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五千年历代名家古画国画精品欣赏

中华五千年历代名家古画国画精品欣赏

中华五千年历代名家古画国画精品欣赏
中华五千年历代名家古画国画精品欣赏

中华五千年历代名家古画国画精品欣赏

明唐寅王蜀宫妓图唐

佚名宫乐图罗汉图1真迹唐

韩干牧马图27x34台北故宮博物院真迹齐白石

多寿图明

董其昌石田诗意山水图吹箫仕女图

赵孟元代五代

徐熙玉堂富贵图五代

南唐巨然湖山春晓图元

吴镇墨竹坡石图清

郎世宁17 花阴双鹤(台北-二玄社)白鹘图真迹元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故宫博物院清

丁观鹏宝相观音唐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宋徽宗-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清

郑板桥风竹石图明

佚名萧翼赚兰亭图

清-李鱓绘画作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步辇图

历代帝王绘画

晋武帝《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

列帝图卷》、《古帝王图》,传为唐代阎立本画作,绢本,设色,现存后人摹本。画面为横卷是一幅历史人物肖像画。摹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画面从右至左画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

《簪花仕女图》纵46厘米,横180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古代后宫后妃生活

洛神赋图局部宋朝摹本

富贵牡丹李可染

何海霞深山采药宋

李嵩花篮图故宫北宋赵佶听琴图宋

郭熙溪山行旅图北宋

赵佶文会图五代后梁

荆浩匡庐图轴185.8x106.8 台北故宫真迹五代

赵喦八达游春图五代

周文矩文苑图董寿平黄山山水

荷花吴冠中国画

山水画

黄宾虹国画

当代何家英圣水湖畔范曾

观世音像

听琴图

杜堇明代芭蕉太湖石假山抚琴弹琴听琴仕女s

文徵明

闲步松荫镜心

中国现代花鸟画牡丹插花图

红楼梦人物欣赏《捣练图》纵51.8厘米,横140.8厘米,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张大千

敦煌舞姬唐寅1515年作对奕图

明代唐伯虎《吹箫图》

南宋夏圭传世佳作溪山的清远图

下陶穀赠词图

(玄)清冷枚百子图真迹

唐-韩幹-照夜白图卷

王蜀宫妓图齐白石水墨荷花图

花鸟画八大山人绘画作品

花鸟画顺治、康熙两朝的扬州,一切都处于重建或是初建的变动之中,包括商业经济和都市文化。张大千传世名作山水泼墨国画高清

清明上河图

古人生活生活场景中国传世工笔国画-乾隆雪景行乐图及岁朝图

人物油画

(台北-二玄社)青卞隐居

李苦禅鹰国画

观世音佛教华岩作品

范曾绘画

刘海粟刘海粟

吴青霞-青松图轴真迹

清石涛对菊图北京故宫

清八大山人芭蕉竹石图于非闇

大丽花刘奎龄-花蝶葡萄图真迹扫描大图超高清书画陈少梅仿刘松年松泉图轴启功

荷叶图

钱慧安绘画作品国画素材月下的女子仕女黄胄写意人物画

花布图油画美女靳尚谊唯美华嵒石涛作品李方膺《画梅》册页

古人生活画面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洛神赋图郎世宁绘画乾隆皇帝袁江

深柳读书堂高凤翔作品

宋代

黄筌苹婆山鸟图

当代-谢楚余-陶《溪山清远图》宋代夏圭绘制的《溪山清远图》最为知名。该图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纸本,水墨,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夏珪此幅《溪山清远图》表现了江南山水因湿气使云气弥漫于山林间的景象,本幅为十张纸接成,除第一段为二十五公分外,后九段均约九十六公分左右。张雨作品欣赏张雨

山水镜片绢本

《宫乐图》纵48.7厘米,横6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沈周

《落花诗意图》

春宫图

傅抱石国画

唐寅(款)兰亭雅聚图卷手卷

仇英

《西园雅集图》

唐寅(款)采药图

立轴沈周《桃源仙境图》靳尚谊绘画

靳尚谊油画人像

清代八大山人古画绘画

明沈周《庐山高图》仿大痴山水图

仿吴镇山水文徵明

《雨余春树图》

杭州西湖岳庙

两江名胜图册

徐悲鸿骏马图苏州范仲淹祠堂

两江名胜图册十开之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汉宫春晓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中国十

