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气学选择问答题

天气学选择问答题

天气学选择问答题
天气学选择问答题

选择题

1. 在对流层中,通常位温是随高度()。

A 升高的

B 降低的

C 不变的

2. 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锋面逆温的特点是逆温层上界面湿度()下界面湿度。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3. 当等压面图上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时()。

A 有利于锋生

B 有利于锋消

C 有利于湿度增大

4. 一般南支槽带来充沛的水汽和潜热,遇有北支槽携带冷空气侵入南支扰动,()。

A 有利于气旋发展

B 不能诱生气旋

C 多能诱生气旋??

5. 在我国,每一次寒潮过程都是一次()的重建过程。

A 东亚大槽

B 副热带高压

C 南支西风带

6. 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副热带高压脊是()的一部分。

A 太平洋高压

B 南亚高压

C 南海高压

7.??副热带高压是一个行星尺度的高压,它是一个()。

A 冷性的深厚系统

B 暖性的深厚系统

C 冷性的浅薄系统

D 暖性的浅薄系统

8.??江淮流域的梅雨期一般是在()。

A??6月中旬到7月中旬

B??5月下旬到7月上旬

C??6月中上旬

9.??在高原天气分析中,常用()来表示气压系统的活动。

A海平面气压场

B 3小时变压

C 24小时变压

D 天气区

10. 造成我国雨带进退过程中的三个突变期的根本原因是()。

A 西风带环流的三次突变

B 东亚大槽位置的三次突变

C 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三次突变

11. 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和大气的运动

B 气压水平分布不均匀

C 气压垂直分布不均匀

12. 锋附近常存在着大规模的系统性的()。

A 水平运动

B 垂直运动

C 曲线运动

13. 中国的静止锋一般是由()演变而成的。

A 锢囚锋

B 暖锋

C 冷锋

14. 实践表明,()层上的气流对地面的锋面移动有引导作用,故称此气流为引导气流。

A 700百帕和500百帕

B 850百帕和700百帕

C 850百帕和900百帕

15. 地面气旋发展,一般表现为其中心处正涡度随时间()。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16. 夏季,青藏高原相对于四周自由大气是个(),它加强了高原上空大气南侧向北的温度梯度,使南支西风急流强而稳定。

A 热源

B 冷源

17. 冬季在乌拉尔地区有阻塞高压存在时,其下游的环流形势是稳定的,整个东亚处于宽广的()内。

A 大低压槽

B 高压带

18.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

A 分别是动力性高压和热力性高压

B 分别是热力性高压和动力性高压

C 均是热力性高压

D 均是动力性高压

19. 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最明显的是()。

A 热带西南季风

B 热带东南季风

C 印度西南季风

20. 中国发生雷暴最多的两个地区是()。

A 西南和华南地区

B 华东和华南地区

C 华南和青藏高原

21. 超级单体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是()。

A 近似圆锥形

B 钩状形和无回波穹隆

C 近似矩形? ?

22. 多单体风暴模式中风暴内的气流特征为()。

A 倾斜上升气流

B 垂直上升气流

C 倾斜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共存??

23. 飑线与冷锋既像又不像()。

A 飑线与冷锋都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界面

B 飑线是同一气团中形成的传播系统

C 飑线与冷锋的空间尺度都可达到千余公里

24.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产生的大尺度环境条件是()。

A 温带气旋

B 锋面气旋

C 弱的静止锋附近有强的低空暖湿气流入侵

25.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定义是根据()。

A 可见光云图上cb云的空间尺度

B 增强红外云图上cb云的空间尺度

C红外云图上卷状云顶的亮温和空间尺度

26.环境风垂直切变对强风暴具有以下作用()。

A 使上升气流倾斜,同时增加了中层干冷空气的吸入

B 阻碍上升气流的发展,但增加了中层干冷空气的吸入

C 阻碍上升气流的发展,但同时也不利于中层干冷空气的吸入

27.造成暴雨的直接天气系统是()。

A

大尺度天气系统

B

中尺度天气系统

C

天气尺度天气系统

28.江淮梅雨天气特点是()。

A 雨季长,暴雨区集中

B 雨季短,暴雨强度大

C 雨季长,降水较为连续,有时可达暴雨

29.气压系统中心轴线倾斜的根本原因是中心点上空存在着平均水平()。

A气压梯度

B温度梯度

C辐合区

D辐散区

30.急流轴的左侧、右侧的相对涡度分别为(??),轴线附近的涡度梯度最大。

A 正、零

B 正、负

C 负、正

D 零、负

31.冷空气影响西南地区的移动路径大致有四种:西方路径、西北路径、北方路径、东北路径。其中“东北路径”是指()。

A冷空气进入南疆,经青海由川西高原入侵四川盆地,一部分翻大凉山从西昌、会理入云南,另一部分东南移入贵州

B自北疆经河西走廊东南下,翻秦岭到盆地和贵州,然后从昭通进入云南,在会泽到广南一线形成准静止锋

C从蒙古经河套直达盆地,然后向南向西扩展

D从蒙古经河套北部直到达华北地区,在高空横切变线北侧的东北气流引导下,由华北缓慢入侵川、黔地区

32.在分析预报辐射雾的形成时,应考虑的条件是()。

A冷却条件+水汽条件

B冷却条件+水汽条件+层结条件

C冷却条件+水汽条件+风力条件

D冷却条件+水汽条件+风力条件+层结条件

33.对流温度Tg在T-lnP探空曲线上的算法是:通过地面露点温度沿等饱和比湿线与层结曲线相交于C点(对流凝结高度),再过C点沿()下降到地面,所对应的温度即为对流温度Tg。

