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sytech等 实验心理学最全最详细实验 流程【写实验报告不用发愁】

psytech等 实验心理学最全最详细实验 流程【写实验报告不用发愁】

psytech等 实验心理学最全最详细实验 流程【写实验报告不用发愁】
psytech等 实验心理学最全最详细实验 流程【写实验报告不用发愁】

第一部分反应时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 RT)是指从机体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即刺激-反应的时间间隔,又叫潜伏期。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讲,一个完整的刺激-反应过程通常由如下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

(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上行到大脑皮质的时间;

(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

(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下行至效应器的时间;

(5)效应器作出反应时间。

反应时测量技术是心理学实验研究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指标在

认知加工过程和个体差异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反应时实验中要求被试的反应要符合“速度-准确性权衡” 的原则,即要求被试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反应越快越好。因此,被试在实验前必须清楚刺激的呈现形式和反应原则,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真实地反映出被试内在的心理加工过程。

荷兰心理学家唐德斯( 1818--1889 )将反应时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三种反应时关系如下:

简单反应时 A 基线时间

选择反应时 B 基线时间辨别时间选择时间

辨别反应时 C 基线时间辨别时间Donders根据减数法则分析A、B、C三种反应,C减A得到辨别时间,B减C得到选择时间。从而得出B类反应时间最长,C类次之,A 类最短。唐德斯的减数法在实验心理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他的三成分说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今天,认知心理学正是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现象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

视觉简单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Simple Reaction Time)又称A 反应时。是指呈现单一刺激,要求被试立即做出固定反应的时间。由于这种反应时间是感知到刺激就立即做出反应,中间没有其它的认知加工过程,因此也称为基线时间(Baseline Time)。任何复杂刺激的反应时间都是由简单反应时和其它认知加工过程所需时间合成的。

本实验通过计算机呈现的视觉材料,测定视觉简单反应时。

一、目的

学习掌握视觉(光)简单反应时的测量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直径为100像素4种颜色(红、黄、绿、蓝)圆。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参数),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如下:

这是一个视觉简单反应时实验。请你使用2号反应盒,端坐屏幕前,手指放在红色键上(注意不要下压),眼睛注视屏幕。当出现“预备”时你要准备反应,一旦出现颜色圆立即按反应键,要求反应又快又准。程序将自动记录抢按和按错的次数。每 10次为一组,抢按则本组重做,两组之间可稍事休息。

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可以先进行一组练习。练习结束后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实验开始每次呈现刺激前屏幕出现“预备”,时间为2秒。为保障数据的有效性,防止被试抢按,预备时间设置为±秒随机化,即预备时间在~秒之间随机分布。

若出现抢按,则程序显示警告信息,本组(10次)实验重新做,程序记录抢按次数。被试每次做出按键反应后。自动进入下一次实验,直至做完设定的次数。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计算每个被试的视觉平均反应时、标准差。

2.收集多名被试的实验结果数据,检验视觉简单反应时是否有性别差异。

五、讨论

1.不同被试间是否存在个体差异

2.不同颜色的实验材料对反应时是否有影响

3.影响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因素有哪些应如何控制这些额外变量。

4.优势手和非优势手的简单反应时是否有差异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04~144

听觉简单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Simple Reaction Time)又称A 反应时。是指呈现单一刺激,要求被试立即做出固定反应的时间。由于这种反应时间是感知到刺激就立即做出反应,中间没有其它的认知加工过程,因此也称为基线时间(Baseline Time)。任何复杂刺激的反应时间都是由简单反应时和其它认知加工过程所需时间合成的。

本实验通过计算机呈现的听觉材料,测定听觉简单反应时。

一、目的

学习掌握听觉(声)简单反应时的测量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频率为350Hz、750Hz和2000Hz的纯音。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听觉简单反应时”。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参数),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如下:

这是一个听觉简单反应时实验。请你使用 1号反应盒,端坐屏幕前,手指放在红色键上(注意不要下压),眼睛注视屏幕。当出现“预备”时你要准备反应,一旦听到声音立即按反应键,要求反应又快又准。程序将自动记录抢按和按错的次数。每10次为一组,抢按则本组重做,两组之间可稍事休息。

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可以先进行一组练习。练习结束后,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实验开始,每次呈现刺激前,屏幕出现“预备”,时间为 2秒。为保障数据的有效性,防止被试抢按,预备时间设置为±秒随机化,即预备时间在~秒之间随机分布若出现抢按,则程序显示警告信息,本组(10次)实验重新做,程序记录抢按次数。被试每次做出按键反应后,自动进入下一次实验,直至做完设定的次数。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计算每个被试的听觉平均反应时、标准差。

2.收集多名被试的实验结果数据,检验听觉简单反应时是否有性别差异。

五、讨论

1.不同被试间是否存在个体差异

2.不同频率的实验材料对反应时是否有影响

3.声音强度是否会影响反应时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反应时应如何控制这些额外变量。4.根据视觉简单反应时的结果,比较听觉与视觉简单反应时之间的差异。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04~144

视觉选择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choice reaction time)又称 B反应时。指的是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一个随机呈现的刺激要求被试作出相应的反应。有研究表明,人类在对特定的刺激作出特定的动作或反应前,在大脑内有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又称心理潜伏期。在复杂任务中心里潜伏期可划分为:

(1)刺激识别阶段;(2)选择反应阶段;(3)反应组织阶段和反应执行阶段。选择反应时的研究对理解人类对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个体的选择反应时和反应过程的分析,推测其内在的信息加工过程。

影响选择反应时的因素是复杂的。选择反应刺激的数目越多,则反应时间越长;选择的任务越复杂,则反应时间亦越长。此外年龄、性别、疲劳等因素也会对选择反应时产生影响。

本实验材料为不同颜色实心圆,共 4个,分别为红、黄、绿和蓝色。实验时随机呈现,要求被试根据呈现的颜色刺激,选择对应的颜色按键。

一、目的

1.学习掌握视觉(颜色)选择反应时的测量方法。

2.了解视觉选择反应时与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区别。

3.了解选择反应时在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直径为100像素的4种颜色(红、黄、绿、蓝)圆。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视觉选择反应时”。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参数),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

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如下:

这是一个不同颜色刺激的选择反应时实验。请你使用2号反应盒,端坐屏幕前,用优势手放在反应盒上。眼睛注视屏幕。当出现“预备”时,你要准备反

应。并根据屏幕呈现的不同颜色,按相对应的颜色键,要求反应又快又准。程序将自动记录抢按和按错的次数。

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可以先进行练习,练习结束后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实验开始,每次呈现刺激前屏幕上先出现“预备”,然后随机呈现4种颜色圆(各种颜色呈现次数相等)。被试根据呈现作出相应选择反应。若出现抢按或选择错误则程序自动记录次数,且按错的反应时不参予统计平均。被试每次做出反应后,自动进入下一次实验,直至做完设定的次数。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计算个人不同颜色光的选择反应时平均数、标准差。

