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知识重点考试必备试题

管理学知识重点考试必备试题

管理学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

1、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对人力和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职能 :

(1)计划:计划是管理者用来识别并选择恰当的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

步骤:决定组织将要追求的目标;决定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采取的行动方案;决定如何分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计划的结果是战略

(2)组织:是管理者建立一个组织成员之间能够互动和合作的工作关系结构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的结果是创设组织结构(正式的工作及其报告关系)

(3)领导

领导过程中要运用全灵力、影响力、观察力、说服力以及沟通技巧来协调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使他们的活动和努力步调一致。

领导的结果是培养高度积极主动和服从指挥的组织成员。

(4)控制:在控制过程中,管理者要评估组织完成目标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的行动以保持或者改善组织的业绩。

控制过程的结果是准确测评绩效和规范组织效率和效果的能力。

同其他职能一样,控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要求管理者给予持续的关注和即时的反应。

3、管理技能

(1)概念技能:是分析判断一种状况并能识别其因果的能力。

(2)人际技能:指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人和群体行为的能力。是否具备沟通、协调、激励员工的能力和把个人组成核心团队的能力,是区分有效管理者和无效管理者的一个标尺。

(3)技术技能:指履行组织职能所需要的专业工作知识和技术,比如管理者的专业生产、会计、营销以及越来越重要的IT技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管理理论演进的动力在于寻找更好的组织资源利用方式。

1.科学管理理论

(1)亚当斯密的结论:通过提高工作专业化水平,可以提高效率和组织绩效。

工业专业化是指不同的工人在一定时期内专门从事特定的工作,从而实现劳动分工的过程。

(2)泰勒:工厂提高效率的四条原则

?原则一:研究工人的工作方式,收集他们所掌握的所有非正式工作知识,然后对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方法进行试验。

?原则二:将完成工作的新方法编纂成书面的规则和标准的操作程序。

?原则三:仔细地挑选工人,使其具有的技术能力与工作需要相匹配,按照已建立的规则和程序来训练他们使其完成工作。

?原则四:设立一个公平或者可以接受的工作绩效水平,建立起一个薪酬管理系统,对超出既定水平的工作绩效给予奖励。

2.行政管理理论

(1)马克思·韦伯关键词:职权、规则、标准操作程序、规范

官僚行政组织是指一个设计用来保证效率与效果的正式的组织和管理体系,官僚行政组织思想有如下特征:

?原则一:在一个官僚行政组织中,管理者的正式职权来源于其在组织中的位置;

?原则二:员工职位应当依据其各自的业绩来安排,而不应由社会地位或个人关系来决定;

?原则三: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的正式职权和工作职责范围及其与其他职位的关系都应当清楚界定;

?原则四:当组织中的职位按等级设置时,职权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这时,员工知道自己应当对谁负责,谁又对自己负责;

?原则五:管理者必须创建一个明确包含规则、标准操作程序以及相关规范的体系,以便能有效地控制组织。

(2)法约尔十四项基本管理原则

? 1.劳动分工:工作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 2.权威和责任:管理者拥有发布命令和要下属服从的权力,在行使权威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 3.统一指挥:一个员工应该只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

? 4.职权链:组织中从高层到低层的命令链长度应有所限制;

? 5.集权:权威不应集中在权威链的高层;

? 6.统一指导:组织应该只有一个行动计划来指导管理者与工人;

?7.公平:所有的组织成员都应受到公平的待遇;

?8.秩序:组织中职位的安排应以效率最大化为基础和为员工提供满意的工作机会为原则;

?9.首创精神:管理者必须允许员工富于创新性和创造性;

?10.纪律:管理者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团体;

?11.员工报酬:报酬系统对于组织和员工来说都应是公平的;

?12.人员的稳定:长期工作的员工能提高技能,从而提高组织效率;

?13.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或部门的利益不应置于整体之上;

?14.团队精神:鼓励团队精神,在组织中建立起和谐和团结。

3.行为管理理论

梅奥

霍桑试验(Hawthorne Experiment)

?1924-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一个试验。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

?--照明试验(1924-1927);

?--继电器装配实验室试验(1927.8-1928.4);

?--访谈试验(1928-1931);

?--接线板工作室试验(1931-1932)。

?霍桑效应(Bawthorne effect):工人对管理者的态度影响着他们的绩效水平。管理者的行为或领导方式会对绩效产生影响。

梅奥对霍桑试验的总结:

?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

? 2.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

? 3.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的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 4.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霍桑试验引起了对组织中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并提供了有关群体规范和行为的新见解,管理开始积极地寻求提高雇员工作满意度和士气的途径