大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名画唐宫仕女图《魏园雅集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松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石梁飞瀑

文徵明《雅士闲居图》明代仇英绘画作品欣赏

明代仇英绘画作品欣赏

袁江通景四屏张大千仿宋人山寺图国画字画

徐悲鸿

工笔画牡丹

郎世宁十骏图

松鹤红日张大千唐供养菩萨王羲之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怀素张旭褚遂良李邕赵佶虞世南王宠邓石如

鲜于枢文徵明祝允明

张瑞图张即之傅山王铎成亲王何绍基于右任沈尹默启功刘炳森田英章杨再春卢中南周慧珺

最著名、最擅长画牡丹的是谁 当代名家牡丹国画欣赏

在中国的国画艺术中,众多画家也将他们对牡丹的喜爱通过国画这种艺术形式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牡丹花成了国画中的常客,描绘牡丹的作品多如繁星。如今人们咋家具装饰上更重视艺术品位的要求。在中国的国画作品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其中尤其花鸟画在装饰方面的价值更为突出,国画牡丹就是其中一个。 如果想表现牡丹国画的安稳,就需要画师们在用笔、调墨、绘色方面做文章。唯有不断地琢磨,不断观察,才有可能绘出汉唐时代“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岁月安慰的模样,绘出一株株牡丹的静好。古往今来,流传至今的牡丹国画有很多,名人名家的也不少,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当代的一些名家的牡丹国画才是我们可欲而又可得的真品。 在当代国画名家中,易从网签约画家石开、王一容、刘海青等人,绝对算得上一时名角,在当代国画界有着很高的地位,比如石开,被评为当代十大影响中国画家之一;王一容,官方承认的当代工笔重彩传人;刘海青,国画名家张大千再传弟子等等,这些名家都继承了名家大师的高超技艺,因此,其牡丹国画作品深受当代人的喜爱,也被国内外人士广为收藏,是难得一见的佳品,未来的升值潜力极为可观。 最着名、最擅长画牡丹的是谁之当代名家牡丹国画欣赏一:工笔牡丹经典构图王一容花鸟画作品牡丹绶带鸟《富贵长春》作品来源:易从网 牡丹国画作品介绍: 牡丹又名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绶带鸟也常被用做我国古代吉祥图案纹样。因有绶(寿)字,与牡丹合用,称作“福寿双全”。 牡丹花开之时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其美丽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代表对明天的美丽憧憬和美好愿景,寓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还让牡丹花成为精神和优秀品格的象征,也成为美的化身,有纯洁与爱情的象征意义。 王一容(原名王莉),女,籍贯山东,2000年定居北京,文化部评定的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现为文化部中艺卿云书画院画家,北京厚德豪书画院副院长,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理事。被誉为“工笔重彩传人”。 【牡丹国画名家王一容生平简介】: 一容家学渊源,以工写兼攻。曾游学于北京画院、中国花鸟画研修院,师法于俞致贞、金大钧先生亲授其工笔重彩画法。一容作画,善于以平实诚挚的思想,独特的处理方式,升华平凡中的诗意美。其作品淡浓相宜,干净利落,色彩明快,造型生动,空灵洒脱,清纯感人。 一容的写意花鸟,以一种平实诚挚的热情和独特的处理方式,发现、表现平凡中的诗意美,尤钟情于以心灵水墨为猫、鱼等小动物传神写照。一容作画,精于用水,阔笔铺沉,干湿相生,淡浓相宜,干净利落。其作品,构图简洁,色彩明快,造型生动,空灵洒脱,清纯感人,堪称独树一帜。 最着名、最擅长画牡丹的是谁之当代名家牡丹国画欣赏二:国画家石开小八尺花鸟画国画牡丹图作品《玉露滴翠聚富贵》作品来源:易从网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中国历届美展第一届《参军》王式廓(素描)王式廓(1911—1973) 字子容。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早年学习美术,1930年入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开始学习西画,并关心革命。“九一八”事变后,担任爱美中学南下请愿团二大队队长,赴南京参加全国学生的联合示威游行,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第二届《红杏枝头春意闹》于非闇(彩墨画)于非闇:1889.3-1959.7,字非厂、名照,别号闲人。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蓬莱。擅长中国画。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出版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等。第三届《平型关颂》姚天沐李玉滋姚天沐:,1930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分配到山西工作,历任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等职。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

