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0吨小区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计算书

2000吨小区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计算书

2000吨小区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计算书
2000吨小区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计算书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1 总论 (3)

1.1设计任务和内容 (3)

1.2基础资料 (4)

2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说明 (5)

3 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5)

3.1 格栅间的设计计算 (5)

3.2平流式初沉池设计计算 (8)

3.3接触氧化池的设计计算 (10)

3.4竖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12)

3.5双层滤料过滤池设计计算 (14)

3.6浓缩池设计计算 (16)

3.7板框压滤机设计计算 (19)

3.8接触池与漂白粉用量设计计算 (20)

3.9泵房及集水池设计计算 (22)

4 设备的选择 (24)

4.1平流式初沉池刮泥机设备的选型 (24)

4.2鼓风机设备选型 (24)

4.3曝气头设备的选型 (24)

4.5反冲洗泵设备的选型 (25)

4.6搅拌机的设备选型 (25)

4.7压滤机的设备选型 (25)

4.8污泥泵的设备选型 (25)

4.9浓缩池挂泥板的设备选型 (26)

4.10提升泵的设备选型 (26)

5 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26)

5.1 污水厂平面布置 (26)

5.2污水厂高程布置 (27)

结论 (28)

参考文献 (29)

摘要

人类每天都产生大量生活污水。它有几种主要的有害成分:BOD、悬浮固体、N和P 等。最近几年中,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一些先进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尤其是处理大量的生活污水以及大量的洗涤剂废水。但目前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使得企业不得不通过循环和深度处理等方法减少废水的产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为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再加上时空分布不均,致使部分地区供求矛盾加剧。为节约用水,充分发挥现有水资源的利用率,有些城市相继出台了中水回收利用的有关规定,将淋浴、洗涤、盥洗等轻度污染的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冲洗厕所、洗车、绿化等。为了把所学的东西与实际想结合,在此我将对生活污水处理中可能遇到的有关问题做一个较为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水头损失生物接触氧化法中水回用

1 总论

1.1 设计任务和内容

污水处理毕业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或者进一步深造之前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教学过程,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的重要一环。通过污水处理毕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水处理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受到基础的工程制图训练,在资料收集及调查研究,工程设计,图纸绘制,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以后顺利解决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1.1.1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基础要求:

(1)收集和查阅参考资料,了解废水的水质、水量特点;制订处理方案

(2)根据提供的条件,确定污水厂需要达到的处理程度;在对水质、水量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废水处理要求,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和工艺流程,通过论证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较为合理的处理流程。

(3)工艺设计和计算

确定设计规模,选择适宜的设计参数,对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构筑物的型式、工艺尺寸和主要构造,选择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及配置。

(4)平面和高程布置

进行污水处理厂的总平面布置设计。平面布置应按工艺流程和功能的要求合理安排处理构筑物、厂内管道系统和辅助建筑物的平面位置。

进行污水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在必要的水力计算的基础上,确定流程中的处理构筑物,泵房等的标高;选定各连接管渠的尺寸并决定其标高,计算定出各部分的水面标高,保证水流通畅。

(5)主要构筑物的工艺施工图设计(选3~4个)

综合工艺、水力、施工、结构和使用要求,对构筑物进行完整的工艺设计,确定各部分的几何尺寸,构造方式,各种管渠的空间布局,施工要求,用图纸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并给出该构筑物所需设备、材料明细表。

(6)工程的投资概算和运行成本概算。

(7)其它

主要设备的型号、配置、污水处理启动,调试方法、运行方式及控制参数,日常分析监测项目和取样点;劳动定员和其它必要的统计数据。

设计要求:

(1)设计方案选择合理,工艺流程具有一定灵活性,达到设计任务要求;

(2)设计计算概念清楚,参数选择恰当,计算正确;说明书简明扼要,文字流畅,论点明确,书写工整;

(3)图纸表达正确,符合制图规范;图面整洁,布局合理,图中线型和尺寸标注符合要求,字体应为工程字。

1.1.2设计任务:

某生活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工艺流程的确定,以及各个构筑物的计算,设备选型,图纸绘制等。

1.1.3设计内容

(1).对工艺构筑物选型作说明;

(2).主要处理设施(格栅初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过滤池二沉池)的工艺说明;(3).主要设备(初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过滤池二沉池浓缩池)的选择计算;(4).污水处理工艺平面和高程布置及绘制,重要构筑物三视图的绘制。

1.2 基础资料

1.2.1设计题目

居住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1.2.2基础资料

(1)、污水水量与水质

污水处理水量:2000m3/d ,查表得中小城市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250L/(cap.d)污水水质:

COD:480mg/L,BOD

5:270mg/L,SS:250mg/L,NH

4

-N:35mg/L

(2)、处理要求

出水标准执行GB18918—2002的一级标准B标准:

COD<60mg/l BOD

5<20 mg/l SS<20 mg/l NH

4

-N <10 mg/l。

(3)、气象与水文资料

1)气温:年平均20°,夏季平均35°,冬季平均-3°。

2)主导风向:冬季西北风为主,夏季东南风为主

3)冰冻期120天

(4)、厂区地形

厂区地形平坦,污水厂地面标高55.5m,污水厂坐标定位:西南A=0.00m,B=0.00m,东北A=260.00m,B=180.00m

管内底标高51.00m,管径300mm ,充满度0.6

2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说明

由于污水量不大,最终出水对水质要求较高,且最终出水作为中水回用。因此拟采用的工艺流程如图2-1:

污泥上清液

泥饼外运

机械脱水污泥浓缩池

反冲洗泵

鼓风机

回用水

消毒池

过滤池二沉池

接触氧化池

初沉池

提升泵

中格栅

污水

图2-1 工艺流程图 流程说明:

该流程为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组合工艺。首先,污水进行预处理,中格栅用来截留较大颗粒悬浮物,如:纤维,果皮等制品,而后进入初沉池,初沉池可以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运行条件并降低有机物运行负荷,去除大部分悬浮物。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二级处理,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进行生物氧化,降解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同时对N,P 也可以有效去除。经生物氧化污水进入二沉池,二沉池用以澄清混合液和浓缩活性污泥,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由于生活小区对水质要求高需进行深度处理,出水由过滤池进行过滤但水质仍未达到标准,因此须进一步消毒,消毒可用来杀灭各种方法处理后残留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经消毒后的部分水可用作反冲洗水来节省水源,剩余最终出水可用作中水进行回用。经浓缩池,机械脱水后的上清液可回流到初沉池来循环使用。

经初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处理后的污泥和脱落生物膜一起排入污泥浓缩池,经浓缩脱水后的污泥可用作肥料。

3 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3.1 格栅间的设计计算

3.1.1 设计说明

(1)、格栅的作用和位置

格栅有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制成,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等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留较大悬浮物或漂浮物,如纤维,碎皮,毛发,木屑等,以便减轻

后续处理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被截留物质为栅渣。 (2)、格栅的选型及设计参数

1)型式:平面型 倾斜安装机械格栅

2)格栅的栅前流速一般为s m s m /9.0~/4.0

3)格栅过栅流速不宜小于s m /6.0,不宜大于s m /0.1

4)山前渠道宽度和渠道中的水深应与入厂污水管规格相适应

5)格栅尺寸B ,H 参见设备说明书,在本次设计中可采用中间值的方法 (3)、格栅的设计数据

1)污水处理系统前格栅的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

2)人工清除mm 40~25 2)机械清除mm 25~16 3)最大间隙mm 40 3)如水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mm 25时,污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在设置格栅

4)栅渣量与地区特点,格栅的间隙大小,污水水量等因素有关,在无当运行资料时,可采用:

5)格栅间隙mm 25~16 05.0~10.0污水栅渣3310/m 6)格栅间隙mm 50~30 01.0~03.0污水栅渣3310/m (4)机械格栅不宜少于2台,如为1台时,应设人工清除格栅备用 (5)格栅倾角一般采用0075~45

(6)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m 15.0~08.0

(7)栅间必须设置工作台,台面应高出栅渣前最高设计水位5.0,工作台上应有安全冲洗设备

(8)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9)格栅间内应安装调运设备,以便运行格栅及其他设备的检修,栅渣的日常清除。 3.1.2 设计计算

(1)、设栅前深h=0.4m ,过栅流速v=0.9m/s ,用中格栅,栅条间隙mm e 25=,格栅倾角

α=60°

(2)、栅条间隙数

n=evh Q αsin max =

44

.09.0025.060sin 028.0≈???

