编解码技术,视频播放低延时,占用带宽小。直播视频按需推拉流播放,不观看时不会占用带宽。 2.视频回放存储 监控视频会默认存放在“边缘计算”设备中,通过智能分析和规则出发“按需”将关键视频存储 到云端,云端采用对象存储技术,异地多副本,保证数据高可用,可实时会看溯源。 3.边缘计算快速响应 在本地放置边缘计算设备,边缘计算设备可实时分析IPC 设备视频流,可进行多路\按需智能分析,通知边缘设备和云端进行交互,做到“边缘快响应,云端轻压力”。 全面兼容GB 国标/ONVIF 协议,无缝对接主流IPC 摄像头。 通过边缘函数计算技术,可以实时下放规则,在本地快速响应时间,发送通知和报警。 4.视频智能分析 人脸识别:通过AI 算法模型实时提取视频中的人脸,转化成AI 结构化数据,能够及时识别监控中人员的身份信息。 人员黑名单\关键人员:边缘设备可存储黑名单\关键人员人脸信息,当有人员进入通过规则引擎及时出发相关行为。 人员统计:可以统计监控设备中的人员数量,身份等信息。 区域\绊线闯入监控:在监控区域可以设定“特殊区域”,有人员闯入会触发相关事件,可以结 合人员黑名单\关键人员信息进一步处理。 三、系统展示

智能电网重点研究的十项关键技术教学提纲

北极星自动化网讯:在日前举办的中国智能电网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力科学院总工程师印永华介绍了中国电网新技术应用展望,印永华提到:电力系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新技术的应用与电力系统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也是推动电网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国家现在的电网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成了一个特高压的骨干网架,根据电网电压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正在稳步推进。要实行电网智能话发展,存在很多技术性问题和挑战。 中国电力科学院总工程师印永华 要解决风电场大规模并网,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评估分析及对策等问题。解决变电站自动化调度中心自愈能力。分布式发电并网、需求式管理。攻克新型直流输电、大规模储能,超导电力等技术问题。在电力市场方面,要解决市场体系设计、电价机制设计、电力发展机制等问题。 印永华同时讲到,目前我国智能电网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十项关键技术上: 1.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 (1)2011年12月份,特高压科技工程顺利投入运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顺利通过了500万千瓦的输电能力考验,具备了大电源在集体外送输电工程中往外运送的条件,我们一期工程最大只能输送240万千瓦左右的能力,经过扩建以后,增加了变压器,输送能力超过了500万千瓦12月8日12时~15时,工程在电网全接线运行方式下,稳定运行在500万千瓦水平,平均功率518.7万千瓦。其中14时12分~48分,进行了超500万千瓦功率运行实验,平均功率533.8万千瓦。 (2)大容量特高压开关 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63千安特高压开关的试验能力,并首次研制成功电力等级最高、电流开断能力最强的特高压开关,实现了世界高压开关试验和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 (3)特高压升压变压器 能源基地大型发电机组通过特高压升压变压器直接接入电网,有利于提高电源送出通道输送能力,发挥特高压大容量书店的优势。特高压升压变压器属世界首次研制,国网公司组织三大变压器厂联合攻关,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额定容量100万千伏安的双柱特高压变压器,代表了国际同类设备制造的最高水平。 (4)特高压同塔双回输电技术 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的走廊宽度与两个单回路相比,可以从140米下降至80米,结合后续特高压工程,对特高压同塔双回输电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功课了过电压绝缘配合、导线排列、雷电防护、潜供电流、杆塔设计等关键技术。目前,已在安徽淮南—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中得到应用。 (5)特高压可控高抗技术 采用可控高抗技术,能够动态补偿输电系统的柔性输电功率,调节系统电压,可以限制系统的高电压,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特高压可控高抗技术在世界上属于首次研制。目前已经全面突破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6)±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技术规范已正式发布,为全面开展设备研制和成套设计和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特高压多段直流输电技术