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李耕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玉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 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壁画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第四届《搬运图》罗德安(搬运工人)年画罗德安:一九四二年生。湖南株洲人。擅国画。株洲市搬运站。自 学美术,在株洲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工作,业余创作。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作品有《搬运图》、《普通劳动者》、《母亲的忧虑》等。第五届《人民和总理》周思聪151x217cm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天津市宁河县人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 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太行铁壁》杨力舟王迎春(北京)190x178cm 杨力舟1942年生于山西临猗。画家。兼擅油画、中国画、书法、美术评论。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曾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协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历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王迎春女,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 王正鹏(土家族)/编辑 近日,在澳大利亚中文网上发现《中国绘画之近代名家名作》(上、中、下篇)之博文,发现博文中图片作者说明不明,作者介绍不明,这对于传播与欣赏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大的误差,据此修改之。 《高竹鸟鸣》赵少昂 赵少昂(1905~1998 )字叔仪,广东广州人,原籍广东番禺。1925年在广州创办岭南制版所从事广告设计、印刷制版,1930年设岭南艺苑,教授绘画。1937年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主任。1948年起任广州大学美术科教授。《高竹鸟鸣》是具有典型的赵少昂风格的作品。画中物象极为简洁,而章法破格。古人画竹均以竹叶竹枝为主,此作却以竹竿为主。画家以没骨法阔笔画出的青竹,圆浑重实,运笔时墨分五彩,增加了竹竿的质感,竹竿节节而为,顿挫有力。前人画竹叶重视起笔运锋的书法规则,而赵少昂的竹叶却于随意挥洒、漫不经心中显出一种天然的清趣。上部竹梢画一鸟俯身高鸣,打破了竹林的宁静,也使画中多了一层诙谐、自然的凤趣。

《归兴》郭味蕖 郭味渠(1908~1971),山东潍坊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归兴》,一条扫帚与两只土筐放在地上,一支娇美的山花放于土筐中,画家描绘的是人们在劳动归来之后的小景。此幅画作工写结合,使土筐、扫帚与山花共处于画面中,朴实与艳丽,粗糙与娇嫩,笨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对比强烈却又和谐优美,显现出一种特殊的境界美。土筐和扫帚代表着艰苦的劳作,美丽的山花则抒写了浪漫的情怀。也许,土筐扫帚的主人经过一天的劳作,在归途中发现了这簇美丽的山花,一时兴致所至,随手采撷回家。这样的《归兴》可以激起人们多少的联想啊! 《荷》张大千 张大千(1899一l985),原名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番禺。《荷》即如此。此图荷花素质清香,露濯风摇,呈盈盈玉洁之姿,荷叶全用泼墨挥扫,着墨浑融而摇曳多姿,轻盈中有力度,浓淡里出变化。 《荷叶海棠》高冠华 高冠华(1915~1999),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

吴子深国画作品欣赏

吴子深国画作品欣赏 吴子深国画作品欣赏作者:风行者 吴子深(1893~1972)原名华源,初字渔邨,后字子琛,号桃坞居士,江苏苏州人。家为吴中望族,收藏宋元古画甚富。早年从舅父学医,1917年后从李醉石、周乔年学画,并向顾鹤逸请益。1927年斥巨资在苏州“沧浪亭”创设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任苏州美专校董会主席。1929年赴日本考察美术。1930年发起组织桃坞画社。1948年被聘为上海文化运动委员会主办的美术评奖委员。三四十年代在上海与吴湖帆、吴待秋、冯超然被称为“三吴一冯”。1949年赴香港。1966年应张大千之请赴台北,任教于台湾艺术学院国画系。1972年迁居印度尼西亚。 吴氏擅画山水竹石,亦能书法。山水远宗董源,近师董其昌,布局规矩,笔墨清秀,气格纯正。竹石师文同,偃仰疏密合乎法度,无明清文人习气。书法先习董其昌,后转攻米芾,韵致儒雅不俗。建国后,居香港,卒于印度尼西亚。作品多数流散海外。著有《客窗残影》、《吴子深山水竹石集册》等。

