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各年级重难点分析

高中数学各年级重难点分析

高中数学各年级重难点分析
高中数学各年级重难点分析

高中数学知识总结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理科学习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文科学习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总结(完整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 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 用.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 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 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体系及重难点分析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及重难点分析 初中与高中数学的学习差异 一、知识的不一样 初中数学知识面少、难度小,高中知识面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高中数学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将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还将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在初中数学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高中数学却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 二、学习方法不一样 A、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教师通过课堂较慢的讲解速度,争取让同学们全面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课程开设多,各科平均学习时间较少,学生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对大大减少,进而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快的消化掉新知识。 B、模仿与创新的区别,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随着知识的难度增加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面模仿,现在高考数学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而学生恰恰在初中养成了模仿和定势思维,封闭了学生的丰富和创造能力,典型的是:学生对分类就没有很好的把握能力。 三、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学生自学能力低,大凡考试中的解题方法和教学思维,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要把学生自己深刻理解的问题,都几种表现在他的耐心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听课只需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要教师训练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教典型的一两道题讲解如何融会贯通这一类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做题和阅读理解,将会是学生失去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另外,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国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入,教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的多样化,今年来提出了应用题型、探索题型和开放题型,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 四、思维习惯上不一样 初中学生由于教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题,知识面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收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三位空间,但初中只学习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局限在实数范围内思考,就不能深刻的解决方程跟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是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递进性。 五、定量与变量的不同 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难点突破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重难点突破 本单元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按照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与复名数等知识系统进行编排。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的意义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是理解小数四则计算法则、进行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又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正确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以及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学生往往在判别是用进率去乘还是除以进率,小数点是向右移还是向左移的问题上出现错误,因此教学中要加强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名数的互化、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知识的综合训练。 突破建议: .加强对比,注意知识的迁移 小数是从整数扩充来的,所以整数知识对小数知识学习会有两种迁移作用。一种是正迁移,如整数的记数位值原则、十进关系等对小数学习有促进作用;二是负迁移作用,如小数大小的比较,数位名称及读法、写法都会受整数知识思维

定势的干扰,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对比,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整数知识来学习小数。如,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按各数位上的数字顺次读出来即可。在练习方面除了书上的练习题外,还可补充类似题目,从各个角度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如:(1)举出0与1之间的一些小数;(2)2中的三个各表示什么…… 2.强调直观,注意层次 教学小数的意义应充分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并注意教学的层次性。 第一层次:让学生亲手量一量桌子、本、作业本,使他们体验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情景,激发其学习小数知识的内在动机,并带着“怎样用小数表示”的问题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第二层次:应用米尺通过实际度量,以“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进而抽象为用小数表示结果,并配合有计划的板书。 如:1分米是1米的四下<br>《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难点突破,写作:01米;3分米写作:03米。 厘米是1米的四下<br>《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难点突破,写作:001米;8厘米写作:008米。 毫米是1米的四下<br>《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难点突破,写作:0001米;9毫米写作:0009米。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重难点整理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重难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升与毫升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容量单位1升的概念。 第二课时:认识毫升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进行升与毫升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1毫升的概念。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一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 教学重点: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第二课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商是两位数)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估计商的大致范围,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第三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以及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补】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式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探究与运用 第四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1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理解调商的原理。 第五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2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第六课时:商不变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第七课时: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理解被除数和出书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 【补充】简单的周期 重点:掌握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难点: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前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区分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物体形状。 第二课时: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学重点:观察、确定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面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形状摆出相应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课时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组合体 教学重点:观察、确定物体不同面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根据已知面的图形正确摆出相应物体。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教学重点: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难点: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及步骤的探究过程与实际运用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可能性 第一课时:可能性 重点:了解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难点:体验、了解简单随机现象、特点及结果

高一数学必修一重点难点分析

一、知识结构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人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一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这一节的特点是概念多、符号多,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符号是学好本节的关键.为此,在教学时可以配备一些需要辨析概念、判断符号表示正误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能力,加深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关于牵头图和引言分析 章头图是一组跳伞队员编成的图案,引言给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出本章的内容无论是分析还是解决这个实际间题,必须用到集合和逻辑的知识,也就是把它数学化.一方面提高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说明集合和简易逻辑知识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基础. 2.关于集合的概念分析

点、线、面等概念都是几何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集合则是集合论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 初中代数中曾经了解“正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初中几何中也知道中垂线是“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个概念,从而阐明集合概念如同其他数学概念一样,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现实世界. 3.关于自然数集的分析 教科书中给出的常用数集的记法,是新的国家标准,与原教科书不尽相同,应该注意. 新的国家标准定义自然数集N含元素0,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推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以便早日与之接轨,另一方面,0还是十进位数{0,1,2,…,9}中最小的数,有了0,减法运算 仍属于自然数,其中.因此要注意几下几点: (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 数集包含0;

高二会考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五篇

高二会考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五篇 高二会考数学知识点1 空间中的平行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高二会考数学知识点2 导数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函数y=f(x)的自变量x 在一点x0上产生一个增量Δx时,函数输出值的增量Δy与自变量增量Δx的比值在Δx趋于0时的极限a如果存在,a即为在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df(x0)/dx。 导数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描述了这个函数在这一点附近的变化率。如果函数的自变量和取值都是实数的话,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就是该函数所代表的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导数的本质是通过极限的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