A湿绝热线

B干绝热线

C等饱和比湿线

34. 在预报积冰时采用Tf=-8D。Tf为霜点温度,D为同一点的温度露点差(T-Td),在实际工作中-8D与实际温度T的比较可以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进行。首先根据探空曲线求出各层的温度露点差、并乘以-8,得出Tf,然后再将各层的Tf值点绘在探空图上,连接各点,即得出霜点-压力曲线(简称霜压曲线),如果(),可以认为有过冷却水滴存在,便有发生积冰的可能。

A霜压曲线在温压曲线右侧的层次,T都小于Tf

B霜压曲线在温压曲线左侧的层次,T都小于Tf

C霜压曲线在温压曲线右侧的层次,T都大于Tf

D霜压曲线在温压曲线左侧的层次,T都大于Tf

35. 用探空资料预报对流云时,要着重分析低层大气的稳定度和湿度情况,如果预报白天()就会有对流云出现。

A地面最高温度高于对流温度时

B地面最高温度低于对流温度时

C地面最高温度等于对流温度时

36. 地表水份蒸发作用能使空气湿度增大,能使()。

A露点升高

B露点降低

C露点不变

37. 辐射雾多形成在气压梯度较小的气压场中,风力微弱,露点的变化主要取决于()。A水汽平流作用而引起的露点变化

B降水而增大地面蒸发

C地表水份蒸发,水汽在地面的凝结和凝华和垂直交换

38.近地面空气层湿度越大,()对辐射雾形成最为有利。

A并且水汽随高度升高有所减少

B并且水汽随高度升高有所增加

C并且水汽随高度升高保持不变

39.水平温度梯度在锋区边界上是()。

A连续的

B不连续的

C等于零

40. 在有高低空急流耦合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高空急流()的高低空急流耦合常常有利于强对流风暴的发生发展。

A入口区

B平行区

C出口区

41. 大气的层结状态是指()在垂直方向的分布。

A温度

B露点

C温度和湿度

D密度和气压

42. 西风带波动按其波长可分为三类,即(? ?)。

A 超长波? ?长波??短波

B 长波? ???短波??超短波

C 长波? ???中波??短波

D 行星波? ?罗斯贝波? ? 长波

43. 锋面在移动过程中近地面部分受摩擦影响是随高度降低而()的。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44.气压局地变化和水平运动引起的气压变化相对于垂直运动引起的气压变化是()。

A 很大的

B 很小的

C 差不多

45.冬季中国的主要天气过程是寒潮过程。()是主要的天气现象。属于送分题.

A 降温和大风

B 浮尘和扬沙

C 降雪和低能见度

46.在整个地球上,太阳辐射能的分布随纬度升高而()。属于送分题.

A 减小

B 增加

C 不变

47. 冷锋式切变线是()之间的切变线,性质类似于冷锋。属于送分题.

A 偏东风与西南风

B 偏北风与偏南风

C 东南风与西南风

D 偏东风与偏西风

48. 由春到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置是()。属于送分题.

A 由北向南移动的

B 由南向北移动的

C 稳定少变的

49. 当大陆上的冷高压南移入海变性时,会使海上的副热带高压()。

A 增强

B 减弱

C 强度不变

50.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具备以下特征()。

A 满足地转平衡,满足静力平衡

B 不满足地转平衡,满足静力平衡

C 满足地转平衡,不满足静力平衡

D 不满足地转平衡,不满足静力平衡

51. 在兰勃脱投影图上,某一点的东西方向()。

A 平行于图纸上下边方向

B 平行于图纸左右边方向

C 与通过该点的纬线的切线方向相同

52.地面图上有气压槽的地方()。属于送分题.

A 一定有锋面存在

B 不一定有锋面存在

C 一定没有锋面存在

53.??在我国南方,地面锋线位于高空切变线的()。

A 南侧

B 北侧

C 正下方

54. 由于地形的影响,夏季青藏高原的北缘等压面图上经常有一个等温线密集带,这种等温线密集带()。

A 一定是锋区

B 不一定是锋区

C 一定不是锋区

55. 在我国,锋生过程多伴随()而出现。

A 高压脊的加强

B 低压槽的加强

C 有利于湿度增大

56. 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最大的天气系统是()。送分题

A 高空槽

B 副热带高压

C 冷锋

57. 如果与锋面配合的高空槽在减弱,则锋面将()。

A 随之减弱

B 迅速加强

C 迅速南移

58. 气压系统中心轴线上的任何点的水平气压梯度()。

A 大于四周的气压梯度

B 小于四周的气压梯度

C 等于零

59. 当台风上空卷云只向某一个方向扩展时,预示台风将向()移动。

A 北方

B 西方

C 南方

D 卷云扩展方向

60. 如果孟加拉湾有强大而稳定的南支槽,受槽前西南气流阻挡,则向南爆发的寒潮有可能(??)。

A 迅速南移

B 转向东去

C 出现锋消

问答题:

1. 大范围暴雨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2. 雷暴发生的三要素是什么?

3. 按照气团的地理分类法,气团分为哪四大类?

4. 简述降水所需水汽的主要来源。

5. 产生持续性暴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6. 什么是正压大气?什么是斜压大气?

7. 锋面气旋的发展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8. 简述北半球冬季的几个气压系统。

9. 进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退预报时主要分析哪些内容?

10. 南海高压的形成有哪几种类型?