智能视频分析系统

智能视频分析系统

目录 一、项目背景及建设目标 (3) 1.1 项目背景 (3) 1.2 技术优势 (4) 二、厂区智能视频分析整体设计方案 (5) 2.1传统对射系统与智能视频分析系统比较 (5) 2.2厂房周界入侵报警系统 (6) 2.2.1 周界入侵检测 (7) 2.2.2 周界警戒线警戒区预警 (7) 2.3厂房仓库物资看护 (8) 2.3.1 可疑人员接近仓库提醒 (8) 2.3.2 仓库物品看护 (8) 2.3.3 夜间停车场、厂区内部、附近可疑逗留检测 (9) 2.4夜间厂区办公楼内可疑人员检测 (9) 2.5生产车间危险区域或者夜间下班后人员检测 (10) 2.6系统拓扑结构 (10)

一、项目背景及建设目标 1.1 项目背景 慧视科技智能视频分析系统是以软件的形式实现智能视频分析功能,拥有自主的软件知识产权,可满足各行业的需要,也满足各厂家设备的接入,同时可以与各种监控平台进行二次对接。传统报警设备的误报多漏报多操作复杂不直观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且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数量庞大画面单一,工作人员很难从视频中发现问题,往往更多用于事后取证,智能图像分析通过图像中目标的识别和规则运用来进行预警,报警速度快且精确度高,可辅助工作人员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体现科技为人服务的理念。 国内现有厂房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摄像机、光缆、矩阵、硬盘录像机和电视墙等组成。由于视频监控图像数量大,内容枯燥,现有系统即使配备值班人员,在大多数情况下仍处于无人观看的状态下。当犯罪事件发生时,从硬盘录像机中调取录像回放、取证变成系统主要的价值之一。即使值班人员在岗,由于人的生理特点,不可能长时间有效观察多路图像,很可能造成遗漏可疑事件,对安全形式产生错误判断。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可以理解为用计算机来帮助值班人员"看"监控录像。现代计算机的高可靠性可以提供24小时不间断地保护。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人员疲劳造成的遗漏问题。同时也可以防止出现监控人员内外勾结的可能性。 现有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还不能替代人,它仍然需要人来辨识报警的性质,进而决定处置方式。它的价值在于大大降低了监控人员的工作强度,使监控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和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相比,智能视频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甚至阻止犯罪行为的发生。这对厂房等重要设备、贵重材料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智能电网及其关键技术

科技讲座与创新实践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智能电网及其关键技术 班级电气13-4 学号 姓 名叶腾 成绩

摘要:电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设施,然而,近些年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电网负荷快速的增长,大区电网互联初步形成,电力市场运行因素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日益显现,加之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气候环境对电网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很多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历史,应用前景,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分析,来解决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特点:关键技术 1 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及其发展历史 智能电网是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一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实时监控,并保证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智能电网通过广泛的应用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实时互动。 尽管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对智能电网建设有着不同的重点和目标,但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驱动都是基于市场、安全、电能质量和环境因素,其特征可归结为:自愈、兼容、交互、协调、高效、优质、集成。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 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

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个是我国能源专家武建生提出的"互动电网"."互动电网"是指在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以智能电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电子终端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的总体效果,实现电力、电讯、电视、远程家电控制和电池集成充电等的多用途开发。它可以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管理,将电网提升为互动运转的全新模式,形成电网全新的服务功能,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综合效率。互动电网具备可靠、自愈、经济、兼容、集成和安全等特点,主要解决三个问

智能视频行为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监控平台建设方案 随着国家经济的提高,城市和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暴力事件逐渐增多,政府和相关部分对加强城市各地联网型监控系统越来越重视,当前城市和小区监控系统建设使用监控录像存储,事件发生后调取查阅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但是无法避免事态趋于恶化,在此背景下,具有智能视频行为分析的监控平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智能视频技术让安全警卫部门能通过摄像机实时自动“发现警情”并主动“分析”视野中的监视目标,同时判断出这些被监视目标的行为是否存在安全威胁,对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安全威胁,及时向安全防卫人员通过文字信息、声音、快照等发出警报,极大地避免工作人员因倦怠、脱岗等因素造成情况误报和不报,切实提高监控区域的安全防范能力。 现有各大监控系统厂商和信息化科技公司都研发出大量的智能视频分析软件,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嵌入式DSP 智能分析系统和基于计算机末端处理的智能分析系统。 一.基于嵌入式DSP的处理优点

