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眼中最优秀的十大弟子

孔子眼中最优秀的十大弟子

孔子眼中最优秀的十大弟子
孔子眼中最优秀的十大弟子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士七十二人,可谓人才济济。在孔子的眼中有不少他欣赏的弟子,他的这些弟子,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长和性格,但有十位弟子,孔子尤为推崇。他们分别是谁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独特个性和人生呢

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恐怕我们最熟的只有两位:子路与颜回,但还有其它八位同样也是孔子眼中的佼佼者。我会分别用一句诗对十大弟子进行逐一概括,并对他们进行描述和评价,就先说子路吧!

仲由(字子路)——武功高强显忠烈,舍身取义志伉直。子路也许是十大弟子当中唯一会武功的人,不论是在从师孔子前还是从师中,子路就非常好勇争胜,但不欺幼弱,《集解》中说子路:“冠以雄鸡,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意思是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他始终不像一个儒雅学子,倒像一个侠士,孔子说他未“入室”,由于武功高强,从师孔子后,他成了孔子的贴身保镖,忠心耿耿,从此无人敢欺慢孔子。孔子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子路不仅性格独特,而且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能,做过季氏宰,任过卫国蒲邑的大夫,直到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但就是做孔悝的邑宰时,为了忠于主人、恪守职责,最终舍身取义:孔俚的母亲伯姬与其它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子,胁迫孔俚杀卫出公(即姬辄,为春秋诸侯国卫国君主之一),卫出公闻讯而逃之夭夭。子路在外面听到消息后,立即进城去见蒯聩,可是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似裂,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缨帽,就这样从容就义了。说完会武功的子路,接下来说文采翩翩的卜商。

卜商(字子夏)——命理始祖桃李遍,辈晚才高传佳作。卜商是最早提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观点的始祖,这句话对中国人的命理观影响几千年,这并不是子夏在提倡一种宿命论,而是教导人们:要看得开生和死,生和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必经之路,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死;富有、地位在某一程度上是由上天决定的(比如出身的家庭有富有、贫穷、皇室、平民之分),但是当一个人哪怕是处于贫穷和艰难之中,也要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子夏的子弟非常之多,曾在西河(今安阳一带)传道授业,当时的魏文侯经常去请教他,比较出名的弟子有李悝、吴起和商鞅。在孔子从卫返鲁(公元前484年)之后,子夏才拜孔子为师,在孔门诸弟子中,他的行辈要较颜渊、仲由、端木赐等晚,而他的传世著作却最多,《论语》主要是他与仲弓合撰之作,《毛诗》也是传自他,《诗序》为他所作,《仪礼·丧服篇》也是传自于他,《易传》之中的一卷,他也有参与撰写,这足意说明他在孔子诸多弟子中地位是多么的重要!说完卜商,我们再说一位挺会做生意的子弟端木赐。

端木赐(字子贡)——取才有道聚千金,外交风去展雄才。子贡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最有钱,算是一位富豪,他很会做生意,在当时儒学可是提倡重文轻商,认为经商不是正道,可是子贡偏偏不吃这一套,文要摆弄,商也要经营,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当中的记载充分可以说明他是一个经商高手:“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废举”指贱买贵卖,“转货”是指货物种类更新快,意思就是:子贡依据市场

行情的不断变化,从贱买贵卖中获利润,从有成了一个有钱人),除此之外,他还被鲁、卫等国聘为相辅,可谓是文、商、政三结合的第一人。子贡还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经常穿梭各国,出色地完成了各种政治使命,比如为了达到“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目的,他游离齐、吴、越、晋四国之间,不断发挥自己的外交才能,嫁祸水于他人,使得四国君主对他的利弊分析深信不疑,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和见意。(《史记·仲尼弟子传列》记载:“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孔子不但有做生意的弟子,还有会打仗的弟子冉求。