2.比较不同被试的选择反应时,检验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3.根据视觉简单反应时的结果,计算简单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的相关系数。

五、讨论

1.视觉选择反应时与视觉简单反应时有何区别

2.本实验中简单与选择反应时相关系数说明了什么

3.本实验是否有明显练习效应,还有哪些无关变量需要控制。

4.选择反应时是否受左右手的影响,是否存在个体和性别差异。

5.举例说明反应时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意义。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04~144

听觉选择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choice reaction time)又称 B反应时。指的是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一个随机呈现的刺激要求被试作出相应的反应。有研究表明,人类在对特定的刺激作出特定的动作或反应前,在大脑内有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又称心理潜伏期。在复杂任务中心里潜伏期可划分为:

(1)刺激识别阶段。(2)选择反应阶段。(3)反应组织阶段和根据前三个过程对刺激的识别、选择与组织作出外显反应的过程。选择反应时的研究对理解人类对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个体的选择反应时和反应过程的分析推测其内在的信息加工过程。

影响选择反应时的因素是复杂的。选择反应刺激的数目越多,则反应时间越长;选择的任务越复杂,则反应时间亦越长。此外年龄、性别、疲劳等因素也会对选择反应时产生影响。

本实验材料为三种不同频率的纯音。实验时随机呈现,要求被试根据呈现的声音刺激,选择相应的反应按键。

一、目的

1.学习掌握听觉选择反应时的测量方法。

2.了解听觉选择反应时与听觉简单反应时的区别。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频率为350Hz、750Hz和2000Hz的纯音。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听觉选择反应时”。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参数),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

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如下:

这是一个不同频率声音的选择反应时的实验。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端坐屏幕前,用优势手放在反应盒上。眼睛注视屏幕。当出现“预备”时你要注意听并准备反应。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按相应的反应健。其中高音按“+”号键、低音按“-”号键、中音按“=”号键。要求反应又快又准。程序将自动记录抢按和按错的次数。由于声音的高低是相对的,所以你在实验前一定要进行练习,目的在于熟悉本实验中的高、中、低音之区别。

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请先做练习实验,然后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

按钮开始。

3.实验开始,每次呈现声音刺激前屏幕先出现“预备”,然后随机呈现三种不同频率的纯音(每个频率呈现次数相等)。被试根据声音刺激作出相应选择反应。

若出现抢按或选择错误则程序自动记录次数,且按错的反应时不参予统计平均。

被试每次做出选择按键后,自动进入下一次实验,直至做完设定的次数。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计算个人不同频率的听觉选择反应时平均数、标准差。

2.比较不同被试的听觉选择反应时,检验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五、讨论

1.听觉选择反应时与听觉简单反应时有何区别

2.本实验是否有明显练习效应,还有哪些无关变量需要控制。

3.呈现材料的数量多少对选择反应时有何影响。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04~144

视觉辨别反应时

辨别反应时(indentification reaction time)又称C反应时,指的是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其中一个刺激作出反应,而对其他刺激则不作反应。根据Donders的减数法,用被试的辨别反应时的时间减去被试简单反应时的时间就是其辨别时间。影响辨别反应时的因素主要有:

(1)呈现的刺激数目。数目增加,个体的辨别反应时可能会有增加的趋势。(2)刺激的物理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3)辨别反应的数目。另外年龄、性别、疲劳等也会影响个体的辨别反应时。

本实验材料为不同颜色实心圆,分别为红、黄、绿和蓝色。实验时随机呈现。要求被试只对事先设定的颜色(称为有效刺激)作出反应(按键),而对未设定的颜色则不作反应。

一、目的

1.学习掌握视觉(颜色)辨别反应时的测量方法。

2.学会分析个体在信息加工中的辨别加工过程。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直径为100像素的4种颜色(红、黄、绿、蓝)圆。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视觉辨别反应时”。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参数),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如下:

这是一个不同颜色刺激的视觉辨别反应时实验。请你使用2号反应盒,端坐屏幕前,用优势手放在反应盒上。眼睛注视屏幕,当出现“预备”时,你要准备反应。当出现有效刺激颜色圆时你就反应,按对应颜色键,要求反应又快又准。

程序将自动记录抢按和按错的次数。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可以先进行练习,练习结束后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实验开始,每次呈现刺激前屏幕上先出现“预备”,然后随机呈现4种颜色圆(每种颜色呈现次数相等)。被试只对事先设定的颜色即有效刺激作出反应,若出现抢按或选择错误则程序自动记录次数,且按错的反应时不参予统计平均。被试每次做出反应后,自动进入下一次实验,直至做完设定的次数。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计算个人视觉辨别反应时的平均值、标准差。

2.比较不同被试的视觉辨别反应时,检验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五、讨论

1.错误次数与辨别反应时是否有相关性

2.不同颜色有效刺激的辨别反应时是否有差异

3.如何用视觉简单反应时和视觉选择反应时的结果计算被试的视觉辨别反应时间4.视觉辨别反应时是否存在个体差异

5.实验中还有哪些因素影响视觉辨别反应时如何加以控制。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04~144

听觉辨别反应时

辨别反应时(indentification reaction time)又称C反应时,指的是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其中一个刺激作出反应,而对其他刺激则不作反应。根据Donders 的减数法,用被试的辨别反应时的时间减去被试简单反应时的时间就是其辨别时间有研究表明,辨别反应时与智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影响辨别反应时的因素主要有:

(1)呈现的刺激数目。数目增加,个体的辨别反应时可能会有增加的趋势。

(2)刺激的物理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3)辨别反应的数目。另外年龄、性别、疲劳等也会影响个体的辨别反应时。

本实验材料为三种不同频率的纯音。实验时随机呈现。要求被试只对事先设定的频率声音(称为有效刺激)作出反应(按键),而对未设定的频率声音则不作反应。

一、目的

1.学习掌握听觉辨别反应时的测量方法。

2.学会分析个体在信息加工中的辨别加工过程。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频率为350Hz、750Hz和2000Hz的纯音。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听觉辨别反应时”。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参数),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

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如下:

这是一个听觉辨别反应时实验。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端坐屏幕前,用优势手放在反应盒上。眼睛注视屏幕。当出现“预备”时你要注意听并准备反应。

当听到有效频率声音时你就按对应键,其中高音对应“+”号键,低音对应“-”号键,中音对应“=”号键,要求反应又快又准。程序将自动记录抢按和按错的次数。由于声音的高低是相对的所以你在实验前一定要进行练习,目的在于熟悉本实验中的高、中、低音之区别。同时知道有效刺激声音的频率。