个 (3)、栅槽宽度:取栅条宽度s=0.01m

B=en n s +-)1( =0.01m 13.04025.0)14(=?+-?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若进水渠道B 1=m 10.0,渐宽部分展开角 201=α

m tg tg B B l 044.020210

.013.02111=?-=-=

α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m l l 022.02

044.0212===

(5)、过栅水头损失 因栅条为矩形截面3=k ,为矩形断面时,3

4)(,42.2e

s B βε==

m k g v h 097.0360sin 81

.929.0)025.001.0(42.2sin 22

3421=???== αε

(6)、栅后槽总长度 取栅前渠道超高m h 3.02= 栅前槽高

m h h H 7.03.04.021=+=+=

m

h h h H 797.04.03.0097.021=++=++=

(7)、格栅总长度

m tg H l l l 966.1732.17

.00.15.0022.0044.060

0.15.0121=++++=+

+++=

(8)、每日栅渣量

在格栅间隙为25mm 情况下,设栅渣量33310/07.0m m w =

d m k w Q w /089.01000

9.186400

07.0028.010********max =???=??=

应采用人工清渣

图3-1格栅示意图

3.2 平流式初沉池设计计算

3.2.1设计说明

(1)、.沉淀池的位置和作用

初沉池是一级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处理构筑物,或作为二级处理厂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处理对象是悬浮物质,同时可去除BOD 5,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运行条件并降低BOD 5负荷。按池内水流方向不同分: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

本次选择的是平流式初沉池,它具有沉淀效果好,对冲击负荷和适应温度变化,平面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2)、二沉淀池的设计数据

1)池子的长宽比不小于4,大型沉淀池可考虑设导流墙 2)采用机械排泥时,宽度根据排泥设备确定 3)池子长深比一般采用8~12 4)一般按表面负荷计算,按水平流速校核,最大水平流速,初沉池7mm/s ,二沉池5mm/s 5)池底纵坡:采用机械刮泥时,小于0.005,一般采用0.01~0.02 6)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小于1.2m/min ,一般采用0.6~0.9m/min

7)进口处应设置挡板,高出池内水面0.1~0.15m ,挡板淹没深度,进口处视初沉池深度而定,不应小于0.25m ,一般为0.5~1.0m ;出口处一般为0.3~0.4m ;挡板位置:距进水口为0.5~10.m ;距出水口为0.25~0.5m 3.2.2设计计算

(1)、池子总表面积 设表面负荷h m m q ?='23/0.2 s m Q /028.03max =

24.502

3600

028.023600m Q A =?=?=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t 取1.5h m t q h 35.10.22=?='=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32.15136005.1028.03600m Qt v =??=?='

(4)、池长 设水平流速为s mm v /4=

m vt l 6.216.35.146.3=??=?=

(5)、池子总宽度

m l A B 33.26

.214.50===

(6)、池子个数 设每个池宽m b 33.2= 个133

.233

.2/==

=b B n (7)、校核长宽比 427.933

.26

.21>==

B l 符合要求 (8)、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设T=2d 污泥量为15d g ?人/ 污泥含水率%96,则

d l s ?=?-?=人/375.01000

)96100(100

15

361000

.28000375.01000m SNT V =??==

(9)、每格池污泥所需容积

361

6

m n V V ===

'' (10)、污泥斗容积(见图3-2)

m tg h 16.273.125.1602

5.034=?=-=

321214174.75.15.05.033(16.23

1

)(31m f f f f h V =+?+???=++"=)

(11)、池子总高度

设缓冲层高h 3=0.3m ,超高h 1=0.3,缓冲区高度h 3=0.3,

H=h 1+h 2+h 3+h 4=0.3+3++0.3+2.16=5.76m

H

a

i =0.01

300

B 500

图3-2污泥斗示意图

3.3 接触氧化池的设计计算

3.3.1设计说明

该池是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不用污泥回流,也不存在污泥膨胀的问题。管理方便。本设计选用直流式接触鼓风氧化池。

(1)、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体积按填料容积计算容积负荷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城市污水为1.0~1.8kg BOD 5/m 3.d

(2)、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一般约为3.0~8.0h ,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曝气装置供气量按气水比(15~20):1考虑。

(4)填料总高度一般为3m ,每格生物接触池面积不宜大于25m 2。保证布水、布气平均。3.3.2 设计计算 Q=2000m

3

/d ,BOD

5

进水L

a

=260mg/L ,出水L

t

=10mg/L ,BOD 去除率:

y=

a

t a L L L -=26010

260-=96.1%

设气水比 D 0=废水气33/15m m 容积负荷m=1500g BOD 5/m 3.d 接触时间t=3h (1)、滤池体积:V=M

l l Q t a )(-=1500)

10260(2000-?=333.33m

(2)、滤池总面积

F=

H

V =333.333=111.1m 2

(3)、格滤池面积 f ≤25m 2取f=16m 2 设L ?B=2?8 (4)、池格数:n =

f

F =161.111=7格 (5)、校核接触时间

t =

Q

H

n f ?24=

???2000316724=4h>2h (6)、滤池总高度

h 1—超高0.5~1m h 2—填料上部稳定水层深0.4~0.5 h 3—填料层间隙高0.2~0.3m

h 4—配水区高深采用多孔曝气时,进入检修者取1.5m

H 0=H+h 1+h 2+(m-1)h 3+h 4=3+0.7+0.4+0.2+1.5=5.8m

(7)、填料总体积

V ’=nfH =7?16?3=3336m

(8)、污水在池内实际停留时间

t ’=24)

(f 10?-Q

h H n =

242000

)

7.08.5(167?-?=6.85h

(9)、所需空气量

D 0为供气量气水比(15~20):1 设D 0=15m 3/d

D=D 0Q=15?2000=30000m 3/d

(10)、每格需气量

D 1=

d m n D /7.42857

300003== (11)、接触池需气量

设气水比为6:1

Q 气=6?2000=12000m 3/d=500m 3/d

h m m h m m A Q q ./2./5.41

.111500

2323>==

=

气气 由于采用半软性纤维填料不会堵塞,曝气强度h m m h m m ./2./5.42323,远大于,,所以选用可变孔曝气软管,单个曝气量为h m /43,曝气头个数为:

个‘气

1254

500

==

=

Q Q n 出水管

进水管

空气管

污泥管

图3-3生物接触氧化池示意图

3.4 竖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3.4.1设计说明

(1)、二沉池面积按表面负荷法计算,选用表面负荷时,注意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沉淀的特点,q 应小于初沉池一般为h m m ./0.2~5.123

(2)、设计中心进水管,应考虑回流污泥,且只取大值。中心进水管水流速度可选s m /5.0~2.0

(3)、二沉池污水停留时间一般为h 5.1~0.1 (4)、池径水深比宜为12~6

(5)、利泥板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min /3m ,一般采用min /5.1m 。

二次沉淀池是活性污泥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泥水分离,是混凝土合液澄清,浓缩和回流活性污泥。其工作效果能够直接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浓度。

本次毕业设计选用的是圆形竖流式二沉池,它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 3.4.2设计计算