冉求(字子有)——率军御侵传捷报,知错能改子可教。率领过军队,打过仗的孔子弟子也许只有子有,这显示了他的胆识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并能一战而捷,反映了他潜质的军事才能。子有青年时期做过季氏的家臣,公元前487年齐国军队来入侵,他率领军队进行抵抗,并亲首冲到最前线,奋勇杀敌,大大激发了士兵的气势,再加上他在出战前就想好的“以步兵执长矛”的作战方式,并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此时他还念念不忘他的老师,于是趁如此大好机时说服季孙肥(即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达14年之久的孔子。子有帮助季氏推行了田赋改革,为季氏聚敛很多的财富,却受到孔子非常严厉的批评:“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氏比周公的嫡裔鲁国还富有,而冉求却为他征更多税,孔子于是向弟子们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击鼓声讨他的罪状,也不过分),子有听到孔子如此的批评自己,感到十分的愧疚,于是恍然大悟,干脆辞职不干了,而后随孔子周游诸国。在孔子的十大优秀弟子当中就占有三人出自“冉”氏,世称“一门三贤”,冉雍、冉耕就是其中的另外两位,接下来就说冉雍。

冉雍(字仲弓)——王室之后德化民,惊世之作毁于秦。仲弓是周文王的后代,然后传到他这代的时候却末落了,家里比较贫穷,以放牛为业,人称“犁牛氏”,这点有些类似刘备,都是王室之后,一个以放牛为生,一个以编草席为生,只是一个成了“贤才”,一个成了“皇帝”。仲弓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之处“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看来他的以民为本、以德化民的为政之道,很难得到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仲弓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品德,觉得还需要改正和提高,辞官之后,他师从孔子,开始了自己学习修行之路。孔子对他有“雍也可使南面”(在古代以南为尊为长为贵,意思是:仲弓可以从政做大官治理国家)之美誉,后世也有人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荀子就这样认为,在他的《儒效》中就说:“通则一天下,……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仲尼指孔子,子弓就是指仲弓)。惟一让我们觉得遗憾的是:后人不能看到他的个人著作,只有通过片断的历史记载去侧面了解他,因为他独立完成的著作《敬简集》,不幸毁于秦始皇的“焚书”之中。接下来说冉耕

冉耕(字伯牛)——坦直端正树威望,英年早逝扼腕惜。伯牛为人端正正派,率直、坦诚,非常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的弟子当中于德性称著,有很高的威望,可是史书对其介绍很少,再加上他英年早逝,他的很多才能没有得到展示和发挥,实在是令人惋惜,我们能找到关于对他的才能和品德进行正式描述的只有《史记》最具有说服力,里面记载说:“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孔子能亲口肯定伯牛的品德,并与颜回并列,看来他在品德行为方面有着相当高的造诣,孔子对其是何等的器重。伯牛,曾为中都宰,可是不久却得了不治之症,孔子亲自前去探望,

紧紧握着冉子的手,望天长叹,悲痛异常(孔子哀叹伯牛之死:“亡之,命矣夫!”)。除了伯牛称著于德行之外,还有一位叫闵损的同样于德行称著。

闵损(字子骞)——老成持重孝为先,淡泊名利拒费宰。子骞年幼不幸丧母,不断受继母虐待,生活过得很清苦,成人之后,父亲又病故,可是守丧三年未满,国家战事不断,被应征从军。艰苦的生活和复杂丰富的社会经历,使他深深感到世事艰辛难料,慢慢养成了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性格,平常,他话语不多,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受用,孔子说他:“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子骞比较完整地接受了孔子教育,由于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在实践孔子思想学说的基础之上,而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例如他非常奉行孝敬,刘向《说苑》中曾记载: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棉,而给子骞絮芦花,冻得拉车时常掉绊绳,父亲不了解真情,便常鞭打他,后来父亲知道真相,要赶走继母,子骞却连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受到了父母、乡邻的称赞。子骞是孔子弟子当中第一个主张不做官而淡泊名利的人,他主张修身养性,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和欲望,有一次季氏派人来请他做“费宰”,被他谢绝了(《雍也》有记载)。他是真正做到期淡泊名利的人,诸葛亮也追求“淡泊名利”,可是最终还是做了蜀国宰相,倾权朝中。但也有一位孔子学生主张孝道有度,不可过枉,他就是宰予。