1、DSP方式可以使得视觉分析技术采用分布式的架构方式。在此方式下,视觉分析单元一般位于视觉采集设备附近(摄像机或编码器),这样,可以有选择的设置系统,让系统只有当报警发生的时候才传输视觉到控制中心或存储中心,相对于计算机末端处理方式,大大节省的网络负担及存储空间。 2、DSP方式下视觉分析单元一般位于视觉采集设备附近(摄像机或编码器),此方式可以使得视觉分析单元直接对原始或最接近原始的图象进行分析,而后端计算机方式,计算机器得到的图象经过网络编码传输后已经丢失了部分信息,因此精确度难免下降。 3、视觉分析是复杂的过程,需要占用大量的系统计算资源,因此计算机方式可以同时进行分析的视觉路数非常有限,而DSP方式没有此限制。 二.在对比上述两种处理模式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基于DSP嵌入式处理和末端计算机处理两种系统结构.

智能电网大数据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大数据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是大数据的重要技术应用领域之一。智能电网大数据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具有分散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给大数据处理带来极大的挑战。智能电网大数据平台是大数据挖掘的基础,通过智能电网大数据平台可实现智能电网全数据共享,为业务应用开发和运行提供支撑。 引言 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见图1。它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对电力市场中各利益方的需求和功能进行协调,在保证系统各部分高效运行、降低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自愈性和稳定性。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网在电力系统运行、设备状态监测、用电信息采集、营销业务系统等各个方面产生和沉淀了大量数据,充分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智能电网示意图 大数据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概念,一般是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的IT技术、软硬件工具和数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智能电网被看作是大数据应用的重要技术领域之一。目前许多学者正在进行智能电网大数据研究,包括发展战略研究、大数据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等。

智能电网大数据应用众多,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节能经济调度、供电可靠性、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等诸多方面,进行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需要统一智能电网大数据,并且由于应用众多,对计算、存储、网络等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需要构建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统一大数据处理平台。本文首先分析智能电网大数据特点以及业务应用需求,接着结合业务应用介绍大数据关键技术,进而提出智能电网大数据平台和应用框架。 1智能电网大数据概述 1.1智能电网大数据特点 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智能电网大数据分为电力企业内部数据和电力企业外部数据。电力企业内部数据源主要包括广域量测系统(WAM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在线监测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配电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电力企业外部数据源包括气象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数据、公共服务部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这些数据分散放置在不同地方,由不同单位/部门管理,具有分散放置、分布管理的特性。 智能电网大数据结构复杂、种类繁多,除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外,还包含大量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如客户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语音数据,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中的视频数据与图像数据等。这些数据的采样频率与生命周期也各不同,从微秒级、分钟级、小时级,一直到年度级,见图2。 图2 智能电网数据采用频率和生命周期 1.2大数据业务需求分析 智能电网大数据业务应用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面向电力公司运行管理、面向电力用户服务、面向政府部门辅助决策等3类。面向电力公司运行管理类应用包括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输变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检修、配电网运行状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图文稿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项目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不断加强,视频监控系统也就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行业和方面。在视频监控领域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一种发展趋势。 现有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的是被动的解决方案,系统只是负责现场视频采集、信息视频传输和视频显示,硬盘录像机(DVR)主要是对视频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和传输实时视频流给远程监控端,都需要通过值班人员实时查看众多视频信息来发现现场问题。人们希望视频监控系统能像眼睛一样时刻保持警戒,但由于视频太多而监控人员有限,且长时间盯着监视画面容易疲劳而导致疏忽,监控人员根本无力监看成百上千路摄像头的视频信息,从而可能漏掉潜在的威胁事件,造成重大事故。而智能视频监控设备就可以解决以上这些人为因素,可以长时间有效的监督视频画面,因此,智能化是视频监控的必然趋势。 智能视频监控是以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为基础,但又有别于一般的网络化视频监控,它是一种更高端的视频监控应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的物体,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 看守所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应满足如下需求: 1)重要场所无视频监控死角;实现智能分析的点位需要摄像机参数、部署 角度和高度符合一定标准。

