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考研复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考研复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考研复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考研复习

★1. SL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s the process by which a language other than the mother t o n g u e i s l e a r n t i n a n a t u r a l s e t t i n g o r i n a c l a s s r o o m.★2. Acquisition vs. Learning (Krashen1982)

pay attention only to the meanings or contents rather than forms or grammars.

Learning refers to the learning of a language consciously under educational settings where learners mainly pay attention to forms or grammars.

3. Factors affecting SLA

Social factors (external factors)

Learner factors (internal factors)

Social factors (external factors)

Social context

Language policy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public sector;

Social demand

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 it is widely accepted among educators and national leaders that proficiency in another language is an indispensable quality of educated people Learner factors (internal factors)

Motivation ,Age ,Learning strategy

4.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

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 is a general theory of learning (i.e. it applies to all kinds of learning, not just language learning).

It views learning as the formation of habits. The association of a particular response with a particular stimulus constituted a habit. It is formed when a particular stimulus became regularly linked

with a particular response.

When applied to SLA,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regarded as a process of habit formation.

5. The causes of errors according to behaviorism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create learning difficulty which results in errors. 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 predicts that transfer will take place from the first to the second language. Transfer will be negative when there is proactive inhibition. In this case errors will result.

Errors, according to behaviorist theory, were the result of non-learning, rather than wrong learning. The means used to predict potential errors by behaviorists is Contrastive Analysis.

6. Structuralism

Language was viewed as a coded system consisting of structurally related elements (phonemes, morphemes, words, structur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7. What is contrastive analysis (CA)?

Contrastive analysis is an inductive investigative approach based on the distinctive elements in a language. It involves the comparison of two or more languages or subsystems of languag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both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It could also be done within one language. Contrastive analysis can be both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according to varied purposes. 8.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CAH)

Contrastive analysis is a way of comparing languag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potential errors for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isolating what needs to be learned and what does not need to be learned in an L2 situation.

According to CAH, L2 errors are result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arner’s first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strong form of the hypothesis claims that these difference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all errors that will occur. The weak form of the hypothesis claims that these difference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some out of the total errors that actually arise.

9.difference vs difficulty

“Difference” is a linguistic concept, whereas “difficulty” is a psychological concept. Therefore, the level of learning difficulty cannot be inferred directly from the degree of difference between two language systems.

10. Definition of Error analysis (EA)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errors made by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p.96).

It involves collecting samples of learner language, identifying the errors in these samples, describing these errors, classifying them according to their hypothesized causes, and evaluating theirs seriousness.

11. Interlingual error: deviated forms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ference of one’s L1, or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one’s mother tongue.

Intralingual error:①deviated forms in learner langu age that reflect learners’ transitional competence and which are the results of such learning process as overgeneralization.

②confusion of L2 rules

12. Factors causing errors

1. Language transfer

2. Overgeneralization

3. Learner differences

3. Strategies in L2 learning

5. Strategies of L2 communication

e.g. The two students changed eyes and eyebrows in class.

13. Types of learner strategy

Learning strategy, Production strategy 表达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y: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re employed when learners are faced with the task of communicating meanings for which they lack the requisite linguistic knowledge. Typic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re paraphrase and mime.

14. Classifications of learning strategy(Cohen 2006)

(2) By function: Metacognitive; Cognitive; Socio-affective

(3) By skill: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vocabulary, o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5.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Meta-cognitive strategy is the planning for learning, thinking about the learning process, monitoring of one’s production or comprehension, and evaluating learning after an activity is completed. 16. Cognitive strategies

Cognitive strategies refer to the steps or operations used in learning or problem-solving that require direct analysis, transformation, or synthesis of learning material.

Repetition, Resourcing, Directed physical response, Translation, Grouping, Note-taking , Deduction Recombination, Imagery, Auditory representation, Key word, Contextualization, Elaboration, Transfer, Inferencing

17. Individual learner variables

Personal factors:

group dynamics; attitudes to the teacher and course materials; learning techniques General factors:

age; aptitude; cognitive style; motivation; personality

18. Motivation

Integrative motivation 融合型动机is present in learners who identify with the target culture, would like to resemble members of the target culture and who would like to participate in the target culture. It is assumed to be based in the personality of the learner.

