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县乡道公路网规划编制文件

XX县乡道公路网规划编制文件

XX县乡道公路网规划编制文件
XX县乡道公路网规划编制文件

XX县乡道公路网规划

实施方案

(2006年~2010年)

沭阳县交通局

二○○七年十二月

项目编制人员

编制单位:XX县交通局

项目负责人:XXX 县交通局局长

XXX 县交通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参加人员:XXX 县交通局工程股股长

XXX 县交通局工程股工程师(负责)

XXX 县交通局工程股工程师

XXX 县交通局工程股工程师

目录

1.规划概述 (4)

1.1规划范围及年限 (4)

1.1.1规划年限 (4)

1.1.2规划范围 (4)

1.2规划依据 (5)

1.3指导思想、规划规划目标及基本原则 (5)

1.3.1指导思想 (5)

1.3.2规划目标 (6)

1.3.3规划基本原则 (6)

2.规划布局方案 (7)

2.1线路明细表及汇总 (6)

2.1.1XX县乡道公路网规划线路明细表 (6)

2.1.2XX县乡道公路网规划线路汇总 (7)

2.2规划方法 (7)

2.2.1网络优化 (7)

2.2.2与其它道路在功能上的区分与关联 (7)

2.2.3乡道网络的连通程度 (8)

2.3规划方案图 (8)

3.规划实施序列 (8)

3.1项目实施目标 (8)

3.2项目排序原则 (8)

3.3建设序列的拟定 (9)

4.乡道命名及编号说明 (10)

4.1命名规划 (9)

4.2编号规划 (10)

5.乡道规划资金政策建议 (10)

XX县乡道公路网规划实施方案

1.规划概述

1.1规划范围及年限

1.1.1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基年为2006年,规划年限至2010年。

1.1.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XX县行政区划范围,面积?km2,人口?万人。共有?个乡镇、场,辖?个行政村、居委会。规划范围不包括连接尚未下放地方并按属地管理的农、林、盐场及矿区等公路(应属于专用公路范畴);城区、开发区、风景旅游区的内部道路不属于本次规划范围。

XX县对外交通联系较便捷。全县基本上村村已通水泥路,但路面窄,路况

不佳,网络性较差。因此,规划期内,应改善路面状况,提高路网性能。

1.2规划依据

XX县在本次规划编制过程中,主要以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江苏省公路条例》、《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江苏省县道公路网规划》、《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江苏省农村公路“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意见的通知》等文件。

此外,还参考了以下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

⑴《XX县城市总体规划》及《XX县城镇体系规划》

⑵《XX县镇村布局规划》

1.3指导思想、规划规划目标及基本原则

1.3.1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以服从于生产力布局、城镇体系规划和综合运输格局为宗旨,以解决广大农民出行为主要目标,在全省县道公路网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全省农村公路网建设规划和农村公路养护办法,构建“覆盖到位、内联外接、布局合理、稳定和谐”的乡道公路网。

1.3.2规划目标

XX县在本次乡道公路网规划的目标为:

(1)全覆盖目标通过规划后,每个行政村都有乡道或以上行政等级公路连接(含涉农社区)。

(2)全达标目标即至2010年,XX县乡道公路网最低技术等级应达到四级公路标准。

(3)远景目标在乡道全部达标的基础上,实现XX县乡道技术水平的提高。

1.3.3规划基本原则

根据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与上层路网相协调

乡道路网必须服从县道路网规划,以提高整个县乡公路网的覆盖范围。

(2)区域平衡原则

规划乡道应与其它层次道路共同形成网络,不出现“断头路”现象,尤其是与外区域衔接线路需协调一致,避免出现不匹配现象。

(3)全覆盖原则

至2010年底,青伊湖镇所有乡道与其辖区内行政村均有较好的(四级或四级以上的道路)连接。

(4)节点连接的唯一性原则

乡镇所在地与所辖行政村所在地之间只能保留一条里程相对最短、路面状况相对最好、连接结点相对最多的道路作为规划乡道,确保不与其他道路(除高速公路)功能重复。

(5)区域协调原则

规划乡道应与其它层次道路共同形成网络,不出现“断头路”现象,尤其是与外区域衔接线路需协调一致,避免出现不匹配现象。

(6)近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乡道公路网的规划将与镇村区划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乡道网规划的项目必须满足近期区域经济的发展,适应近期镇村区划的调整,并为远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2.规划布局方案

2.1线路明细表及汇总

2.1.1XX县乡道公路网规划线路明细表

XX县乡道公路网规划线路明细表见附表一所示。

2.1.2XX县乡道公路网规划线路汇总

XX县乡道公路网规划线路里程共1535.01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9.99公里,三级公路117.42公里,四级公路1154.31公里,等外公路250.29公里,具体汇总数据见附表二所示。

2.2规划方法

在乡道系统的布局规划中,一般无法也没有必要开展定量的交通需求预测,采用“直接连线”的方法即可生成方案。在“直接连线”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2.2.1网络优化

对于目标年的乡道系统,应该强调其对于现状路网的修正与改造,致力于网络优化,使其形成统一的整体。目前,XX县的乡道路面大部分属于土路面,因此,在规划中应致力于将路面改造为水泥混凝土高级路面,使其符合四级公路标准。

此外,在乡道系统中,同样可以划分出主线与支线。线路较长,连结村镇结点较多的路线,应该被视为乡道系统中的主线,在规划中应该优先布设。主线构成乡道系统的框架,使整个乡道体系脉络清晰,达到路网的顺畅贯通。在这些主线之外有机地布设出一些与主线垂直或平行的支线,以联络那些不在主线走廊上的结点,完善路网。