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请先做练习实验,然后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

按钮开始。

3.实验开始,每次呈现声音刺激前屏幕先出现“预备”,然后随机呈现三种纯音(每个频率声音呈现总次数相同)。被试只对事先设定的有效频率声音作出反应,若抢按或按错(对非设定频率声音反应)程序将自动记录次数。被试每次做出反应后,自动进入下一次实验,直至做完设定的次数。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计算个人听觉辨别反应时的平均数、标准差。

2.比较不同被试的辨别反应时,检验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五、讨论

1.错误次数与辨别反应是时是否有关系

2.不同频率声音的有效刺激听觉辨别反应时是否有差异

3.听觉辨别反应时是否存在个体差异

4.实验中还有哪些因素影响辨别反应时如何加以控制。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04~144

第二部分传统心理物理法

心理物理法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心理物理法是运用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研究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例如,在光和视觉范围内,幅射能的强度与光的明度相对应;在声和听觉范围内,声音的频率与音高相对应等等。

在上述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中,心理物理学把辐射能的强度、声音的频率看作是刺激,把明度、音高看作是感觉。而感觉又必然是与之相应的刺激的一种函数。如光的辐射能强度越大,与之相应的感觉就越强。但是,光感觉如何随辐射能的强度增加而增加,只有借助于心理物理学方法,才能寻出各种感觉道中各自的与共同的规律。

传统心理物理学(classical psychophysics)所处理的问题大体分两大类。第一类是感觉阈限的测量。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第二类是阈上感觉的测量,即心理量表的制作问题。

极限法测定明度差别阈限

传统心理物理法中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极限法(limit method)又称最小变化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极限法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极限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也可用于测定差别阈限。

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或绝对差别阈限时,首先要确定刺激强度的最小变化值。一般最小变化值越小,越精确,测得的结果越可靠。在测量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一个是标准刺激,一个是比较(变异)刺激。标准刺激的值始终不变,只有比较刺激的值会变化。

影响明度差别感受性的因素主要有:

(1)刺激的波长或颜色变化

(2)环境背景亮度的影响

(3)被试的身心因素,如疲劳、心理状态等。

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应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控制,排除上述各种误差。常用的方法有ABBA或BAAB 法,拉丁方设计等。

一、目的

学习掌握用极限法测量不同颜色明度差别阈限的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和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计算机呈现不同明度的灰色方块。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极限法测定明度差别阈限”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选择颜色和实验次数等,也可直接点击“开始实验”进入指导语界面。再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实验。

2.指导语是:

下面屏幕将并排呈现两个灰色方块,但明度有所不同。一个是标准刺激,另一个是比较刺激。标准刺激有时在左,有时在右。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进行对比。当你感觉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亮,就按“+”号键,按若干次后如你感觉两者相等就按“=”号键,再按若干次“=”号键直到你感觉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暗,就按“-”号键,则一次实验结束。同理,如果开始觉得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暗,就按“-”号键,接着是“=”号键和“+”号键。顺序正好与前面相反,而方法相同。实验要做很多次。

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实验中为了控制误差,多采用 ABBA法控制顺序。比较刺激在屏幕上呈现的位置及排列顺序是右左左右箭头“↑”表示比较刺激的初始明度比

↑↓↓↑↓↑↑↓↓↑↑↓↑↓↓↑

标准刺激暗,需要调亮,而“↓”表示需要调暗。被试每按一次改变一个单位明度。在递增(“↑”)系列中,先连续按“-”到非“-”即按“=”,得到差别阈限下限L1(相等点减去),再由“=”连续按直到第一次按“+”,得到差别阈限上限Lu(终止点减。同理,在递减(“↓”)系列中,先连续按“+”

到非“+”即按“=”,得到差别阈限上限Lu (相等点+,再由“=”连续按直到第一次按“-”,得到差别阈限下限L1(终止点+。每做8次实验可稍事休息。

四、结果

1.由本实验结果中得到的平均上限和平均下限,用公式 DL=(Lu-L1)/ 2,求出绝对差别阈限。

2.考查明度差别阈限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五、讨论

1.实验中被试是否有期望和习惯误差以及练习和疲劳效应

2.在极限法实验中,如何避免空间和顺序误差

3.根据极限法(最小变化法)的特点,说明它的优缺点。

4.试分析在本实验中有哪些无关变量影响实验结果。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5~177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调整法,是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如光的明暗、声音强、弱高低、线条长短等。其调节幅度是连续变化的,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以等距离、间断变化的,也不像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顺序呈现的。平均差误法的比较(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量的变化。接近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其满意为止。被试调整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平均误差 AE=∑│X-St|/ N,式中 X为每次调整的结果,St为标准刺激N为实验次数。

本实验是用平均差误法来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实验中为消除动作误差,通常使一半比较刺激长于标准刺激,另一半则短于标准刺激。同时通过使比较刺激的位置在标准刺激左右各半来消除空间误差。又由于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期望误差和练习误差,可采用多层次的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来排除。

一、目的

通过对线段长度的测量,学习如何用平均差误法测量差别阈限。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两根不同长度的线段,一个为标准刺激,长度固定不变,另一个为比较(变异)刺激。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按钮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置,选择实验次数,也可直接点击“开始实验”

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本实验不设练习,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需要比较两个线段长短的实验。屏幕上将并排呈现两条线段,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线段长度不变;另一个是比较刺激,你可以调整其长度。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调整比较刺激线段的长度使两条线段相等。按“+” 键则比较刺激线段长度增加,按“-”键则比较刺激线段长度减少。如果认为已调整至相等请按中间的“=”键予以确认,然后自动进入下一次实验。实验需要做很多次。

当你明白了上述指导语后,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实验中为消除位置误差和顺序误差,每5次实验为一组,每组内顺序一样,但长短随机具体排列顺序为:“右长”、“右短”、“左短”、“左长”、“左长”、“左短”、

“右短”、“右长”。将比较刺激在右,长于标准刺激称为“右长”。同理有“右短”、“左短”、“左长”。一个循环共 40次。如做60次或80次则按上面顺序增加。20次则只取前20次。被试每按键一次,线段长度改变一个像素单位。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的“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计算被试线段长度估计的平均误差AE。

2.以5次为一组,检验被试“左”的AE、“右”的AE、“长”的AE和“短”的AE是否存在动作误差和空间误差。

五、讨论

1.平均差误法有什么特点它与极限法、恒定刺激法有何异同

2.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如何避免空间误差和顺序误差

3.实验中是否还有一些变量没有得到很好控制而影响了实验结果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7~180