影响组织行为学

第三章管理者个体分析:态度、价值观、道德和文化

1.“大五”个性特质:

外向性(extraversion):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和心境,并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感到乐观的倾向。

消极情感(negative affectivity):经受着消极的情绪及心境,感到沮丧,对自己、对他人都感到不满的一种倾向。

亲和力(agreeableness):与他人相处融洽的倾向。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坚韧不拔的性格倾向。

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富有独创性,兴趣广泛,接纳各种激励,大胆并敢于冒险的性格倾向。

了解自己及他人的个性特质。

2.控制点

a)内控个性: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b)外控个性:相信外部力量应该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人负责;

3.自尊: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的能力感到满意的程度。

a)人们选择的行动与目标往往与其自尊的水平相一致。

4.对成就、亲和及权力的需要(David McCelland)

a)成就需要

b)亲和需要

c)权力需要

对于管理者,内控个性,高度自尊,强烈的成就以及权力需要等个性特质是可取的。

强烈的亲和需要并不总是可取的。

3.组织道德规范的源泉:社会道德、职业道德、个人道德。

4.组织文化(了解)

?组织文化:一系列的共同价值观、规范、行为标准和期望,能影响组织内的个人、群体和团队之间相互作用和合作的方式。

?管理者如何影响组织文化

?组织所有成员都能够对组织文化的培育和维持有所贡献。但管理者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企业创始人的个人特征在缔造组织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吸引—选择—自然减员”模型:创始人创办企业时喜欢选择与自

己性格相近的人,个性迥异的人会最终离开组织。经过吸引—选择

—自然减员这一过程,最终组织内人员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个性,

这种个性决定并塑造了组织文化。

?合乎道德的组织文化

?管理者要强调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指的是管理者肩负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要求管理者制定的决策能够培育、保护、提高并促进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个社会的福利。

企业利益相关者: 在组织中拥有权利或利益的团体或个人。

?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职员、客户、股东、供应商和其他。

?企业利益相关者时常追求不同的结果,而且管理者一定使自己的工作尽可能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

道德规范:一系列用来判别是非对错的道德原则和信条。

?道德规范指导人们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或其他人的交往, 并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判断自己行为是否恰当的标准。

?管理者必须时常在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中做出选择。

第四章

第五章组织环境管理(简单)

1.组织环境的定义:

?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但对组织的运营方式具有潜在影响力的一系列因素与条件的组合。

?组织环境本身具有复杂性和持续变化性。

?动态的竞争环境为管理者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威胁。

(1)任务环境(了解其类型,因素)

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竞争者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环境的文化

(2)一般环境

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人口统计因素政治法律因素全球性因素

第六章

第七章决策

1.管理决策的本质:决策就是管理者通过分析关于具体的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各种选择

并最终做出决定或者说决策以应对他们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的过程。

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1)程序化决策

a)能够运用例行的方法解决的重复性决策。

b)程序化决策比较简单,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以前的决策方法,管理者可以借助于

程序、政策和规则来解决。

c)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步骤。

d)规则: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特定行动的规定。

e)政策:是决策时考虑问题的指南,规定范围和界限。

2)非程序化决策

f)对不经常出现的、非例行的新问题所做的决策。

3.古典决策模型

?假设:管理者拥有作出最优化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各种备选方案、及其影响结果)。且对各种方案的偏好是可比较的。

?最优化决策:可能达到的最佳决策,它可以为组织带来最满意的结果。

3.行政管理模型

由James March 与Herbert Simon提出,决策是一种具有内在不确定性的、充满风险的过程。它建立于三个重要概念基础之上:

a)有限理性:人类决策的能力受认知能力的制约。

b)不完全信息:来源于风险与不确定性、模糊性与时间限制。

c)满意原则:管理者寻找、选择的是可以接受的、令人满意的问题解决方案。

现实的世界里,面对不确定性与模糊性,管理者必须依靠他们的直觉和判断进行决策。因此,管理决策往往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科学。

第八章计划与战略管理

1.计划概念

指的是管理者确定并选择恰当的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

?在大多数组织里,计划是一个三步骤的行动:

? 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主要目标;

? 2.制定战略;

? 3.实施战略

2.战略计划属性

战略计划:为组织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计划。

特点:--涉及时间长,通常为5年或更长;

--覆盖较宽的领域,不规定具体细节;

--主要任务是设定目标。

3.目标管理

1)含义

组织管理者与员工一起参加目标的制定,并定期检查目标的进展情况,并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奖惩的管理办法。