2.2.2与其它道路在功能上的区分与关联

国省(市)道系统是过境的干线走廊,它的主要职能不在地方交通。县道系统是地方交通需求的主通道,但它不能兼顾所有的村级结点,因此在乡道系统的布局中应有意识地布设一些与国省(市)道路、县道的平行线,提高整体通达深度,以承担剩余的交通需求。这些平行线往往构成了乡道中的主线,也能够完善乡道系统的网络结构。

乡道系统就其功能也不是孤立的,它与国省(市)道系统、县道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乡道系统首先是上级道路的集散道路,它收集支线交通出行,

汇集于县道及更高的道路层次,同时将其上的交通分流至各村级结点。因此,在乡道系统的布局方案中,可以布设县道或国省(市)道的集散道路,贯通整体路网的脉络。

另外,在县道最优树的基础上增补附加联络线,使县乡路网由树状向网状过渡,以进一步提高主要运输集散点的便捷程度,也是乡道布局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2.2.3乡道网络的连通程度

大多数乡村道路是随着行政关系修建的,即从乡镇政府所在地向行政村所在地修路,是一种反映行政隶属关系的树型结构。在这种结构形式中,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一般是不通公路的。

在实际的布局规划中,应该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农村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可以适当增加线路,提高村级结点的连通度,而在经济实力与可用资金比较有限的地区,原则上仍以村级结点的出口路接入网络为主,不宜过多考虑村级结点问的互联,这也与结点的出行需求水平相适应。另外,乡道网络的连通水平,应该与自然条件结合。在平原地区乡道密度可相应加大,多布设一些村际互联的道路,而在山区过多的村际互联路段使得成本消耗过大,而对于整体路网的宏观功能没有深度影响,宜以村镇的出口路为主要方式。

2.3规划方案图

规划方案图如XX县乡道公路网规划图所示。

3.规划实施序列

3.1项目实施目标

目标是至2010年,XX县XX县所有乡道公路网最低技术等级应达到四级公路标准。

3.2项目排序原则

(1)布局方案设计与实施方案设计相结合

乡道公路的实施计划的编制必须与之前的规划紧密结合,按照规划中的项目安排实施。

(2)计划性与建议性相结合

由于未来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出现交通需求与规划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项目排序必须计划性与建议性相结合,为决策提供依据。

(3)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适度超前

XX县各乡镇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基础建设对经济建设的瓶颈作用日益明显和国家宏观调控战略政策的调整,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正在不断增大。因此,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XX县在乡道公路建设中,应保证“保证重点、适度超前”的思路。

(4)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乡道公路网规划中,应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该尽量对现状乡道进行修正与改造,致力于网络优化,使其形成统一的整体。对于新路线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和社会效应,切实做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3.3建设序列的拟定

公路项目建设的重要度是确定项目优先度的主要依据。在乡道系统中,可以划分出主线与支线。线路较长,连结村镇结点较多的路线,应该被视为乡道系统中的主线,在规划中应该优先布设。主线构成乡道系统的框架,使整个乡道体系脉络清晰,达到路网的顺畅贯通。在这些主线之外有机地布设出一些与主线垂直或平行的支线,以联络那些不在主线走廊上的结点,完善路网。

4.乡道命名及编号说明

4.1命名规划

以起终点行政村名称第一个汉字加“线”组成;如起终点为非行政结点,则

以起终点具代表性的名称第一个汉字加“线”组成。两种命名规则中必须保证同一镇内名字不重复。

4.2编号规划

路线编号由行政等级代码+三位编号+县级行政区码共十位组成。其中乡道的行政等级代码为Y,三位编码代表乡道的排列顺序,XX县乡道编码范围为001—Z56,XX县行政区码为321322。XX县乡道具体线路命名编码如下表所示。

各乡镇编号分配

5.乡道规划资金政策建议

本次规划的XX县乡道公路,有不少乡道需要重建或者改造,资金需求压力较大。因此,需要多种手段筹集资金。建议XX县乡道公路网的建设资金按照省、县补助、地方自筹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筹措。

1)省补资金

江苏省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给予不同的建设资金补助。对于苏北地区各市,省补资金的标准为乡道公路补助为15万元/km。

2)地方自筹

省补资金仅占部分,大部分需由市县自行筹措。因此,为保证公路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多渠道开辟资金来源,在争取省补资金的同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地方自筹资金建议采用以下措施:

(1)市县两级政府财政支出

随着江苏省对苏北地区的大利开发及XX县经济的发展,XX县对乡道公路的建设可适当增加投资。

(2)利用地方特色,降低工程造价

充分考虑XX县的林业资源优势,在进行乡道建设时,可考虑将道路两旁种植杨树作为绿化。同时利用杨树的高经济价值,将绿化,边坡的建设承包给个人或公司,以杨树的所有权作为交换,可降低工程造价,节省道路投资。

(3)吸纳社会闲散资金

近年来XX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木材加工业较为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在宿迁市名列前茅。乡道建设可考虑允许地方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单位入股投资,同时以乡道沿线设施的建设,经营管理等交由这些企业管理,为乡道公路网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4)利用道路沿线土地

将城市出入口公路两侧一定范围,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公路出入口附近划出一部分土地,由交通部门综合开发,以地生财,补偿建设资金。

(5)其他相关措施。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 交规划发〔2011〕6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原交通部于1996年颁布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1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办法中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和后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提高公路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我部组织专门力量对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交通部《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交计发[1996]1130号)中《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同时废纸。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条项目后评价是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和规范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纳入交通运输部后评价工作管理的公路建设项目,其它公路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第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是用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工作的跟踪、调查和分析,全面评价项目的作用与影响、投资与效益、目标实现程度及持续能力等,总结项目的经验与教训。根据需要,也可针对项目的某一方面或问题进行专题评价。