恒定刺激法测定频率的差别阈限

费希纳(G..,1860)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三种: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和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或次数法。是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其他一些心理值的主要方法之一。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方法是让被试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比较刺激可在标准刺激上下一段距离内确定,一般选5~7个作为比较刺激,随机呈现每对刺激(一个标准,一个比较)。用此方法测定差别阈限时,要求被试以反应按键来表示“高于”、“等于”和“低于”,分别对应于“+”、“=”和“-”键。这样就得到一个是从感到比较刺激低到相等的差别阈限下限,一个是从感到相等到高的差别阈限上限。一般是用直线内插法求得上下限,再求出差别阈限DL。

本实验以频率为 1000Hz 的声音为标准刺激,分别与 985Hz、990Hz、995Hz、1000Hz、1005Hz、1010Hz、1015Hz共7个频率的比较刺激作比较。

一、目的

1.通过对频率差别阈限的测定,学习如何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

2.掌握直线内插法计算差别阈限的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标准刺激为 1000Hz 频率纯音,比较刺激声音频率为 985Hz、990Hz、995Hz、1000Hz、1005Hz、1010Hz和1015Hz共7个。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恒定刺激法测定频率的差别阈限”。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

实验者可进入参数设置窗口设定实验次数等参数,也可直接点击“开始实验”

进入指导语界面。本实验不设练习,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实验。

2.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用比较声音频率高低来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每次实验计算机将先后发出两个频率的声音(频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判断哪个声音的频率更高。如果你觉得第二个声音比第一个声音的频率高,请按“+”键,觉得第二个声音比第一个声音的频率低,请按“-”键,如果觉得两个声音频率相同,请按“=”键。实验将进行很多次。

当你明白了上述指导语后,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实验开始后出现成对的声音,每次两个声音中一个是比较刺激另一个是标准刺激。总次数中一半次数标准刺激在先,一半次数标准刺激在后,随机呈现。如果实验次数超过 70次,则每做完70次可稍事休息。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将判断为高频、相等、低频的次数分别填入三线表,并计算出相应的百分数。2.以声音频率为横轴,判断次数的百分数为纵轴,作三类反应的心理测量的函数曲线。

3.用直线内插法求出单个被试和和全体被试的差别阈限。

五、讨论

1.根据本实验结果,说明实验有无顺序误差,如果有,它如何影响测定的结果2.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有什么特点。

3.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韦伯定律,为什么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80~185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

心理量表是传统心理物理法中用来测量阈限上感觉的一种方法。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又分为命名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和顺序量表。其中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点位,没有绝对零点,是按某种标准或等级对事物进行排序。一般用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来制作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这种方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者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或更喜欢哪一个刺激。如果有n个刺激,则配对的数目应为n(n-1)/2对。每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为了消除顺序误差和空间误差,在第二轮比较时每对刺激的呈现顺序要与第一轮相反左右位置也应对调。

一、目的

通过对不同颜色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红、橙、黄、绿、蓝、青、紫共7种颜色圆,配成对,每对刺激比较两次,第二次呈现的顺序相反,左右位置对调,共42次。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

本实验无参数设置,实验者可直接点击“开始实验”进入指导语界面,然后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是:

下面每次将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对每次呈现的一对颜色进行选择。如果你喜欢左边的颜色,请按“-”键;喜欢右边的颜色,请按“+”键。实验将进行很多次。

当你明白了上述指导语后,请你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实验。3.实验开始,被试按任意键,屏幕就会左右显示一对颜色圆,呈现时间不限,不计反应时被试对两种颜色作出选择(按键)后,两圆消失,直至做完42次后自动结束。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根据每种颜色被选中的次数,从多到少排出顺序。

2.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将每种颜色第一、二轮被选中颜色的总次数作为选中分数C,计算选中比例P,算出选中分数C',C'的比例 P'可用C'/2n算出来,此时能得出被试对刺激爱好的顺序,但如把P转换成Z分数,就可得到对各样品颜色爱好程度的大小。由P'查PZO转换表得到Z值,因这个程度本来就是相对的,为消除负值,把每个Z分数加上负值中的最小数的绝对值,得到 Z'值,这样Z'的

最小值恰好为零,就可以在坐标轴上排列出爱好程度的顺序。

五、讨论

1.本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左右的位置

2.对偶比较法的应用范围是什么

3.请用对偶比较法设计一个调研方案,考察同种类型商品的多个广告设计的效果。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90~193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实验量表

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次序。一般用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来制作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它与对偶比较法的不同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按照一定标准对所有刺激进行排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就是一个顺序量表。因此,在空间误差可以忽略的前提下,等级排列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最简捷最直接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市场研究和调查中较常用,如调查消费者对同类商品的评价和购买意向、收视率调查以及对一组广告优劣的评判等。

一、目的

通过对8种手机外观的喜好程度的排列,学习用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8张不同型号的手机图片。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实验量表”。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

本实验无参数设置和练习实验,实验者可看完指导语后直接开始实验。

2.指导语是:

下面将要呈现的是一组不同款式和颜色的手机图片。请你根据自己对这些手机外观的喜好程度进行排序,将手机图片拖到下面相应的框内。框分别用1、2

3、4、5、6、7和8表示,最喜欢的排第1位,依此类推。你可以修改排序,直至

完全从高到低排列为止。

在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实验。3.实验界面中,上面并排有 8张手机图片。下面是编号从1到8的8个框。被试排序完毕,点“确定”按钮予以确认。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以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根据结果中被试对手机的喜好程度排出顺序。

2.将所有被试(n个)对某一图片上手机的评分等级全部加起来(等级总和),求出平均等级(MR),平均选择分数(MC=n-MR)、选中比例P、M'c和P'。并由P'查PZO转换表,得到 Z值,以最小值为0(排名最后),消除负值(取绝对值)算出各手机图片(代号)的对应Z'值。在Z轴上表示出来,Z'值越大,排名越前。

五、讨论

1.对本实验的排列结果(本人和全体)进行分析,说明心理学的依据。

2.图片呈现时的排序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

3.在市场研究和调查中,等级排列法有哪些应用。

4.某服装厂准备对女性风衣的流行款式和颜色进行调研,请你设计一个调研方案。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87~190

第三部分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

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ction Thery 简称SDT)又称信号侦察论。是人们在对刺激做判断时,对不确定的情况做出某种决定的理论。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的阈限值的倒数表示感受性大小,阈限越小,感受性越高,但其结果往往是感受性和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的混合。 SDT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把操作者的感觉敏感性(辨别力)和他们的反应偏向分开。这一区分使它不仅为实验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而且为应用心理学中的许多领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分析工具,它能使分析更加深入,结论更可靠。今天, SDT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上,都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SDT理论在很多研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如在医学研究与临床诊断中的研究等。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物理方法,SDT对实验心理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方面有:

(1)在感知觉研究中的应用。如测量个体视知觉,听觉和皮肤知觉等方面的感受性;(2)在认知研究中,用于研究被试对不同特性刺激的编码和判断,以及判断的标准和准确性等,即对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分析;

(3)个体反应倾向性的评价;

(4)在内隐记忆、阈下知觉、意识等研究领域;

(5)在工业心理学中可用于研究人们的警戒水平,避免因误操作而产生的损失。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本实验用两个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作为“信号”和“噪声”,随机呈现。根据被试的击中率和虚报率计算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并绘制操作者特性曲线,即ROC 曲线。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信号与噪声之间的强度差异与被试的感觉辨别阈限要接近才能客观地测量出被试的感受性和判断时的反应倾向性。因此,实验前可以首先用传统心理物理法进行预备实验,测量被试的感受性水平,确定信号与噪声的强度。

一、目的

1.通过测定和比较不同频率声音的辨别力和判定标准,学习信号检测论--有无法。2.考察不同先定概率下被试的辨别力和判定标准。

3.掌握信号检测论(有无法)的实验设计过程。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4种频率声音:1000Hz、1005Hz、1010Hz和1015Hz。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双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在参数设置中,实验者可以让被试先进行预备实验确定信号的频率。如果不做预备实验可以人工选取 1005、 1010、1015中的一种频率的声音作为信号,直接开始实验。2.预备实验的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预备实验,使用1号反应盒。每次实验计算机将先后发出两个不同频率的声音。请你判断哪个声音的频率更高。如果你觉得第二个声音比第一个声音的频率高,请按“+”键;如果觉得第二个声音比第一个声音的频率低,请按“-”键。预备实验将进行30次。

当你明白了上述指导语后,请点击下面的“预备实验”按钮开始。

3.预备实验结束后,实验者在“预备实验结果”中将正确百分比中最接近80%的频

率作为正式实验的信号(SN),而1000HZ则作为噪声(N)。

4.正式实验指导语是:

这个实验要测验你对声音频率的辨别力,实验将逐个呈现一系列声音。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判定出现的声音刺激是信号还是噪声。是信号就按“+” 号键,是噪声就按“-”号键,即使不能肯定也要凭感觉选择。实验将做很多次,每 50次为一组。每组信号和噪声出现的概率可能是不同的。本组实验信号出现的概率为50%。实验开始前请先分别按“信号”按钮和“噪声”按钮熟悉两者的区别,按“信号”按钮将响一次信号声,按“噪声”按钮将响一次噪声。可以多按几次试听。

当你明确了下面实验的先定概率以及了解了信号与噪声的区别后就可以点击“开始本组实验”按钮进行实验了。

5.本实验有三个先定概率,不同先定概率刺激的呈现按如下顺序进行:、、、、、,并将每种先定概率下的100次实验分为两个50次进行。每50次实验前指导语会告知被试下面要做的实验中信号出现的概率,同时要求被试去点击“信号试听”

和“噪声试听”按钮,以熟悉信号与噪声的声音区别。被试明确这两点对准确完成实验非常重要。然后再点击“正式实验”开始。做完6个单元(50次/单元)弹出实验结束提示语。

6.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的“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整理结果中的三个表,分别算出3个不同先定概率的击中概率和虚惊概率。然后由PZO转换表算出辨别力d'和判断标准β,填入三线表中。

2.根据所估计的三对 P(Y/SN)和 P(Y/N)的数值,以虚惊 P(Y/N) 为横坐标,以击中概率P(Y/SN)为纵坐标,画出ROC曲线图。

五、讨论

1.比较被试d'和β值,说明不同先定概率下被试对声音频率的辨别力和判定标准有什么差异

2.不同被试的ROC曲线与标准的ROC曲线是否有区别,如何解释

3.信号检测论与传统心理物理法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4.为什么用有无法进行实验前要预先选定信号和噪声否则将有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27~249

信号检测论(迫选法)

迫选法是信号检测论的又一种方法。它与有无法一样也是用两类刺激:信号(SN)和噪音(N),且信号和噪音的差别也要用心理物理法通过预备实验来确定。迫选法的实验程序有下列几方面的特点:

1.刺激方式是每次给被试呈现刺激数目为2~8个。其中一个是信号,其余均为噪音,称为mAFC方式。m代表刺激数目。呈现的多个刺激可以同时呈现也可以相继呈现。信号在刺激系列中的呈现位置是随机的。

2.反应方式是当呈现多个刺激后,要求被试判断哪一个是信号。被试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他对当前多个刺激引起的感觉量差异(本实验是频率差异)。被试无需自己再确定一个判断标准。如判断后发现错误可及时更正。

3.计算感受性的方法是根据实验次数算出正确判断概率P(c)=C/N(C为被试正确判断次数, N为被试判断的某刺激数目的总次数)。P(c)是反应被试辨别力的指标,P(c)越大表示感受性越高。一般说来,被试的辨别力与每次呈现的刺激数目有关。数目越多,被试分辨信号的难度就越大。

一、目的

1.通过考察不同数目的刺激对被试判断信号准确性的影响。

2.学习信号检测论的迫选法。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4种频率声音:1000Hz、1005Hz、1010Hz、和1015Hz。1000Hz作为噪音,信号的频率由预备实验确定或人工选取。每组呈现的声音刺激数为2AFC、4AFC和

6AFC,各占总次数的1/3。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信号检测论(迫选法)”。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在参数设置中,实验者可以让被试先进行预备实验确定信号的频率。也可以不做预备实验,人工选取一种频率作为信号,直接开始实验。

2.预备实验的指导语是:这是正式实验前的预备实验,方法是用1000HZ的声音分别与另外三个频率的声音作比较,每次呈现两个声音,你的任务是用后面的声音与前面的声音作比较。觉得比前面音高按“+”号键,比前面音低按“-”号键,直至做满30次。实验完毕,可查看结果,将正确百分比中最接近80%的这个频率作为下面实验的信号(SN),而1000HZ就作为噪音(N)。

3.点“确定”,回到“操作向导”。此时可进行参数设置,选取信号频率等。然后点击“开始实验”进入信号检测论正式实验指导语界面。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后,可点击“正式实验”开始。

4.正式实验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测定声音辨别能力的实验。实验开始后,屏幕出现“预备”,此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6

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系列位置效应实验 学院: 姓名: 学号:

摘要:本实验以汉字为材料,通过看汉字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回忆延迟的时间和汉字呈现时间对自由联想的影响,称为系列位置效应。立即回忆对渐近部分没有影响,由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正确回忆个数高,延迟回忆对渐近部分没有影响,首因效应正确回忆个数高,近因效应影响下降正确回忆个数降低。汉字材料呈现时长对首因效应回忆没有显著相关。 关键词:系列位置效应首应效应近因效应 一、导言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系列学习(Serial Learning)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双重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 本实验目标是验证系列位置效应,预期是立即回忆处于材料开始和末尾位置的汉字回忆正确比较多,汉字材料呈现时间长则首因效应明显,延迟回忆则会消除近因效应。 二、方法 2.1被试 被试为应用心理大三的学生共25人,9男16女,年龄为20~23岁,智力正常,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之前没有做过这个实验。 2.2仪器和材料 装载有实验程序的计算机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使用了混合设计。自变量有三个分别是,汉字呈现的时间分为1s和2s;回忆的时间分为立即回忆和延迟回忆;汉字材料呈现的位置不相同。因变量为被试对呈现汉字的自由回忆正确率。 被试分为4组:1s立即回忆;1s延迟回忆;2s立即回忆;2s延迟回忆 3.4实验程序 实验开始将呈现20个汉字,需要被试尽量记住,当汉字呈现完成以后,被试需要在系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课稿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 注:完全自己总结 如果你4月份要参加实验的考试 那么 下一份,打印出来吧 平时多看几眼,总会有些帮助的 是吧? 本人希望与更多的心理学朋友多交流 lxguai@https://www.doczj.com/doc/be7773905.html, 第一章实验方法 1.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2.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3.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4.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 6.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 7.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 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而实验出现高限效应 8.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9.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把被试分 组,各组间结果对比 10.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 后做不同几组测试,然后对比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 11.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 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2.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 13.拉丁方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 14.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 反应表示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面影响,要防止实验者效应 15.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 起来进行实验 16.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影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人不得干预实验 17.调查法:为确定人们对甘一特殊问题的感受,作用是澄清事实,招除充行的不实传闻 18.相关方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19.个案法:又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一特殊人物的深入研究,强调个别差别 20.档案法:使用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 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系列位置效应 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音效应、渐近线 1.导言 由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学习的快慢、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即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这种影响就叫做系列位置作用。 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系列位置作用。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发现开始的部分最容易学(首音效应),其次是最末后的部分(近因效应),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最难学(渐近线)。许多许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迷宫学习中也存在系列位置的作用。L.B.Ward用12个无意义音节做学习材料,得出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 研究证明,影响系列位置作用的因素有:(1)学习的方式。集中学习比分散学习对系列中部的项目更难记些,系列位置作用更明显。(2)材料的长度。材料越长,首末项的错误反应次数越多。(3)材料呈现的时间。呈现时间延长,学习效率提高。(4)再现的方式。若使自由再现,系列位置曲线的尾部上升的较高。 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call task)的实验。这种实验呈现一系列项目(单词居多),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不按顺序)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争取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研究者指出,近因效应来自于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于长时存储。为证明这一设想,则需在系列位置曲线中实现机能的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ciation):某些自变量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属于前者的自变量有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属于后者的主要是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 本实验即是基于此设想的实验。由前人的实验推测本实验结果:汉字呈现速度将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系列汉字横先完毕后的干扰作用将影响近因作用但不

实验心理学重点(来自2008级辅修班)

注:最近找到一个中文的‘实验心理学重点.doc'文档,这个文档来自2008级辅修实验心理学课堂,可能是某个同学或任课老师自己总结出来的提纲,我把它上传到2009辅修班的共享文件夹,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的ppt文件中都有(会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讲到),没有的东西不要求掌握,期末考试也不会考(期末考试的范围不出我的ppt文件)。 另,除了主要教科书外,本课程中文参考书可以选择: 舒华、张学民、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首选) 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 朱莹《实验心理学》2000版本 范老师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3. 因变量的观测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1

《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 夏松(2009105020417)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4班 1 引言 维耶罗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量规对人体各个部分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体触觉感受性随运动能力的增高而增高的现象,被称为是维耶罗特定律。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两点阈因练习而减小,因疲劳而增大。 1.1 实验逻辑 当两点同时刺激时,只有达到一定的距离(两点阈),被试才有可能分辨出来。而随着这两点距离的缩小,被试越来越觉得此两点而不是一点。实验记录在不同距离下的刺激被试回答两点或一点的次数,求得感觉两点的百分数。 1.2 实验假设 假设所呈现的刺激,即两点距离为自变量,被试的反应为因变量。确定自变量的范围,在自变量的范围内记录被试的反应(一点还是两点)。 1.3 实验预期 用两个刺激物同时刺激皮肤,当刺激间的的间距足够大时,我们可以清晰分辨此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此为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只能感觉到一点。 2 方法 2.1 被试 被试2人(互为主试、被试) 2.2 实验材料 两点阈量规:由一个游标卡尺和A、B两个刺激点组成,量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并在刻度上读出来。 此外还有遮眼罩和记录纸。 2.3 实验设计 采用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呈现两个刺激之间的距离,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在被试手背或手臂上划好区域B通过预测得出两点阈的范围,再确定五个水平。然后施测,每个水平随机施测八次,记录被试反应(+为两点-为一点) 2.4 实验程序 主试选定被试的B区,只测量手臂的两点阈 在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接触皮肤,对两个尖点施力均匀,接触时间不能超过2秒钟,现在自己手上练几次后,再在被试的非实验区练习几次。 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以根据初步测验后确定,大致在11-19mm的范围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因变量的观测 (1)因变量指标的确定 实验研究探讨自变量不同水平下,因变量观测值之间是否有差异。因此,和自变量一样,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因变量,也需要进行操作性定义,即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特征来界定因变量。而因变量的这种操作性的定义也就是因变量的指标。 a指标的可靠性 因变量的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即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重复测试的条件下,观测值能够比较稳定和一致。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b指标的有效性 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这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c指标的敏感性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否则就会对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推广部SOP工作流程图

宇辉网络推广部 推广部SOP流程图(适合内推外推)