Instrumental orientation工具型动机refers to those cases where the learners a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the language for the possible benefits, that is, the learner’s goal is functional. Resultative motivation:因果性动机Learners’ motivation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ir achievement. In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兴趣动机Motivation as intrinsic interest.

Motivation as a multi-componential construct:

Motivation = effort + desire to achieve goal + attitudes

Task motivation: the interest felt by the learner in performing different learning tasks.

★19. Definition –interlanguage

Interlanguage is the approximate language system that the learner constructs for use in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target language. (Larry Selinker)

It is independent of both the learner’s first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It suggests that learners’ language is between L1 AND L2 and that it is a continuum along which all learners traverse.

★20.Definition of fossilization

Fossilization refers to the state in which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top to learning when their internalized rule system contains rules different from the target language. That is to say, the interlanguage stops evolving towards the TL.

21. Classification of fossilization

Temporary fossilization: the phenomenon is alterabl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Permanent fossilization

This means the learne r’s language stops evolving for ever. Because stable stage is not real fossilization, so there is no real permanent fossilization.

22. Causes of fossilization

Internal: Motivation; Communicative needs; Acquisition device

External: Communicative pressure

Lack of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eedback:

positive cognitive feedbacks cause fossilization ;

(e.g. “Oh,I see”)

negative feedbacks help to prevent fossilization.

(e.g. “I don’t understand you” )

★23. Definition of UG

Cook(1985) summarizing the Chomskyan position, defines ‘universal grammar’ as ‘the

properties inherent in the human mind’. Universal grammar consists of a set of general principles that apply to all language rather than a set of particular rules.

24. Markedness

Markedness refers to the idea that some linguistic structures are ‘special’ or ‘less natural’ or ‘less basic’ than others.

Linguists working in the Chomskyan school suggest that linguistic rules can either be part of the core grammar (i.e. the universal rules) or be part of the periphery.

Core rules are considered to be unmarked and therefore easily acquired.

Periphery roles are considered to be and therefore different to learn.

25.Krashen’s Monitor Model

Krashen’s monitor model mainly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five hypothses:

(1)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there are two kinds of ways of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i.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2)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SLA follows a u niversal route that is not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the learners’ first language, age, and the context (classroom or natural setting).

Implications:

Errors are developmental and are a natural byproduct of learning – tolerate them.

Allow learners to make errors and do not correct them

(3) The Input Hypothesis c

It laims a move along the developmental continuum by receiving comprehensible input.

We acquire, only when we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that is “a little beyond” where we are now Comprehensible input is defined as L2 input just beyond the Learner’s current L2 competence, in terms of its syntactic complexity. If a learner’s current competence is i then comprehensible input is i+1. Input which is either too simple (i) or too complex (i+2/3/4…) will not be useful for acquisition.

(4)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SLA is affected by factors like Motivation, Self-confidence,Anxiety and so on.

Learners who suffer from anxiety or lack of motivation or negative attitude somehow switch off their comprehension mechanisms and so even if they are provided comprehensible input, they will not be able to process the input. Therefore a low affective filter is important.

(5) Monitor hypothesis

Both language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 typically try to correct any errors in what they have just said. This is referred to as monitoring.

Krashen uses the term Monitoring (with a big M) to refer to the way the learner used learnt

knowledge to improve utterances produced by means of acquired knowledge.

26. language transfer

Language 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nd perhaps imperfectly ) acquired. ★27. LAD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The LAD is a system of principles that children are born with that helps them learn language, and accounts for the order in which children learn structures, and the mistakes they make as they learn.

★28. critical age period hypothesis

It claims that there a period when language acquisition can take place naturally and effortlessly, but after a certain age the brain is no longer able to process language input in this. Researchers differ over when the critical period comes to an end.

★29. field independent vs. field independent

Learners are different in the ways of receiving, conceptualizing, organizing, and recalling information. Field dependents operate holistically (i.e. they see the field as a whole),

Whereas field independents operate analytically (i.e. they see the field in terms of its component parts).