林阴日夕佳1942年作 《林阴日夕佳》是一幅人物山水画,画中人物线条简练流畅,敷色淡雅,尽显古人风流意表;而山峦用披麻大笔皴出,四面峻厚,流露着被自然风吹雨打的痕迹。山顶置以矾石,显出南派山水遗韵,这与画家从小生活在南方,多年体悟南方景致有极大的关系。图中几株松树挺生笔下,几丛翠竹掩映环生,山谷间云烟弥漫动荡,使深山幽谷之中充溢一片活力。这幅画在笔法、墨法上承元人余绪,浑厚高旷,明秀雅逸,寓意深远,弥足珍贵。 水邨图镜片设色纸本1941年作识:拟赵沤波水邨图。辛巳冬仲为牧轩仁兄姻大人雅属,华源。 印鉴:吴华源印(白文)、子深书画(朱文) 寒岩雪霁立轴设色纸本戊子(1948年)作 款识:寒岩雪霁。拟盛子昭笔,要在笔意挺而不犷,设色淡而能厚,寒山寂寞之景不减春江花月也。戊子夏至后五

中国画简介

一:中国画简介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二:国画分类 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种。 1:人物画 (1)人物画的历史进程: 我国的人物画,历史悠久。据记载,商、周时期,已经有壁画。东晋时的顾恺之专尚画人物画,在我国绘画是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唐代闫立本也擅长人物画。还有吴道子、韩斡等等。都为人物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以后画人物画的画家就更多了,历代都有。 (2)人物画的画法和表现方法: 要画好人物画,除了继承传统外,还必须了解和研究人体的基本形体、比例、解剖结构,以及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方能准确的塑造和表现人物的形和神。画人物有几种表现方法,各有所长,如:白描法,勾填法,泼墨法,勾染法。 2:山水画 (1)山水画的历史进程: 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或彩墨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每一时期,都有著名画家,专尚从事山水画的创作。尽管他们的身世、素养、学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够用过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是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其买相同,雄伟壮观,气韵清逸。 (2)山水画的组成: 山水画的组成包括: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 3:花鸟画 (1)花鸟画的介绍: 中国花鸟画多姿多彩,引人入胜。它与山水、人物画并列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专门学科。花鸟画就广义讲,应包括花鸟、禽兽、昆虫、鱼介等。 (2)花鸟画的画法和表现主题: 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二类: (一)工笔花鸟; (二)写意花鸟; 昆虫亦有工、写之分。表现的方法有:白描(又称双勾)、勾勒、勾填、没骨、泼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样,有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学习步骤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鸟有: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有:鹦鹉、蝴蝶、丰、蜻蜓、蝉,杂虫有:蝈蝈、蟋蟀、蚂蚁、蜗牛、蜘蛛等。 三:国画的欣赏 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是画面如此简单,还要看一下几项是否精美。 1:画工 画家的作品,可表现出作者的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2:书法 一:中国画简介

G20牡丹图被批低端,看看历代名家国画牡丹图提高你的艺术品味

G20牡丹图被批低端,看看历代名家国画牡丹图提高你的艺 术品味 牡丹是国画花卉中经常描绘的题材,历代诗人画家有着无数赞美牡丹的诗句和画作,意义不仅在于牡丹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寄托诗人、画家的美好情感。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G20峰会上的牡丹图遭众多网友批低端垃圾,这幅国画长啥样,↓↓↓↓大家自行鉴赏。好坏不是你说了算,看看历代名家画的牡丹图你就明白了。历代名家国画牡丹作品大赏清马逸花鸟画工笔牡丹《国色天香图》《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图中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以石绿、石青略染。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清余稺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牡丹《花鸟图册》此册共十二开,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此图册绘兰花、

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石渠宝笈》著录。 清郎世宁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仙萼长春图之牡丹》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在表现技法上,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石渠宝笈》著录。 清恽冰《牡丹图》国色天香花鸟画小品款题“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氏恽冰。”钤“恽冰”、“清于”印。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 明徐渭《水墨牡丹图》花鸟画立轴牡丹是徐渭最喜欢画的花卉之一。徐渭的大笔写意牡丹前无古人。他不用色彩,仅以泼墨为之,无论花头及叶皆大笔点染而成,仅枝茎及叶脉