网络部推广详细工作流程说明 一、接单流程: 由各部门需要推广业务→填写推广表单(以制作表单)→提交推广资料(完整的信息)→交于网络推广部排版包装。 二、排版包装: 由推广专员按照需求根据内容和图片进行排版(不做文字编辑更改)根据接单表(分免费和付费情况)确定推广渠道。 三、检查流程: 内部自检→预览部门负责人检查→确定发送。 四、确定推广渠道: 包含(微信、微博、公司网站、分类平台、招聘网站、平台网站、社区平台、视频、邮件、百度、贴吧、论坛、H5场景、企业QQ、QQ群、等)。 五、常规每日工作流程及推广渠道: 1、每日登录企业QQ和推广QQ(个人、公司、推广)。 2、每日登录微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更新发布。 3、每日刷新维护就业中心企业微招聘,做office记录。 4、发帖推广和招聘会推广,(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天涯、百度、人人、开心、优酷、土豆、干啥去网、赶集网、58同城、百姓、全职网、大街网,手递手、凤凰、酷6、猫扑等、其他网站及招聘和求职相关行业职位的一些发展和了解)。 5、腾讯推广:腾讯微博、腾讯空间、腾讯邮件、腾讯朋友网。 6、新浪推广:新浪微博、新浪博客、新浪邮件、新浪论坛。 7、搜狐推广:搜狐微博、搜狐博客、搜狐邮件、搜狐论坛。 8、网易推广:网易微博、网易博客、网易邮件、网易论坛。 9、天涯推广:天涯微博、天涯博客、天涯论坛。 10、百度推广:百度空间、百度贴吧、百度问答、百度图库、百度新闻、百度视频、百度地图、百度百科、百度指数、百度论坛、百度口碑。 11、人人、开心:转发或发布消息,以推广为中心,辐射面要广,做到吸引PV增加点击率。 12、优酷、土豆、酷6,传下载分享视频,视频中增加连接或广告。 13、增加PV值可增加网站排名,排名与浏览和PV有直接关系。 14、微博“需要转发信息才可以升级,只有升级亦可证信息”。 15、关注同行业,同岗位发展状态及信息,了解各自的网络模式,销售模式,推广模式。 16、维护优化自家网站,防止恶意点击,黑客攻击的产生更新最新招聘会和会员招聘信息,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王海光)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学专业用) 王海光编 二零一一年

前言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 2011年8月

实验课注意事项 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 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 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遇到仪器 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图形中各部分名称一律用虚线引出标注在图形右侧,图名写在图形下方,并在图名下面注明放大倍数。 6.实验结束后,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将所用仪器或材料整理好放在适当的位置,如有需要, 应做好使用情况登记。 7.轮流值日,保持实验室整洁。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第六章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perception):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是指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知觉不仅是对到达大脑特定区域的感觉系统中神经冲动的简单传递,而且也包括对外部刺激的内部表征和意识。 知觉是从到达我们感受器官的刺激中抽取意义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们把知觉看作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直接和间接知觉 直接知觉,以Gibson为代表,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间接知觉,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间接加工过程具体体现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对立的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又称数据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 自上而下过程(又称概念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中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二)意识和知觉 知觉过程中关于意识的关键问题是: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的过程是否是在自动地、没有言语意识参与下进行的? 对于盲视的研究为意识和知觉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 盲视研究中最著名的神经心理学病例是对DB所做的研究。 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一)图形与背景(知觉的对象性) 图形具有iexcl;事物iexcl;±的特性,边界形成轮廓。 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较近,在背景的前面。 图形看来更明显、更好记忆、更具深刻性。 对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的最基本的环节。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接近性(proximityornearness)相似性(similarity)连续性(goodcontinuation)共同性(commonfate)对称性(symmetry)封闭性(closure)组织作用的测量 (三)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 拓扑学研究的是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和关系。 所谓拓扑变换是一对一的连续变换。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被称为拓扑性质。

销售部SOP(工作程序及标准)

制度名 称 营销总监岗位职责 受控状态 编 号 SD-Hotel- SOP -001(1.0) 执行部销售监督部销售部 生效日期 制度名称 销售部工作程序和标准 受控状态 编 号 执行部门 销售部 监督部门 销售部 生效日期 国际大酒店 销售部工作程序和标准

一、酒店销售工作程序与标准 项目标准 1.新客户开 发1.1 访前准备 a)掌握目标客户的情况; b)对选择的目标公司进行充分的调查、收集资料; c)确认有潜力的客户; d)对手分析:这家公司现在主要与哪家酒店合作,为什么? e)制定进攻策略:用什么销售策略来争取该客户; f)拟订拜访要点; g)准备好拜访所需用品。 1.2 走访客户 a)带上所有必需品(如:酒店宣传册等); b)明确谈话的重点:如酒店的长处、争取的重点等; c)寻找对方的希望和要求; d)提出酒店可以满足上述需求的方案; e)解答对方提出方案的疑虑或提问; f)克服困难,提出交易条件:使用客房数及优惠; g)如不成功,表示感谢,留下下次再来的理由。 1.3 记录 填写《销售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所谈内容。 1.4 五访推销 a)要有耐心访问五次该客户; b)每次访问都要有不同的理由和目的; c)从拒绝中加深对该客户的了解,对自己酒店产品及服务的了解,对供需矛盾的了解,对销售人员和自己的评估等。

2. 电话销售2.1 接听电话 a)所有打入的电话应在铃响三声之内接起; b)回答电话须按照部门规定用于“SALES & MARKETING, MAY I HELP YOU?”语调礼貌热情,同时报出自己姓 名。 2.2 做好准备 a)制定电话销售计划; b)了解、熟知本酒店产品和客户情况。 2.3 电话推销 a)主动问好; b)介绍自己姓名、酒店名称,想与谁通话; c)开门见山设法找到要找的人,触及话题; d)最初15秒就找出接电话人可能会感兴趣的突破点,引起对方的兴趣,讲明产品好处,使客户易于接受; e)认真倾听、注意对方的反映,并有意识的提问; f)语言措词上,用比较通用、对方熟悉的词汇。 2.4 接待客人问询 a)在电话铃响三声内接听电话(手边拿好笔和记录用纸); b)主动问好,报出部门; c)语气平和,语调轻松,用词得当;做好要点笔录; d)解答详尽,主动推销,掌握分寸,适可而止,切忌强买强卖; e)如客户有意预订,立即敲定,达成口头协议; f)确认客人的话已经说完,感谢客人并待客人放下电话再挂断电话,切忌催促客人结束电话。 2.5 确认跟踪 a)记录电话销售情况; b)如客户有意预订,迅速与对方进行确认; c)资料归档。 3.1 负责同各旅行社及酒店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3.2 与各旅行社保持良好的关系,随时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