★30. input vs. intake

Input refers to the language learners are exposed to.It serves as the data which learners must use to determine the rul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However, not all available input is processed by the learner, either because some of it is not understood or because some of it is not attended to.

That part of input that is processed, assimilated and fed into the interlanguage system is referred to as intake.

★31.attitudes vs. aptitude vs. intelligence

Attitudes refer to the learner’s beliefs about factors such as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their own culture, their teacher and the learning tasks they are given.

Aptitude refers to the specific ability a learner has for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Intelligence refers to the general ability to master academic skills.

32. competence vs. performance

When learners acquire a L2, they internalize rules which are then organized into a system. This constitutes their competence.

The actual use of this system to comprehend and produce utterances is referred to as performance.

33. Overgeneralization

It refers to the extension of some general rule to items not covered by this rule in the target language.

34. foreigner talk vs. teacher talk

When native speakers address learners, they make adjustments in both language form and language function to facilitate understanding. These adjustments are referred to as foreigner talk.

When teachers address learners, they make adjustments in both language form and language function to facilitate understanding. These adjustments are referred to as foreigner talk.

35. formulaic speech vs. patterns

Formulaic speech consists of expressions which are learned as unanalysable wholes and employed in particular occasions.

Patterns are one type of formulaic speech. They are unanalysable units which have one or more open slots, e.g. ‘Can I have a —’。

36. inter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 old habits get in the way of learning new habits. Thus in SLA, the patterns of the learners’ mother tongue get in the way of learning the patterns of the L2. This is referred to as interference.

37. order/sequence/route of development

Order of development refers to the order in which specific grammatical features are acquired in SLA. These vary according to such factors as the learner’s L1 background and other factors.

Sequence of development refers to the overall profile of development of SLA which is held to be universal and thus, not subject to variation as a result of L1 background and other factors.

Route of development refers to those transitional states the learners have to go through in the process of SLA. It is intended to be neutral regarding whether it is universal or subject to variation. 38. Universal Hypothesis

The universal hypothesis states

that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governed by the way

in which natural languages are organized.

That is, certain universal linguistic properties influence the order in which the rules of a specific language are acquired.

According to the universal hypothesis, it is linguistic rather than general cognitiv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acquisition.

英语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以下都是按阶梯排名的,感觉比较权威了,希望被采纳~~~ 第一阶梯北大复旦南大中大北外厦大上外 第二阶梯南开清华广外北师大南师大华东师大对外经贸 第三阶梯解外浙大华中师大上海交大华南师大北二外东南 第四阶梯川外天外武大暨大川大山大西南大学湖南师大 第五阶梯苏大人大大外吉大北语西外华南理工中南 第六阶梯福建师大上大同济中国海洋河大西安交大重大 英语专业考研、研究生:翻译研究、翻译学方向 主要研究中西翻译理论,翻译史,口、笔译技巧,对名家名著的翻译作品进行赏析,并从中、外文化的不同角度进行对比研究。介绍、就业前景和方向、招生院校介绍。 开设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中西翻译理论,翻译史,口、笔译技巧,对名家名著的翻译作品进行赏析,并从中、外文化的不同角度进行对比研究。 该课程是英语语言学与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之一,由翻译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旨意、风格的分析与理解,翻译的功能,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主的各种翻译方法,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翻译的标准等。翻译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流派、代表人物有系统的了解,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翻译实践课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与翻译理论同步的翻译实践,使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了解和熟悉各种翻译技巧,增强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进而提高实际翻译能力。 就业方向:多在外事外贸部门、大型企业,大多从事翻译工作。 所学课程:口译基础、笔译基础、交替口译、接续口译、同声传译、文体翻译、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文献翻译研究与实践、西方翻译理论概要、翻译理论与技巧、口译理论与技巧、语言与翻译等。 英语专业考研、英语专业研究生同声传译方向 开设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等。 研究内容:这是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方向,主要学习英汉、汉英的同声翻译。 就业方向:主要就职于政府涉外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等。 所学课程:英汉笔译、汉英笔译、视译、英汉交替传译、汉英交替传译、英汉同声传译、汉英同声传译、翻译理论等。