名家绘画:山水作品欣赏11

名家绘画:山水作品欣赏11 周澄,字莼波,是我国台湾当代著名书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诗、书、画、印全能的艺术造诣早已蜚声国际艺坛,其作品曾在国内个展十余次,并在英、美、加、日、韩等地举办个展多次,是第一位在北京故宫举办个展的当代书画家。孙宪,教授,男,1954年生,安徽泾县人,现任江西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西民进书画院院长、江西省文史馆特聘书画家、江西画院特聘画家、江西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委。黄东雷,1966年生,号古画王子,中国书画名家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外实力派书画艺术名家,毛体书法家全国三十佳。继承了自五代十国到清 代书画界各大名门名派的精髓,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创意与完善,从而达到了无比高深的艺术境界,作品名扬四海,受到书画界及全社会的普注。黄东雷的行草书法清秀典雅、大气磅礴,既有前无古人之气势,又有龙飞凤舞之美感。书画家黄东雷的书画在中国国内家喻户晓,他的写意山水、工笔仕女、毛体行草三项主攻被成为书画三绝。张 仁芝,1935年10月7日生,祖籍天津,生于热河兴隆。 擅国画。北京画院。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

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1965年在北京中国画院进修班结业。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协理事,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 吴耀中,又名吴梅,1945年生,福建诏安人,大专文化。中国国画大师王盛烈弟子,现为东方书画函授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菏泽天香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创作委员,四海诗社基本社友,福建美术家协会会员等。 潘韵(1905—1985)原名趣琴,号趣叟,长兴人。潘韵擅长山水画。初学北宋黄山谷与明代沈石田,继学南宋马远、夏圭,掌握传统笔法,观察真山真水,重视写生,认为“没有生活、没有感受、没有激情,画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生命”。他的创作以刚毅之笔,溢不阿之情,又于刚直强倔之中蕴藉温婉,韵而不靡,工而不诡,雄秀兼至,格调双谐。他的写生眼力独特、笔法娴熟,画面精审坚实,线条刚健俊逸,不故意矜炫古雅却自有高致;他的山水画无论是起承转合、回抱皴托,皆能舒展自如,浑厚雄健,神舞韵动,过目难忘,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晚年受黄宾虹画理的启示,追随清画家石溪笔意,承宋人余风,其画清劲中更添老辣的意味。徐全群的水墨江南风景吴悦石,1945年生,北京市人。国家

国画精品教案

第一课国画工具材料与笔墨介绍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三、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二)新授: 1、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2、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b)墨:有松烟、油烟。c)纸:宣纸--生、熟。d)砚:砚用的是石头。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3、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中侧锋。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第二课墨与彩的韵味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三、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魏延滨,男,1942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副教授,现任山东泰山书画院副院长。水墨肖像,水墨肖像画,水墨肖像画家。 孔仲起,名庆福,字仲起,原籍浙江慈溪。孔子七十三世孙。1934年出生于上海。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6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教研主任,学位委员,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少强(1901-1942年)原名宜仕,字少强,号止庐,晚号止翁。广东南海人,曾先后师事高奇峰、高剑父昆仲,兼修中西画学,20年代中期毕业于广州“博文美术学校”。1926年开始,历任佛山市立美术学校、南海县立师范和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擅长中国画。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宗华,出生于1939年元月,山东龙口人,定居北京。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兼艺委会主任,闾山画会会长。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曾率中国美术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张绍城1944年生,广西人。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

中。现为广州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美协副主席。1993年受聘为广东画院画家。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擅长中国画。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周宝军作品 李永文1956.1—)天津人。擅长中国画。1975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曾率中国美术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可政之国画艺术