2)目标管理(MBO)的要素

目标管理不同于传统目标制定的做法。

①明确目标;②参与决策;

③规定期限;④反馈绩效。

强调成果第一和自我控制。

第九章组织结构管理

1.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就是组织中任务和工作报告关系的正式系统,它决定着员工如何运用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

2.影响组织设计决策的权变因素

?1)战略与结构:

组织结构是实现战略的保证,必须与战略相配合,当战略变化时,组织结构也要相应改变,否则将阻碍战略的实施。

?2)规模与结构:

组织规模对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大型组织倾向于比小型组织具有更高程度的规范化、专业化和横向纵向的分化。

这种影响并不是线性关系,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规模的影响会减弱。

3)技术与结构

4)环境与结构:

?环境也是结构的一个主要影响力量,从本质上说,机械式组织在稳定的环境中运作最有效,有机式组织则与动态的不确定性最匹配。

?动态的全球竞争环境要求管理者们进行组织变革,使其更具有机性(授权与自我管理的团队)。

?组织结构反映文化价值观。

5)人力资源与结构

?组织拥有的劳动力的技术含量越高,员工在群体或者团队中协同完成工作的机会越多,组织就越需要采用一种分权制结构。

3.组织结构基本要素

(1)劳动分工

传统:职务专业化,提高效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现代:职务轮换、职务扩大化、职务丰富化、工作团队

(3)部门化是指将若干个职位组合在一起的依据和方式。

划分部门的主要方法:

按职能划分;按产品划分;按顾客划分;按地区划分;按业务流程划分。

?发展趋势:1.顾客部门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2.采用跨越传统部门界限的团队

(4)指挥链是指组织从高层延伸到基层的这样一条持续的职权线,它界定了谁向谁报告工作。

职权:某一职位所固有的权力,也称为制度权。

职责:某一职位的责任。

授权:将权力分派给其他人以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

授权的同时授予下属执行职责,但保留最终职责。

组织中的职权分为两种类型:

①直线职权(指挥权):指发布命令的权力;

②参谋职权:指咨询、建议的权力。

?理授权的原则:

?-因事设人,视能授权;

?-明确所授责权的范围;

?-不可越级授权;

?-适度授权;

?-相互信赖。

?传统观点:职权是管者影响力的唯一来源。

现代观点:职权仅为权力的一部分

(2)管理跨度的含义

管理跨度[span of control]:是指一个管理者管理的直接下属的人数。

管理跨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1)它直接关系到一个管理者所需处理的人际关系的数量;

?2)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的层次和管理人员的数目。

?同样具有4096名人作业人员的组织,管理跨度为4和管理跨度为8时,其管理层次从成本上看,宽的管理跨度明显更有效率。

(3)集权化反映决策集中于组织中某一点的程度。

影响分权与集权的因素:

环境的稳定性;低层管理者的能力与经验;决策的影响程度;环境危机程度;企业规模;对战略有效执行的依赖性。

(6)正规化是指组织中各项工作标准化以及员工行为受规则和程序约束的程度。

正规化程度与工作性质有密切关系。

4.几种组织结构适用于

(1)职能结构

?职能部门:在一起工作,并且拥有相似的技能或者使用相同的知识、工具和技术来完成工作的员工群体。

?职能结构:由组织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所有职能部门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优点:

? 1.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成本低;

? 2.部门内工作性质相同,便于学习、交流与提高;

? 3.管理者便对员工的绩效进行监督与评估。便于实现组织的职能目标。

?缺点:

? 1.往往只注重职能目标,对整体目标认识有限;

? 2.没有一项职能对最终的结果负全责;

? 3.职能部门缺少横向联系,协调困难,不断发生冲突;

? 4.不利于培养高层管理人员。

(2)分部结构:产品、市场和地域

?分部型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总部的作用:战略管理、支援服务、监管者。

?优点:

? (1)强调结果:每个部门都是自治的,由分部经理对全面绩效负责;

? (2)将大型组织化整为零,更加灵活;

? (3)有利于培养高层经理。

?缺点:

?活动和资源出现重复配置,成本较高。

(3)设计矩阵结构和

?优点:兼具职能型与分部型结构的双重优点。

加强横向联系。

资源(人员、设备)可以在不同的产品或项目间进行灵活分配,组织能够

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要求。

?缺点:人员的双重领导;

(4)产品团队结构

废除了双重报告关系和双头管理;职能部门的员工被长期性地分派到一个跨职能团队,负责把全新的或者经过重新设计的产品推向市场。

(5)混合结构

?多数大型企业组织都采用产品分部结构,并建立多个独立的分部,然后由每个分部的管理者为其选择最好的组织结构。

第十章组织控制与文化

1.控制的三种类型:(优缺点;区分于控制系统类型)