北京语言大学英语专业考研二外日语问题汇总

有日语重点考在哪中级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取舍 中级一点不看行不 中级我没有看,但是不敢建议大家完全不看 做过什么习题 我真的没有做什么习题集的书,也没买过这样的练习书,只把课后的练习做熟了,我考了95,因为北语的二外日语实在太简单了。 翻译有没有课本上的原句 原句我不敢说有,但是难度和书上差不多的,都比较简单的不得了那种句子。不用担心 日译汉还是汉译日? 都有。 日语课本每单元有个词语之泉,很多单词,是不是需要背下来专有名词考吗 有时间就背,词汇当然越多越好 还有复试二外面试会不会很难啊,现在做书面题还行,可是口语的话捉急 面试要练好听力,口语也能说几句,不过面试不怎么刷人 日语阅读练什么比较好 我当时只看课本了,没做课外练习 做什么练习题,书要看到什么程度 看书肯定是越熟越好,练习题自己取舍,可以看看二级三级的题,我什么也没有看 中级重点该放在哪?初级单词及课外单词也要背吗?多做三级题还是二级题? 中级考的很少,重点抓初级内容 语法出的细么,看三级还是看标日 看标日 想学姐推荐一下日语做题的复习资料 重点掌握好课本内容 日语是几级难度 二三级之间 初级每单元末后的课文和单词会考吗

有时间就背,词汇当然越多越好 中级上主要会涉及哪些内容 中级几乎不考 日语文法准备到新N3的水准可以吗 应该可以 单词背到中级上册有问题吗 没问题,有能力尽管背 日译中怎么准备更保险些,课后那些句子完全掌握是不是就足够了 我只看的课本 想问问考试时是不是以初级上册为主呢,因为我看两个学姐的经验帖上都格外强调初级上,是不是说题目主要集中在上册呢.还有就是片假名的外来词是一定要全部会写呢,还是只要会认能判断出中文意思就可以了. 初级上下都看看,单词当然全背会最好 用看中级上册吗,考研的话,我感觉没时间了 那就不要看了,影响不大,但只是个人建议 就是初级下的第三十八课中,前接非意志动词基本形,意志动词的可能性。这个语法点,我想问什么是意志性动词,什么是非意志性动词呀? 不用看这么细,考的很简单 有一本叫《英语专业考研二外(日语)对策*语法*》的书,姐你帮我问下那本书用看吗?呗! 我不知道这本书,有能力有时间的话看看肯定更好 还有我看日语0607年的真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现在还会考到那个难度吗?北语日语很简单 有好多不懂的!感觉看书完全不够!有没有好的日语学习方面的书推荐呢?现在手上只有教材,试卷上一些语法点有些见都没见过!也有好多好多生词!感觉都要没时间了可日语还没怎么摸清门道!好着急呀! 你没好好看书吧,课本是关键,吃透了就没问题 恩呢谢娜姐有两个问题一是日语我没背中上,只背初级两本书够不够二是日语需要做各校真题或三级的题吗,我现在基本是背书,做题少怕有欠缺 初级应该就够了,做题少那就多做题啊 我们现在刚开二外日语课,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应该怎样把日语学好呢?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2007 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 , 1857 -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 Native language )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Ianguage)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 foreign Ianguage )和第二语言( second I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e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 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 (learning ),也有人译成“学得” ,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英语专业考研二外复习.doc