2)围墙周界:在看守所围墙外侧或内侧一米到三米处,24小时不隔断实时 监控,只要有人进入防区、或者是遗留物品,马上报警; 3)监舍:监舍是监控的重点,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一旦有发生打架斗 殴事件、在夜间(或者规定时间)随意离开自己的床位(包括上厕所)或聚众,系统即时报警,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给予关注以防止事态不可控制; 4)出入口: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在没有得到授权或者允许的情况下靠 近出入口或者在出入口附近遗留物品时,系统即时报警,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呼叫相应人员前去处理;同时在进监舍的出入口或者其它相应的地方实现人数统计,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得知是否有犯人没有返回; 5)军械财务器材室等重要场所:系统能够识别出物品被盗并告警; 6)哨位:系统识别哨位可疑人员进入、哨兵倒地、脱岗等异常现象并告 警; 7)系统可方便的设定多种告警联动策略; 8)可以集中对每个监控点进行布防策略的远程设定; 9)系统能尽量兼容或利用原有视频监控系统的设备和线路,以保护投资。 2.系统设计 2.1系统结构 智能监控系统结构图 系统结构如上图所示,智能监控系统是在传统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智能分析功能,使传统的监控系统智能化,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2.2系统组成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分析与探讨的毕业设计论文

电力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摘要 21世纪电力供应面临环境压力、购电能力、安全可靠和高效利用等重大挑战。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不同国家和组织不约而地提出要建设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的智能电网,将智能电网视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未来电网发展趋势的热门话题。 文章简要分析了智能电网研究背景情况,智能电网的概念、特性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智能数字变电站、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接入相关技术。其中数字变电站部分首先分析研究了数字变电站的系统结构,主要研究了数字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和特性及发展的新方向,然后设计了以罗氏线圈为电流传感头的数字采集系统。分布式能源部分首先研究了分布式发电技术,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和风能发电技术。然后分析了几种储能技术,重点分析了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的原理,接着分析了并网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总结了其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数字变电站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微网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SMART GRID’S KEY TECHNOLOGY Abstract In the 21th century electricity supply is facing with great challeng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the capacity of electricity purchase ,safety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t use.Different countries and organizations such as US and UE put forward to built a flexible clean safe economical power grid and make smart grid the future power grid’s direction. Smart grid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ower grid at home and abroad .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smart grid its concept feature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It focuses on the intelligent digital subst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link technology distributed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The first part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digital substation system’s architecture .It mainly research digital current transformer’s principle features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n it designs a digital acquisition system which make Rogowiski circle as the current sending head. The second part studies distributed gener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soar power generation and wind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Then it analyze sever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per 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and super 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principles . Then it discusses the problem and solution of linking to the power grid. Finally it draws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 prospect and summarizes its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Key words: smart grid; digital substation;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 micro-network

智能视频分析现状及应用

智能视频分析现状及应用 一、现状 随着近年来视频监控的迅速发展,摄像头数量的快速增多,大量的视频数据给实时监视报警和视频数据的有效使用带来了挑战。一个标准的视频监控系统经常有几十路甚至上千路视频和相应的数字录像数据。操作人员通过观测每一路视频从而发现报警事件变得非常困难。此外在事后分析报警事件时,需要操作人员及时找出相关录像;而传统视频监控缺乏对视频的智能分析,录像数据无法被有效地检索,只能根据大致的时间段来人工查找,导致视频数据分析工作消耗大量的工作时间。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对视频进行自动智能分析。对视频中出现的用户感兴趣的事件进行实时提取和记录,从而达到及时报警并利用存储的事件信息来有效地检索视频数据。 事件检测与行为分析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能够对视频进行周界监测与异常行为分析,可应用于各种公共场所包括机场、车站、港口、建筑物周围、街道、小区、及其他场所,用于检测、分类、跟踪和记录过往行人、车辆及其它可疑物体,能够判断是否有行人及车辆在禁区发生长时间徘徊、停留、逆行等行为,此外检测人员奔跑、打斗等异常行为。 事件检测与行为分析系统一般能同时监测同一场景里多个目标的不同行为,可以根据防目标的特点进行灵活设置,包括运动物体的种类和大小;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包括光照、四季、昼夜、晴雨等,并能够很好地抗摄像头抖动。 事件检测与行为分析系统可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1)非法闯入禁区:能够检测是否有行人或车辆进入预定区域,用户可灵活调节灵敏度。 比较先进的系统可以有效地检测到不少于 10 个像素的目标; (2)非法逆行:当行人和车辆在指定区域逆向运动时,记录并发出报警;异常奔跑:测 试是否有可以人物在指定区域快速运动; (3)打架:检测是否有打假斗殴事件;动态图像放大:能控制云台摄像机对移动目标进 行放大抓拍,并生成高清晰度图片。 (4)识别与分类:对视频中的行人、车辆及其它目标物进行分类;敏感区域滞留:检测 是否有可疑人物或车辆在指定的区域长时间徘徊或停留,当滞留时间超过预设值, 系统将发出报警;

