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我们在看到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正是基于此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仍然只是处于较低水平,而一国货币要想实现国际化必须要求该国货币具有可兑换性、价值的相对稳定性和普遍接受性,人民币想要充当主要的国际货币,如果不能在计价和交易方面做出新的突破,是很难成为国际货币的。此外,中国想要能够比较全面地融入全球经济金融格局人民币国际化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大国的必由之路。人民币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因此从当下人民币入篮这个大背景出发,简单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基本过程,研究了在此基础上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因、收益、障礙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诸多方面,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标签:人民币国际化;收益与成本;政策建议

1 引言

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尤其是在1978年对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日益开放的经济金融使得中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增长。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1978年时仅为1473亿美元,而在2014年时则突破了60万亿元大关。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此外,中国政府一直实行的稳定货币政策,保持了人民币的币值稳定,让他国政府对人民币有了很大的信心。另一方面,中国制定了各种“走出去”政策,着力于让人民币能为更多的国家提供服务。中国不断地与他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些措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2008次贷危机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暂时还没有除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可以担当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这就使得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需要从历史的、战略的角度出发,审时度势,努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削弱其对美元的依赖,更加积极推进地人民币国际化,这是中国为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维护中国正当的国家利益,合理利用这一战略机遇期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Chinese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 Present and Expectations》一文中,Ramona认为虽然人民币目前在国际化币体系中并不起眼,但人民币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是极有可能成为像美元、欧元一样的国际货币,从而使国际货币体系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多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相关举措以此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希望以此来均衡国际货币体系,最终使得人民币与美元、欧元一样成为核心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介绍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货币银行学论文 题目:人民币国际化 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六月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民币能否真正走向国际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能给经济带来怎样的提升又会带来怎样的经济问题成为大众所关注的重点。然而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最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选择,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总结。【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性利与弊 一、前言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内外币值的长期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等因素使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周边许多国家居民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在境外流通。 二、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

使用和持有。 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较高的经济开放度以及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都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并最终使得该货币成为国际货币①。中国已经形成了大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GDP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实力说明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化所需要的强大经济后盾。当然,如果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那么国际经济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于人民币的信心就增强,人民币的普遍性也会大大提高,成为国际通货。(二)中国经济国际化 据统计,中国的出口连续5年高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超过20%,按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0%。中国已的的确确成为一个高度的出口依赖国,或者说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人民币作为这个巨大的外向型经济体的交易媒介,已受到来自全世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追捧。如果说一国国内经济规模不足以证明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分析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分析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文献综述及主要观点 ?国际货币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关于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与策略 1.3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4基本结论和创新点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及局限(已经开始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解释原因)前景展望等总括。 第一章:货币概述 1.1国际货币化定义 1.2国际货币化进程 1.3国际货币化实现条件 1.4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1.5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二章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研究 2.1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边贸结算职能发挥现状 ·人民币跨境流通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近况 2.2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分析 ·人民币境内外可兑换情况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所处阶段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特点 第三章: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发展与启示3.1总括;货币国际化历程 3.2美元国际化 ?美元国际化内因和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国际化 ?浮动汇率体制下的美元国际化?美元国际化现状和发展 3.3欧元国际化 ?国际化推动因素 ?国际化程度分析 ?国际化的局限性 3.4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内因和背景 ?日元国际化发展 3.5总括:美元、欧元、日元货币国际化的相关启示 第四章:可行性分析(实现的可能性和条件、约束与局限) 4.1人民币国际化的宏观环境 ?国际分工不断革新 ?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 ?区域化的可行性 ?国际化带来的商机:奥运、世博、亚运等 ?区域经济多重合作 ?国际货币多极发展 4.2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条件 ?改革开放成果显著 ?贸易进出口额持续扩大 ?国际信誉形象良好 ?区域流通事实成型 ?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国外汇储备现状、成因)?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积极的步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人民币境外流通提供了广阔空间。 ?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广泛流通和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关系与国际反响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关系与国际反响 大纲 一、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益处 1.获得铸币税收入 2.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 3.节省企业的财务成本 4.节约外汇储备 5.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 6.带来财富增长效应 二、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风险 1.汇率波动风险 2.利率自由化风险 3.宏观调控成本加大 4.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监管成本加大 三、人民币国际化引发的反响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益处主要包括:获得铸币税收入;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节省企业的财务成本;节约外汇储备;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带来财富增长效应 K02: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汇率波动风险;利率自由化风险;宏观调控成本加大;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监管成本加大 K03:人民币国际化引发的反响主要聚焦在:美元的地位当前和未来是否会受到人民币的挑战?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哪个方向演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趋势和战略步骤将会是怎样的?中国当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有哪些障碍? 正文 一、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益处