英语专业考研准备注意事项及二外复习指导 最近儿年考研的热度不退反增,尤其是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一人部分都选择考研,述有部分同学出国留学,不管选择了哪种道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继续深造, 提升白身竟争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來说,研究生的前景还是相当客可观的。但在考研复习的过程屮,英语专业也较为特殊,考研科口中没有数学,但是确加有二外,人部分考生在大学期间的二外选择是口语和法语,就口语的复习,一直都是考生颇为头痛的问题,毕竟接触的时间没有英语那么长,要在短时间内有效率的提高二外的考研成绩,还是得花点心思,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下是老师专门为考研的英专学生写的复习步骤人框架,希望考生可以参考,是自己的复习不那么盲目,做到事半功倍。 一、收集有效信息了解总体情况 1.英语专业的考研信息一般可在你所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处(部)的网站上找到,有任何疑问可以拨打该院(校)招生办的电话进行咨询。通过查询,对所要报考院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研究力量、方向设:S、硬件条件等有了解之斤同吋可以参考学长、老师的意见选定目标院校。 (1)考生需要査找必备的三项资料: %1招生简章:杳看哪些方向招生、招收多少学生、考查哪些科目、导师名单。 %1参考书目:是复习最重要的依据,有些学校参考书目和招生简章一同出现,也有学校不提供参考书H,那就需要考工根据所要考杳的科目并参照该校前儿年的参考书來选择各个科目比较权威并且适合自己学习的书籍。 %1考试人纲:一些学校通常针对白主命题的科目发布考试大纲,这个资料很重要,如果有考试人纲,就能知道复习和考试的范围。 (2)全国各个学校的考试大纲大致有三种: %1依据专业对考试题目进行细分,只考部分内容,这类学校人概占总比重的三分之一, 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只考文学和翻译。 %1综合考试形式,这种人概占总比重的三分之一,考试通常是语言学、文学、文化祁考。这样的学校有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 %1考专业知识,重视翻译和写作。这类学校人概占总比重的不到三分之一,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东师范人学、四川外语学院等。对于写作这个版块,疑议最好不耍背诵模板, 毕竞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写出来的作文和非英专的学生是一个水平,那么就会影响考研成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瞧 (2)从学的方面来瞧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与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您好),就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与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就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她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就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就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与文化就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就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就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就是她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就是她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她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与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就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 、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 、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教什么(教学内 容— 语言学) 如何学(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心理学) 怎么教(教学理论 和方法— 教育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zhou5081@https://www.doczj.com/doc/be18476748.html,2007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Native language)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 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foreign language) 和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c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learning),也有人译成“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母语习得二语学习 无意识有意识 无正规讲授有教师专门讲授 无计划有计划 无教材有教材 自然环境课堂环境为主 无序输入有序输入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 汉语教学外语教学 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2018英语专业考研必备手册:第二外语的复习需要趁早