11. 简述青藏高压范围内的垂直运动特点。

12. 热带地区的热带扰动有哪五类?

13.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4. 雷暴单体的生命史大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约持续多长时间?

15. 锋面雷暴包括哪几种?

16. 影响我国大陆的雷暴系统主要有哪几种?

答:锋面雷暴、空中槽雷暴、切变线雷暴、低涡雷暴、太平洋高压西部雷暴和台风雷暴。

17. 冰雹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8. 横槽转竖型寒潮过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9. 寒潮的预报包括哪些方面的预报?

20. 引起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有哪些?

21. 对华南前汛期暴雨有贡献的低层系统有哪些?

22. 华北暴雨有哪几个主要特点?

23.中国东部地区主要有哪几种切变线?

24. 什么是涡度?

25. 什么是第一型冷锋?

选择题和问答题2.doc.

练习题 第十一、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 涉及化学动力学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一个反应的反应趋势大,其速率却不一定快 (B) 一个实际进行的反应, 它一定同时满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 (C) 化学动力学不研究能量的传递或变化问题 (D)快速进行的化学反应, 其反应趋势不一定大 答案:C 2.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各种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系统的大小无关而与浓度的大小有关 (B) 反应速率与系统中各物质浓度标度的选择有关 (C) 反应速率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 (D) 反应速率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无关 答案:C 3. 用化学方法测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困难是 (A) 很难同时测定各物质浓度 (B) 不能使反应在指定的时刻完全停止 (C) 不易控制温度 (D) 混合物很难分离 答案:B 4. 关于反应级数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C) 反应总级数一定大于对任一反应物级数 (D) 反应级数都可通过实验来确定 答案:D 5. 关于反应分子数的不正确说法是 (A) 反应分子数是个理论数值 (B) 反应分子数一定是正整数 (C) 反应分子数等于反应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和 (D) 现在只发现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三分子反应 答案:C 6. 关于对行反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一切化学变化都是可逆反应, 不能进行到底 (B) 对行反应中正逆反应的级数一定相同 (C) 对行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 其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为定值

(D) 对行反应达到平衡时, 正逆反应速率相同 答案:B 7. 下述结论对平行反应不适合的是 (A) 总反应速率等于同时进行的各个反应速率之和 (B) 总反应速率常数等于同时进行的各个反应速率常数之和 (C) 各产物的浓度之积等于相应反应的速率常数之积 (D) 各反应产物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相应产物的浓度之比 答案:C 8. 利用活化能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关系能控制某些复杂反应的速率, 即所谓活化控制。下面的反应中都可进行活化控制的是 (A) 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 (B) 可逆反应和链反应 (C) 可逆反应和连串反应 (D) 连串反应和链反应 答案:A 10. 和阿累尼乌斯理论相比, 碰撞理论有较大的进步, 但以下的叙述中有一点是不正确的, 即 (A) 能说明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B) 引入几率因子, 说明有效碰撞数小于计算值的原因 (C) 可从理论上计算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D) 证明活化能与温度有关 答案:C 11. 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假设不包括 (A) 反应物分子在碰撞时相互作用的势能是分子间相对位置的函数 (B) 反应物分子与活化络合物分子之间存在着化学平衡 (C) 活化络合物的分解是快速步骤 (D) 反应物分子的相对碰撞动能达到或超过某个值时才发生反应 答案:D 12. 按照绝对反应速度理论,实际的反应过程非常复杂,涉及的问题很多,与其有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的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的 (B) 势能垒就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C) 反应分子组到达马鞍点之后也可能返回始态 (D) 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答案:C 13. 光化反应与黑暗反应的相同之处在于 (A) 反应都需要活化能 (B) 温度系数小 (C) 反应都向ΔG(恒温恒压,W'=0时)减小的方向进行 (D) 平衡常数可用通常的热力学函数计算 答案:A 14. 与光化学基本定律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被物质吸收了的光都能引起光化反应 (B) 光化反应所得到的产物数量与被吸收的光能的量成正比

气象学与气候学作业

1.为什么可以把90km以下的干洁空气看成为有固定分子量的单一气体成分? 答:由于大气中存在着空气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湍流运动和分子扩散,使不同高度、不同地区的空气得以进行交换和混合。 2.大气的上界有多高?在此高度内分为哪几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大气的物理上界为1200km,着眼于大气密度的大气上界为2000-3000km。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3.高山常年积雪、云峰高耸,反映了哪一层的特点?为什么? 答:反映了对流层的特点,因为高山处于大气的对流层,对流层具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试分析对流层、中间层温度随高度降低的不同原因;平流层和暖层温度随高度迅速升高又是为什么? 答:①对流层主要从地面获得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中间层由于几乎没有臭氧,而氮和氧等气体所能直接吸收的那些波长更短太阳辐射又大部分被上层大气吸收掉了,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③平流层由于紫外线辐射很强烈,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④暖层由于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5.试从微观的分子运动论角度说明温度的实质。 答:在一定的容积内,一定质量的空气,其温度的高低只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有关。当空气获得热量时,其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大,平均动能增加,气温也就升高。