1.获得铸币税收入 当一国货币国际化之后,其国际意义在于国际货币发行国具有了一种获得国际资源的手段,同时,也对国际资源的配置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2.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 人民币国际化可降低贸易的汇率风险,促进成员国之间贸易量增长以及国民收入增加;人民币国际化还可降低或取消各国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贸易与资本流动就会增加。 3.节省企业的财务成本 进出口贸易企业使用外币结算,通常要经过外币和本币的两次兑换,以美元兑人民币为例,一般情况下,银行要按照交易的金额收取1.25‰的汇率,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时企业可以节省这部分成本。同时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又会委托银行进行交易,这个交易成本如果使用人民币结算也可以节约下来。 4.节约外汇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贸易结算都使用本国货币,不需要过多的外汇储备,而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是本国制定,更减少了需要应对贸易赤字、货币投机所需要的外汇储备。 5.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 当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将大大增强我国的偿债能力和降低外债成本,优化外债结构。 6.带来财富增长效应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内居民收入水平;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后,资本项目必然会自由兑换,利率实现自由化,我国股票市场长期以来资金短缺现状将会改善;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后,使我国居民持有的现金含金量和支付能力提升,在出境旅游、对外支付等交易中,减少许多汇兑环节,直接被各国普遍接受,提高支付效率。 二、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风险 1.汇率波动风险 一国货币国际化以后,其国内金融市场必定是自由开放的,由于货币壁垒的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财管062(工商064)何晓丽06800409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加深和货币信誉的进一步提高,到21世纪中期,在国际社会中人民币可能被一些国家正式列为国际结算货币,也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无疑有利于我国扩大国际交往,增进国际经济合作能力,可能更广泛地利用国际经济资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与弊现状对策 【一】人民币国际化利弊: 第一,利的方面: (一)有利于扩大国际交往,增进国际经济合作能力,可能更广泛地利用国际经济资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二)有利于我国调整外汇储备的总量及结构。随着人民币被普遍接受,更多的国际贸易将采用人民币作为报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国际投资当中我们也可以使用人民币来进行投资.而不再过度依赖美元、日元或德国马克、欧元等外汇储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可以适当降低外汇储备的规模,避免外汇:储备过多占用国内资源。 (三)有利于国际、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接轨,给国内企业及进出口商及时准确的价格信号,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民币国际化也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带来更大的空间,可以缓和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影响力。 (四)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五)有利于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班级:17金融数学 学号:2017106142 姓名:余佳欣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想要打破国际市场对美元、欧元(1.1202, 0.0019, 0.17%)的使用惯性、路径依赖,获得广泛使用的网络效应,最终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流通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而是可以在境外流通,从而在国际间发挥记账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 近些年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被普遍作为了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有官方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调整巩固,RII触底后强势反弹。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复苏向好,贸易与投资回暖,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巩固,新兴市场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保持稳健,新动能更加强劲,增长表现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年内连续四次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综合国力提升,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需求企稳回升,摆脱“恐慌”回归理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内源动力。在此基础上,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体系以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人民币跨境与离岸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总体来看,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消化前期负面冲击与预期,在波动中显著回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截至2017年4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3.13(图1),同比上升44.80%,强势反弹,基本回归至2015年水平。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与前景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人民币国际化 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专业年级:__ 2013级英语_______学号:_____ xxxxxxxx_______ 姓名:_____ xxx ________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与前景 xx专业xx级x班 xxx 【摘要】不论是国际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推动,还是国内市场走向国际融入世界市场的需要,人民币的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在既定的国际化目标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的步伐,是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所必然面临的问题。本文将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上,透过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制约因素,试图探索出更适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前景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情况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加快,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和对外投资不断增加,人民币正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止2014年,与中国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达到28个,总金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同时,人民币还实现了与韩元、新加坡元、欧元、英镑和新西兰元的直接交易,加上此前的日元、澳元、马来西亚林吉特和俄罗斯卢布,能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非美元货币已多达9种。 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发展尤为迅速。