宰予(字子我)——才思敏捷善言辩,敢于儒学提异议。子我能言善辩,才思敏捷,随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出使于齐国、楚国,用他的“花言巧语”游说各国的君主,试图帮孔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政冶抱负,子我非常尊敬孔子,也非常赞同孔子的绝大多数主张和观点,但是一遇到认为不对的或不妥的地方,他会毫不犹豫地提出异议。他认为“三年之丧”的制度完全是不可取的、不合理的,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意思是:三年之丧的制度,已经实行了很久的时间,君子如果三年不遵守礼仪,礼仪就会败坏,如果三年不行乐,快乐也会消失的),由此可以看出,子我非常的富有人性,看待事物结合实际而不追求形式,可是孔子却批评他“予之下不仁也”(见《论语·阳货》)。但是后来,孔子觉得对宰予有失公平,反思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子我之处改变了自己过去的很多不足。说完了孔子的八大优秀弟子,现在再说一位物殊的人物,他就是言偃。

言偃(子游)——礼乐教民独一帜,继承儒学传南方。为什么说子游是非常特殊的人物呢,那是因为在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当中,他是惟一的南方人,孔子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山东和北方,南方弟子极其的稀有,都说“物以稀为贵”,古代的交通和信息极为不便,南方的学子要到山东求学孔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子游身为南方人,就显得非常的有意义,这对孔子的学说在南方传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子游十分擅长文学,担任过鲁国武城宰,并用礼乐教育民众,城内到处有欢歌乐曲之声,他的做法得到了孔子的称赞,我们可以想象,城里欢歌笑语、乐曲舞蹈是多么的一种美好景象,如果子游的礼乐育民的思想得到发杨光大的话,我想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事半功倍。孔子曾这样说子游:“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我有了子游,我的儒学在南方传播无忧矣!),子游果然没有让孔子失望,后来言偃来到东海之滨开设学馆,不但教授弟子们学文习字,更是以儒学的礼仪教人育才,在子游的倡导和努力下,海隅处处可闻礼乐之声!下面我们就用子游式的礼乐之声欢迎第十位贤才学子出场,他就是颜回。

颜回(字子渊)——大智若愚成一家,呕心沥血理《易经》。自汉代以后,子渊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他吸取了孔子儒学之精髓,并创立“颜氏之儒”;《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有一口饭吃,一点水喝,就算是在烂屋小巷子里生活,子渊依旧自得其乐),这说明子渊是一个不注重权利和名誉之人,他追求的是一种平淡、朴真的生活,他又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智者,起初被同学说成是“愚者”。这是由于子渊的天性忠厚和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明思,就是孔子一时也难以判定他智慧达到了那个层次,经过不断的深入观察,孔子才明确说子渊并不愚,《论语·为政》里说:“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其实子渊天资极聪慧,就连能言善辩、口才一流的子贡也坦诚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这并不是出自谦虚,而是发自内心,《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女通汝)。更难能可贵的是子渊整理了易经,他随孔子周游列国之后,重新回到了鲁国,开始他的讲学之路,同进他也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颜回在整理时,不局限于一般的刻写和编简,而是致力于重复考证及校对,与不同古籍互作参证、对比,弃伪保真。在整理《易》过程中,子渊呕心沥血,以致过于劳累而死,孔子十分的悲痛,在子渊对《易》作修整的基础上,孔子不辞辛劳亲自再整理,于是我们今天才能看到完整的《易经》(孔子读到《易经》时,赞其是“神书”,所以他对《易经》是情有独钟),子渊为《易经》的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后我引用《论语·先进》当中的话对孔子眼中的十大最优秀的弟子进行总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VIP专享]孔子的弟子介绍

孔子的弟子 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 孔子讲学图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最主要的有: 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孔子的母亲的姓氏也是颜,是巧合还是感情因素使颜回成为孔子最得意弟子呢?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做为我国的伟大圣人,不仅仅只是教育的代表,也更是影响力最大最广的思想家。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孔子的人物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拜师的典故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