6.已知10oC时,E为12.3hpa;18oC时,E为20.6hpa。某地上午8时气温为23oC,e为12.3hpa;次日8时气温为23oC,e为20.6hpa。求两天8时的Td ,用此说明Td的高低直接与什么因子有关。 答:第一天上午8时e为12.3hpa,而10时E为12.3hpa,所以第一天8时的Td 为10℃。第二天上午8时e为20.6hpa,而18时E为20.6hpa,所以次日8时的Td为18℃。由此说明,当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越多,露点越高。 7.比较干、湿空气状态方程说明: (1)在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的密度谁大谁小? (2)在同压下,空气愈潮湿、温度愈高,其密度将会减小还是增大? 答:①在同温同压下,湿空气的密度比干空气的密度大。 ②在同压下,空气愈潮湿、温度愈高,其密度将会增大。 8.状态方程在气象上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研究空气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9.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多少? 答: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0.4~0.76微米。 10.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 答:①太阳辐射会被大气吸收,因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其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选择吸收一定波长辐射能的特性。 ②太阳辐射会被大气散射,因为太阳辐射通过大气,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都要发生散射。 ③太阳辐射会被大气反射,大气中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能量反射到宇宙空间去。 1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有什么规律?用此解释雨后天空呈青蓝色、空中尘粒较多时天空呈灰白色。

物理化学选择题题库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物化试卷(一) 1.物质的量为n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在如下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之后,其它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A) p (B) V (C) T,U (D) T, p 2.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 (A) 热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B) 温度是体系所储存热量的量度 (C)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能量的量度(D)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 动能的量度 3. 有一高压钢筒,打开活塞后气体喷出筒外,当筒内压力与筒外压力相等时关 闭活塞,此时筒内温度将: (A) 不变(B) 升高(C) 降低(D) 无法判定 4. 1 mol 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变成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气,(1) 等温等压可逆蒸发,(2) 真空蒸发这两个过程中功和热的关系为:(A) |W1|> |W2| Q1> Q2(B) |W1|< |W2| Q1< Q2 (C) |W1|= |W2| Q1= Q2(D) |W1|> |W2| Q1< Q2 5. 恒容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热力学能将: (A) 降低(B) 增加(C) 不变(D) 增加、减少不能确定 6.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A) 一定产生热交换(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7. 一可逆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拖动的列车运行的速度: (A) 较快(B) 较慢(C) 一样(D) 不一定 8. 始态完全相同(p1,V1,T1)的一个理想气体体系,和另一个范德华气体体系,分 别进行绝热恒外压(p0)膨胀。当膨胀相同体积之后, 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

物理化学试题与答案1

物理化学试卷1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共16题30分) 1. 2 分(4932) 用铜电极电解·kg-1的CuCl2水溶液,阳极上的反应为( B ) (A) 2Cl- ─→Cl2+ 2e- (B) Cu ─→Cu2++ 2e- (C) Cu ─→Cu++ e- (D) 2OH-─→H2O + 1 2 O2+ 2e- 2. 2 分(4948) 金属活性排在H2之前的金属离子, 如Na+ 能优先于H+在汞阴极上析出, 这是由于: ( D ) (A) (Na+/ Na) < (H+/ H2) (B) (Na) < (H2) (C) (Na+/ Na) < (H+/ H2) (D) H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Na+/ Na) > (H+/ H2) 3. 2 分(4869) 极谱分析中加入大量惰性电解质的目的是: ( C ) (A) 增加溶液电导 (B) 固定离子强度 (C) 消除迁移电流 (D) 上述几种都是 4. 2 分(4889) 下列示意图描述了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极的极化规律, 其中表示原电池阳极的是:( B ) (A) 曲线1 (B) 曲线2

(C) 曲线3 (D) 曲线4 5. 2 分(4910) 以石墨为阳极,电解mol·kg-1 NaCl 溶液,在阳极上首先析出:( A ) (A) Cl2 (B) O2 (C) Cl2与O2混合气体 (D) 无气体析出 已知:(Cl2/Cl-)= V , (Cl2)= 0 V , (O2/OH-)= , (O2) = V 。 6. 2 分(5154) 将铅蓄电池在 A 电流下充电h,则PbSO4分解的量为: (M r(PbSO4)= 303 )( B ) (A) kg (B) kg (C) kg (D) kg 7. 2 分(5102) 一贮水铁箱上被腐蚀了一个洞,今用一金属片焊接在洞外面以堵漏,为了延长铁 箱的寿命,选用哪种金属片为好( D ) (A) 铜片 (B) 铁片 (C) 镀锡铁片 (D) 锌片 8. 2 分(4940) 25℃时, H2在锌上的超电势为V,(Zn2+/Zn) = V,电解一含有 Zn2+(a= 的溶液,为了不使H2析出,溶液的pH值至少应控制在( A ) (A) pH > (B) pH > (C) pH > (D) pH > 9. 2 分(4857) 298 K、mol·dm-3的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V,电解此溶液 为:( C ) 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 H2 (A) 大于V (B) 等于V (C) 小于V