?前馈控制是在工作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工作中的偏差消除于产生之前的控制。前馈控制是预防性的。

?如:对供应商提出高标准的产品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甄选过程;可行性研究;计划决策等等。

?有效的前馈控制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建立。

?优点:防患于未然,减少损失,

?缺点:比较复杂,不容易实现。

?现场控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的控制,对有关投入品是否高效率地转化为产出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如生产现场管理;现场工艺员;全面质量管理等等。

?优点:及时纠正偏差

?缺点:

?①有效性受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限制;

?②应用范围较窄。

?反馈控制根据工作结果的反馈进行的控制。

?如根据顾客反馈信息的控制,经济活动分析会;

?管理中的反馈控制只能控制下一个生产周期的活动。

?优点:比较简单,容易实现。

?缺点:实施纠正措施前偏差已经产生,浪费较大。

2.控制的基本过程:

1.确立评价绩效所需要的绩效标准、目标或指标

?考核绩效的标准应该能够对效率、质量、顾客响应度及创新能力进行考核。

?每个层次上的管理者都必须建立最适合评估本部门绩效的标准。

2.考核实际绩效: 下属员工的实际产出;员工的行为本身(产出控制与行为控制)。

?组织活动的非常规性或复杂性越高,考核越困难.

?与行为相比,产出更真实、更客观。因此,管理者首选考核产出,其次才是建立评价员工行为的绩效衡量标准。

?如何评价:个人观察、统计报告、口头汇报、书面报告、抽样调查。

3 比较实际业绩与所选标准

?经理必须确定业绩是否偏离了业绩标准。

?在绩效发生偏差时,必须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

4. 评估结果和采取纠正措施

无论是否达到了绩效标准,管理者都能从中获得大量信息。有时,绩效问题产生是由于设定的绩效标准过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某些环境因素导致的:

?员工缺乏更高水平工作所需要的高级培训

?需要从国外购入投入品或设备,以便与对手竞争

?组织需要重组或再造工作流程以提高效率

由于组织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一步是很困难的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激励

1.激励本质:影响人的行为

?激励通俗地讲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把其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管理学上的定义是指管理人员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动机:为达到任何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需要:指的是一种内部状态,它能使人感到某种结果具有吸引力。

?动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动机水平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对于同一个人来

说还因时而异。

2.期望理论

?由弗鲁姆(Victor Vroom)提出:当人们预期某种行为能给个体带来某种特定的行为结果,而这种结果对个体有吸引力时,个体就倾向于采取这种行为。

? 1.期望理论强调报酬或奖赏;

? 2.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理论能解释员工的激励问题;

? 3.期望理论注重被期望的行为;

? 4.期望理论关心的是个人的知觉。

效价(valence) :被激励对象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价值的认定。

?管理者应该决定哪一种结果有高的效价。

期望 (expectancy) :是指被激励对象对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是一种主观概率。

?当你认为高水平的努力会导致高水平的业绩时,你会努力工作。

?提高下属的期望与受激励的水平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动力(激励的力量)=效价 期望值

工具性(instrumentality): 主要指个人对于达到一定工作绩效之后能否获得理想结果的认知。

?只有当员工认为好的业绩将使他们得到好的成果时才会受到激励

?管理者必须强化高绩效的工具性。

3.需要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人的各种需要可以形成一定的层次

?2)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据主导地位。

?3)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已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所以,如果希望激励某人,就必须了解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在此层次以上的需要。

(2)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

核心需要

存在需要:关注于满足基本的物质存在要求

关系需要:维持重要人际关系的愿望

成长需要:对于个人发展的内在愿望

核心需要存在需要:关注于满足基本的物质存在要求关系需要:维持重要人际关系的愿望成长需要:对于个人发展的内在愿望(3)激励-保健理论(双因素理论)

? 赫茨伯格对激励的研究集中于两个因素:(1)能够导致高激励和工作满意的结果;

(2)能够防止人们不满意的结果。该理论认为,人们拥有两套不同的需要: ? 激励需要: 与工作的本质和其挑战性有关的因素有助于满足人们的激励需要。

? 如自主、责任感、有趣的工作

? 保健需要: 与工作中的生理和心理内容有关的因素。

? 涉及到好的工作环境、报酬、职业的稳定性、良好的同事关系、以及有效的监督等。

? 当保健需要没有被满足时,人们就会不满意。

? 特别提出:满足保健需要并不会导致高激励,而仅仅是防止低的激励。

(4)三种需要理论(重点,要查资料,联系第三章的成就需要)