赏当代中国国画名家李可政之著作 李可政,又名:常乐君。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现任河南希望书画院院长,河南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中国青年油画家学会会员,青年艺术评论家,北方作家协会会员等职。 著作《常乐君艺术评论》一书,油画《归》,国画《荷香》,书法《诗词立轴》被美国北肯塔基州大学收藏,多幅禅画作品及书法作品被中国佛教协会、河南省佛教协会、少林寺、云阳寺、圣水寺等地收藏,油画代表作:《泉》、《无悔》、《永恒记忆》、《太行山上》、《青春》,《果林法师》等。国画代表作:《残荷》、《达摩拜石》、《问道图》、《三教归一图》、《太白邀月》等。国画作品《荷韵》捐于河南省希望工程。 自古以来,画荷的大师太多了,要想在这个领域再别出心裁,更显难度。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水墨除了与人心近,与文化更近,因而没有足够的人文修养,根本无法探到它的底蕴。更何况可政先生不是追求形式上的传统符号和元素——因为没有精神内涵的符号和元素,是不可能表达中国写意画的精神内涵的。可政先生选择了这一主题,无疑是接受了挑战,因为要想在此类题材上取得成就,不仅需要过人的勤奋,更需要别出心裁的睿智。 国画的四君子中并没有荷花,但是如果论到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最重要的题材,除了梅花以外,就应该是荷花了,荷花这一题材的重要,其理由,还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写得好:“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自周敦颐的阐释之后,无论在自然、社会、艺术各个领域里,荷花的身份都有了这种独特的含义。而且,近千年来,早已深入君子之心,“出淤泥而不染”,映照的正是一颗清虚正直、光明磊落、萧雅高洁的心。即使是出世的释道二家,也赞许那淡泊宁静、出于尘外的莲子之心。

书画教师简介

2016年度黄集镇社区教育中心书画培训教师简介 1、书法家刘传诚简介 刘传诚(1966—)、笔名:雄风、江苏铜山人、男、汉族、大专学历、自幼酷爱文学、书画、早年偏重于文学研究与创作,二十一世纪以来诗书画兼修。 刘传诚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报刊发表作品千余件,获各级奖励40多次,入选各类选本60多部;有诗文集两部。被当今诗坛誉为“讽刺诗五大家”。《乡土诗人》《徐州日报》均以专题栏目予以报道,市、县电视台则以人物专访和新闻事件等形式多次宣传。书法方 面:以行、楷见长,尤擅大字榜书;风格追求雄沉厚重、正大气象。其甲骨文书法则是风格独具、自成一家,深受海内外商家和藏友们的青睐。时有作品被地方政府作为馈赠贵宾的礼品送给各方友人。部分作品入展国内外重大展事并获奖;2010年8月被香港国拍公司评为最具市场升值潜力十大书法家,2011年7月入选“中华文化名人堂”。系中国乡土作协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聘)、中国书画家协会汕粤艺院高级书画院士、中国名家书画研究会客座教授、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理事、东坡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淮海三月三艺友联谊会副会长、微山湖文学社社长、

《东方之美》杂志艺术顾问、北京《新国风文学》特邀编委、《苏北文艺》执行主编等。 功到书艺自通玄——素描一代书法名家刘传诚先生很早就听闻刘传诚先生的大名,但真正与先生会面却是发生在今年三月的事。造访时 值周末,先生正在书房里看书。见有客人登门,忙起身相迎。让家人又是拿烟又是看茶的,那热乎劲呀就像是在接待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出访前我是有顾虑的:名人不好访,大多讲个性、端架子。何况这位刘传诚先生!他既是诗坛大腕、又是书界名家,若是不近人情,我还真得尴尬收场。只经过这一接待,我的所有担心就都消失了。同时,也使我领略了一下“字如其人”的真正含义。刘传诚先生自幼喜欢写画、喜欢书。别的孩子都在玩这玩那的时候,他却玩着与众不同的另一种“玩意”:拿着树枝、草棒、瓦片等东西在地上画画,看着啥画啥、想到哪画哪。周围的大人们都说:这孩子以后准能成个大画家!在他八岁那年,村里一位姓萧的老私塾先生发现了他的潜质,认为是个可造之材,就给了他一本《颜勤礼碑》字帖,让他照着上面练习。他当时哪知道这就是书法学习中所谓的“临帖”,只是心无旁骛地苦练,这一练就坚持了二、三十年;他先后临过欧、颜、柳、赵诸体及汉隶、魏碑等十多种碑帖,其中对赵体用功最勤,这也是他获益最多的一个书体。刘传诚先生的文学修养是十分深厚的。上小学时就通读了中国的四大古典名着,后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吸收了四书五经,诗词曲赋以及中外古今文学名着。他厚积薄发,于八十年代末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

国画教案.doc

国画《枇杷》教案 国画教学:枇杷图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活动准备: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