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访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仲尼,听说你要来,我特地在这里迎你,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可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这以后,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师身旁,有不懂的就随时问,而老子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知道的传教给他。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不久,迎娶了

最新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期中测试1 ) 1.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对于此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由秦开创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4.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克伦威尔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 C.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 7.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 ①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 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8.以下不属于 ...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 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 9. 《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思想 A.仁者爱人 B.和而不同 C.中庸之道 D.克己复礼 10.学生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答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回答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孔子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B. 孔子根据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释 C. 体现了孔子在处事原则上“中庸之道”的思想 D. 孔子论证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 11.以下有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孔子的名人名言

篇一: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 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德不孤,必有邻。 6、礼之用,和为贵。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老子的十大经典名言: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治大国,若烹小鲜。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李白的十大经典名句:1、最大气悲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最狂傲不羁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4、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复出。5、最脍炙人口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6、最为经典成语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7、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8、最惊心动魄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9、最催人泪下的诗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10、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十大经典名句: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8、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9、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 苏轼的十大经典名句: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8、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9、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10、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王安石的十大经典名句: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4、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8、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甘露歌》9、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10、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北山》 陆游的十大经典名句: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8、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9、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10、位

关于孔子的教育名言名句大全100句

关于孔子的教育名言名句大全100句 导读: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1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19、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21、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2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27、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29、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孔子弟子简介

孔子弟子简介 孔门弟子 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汉高祖东巡祀孔子时以颜回配享,后历代因之。唐贞观二年(628年)诏称“先师”。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兖国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复圣”。在曲阜城内建有复圣庙,俗称颜庙。 2、闵损(前536~?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而其孝悌之德尤以为人所称颂。《先进》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他物资欲望寡少,仕途观念淡薄。《雍也》载,当季氏请他当“费宰”时,他断然谢绝,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说他“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费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琅琊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为封为“费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闵子”。 3、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4、冉雍:(前522~?)春秋末鲁国人。字仲弓。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雍也》)。后来荀子更敬重他。《荀子?十二子》称:“下则法仲尼、自弓(即仲弓)之义”,将他和孔子并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5、冉求:(前522~?)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亦称冉有。性格活泼爽快多才多艺,以擅长“政事”著称。长期为鲁国季氏改革田赋。孔子称赞他是“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公治长》)。因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孔子斥之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功之,可也。”(《先进》)但仍是重要弟子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徐候”。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彭城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为“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冉子”。 6、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字子路,又字季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结构图

选修四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徭役繁重。④刑法严酷。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

孔子名言100句

关于孔子的教育名言名句大全100句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论语.季氏》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1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19、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21、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2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27、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29、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论语》 3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3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3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37、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3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3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丘 40、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 41、知耻近乎勇。——孔子 42、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4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孔子的名言及解释