? 大卫·麦克莱兰(David Maccleland)等人认为,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主要的动机需要:

? 1.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 ) :

--达到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

? 2.权力需要( need for power ) :

--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

? 3.归属需要( need for affiliation ) :

--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

? 成就需要者有三个主要特点:

? 1.喜欢设置自己的目标,总想有所作为;

? 2.喜欢中等难度的目标;

? 3.喜欢多少能立即反馈的任务。

? 不少证据表明,高成就需要者在企业中很有建树。

? 高权力需要者喜欢竞争性地位取向的工作。

? 高归属需要者被他人喜欢或接纳,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的环境。

?最优秀的管理者是权力需要很高而归属需要很低的人。

(5)公平理论

?亚当斯认为,一个人做出成绩并得到报酬之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也关心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只有当他感到公平时才会满意。

?报酬:工资、奖金、地位、名誉、提升、兴趣……

?投入:工龄、性别、教育程度、工作技能、经验、资历、忠诚度、态度……(6)操作制约理论 (强化理论)(了解)

斯金纳(B.F.Skinner)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一种反应,如果刺激对他有利,他的行为就可能重复出现,若刺激对他不利,则他的行为就可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强化他们认为有利的行为来影响员工的活动。

?强化的具体方式有:

? 1.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

? 2.负强化:迫使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少发生或不再发生;

? 3.消退:对已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冷处理。

? 4.惩罚:

?组织行为修正(行为塑造)

第十三章领导

1.领导的本质:影响力

?领导(Leadership)是一个人对其他人施加影响,鼓励、激励并指导他们的活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

?领导的本质:影响力。

?有效的领导提高组织面对挑战的能力。

?领导者: 施加这种影响的人

2.领导的特质理论

?特质模型:辨别能产生有效领导的个人特征。

?研究表明个人特征和成功领导存在联系。

?与有效领导相关的特质和个性特征:

?智力、知识和专长、支配力、自信、精力旺盛、承受压力的能力、正直和诚实、成熟等。

?许多特性可通过训练与教育造就。并非所有有效的领导者都具有这些品质。

?仅从领导的特质并不能充分理解领导的有效性。

3.菲德勒的权变模型

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的合理匹配:领导者的风格,领导者对情境的控制程度。最难共事者问卷(缩写为LPC)

用以测量个体是任务取向型还是关系取向型的问卷

4.人性假设(4种)

(1)经济人的假设

? 1.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想方设法逃避工作;

? 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担任何责任,而甘心情愿受人指导;

?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方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

? 5.人大多可分为两类,多数人是符合上述假设的人,另一类人是能够鼓励自己、能够克制自己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当担当管理的责任。

基于这种假设的领导方式是:订立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强各种法规和管制,为提高士气则用金钱刺激,同时对消极怠工者进行严厉惩罚,即采取葫萝卜加大棒的方式。

(2). 社会人的假设

?1)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归属感;

?2)人们希望从工作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

?3)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比对管理者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重视;

?4)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基于这种假设所引出的领导方式是:领导者注意关心体贴下属,更重视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注重培养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更提倡奖励制度。

(3)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1)一般人是勤奋的,如果环境允许,工作就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3)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职责;

?4)大多数人都能在解决组织困难时发挥出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5)有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需求的人往往以达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致力于实现目标的最大报酬;

?6)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了一部分的发挥。

基于这种假设的领导方式是:把人作为宝贵的资源来看待,通过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人的个性不断成熟并体验到工作的内在激励,工作被设计得富有意义、具有吸引力足以引起人们的成就感,使人们能自动、自愿地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

X理论是相对于经济人的假设,而Y理论是相对于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4)复杂人的假设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每个人的需要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成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人们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的单位或不同的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求;

?5)由于需求的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

基于这种假设的领导方式是:对人进行激励的措施和领导方式力图灵活多样,做到因人、因问题和因环境等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领导策略。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及管理学 * 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 * 管理学的内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

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 管理及其性质 1、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 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管理学形成及发展大致可分为: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

论:30-5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理论;六西格玛理论;标杆超越法理论 *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及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及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 霍桑试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1)管理是一个过程;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判断(10个,每个 1分,共 10分) 1、从生产过程来看,技术创新可划分为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和产品创新。 2、甘特图是在霍桑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横道图。 3、力场分析理论是波特提出来的。 4、技术技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所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权力的分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制度分权和授权。 6、当一个人以他人的期望为行为准则时,那么他的道德阶段处在惯例阶段。 7、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8、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9、外部招聘比内部招聘的选择范围更大,因此,更容易找到优秀的人才。 10、决策理论学派是从Barnard创始的社会系统学派中独立出来的。 二、单选题( 20个,每个 1分,20分) 1、一个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具备() A、领导技能 B、组织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事技能 2、“管理就是决策”是 ( )的着名观点。