(1)、设中心管内流速s m v /03.00=,采用池数2=n ,则每池最大设计流量

s m k Q Q z /044.09.120003max =?=?=

max q =

n

Q max =2044

.0=s m /022.03

0A =

max v q =03.0022.0=0.732m (2)、沉淀部分有效断面积

设表面负荷h m m q ./223'=,则向上流速h m m v ./223=s m /0005.0=

A=

v

q max =0005.0022.0=244m (3)、二沉池直径

D=

π

)

(40A A +?=

π

)

73.028(4+?=m m 805.6<

(4)、二沉池有效水深 设沉淀时间h t 5.1=

m vt h 7.236005.10005.036002=??=?=

(5)、校核当径水深比

324.27.2/05.6/2<==h D 符合要求

(6)、污泥体积

设污泥清除间隔时间h T 4=,每人每日产生湿污泥量d L S ·

/5.0人= 368.024

10004

80005.01000m SNT V =???==

(7)、每池污泥体积

3134.02/68.0/m n V V ===

(8)、池子圆载锥部分实有容积

设圆锥底部直径'd 为m 4.0,载锥高度为5h ,载锥侧壁倾角055=a

m tg tg d D h o 81.355)2

4

.0205.6(

)2/2/(,5=-=-=α (9)、中心管直径

m A d 54.073

.0440

0=?=

=

π

π

(10)、中心管嗽叭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3h ,设流过该缝隙的污水流速s m v /02.01= 喇叭口直径

1d m d 729.054.035.135.10=?==

m d v q h 48.0729

.002.0022

.011max 3=?==

ππ (11)、二沉池总高度

设池子保护高度m h 5.01=,缓冲层高04=h (因泥面很低)则

m h h h h h H 49.781.3048.07.25.054321=++++=++++=

反射板

中心管

排泥管

集水槽

图3-4竖流式二沉池示意图

3.5 双层滤料过滤池设计计算

3.5.1设计说明

双层滤料滤池可使二级处理水在去除悬浮物质的同时,降解溶解性的有机物,大幅度提高出水水质,满足用户需求。过滤池在污水深度处理中应用较多。此池型不含污能力强而且在好氧状态下,易于生物膜生长。 设计参数如下:

(1)、 从过滤开始到结束所延续的时间称滤池的工作周期,一般应大于h 8,最长可达h 48以上。

(2)、常用的石英砂和无烟煤的容隙率分别为4.0和5.0。

(3)、双层滤料的滤速一般采用h m /16~12,反冲洗强度采用)./(16~132s m L , 历时min 8~6。 3.5.2 设计计算

(1)、设计废水量d m Q /2100200005.13=?= 考虑了%5水厂自用水(包括反冲洗水)

(2)、设计数据

滤速h m v /5=,冲洗强度)./(16~132m s L q =,冲洗时间min 6

(3)、滤池面积及尺寸

滤料工作时间24h ,每次冲洗6min ,停留40min ,滤料实际工作时间为:

h t t T T 62.232

606

2604024100=?-?-=--=

28.71762

.2352100m vT Q F =?==

0T :滤池工作周期时间h 0t :滤池停运后停留时间h

1t : 滤池反冲洗时间h

采用2个滤池,每个滤池面积

29.88m N

F

f ==

设计滤池长宽比

1=B

L

滤池尺寸为B L ==9.88=m 8.92 (4)、滤池高度

承托层高计m H 45.01=,,滤料层高度:无烟煤层mm 450,砂层为mm 300,总高度

mm H 7502=,滤料上水深为m H 5.13=,,超高m H 6.04=,滤板高度m H 12.05=,

滤池总高 m H H H H H H 42.354321=++++= (5)、滤池反冲洗水头损失

A 、管式大阻力配水系水头损失mm b 5=壁厚,孔眼d 为mm 9,孔口流量μ=68.0,配水系统开孔比%25.0=a 2./14m s L q =

m g au q h 5.381

.921

)68.0%25.01014(21)10(222=????==

B 、经砾石支随层水头损失计算(1H 为层厚)

m q H h 14.01445.0022.0022.013=??==

C 、滤料层水头损失及写作水头为:m h 24=

D、反冲水泵和扬程

H滤池高计+清水池深度+管道、滤层水头损失

=

+

42

+

+

=

3

+

.4=

.

H06

m

13

)0.2

.0

14

5.3(

根据冲洗流量和扬程选择反冲洗水泵

进水管

出水管

反冲洗管

图3-5双层滤料过滤池示意图

3.6 浓缩池设计计算

3.6.1设计说明

本设计采用的是重力,浓缩池中的圆形浓缩池主要用于浓缩初次污泥及初次污泥和剩余污泥的混合污泥。

设计数据

(1)、进泥含水率:当为实次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

%

2.

99

~

6.

99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采用d

~

802;当为

120

/

m

kg·

剩余活性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采用d

~

302

60

m

kg·

/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二沉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为97%~98%

1)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小时,但也不超过24小时;

2)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隙时间而定,当彩间歇排泥时,两次排泥间隔一般采用8小时。

3.6.2设计计算

(1)、计算初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排泥量 1)初沉池 按SS 去除率计算

21)X y C C Q V ss

-=

(平

C 1,C 2: SS 进出水浓度t/m 3 ,ss y 去除率40~60% X 0 : 0.02~0.05 t/m 3 (初沉污泥浓度)

d m V /.8405

.0105.0)10250(200036

=??-?=-

2)接触氧化池 按BOD 5去除率计算

设每去除1kg BOD 5产生0.3~0.4kg 污泥L r 为BOD 5进出水浓度差值 ,y 为BOD 5去除率80%, -ρ污泥容量,以10003/m kg 计

d kg Q Y L W r /.61534.020001000

%

80)10250(4.01000=???-=??=

设污泥含水率P=99%,则

d m P W V /6.3151000

)99.01(.6

1531000)1(3=?-=?-=

3)二沉池污泥量 按B0D 5去除率计算

污泥含水率为99.2%~99.6%,Lr :BOD 5进出水差值Yob :污泥产率系数(8.0~4.0) 经生物接解氧化池后的二沉池BOD 5进水浓度为:l mg /50%)801(250=-?

d kg QL Y W r ob /3610)2050(20006.03=?-??==-

污泥干重

`/61000

)994.01(36

1000)1(3d m P W V =?-=?-=

浓缩池总处理污泥量:

d m Q /6.12666.3158.43=++=

(2)、浓缩池直径

浓缩污泥固体通量M 取d m kg ./272,污泥浓度C 取l g /6,则浓缩池面积

21.8527

6

6.126m M Qc A =?==

采用1个污泥浓缩池,则浓缩池直径

m m D 372.214

.31

.854≈=?=

(3)、浓缩池工作部分高度 取污泥浓缩时间h T 15=,则

m A TQ h 81.21

.85246

.12615241=??==

(4)、超高h 取m 3.0 (5)、缓冲层高m h 3.03取

(6)、污泥升容积 设池底坡度05.0=i ,污泥斗下底直径m D 0.11=,上底直径m D 0.22=,池底坡度造成的深度

m i D D h 025.005.0)2

223()22(

24=?-=-= 污泥斗高度:

m tg tg D D h 714.055)2

1

22(55)22(

00125=-=-= (7)、浓缩池总高度

m h h h h h H 149.4714.0025.03.03.081.254321=++++=++++=

(8)、浓缩后污泥体积

1P 为经二沉池进入浓缩池污泥含水率%6.99~%2.99

%98~%972污泥浓缩后污泥含水率P

32123.2597

.01)

994.01(6.126)1()1(m P P Q V =--?=--=

图 3-6 重力浓缩池示意图

3.7 板框压滤机设计计算

3.7.1设计说明

由重力浓缩后的污泥含水量水率比较高,需将污泥进行脱水之后外运。本设计选用的是水平自动板杠压滤机。 设计数据: (1)、通过试验确定或参考类似的压滤运行数据,压滤机产率一般为h m kg ./4~22。 (2)、压滤脱水周期h 4~5.1。 3.7.2设计计算

(1)、压滤机过滤面积

L

Q

P A )1(1000-=

P —污泥含水率 Q —污泥量h m /3 L —污泥产率

263.14

243

.25%)971(1000m A =??-?=

(2)、根据压滤机面积选择性能如下:

型号

过滤面积

2m

滤板厚度 (mm )

滤板数(片) 滤框数(片)

最大滤饼厚度(mm ) 最大过滤压滤MPa 滤布规格)(m 宽长? 主电机功率

(kw ) 外形尺寸 高宽长??