气象气候学作业2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与大气温度有关的辐射能量及其转化,说明了大气温度变化的原因,揭示了大气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名词解释] 辐射:以电磁波为传播能量的方式 辐射能: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 辐射强度:点辐射源在某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传送的辐射通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黑体:可以吸收所有入射辐射的物体 太阳常数:日地处于平均距离,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内,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散射辐射:经过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总辐射: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的总和 行星反射率:以全球平均而言,太阳辐射约有百分之30被散射和漫射后回宇宙 大气窗口:大气对长波辐射,在8—12波段处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到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干绝热直减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而言,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湿绝热直减率: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的减温率 泊松方程: 位温:气体从原有的压强与温度出发,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时的温度 假相当位温:当气块中含有的水汽全部凝结降落时所释放的潜热,使原气温的位温达到极值大气稳定度: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气温的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 气温的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 热赤道:位于北纬20度左右的地区,平均温度1月7月均高于24摄氏度 逆温: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设广告的现象 [填空] 1、太阳辐射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一年中整个地球可以有太阳获得_5.44x10^24 _的能量。 2、气象学着重研究太阳、地球和大气的热辐射,它们的波长大约在___0.15-120______之间。 3、基耳荷夫定律表明:同一物体在温度T时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那么在同一温度下它也_吸收这一波长辐射____;一个物体的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同温度同波长的__放射率_______;__黑体__________的吸收能力最强,它也是最好的放射体。 4、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__绝对温度的四次方___________成正比。 5、物体温度愈高,其单色辐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__愈短_____________。 6、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以_臭氧___作用最为重要,_二氧化碳___ 作用其次,_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杂质__作用相对最小。 7、布格公式表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数值,其表达式为_I=I0P^m___________。 8、直接辐射有显著的年变化、日变化和纬度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由__太阳高度角_____决定。

物化简答题

(一)、 36.什么是节流膨胀? 在绝热条件下气体的始终态分别保持恒定压力的膨胀过程。 37.简述熵的物理意义。 在隔离系统中,自发变化的方向由比较有序的状态向比较无序的状态变化,即向着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因此熵是度量系统无序度的函数 38. 简述Boltzmann分布。 是微观状态数最多的一种分布,根据等概率原理,因此是一种最概然分布 39.简述量子产率。 是反应物消失数目与吸收光子数目之比 40.简述光化学反应的特点。 (1)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一般对反应物呈零级,反应速率等于吸收光子的数目 (2)等温等压过程中可发生ΔG>0的反应 (3)光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吸收光强度有关 (4)光化学反应的速率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二) 36. 简述理想溶液(理想液态混合物)的特性 混合焓变和混合体积变化等于0,具有理想的混合熵和混合吉布斯自由能 37.简述水的三相点和冰点的区别。 水的三相点:T=273.16K,P=610Pa 冰点:T=273.15K,P=101325Pa 三相点是纯水的三相平衡点,冰点是被空气饱和了的谁和冰的两相平衡点 38. 简述微观状态和宏观状态。 系统的宏观状态有系统的宏观性质;来描述, 系统的微观状态指某一瞬间的状态 40.什么是感光剂? 有些物质吸收一定的波长的辐射,然后将光能传递给反应物,使反应物发生作用,而本身在反应前后并不能发生变化,这样的外加物质就是感光剂。 (三) 36. 试比较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的基本特征。 电化学极化是由于电极表面进行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不可逆过程而引起的,电化学极化的大小决定于电极化表面反应的活化能,而这活化能大小又随电极上的外加电压而改变。浓差极化是由于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在界面和溶液本体存在着浓度引起不可逆扩散过程而引起的极化,加强搅拌,可减少δ,增加i,可降低浓差极化。 37.在考虑和不考虑电离的情况下,讨论NaCl和水的平衡系统的物种数和组分数 (1)考虑S=6,C=6-2-2=2 (2)不考虑S=2,C=2 38. 碰撞理论中阈能Ec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是指碰撞粒子的相对动能再连心线上的分量必须大于Ec,碰撞才是有效的,所以Ec也成为临界能。 39. 催化反应与非催化反应相比,有哪些特点? 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值,也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催化剂既能加速正反应,也能加速逆反应,缩短达平衡的时间。

气象学复习题

1、气象、天气、气候的联系? 答: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和现象的统称; 天气是以气象要素值和天气现象表征的瞬时或较短时期的天气状况,是指特定时间、地区气象要素综合状况; 气候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状况,包括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通过各种气象的统计量来表示,是天气的综合状况。 2、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联系? 答:气象学是关于大气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天气学是关于天气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和天气现象形成演变规律及分析预报方法; 气候学是关于气候形成、分类、变迁的科学。 3、天气、气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答:(1)干旱,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2)暴雨使得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热带气旋(台风)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破坏力很强,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冰雹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 (5)雪灾,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4、天气、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答:农业生产过程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因素。而土壤的形成、水热状况和微生物活动等,在很大程度上又受气候条件的制约。不仅气象灾害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带来巨大的影响。 (1)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和物质、能量基础。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命有机体,其生长发育和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温度、水分、光照、气体成分、气流等气象要素。特别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都来自大气环境,农业动物和农用微生物的物质转换过程又都建立在消耗和分解绿色植物的基础上。 (2)大气提供了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气候资源。农业生物顺利完成生长发育或完成预定农事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能量积累或有利环境,其中有利的气象条件可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3)气象条件还对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产生影响。气象条件还对温室、畜舍、仓库等农业设施的小气候及生产性能产生影响,对农机作业、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以及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产后活动有很大影响。 (4)大气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土壤、植被、水体等其他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土地、水资源、生物等其他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气候资源的相互配置关系到农业生产类型分布和经济效益,特别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大规模垦荒、植树造林、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对局地大气环境产生各种影响,稻田和饲养的反刍动物是一种温室气体——CH4的主要来源,但种植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精选.

