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

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古希腊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并对西方中世纪中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流派主要基于柏拉图的学说,但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新的诠释。新柏拉图主义被认为是以古希腊思想来建构宗教哲学的典型。新柏拉图主义流行于公元3—5世纪。它虽然被归属于柏拉图主义阵营,但却带有折衷主义倾向,与亚里土多德学说和斯多亚派有着明显的联系。

它的特点在于:建构了超自然的世界图式,更明确地规定了人在其中的位置,把人神关系置于道德修养的核心,强化了哲学和宗教的同盟,具有更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新柏拉图主义的中心有罗马、亚历山大城、叙利亚、雅典。
内容
新柏拉图主义认为,世界有两极,一端是被称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但新柏拉图主义也相信,完全的黑暗并不存在,只是缺乏亮光而已。世间唯一存在的就是上帝,照耀着神圣之光,但就像光线会逐渐变弱,神圣之光也无法普照整个世界。普罗提诺认为,灵魂受到神圣之光的照耀,物质则位于那光照不到的黑暗世界,而柏拉图所提出的自然界的“形式”则微微受到神圣之光的照耀。因此,新柏拉图主义强调,世间一切事物都有这种神圣之光,但最接近上帝的光芒的,还是人类的灵魂,只有灵魂才能与神秘与伟大合二为一。在一些偶然的时候,人甚至可以体验到自己就是那神圣的自然之光。

三大本体:第一本体:肯定和否定两重规定性 不具备多样性原初的一 不可知性 流溢说
第二本体:心灵 理智
第三本体:可感世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化艺术在欧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涌现出众多的人文学者。但丁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同时又是新世纪的最初一个诗人”,他通过他的著名诗作《神曲》宣扬了其人本主义思想及“四义说”观点。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神学的影响,但是但丁已经认识到“人”的重要性,所以他的诗不是写“神”而是写“人”,具有鲜明的人本意识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四义”是指语言有四种含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是其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论断。同时,但丁的《飨宴》阐述了其关于民族语言——俗语的观点,俗语写作是其所推崇的写作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一律

卡斯特尔维屈罗也是这一时期的文论家,他的《亚里士多德〈诗学〉诠释》是宣传古希腊文艺理论的著作,认为诗是“为了娱乐和消遣的”,而诗的语言必须“大众化”。不过他最著名的论断还是对后来戏剧和

戏剧批评产生巨大影响的“三一律”,即强调事件、时间、空间的高度统一,后来的新古典主义时期,将其视为必须遵循的艺术法则。


PS: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PPS:三一律的来源

三一律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引申出来的。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戏剧行动的一致性,认为戏剧“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但并不排斥使用次要的情节。他也提到“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但这只是指演出时间的长度。
16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阐发、曲解。意大利理论家基拉尔底·钦提奥在1545年首先提出“太阳运行一周”指的是剧情的时间。其后,洛德维加·卡斯特尔维屈罗在注释《诗学》时又进一步阐述了剧情时间与演出时间必须一致的观点,并认为戏剧“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此外,戏剧行动的一致性也被加上了排斥次要情节、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的限制。
17世纪,三一律被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当作不可违反的规定而极力推行,并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