2018-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逐步成熟,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在发展基础成熟且市场应用潜力大的汽车、消费品与零售、金融以及医疗行业内,人工智能将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 无人驾驶领域 驾驶辅助系统是汽车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最为火热的方向。在感知层面,其利用机器视觉与语音识别技术感知驾驶环境、备识别车内人员、理解乘客需求;在决策层面,利用机器学习模型与深度学习模型建立可自动做出判断的驾驶决策系统。按照机器介入程度,无人驾驶系统可分为无自动驾驶(L0)、驾驶辅助(L1)、部分自动驾驶(L2)、有条件自动(L3)和完全自动(L4)五个阶段。目前,技术整体处于多个驾驶辅助系统融合控制、可监控路况并介入紧急情况(L2)向基本实现自动驾驶功能(L3)的转变阶段。 未来,完全的自动驾驶可以基于感知的信息作出应变,一边担任驾驶员的角色,一边提供车内管家的服务,还能应对其他各方面的需求和任务。 医疗图像分析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感知环节应用机器视觉技术识别医疗图像,帮助影像医生减少读片时间,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误诊的概率;另一部分是在学习和分析环节,通过大量的影像数据和诊断数据,不断对神经元网络进行深度学习训练,促使其掌握“诊断”的能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为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BIDMC)与哈佛医学院合作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对乳腺癌病理图片中癌细胞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2%,与病理学家的分析结合时,其诊断准确率可以高达99.5%。 智能投资顾问 智能投顾是根据客户理财需求和资质信息、市场状况、投资品信息、资产配置经验等数据,基于大数据的产品模拟和模型预测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输出符合客户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的投资理财建议。 国内智能投顾的参与者众多,包括如银行系(如广发智投、招商摩羯智投)、基金系(如南方基金超级智投宝、广发基金基智理财、天弘基金犇跑篮子)、大型互联网公司系(如百度金融、京东智投、同花顺)和第三方创业公司系(如弥财、蓝海财富、拿铁财经)等。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技术应用分析

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技术应用分析 一、概述 在视频监控飞速发展的今天,海量视频画面已经大大超过了人力有效处理的范围。而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极大地发挥与拓展了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与能力,使监控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化,大幅度降低资源与人员配置,全面提升安全防范工作的效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平安城市、智能交通、金融行业、政法监管、商业等领域。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安防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基于目标行为的智能监控技术。它能够在图像或图像序列与事件描述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从而使计算机从纷繁的视频图像中分辩、识别出关键目标的行为,过滤用户不关心的信息,其实质是自动分析和抽取视频源中的关键信息。 按照智能分析算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区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的智能分析: 识别类分析:该项技术偏向于对静态场景的分析处理,通过图像识别、图像比对及模式匹配等核心技术,实现对人、车、物等相关特征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如人脸识别技术、车牌识别技术及照片比对技术等。 行为类分析:该项技术侧重于对动态场景的分析处理,典型的功能有车辆逆行及相关交通违章检测、防区入侵检测、围墙翻越检测、绊线穿越检测、物品偷盗检测、客流统计等。 图像检索类分析:该技术能按照所定义的规则或要求,对历史存储视频数据进行快速比对,把符合规则或要求的视频浓缩、集中或剪切到一起,这样就能快速检索到目标视频。 图像处理类分析:主要是对图像整体进行分析判断及优化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或者将不清楚的内容通过算法计算处理达到看得清的效果。如目前的视频增强技术(去噪、去雾、锐化、加亮等)、视频复原技术(去模糊、畸变矫正等)。 诊断类分析:该项分析主要是针对视频图像出现的雪花、滚屏、模糊、偏色、增益失衡、云台PTZ失控、画面冻结等常见的摄像头故障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和报警,如视频质量诊断技术。 二、智能分析核心算法介绍 1. 运动检测算法 帧差法