第四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应遵循独立、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后评价工作不受项目以往各阶段结论的约束。 第五条纳入交通运输部后评价工作管理的公路建设项目,由交通运输部根据有关规划和具体项目情况,商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定,重点选择国家公路网规划中的重大建设项目或对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项目,并以后评价工作计划形式下达;进行后评价的项目应已建成通车运营5年以上并通过竣工验收。 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组织项目单位,按照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要求开展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工作,并组织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等部门和单位配合,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基础资料。报告完成后,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初审工作,并将修改后的报告和初审意见报部。交通运输部根据后评价工作计划情况,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承担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审查任务。 第六条纳入交通运输部后评价工作管理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编制应由具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的咨询机构承担,该机构不得是参加过同一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工作的工程咨询机构;参与后评价工作的人员不得是该项目各阶段的主要参与者。 第七条承担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的工程咨询机构,在接受委托后,应组建满足后评价要求的专家组或工作组,并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按照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与评价。 第八条工程咨询机构在开展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的过程中,应重视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在后评价报告中予以客观反映。 第九条对于纳入交通运输部后评价工作管理的项目,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应健全收集、保存项目各阶段的相关信息和档案资料的机制,为后评价工作积累完整的技术经济数据和资料。 第十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经费由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农村公路网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农村公路网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刘 奇李旭宏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 摘 要:目前,我国将大力加强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农村公路网将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现有的公路网评价指标体系仅是针对整体公路网而言,对农村公路和干线公路网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区分对待。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公路相对线公路的独特的形成发展机理、结构形式、功能特点和布局规划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从路网的“有无”,出行的“难易”和服务的“高低”三个层面建立起我国农村公路网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为新一轮的农村公路网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技术评价指标;技术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U4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47(2007)04-0105-05 Study on the Techniqu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Rural Highway Network LIU Qi LI Xu-hong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Abstract:In the new period, rural highway’s plan and construction will be enhanced,and the rural highway road net will take significant roll in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But some problem still existed in techniqu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at is,the system treats the rural and the main highways as the same thi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special development mechanism,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highway structure form of our country,a techniqu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 there is or is not road nets; it is difficult or easy to go; and the service level is high or low,which can be refered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ng of the rural highway. Key words:Rural highway network,techniqu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tandards of the 收稿日期:2006-10-30. 作者简介:刘 奇(1983-),男,湖南耒阳人,现为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在读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建设程序)

江苏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 建设程序 (试行)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 2013年10月

目录 总则 (1) 第一部分工程前期 (1) 1.1委托项目建议书(预可)、工可研究咨询 (1) 1.2工程可行性研究报批 (1) 1.2.1报批流程 (1) 1.2.2报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提交的材料 (1) 1.2.3工程可行性研究报批需要提供的材料 (2) 1.2.4项目报批前应完成的工作 (2) 1.2.5项目报批同步应完成工作 (3) 第二部分征地拆迁 (4) 2.1征地 (4) 2.1.1征地申请前期的相关手续收集、办理 (4) 2.1.2征地单位向区(县)土地管理部门提交项目用地申请需提供的材料 (5) 2.1.3区(县)国土资源局开展征地调查及征地补偿标准(人员)安置方案的拟 定 (5) 2.1.4区(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审核上报编制“一书四方案”,开展征地公示及 听证,由区(县)政府初步审核 (5) 2.1.5征地的审查(核)、报批 (5) 2.1.6征地组织实施及征地补偿安置 (6) 2.1.7征地资料汇总、归档 (6)

2.2拆迁 (6) 2.2.1拆迁许可 (6) 2.2.2实施拆迁 (7) 2.3杆管线迁移 (7) 2.3.1前期准备 (7) 2.3.2制定迁移方案 (7) 2.4城市树木砍伐、移植 (8) 2.4.1办理行政许可 (8) 2.4.2实施树木砍伐、迁移 (9) 第三部分工程勘察设计 (10) 3.1确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 (10) 3.2工程勘察设计 (10) 3.2.1初步设计(方案设计) (10) 3.2.2施工图设计 (11) 3.3工程勘察设计咨询 (13) 第四部分工程招标 (14) 4.1招标准备工作 (14) 4.1.1 编制招标工作计划表 (14) 4.1.2 确定招标代理单位 (14) 4.1.3编制招标实施方案 (14) 4.2发布招标公告 (15) 4.3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准备 (15)