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多,而且占分比例高。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且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确保准确;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不超过4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要求每道选择题在1~3分钟内解完,要避免“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1、直接法: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6,经过3次射击,此人至少有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 ) 125 27 . 12536.12554.12581.D C B A 解析:某人每次射中的概率为0.6,3次射击至少射中两次属独立重复实验。 125 27)106(104)106(33 3223= ?+??C C 故选A 。 例2、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 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解析:利用立几中有关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上述三个命题作出判断,易得都是正确的,故选D 。 例3、已知F 1、F 2是椭圆162x +9 2 y =1的两焦点,经点F 2的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 、B ,若|AB|=5,则|AF 1|+|BF 1|等于 ( ) A .11 B .10 C .9 D .16 解析:由椭圆的定义可得|AF 1|+|AF 2|=2a=8,|BF 1|+|BF 2|=2a=8,两式相加后将|AB|=5=|AF 2|+|BF 2|代入,得|AF 1|+|BF 1|=11,故选A 。 例4、已知log (2)a y ax =-在[0,1]上是x 的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1,2) C .(0,2) D .[2,+∞) 解析:∵a>0,∴y 1=2-ax 是减函数,∵ log (2)a y ax =-在[0,1]上是减函数。 ∴a>1,且2-a>0,∴1tan α>cot α(2 4 π απ < <-),则α∈( ) A .(2π- ,4π-) B .(4π-,0) C .(0,4π) D .(4π,2 π) 解析:因24παπ<<-,取α=-6 π 代入sin α>tan α>cot α,满足条件式,则排除A 、C 、D ,故选B 。 例6、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48,前2n 项和为60,则它的前3n 项和为( ) A .-24 B .84 C .72 D .36 解析:结论中不含n ,故本题结论的正确性与n 取值无关,可对n 取特殊值,如n=1,此时a 1=48,a 2=S 2-S 1=12,a 3=a 1+2d= -24,所以前3n 项和为36,故选D 。 (2)特殊函数 例7、如果奇函数f(x) 是[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是( )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减函数且最小值是-5 C.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是-5

(完整版)物理化学题库简答题(60题,6页)

第四部分:简答题(60题) 第一章;气体 501压力对气体的粘度有影响吗? 答:压力增大时,分子间距减小,单位体积中分子数增加,但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减小,两者抵消,因此压力增高,粘度不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502说明下列有关功的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 (1)W =-p(外)ΔV (2)W =-nRTlnV2/V1 (3))1/()(12γ---=T T nR W γ=Cp/Cv 答:由体积功计算的一般公式? -=dV p W )(外可知: (1)外压恒定过程。 (2)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 (3)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503从同一始态膨胀至体积相同的终态时,为什么理想气体的恒温膨胀功总大于绝热可逆膨胀功? 答:两过程中压力下降程度不同,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过程中从环境吸热因此压力下降较小,而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过程中无法从环境吸热故压力下降较大,因此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过程所做的功总是大于绝热可逆膨胀过程所做的功。 504系统经一个循环后,ΔH 、ΔU 、Q 、W 是否皆等于零? 答:否。其中H 和U 为状态函数,系统恢复至原态后其值复原,即ΔH =0、ΔU =0。而热与功是与途径有关的函数,一般不会正好抵消而复原,除非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可逆绝热膨胀后又可逆绝热压缩回至原态,或可逆恒温膨胀后又可逆恒温压缩回至原态等。 505 25℃100KPa 下液态氮的标准摩尔生成热(298)f m H K ?$为零吗? 答:否。因为按规定只有25℃100Kpa 下最稳定的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才为零。液态氮虽为单质,但在25℃100Kpa 下不能稳定存在,故其(298)f m H K ?$不等于零。只有气态氮的(298)f m H K ?$才为零。 506热力学平衡态包括哪几种平衡? 答: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化学平衡。 507卡诺循环包括哪几种过程? 答: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等温可逆压缩、绝热可逆压缩。 508可逆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答:1)可逆过程以无限小的变化进行,整个过程由一系列接近平衡态的状态构成。 2)在反向的过程中,循着原来的逆过程,可以使体系和环境恢复原来的状态,无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天气: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2、干洁大气: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个系统,以及系统内各子系统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统称为气候系统。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7、深厚系统:温压场对称的天气系统,如暖高压和冷低压。。 8、大气窗:大气中对地面长波辐射在8-12微米的吸收几乎为零,地面辐射直接透过大气层进入宇宙中。 9、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氧化亚氮、氯氟烃等温室气体成分的存在,使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亦称花房效应。 10、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 11、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2、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13、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4、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的那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16、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17、大气稳定度:处在静力平衡状态中的空气块因受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称之为大气稳定度。 18、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垂直升降运动时,既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又没有发生水相变化的过程。 19、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20、逆温: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的反常现象。 2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的逆温。 22、阳伞效应:大气中云和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强烈散射和反射作用,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23、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 24、气温年较差:一年中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与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之差。 25、虚温: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温度。 26、露点:湿空气在水汽含量不变条件下,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7、位温:气块循着干绝热过程移动到同一个标准高度1000hPa 处,所具有的温度。 28、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29、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从水面或冰面进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空气中进入水面或冰面的水分子数相等时的水汽压。 30、位势高度: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抬升到某一高度克服重力所作的功。 3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题库(上下册)

一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判断题 1、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2、Q 和W 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W 也由过程决定。(×) 3、焓的定义式H=U+pV 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程才有焓变。(×) 4、焓的增加量ΔH 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5、一个绝热过程Q=0,但体系的ΔT 不一定为零。(√) 6、对于一个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7、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个过程达终态,这两个过程Q 、W 、ΔU 及ΔH 是相等的。(×) 8、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或零的。(×) 9、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10、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11、任意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12、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 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态。(√) 13、绝热过程Q=0,而T Q dS δ= ,所以dS=0。(×) 14、可以用一过程的熵变与热温商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自发性。(√)