(mm )

BAJZ15

A/800-50 15 50 13

12 20

6.0≤ 93.036?

7.5

171513804945??

表3-7-1

(3)、由于从浓缩池流出污泥需靠污泥泵将其提升到压滤机,因此污泥泵选型: 型号

额定流量(min /3m )

额定扬程(m ) 转速(r/min )

出口直径(mm ) 额定功率

(kw )

外形尺寸

长×宽×高(mm )

CVD-31-100B

0.09 2.4 870 100 1

1499×30×700

表3-7-2

3.8 接触池与漂白粉用量设计计算

3.8.1 设计说明

污水经过一级或二级处理后,水质大大改善,但细菌含量仍须进一步去除,并存在有病原菌的可能,因此,在排放水体前或中水回用、农因灌溉时,应进行消毒处理。 设计数据

(1)、加氯量为l mg l mg /0.5~/5.1,接触时间mm 30

(2)、每包kg 50的漂白粉先加kg 500~400水搅拌成%15~%10溶液,再加水调成

%2~%1,浓度溶液澄清后,由计量设备投加以滤后水中。 3、水流长度/单格宽度=36, 池长/单格宽=9

3.8.2 设计计算 (1)、漂白粉用量

由《给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查表13-7,得最大投氯量l mg p /0.2=,水量

d m Q /20003=时,所用漂白粉量d kg W /25= (2)、接触池容积

1)3max 50.50100m T Q V =?==

采暖设计计算书

1 设计名称:辽宁省沈阳市某大学学生宿舍采暖设计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辽宁省沈阳市某大学一栋三层的学生宿舍楼,其中有宿舍、盥洗室、卫生间等用途的房间。层高为3米,建筑占地面积约62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79平米。本工程以95℃热水的市政管网为热源、为本学生宿舍设计供暖系统。 3 设计依据 3.1任务书 <<供热课程设计提纲>> 3.2规范及标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 [2]<<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J114-88 [3]<<简明供热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3设计参数 室外气象参数[1] :1.地理位置: 辽宁省 沈阳市 2.台站位置: 北纬 41.76 东经 12 3.4 3.大气参数: 大气压 1020.8 Kpa 采暖计算温度-19℃ 室外相对湿度 64.00 % 室外平均风速 3.2 m/s 室内设计温度见表[1]。 表[1]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功能 宿 舍 盥洗室 卫生间 走 廊 楼梯间 室内设计温度(℃) 18 18 18 16 16 4 围护结构要求 为了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性要求,根据室内空气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差要求来确定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经济传热热阻)。 4.1围护结构确定 根据参考资料,本工程选择厚度为370mm ,红砖双面抹灰外墙结构才可以满足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性要求。内墙选择240mm 砖墙双面抹灰的结构。为了减少冬季的冷风渗透和考虑到装修的标准,选择双层推拉窗作为外窗。 5 采暖热负荷计算 对于本学生宿舍楼的热负荷计算只考虑围护结构传热的耗热量和冷风渗透引起的耗热量,人员、灯光等得热作为有利因素暂不考虑在热负荷计算当中。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按下式计算: a t t KF q w n )('1-= 式[1] 式中: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 2·℃;

电梯设计计算

目录 1.前言 2.电梯的主要参数 3.传动系统的计算 3.1曳引机的选用 3.2曳引机电动机功率计算 3.3曳引机负载转矩计算 3.4曳引包角计算 3.5放绳角计算 3.6轮径比计算 3.7曳引机主轴载荷计算 3.8额定速度验算 3.9曳引力、比压计算 3.10悬挂绳安全系数计算 3.11钢丝绳端接装置结合处承受负荷计算 4.主要结构部件机械强度计算 4.1轿厢架计算 4.2轿底应力计算 4.3轿厢壁、轿门壁、层门壁强度、挠度计算4.4轿顶强度计算 4.5绳轮轴强度计算 4.6绳头板强度计算

4.7机房承重梁计算 4.8补偿链计算 5.导轨计算 5.1轿厢导轨计算 5.2对重导轨计算 6.安全部件计算 6.1缓冲器的计算、选用 6.2限速器的计算、选用 6.3安全钳的计算、选用 7.轿厢有效面积校核 8.轿厢通风面积校核 9.层门、轿门门扇撞击能量计算 10.井道结构受力计算 10.1底坑预埋件受力计算 10.2层门侧井道壁受力计算10.3机房承重处土建承受力计算 10.4机房吊钩受力计算 11.井道顶层空间和底坑计算11.1顶层空间计算 11.2底坑计算 12.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1.前言 本计算书依据GB7588、GB/T10058、GB/T10059、GB10060等有关标准及有关设计手册,对TKJ1600/2.5—JXW(VVVF)乘客电梯的传动系统、主要部件及安全部件的设计、选用进行了计算、校核。 2.电梯的主要参数 2.1额定载重量:Q=1600kg 2.2空载轿厢重量:P1=2500kg 2.3补偿链及随行电缆重量:P2=700 kg 适用于提升高度110m,随行电缆以60m计。 2.4额定速度:v=2.5m/s 2.5平衡系数:?=0.5 2.6曳引包角:α=310.17? 2.7绕绳倍率:i=2 2.8双向限速器型号:XS18A (河北东方机械厂) 2.9安全钳型号:AQ1 (河北东方机械厂) 2.10轿厢、对重油压缓冲器型号:YH2/420 (河北东方机械厂) 2.11钢丝绳规格:8?19S+NF—12—1500(单)右交 2.12钢丝绳重量:P3=700kg 2.13对重重量:G=3300 kg 2.14曳引机型号:GTN2-162P5 (常熟市电梯曳引机厂有限公司)

某楼梯计算书(结构设计)