A、赫茨伯格 B、戴尔 C、西蒙 D、亨利 .福特 3、Max Weber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 A、人际关系理论 B、官僚组织理论 C、团体力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4、法约尔管理原则中,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这一原则是() A、统一命令原则 B、等级链原则 C、统一指挥原则 D、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 5、最先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韦伯 C、甘特 D、泰罗 6、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管理学试题考试答案

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D)。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 2.“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A.泰罗B.法约尔 C.西蒙D.韦伯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D)的重要性。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4.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C)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效率C.目标、部门和关系D.目标、部门和人员 5.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6.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D)的角色。A.发言人B.组织联络者C.领导者D.精神领袖7.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C)是最为重要的。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C.技术技能D.管理技能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A.亚当斯密B.查尔斯·巴比奇C.弗雷德里克·泰罗D.大卫·李嘉图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A.科学技术B.加强人的管理C.提高劳动生产率D.增强责任感 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A.乔治·梅奥B.弗雷德里克·泰罗C.亨利·法约尔D.马克斯·韦伯 4.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C)。A.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5.“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B)提出来的。A.马克斯·韦伯B.亨利·法约尔C.乔治·梅奥D.弗雷德里克·泰罗 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B)。A.复杂人B.经济人C.社会人D.单纯人 7.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C)。A.社会经济系统B.社会经济组织C.社会技术系统D.社会生产组织 8.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B.先进的社会制度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9.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C)。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10.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D)。A.厂容厂貌B.职工风貌 C.企业制度D.企业精神 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D)。A.泰罗B.梅奥C.赫伯特·西蒙D.彼得·德鲁克2.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B)原则。A.现实性B.权变性C.关键性D.协调性 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A)原则A.现实性B.可行性C.程序性D.权变性 4.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5.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B)。A.适当利润B.满意利润C.最大利润D.理想利润 6.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B)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A.企业目标B.主要目标C.次要目标D.并行目标 7.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D)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8.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C)。A.E·C·施勒B.R·利克特C.D·麦格雷戈D.罗宾斯9.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B)以内。A.2个B.5个C.10个D.15个 10.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A)。A.层次性B.多重性C.变动性D.重合性 11.(B)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80年代初 12.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D)A.科学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C.权变管理理论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1.计划工作的前提是(B)。A.决策 B.预测 C.管理 D.领导 2.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A)负责制定的。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 D.所有管理者3.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C)性质。 A.超前性 B.普遍C.创新性D.灵活性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剖析

第一章绪论 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承担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能的人员及其集群,他们是管理的主体。 物本管理:是以任务、以物为中心,追求固定正规的管理,实行的是“任务管理制”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将经营艺术与现代管理方法融为一体的管理,是从科学走向艺术的管理,是从控制为主的专项管理转向实施更具全面性、长远性的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特定区域内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或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 工商管理:以工商企业组织为主体,以向顾客提供服务或出售商品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 归纳法: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通过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务或经验进行观察,分析其特点、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演绎法:运用模型来研究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演绎法。 定量研究方法:对管理现象中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权变方法:由于管理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技术。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关于管理的职能有哪几种观点? P5 3.德鲁克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管理者角色分为三类:第一,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第二,管理管理者。第三,管理员工和工作。

4.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三大类型、十种角色。人际关系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类角色:监察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类角色:发起者、麻烦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5.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区别:目的、价值目标、权力来源、活动方式。P7 联系:都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是提高效率,1.工作定额原理 2.选择、培训和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艺。3.实行职能工长制(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4.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6.劳资双方为提高效率而合作。7.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1.企业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关系:后者包含于前者之中。2.管理的14项原则:P32 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丛林: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组织文化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的内容及贡献是什么? 2.霍桑实验的结论及意义是什么? 3.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与贡献是什么?