旅游公路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浅析

旅游公路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浅析 发表时间:2019-07-22T16:33:48.7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何悦[导读] 摘要:桥梁景观在旅游公路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节点作用。 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浙江金华 322000摘要:桥梁景观在旅游公路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节点作用。设计并建设好旅游公路桥梁景观,对于提升公路品质,打造旅游景观特色,增强桥梁综合作用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旅游公路桥梁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周边旅游景观分布做出详细调查,对当地的旅游文化做出深入调查,从而采用高水平的设计方法,使桥梁景观的设计,真正达到旅客旅游过程中的物质和心理需求,为旅游事 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旅游公路;桥梁设计;景观公路交通出行,在我国的交通出行方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使得自驾旅游的方式,在旅游模式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家相关部门政策支持下,旅游公路的建设,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在其设计建设过程中,公路桥梁的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于提升客户的旅游体验,具有重大的意义。 1、旅游公路桥梁景观设计中面对的问题 旅游公路桥梁的设计和建设,与普通公路桥梁的相关要求完全不同,必须从各方面出发,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明确分析。 1.1 定位不准确 尽管旅游公路桥梁本身作为旅游公路景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旅游体验的提升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设计师的共同出发点,但是由于公路桥梁在公路中所处的节段不同,周边的旅游景点的分布不同,还是存在着对于桥梁本身明确定位的要求。对于旅游公路的桥梁景观定位,一般认为有三种方式:旅游公路的最终目的地;旅游过程的配套设施;旅游公路的亮点景观。区分不同定位,对于桥梁景观的设计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2 以桥梁带动旅游的意识不足 国内旅游公路的建设起步较晚,其中很多更是从传统公路的交通设施中分离出来的,这就不可避免的在对桥梁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其对旅游的带动作用。在传统桥梁的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桥梁对于交通的连接和承载作用,仅考虑车辆的通行需要。在部分地区,由于环境因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甚至还存在“路宽桥窄”的现象。不仅本身缺乏游览的空间,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很难再根据旅游的需求,增加桥梁游览的空间,更不要再说如何进一步进行景观的设计。 1.3 景观设计缺少特色 在旅游过程中,公路周边的环境和景观变化相对比较单一,在遇到桥梁时,多数游客都会采用暂时停留的方式,进行旅游活动。但是在现有的旅游公路中,多数桥梁景观的设计特色比较单一,无法与周边的地理特色和景观特点融为一体,缺少文化性和景观性,不能成为公路旅游的经济增长点。 2、公路桥梁景观的设计方法 2.1 做好前期调查和定位分析 旅游公路的设计,是一个整体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沿线的景观元素分布情况。在前期调查过程中,可以采用查找资料,实地调查的方式,从而准确的取得第一手资料,调查清楚公路沿线的景观类型,以及各种景观在行车状态下的视觉体验。在对前期所需资料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还需要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交通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深入沟通,对公路进行分类,并确定出其合适的定位。在调查过程中,需要对沿线的桥梁分布和周围的景观特点进行重点调查,以方便在后期设计工作中,确定合适的设计方向和思路。 2.2 进行综合性规划 旅游公路的设计要求与普通公路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是在满足交通需要的前提条件下,要求道路设计的等级和目的都是以旅游为中心点,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旅游公路在公路生态、公路景观和交通人文的综合功能。因此,在旅游公路的设计中,既要从整体出发,加强路网整体规划,还要注重细节,整合桥梁景观等旅游资源,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提高的要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设计。 2.3 做好桥梁景观的标志性和亮点设计 在桥梁景观设计中,无论是桥梁结构的设计,还是桥体各方面的设计,都要满足景观设计的标志性部分能够充分融入到旅游文化中去,同时在设计中还要突出其亮点,以桥梁景观为基点,进行旅游产业的拓展,配合公路旅游过程中“慢游”的需要,与沿线景观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休息、体验、健康、文化、教育的等各方面功能复合在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2.4 根据桥梁整体设计需要,对不同分区进行景观区分 旅游公路桥梁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依照景观的不同特点,对桥梁的不同区域进行区分和衔接,以起到自然过渡的作用。在不同的旅游公路中,桥梁作为重要的旅游节点,可以为依托相连的景点,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运动休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不同功能,这些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就主要依托科学的景观设计进行区分,从而推动公路桥梁由单一性的通行需求向综合旅游服务区进行转变。 3、桥梁景观设计的原则 3.1 遵循行业设计规范 随着建设行业的发展,相关的建设规范不断出炉,虽然旅游公路桥梁景观设计还没有相应的设计规范,但是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并实施了《公路桥梁景观设计规范》,可以作为相应的指导依据[2]。在规范中,对于桥梁景观的设计过程做出了整体要求,然后从梁桥、拱桥、缆索承重桥梁、跨线桥和附属设施等几个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依据规范的相关条款进行设计工作,可以更好的开展设计工作,更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3.2 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与土建等设计部门深入沟通的情况下,以安全第一的原则为基础,对桥梁功能进行添加,从而体现桥梁工程的旅游需要。在对原有桥梁进行景观添加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原有桥梁结构的适应能力,确保“行车安全”为第一要务。 3.3 整体协调原则

精选公路工作报告

精选公路工作报告 精选公路工作报告篇1 106国道是北京经开封通往广州的国道干线公路,其北京段又称京开路,位于北京市南部。路线北南走向,经过北京市丰台区和大兴县,起点为北京市南三环玉泉营立交,终点为京冀界固安大桥。全长42~149公里,其中我院承担K18+000~K42+149.74段设计。现况旧路为1985年改建,玉泉营立交~黄村为四幅路,黄村以南为单幅路,交通量已达15000辆/日以上,交通拥堵严重。现况路线线形基本满足高速公路要求,改建旧路可少占地、少拆迁,总体上比另辟新线有效、经济。将旧路改建为高速公路需在主路两侧设辅路,供地方交通和非机动车使用。 公路所经地区为平原,处在永定河冲积扇的中部,属暖湿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最高温度42℃,冬季最低温度-20℃,冰冻深度60~85厘米,地下水位较深。K18+000~K42+14974段土质以低液限粉土为主,局部分布粉土质砂。 106国道是国家规划的干线公路,与北京市的三环、四环、公路一环、公路二环相交,是北京市规划路网的一部分,已纳入首都地区总体规划之中。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的建成,对于促进北京市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辐射能力和对外开放水