1 板式楼梯: TB1 1.1 基本资料 1.1.1 工程名称: 工程一 1.1.2 楼梯类型: 板式 A 型 ( ╱ ),支座条件: 两端弹性 1.1.3 踏步段水平净长 L sn = 2520mm ,梯板净跨度 L n = L sn = 2520mm , 梯板净宽度 B = 2350mm 1.1.4 低端支座宽度 d l = 200mm ,高端支座宽度 d h = 200mm 计算跨度 L 0 = Min{L n + (d l + d h ) / 2, 1.05L n } = Min{2720, 2646} = 2646mm 1.1.5 梯板厚度 h 1 = 120mm 1.1.6 踏步段总高度 H s = 1500mm ,楼梯踏步级数 n = 10 1.1.7 线性恒荷标准值 P k = 1kN/m ; 均布活荷标准值 q k = 3.5kN/m ψc = 0.7, ψq = 0.4 1.1.8 面层厚度 c 1 = 25mm ,面层容重 γc2 = 20kN/m 顶棚厚度 c 2 = 20mm , 顶棚容重 γc2 = 18kN/m 楼梯自重容重 γb = 25kN/m 1.1.9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 f c = 14.331N/mm f t = 1.433N/mm f tk = 2.006N/mm E c = 29791N/mm 1.1.10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 = 360N/mm E s = 200000N/mm 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c = 15mm 1.2 楼梯几何参数 1.2.1 踏步高度 h s = H s / n = 1500/10 = 150mm 踏步宽度 b s = L sn / (n - 1) = 2520/(10-1) = 280mm 踏步段斜板的倾角 α = ArcTan(h s / b s ) = ArcTan(150/280) = 28.2° 踏步段斜板的长度 L x = L sn / Cos α = 2520/Cos28.2° = 2859mm 1.2.2 踏步段梯板厚的垂直高度 h 1' = h 1 / Cos α = 120/Cos28.2° = 136mm 踏步段梯板平均厚度 T = (h s + 2h 1') / 2 = (150+2*136)/2 = 211mm 1.2.3 梯板有效高度 h 10 = h 1 - a s = 120-20 = 100mm 1.3 均布永久荷载标准值 1.3.1 梯板上的线载换算为均布恒荷 g k1 = P k / B = 1/ 2.35 = 0.43kN/m 1. 3.2 梯板自重 g k2 = γb ·T = 25*0.211 = 5.28kN/m 1.3.3 踏步段梯板面层自重 g k3 = γc1·c 1·(n - 1)(h s + b s ) / L n = 20*0.025*(10-1)*(0.15+0.28)/2.52 = 0.77kN/m 1.3.4 梯板顶棚自重 g k4' = γc2·c 2 = 18*0.02 = 0.36kN/m g k4 = g k4'·L x / L n = 0.36*2.859/2.52 = 0.41kN/m 1.3.5 均布荷载标准值汇总 g k = g k1 + g k2 + g k3 + g k4 = 6.88kN/m 1.4 均布荷载的基本组合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 Q(L) = γG ·g k + γQ ·q k = 1.2*6.88+1.4*3.5 = 13.16kN/m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 Q(D) = γG1·g k + γQ ·ψc · q k = 1.35*6.88+1.4*0.7*3.5 = 12.72kN/m 最不利的荷载基本组合值 Q = Max{Q(L), Q(D)} = Max{13.16, 12.72} = 13.16kN/m 1.5 梯板的支座反力 永久荷载作用下均布反力标准值 R k (D) = 8.67kN/m 可变荷载作用下均布反力标准值 R k (L) = 4.41kN/m 最不利的均布反力基本组合值 R = 16.58kN/m 1.6 梯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V ≤ 0.7·βh ·f t ·b ·h 0 V = 0.5·Q ·L n ·Cos α = 0.5*13.16*2.52*Cos28.2° = 14.6kN R = 0.7·βh ·f t ·b ·h 0 = 0.7*1*1433*1*0.1 = 100.3kN ≥ V = 14.6kN ,满足要求。 1.7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7.1 跨中 M max = Q ·L 02 / 10 = 13.16* 2.6462 /10 = 9.21kN ·m A s = 262mm a s = 19mm ,ξ = 0.065,ρ = 0.26%; 实配纵筋: 10@200 (A s = 393); 最大裂缝宽度 ωmax = 0.209mm 1.7.2 支座 M min = -Q ·L 02 / 20 = -13.16* 2.6462 /20 = -4.61kN ·m A s = 129mm a s = 19mm ,ξ = 0.032,ρ = 0.13%; ρmin = 0.20%, A s,min = 240mm 实配纵筋: 10@200 (A s = 393); 最大裂缝宽度 ωmax = 0.054mm 1.8 跨中挠度验算 1.8.1 挠度验算参数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 k = 7.27kN ·m 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 q = 5.80kN ·m 1.8.2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 s 1.8.2.1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σsk = M k / (0.87h 0·A s ) (混凝土规范式 8.1.3-3) σsk = 7267478/(0.87*101*279) = 296N/mm 矩形截面,A te = 0.5·b ·h = 0.5*1000*120 = 60000mm ρte = A s / A tk (混凝土规范式 8.1.2-4) ρte = 279/60000 = 0.00465 <0.01,取 ρte = 0.01 ψ = 1.1 - 0.65f tk / (ρte ·σsk ) (混凝土规范式 8.1.2-2) ψ = 1.1-0.65*2.01/(0.01*296) = 0.66 1.8. 2.2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模量的比值: αE = E s / E c = 200000/29791 = 6.71 1.8.2.3 受压翼缘面积与腹板有效面积的比值 γf ' 矩形截面,γf ' = 0 1.8. 2.4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ρ = A s / (b ·h 0) = 279/(1000*101) = 0.00276 1.8.2.5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 s 按混凝土规范式 8.2.3-1 计算: B s = E s ·A s ·h 02 / [1.15ψ + 0.2 + 6·αE ·ρ / (1 + 3.5γf ')] = 200000*279*1012 /[1.15*0.66+0.2+6*6.71*0.00276/(1+3.5*0)] = 532.42kN · m 1.8.3 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影响增大影响系数 θ

水污染课程设计汇本报告书

1 设计任务 1.1项目概况 某污水处理厂是某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程,位于某市大城区东南。主要服务围是该市中市区、东市区、西南郊的生活污水和东市区、西南郊的部分经初步处理但尚未达标的工业废水。服务人口约30万。 1.12 设计进出水质 城市混合污水平均水质 1.13 设计出水水质 由于该厂处理后的污水排进某河流,最终流进太湖流域。因太湖流域现在污染较为严重,为实现国务院的碧水计划,确保太湖湖水达标任务,该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必需达到以下指标: 1.2 设计要求 试根据该生产废水水质特点和排放要求,给出合理的废水处理流程,提供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要求容完整、简洁明了、层次清楚、文理通顺、书写工整、装订整齐,还应计算准确,并附有计算草图,标注所计算的尺寸,要求线型分明、

比例准确、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有关规定,同时提供一总平面布置图和一流程图(要求用CAD绘制A3图纸)。 具体要求: 1)请按照给定废水的水量、水质以及排放的水质要求,编写废水处理工程 初步设计方案,方案容包括: ?废水产生概况 ?设计依据和设计思路 ?方案比较和选择 ?工艺流程(框图) ?工艺流程说明 ?处理效果预测 ?各单元计算书 ?各建、构筑物尺寸 2)提供CAD设计的工艺流程图、平面图 1.3 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计划安排 第15周: (1)星期一:设计动员、下达设计任务书; (2)星期二:搜集资料、阅读教材、确定工艺流程; (3)星期三、四、五:工艺设计计算(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草稿) ,设备结构设计计算(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草稿; (4)星期六:绘制平面布置图和工艺流程草图; (5)星期七:完成绘制平面布置图和工艺流程图;

供热工程中的设计热负荷计算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房间的失热量包括: 1. 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 Q i 2.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Q 2 3. 加热由门、孔洞和其它生产跨间流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Q 3 4. 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 Q 4 5. 水分蒸发的耗热量 Q 5 6. 加热由于通风进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Q 6 7. 通过其他途径散失的热量 Q 7 房间的的热量包括: 1. 工艺设备的散热量 Q 8 2. 热物料的散热量Q 9 3. 热管道及其他热表面的散热量 Q io 4. 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热量 Q ii 5. 人体散热量Q i2 6. 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热量 Q i3 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是指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通过围护结构向外传递的热量损 失,在计算中又把它分成为围护结构传热的基本耗热量和附加 (修正)耗热量两部分。基本 耗热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门、窗、地板、屋顶等) ,从室内传 到室外的稳定传热量的总和。附加(修正)耗热量是由于围护结构的传热条件发生变化而对 基本耗热 量的修正。修正耗热量包括朝向修正、风力修正和高度修正等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 Q j KF (t n t w ) 式中:Q j ——基本耗热量 W ; K ——传热系数 W/m 2;F ------------------ 传热面积 m 2; t n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C ; t w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C ; ——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地面传热计算:当围护结构是贴土的非保温地面时,其温差传热量为 2 Q j?d k pj?d F d (t n t w ) 式中:k pj?d ――非保温地面的平均传热系数 2 W/m ?C