智能电网的网络通信架构及关键技术

2010年第8期·智能电网技术及装备专刊 16 智能电网的网络通信架构及关键技术 徐 磊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 摘要 建设具有广域状态可感知可自愈的智能电网离不开可靠安全的网络通信体系,本文针对智能电网在分布式状态可感知、先进的电表计量基础设施(AMI )以及需求响应等方面的需求特点,梳理了服务于智能电网的网络技术体系,从两方面对支撑智能电网的网络通信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一是承载电力系统多业务平台的骨干网技术,提出了业务隔离和流量工程的部署策略;二是电力系统远程监测和交互控制的分布式传感器网络,针对嵌入式平台的资源限制,探讨了智能结点协议栈的两种实现模式。 关键词:智能电网;网络QoS ;传感器网络;IPv6;IEEE802.15.x Communication Network Framework and Key Technologies for Smart Grid Xu Lei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Control and Computer Eng. Inst., Beijing 102206) Abstract A reliable and secur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is crucial for Smart Gri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quirements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Grid in distributed wide-area awareness,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 and demand response etc.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llenges that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aces and measurements it should take,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ical framework served for Smart Grid is proposed here, solutions included in this framework covers two aspects, one is backbone network for power system multi-services platform, traffic separation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provision policies are proposed in this aspect; the other is sensor network for power system remote monitor and interactive control, two protocol stack models are discussed here. Key words :smart grid ;etwork QoS ;sensor network ;IPv6;IEEE802.15.x 1 引言 建设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Smart Grid ,SG )要求健壮的网络通信支 撑平台,分布式状态可感知能力、先进的电表计量 基础设施(AMI )以及实时的需求响应等功能,这些都对现有的网络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的网络通信平台为电力行业的生产运行、输电、配电、市场业务等多个领域提供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构成的复杂性,智能电网的网络支撑体系将是一个融合了多种网络技术的综合平台,有多种网络成分构成,既需要骨干网,又需要接入网和多种驻地网,既依赖于企业专网,也离不开公共的因特网,在技术上,将融合成熟的TCP/IP 、MPLS 、工业以太网和新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涉及多种网络协议。 因此,有必要对智能电网的网络通信架构进行 研究,明确不同应用领域的关键网络技术。 2 智能电网的框架与概念参考模型 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提出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的发展路线,强调各个领域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融合,因此,智能电网的框架中各个关键领域的沟通,必然是由网络通信为桥梁实现的。 2009年9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 )提出了关于智能电网互操作标准的框架与路线图,明确了推进标准化工作的8个优先发展领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图文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项目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不断加强,视频监控系统也就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行业和方面。在视频监控领域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一种发展趋势。 现有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的是被动的解决方案,系统只是负责现场视频采集、信息视频传输和视频显示,硬盘录像机(DVR)主要是对视频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和传输实时视频流给远程监控端,都需要通过值班人员实时查看众多视频信息来发现现场问题。人们希望视频监控系统能像眼睛一样时刻保持警戒,但由于视频太多而监控人员有限,且长时间盯着监视画面容易疲劳而导致疏忽,监控人员根本无力监看成百上千路摄像头的视频信息,从而可能漏掉潜在的威胁事件,造成重大事故。而智能视频监控设备就可以解决以上这些人为因素,可以长时间有效的监督视频画面,因此,智能化是视频监控的必然趋势。 智能视频监控是以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为基础,但又有别于一般的网络化视频监控,它是一种更高端的视频监控应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够白动识别不同的物体,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 看守所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应满足如下需求: 1)重要场所无视频监控死角;实现智能分析的点位需要摄像机参数、部署角度和高度符合一定标准。