线性逼近。例如在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移对于时间的导数就是物体的瞬时速度。 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导数,一个函数也不一定在所有的点上都有导数。若某函数在某一点导数存在,则称其在这一点可导,否则称为不可导。然而,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 对于可导的函数f(x),x?f(x)也是一个函数,称作f(x)的导函数。寻找已知的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其导函数的过程称为求导。实质上,求导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也****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反之,已知导函数也可以倒过来求原来的函数,即不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定理说明了求原函数与积分是等价的。求导和积分是一对互逆的操作,它们都是微积分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 高二会考数学知识点3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基本概念,错误基本都集中在空集这一概念上,而每次考试基本都会在选填题上涉及这一概念,一个不小心就是五分没了。次一级的知识点就是集合的韦恩图,会画图,集合的“并、补、交、非”也就解决了,还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的单调性、增减性的概念,这些都是函数的基础而且不难理解。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反复去记这些概念,的方法是写在笔记本上,每天至少看上一遍。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汇总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 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 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重点: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难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改写及求近似数 重点:掌握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及多位数的改写 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非整万数的近似数 2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 重点: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会读写亿以上的数 难点:多位数的改写 3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的规律 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重点:理解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及角的度量 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及角的度量

难点: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及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2 角的分类及画角 重点:角的分类 难点:用量角器画角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用竖式计算时积的定位 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重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竖式的写法 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第4课时总价、路程问题 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两个关系式的含义难点:灵活运用总价、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平行于垂直 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难点:掌握画垂线和画长方形的方法 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最新四年级数学重难点分析

四年级数学重难点分析 一、知识结构 二、重难点分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角的度量.是本册教材的难点. 解决的方法:针对以上重难点的教学逐个进行分析解决. (一)大数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2、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板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应注意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并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可以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1)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2)商是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类推至此. (四)角的度量注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建立几何表象,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它着重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首次出现,教学时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应注意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1、注意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把握“平行与垂直”的基本内涵. 2、加强作图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①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②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①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②教学难点: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①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②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①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②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数学】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

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如下图所示:

高中数学重难点总结(强烈推荐)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前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高三数学知识点重难点梳理最新5篇

高三数学知识点重难点梳理最新5篇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高三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 3.等差中项 如果A=(a+b)/2,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n-m)d(n,m∈N_. (2)若{an}为等差数列,且m+n=p+q, 则am+an=ap+aq(m,n,p,q∈N_. (3)若{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ak,ak+m,ak+2m,…(k,m∈N_是公差为md的等差数列. (4)数列Sm,S2m-Sm,S3m-S2m,…也是等差数列.

(5)S2n-1=(2n-1)an. (6)若n为偶数,则S偶-S奇=nd/2; 若n为奇数,则S奇-S偶=a中(中间项). 注意: 一个推导 利用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an,① Sn=an+an-1+…+a1,② ①+②得:Sn=n(a1+an)/2 两个技巧 已知三个或四个数组成等差数列的一类问题,要善于设元. (1)若奇数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定值时,可设为…,a-2d,a-d,a,a+d,a+2d,…. (2)若偶数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定值时,可设为…,a-3d,a-d,a+d,a+3d,…,其余各项再依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对称设元. 四种方法 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an-an-1为同一常数; (2)等差中项法:验证2an-1=an+an-2(n≥3,n∈N_都成立; (3)通项公式法:验证an=pn+q; (4)前n项和公式法:验证Sn=An2+Bn. 注:后两种方法只能用来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而不能用来证明

高中数学重难点图表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 以上必修是高中生必学的,选修部分安排如下: 理科学习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文科学习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梳理word版本

金州实验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梳理 胡建军 开头:1、、、、、、、 2、看教师用书,下载图片,选择其中我感受较深的地方和大家交流。 一,整学期课时安排: 重点是: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整体是中间大,两头小,其中重中之重是有关小数的内容,占了两个单元,共计20课时,其一个内容就占了整学期新知识的约五分之二。 二,四则运算 (一)表:在老师用书里,每一个单元的教材说明里面,都列了一个表出来,这个表清晰地把第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都用表格 的形式,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比如第一单元的就在第16页,对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有很好的作用。 (二)主题图:打开第一单元,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幅“冰天雪地” 的主题图,主题图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 区和冰雕区,场景图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 雪区有26人,冰雕区有180人。给学生提问题提供了数据。教 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连贯 性很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解决问题:通过我班的孩子们考试的情况我发现,他们完成解决问题比较难,一部分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无法在考试时 得到高分,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题没能很好地完成。从刚才出示 的表上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到四课时的内容都是以解决问题的 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 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 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 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 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这种习惯终究会养成。(五)运算顺序:A、用笔标注:B,用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进行引导 三.位置与方向 (一)确定位置 1、向学生介绍物体所在方向的一般表述。学生在交流例1 的结果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例如,本例题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 2、“做一做”中,我犯了一个错,那就是没有认真备课, 导致引导学生做错了,直到学生提醒我才改过来,我希望老师们不要犯我一样的错。(第二题填了东偏南的方向上,实际应该填东偏南30度,少填了30度) (二)绘制物体位置: 可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插图中,三个孩子说的两句话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是先确定方向,二是,用一厘米表示多少米。