《管理学原理》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程机考习题 一、单选题 1. (2 分) 领导权变理论的研究重点是()。 A. 领导行为 B. 领导环境 C. 领导者品质 D. 领导绩效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2. (2 分) 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 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B. 灵活、及时和适度 C. 客观、精确和具体 D. 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A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3. (2 分) 如果你是公司的总经理,你将授予哪种人以决策和行动的权利?() A. 参谋人员 B. 直线人员 C. 咨询人员 D. 一线员工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4. (2 分) 某顾客准备在银行办理一期固定存款业务,在可供选择的三家银行中,一年期利率分别是 3.15%,2.98%,3.21%。该顾客面临的决策就是选择哪家银行。这种决策属于什么类型的决策?如果这三家银行都存在倒闭 的可能,但不知道倒闭的概率,则这种决策又属于何种类型的决策?()

A. 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B. 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C.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D. 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A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5. (2 分) ()不属于机械式组织设计选择。 A. 直线型结构 B. 直线职能型结构 C. 委员会结构 D. 职能型结构 得分: 2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C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6. (2 分) 创新与维持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 B. 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 C. 创新是为了实现维持的成果 D. 创新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D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7. (2 分) 领导方式可以分成专制、民主、放任三种,其中民主型领导方式的主要优点() A. 纪律严格,管理规范赏罚分明 B. 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C. 按规章管理,领导者不运用权力 D. 员工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D 解析 考查要点:

管理学考试考试试题A及答案

管理学考试考试试题A 及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管理学》考试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1×10=10分) 1、着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__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 D.总结法 2、“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_________。 A.泰罗 B.巴贝奇 C.甘特 D.福特 3、环境的不确定矩阵中,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少;要素有某些相似并基本上维持不变;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低。属于单元______。 A.简单、稳定 B.简单、动态 C.复杂、稳定 D.复杂、动态 4、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_________。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5、_________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管理决策 D.业务决策 6、在“天、地、彼、此”中,“地”是指_________ A.企业竞争所处的行业环境 B.企业竞争对手 C.企业自身条件 D.外部一般环境 7、下列关于非正式组织不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 A.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的标准 B.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交叉混合的 C.非正式组织的危害要大于积极作用 D.非正式组织会发展组织的惰性 8、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_________________。 A.纺织厂 B.医院 C.电视剧制作中心 D.学校 9、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般的文化都是在非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组织文化则可以是在组织努力的情况下形成 B.文化组织具有自我延续性,不会因为领导层的人事变更而立即消失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组织文化应该使组织成员面对某些伦理问题时产生多角度的认识 D.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会对组织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 10、管理方格图中,型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领导方式。 A.任务型 B.乡村俱乐部 C.中庸之道型 D.团队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是组织的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结合例子说明决策的主要步骤。 3、经理人员的影响力来源有哪些在管理活动中应该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三、论述题(20分) 1、什么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他们之间的有何区别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请举例说明。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库均为研究生院出,答案为历年学长提供,仅供学员参考*)
一、名词解释 A 类 MA1 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 MA2 动机 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MA3 多种经营战略 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 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 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 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 MA4 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MA5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MA6 风险识别 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 MA7 负强化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包括批评、惩罚、降 职降薪等。 MA8 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 MA9 管理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综合、 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
不存在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MA10 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 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 集体而非个人。 MA11 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 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 人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 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MA12 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 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是经济活动中心须予以尊重的。P163
第 1 页