孔子的名言及解释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孔子弟子介绍

孔子弟子介绍 孔子弟子介绍 颜子 颜子,讳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一年(孔元三十一年,西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孔元七十一年,西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享年四十一岁。父名颜繇,字路,是孔子最早的弟子之一。 在孔门弟子中,颜子最称高足,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孔子曾经把他作为推行王道的理想人选,在孔子四科之中列入“德行”科,是孔门七十贤之首。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子的句子。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他一人了。颜子去世时,孔子是悲恸欲绝。宋朝以前,人们往往“孔颜”并称。 颜子勤奋好学,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实践仁道,能做到“三月不违仁”;贫能安心守道,可以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为人志向高远,又谦虚谨慎;善于体悟孔子之志,遵从孔子教诲;对孔子极其敬重,曾说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一般认为,后来的儒学八派之中的“颜氏之儒”就是指颜子一派。历代对他也不时追加封号,如唐玄宗封他为“亚圣”、“衮国公”,元朝封他为“复圣公”,后世称之为“复圣”。山东曲阜有“复圣庙”。 子路 子路,姓仲,讳由,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鲁国之卞(今山东泗水县东)人。生于孔元十年(西元前542年),卒于孔元七十二年(西元前480年)。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对他非常器重,同时又多有批评指教。在学问上,孔子对他的评价是“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在孔子所列的四科之中,他被列入“政事”科。 子路曾经担任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曾经协助孔子“堕三都”以便削弱当时操纵鲁国大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的势力,曾经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据说他还曾经治理蒲地三年,因为治理得颇有政绩,孔子“三称其善”。在担任卫国大夫孔悝(kui1)的邑宰时,遇到卫国宫廷政变,他认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在争斗之中,冠缨被击断,他遵守礼仪重新结冠缨的时候被惨杀。 子路出身贫贱,“常食藜藿之实”(《说苑·建本》)。少孔子九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为人豪爽,能与朋友荣辱与共;性情耿介、直率,敬重孔子,又能够在孔子面前直言;好勇、果敢,但有时有些鲁莽;重视信用,遵守诺言;注重躬行实践,最忌学习到却不落实在行动上。 子路有较强的行政能力,孔子曾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冶长》)子路自述政治志向的时候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先进》)也就是说,他可以在三年里把一个内有灾荒、外有敌人侵犯、夹在大国中间的中等国家治理好,能使国人个个有勇气、懂道理。虽然孔子为此而微笑,但不是因为他志大才疏,而是因为他“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孟子对子路评价很高。唐玄宗时封子路为“卫侯”,北宋真宗时先封为“河内公”,后改称“卫公”。 子夏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家語云衛人。鄭玄曰溫國人。在孔門中,子夏稱爲文學。先師去世后,子夏居河西,為魏文侯師,帶有一批學生,而李悝、吳起,是猶以政事成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第1课 先师孔子9-岳麓版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分析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的必然性。【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阅读有关孔子、老子的材料,理解孔子、老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3000孔子弟子为全世界诵读的部分《论语》经典名句),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根据孔子的图片和《论语》经典句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二)孔子主要思想

孔子的人生名言名句大全

孔子的人生名言名句大全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那么他的人生名言名句,大家学习了哪些?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人皆可以为尧舜。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尽信书,不如无书。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孔子的弟子曾参生平简介

孔子的弟子曾参生平简介 曾子是孔子的真传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政治家,下面是为你搜集孔子的弟子曾参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曾点之子,与父二人同拜孔子门下。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钵传给了曾子。他一生都在践行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观点,被后世称为宗圣先师。他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外兼修。 曾子的孝道主张对华夏子孙的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具有社会意义和实用意义。是现如今建立和谐社会思想的源头,他参与编纂了《论语》,并且自己主编了《孝经》,后人为了纪念他的成就为他建了宗圣庙堂,地位几乎与孔庙齐平,读书人经常前去祭拜。 曾子喜欢读书,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还是艰苦学习,跟随父亲读了很多圣贤书。他十六岁的时候拜在孔子门下,曾子23岁的时候,颜回病故,曾子成了孔子最主要的学生,陪他出门游学。没过几年,孔子也病故,死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子。 三十岁的时候,守孝期满,孔子门下人认为曾子具有孔子的品质,纷纷来请他接替师傅的位置。但是曾子没有同意,他认为孔子的光环就像太阳,他就是一个萤火虫,怎么能因为样貌相似就妄加揣测。