人民币的结算范围涵盖了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以及中东地区,业务遍布海外各地的中国银行、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学院:xx 学号:xx 姓名:xx 授课教师姓名:xx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x月x日 学期:xx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中国外经贸发展将带来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外贸,影响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概念 (一)货币国际化 广义的货币国际化是指当一国货币被该货币发行国之外的国家的个人或机 构接受并用作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时,该国货币国际化就开始了,它一般是以一国货币流通范围超出法定的流通区域作为货币国际化的标准。狭义的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没有该货币发行国参与的国际交易中充当记账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贮藏手段时,该货币就等同于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二)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由非国际货币变为国际货币,成为世界上普遍认可的支付手段、记账单位和贮藏手段的经济过程。它是一个渐进演变的动态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是人民币不断参与国际货币竞争的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 2009 年3 月11 日,中国央行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订了200 亿元人民币兑8 万亿白俄罗斯卢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使得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从周边拓展到欧洲。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已经呈现,即采取从区域化到全球化,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北面,中俄去年10 月已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双方有近2000 亿美元的20 年石油采购合同;东面,韩国在金融危机的逼迫下,也于去年12 月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金额高达约270 亿美元;东南,人民币已成为东盟民间的硬通货,官方层面,中国和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都有货币互换协议。 2009 年3 月29 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 亿元等值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已经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央行自2008 年12月至今签署的第6 个类似协议,并且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等周边地带扩展至拉美国家。至此,通过货币互换“走出去”的人民币总额达到6500 亿元。 2009 年4 月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为时不远。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一)有助于减少汇价风险,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对外贸易和对外金融活动也步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少,这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美元和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中,中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币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特里芬难题的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特里芬难题”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逐渐被接受,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特里芬难题也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本文立足于特里芬难题和它新的表现形式,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下特里芬难题的表现,重点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特里芬难题的应对策略,对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健康发展有着实践性的意义。 关键词:特里芬难题;人民币国际化;对策 1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的提出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这一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该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在于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原则,由此导致的体系危机是美元的可兑换的危机,或人们对美元可兑换的信心危机。正是由于上述问题和缺陷,导致该货币体系基础的不稳定性,当该货币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元出现危机时,必然带来这一货币体系危机的相应出现。 “特里芬难题”告诉我们: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入“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不论是哪一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这对于我们分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对特里芬难题的误解 当我们不假思索地使用“经常账户恶化与国际货币价值稳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内在冲突”作为“特里芬难题”的注释标签时,难免就会对特里芬的研究成果产生两种错误理解。 第一种误解是把美国经常账户恶化的经验看作是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认为贸易顺差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类观点混淆了宏观经济过程的先后次序,误以为经常账户恶化在前,货币实现国际化在后。本文认为美国贸易收支和经常账户恶化其实是国际货币格局滞后于国际经济和贸易格局调整的集中体现,即美元国际化在前,而国际贸易格局变迁导致美国经常账户恶化在后。第二种误解是强调一切主权信用货币的国际化都注定失败,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证明了特里芬难题是无解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忽略了事物总在发展变化的普遍真理。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 摘要 2008年,人民币正式开启其国际化道路。以后的十多年,它在许多领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且成果显著。截至2013年5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十三位,市场份额仅为百分之零点八。截至2018年,人民币目前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占百分之一点六。而在剔除边境贸易之后,排名会下降三个名次。这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是不符合的。本文认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和障碍,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根据国内经济现状,我们将详细讨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结论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就是不能通过直接手段直接去干预刺激人民币国际化。并通过借鉴国际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以为实现最终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结论。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货币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bstract In 2008, The yuan formally opened its international road. . Over the past decade or so, it has carried out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in many fields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s of May 2013, the renminbi ranked 13th among the world's payment currencies, with a market share of only 0.8 percent. As of 2018, the renminbi is currently the fifth largest payment currency in the world, accounting for 1.6%. After excluding border trade, the ranking will fall by three places. This is inconsistent with China's status a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re are some institutional defects and obstacles in the current path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under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roo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economy, we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detail.The necessity of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at it can not directly intervene to stimula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direct means.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paper lays the foundation conclusion for the fi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Keywords: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inancial market;international currency.