平,彻底解决沿线交通拥堵状况,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标准采用适当。 2、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设计,立交及结构选型合理,既适用又经济。 3、利用钢渣做原材料有利于环保。 4、辅路外移,保留绿化带,美化环境。 一、设计依据 1、根据交通部关于《106国道线玉泉营至固安大桥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及其附件《106国道线玉泉营至固安大桥公路初步设计审核意见》。 2、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106国道(北京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 3、北京市首都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京开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进一步优化的意见》、《106国道(北京段)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方案讨论会议纪要》。 二、项目简介 1、设计标准 (1)计算行车速度:高速公路120公里/小时,一级公路100公里/小时,辅路60公里/小时。 (2)路基宽度:高速公路主路宽28米,一级公路主路宽17米。

农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及规划措施浅析

农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及规划措施浅析 摘要: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 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钮带, 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农村公路的建设在建设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带动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现在农村公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和农村公路规划目标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路; 规划目标; 措施 1现状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十五”过后,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但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现在的进展仅仅是开局、起步。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 地方政府和设计者不能因地制宜。 建设者往往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这样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浪费了有限的建设资金, 使有限的农村财力很难承受。 (2) 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 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农村

公路建设投入不足, 公路建设等级低下; 另一方面, 农村公 路大多数为民办公助、群众投工投劳的成果, 资金投入不足, 涵挡等配套设施差。 (3)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 农村公路的造价每公里大约为7~10 万元,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由省补助、交通费投入、财政配套、村集体经济支出、发动农民自愿筹集等渠道组成。这就导致了一方面农村公路建设总量不足, 通达深度不够; 另一方面在公路建成后, 由于资金不足, 缺乏养护, 超重车辆的行驶, 导致路面破坏严重, 功能失效。 (4)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责任不明确, 管理跟不上。 作为政府履行公路交通管理职能的部门, 对农村公路 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不够明确,服务的主动性不够强。 (5)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 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对农村公路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重建轻养的观念严重。因此, 这类公路损坏严重, 造成财力浪费。 (6) 农村公路安全条件差。 “村村通公路”的实现, 使广大农村形成了密集的公路网, 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支柱作用。但农村公路宽度不够, 质量欠佳, 有的年久失修, 通行能力差, 极易出现安全问题。

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

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 摘要:公路在通道和屏障方面的作用比较显著,因此,修建公路必然会改变景观的空间格局,使公路沿线的景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旅游公路建设必须保护沿线地区生态景观格局,尽量使公路与周围景观协调。 关键词: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线性设计彩色路面 引言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有车人数逐年增多,自驾车旅游是景区旅游的一大亮点。据调查统计,近几年旅游人数剧增,而且,人们在景点内旅游的同时,也希望在途中享受“人在画中游”的乐趣。因此,旅游公路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应提供优美的道路景观。因此,有必要把传统的旅游公路变成“公路旅游”。 1、景观选线融入自然 选线阶段,进行生态环保路线的多方案比选,要以工程师的智慧,艺术家的工艺,打造好旅游公路。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采用环保选线——不扰为上、利用为本,地形选线——形态吻合、总体协调;地质选线——躲避为主、处理为辅;安全选线——平面均衡、纵面平缓。 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景观要素,尽量保护和利用沿线的景观资源,使路线融入周围环境;避开或远离野生动物保护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旅游公路建设对地形、地貌、沿线植被及水域的破坏。 2、线形设计灵活自然 旅游公路在设计阶段对平、纵、横线形应进行灵活设计:平面曲线自然流畅、顺势而为;纵面曲线低填浅挖;横断面灵活、贴近自然。最终取得良好的环境保护和景观效果。 2.1平曲线自然流畅 在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灵活采用技术指标,使路线顺应地形。尽可能地优化平纵线形,不强拉直线,硬切山梁,横跨山谷,顺势而为,形成连续、流畅、协调的曲线公路景观,提供驾驶员和乘客的行车舒适性,提升路线与环境的自然协调性。 2.2纵曲线低填浅挖 纵面线形设计时需注意纵坡的均衡性,注重适应平面线形的地势变化,平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篇:瓯海区高铁温州站至丽岙连接线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篇:长兴洪桥至图影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评审意见第四篇: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五篇:国家交通运输部已将乌兰浩特至扎兰屯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报国家发改委(xx政务信息082) 更多相关范文 某市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研究过程 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我院于xx年8月成立了拟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组,在1:10000地形图上初拟了路线建设方案,并组成了交通经济和工程两个外业调查组,分赴项目影响区,对影响区域内的各地、市、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布局,交通量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则,相关公路的路况及历年交通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并进行了交通量od调查,踏勘了路线走向,调查了沿线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质、重要设施、水利工程等方面资料,征询了沿线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收集了上述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我院于10月上旬完成了此项目的工可报告。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城建现状。 2、调查、研究路线走向方案,沿线主要控制点的合理性。

3、调查原有公路现状,利用原有公路的可能性,条件及利用程度。 4、研究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发展趋势,进行公路交通量的预测。 5、研究建设项目的公路等级、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指标。 6、研究拟建项目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程度。 7、预测项目建设后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环保措施。 8、计算主要工程量、估算工程投资。 9、征求建设单位对拟建项目投资,贷款方式等问题的意见,提出了筹措资金的办法,并对拟建项目进行评价,财务分析。 10、根据资金筹措的可能,研究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 11、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三节主要结论 一、建设的必要性 1、我省干/支线公路网建设的需要 据《江西省干线公路网规则(1991-xx年)》从我省公路网划分为四个层次:主骨架线、干线、连系线和覆盖线,规划中的“北京至福州”、“上海至瑞丽”、“赣粤”三条高等级公路,以及与之并行的三条国道316、320、105构成主骨架线,干线由206、319、323国道为主的“二纵三横”组成,连系线和覆盖线主要由一般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以提高主骨架线和干线的辐射能力,本工程系我镇覆盖线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2010年3月