5吨电梯计算书_一

XXXX5000/0.5—J交流调频调压调速载货电梯 计算书

XXXXXXX 目录 1.前言 2.电梯的主要参数

3.传动系统的计算 3.1曳引机的选用 3.2平衡系数的计算 3.3曳引机电动机功率计算 3.4曳引机负载转矩计算 3.5曳引包角计算 3.6放绳角计算 3.7轮径比计算 3.8曳引机主轴载荷计算 3.9额定速度验算 3.10曳引力、比压计算 3.11悬挂绳安全系数计算 3.12钢丝绳端接装置结合处承受负荷计算 4.主要结构部件机械强度计算 4.1轿厢架计算 4.2轿底应力计算

4.3轿厢壁、轿门壁、层门壁强度、挠度计算4.4轿顶强度计算 4.5绳轮轴强度计算 4.6绳头板强度计算 4.7机房承重梁计算 5.导轨计算 5.1轿厢导轨计算 5.2对重导轨计算 6.安全部件计算 6.1缓冲器的计算、选用 6.2限速器的计算、选用 6.3安全钳的计算、选用 7.轿厢有效面积校核 8.轿厢通风面积校核 9.层门、轿门门扇撞击能量计算 10.井道结构受力计算 10.1底坑预埋件受力计算 10.2层门侧井道壁受力计算 10.3机房承重处土建承受力计算 10.4机房吊钩受力计算 11.井道顶层空间和底坑计算 11.1顶层空间计算 11.2底坑计算

12.电气选型计算(变频器的容量,应急电源容量、接触器、主开关、电缆计 算) 13. 机械防护的设计和说明 14. 轿厢地坎和轿门至井道表面的距离计算 15. 轿顶护栏设计 16.轿厢护脚板的安装和尺寸图 17.开锁区域的尺寸说明图示 18.操作维修区域的空间计算(主机、控制柜、限速器、盘车操作) 19.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选型计算(类型、质量围) 20.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1.前言 本计算书依据GB7588、GB/T10058、GB/T10059、GB10060等有关标准及有关设计手册,对KJDF5000/0.25—J(VVVF)载货电梯的传动系统、主要部件及安全部件的

框架综合楼毕业设计楼梯计算书

5 楼梯的计算 取一部楼梯进行计算,本建筑采用现浇整体板式楼梯,如下图所示。楼梯踏步尺寸为150270mm mm ?,楼梯采用25C 混凝土,板采用235HPB 级钢筋,梁采用 335HRB 级钢筋,楼梯上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22.5/k q KN m =。 5.1 梯段板的设计: 板式楼梯由梯段板,平台板和平台梁三种构件组成,设计时按以下次序进行。 5.1.1 梯段板数据 板倾斜角 270 cos 0.87308.8 α= = =,取1m 宽板带进行计算。 5.1.2 确定板厚 板厚要求36003600 14412025 3025 30 n n l l h mm = ==,取板厚 120h mm =。 5.1.3 荷载计算 恒荷载: 水磨石面层: (0.3 0.15)0.00817.8 0.214/0.3 K N m +??= 水泥砂浆找平层: (0.270.15)0.0220 0.62/0.27 K N m +??= 踏步自重: 0.270.1525 1.88/20.27KN m ??=? 混凝土斜板: 0.1225 3.43/0.874K N m ?= 板底抹灰: 0.0217 0.39/0.874 K N m ?= 栏杆自重: 0.4/K N m 合计: 6.93/K N m 活荷载 活荷载标准值:2.5/KN m 荷载总计 基本组合的总荷载设计值:p+q 6.93 1.2+2.5 1.411.82/KN m =??=

5.1.4 内力计算 跨中弯矩: 2211 ()11.82 2.9710.431010 n M g q l KN m = +=??=? 5.1.5 配筋计算 板保护层厚度20h mm =,有效高度012020100h mm =-=。 6 221010.43100.1081.09.61000100s c M f bh αα?===??? 11080.11 ξ=== 210 1.09.610001000.108 493.71210 c S y f bh A mm f αξ ????= = = 选配8@100φ,2503S A mm =。 分布钢筋8φ,每级踏步下配一根。 5.2 平台板设计 5.2.1确定板厚 板厚取100h mm =,板跨度01500150200501200l mm =--+=,取1m 宽板带进行计算。 5.2.2 荷载计算 恒荷载: 水磨石面层: 0.00817.80.142K N m ?= 2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0.40K N m ?= 平台板 0.125 2.5/K N m ?= 板底抹灰 0.02170.34K N m ?= 合计: 3.38/K N m 活荷载: 活荷载标准值: 2.5/K N m 荷载总计: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及方案(模版)(参考模板)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华东某市在城西地区兴建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完善该地区的市政工程配套,控制日益加剧的河道水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该城市现状叙述如下: 1、2号居住区人口3万,污水由化粪池排入河道;3、4号居住区人口5万,正在建设1年内完成;5号居住区人口4.5万,待建,2年后动工,建设周期2年。还有部分主要公共建筑,宾馆5座,2000个标准客房;医院2座,1500张床。以上排水系统均采用分流制系统。同时新区内还有部分排污工厂:电子厂每天排水1500m3,BOD5污染负荷为3000人口当量;食品厂每天排出污水量500 m3,污染负荷为1500人口当量。 旧城区原仅有雨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的改造和建设工程计划在10年内完成,届时整个排水区域服务人口将达到18万。 依据上述情况,整个工程划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建设阶段,现在实施的工程为近期建设。近期建设周期大概在3年左右,设计服务范围应该包括新区5个已建和待建的居住区、新区内部分主要公共建筑以及2个工厂。依据环保部门以及排放水体的状况,排放水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 1.2 设计依据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标准》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0册技术经济 城市污水处理以及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200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81-2000 1.3设计任务和范围 (1)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废水水量水质及其变化特征和处理要求; (2)对废水处理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适宜的处理工艺方案和工艺流程; (3)确定为满足废水排放要求而所需达到的处理程度; (4)结合水质水量特征,通过经济技术分析比较,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型式; (5)进行全面的处理工艺设计计算,确定各构筑物尺寸和设备选型; (6)进行废水处理站平面布置及主要管道的布置和高程计算; (7)进行工程概预算,说明废水处理站的启动运行和运行管理技术要求 2 原水水量与水质和处理要求: 2.1 原水水量与水质 一期工程: Q=36000m3/d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首先是选择某地一建筑物,然后根据该地的气象资料特征。计算该建筑物热负荷,合理选择确定该建筑物的供暖系统方案。以及散热设备的选择与计算。并根据该供暖方案对该系统进行水力计算以及系统的阻力平衡。绘制该建筑物的平面图.剖面图.供暖系统图。 考虑该地区气象特征以及建筑物的特点。根据当地节能;环保要求。选择最合理的热水供暖系统。进行该系统的设计计算。 关键词:热负荷;散热设备;水力计算

目录 5.总结 (28) 1 前言 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称为供热工程。 供热工程又分为供暖工程和集中供热, 供暖工程是以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为主要任务,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 生活中常见的是集中供热工程,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部分。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民用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热水锅炉),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的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