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近一年间,人民币汇率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人民币汇率该升?该稳定?实际上就是现实汇率水平与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之间的偏差问题。然而,相比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国出现了“国际收支结构的超前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出现了双顺差,而且这种局面将随着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而继续下去。因此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不是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负对等关系下(即国际收支平衡)的均平,而是国际收支顺差(资本净流入)可持续下的均衡汇率水平。另外,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不知不觉走出了国门,甚至在部分国家成为了硬通货,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和关系如何?在这些新变化的条件、背景下,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就有了现实意义。正是由于考虑到资本净流入的可持续性,在分析资本流动与人民币均衡汇率间的关系时,对资本流动的处理中,针对资本流动净额/GDP与人民币实际汇率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首次提出了资本流动适度净规模概念,将每年的资本流动净额与之比较,建立资本流动指数指标取代原有的资本流动净额/GDP纳入实证分析。目的不仅为了实证需要,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对资本流动监控有. 小加: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 手机免费访问.cnfol.2011年05月19日 21:36 网 查看评论以下为交易及结算所集团行政总裁小加发言实录: 这个是一个新的事物,现在评价比较早。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因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利弊

作为位居全球前三的大经济体,中国的主权货币具有成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全球金融危机已从经济基础和政府信用两方面造成美元本位制基础的松动,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会。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条件有赖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以本土消费市场的拓展、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为主要特征;(2)具有健全的以保护产权为核心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这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相对独立的立法和司法程序;(3)建立亚洲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即本土拥有规模巨大、流动性、安全性和成长性兼具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 在创造这些基本条件的同时,渐进的人民币国际化仍可择机推进:(1)通过海外销售渠道的建设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增强海外客户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同时辅以人民币贸易融资以推进出口产品的人民币计价与结算;(2)快速提升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一方面加快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允许开设更多的外资银行子公司、外资背景的各类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通过国内金融服务业市场的有序竞争提高市场效率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在亚洲地区的传统金融业领域抢占市场份额,提供高效便利的国际化人民币业务;(3)加快本土的人民币官方债券市场的发展,包括中国的国债市场和市政债券市场,以及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在中国的债券发行和交易,并增强其市场流动性;(4)在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最早应在2015年之后)之前稳妥地推进以人民币QFII和银行同业拆借为主要形式的市场间接开放。 必然因素 人民币国际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在中国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稳定的政治格局 中国国内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这种较强的政治地位可用以加强中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人民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 二、强大的经济实力 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美元、欧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长期发挥世界货币作用,其发行国经济实力雄厚是最基本的原因。中国的经济基础虽然原来比较薄弱,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中国的经济在过去20年中平均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的1.5倍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总量已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位居世界经济大国的第六位;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200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也列世界第三位。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019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在亚洲的比重由1990年的18%上升到65.9%;年末国家外汇储备额达8188.72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储蓄率不断提高,从35%提高到40%以上。这种在世界各国中最高的储蓄率为投资提供了保证,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 三、健全的金融体系 充当世界货币的纸币。是由其发行国的中央银行发行、调控,又由整个银行系统和其他经济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文章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及发展进程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国情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市场化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09年7月2日,中国中央银行发布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细则》,选择5个城市的365家企业作为试点,开展直接使用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近年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迅速攀升,人民币结算的范围从部分边境贸易扩大至港澳台、东盟的双边贸易,打破了东亚地区由美元、欧元、日元构成的国际货币传统格局,推动了人民币结算国际化进程和区域范围。 中国央行从2008年到2009年的短短几个月之间,先后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等国家建立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安排。2013年6月22日,央行和英格兰银行签署了规模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元英镑的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为双边经贸往来提供了支持,维护了金融市场稳定,央行通过互换将得到的双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中,使得双边贸易中本国出口企业可以直接收到本币计价的货款,从而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发展。通过连续签署多个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朝着国际化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如果人民币想成为一种真正的全球货币,仅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是远远不够的,发行海外债券是一条重要路径。2008年末香港人民币存款仅仅为561亿元,但截止到2013年6月,香港人民币存款达到5536亿元。2009年中国财政部首次在香港发行了人民币主权债60亿元。2013年在港发行人民币主权债的规模达到200亿元,债券期限也比以前丰富。仅在2013年上半年共有38家机构在香港发行3427亿元的人民币债券。 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1、国内金融市场总体不成熟。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并不足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总的来说,我国的银行运行水平仍然达不到国际水准,金融产品单一,金融工具不足,债券市场发展落后,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小,外汇市场全年交易量不足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量的四分之一,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还不能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利率和汇率尚未实现市场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自由兑换与流通。利率和汇率将由市场来调节,利率的变化反映借贷市场的变化,而汇率的起伏关系到外汇市场的供求。