15、绝热过程Q=0,而ΔH=Q ,因此ΔH=0。(×) 16、按克劳修斯不等式,热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17、在一绝热体系中,水向真空蒸发为水蒸气(以水和水蒸气为体系),该过程W>0,ΔU>0。(×) 18、体系经过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其体S ?>0。(×) 19、对于气态物质,C p -C V =nR 。(×) 20、在一绝热体系中有一隔板,两边分别是空气和真空,抽去隔板,空气向真空膨胀,此时Q=0,所以ΔS=0。(×) 21、高温物体所含的热量比低温物体的多,因此热从高温物体自动流向低温物体。(×) 22、处于两相平衡的1molH 2O (l )和1molH 2O (g ),由于两相物质的温度和压力相等,因此在相变过程中ΔU=0,ΔH=0。(×) 23、在标准压力下加热某物质,温度由T 1上升到T 2,则该物质吸收的 热量为?=21 T T p dT C Q ,在此条件下应存在ΔH=Q 的关系。 (√) 24、带有绝热活塞(无摩擦、无质量)的一个绝热气缸装有理想气体,内壁有电炉丝,将电阻丝通电后,气体慢慢膨胀。因为是一个恒压过程Q p =ΔH ,又因为是绝热体系Q p =0,所以ΔH=0。(×) 25、体系从状态I 变化到状态Ⅱ,若ΔT=0,则Q=0,无热量交换。(×) 26、公式Vdp SdT dG +-=只适用于可逆过程。 ( × ) 27、某一体系达到平衡时,熵最大,自由能最小。

物理化学习题与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5.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7.因Q P= ΔH,Q V= ΔU,所以Q P与Q V都是状态函数。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10.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12.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13.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16.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18.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20.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因Q = 0,W = 0,所以ΔU = 0,气体温度不变。28.对于同一始态出发的理想气体的绝热变化过程,W R= ΔU= n C V,mΔT,W Ir= ΔU= n C V,mΔT,所以W R= W Ir。 1.第一句话对,第二句话错,如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ΔU = 0,ΔH= 0。4.错,理想气体的U = f(T),U与T不是独立变量。5.错,绝热压缩温度升高;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吸热。7.错,Q V、Q p是状态变化的量、不是由状态决定的量。8.错,(1)未说明该过程的W'是否为零;(2)若W' = 0,该过程的热也只等于系统的焓变。10.错,这不是理想气体的单纯pVT 变化。12.错,在升温过程中有相变化。13.错,H = f(T,p)只对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成立。16.错,无限小过程不是可逆过程的充分条件。18.对。 20.错,一般的非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不仅只是温度的函数。28.错,两个过程的ΔT不同。 二、单选题:2.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A) T,p,V,Q ; (B) m,V m,C p,?V;(C) T,p,V,n; (D) T,p,U,W。 8.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12.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A)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 (B)热容C与途径无关; (C)恒压热容C p不是状态函数; (D) 恒容热容C V不是状态函数。 18.1 mol H2(为理气)由始态298K、p被绝热可逆地压缩5dm3,那么终态温度T2 与内能变化?U分别是:(A)562K,0 kJ ; (B)275K,-5.49 kJ ;(C)275K,5.49kJ ;(D) 562K,5.49 kJ 。 21.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1,V1,T1)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T)、绝热可逆压缩(i)到终态体积为V2时,环境对体系所做功的绝对值比较:(A) W T > W i;(B)W T < W i;(C) W T = W i; (D) 无确定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4.绝热可逆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S > 0。5.为计算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可在始末态之间设计一条绝热可逆途径来计算。6.由于系统经循环过程后回到始态,?S = 0,所以一定是一个可逆循环过程。8.在任意一可逆过程中?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15.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16.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24.指出下列各过程中,物系的?U、?H、?S、?A、?G中何者为零?⑴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⑵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⑶理想气体由(p1,T1)状态绝热可逆变化到(p2,T2)状态;⑷ H2和Cl2在刚性绝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HCl;⑸ 0℃、p 时,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⑹理想气体卡诺循环。1.对。 4 正确。5.错,系统由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不可能到达相同的终态。6 错,环境的熵变应加在一起考虑。 8.错。14.错。未计算环境的熵变;15.错,条件 16.错,必须在等温等压,W’= 0的条件下才有此结论。24.(1) ΔU = ΔH = 0;(2) ΔH = 0; (3) ΔS = 0; (4) ΔU = 0;(5) ΔG = 0;6) ΔU、ΔH、ΔS、ΔA、ΔG都为 0。 二、单选题: 2.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 (A) 跑的最快;(B)跑的最慢; (C) 夏天跑的快; (D) 冬天跑的快。 12.2mol理想气体B,在300K时等温膨胀,W = 0时体积增加一倍,则其?S(J·K-1)为: (A) -5.76 ; (B) 331 ; (C) 5.76 ; (D) 11.52 。 13.如图,可表示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示意图是: (A) 图⑴; (B) 图⑵;(C)图⑶; (D) 图⑷。