目录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1) 附件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4) 附录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 (12)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公路网规划编制,加强公路网规划工作管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公路网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公路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编制公路建设五年规划的依据,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基础。公路网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 第四条编制公路网规划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生产力布局、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公路网现状,研究未来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明确公路发展目标,确定路网规模、布局和技术标准,提出公路网建设总体安排以及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第六条公路网规划按公路行政等级划分,可分为国道规划、省道规划、县道规划、乡道规划,以及专用公路规划;按区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各级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和特定区域的公路网规划。 第七条国道规划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并商国道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省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并商省道沿线下一级人民政府编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县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县道、乡道规划应当报批准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专用公路规划由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编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专用公路规划应与其他公路规划相协调。 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由该行政区域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规划编就后,报该行政区域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跨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可由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行政区域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应服从上一级公路网规划。 第八条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新形势及规划实施情况,适时组织规划调整。当出现重大调整时,须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第九条编制公路网规划要广泛征询公众、相关部门和相邻行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意见。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模板】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市交通运输局,广德、XX县交通运输局,省公路局: 随着《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和《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年-2030年)》的正式印发和线位调整工作的基本完成,我省农村公路网络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迫切需要对农村公路网布局进行完善。为了切实做好我省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构建现代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及时开展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既是公路网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各市(省直管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供给侧改革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二、正确认识农村公路的功能定位 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政治、经济意义,除国道、省道以外的县际间公路以及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的公路。乡道是指为乡镇经济服务,除县道及县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乡际间公路以及连接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建制村的公路。村道是指除乡道及乡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连接建制村与建制村、建制村与自然村、建制村与外部的公路,但不包括村内街巷和农田间的机耕道。 三、准确把握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布局合理。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与城镇体系规划、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相适应,统筹脱贫攻坚和旅游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农村公路网。 (二)结构优化。加强区域路网结构顶层设计,合理确定县、乡、村道的功能定位和各自规模,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农村公路网。 (三)衔接顺畅。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和国省道网的衔接,提高与周边市县路网的连通性,加强与城市交通的融合,发挥综合运输整体效率。 (四)规模适当。充分考虑区域内综合运输体系布局,科学把握未来交通运输需求,合理确定市县农村公路网总体规模,实现路网供给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 (五)绿色发展。充分利用既有路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贯彻低碳发展理念,避让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

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课件

东莞市市域干线道路网规划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二○○四年三月

目录 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 (1) (一)规划目标 (1) (二)规划原则 (1) (三)规划方法 (2) 二、规划方案 (3) (一)规划路网体系 (3) (二)高速公路网络 (3) (三)快速路网络 (5) (四)干线性主干道网络 (7) (五)规划路网规模 (8) (六)规划路网总体评价 (8) 三、分期建设计划 (9) (一)分期建设年限 (9) (二)各建设阶段的建设目标 (9) (三)分期建设计划 (9)

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 (一)规划目标 在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拟定干线道路网规划的目标。 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为构筑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各种交通方式协调运作的一体化交通系统,以优质、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务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东莞市干线道路网规划目标为: 1、建立适应东莞市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促 进全市最终形成具有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包括干线性主干道和普通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以及城市支路(包括集散性支路和出入性支路)的完善的道路网络。 2、明确各类道路的功能,整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使过境交 通、对外交通以及市域内部交通各行其道,减少相互干扰。同时,适当分离城市客运和货运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3、合理配置全市干线路网的等级结构,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完善、 级配合理、规模适当的市域干线网络。 4、完善路网布局,提高全市各区域的通达性。 (二)规划原则 1、注重与国家及区域(珠三角)道路网总体规划相协调,加强与

北京市公路一环规划方案 - 城市交通——首页

北京市公路一环规划方案 项目承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主持人:李树三 项目参加人:刘斌贾舜尧刘欣郭占全俞巍龚嫣郑猛叶以农郑铮 一、规划概述 北京市道路网布局是由棋盘状、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环路的主要功能是疏解城市的过境交通和集散跨区域、跨组团的交通,对市中心区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北京市在规划市区范围内共规划了四条高等级环路,其中二环路和三环路已按城市快速路的标准建成,这两条环路负担了市区高峰交通出行量的46.8%,对疏解跨组团穿城交通、保护市中心区起了重要作用,目前这两条环路高峰时已趋于饱和。四环路规划标准高于二环路和三环路,规划为双向八条机动车道的城市快速路,它的建成可以分流二环路和三环路的交通量,并疏解较长距离的跨组团交通。公路一环位于规划市区边缘,距市中心(天安门)10-15公里,全长93.1公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公路一环为高速公路,并作为城市道路和公路的分界线。在公路一环规划中,首先需要从规划全局的角度研究确定公路一环的功能、技术标准,其次对横断面布置、立交布局及出入口安排、交通量预测、辅路设置等内容进行详细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全线1/2000详细规划方案。