2021年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全)

第1章集合与函数 欧阳光明(2021.03.07)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 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 概念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 集与并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 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 念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3)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2.1函数的概念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 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章 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2r rl S ππ+=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D C B A α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重难点突破英语教案.docx

.精品文档 .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重难点突破 英语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重难点突破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三小节内容: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边数增加变化中,感悟数学研究方法,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规律,渗透合情推理。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三角形的系统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一、概括三角形的含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 突破建议: 1.在画三角形、说画法、辨析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围成”的含义,概括三角形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说一说、指一指、写一写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活

动中,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表象。 3.在动作操作尝试画高、辨析交流、学生演示和再尝试 的过程中,学会画三角形的高。画三角形的高,实际上与学生 已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段一样。因此,在学 习画高前应先使学生清楚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什么是三角形的高。这些可以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 两次画高的活动。 第一次:学生尝试画高后,展示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 学生辨析,在辨析交流中,与已学过的旧知建立联系,掌握 画高的方法。 第二次:画出三角形所有的高,使学生认识到任意三角 形都有 3 条高。 在尝试中,学生可以画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而直角 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部分学生可能只能画出在三角形内的那 一条高,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知道到这两 3 条高。种三角形也有三条高,进而总结出任意三角形都有 二、发现三角形稳定性,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 突破建议: 1.从学生生活常见的物品引入,引到学生自己提出问 题: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三角形,而有些地方要用四边形?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的能力。

2019小学四年级数学重难点题库

四年级重难点试题精选 32.填空题 在A÷23=22……B中,余数B最大可取(),这时被除数A是()。 33.填空题 平底锅一次最多能煎4条小黄花鱼,鱼的两面都要煎,煎熟一面要2分钟,煎6条鱼至少需要()分钟。 34.判断题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35.判断题 两个数的商是8,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4,商就变成32。() 36.选择题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等腰梯形 37.选择题 下面的角不可能用三角板拼成的是()。 A.75° B.105° C.130° 38.选择题 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24写成了42,结果得到的商是2还余12,正确的商应该是()。 A.2 B.3 C.4 D.5 39.判断题 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0.解答题 两个因数相乘,积是48。如果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除以8,那么积是多少? 41.解答题 九州超市开展店庆优惠活动,酸牛奶每瓶12元,买3瓶送1瓶,300元最多能买多少瓶酸牛奶? 42.解答题

一副乒乓球拍14元,买5副送2副,一次买5副,每副便宜几元? 43.操作题 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A 44.操作题 用量角器画一个95度的角。 45.解答题 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6小时,原路返回时少用了1小时。去时的速度是125千米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46.操作题 把一个平角分成2个角,可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请举例说明。 47、填空题难度系数☆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67×2+167×3+167×5=167×( ) 28×225-2×225-6×225=( )×225 39×8+6×39-39×4=( )×( ) 48.选择题难度系数☆☆☆ 右图至少有()个正方体搭成的。 49. 填空题难度系数☆☆☆ 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 …… 图形 边数 3 4 5 …… 内角和180°180°×()180°×()…… 多边形的内角和=

全国百强名校 ”2020-2021学年高三数学重难点训练 (91)

第一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高考导航] 1.对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考查,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利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建立方程组求解. 2.对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的考查主要以客观题出现,具有“新、巧、活”的特点,考查利用性质解决有关计算问题. 3.对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与证明,主要出现在解答题的第一问,是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而准备的,因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考点一 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 a n =a 1+(n -1)d ; S n =n (a 1+a n )2 =na 1+n (n -1)2d .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 a n =a 1q n -1(q ≠0); S n =????? na 1(q =1),a 1(1-q n )1-q =a 1-a n q 1-q (q ≠1).

1.(2019·大连模拟)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4+a 5 =24,S 6=48,则{a n }的公差为( ) A .1 B .2 C .4 D .8 [解析] 由已知条件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可列 方程组,得????? 2a 1+7d =24, 6a 1+6×5 2d =48, 即?? ? 2a 1+7d =24,2a 1+5d =16, 解得?? ? a 1=-2,d =4, 故选C . [答案] C 2.(2019·济南一中1月检测)在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S 2=9,S 3=21,则a 5+a 6=( ) A .144 B .121 C .169 D .148 [解析] 由题意可知, ?? ? a 1+a 2=9,a 1+a 2+a 3=21,即?? ? a 1(1+q )=9,a 1(1+q +q 2)=21, 解得?? ? q =2,a 1=3 或????? q =-23, a 1=27 (舍). ∴a 5+a 6=a 1q 4(1+q )=144.故选A . [答案] A 3.(2019·广东珠海3月联考)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2+a 7+a 9=15,则S 8-S 3=( ) A .30 B .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