2015年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答案---cuit

第一章 引论 1、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并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天气性的,哪些是气候性的。 (1)室外棒球赛因雨而被取消; (2)今天下午最高气温25℃ (3)我要移居昆明了,那里阳光明媚,四季如春。 (4)本站历史最高温度为43摄氏度; (5)成都明天天气阴有阵雨。 答: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1)概念不同 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下,某一地区多年间 大气的一般状况,既包括大气的平均状况,也包括极端状况。 (2)变化周期不同 天气:变化快,周期短;气候:变化慢,周期长。 联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和概括。 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 二者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 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判断:属于天气的为(1、2、5),属于气候的为(3、4) 2、(1)某一中纬度城市的海平面气温为10℃,探空资料显示大气温度直减率为6.5℃/km ,对流层顶部气温为-55℃,试问其对流层顶的高度是多少? (2)同一天赤道地区某地的气温是25℃,探空资料给出大气温度直减率为6.5℃/km ,对流层顶高16km ,那么对流层顶部的气温是多少? 答:(1)已知:T 0=10℃, γ=6.5℃/km ,T=-55℃, 根据T= T 0 +γZ → Z=10km (2)已知:T 0=25℃, γ=6.5℃/km ,Z=16km , 根据T= T 0 +γZ → T=-79℃ 3、已知在0℃、10℃、20℃、30℃和40℃时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6.1hPa 、12.3 hPa 、23.9 hPa 、42.3 hPa 、73.9 hPa 。假设一教室内气温为30℃,经测定其露点温度为10℃,那么该教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是多少? 答: 4、已知空气温度在13.4℃时,饱和差为4.2hPa ,那么空气要冷却到多少度时才达饱和? 答:已知t=13.4℃ 5、已知相对湿度f=40%,气温为15℃,大气压为p=1000hPa ,求实际水汽压e 、比湿q 和水汽混合比γ。 答: 6、某湿空气气块的P=1000hPa ,e=25hPa , t=32℃,其中干空气为3000g ,试问: 17.2717.2713.4237.313.4237.36.11 6.1115.4t t s e e e hPa ????? ? ?++????=?=?=12.342.3 100%29.1%a s e RH e = = ?=s a a s d e e e e d hPa =- ? =- = 15.4-4.2=11.217.276.11exp()8.63237.3a t e hPa t t =11.2=? ? =+℃17.271540% 6.11exp() 6.8215237.3a a s s e RH e RH e e ?= ? =?=?? =+hPa 36.820.6220.622 4.2410/1000a e q g g P - = ==?36.820.6220.622 4.2710/1000 6.82a a e g g P e γ- = ==?--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家庭作业一 1、大气组成 2、大气分层(结构)

家庭作业二 一、以下描述哪些是指“天气”?哪些是指“气候”? 1. 今天的足球比赛因下雨停赛。 2. 北京的1月最冷。 3. 今天下午最高气温15℃。 4. 昨晚台风从广东省登陆。 5. 昆明是个旅游胜地,因为那四季如春。 6. 昨晚最低气温-20℃,是这个地方记录到的最低气温。 7. 今天多云。 答: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气候是指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天气”:1、3、4、7 “气候”:2、5、 6、昨晚最低气温-20℃,是这个地方记录到的最低气温:前半句是天气,后半句是气候。 二、某地区海平面气温23℃,估计其2km上空大气温度多少? 解:已知气温直减率为0.65℃/100m 2km上空大气温度T=23-0.65×2000/100=10℃ 答:其2km上空大气温度约为10℃。 三、某地区春季海平面气温10℃,假设气温直减率为0.65℃/100m,对流层顶温度为-55℃,求该地对流层顶高度,并说明该地区所在纬度是:高、中、低纬哪个纬度? 解:该地对流层顶高度h=[10-(-55)]÷0.65×100=10000m=10km 因为对流层在中纬度地区的厚度平均为10~12km,所以该地区为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低纬平均高度17-18Km,中纬10-12km,极地8-9km) 答:该地对流层顶高度为10km,是中纬度。 四、位于赤道某地区海平面气温25℃,假设气温直减率为0.65℃,其对流层顶高度为16km,求该地对流层顶温度? 解:该地对流层顶温度T=25-0.65×16000/100=-79℃ 答:该地对流层顶温度是-79℃

物理化学试题集选择题

、,反应:2H2(g)+O2(g)=2H2O(g),当ξ=1mol时, A. Q P-Q V=RT B. Q P-Q V=-RT C. Q P-Q V=R D. Q P-Q V=-R 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哪些式子成立 (A)(?U/?V)p=0 (B)(?H/?P)T=0 (C)(?H/?T)v=0 (D)(?C V/?V)p=0 在体系中,属于广度性质的物理量是: A.长度B.密度C.粘度D.温度 下列属于强度性质的状态函数是: A.P B.V C.U D.H 罐头食品能够长期保存的原因是因为罐头食品属于: A.敞开系统B.封闭系统C.孤立系统D.绝热系统某封闭系统以任意方式从A态变化到B态,系统的数值变化与途径无关的是: A. Q B. W C. Q+W D. Q-W

某体系发生变化后一定有⊿U=0的是 A.敞开体系 B.封闭体系C.孤立体系D.任意体系 某系统经某一过程从A态→B态,系统向环境放热Q,系统的焓变:A.△H=Q B.△H>Q C.△H<Q D.不能确定理想气体发生等温可逆膨胀过程后,系统的: A.P1V1=P2V2 B.P1V1γ=P2γV2C.P1γV1=P2γV2D.P1V1γ=P2 V2γ体系经一不可逆循环,其吸收的热Q与对外做的功W比较A.Q=W B.Q>W C.Q<W D.不能确定 在等压条件下,系统向环境放热为Q,系统的焓变为:A.△H=Q B.△H=-Q C.△H>Q D.△H<-Q 在等容条件下,系统向环境放热为Q,系统的热力学能改变:A.△U=Q B.△U=-Q C.△U>Q D.△U<-Q 理想气体的U、H只与以下什么状态函数有关: A.温度B.压力C.体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