2018英语专业考研必备手册:第二外语 的复习需要趁早 随着考研热度的加深,英语专业一直是招生大户和就业热门,很多考生将自己的目的地锁定在此,在各个专业就业情况都不理想的情况下,相较而言,英语专业研究生还是“有路可走”的。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通过怎样的学习,才能让自己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考研之旅。 一、收集有效信息了解总体情况 1.英语专业的考研信息一般可在你所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处(部)的网站上找到,有任何疑问可以拨打该院(校)招生办的电话进行咨询。通过查询,对所要报考院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研究力量、方向设置、硬件条件等有了解之后,同时可以参考学长、老师的意见选定目标院校。 (1)考生需要查找必备的三项资料: ①招生简章:查看哪些方向招生、招收多少学生、考查哪些科目、导师名单。 ②参考书目:是复习最重要的依据,有些学校参考书目和招生简章一同出现,也有学校不提供参考书目,那就需要考生根据所要考查的科目并参照该校前几年的参考书来选择各个科目比较权威并且适合自己学习的书籍。 ③考试大纲:一些学校通常针对自主命题的科目发布考试大纲,这个资料很重要,如果有考试大纲,就能知道复习和考试的范围。 (2)全国各个学校的考试大纲大致有三种: ①依据专业对考试题目进行细分,只考部分内容,这类学校大概占总比重的三分之一,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只考文学和翻译。 ②综合考试形式,这种大概占总比重的三分之一强,考试通常是语言学、文学、文化都考。这样的学校有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 ③考专业知识,重视翻译和写作。这类学校大概占总比重的不到三分之一,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 2.基础英语(综合英语)一般标明为水平测试,基础英语的能力是专业课复习的基础。需要提醒大一、大二的学生,如果想早做准备的话,那就老老实实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英语素养,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往往在复习阶段顺风顺水。 二、第二外语的复习需要趁早 一般考生学习二外时间并不长,因此谁花更多的工夫就有可能占据更大的优势,建议超前自学或者借助高水平的辅导班。 1.日语 院校二外日语指定的参考书一般都是《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级上册,个别语言类院校还会考到中级下册。初级上下册,首先要动笔系统梳理其中的语法点,提炼常见考点、重要考点,抓住一些重要的得分点,之后在复习中要学会用语法知识解决词汇、阅读、翻译等问题。最好把初级上下册课文背下来,再通过一定的习题巩固所学的语言点。 2.法语 各高校法语二外所选用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法语》1-3册(马晓宏编)、《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孙辉编)、《新大学法语》1-3册(周林飞、柳利等编)、《法语TEF考试冲刺教程》上、下册(唐杏英等编)、《大学法语简明教程》(薛建成编)和《公共法语》(吴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 (2)从学的方面来看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你好),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是他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并难以接受,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认知法 功能法(交际法) 1、语法翻译法 ⑴产生背景 ⑵基本特点 ⑶分析评价 ⑷应用提示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 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⑵基本特点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 ?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 ?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注重语法规则; ?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 ?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 ?过分依赖母语;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 ?两个基本点: ?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 ?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 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 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 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 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 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 ?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名词类)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 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 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班级:12对外汉语姓名:韩瑞晶学号2012034107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者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人们提出许许多多教学原则这些原则是第二语言在教学中特别需要重视的。 (1)精讲多练的原则 精讲多练是60年代初北京语言学院教师总结出的一条原则。所谓精讲,就是语言知识、语言规律要讲的精炼、简明、扼要,教师适当的讲授理论知识和与语言规律,这是对成人学校第二语言必不可少的;所谓多练就是通过大量要目的,要层次、反复的操练、练习。是学生掌握目的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交际 鉴于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所以语言缴械应体现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入学时语言水平的情况,调整讲和练的层次。并提高学生们的技能,这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而且为了培养交际能力,还需要进行有关语用规律、话语规律和交际策略的言语交际技能训练。 (2)动机诱导的原则 社会语言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心理实验得出结论:一个人要学习某种第二语言,决定其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或天生语言能力的强弱,而在学习者是否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所以我们要将良好的学习动机的诱导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始终。 (3)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并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学习的内容应是真实而实用的,要做到学以致用。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课堂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对待学生的偏误应采取严格纠正的态度,但纠错要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场合区别对待,注意方式。 (4)交际性原则 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不只是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交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教师应当努力将交际引入课堂。 (5)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是基础,从起始阶段开始的、通过系统的语言结构的学习掌握语言规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较为迅速地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功能是目的,学习语言结构是为了交际,因而结构是为功能服务的额,结构教学必须与功能教学紧密结合。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对比的原则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1.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英语专业考研二外法语这样复习最有效