二、公路一环的性质、功能 1.性质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公路一环为城市高速公路环线。 2.功能 北京市区的四条高等级环路在路网中所承担的功能各不相同,公路一环位于北京规划市区边缘,连接北苑、望京、东坝、定福庄、垡头、南苑、丰台、石景山、西苑、清河10个边缘集团。由城市土地使用布局决定了公路一环首先应以截流、疏导市区过境交通为主;并具有联系各边缘集团,均衡主要放射线负荷的功能。 三、线路技术标准 1.设计车速 公路一环规划为市区道路和公路的分界线,为了充分发挥公路一环的功能,其标准要高于市区的其他几条快速环路,要与国道主干线标准一致,规划确定公路一环为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20公里/小时,个别困难地段设计车速为100公里/小时。 2.其它技术标准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对应于设计车速为120公里/小时,线路平、纵线型标准如下: 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5500m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1000m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650m 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度720m 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度240m 最大纵坡(主路)3%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7000m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1000m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6000m 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4000m 净空:主路不应小于5米 辅路不应小于 4.5米 四、交通量预测 在考虑北京市路网建设水平、土地使用情况、人口规模、就业岗位分布、居民出行方式与目的构成等因素基础上,规划中利用TRIPS交通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分别预测了公路一环近期和远期交通量和道路负荷状况,从中也能够得出公路一环建成后对其它环路和市中心区的分流效果,预测的交通量和道路负荷状况,可作为确定道路规划横断面及公路一环建设次序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2019国庆期间北京市路网通行情况分析报告 (3)10页

2015国庆期间北京市路网通行情况预报 一、编写说明 北京市道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以下简称“路网中心”)主要职能包括公路(含高速公路)路网运行动态监测、公众出行服务以及参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目前路网中心已实现对北京市干线公路网的全天候动态监测;对各类路网运行数据开展不同维度、粒度的分析。 国庆假期黄金周作为旅游出行的高峰时段,考虑到市民不同出行目的,本报告主要从长途与短途出行两方面,对相关道路通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以期为市民节日出行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二、长途出行 长途出行层面,主要分析研判高速与43条省际通道节日通行情况。 (一)高速国庆通行情况预测 1.前三天以出京为主,后四天以返京为主,第六天达到返京高峰 通过对比分析2013、2014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市17条高速公路通行情况,预计今年国庆期间总交通量较去年同期有小幅攀升,达到日均200万辆。 预计国庆节前两日出京车辆总交通量明显高于进京车辆,第三天开始进京车辆总交通量开始高于出京,第四天进出京车流量都较小,第五天部分进京车流开始明显增多,第六天将迎来返京高峰期。国庆七天进出京总体走势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高速公路进出京车辆交通量情况 2.各高速日均通行量呈“驼峰”状,出行时间段相对集中 通过对于近两年历史数据的分析1,预计国庆期间出京高峰期在出京方1为确定进出京高峰期间,车流量较高的具体时间段,根据进出京车辆交

向车流量较大的时间段为09:00至12:00、14:00至18:00,呈明显的“驼峰”状,其中,京藏高速现象最为明显,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返京高峰在进京方向车流量较大的时间段为09:00至12:00、14:00至19:00,届时六环路交通量将达到7000辆/小时,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2 部分拥堵高速公路出京高峰期24小时交通量分析 图3 部分拥堵高速公路进京高峰期24小时交通量分析 3.高速主收费站通行情况差异明显,西、北部高与东部地区 通量对比分析结果,并结合交通总量、路线基础数据等因素,选取18条高速公路中的5条代表路线,观察其前三天在出京高峰期的24小时通车数量和第五、六天进京高峰期的24小时通车数量。