曾子特别孝顺,在母亲和父亲死后坚持为他们服丧,经常哭的昏过去,水米不打牙,内心充满悲痛。他认为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就要恭恭敬敬的服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曾子的主要思想曾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虽然曾子天分并不高,但是曾子很有毅力,一直苦心钻研着孔子的学说,尤其是后来孔子去世之后,曾子一人经历着艰难的生活,体会着孔子的学术,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以仁为基础,以政治为核心,以礼为外在规范,曾子也深受影响,但是因为人生经历的不同,曾子的思想主张还是有着不同之处。首先是曾子不屈服于权贵势力的品德,虽然曾子曾经做过官,但是曾子一生他还是一个恪守本心,不苟且屈从于权贵势力的君子,孟子曾经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单从这种以天下大势为己任,临危不改其志的豪放的思想,就可以得知孟子绝不是那种为了权势利益苟合于权贵的人。对于曾子而言,没有什么会比“道义”、“大志”更加重要,在者面前,就连生命利益都可以不顾,那么区区的官位财富算的了什么呢? 曾子的政治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正心诚意,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孟子通过人生的诸多阶段的追求,从个人的修养到政治上的需求,完成了一个严谨的政治体系,是后来的儒家学子一生的政治生活的体现。其中孟子思想中和前人不同的就是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孟子认为一个 在治理国家中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必须时刻注意到人民的需

孔子的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孔子的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一:关于人生态度的名言名句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能够托六尺之孤,能够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二:关于做人方面的名言名句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有关孔子弟子的故事介绍

有关孔子弟子的故事介绍 孔子乃我国千年难得的教育家,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放在了教育上,弟子足足有数 千人,子贡就是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子贡是特别尊重老师的,这件事一直被后人称道, 现在就来说一下他尊重老师的几个事例。 有一天,鲁国有个人说孔子的坏话,对子贡的评价却很高,恰好被子贡听到了。他特 别生气,没有因为自己受到夸赞而留面子,就对那个人说,如果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一个房 子的话,那么我老师的房子光围墙就得有十丈高,而且屋子豪华无比,普通人是没有办法 穿过围墙看到里面的,而我的房子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他还把自己孔子比作是太阳, 比作月亮,太阳以及月亮光芒万丈,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超越的。说孔子坏话的那个人听了 这些话之后,感觉十分尴尬,羞愧万分。 子贡在外面非常维护孔子的名声,在孔子去世之后,子贡特别伤心,在他的墓地旁守 了六年。 还有子贡的一个好朋友说:“你对你的老师那么恭敬,但是他真的比你贤良吗?”他说:“我的老师是高不可及的,就像高空一样,不能顺着梯子爬上去,他老人家就像是日 月一样光耀,我哪能比得上呢?”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才能还是很厉害的,可以说一定程 度上是超过了孔子的,他才能那么高,却还是如此尊重老师,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值得 大家学习。 子路是一个勇敢豪爽的人,但是子路也是一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人,在子路很小 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上面的这些品质,孔子对于子路也是有很多的夸奖之语被记载在史册中的,孔子对于子路的了解甚至是超过了子路对于自己的了解,可以说孔子对于子路还是比 较喜爱的,其中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子路的孝。 汉代刘向的《说苑-建本》就记载了《子路负米》的故事,子路小的时候家里比较贫困,自己经常吃一些粗陋的食物,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双亲早一点吃到米饭,不远百里去外 地背米,在路途上不愿意休息,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双亲可以早一点吃到自己背回去的米,后来双亲去世了,子路离开家远游到楚国,子路也做了很大的官,生活条件非常的好,但是还是想回到吃粗陋的饭菜,去远方为自己的父母背米的日子,但是不可以了。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孝顺,也可以看到子路的勇敢与担当,后来为官为宰,但是父母已经不在,所以也提醒我们今天的人行孝一定要早,不要想着以后我要如何 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许当你发达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人世了,到那时再后悔就已经太 晚了。在古代有种说法,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这一准则已经非常的不合 时宜了,我们大多数人都远离父母在外面打拼,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等到父母去世 了才后悔不已。

高考历史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

[例1] (2018·全国卷Ⅲ)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得出剿、抚并用。第(2)问,从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角度回答。 [答案]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例2] (2017·全国卷Ⅱ)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

孔子关于做人名言名句大全

孔子关于做人名言名句大全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 习乎? 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 则足以使人”。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 后己,不亦远乎? 2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5、巧言乱德。 26、巧言令色,鲜矣仁。 27、刚、毅、木、讷近仁。 2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9、听其言而观其行。 30、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1、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 已矣。 3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 不失人,亦不失言。 34、言未及之来说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来说 谓之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