英语专业考研二外法语这样复习最有效 全国英语专业考研人数近几年在逐渐递增,法语学习者无论是社会在职人员,还是在校生也 随之增多。 为了满足众多需求者的愿望,环球时代二外法语教学专家广泛深入地研究了国内各高校英语专业法语二外教学特点与教材使用情况,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法语二外的真题,又结合《大学法语教学大纲》所确定的非法语专业本科生所应掌握的知识要点,做了一系列归纳整理工作,梳理了学习法语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总结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法语二外的考查主题,同时配合相关的习题训练,希望能够对考生们起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作用,帮助考生理清 复习思路,把握知识要点,加强实战能力。 首先,考生们在复习迎考阶段应尽可能地熟悉投考院校所使用的法语二外教材。 目前各高校法语二外所选用的教材不尽相同,汇总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法语》1-3册(马晓宏编)、《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孙辉编)、《新大学法语》1-3册(周林飞、柳利等编)、《法语TEF考试冲刺教程》上、下册(唐杏英等编)、《大学法语简明教程》(薛建成编)和《公共法语》(吴贤良、王 美华编)等,其中以前两套教材的使用率为最高。 各位考生在确定考研后的复习备考过程中,会遭遇自己本校所学教材与目标院校的不一致的情况,无形之 中加大了复习工作量,造成更大的心理上的负担。 其实,对于这种矛盾,考生大可不必过虑,综合目前各高校法语二外教材的特点来看,其语法的编排模式和涉及的语法点基本相近,并不冲突,所不同的是教材配备的相关语法练习的难易程度、题量及题型的丰富多样性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环球时代学校专家给与各位考生的建议是:必须依据《大纲》要求,在语音、语法、词汇、阅读能力、听的能力、写的能力和译的能力等方面,切实地掌握本校法语二外教材的知识点 及其运用,达到《大纲》的较高要求。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多遍重复地通读目标院校所指定的教材,注意学习每课课文后面的词组注释,然后浏览本课讲解的语法点,最后独立做完课后的相关练习题,并对照教参上的答案,检查自己对该部分语法 知识与词汇的掌握程度。 其次,由于国内各高校的法语二外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有的学校英语专业的法语二外学习时间是两年,有的是一年半,也有一年制的,而且各校的教学进度也参差不齐,这样就使得众多考生们不能完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去。针对这种不平衡,我们建议准考生们不要拘泥于校内的法语教学进度,一定要超前自学,也可以在课外寻求培训机构的帮助,争分夺秒,尽快将全部基础阶段的内容学完,之后方能从容地进入综 合复习的备战状态。 为了便于大家对法语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完整的概念,环球时代在内部讲义中还为考生附上了《大纲》内的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难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11外汉1 汪甜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毋庸置疑,任何语言作为第一语言或母语进行学习都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然而作为第二语言,尤其是汉语这一普遍被认为较为难学的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总会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就存在着许多难点。 当然,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老师们可能经常会告诉那些学习汉语的学生:不要认为汉语很难。任何事情一旦你觉得它很难,那么即使它很容易你也会存在心理障碍。当然,我承认从某些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你可以告诉学生汉语没有法语中那么多的动词变位需要记,也没有德语那么多的阴、阳、中性单词需要区分,但是对于大部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在听过无数人陈述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以后,已经形成了这一条件反射,这时候再让他们相信汉语不难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他们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汉语学习以后。 所以我们不能单单依靠学生自身的心里调节来解决问题,更要通过对于难点的梳理和讲解使学生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接下来,我将就语音、字词和语法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教学难点并就其中的部分难点简单讲一下个人解决方案。 一.语音方面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声调、拼音和音变三个方面。声调方面的第一个问题是难以发出四声。汉语声调分为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四个调。而许多其他的语言,如英语、法语等语言来说,只有整个句子的句调,例如问句尾音上扬等,而不存在单个字词的声调。这就给许多母语没有声调的学习者带来巨大的困难,他们很难准确地发出四声调值。对于初学者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四声手势在上课进行声调练习的时候多加提醒。然而第二个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许多学习者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仍然会发不出调,当然,通常来说一、三、四声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最明显的是二声声调找不准基调,因为二声要求上扬,许多学习者容易感到困惑的是从哪里开始上扬。我对于这些学者采取的一个方法是用一声做比较,比如你想说“十”,你现在心里念一个一声的字,如“一”,然后再接上自己想说的,让他们连城“一十”,有了“一”做基调,就容易发出二声了。 拼音方面的第一个问题是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汉语里面的p、t、k、c、ch、q都是送气的,b、d、g、j、z、zh是不送气的。但是许多语言的送气与不送气规则存在略微差异,如果仅是这样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例如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讲到送气,可以用英语中的字母s举例。但是对于许多语言,就单个字母来说,根本就不存在送气这一说,例如法语中,p、t、k、c、q都是不送气的,所以对于法语为母语的学者,单讲一个字母送气就会比较困难,这也是许多法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经常把te发成de的原因。但是法语中一些字母组合是有送气音的,例如ch就与汉语拼音中的sh相当接近,可以通过举一些字母组合的送气音来引入到汉语单个字母的送气音。对于其他的语言,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进行尝试。第二个问题是前鼻