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溶化、致冷、汽锤和汽泵等操作。 集中供热的优点是:①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综合热效率可达85%,而大型汽轮机组的发电热效率一般不超过40 %;区域锅炉房的大型供热锅炉的热效率可达80%~90%,而分散的小型锅炉的热效率只有50%~60%。②有条件安装高烟囱和烟气净化装置,便于消除烟尘,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卫生,还可以实现低质燃料和垃圾的利用。③可以腾出大批分散的小锅炉房及燃料、灰渣堆放的占地,用于绿化,改善市容。④减少司炉人员及燃料、灰渣的运输量和散落量,降低运行费用,改善环境卫生。⑤易于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供热质量。实现集中供热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家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集中供热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建筑节能与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建筑节能材料;供热设备的选择;供热系统的选择和控制以及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展望2010年,集中供热将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时间内,在供热及能源利用技术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战,实现供热技术进步关键在于抓好建立完善的技术开发体系、推广供热节能新技术...... 本次课程设计是运用供热工程的技术知识对某一建筑物进行设计计算,以及散热设备的选择与计算,合理的选择供暖系统以及管路的水力计算。

楼梯计算书

楼梯计算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示意图 : 二、基本资料: 1.依据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几何参数: 楼梯净跨: 16000L mm = 楼梯高度: mm H 1600= 梯板厚: 250t mm = 踏步数: 15n =(阶) 上平台楼梯梁宽度: 1 300 b mm = 下平台楼梯梁宽度: 2 300 b mm = 3.荷载标准值: 可变荷载:2 3.50/q kN m = 面层荷载:2 1.70/m q kN m = 栏杆荷载: 1.00/f q kN m = 4.材料信息: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5 2 16.7c f N mm = 钢筋强度等级: 400HRB 2 360.00 /y f N mm = 抹灰厚度:20.0 c mm = 320 /s R kN m = 梯段板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25s a mm = 支座负筋系数: 0.25α= 三、计算过程: 1.楼梯几何参数: 踏步高度:h = 踏步宽度:b = 计算跨度:L 0 = L 1+(b 1+b 2)/2 = 6++/2 =

梯段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余弦值:cos 0.97α= 2.荷载计算( 取 B = 1m 宽板带): (1) 梯段板: 面层: 3.453 /km g kN m = 自重: 7.19 /kt g kN m = 抹灰: /2010.02/0.970.412/ks S g R Bc cos kN m α==??= 恒荷标准值: 3.4537.190.412112.055/k km kt ks f g g g q k g N m ==+++=+++ 恒荷控制: ()() 1.35 1.40.7 1.3512.055 1.40.71 3.50 19.7 /n n k P G P G g Bq kN m =??=????==+ +活荷控制: ()() 1.2 1.4 1.212.055 1.41 3.50 19.366/n n k P G P L g Bq kN m ===???=+ + 荷载设计值: 准永久组合:12.0550.3 3.513.105/q kN m =+?= 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满足要求 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 1.0α=, 0 250 25225h mm =-=,则有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哈尔滨某办公楼采暖系统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3年1月 目录 前言 (3) 设计总说明 (4) 第一章基本资料 (8)

1.1 哈尔滨气象参数 (8) 1.2 采暖设计资料 (9) 1.3 维护结构资料 (9) 第二章建筑热负荷计算 (9) 2.1 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 (10) 2.1.1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10) 2.1.2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11) 2.2 冷风渗透耗热量 (11) 2.3 冷风侵入耗热量 (12) 2.4 以101会议室为例计算 (13) 2.5其余房间热负荷计算 (14) 第三章采暖系统形式及管路布置 (14) 第四章散热器计算 (17) 41散热器选型 (17) 4.2 散热器计算 (18) 4.2.1 散热面积的计算 (18) 4.2.2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18) 4.2.3 散热器传热系数及其修正系数值 (19) 4.2.4 散热器片数的确定 (19) 4.2.5 考虑供暖管道散热量时,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 (19) 4.2.6散热器的布置 (19)

4.2.7 散热器计算实例 (20) 第五章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双管异程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20) 5.1 计算简图 (20) 5.2 流量计算 (23) 5.3 初选管径和流速 (23) 5.4 环路一水力计算 (23) 5.5 环路二水力计算 (25) 第六章感言 (27) 参考文献 (28) 前言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热能。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者间接地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称为供热工程。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暖通空调》课程后的一次综合训练,

建筑设计电梯计算

电梯 一、电梯的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GB/T 7025,电梯分为六类,见下表1。 表1 电梯的分类 VI类电梯》 GB/T 7025.1-2008;《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2部分:Ⅳ类电梯》 GB/T 7025.2-2008;《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3部分:Ⅴ类电梯》GB/T 7025.3-1997。该标准等效利用国际标准《电梯的安装》ISO/DIS 4190。 2乘客电梯:有完善的安全设计,只用于运送乘客而设计的电梯。 3客货电梯(Ⅱ类电梯):轿厢内的装饰有别于客梯,可分别用来乘客和载物。 4住宅电梯:轿厢装潢较简单,住宅用电梯宜采用Ⅱ类电梯。 5病床电梯:轿厢长且窄,主要用于搭载病床和病人。 6观光电梯:井道和轿厢壁至少有同一侧透明,乘客可观看轿厢外景物的电梯。 7载货电梯(Ⅳ类电梯):有必备的安全装置,主要用于载货。其中,为运送车辆而设计的电梯也称为汽车电梯。 8杂物电梯:额定载重量不大于500kg,额定速度不大于1 m/s,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

二、电梯参数 电梯的基本参数主要有额定载重量、可乘人数、额定速度、轿厢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主参数指额定载荷和额定速度。 1.额定载重量。电梯设计所规定的轿内最大载荷。乘客电梯、客货电梯、病床电梯通常采用320kg、400kg、600/630kg、750/800kg、1 000/1050kg、1150kg、1275kg、1350kg、1600kg、1800kg、2000kg、2500kg等系列,载货电梯通常采用630kg、1000kg、1600kg、2000kg、2500kg、3000kg、3500kg、4000kg、5000kg等系列,杂物电梯通常采用40kg、100kg、250kg等系列。 2)额定速度。电梯设计所规定的轿厢速度。标准推荐乘客电梯、客货电梯、为适应大交通流量和频繁使用而特别设计的电梯额定速度为0.4、0.5/0.63/0.75、1.0、1.5/1.6、 1.75、 2.0、2.5、 3.0、3.5、 4.0、 5.0、 6.0。医用电梯采用0.63m/s、1.00m/s、1.60m/s、 2.00m/s、2.50 m/s等系列,载货电梯采用0.25m/s、0.40m/s、0.50m/s、0.63m/s、1.00 m/s、1.60m/s、1.75m/s、2.50m/s等系列,杂物电梯采用0.25m/s、0.40m/s等系列。电梯的选型配置时主要参数的确定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具体的电梯配置方案应由业主、建筑师、电梯工程师协商确定。 三、电梯的土建布置方法 (一)电梯的位置布置原则 (l)电梯一般要设置在进入大楼的人容易看到且离出入口近的地方。电梯应尽可能的集中在一个区域设置,以便乘客在同一个地方候梯,从而达到乘客对电梯的均匀化分布;电梯的位置布置应与大楼的结构布置相协调。 (2)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每幢建筑物或每个服务区,乘客电梯不应少于两台(七至十一层住宅可设一台),以备高峰客流或轮流检修的需要。两台宜并排布置,以利群控及故障时互救。

楼梯设计计算书

第五部分:承台配筋 5.1单桩及二桩以上承台配筋说明 本工程涉及到的单桩及二桩以上(四桩)承台厚度以及配筋均以构造要求为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保护层厚度取到30mm,其他具体信息详见结施-04 5.2二桩承台——深受弯构件配筋 本工程涉及到的二桩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保护层厚度取到30mm,配筋信息参照《2004浙G24_图集_钢筋混凝土圆桩承台》→CTn2G-XX选用表(C30混凝土,φ600圆桩)→CTn2G-19和CTn2G-20两者之间的信息进行折中选取。 有关于二桩承台的具体配筋信息详见结施-04。