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脐”。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国画《寿桃》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寿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寿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寿桃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寿桃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樱桃 三、交流 1、寿桃的生物性。 2、寿桃造型特点。 3、寿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书画名家简介

宣海生 浙江诸暨人。本院院务委员。四川大学毕业,文学学士。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会会员。现为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戴跃 1962 年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中青展、全国展、首届行草大展及第一、二届北京〃四川书法双年展、首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渊源与流变―二王帖系书风展、首届西部书法篆刻展、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特展、全国中青年书法 20 家展、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第十九届中日自作诗书展等。获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一等奖。出版有《戴跃书法作品集》。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刘新德 男,山东淄博人,现为中国书协理事、四川书协理事暨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暨行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联委员,四川省书协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副秘书长。 作品主要荣获全国第六、七届书展“全国奖”;全国第七届中青展“一等奖”;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金奖”;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妙品奖”;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优秀奖”(最高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一等奖。1999年出席“向国汇报”优秀青年文艺家创作经验交流会,被中国文联授予“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出版有《刘新德行书板桥词》、《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刘新德卷》。

舒炯 舒炯,满族,室名观云堂,心香山馆,1956年生于四川成都,四岁学书,受业于西蜀李灏先生。四十年来,遍习历代名家,精研篆隶、兼及真楷而为行为革。取精用宏,化融碑帖,以书证道,道与书合,遂成自家面貌。其书作气韵生动,笔势跌宕,于凝练古雅中透露出超逸潇洒的个人情调。纵横交错的点线,浓淡枯湿的墨彩,营造出一种具时空效应和生命活力的形式美。 舒炯先生为刘朋岳题字 现为成都市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四川省诗书画国际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成都少城诗书画学院名誉会长。 作品曾参加全国首届、二、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首届、二、三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览;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1983年东京);第二次中新(新加坡)书法艺术交流展;国际书法展;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展览;国家书法精品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等重大展览。 1987年,担任“蜀都青年书法大赛”任评委;1988年担任“全

小学生中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中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方式 第一节现阶段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的特点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由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增加,课外活动日益增多,与学前阶段相比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一阶段学生的审美意识虽然没有完全形成,但也已经出现萌芽,初步具备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完整结构。在色彩方面他们大多只对鲜明的颜色感兴趣,在欣赏美术作品方面,学生对美术作品中形象的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轮廓上,却很少考虑作品的结构和意境。小学中年级学生处在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渡期。在这一阶段他们对作品的欣赏呈现出不稳定状态。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对作品意境的理解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够准确把握。并且他们由于难以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使得其对画画的兴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种热情和信心。 第二节探究体验作品内涵已掌握欣赏方法 一、恰当提出问题引发心境共鸣 创新性学习能力作为一种智力活动,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更需要学生紧紧把握机会探讨问题,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小学生通过国画欣赏课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品位和创造,是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目前的国画欣赏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教师对作品无休止的讲解,而对于欣赏方法却涉及的相对较少,就使得学生在欣赏某一幅作品时非常的盲目,不知道该用什么教学方法去进行欣赏和学习,审美能力得不到发展。正是基于上述的问题,本课题旨在通过国画欣赏与多种学科的整合、选择、有机组合优秀学习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创新性学习策略,使小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得到发展,提高小学中国画欣赏课教学。 二、在讲授中运用多种手段掌握欣赏方法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中国古代书画名家名作鉴赏

中国古代书画名家名作鉴赏 中国古代书画名家名作鉴赏 书法名家名作: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帖》。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帖》《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隋朝智永的《真草千字文》 传智永曾写千字文八百本,散於世间,江东诸寺各施一本。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墨迹本为日本所藏,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后有杨守敬、内藤湖南所写两跋,论者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唐代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颜真

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 唐代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由刻玉册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镌。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书28 行,满行54字,总(1302)字。《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好。 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国画名家