英语专业考研科目

英语专业考研科目 首先英语专业考研和考研英语是不同的,主要是考试的内容和针对的考生。 英语专业考研是针对报考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考生而进行的,考核科目为:政治(分值100)、基础英语(分值150分)、综合英语或专业课(分值150分)以及第二外语(分值100)共四门。 考研英语是针对那些报考非英语专业的考生所进行的英语水平测试,是教育部统一出题,主要考查大学英语的基本知识,包括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写作等五部分,卷面分值为100,与政治(分值为100)和其他两门专业课(分值分别为150分)共同构成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大科目。 英语专业初试的4门课程中,只有政治一门是国家统一命题,其他3门都是个招生单位自己出题(个别语种属于国家统考,但是这类学校一般很少并且会提前在招生说明中说明)。 二外是报考学校出题,法语或者日语或者德语或者俄语任选一门。法语教材一般就是《法语》北外版,《简明法语教程》孙辉的,《大学法语简明教程》薛建成的,还有李志清的《公共法语》或者《新大学法语》……因为我二外是学法语的,所以日语不太清楚,可能是《标准日本语》吧。法语的学习资料无论在大中城市还是小城市,都特别难求,字典、词典、参考书、练习册……个别外文书店有也不是很全,以后可以多介绍一些这样的书目,大家找找看。

专业课两门中,一门一般为基础英语或者综合英语(名称不同而已,考核范围和题型大体类似,什么选择,完形,翻译,写作等等,属于水平测试)但是里面一般总会有《高级英语》(张汉熙主编,外研社出版的上下2册)里面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题目,还很难,其他题型的水平相当于GRE或者专业TEM4或者 8级的样子,有的学校写作要求500词以上呢! 而另一门专业课视报考学校和专业方向不同考的科目也不同,国家没有统一出题,都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出题。一般说,大的综合类名校,分方向考试,小的一些学校在初试 中不分方向,考上硕士后才分方向。 比如考文学方向的,一定要考《英国文学史及其作品选读》(一般用刘炳善或者吴伟仁的教材比较多,全英语答卷哦)。 语言学方向一般考《英语语言学》(一般用胡壮麟和戴伟栋的书,也是全英语答卷)。 翻译方向:张培基的《英汉翻译教程》经典教材了,还有《汉英翻译教程》,书目是参考,一般不会出课本原题,汉译英考的是运用课本介绍的翻译方法来翻译词语、句子, 文章,什么现代文,文言文,名家作品等等,英译汉一般是原版报刊杂志文章,英语名著 节选…… 还有考英美社会与文化,就是俗称的《英美概况》,外研社朱永涛的几套教材,或者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张奎武的英美概况2册教材,河南大学来安方的教材……这个考的基

第二语言教学

第四章语言教学 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和学习的工具,同时又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当然也直接关系到他的交际效果。而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对一个人其他努力地形成好热发展,对一个人的工作业绩和事业成就,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语言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而诸种能力中的核心能力。 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不但对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而且会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所以个人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和交际效果必然会对相关的社会群体产生影响。我们把这种对社会群体的影响叫做社会效应。 语言教学是指语言课程的教学。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目的语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心理和语言习惯,提高思维能力。 汉语难学的误解 第一种误解是拿学习非亲属语言跟学习亲属语言比较 第二种误解是汉字和汉语教学不得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 发展语言教学和教育,对提高国民的语言素养,促进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加强中外交流与合作以创造和平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后者属于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 区别: 1、教学目的不同语言学教学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目的语言教学从根本伤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2、教学内容不同语言学教学的内容是语言理论知识和语言研究方法等语言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言知识、语用知识、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能力 3、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不同语言学教学的原则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语言教学的原则必须在综合考虑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制定 汉语教学的不同的地方 1、教学的重点不同 2、教学的内容编排顺序不同 3、处理她说和读写的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不一定相同 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 即由第二语言教学本体以及与本体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一种统一体的构成方式三个部分 1、教学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 2、理论基础包括本体理论和基础理论本体理论即教育理论包括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也包括教学路子、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理论说明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