2)围墙周界:在看守所围墙外侧或内侧一米到三米处,24小时不隔断实时监控,只要有人进入防区、或者是遗留物品,马上报警; 3)监舍:监舍是监控的重点,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一旦有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在夜间(或者规定时间)随意离开自己的床位(包括上厕所)或聚众,系统即时报警,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给予关注以防止事态不可控制; 4)出入口: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在没有得到授权或者允许的情况下靠近出入口或者在出入口附近遗留物品时,系统即时报警,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呼叫相应人员前去处理;同时在进监舍的出入口或者其它相应的地方实现人数统计,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得知是否有犯人没有返回; 5)军械财务器材室等重要场所:系统能够识别出物品被盗并告警; 6)哨位:系统识别哨位可疑人员进入、哨兵倒地、脱岗等异常现象并告警; 7)系统可方便的设定多种告警联动策略: 8)可以集中对每个监控点进行如防策略的远程设定; 9)系统能尽量兼容或利用原有视频监控系统的设备和线路,以保护投资。 2.系统设计 2. 1 系统结构 智能监控系统结构图 系统结构如上图所示,智能监控系统是在传统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智能分析功能,使传统的监控系统智能化,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2. 2 系统组成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智能分析助力大数据时代视频检索技术发展复习过程

智能分析助力大数据时代视频检索技术发展 随着“和谐社会”、“平安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全国进入了安防设施建设的高潮期,监控摄像头已遍布中国大地的每个街头,昼夜不停地监视和录像。然而,有了相关视频不等于就找到了目标信息,查找视频、分析视频的工作常常会耗用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如何在海量视频中更方便、更省力地查找到相关信息呢?现在,随着安防智能化需求越来越强烈,视频检索技术也得以快速发展。 随着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安、交通等敏感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电子眼帮助破案的报道时有耳闻。一方面,这些事例从正面体现了视频监控系统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更多的关于视频检索的深层次需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用户常常希望可以快速地从海量的数以万计的摄像头视频录像中,方便地找到一些有明显特征的人或物。传统的基于预设告警和时间的视频检索方式,对于这类深层次的需求往往无能为力,常有“隔靴搔痒”之憾,因而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智能的检索就成为大型视频监控系统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视频监控检索是针对视频监控平台,为用户查找视频监控信息的检索。用户通过录入相关监控事件的检索信息,由系统运算并返回检索结果。 视频监控检索关注的数据以视频为主,主要目的是定位查找某个事件的起因和关联的发展过程,事件的关键信息数据包含:时间、地点、主导事件的人或物、图像和声音信息。检索条件传递的信息越丰富,定位越精准,检索的算法也就越简单;相反,检索条件传递的信息越简单,定位就越模糊,想要精确定位时,检索算法的难度也就越大。一般来说,用户期望检索条件简单,同时也能定位精准。 常见的视频检索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选中码流和选中时间。对于选定码流,可以是直接通过摄像机的名称、编号等进行检索,选中感兴趣的码流。因此可引伸出来一些具体的应用:如,知道地理位置,在设备资源分级里进行检索;知道设备编号,进行编号的快速查找;知道名称,对名称进行的模糊检索以确定具体码流;也可借助电子地图,知道设备的大概位置,在地图上进行查看,从而选定码流。而对于选中时间,常常是在选中码流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是选定一路或者多路的码流,精确到以秒为单位的检索;也可以是所有的码流,关注在某一时间点开始的视频,对应的是多路同时同步回放检索。目前较为主流的切片检索、快照检索、基于时间轴的拖动快速预览检索均是属于这一类,先选中码流,再选中时间。 切片检索,指使用者知道具体感兴趣的物体、人或车在哪一位置,对应的是哪一路码流,但不确定是在什么时间发现变化,出现、消失或者其它的状态改变。切片检索可理解为二分法,将指定的码流在时间上进行等分,通过两两快照的对比,找到感兴趣的物体发生变化的那一时刻。快照检索,是基于先选定某一时刻,再选择一组码流或所有码流进行快照显示,通过快照的检索。这种应用主要解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