B 白雪石毕建勋白伯骅白庚岩白云乡 C 程十发陈葆棣陈天然 D 董寿平杜滋龄杜应强戴卫邓林 F 付抱石范曾方增先费新我冯远冯大中付强 G 关山月 H 黄永玉韩美林何家英华其敏何家英霍春阳何加林 J 贾又福贾广健江文湛蒋采萍金鸿钧姜宝林 K 孔仲起 L 李可染黎雄才龙瑞李宝林林墉刘文西刘大为刘勃舒刘炳森刘国辉卢禹舜林 岫陆一飞 M 马振声梅墨生 N 聂欧尼玛泽仁 P 潘天寿彭先诚潘公凯 Q 齐白石启功启骧秦天柱钱来忠 R 阿老 S 石齐宋雨桂苏百钧史国良孙其峰苏葆桢史孟生宋雨桂宋玉麟施大畏 T 汤文选唐辉田黎明唐勇力 W吴冠中吴作人吴昌硕魏紫熙王雪涛王成喜王明明王迎春王有政王为政王西京王子武吴山明吴东魁 X 徐悲鸿肖朗徐培晨徐湛 Y 于希宁杨晓阳杨明义于右任杨延文杨力舟于志学晏济元喻继高叶毓中袁运生袁武 Z 张大千周思聪张仃张仁芝周华君朱理存朱培尔 赵振川最早的著名人物画大家是南北朝时期的顾恺之、张僧繇与陆探微三大家。 顾恺之的一些仕女图代表作是《孙叔敖母》、《卫灵公夫人》。 继之,要推唐代阎立本、吴道子。 阎立本的代表作《列帝图》,《步辇图》描写迎文成公主事。吴道子传世的代表作是摹本《天王送子图》。 唐代的仕女画家,首推张萱、周昉。张萱仕女画代表作是《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芳仕女画代表作是《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 五代时期是顾闳中,代表作是《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仕女画家最著名的是陈居中,代表作《文姬归汉图》。 李公麟、梁楷、牧溪人物画著名,仕女画无大成就。 元代,人物画代表是赵孟兆页(合成一字,打不出来)、钱选、任仁发。 再是唐寅、仇英,还有戴进、张路、吴伟三个“浙派栋梁”。但以上仕女画无大成就。 清代,人物画代表是陈洪绶、上官周、任熊、任颐、改琦、费丹旭。仕女画以陈洪绶、费丹旭出名。 以上是从我手头刘凌沧先生的《中国古代人物画》一书中摘出来的。 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

小学中国画作品赏析

中国作品赏析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答:(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答:(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

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3、《游春图》 答:《游春图》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擅长画车马,所作山水画“咫尺千里之趣”(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游春图》表现了阳光和煦的春天效原,远岫葱翠、水波荡漾,人们或在堤上策马纵游,或漫步林间,或泛舟碧波情景。在画法上勾线甚细,随以色晕,是青绿山水的先驱。 4、泼墨仙人图 答:《泼墨仙人图》南宋画家梁楷的作品, 梁楷是一位富有个性勇于创新的画家,画中 表现的是一位高僧的形象,在技法上以阔笔、 酣墨泼洒出仙人的醉态,仅用细笔传神地勾 了仙人的五官,寥寥几下把紧凑一堆的眉眼

写得极其闲逸自在的样子,醉后潇洒的神情自然而生动。坦胸露腹,蹒跚中见稳实的动态刻划得恰如其份。梁楷用大块面的泼墨捕捉住仙人的整体感,仿佛是一尊雕塑,梁楷的泼墨大写意人物画给后世画家得到启迪。 5、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答:(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 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6、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答:(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 隐遁山林。(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 景象。(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 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 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

当代美术名家名作欣赏

目录 一、题目 (1) 二、署名……………… 三、内容摘要 四、关键词 五、正文 (一)作品介绍 (二)创作背景 (三)社会影响 (四)我的感受

贝聿铭的光影传奇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专业:金融学学号:201213006819 姓名:刘钟一选修课程:当代美术名家作品欣赏

贝建中/贝礼中),其中贝建中(Chien Chung (Didi/弟弟) Pei)与贝礼中(Li Chung (L.C.) (Sandi/三弟) Pei)皆是美国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建筑师。后来他留美学习建筑学,以超人的智慧多次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并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 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一九三五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系。他在上海读书时,周末常到一家台球馆去玩台球。台球馆附近正在建造一座当时上海最高的饭店。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人们怎么会有建造这么高的大厦的能耐,由此他产生了学习建筑的理想。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便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一九三九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一九四四年退役,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一九四五年学成,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一九四八年。这一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聪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两人配合,相得益彰,是一对事业上的理想搭档。他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一九六零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