我国目前的利率和汇率机制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因而也不能准确反映借贷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变动,这削弱了人民币的价格信号功能,导致国内金融产品不能根据利率变化进行准确定价,也影响了人民币的自由流通,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资本项目下尚不可实现完全自由兑换。资本项目的管制,阻碍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成长,较小的本币资产也不能满足海外投资者对本币流动性、投资性及风险对冲的要求,即使在贸易领域,由于贸易信贷和汇率风险对冲工具的缺乏,也会增加使用这种货币的成本,从而限制该货币的使用。从货币输出过程的角度来看,在国际化初期,要面对本币净流出的问题,如果资本项目不开放,需要通过经常项目逆差来输出本币,但经常项目逆差本身会造成货币贬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分析 从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就是货币之间的竞争。人民币国际化不但是中国经济日益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经济实力日益加强的象征。人民币国际化不但有利于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现状,还有利于增加铸币收入,增强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贸易发展。 标签:人民币国际化;利弊;汇率;货币政策 1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人民币虽然可以在境外流通,这并不代表人人民币已经完全国际化,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不断扩大最终必然会使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已经达到0.87,相较于前年的0.58增长了49%。虽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但在国际使用方面人民币仍处在起步阶段。 2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2.1 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方面 (1)有利于加强国际收支调节的能力,平衡中国经济。目前中国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其实质就是对外国政府的巨额贷款,而且面临着通货膨胀及国家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可以实现货币之间的替代,中国利用资金又有了新的方法,这样既可以降低国际储备的数额,而且又可以减少中国因为使用其他国家的货币而引起的资源的流失。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我国摆脱“米德困境”问题,即我国为了保持外部平衡,从而牺牲内部平衡,如通货膨胀率,国内充分就业率等问题。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朝着稳定与公正方向发展。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能够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元是国际间的主要货币。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而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人民币国际化不但有利于各国储备在币种上进行风险的分散,而且使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将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和公正。 (3)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汇率变动将增加国内对外贸易企业的风险,汇率的波动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与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变小,这可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越高,中国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就越小,中国的经济会更进一步增长。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创新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创新 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会副会长。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推进两年多来,产生了以进口结算为主的现象和境内外套利等问题,学界与实业界出现了一些争论。我们近期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路线提出顶层设计意见,也算是加入这场讨论。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在国际金融环境不稳定、国内经济金融体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采取前期稳健创造需求、后期激进释放供给的推进策略。 为什么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是通过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计价功能的发挥,中国可以有效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相对欠缺的是进口需求的增长和资本账户的开放。 首先我们要问,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利益

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是本国在国际市场的贸易和金融交易大都用外币而非本币计价,从而国际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可能使本国经济遭受巨大伤害。典型案例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本世纪的美元储备资产贬值。1997年,泰国在美元持续升值造成贸易赤字和外汇储备枯竭的情况下,放弃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从25泰铢贬为52泰铢。持有美元外债的商业银行因本币债务负担翻倍而纷纷陷入破产,引发了扩散至多国的混合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不同的是,本世纪美元出现持续贬值,一些国家虽然赢得了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大规模积累的美元储备资产遭遇了重大的购买力损失,美元针对16种大宗商品的购买力本世纪以来已贬值%。为防范危机而大规模积累美元储备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再次受到了不小的伤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需要通过国际社会约束国际汇率波动来维护,中国则完全可以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一劳永逸地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就是通过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计价功能的发挥,中国居民、企业和政府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相比较,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铸币税不能简单理解为国家利益。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际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对应的是发行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义务或责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利弊浅析

国际金融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杨盼盼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106 学号: 201004044634 指导教师:董艳丽老师 提交时间:2012.12.18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利弊浅析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三年有余,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 临着如何更进一步的诸多挑战。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对 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

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和周边国家贸易的发展。同时,我国尚未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自由兑换,可能在较长时期内仍存在一定数额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国外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将更容易传导至国内,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央行调控货币供给的能力将受到挑战,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相信在国家金融系统和各相关部门联合谨慎操作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对我国利大于弊。 关键词:汇率风险融资效率资本项目宏观调控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使欧元非常脆弱。大家都普遍意识到以第三货币交易的危险性,因此希望改善国际货币环境,推出新的世界主导货币,而人民币在此时跃入人们的视野。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目前在世界上是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同时也是因为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责任感和魄力。2000~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超过20%,高于美国。在全球贸易下降12.9%的情况下,中国进口值仍然超过1 万亿美元,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09年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三年有余,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更进一步的诸多决择。