第六部分:楼梯设计 6.1楼梯梯段斜板设计 斜板跨度可按净跨计算。对斜板取1m 宽作为其计算单元。 6.1.1确定斜板厚度t 斜板的水平投影净长12700n l mm = 斜板的斜板向净长: 1227002700 3020()300cos 0.894n n l l mm a = == = 斜板的厚度: 21111 ( ~)(~)3020100~120()25302530 n t l x mm ===取t=100mm 6.1.2荷载计算(楼梯梯段斜板) 6.1.3荷载效应组合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1 1.27.0 1.4 2.011.20(/)p x x kN m =+=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 1.357.0 1.40.7 2.011.41(/)p x x x kN m =+=>1p 所以选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进行计算,取 11.41(/)p kN m =

斜板的内力一般只需计算跨中最大的弯距即可,考虑到斜板两端均与梁整浇,对板的约束作用,取跨中最大的弯距 2 11.412.78.32(.)10 x M kN m = = 6.1.5 配筋计算 06 22 106 201002080() 8.32100.1091.011.9100080 0.5(10.5(10.9428.3210368() 3000.94280 s c s S y s h mm M x a a f bh x x x r M x A mm f r h x x =-=====+=+==== 选用受力钢筋 10@180(2435S A mm =) 分布钢筋8@200φ 其它楼梯的算法同上,具体配筋结构详见结施-13。 6.2 平台板设计 6.2.1平台板的计算简图 平台板为四边支承板,长宽比 为 3000 2.21380 =>1,宜按双向板计算。取1m 宽作为计算单元。TL -1截面尺寸是250x500。 平台板计算简图: 由于平台板两端均与梁整浇,所以,计算跨度取净跨为L3N=1480MM. 平台板厚度1100t mm =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书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课程设计书 课程设计名称: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 系部环境工程系 专业 14环境 班级 14环工 姓名邓敏艳 指导教师王昱 2016 年 5 月 30 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内容说明 (3) 二、设计原始数据资料 (3) (一)城镇概况 (3) (二)工程设计规模: (4) (三)厂区附近地势资料 (4) (四)气象资料 (5) (五)水文资料 (5) 三、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6) 四、课程设计 (6) (一)、计算设计流量 (6) (二)、计算设计格栅 (6) (二)、沉砂池 (9) (三)、曝气池 (10) 1、曝气池的计算与各个部位尺寸的确定 (10) 2、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12) 3、供气量的计算 (13) 4.空气管系统计算 (14) (四)、二沉池设计 (19) 4.1、二沉池池体计算 (19) 4.2、二次沉淀池污泥区的设计 (20) 4.3、二沉池总高度: (21) 五、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 (22) 六、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22) 6.1、水力损失的计算 (22) 6.1.1、构筑物水力损失表: (22) 6.1.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表: (22) 6.2、构筑物水面标高计算表: (23) 6.3、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23) 七、参考文献资料 (24) 八、总结 (24)

一、课程设计内容说明 进行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其任务包括: 1、根据所给的原始资料,计算进厂的污水设计流量; 2、根据水体的情况、地形和上述计算结果,确定污水处理方法、流程及有关处理构筑物; 3、对各构筑物进行工艺设计计算,确定其型式、数目与尺寸; 4、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污水流程的高程设计; 5、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二、设计原始数据资料 (一)城镇概况 该城市地处东南沿海,北回归线横贯市区中部,该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未能与经济协同发展,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3.4%,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使该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为了把该城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筹建该市的污水处理厂已迫在眉睫。该城镇计划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并已获上级计委批准。 目前,城镇面积约28Km2,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城镇面积40Km2,其出水进入B江,B江属地面水Ⅲ类水体,要求排入的污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中的B类标准,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计 算书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哈尔滨某办公楼采暖系统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2013年1月 目录 前言 (5) 设计总说明 (5) 第一章基本资料 (10) 1.1 哈尔滨气象参数 (10) 1.2 采暖设计资料 (10) 1.3 维护结构资料 (11)

第二章建筑热负荷计算 (12) 2.1 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 (12) 2.1.1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12) 2.1.2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14) 2.2 冷风渗透耗热量 (15) 2.3 冷风侵入耗热量 (15) 2.4 以101会议室为例计算 (16) 2.5其余房间热负荷计算 (17) 第三章采暖系统形式及管路布置 (18) 第四章散热器计算 (22) 41散热器选型 (22) 4.2 散热器计算 (23) 4.2.1 散热面积的计算 (23) 4.2.2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23) 4.2.3 散热器传热系数及其修正系数值 (24) 4.2.4 散热器片数的确定 (24) 4.2.5 考虑供暖管道散热量时,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

(25) 4.2.6散热器的布置 (25) 4.2.7 散热器计算实例 (26) 第五章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双管异程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27) 5.1 计算简图 (27) 5.2 流量计算 (29) 5.3 初选管径和流速 (29) 5.4 环路一水力计算 (30) 5.5 环路二水力计算 (33) 第六章感言 (35) 参考文献 (36)

前言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热能。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者间接地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称为供热工程。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暖通空调》课程后的一次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程,按照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图集和有关参考资料,独立完成建筑所要求的工程设计,掌握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设计流程,通过对系统的设计进一步掌握供热工程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负荷计算、水力计算、散热器计算、系统选择的具体方法,从而达到具有能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供暖系统设计的能力。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哈尔滨某地区办公楼,地上三层,所有房间均做采暖。建筑面积为711.36,总热负荷为47801.47W,热指标为67.2W/。 二、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人货梯基础回顶计算

人货梯基础回顶计算 因基础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人货梯安装高度大,使用时间长,结构、装修时使用频繁,综合分析,决定在地下室人货梯基础部位进行加固。电梯导轨架正下方用4根由两根[16#槽钢支撑,支撑的中心线必须与导轨架的每根导杆中心线一致,槽钢两头焊接4厚平钢板作衬垫,4根槽钢之间加设水平、斜支撑以加强其稳定性。在人货梯基础其他位置上设置Φ48,壁厚3.5钢管立杆支撑,立杆底部设置底座,支撑的面积为4.2×4.2M(基础面积4.2 M×4.1 M)立杆间距为0.7从底板上10cm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其间距为0.7,中间设置两道纵横向水平拉杆(均分),其间距均为0.7,立杆上部设置顶托,架设方木,方木间距不大于300,为加强整体刚度,考虑在四面设置剪刀撑以及在每道水平拉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施工电梯加固设计验算 1、计算荷载(SCD200/200型) (1)、导轨架+附墙架重:51900N (2)、吊笼重:2×1600kg=32000N (3)、外笼重:1100kg=11000N (4)、载重重:2×2000kg=40000N (5)、对重重:1000×2kg=20000N (6)、基础重:12000kg=120000N 合计总自重:G=51900+32000+11000+40000+20000+120000=274900N 2、基础受力计算(取系数n=2) 基础承载P=G×2=274900×2=549.8KN 地下一层高3350mm 3、支撑受力计算,按最大受力考虑 3.1、两个吊笼同时离地运行时 每根支撑由一根[16#槽钢:则

查表得ψX =0.995 ψy =0.966 取较小值ψX =0.966计算 压弯构件稳定性验算: 单支受压力 N=549.8÷4=137.45KN A=2515mm 2 A X ?N =2515 966.01045.1373 ??=56.576N/mm 2<[f]=215 N/mm 2 满足要求 3.2、两个笼子同时落地 Ф48×3.5钢管参数 [f]=205N/mm 2 (抗压设计强度) ; E=206×103N/mm 2 (弹性模量) ; A=489mm 2(截面积); I=12.19×104mm 4(截面惯性距) W=5.08×103mm 3(截面模量); R=1.59cm(回转半径) 木方参数 木方弹性模量E(N/mm 2):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 2):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 2):1.3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30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 地下室高度3.350米,纵、横立杆间距均为0.7m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