管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问答 1.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只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反应出 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时间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4.系统的特征和观点: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5.为什么要学习研究院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名词解释: 1.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的访问 者和普查(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由于试验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之为霍桑试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 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 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问答: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身产率(2)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有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2.佛光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佛光公司的业务要求?(C) A.直线型B.职能型C.矩阵结构D.事业部制 3.药品销售公司收购制药企业属于(B) 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合资经营 4.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B ) A.回归分析法B.德尔菲法C.关连树法D.先行指导法 5.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组织结构被称为(B ) A.直线型组织结构B.扁平式结构C.职能型组织结构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6.梅奥通过其领导的霍桑试验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属于(A) A.行为管理理论B.古典管理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权变管理理论 7.人员的配备工作,属于(B ) A.现场控制B.前馈控制C.反馈控制D.直接控制 8.下列选项中,属于集权制组织特点的是(A ) A.中下层可以有日常的决策权限B.中下层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C.中下层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D、以上都是 9.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D) A.安全的需求B.社交的需求C.自尊与受人尊敬的需求D.自我实现的需求 10.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D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1.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D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2.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C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3.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D)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B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6.佛光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佛光公司的业务要求?(C) A.直线型B.职能型C.矩阵结构D.事业部制 17.药品销售公司收购制药企业属于(B ) 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合资经营 18.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B )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她人并与她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见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者: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经过协调她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管理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社会责任: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进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决策: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计划: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则等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 政策:组织对成员作出决策或处理问题所应遵循的行动方针的一般规定。 规划:为了实施既定方针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想和摄像,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回答了“追求什么”的问题。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创造什么价值的问题,它有三个特点: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 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战略计划: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 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设计:根据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筹划和考虑。 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低工作人员中间所拥有的级数。 职权:是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权利。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相正确,没有绝正确集权也没有绝正确分权。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 授权:指上层管理者将适当的权利授予下属,让下属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作出决定和支配资源。 人员配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核等。 甄选: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应聘者的任职资格、工作胜任程度等进行测量和评价到录用的过程。 绩效考核:组织定期测量、评估和检验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及其业绩的一种正式的制度。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 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⑴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只要存在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并具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需要协作,需要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⑵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其责任是: ①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②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 ③管理工作和员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管理具有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其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任何管理者都要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控制五项基本职能;管理具有层次性,组织中的管理者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大小不同,关注与处理问题的类型、方式不同。 ⑷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7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⑴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⑵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 ⑶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⑷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因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有效的管理活动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7-8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的两重性,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学》XXXX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2006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6年7月 1.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 A.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B.有效地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C.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 D.制定组织目标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提出了不同于古典管理理论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创立了( )。 A.人文关系学说 B.人际关系学说 C.行为科学学说 D.社会关系学说 3.关于计划工作基本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计划是高层管理者的职责范畴 B.计划工作居首要地位 C.计划工作是有目的的行为 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 4.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 )原则。 A.现实性 B.协调性 C.权变性 D.关键性 5.下面决策方法中,具有“匿名性”特点的是()。 A.群众评议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特尔菲法 6.某产品有三个生产方案,其成本状况为:甲方案固定成本为5000,单位变动成本为100;乙方案固定成本为12000,单位变动成本为60;丙方案固定成本为30000,单位变动成本为300若丙方案为最佳方案,则产量为( )。 A. 150 . B. 300 C. 500 D. 700 7. 20世纪初期,有一位社会学家提出了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设想,他就是( )。 A.赫伯特·西蒙 B.哈罗德·孔茨 C.马克斯·韦伯 D.林德尔·厄威克 8.如果企业进行小批量产品的生产,那么,它需要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生产,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种企业适于采用( )组织形式。 A.集权式 B.分权式 C.均权式 D.不确定 9.评价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有关信息的获得来源于( )。 A.上级人员 B.下属人员 C.高层领导 D.协作部门 10.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

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菲德勒所确定的对领导的有效性起影响因素的三个维度是。 A A.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B.职位权力、领导者性格、领导者素质 C.职位权力、下属素质、领导者素质 D.下属素质、管理跨度、任务结构 2.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说,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但是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______。A 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 3.关于组织文化的功能,正确的是________。 A A.组织文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和改造性 B.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具有明文规定的具体硬性要求 C.组织的领导层一旦变动,组织文化一般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立即消失 D.组织文化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组织成员旧有的价值观念 4、业务决策,如任务的日常安排、常用物资的订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决策属于。C A.风险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 5.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________。 C A.纺织厂 B.医院 C.电视剧制作中心 D.学校 6.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部门?______。C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考试原题)

现代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10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通过管理提高效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表明管理学是一门( ) A.软科学 B.硬科学 C.应用性学科 D.定量化学科 2.在生产力系统中,作为独立的实体要素的是( ) A.科学 B.技术 C.管理 D.生产者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交需要 4.布莱克和穆顿认为,领导者应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条件,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 ) A.任务型管理方式 B.中间型管理方式 C.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D.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 5.管理关系主要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断变化着的(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财的关系 C.人与信息的关系 D.人与物的关系 6.人们的行为所要达到的道德结果的主观意图是( ) A.道德手段 B.道德责任 C.道德目的 D.道德品质 7.建立在权威与服从关系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权力支配关系的是( ) A.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 C.行政手段 D.思想教育手段 8.具有“压制个人目标,使组织目标凌驾于个人目标之上”特征的是( ) A.传统管理 B.现代管理 C.目标管理 D.组织管理 9.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 ) A.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B.以监督控制为中心 C.以岗位设置为中心 D.以人员编制为中心 10.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实现了( ) A.管理现代化 B.管理专业化 C.统一指挥 D.统一领导 11.组织理论上把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结构称之为( ) A.直式结构 B.扁平结构 C.直线结构 D.矩形结构 12.合理安排、使用和调配人员的基本依据是( ) A.人事选拔 B.人事监督 C.人员培训 D.人员考评 13.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 A.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B.健全人事分类制度 C.加强人事培训工作 D.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 【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 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法 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

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 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 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 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 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 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的客体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市场资源、知识产权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基础结构资源、组织能力资源 三、管理的职能: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种最基本的职能 四、管理学的对象与法: 管理学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