下面本文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进行一个简单介绍,然后主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进行浅要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应用文-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xa0\xa0\xa0 随着改革开放近三十年 的快速成长,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明显提高,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出口国。伴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人们面前。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国内学者有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它指人民币具有国际货币职能,因此,在人民币还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情况下,不具备国际货币资格,至于人民币目前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属非制度性安排,是区域内国际经济贸易便利化之举。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趋势,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人民币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始。 也有学者认为,1996年12月人民币实现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标志着人民币开始向国际化迈进,或者说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已正式开始。 本人的观点是,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从走向国际化趋势开始,最终成为可自由兑换的具国际货币职能的世界货币。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起,人民币已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且范围逐渐扩大,人民币已部分充当交易货币和国际清算手段。近些年,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被普遍作为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人民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可自由兑换,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可以全境或局部通用,有的国家和地区官方己正式宣布人民币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并公布人民币的外汇牌价。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享有“第二美元”的待遇,许多居民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藏手段。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至少可以说区域国际化趋势已开始呈现。 但是,我们更应看到,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初步阶段,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与真正意义上履行国际货币职能尚有较大差距。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首先必须是完全可自由兑换,即在资本项目下也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这是个基本条件,很显然,人民币目前尚做不到这一点。其次,在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各项指标中,人民币在境外除作为支付手段和结算货币之外,其他指标都很弱。再次,人民币在境外流通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南亚,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贸易巾所占份额市相当有限。此外,人民币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仅仅是一种自发行为,具有民间性质,还不是官方所作的正式的制度性安排。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中国经济崛起奠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根基 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该国的综合经济实力。著名国际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说,关键货币是由最强大的经济体提供的,这是具有历史传统的事实。那么,当前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今后一段时期预计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又会怎样?这是观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总的基础。对当前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可以用这样几个数字进行简单勾勒;第一,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5%,是同时期世界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近3倍。第二,到2006年底,我国的GDP突破20万亿人民币,按美元兑换人民币1:7.8折算,约合2.6万亿美元,低于美圈和日本,略低于德国的2.9万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四。第三,中国的外汇储备截至2007年上半年已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及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及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分析 摘要:在中国外贸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在实际行动中逐渐支持人民币的强势地位,在贸易和经济的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正日益成为不容回避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通过系统梳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进而判断人民币国际化后对我国经济,重点是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贸易影响分析贸易结构 当前,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国际贸易比重逐年增加,以及参与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使得许多国家遭受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的呼声,这为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虽然目前对人民币是否需要国际化,以及国际化的路怎么走,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从中国决策层的动作来看,如加强区域合作、争取更大的IMF投票权、与多个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等等,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近期中国政府在经济方面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行动也越来越快。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无法回避。 中国如何面对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更深入更全方位地审视和评价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我国贸易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避免人民币国家化后对我国对外贸易带来过大的冲击,趋利避害,是本文重点关注和研究重点。 一、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

当前,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仍然众说纷纭。有乐观派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走出去”正在成为中国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部署,人民币必将成为和美元、欧元并立的三大国际货币之一;有专家学者持反对态度,认为由于中国金融体制的不健全,资本项目等方面的改革迟迟没有进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没有消除之前,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路还很漫长。本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本国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地位;二是该国政府的态度和决心。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仍然面临不少的阻碍,国际化的前景不是特别明朗。制约因素也比较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还没转型成功。二是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三是中国政府的态度还不坚决。综上可以看出,尽管人民币国际化还存在种种制约因素,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将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有学者研究表示,到2012年时估计将有价值2万亿美元的贸易流动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将使人民币快速提升为世界三大交易货币单位之一。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呈现出区域化的现象,这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已经如箭在弦,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否则国际化进程不会反转,只会加快。人民币力压日元成为国际三大交易货币单位之一不是梦想。 三、国际贸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要系统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先要理清一国货币国际化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分析二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对其结果进行判断。通过对我国贸易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和步伐来看,它们是相互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