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优化措施分析

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优化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5-09-02T15:42:31.1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期供稿作者:董德忠1 张建亮2 郑志杰3 [导读] 山东中咨公路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董德忠1 张建亮2 郑志杰3 山东中咨公路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山东东营 257091 摘要:合理的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是充分发挥路网对新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文章主要针对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 引言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促进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受当地政策和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选择科学的方法对农村路网进行规划对于农村公路发展、加速百姓致富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要点1.1 规划总体思路首先,全面了解新农村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充分解读新农村的总体规划和交通相关规划,分析新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提出新形势下新农村公路的发展要求。第二步,对乡镇区域的农村公路发展现状进行适应性评价,梳理当前农村公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第三步,预测乡镇区域公路网总规模,以发达乡镇区域的农村公路等级配置为参考,预测乡道、村道的发展规模。第四步,根据问题分析和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结合乡镇区域实际情况,提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总体原则及乡道网和村道网提档升级的具体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提出乡道网和村道网的提档升级方案,在征求地方意见后,形成最终规划方案。第五步,从建设方案、建设项目实施序列和建设项目预算三方面提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具体实施安排。最后对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方案进行规划效果评价,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1.2 农村公路发展规模预测农村公路发展规模预测就是确定农村公路合理发展规模和等级配置,是在给定条件下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结果。综合运用国土系数法、综合系数法、人口经济密度法、连通度法等预测乡镇区域公路网总规模,以发达乡镇区域的农村公路等级配置为参考,预测乡道、村道的发展规模,确定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里程。 1.3 农村公路规划方法农村公路规划的方法有很多,比较惯用的方法有:直线连接法、四阶段法、节点重要度法等。直线连接法是在确定要规划的农村新建公路所经过的村镇等区域为节点的基础上,以周边的交通网为依托,采用就近连接的方法进行规划农村公路路网;四阶段法是先拟定出公路网络,然后再进行居民出行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初步的规划路网,然后再对未来的公路网流量、流向进行预测,最后得出路网布局方案;节点重要度法,是指对要规划区域的节点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通过函数计算得出最优化的方案,由点向网络平面展开规划,进而得出规划方案。 1.4 农村公路规划的重点农村公路规划的重点在于利益的协调,我们可以将诸多的利益分成各种不同的系统,通过各系统之间协调配合达到目标一致化,从而满足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 (1)村镇间的路网协调规划。农村公路是连接县、乡(镇)、村之间的纽带,规划选线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地质灾害、村民的居住习惯、产业结构、村容村貌等因素,使农村公路能够与当地的实际相融合,延续地域原有建筑文化特色及乡村旧有空间格局,有关旅游产业和项目的开发还要结合市场的走向,发掘具有价值的有待开发资源,建设自然景观与农村公路完美结合的体系。同时可以规划开通旅游线路,设置景点停车设施。 (2)农村公路与农业生产的协调规划。农村的发展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公路的建设主要还是要服务于农业生产,比如农村公路是否能够使农业生产作业机械顺利通行,农村公路是否能够方便地连接作物生产基地与加工基地,农产品与交易市场的路径是否快捷,农村公路与生产资料资源点、商品集散地等是否连通。从这些方面来考虑道路修建的技术等级和建设标准。 (3)环境与农村公路建设的协调发展。在修建农村公路的同时应该综合考虑沿线土地、水体、植被以及建筑物等人造景观,应该充分考虑绿化与农作物的融合、设置垃圾投放处避免污染、通过水系时应该增设涵洞、危险段落应该适当地设置交通安全设施。 (4)农村公路投资资金。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来源于中省投资及地方政府自筹,除了专项的公路修建资金外,还有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对于农村建设的共建资金。近些年来企业也参与到参建行业中来,通过与产业投资也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一部分资金。目前中省补助标准偏低,县区自筹资金不能落实到位,而近年建设成本不断增加,通过合理的规划,集约的征地取材,达到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 2 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优化措施2.1 确定农村公路网规模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中,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农村公路网的规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路网的总里程,另一方面就是农村公路网中各等级公路里程在总里程中所占的比重。在实际的规划与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在具体的操作中,既要有效的控制公路网的总里程,让整体的公路网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要科学的设置各等级公路里程在总里程中所占的比重,要做到各种等级的公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既满足人们需要,又节省国家资金。 2.2 公路网布局方式农村公路网的布局方式主要包括网式、放射式、条形、树杈形、扇形等类型。在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中,大多采用方格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设计方式。方格式的公路设计更加有利于建筑和市区的规划,使整个公路体系与城市体系浑然一体,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的交流。然而,单一的方格式公路网结构也有不足,导致很多地方无法实现有效沟通。因此,采取方格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可以让整个农村公路网布局科学规范。 2.3 农村公路网层次结构确定公路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运输,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和规划的公路可以起到有效沟通的作用,因此在新农村公路网的规划中一定要注重层次结构的确定,只有充分的注重公路的层次问题,才能使农村公路更加有效的为我们服务。新农村公路网应该注重从以下层次进行规划布局:一是,农村公路主干线,这是农村公路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干线,对于整个农村公路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设计之中这些干线在行政等级上由国、省道和部分县道共同组成;在技术等级方面由高速公路以及一级、二级公路所构成。二是,次干线,这类公路主要是由乡镇之间和比较重要的村落之间连通的公路组成,其行政等级方面一般是由县道和部分乡道共同构成;在技术等级方面一般由二级公路、三级公路构成。三是,一般公路,这是农村公路中最为普通的公路,是保障农村各个区域间有效连通的基本公路,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农村公路网的覆盖面,其行政等级是乡道;技术等级是三级和四级。 3 结诘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和小城镇发展。深化新农村的交

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简介

《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04-2030)简介 来源:时间:2010-08-13 [打印] [关闭] 随着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的调整、珠三角区域战略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山市用地空间布局的更新,1996年编制的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中山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理清公路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改善中山市公路运输情况,提高中山市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中山市城市建设的发展,2004年,中山市交通局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山市规划设计院重新编制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 规划目标:在现有公路网基础上,增加中心城区与各组团片区的快速联系通道,尤其是与经济发达的镇区的联系,加强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区;加强各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实现市域“30分钟生活圈”;高速公路枢纽与市域干道有较好的连接,充分发挥和扩大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影响范围,同时实现“镇区15分钟上高速”公路的目标;加强与周边城市以及发达地区的联系,增强接受辐射和向外辐射能力;提高现有市域干道公路等级及交通条件;提高中山市的交通区位条件。 规划期限:本次干线公路网规划的规划期限定为2004年到2030年。近期为2004年至2010年,中期为2011年至2020年,远期为2021年至2030年。 规划方案:根据《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04-2030),确定公路网规划年2030年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归纳为“四高速、五横、六纵、九加密”的路网布局。即规划四条高速公路、“五横、六纵、九加密”一级干线公路的布局方案。 “四高速”,即京珠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由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确定。 1、京珠高速公路。经中山市三角、民众、中心城区、南朗,已通车。是中山与广州以远及珠海的快速联系通道。 2、沿海高速公路。经中山市坦洲、三乡,目前正在实施。是中山市与粤西联系的重要通道。 3、江中高速公路。经中山横栏、小榄、东升、港口、民众。该高速公路规划东与深圳机荷高速公路相接,西与广西连接,是中山东部接受深圳、香港辐射,西部拓展腹地的重要通道。 4、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经中山市南头、东凤、东升、沙溪、板芙、神湾、坦洲,是中山西部与广州及珠海的快速联系通道。 “六纵五横”主骨架路线布局如下: “一纵”:翠亨沿南朗东部沿海经横门,跨横门水道,沿民众东北侧至广州南沙。对东部沿海开发的启动具有关键意义的交通通道。为东部沿海地区南北向的主要通道。 “二纵”:原番中公路、逸仙公路、中拱公路走向。中山东部南北项主要通道之一,中山市联系番禺广州珠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三纵”:原城桂公路接长江路,经港口、三角至番禺横沥。中山市中部南北向重要干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