实验心理学专业知识汇总资料

实验心理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 1、实验心理学: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能力会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分支,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1)客观性(2)验证性(3)系统性 3、获取知识信念两类方法(1)科学方法:演绎逻辑;归纳逻辑;中庸逻辑 (2)非科学方法:权威;注意凝聚;先验(ppt) 4、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思辨)的研究方法: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等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个案/访谈 实证的研究方法:相关/实验 5、描述研究法:描述一种我们感兴趣的行为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分为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参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 观察法样例:费孝通—江村经济福西—观察山地大猩猩 如何保证观察本身不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反应性问题的控制) a.无干扰观察——艾布尔艾贝斯费尔特的无表情研究(调整镜头的角度) b.无干扰测量(如:课堂分析系统) 6、相关研究法a.是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互相关系的测量b.与描述性研究方法相比,相关研究在控制、测量和统计分析更严格 c.相关研究的目的是在于证实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并对其关系的强度和性质进行描述,并不解释内在原因 d.相关研究法优点:显示共变关系,提示因果关系。有因果一定有相关,有相关不一定有因果。 缺点:相关的前提必须满足;无法确定因果方向。 注:高相关不等于真的相关(可能与第三变量有关)高相关不等于因果关系推导因果关系时,相关关系是前提(因果一定相关,相关不一定因果) 低相关不等于无关系(全距和样本太少)问卷调查是因果研究,实验研究是相关研究。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第二章 1.心理学研究的规则:(1)多重条件规则;(2)避免混淆因素规;(3)则随机化规则;(4)统计检验规则;(5)使用全部数据规则 1.1多重条件规则 a.任何实验都必须不止一个条件

普通植物病理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03 英文名称:General PhytopathologyⅠ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必修 3.课程的目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害防治原理及防治方法、病害研究的方法与技术的科学。它既是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对农业有巨大实践意义的应用科学。 (1)通过本课程的本学期教学环节,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要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掌握植物病原真菌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特点;了解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真菌之间的互作关系,病原物真菌的致病机理及寄主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反应。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基本技能:了解病原物的鉴定程式,着重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原则和鉴定方法,植物病害一般诊断方法;掌握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纯化和接种方法,掌握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显微计测、显微描绘与显微摄影技术。 4.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4 5.建议先修课程 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园艺学等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原理(第二版).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四版).许志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普通植物病理学.谢联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 (3)普通真菌学.邢来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Plant Pathology (5 ed).Agrios, G. N..Academic Press.2005 7.教学方法与手段 (1)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尽可能采用英汉双语进行课堂授课 8.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考试成绩占70%,期末闭卷考试,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拉丁文、识图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2)实验成绩占30%,根据实验完成情况评分 9.课外自学要求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4个) 1.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具有刺激特点、环境特点、被试特点、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可以通过排除、恒定、匹配、随机、抵消、统计等进行控制。 3.变量混淆: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混淆的结果是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多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情况。)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7.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常常需要将这类研究置于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称为实验室研究设计。(张一中,1998) 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同一区组内被试按设计要求随机地接受处理的实验设计。目的是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精确。 9.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又叫轮换设计,即让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处理,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10.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11.被试间设计: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组间设计。 12.混合实验设计:既包含非重复测量的变量(被试间因素),又包括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内因素)的实验设计。 13.反应时: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刺激的呈现引起一种过程的开始,此过程在机体内部的进行是潜伏的,直至此过程到达肌肉这一效应器时,才产生一种外显的、对环境的效应为止。因而,反应时间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消耗的时间最多。 二、效应的处理(简答4个) 1.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者为搜集能证明其假设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通过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人或动物),造成一种引起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原假设的效应,即称为实验者效应。 2.被试效应:(霍桑效应、被试者效应)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也可以是,由于实验对象对其被试身份的认知及态度而产生有意识的变化。 (处理) (1)采用双盲实验法,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实验。 (2)另外一种方法是“霍桑控制”, 也就是增加一个霍桑控制组, 设计如下: 在该实验中儿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姓名: 学号:2011 年级专业班级:11植物保护安检1班 2013年10月

目录 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 (1) 1 实习地点概述 (1) 2 农作物病害采集及鉴定统计 (2) 豆科作物病害 (2) 水稻病害 (4) 旱粮作物病害 (4) 香蕉病害 (6) 其他果树病害 (8) 茄科和葫芦科病害 (9) 油料作物病害 (14) 甘蔗病害 (14) 花卉病害 (16) 蔬菜病害 (20) 其他病害 (25) 发病症状 (26) 3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37) 四收获与体会 (40) 五问题与建议 (41) 六主要参考文献 (41)

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巩固《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进一步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特别是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技能; 3、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镜检等,学会诊断本地区主要植物病害,学会病害调查的基本方法; 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 农作物病害标本采集与鉴定 以组为单位采集、鉴定和制作一定数量的病害标本,然后进行病害标本室内处理:症状识别、显微镜检、病原鉴定。 2. 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对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田间发生与为害程度进行调查,掌握田间调查取样方法、取样方式、取样数量和取样单位等,并实地进行病害发生情况及为程度调查,详细记载相关数据,认真进行分析、总结。 3. 实习总结并提交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结束后,要求以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实习总结报告。每位同学按实习报告规定格式撰写、提交实习报告、综合性实验报告各一份,主要内容包括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工作成绩、收获、建议及意见。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 1.实习地点概述 ①东莞香蕉蔬菜研究所:香蕉、茄子、豆角、玉米等。 ②增城宁西教学科研基地:玉米、水稻、火龙果、各种瓜类等。 ③广州太和镇大田:驳骨丹、双带剑兰、糖胶树、木棉、蜘蛛兰等。 ④广州市桥钟村农场:生菜、白菜、姜、花生、葱等。 ⑤学校农场:玉米、水稻、菜心、甘蓝、甘蔗、辣椒、甘薯等。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Lecture 1 导论 1、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和影响 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 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系统测量来研究记忆。打破冯特的“不能用实验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宣言,以自己作被试进行了著名的记忆实验。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Lecture 2 科学心理学 1、掌握实验范式的概念,熟悉一些常用范式,如习惯化范式、stroop effect等 实验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用途,第一,是为了是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是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用来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知觉、注意等。 Sstroop effect:Stoop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发现唱色明显较慢。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范式。 2、科学的方法的特征 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行为现象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 A、强调经验观察: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获得资料。“实验”的方法 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观察所得组织为理论,并可检验或证伪。 3、理论的概念、功能及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理论:解释多个事件或关系的一组相关表述。 功能:为数据的系统化组织提供框架;依靠理论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测。 与实验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实验》实验报告 刘明明

实验心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群体实验演示:画线的准确性 一、 问题(1分) “知道结果”(反馈)的信息对画线准确性有何影响 二、 假设(1分) H 0:如果“知道结果”(反馈)的信息对画线的准确性无影响,那么有反馈和无反馈两种情况下画线的成绩无明显差异。 H 1:如果“知道结果”(反馈)的信息对画线的准确性有影响,那么有反馈和无反馈两种情况下画线的成绩有明显差异。 三、 预期(1分) “知道结果”(反馈)的信息,有反馈和无反馈两种情况下画线的成绩有明显差异。 四、 方法(4分) 2、 仪器设备(0.5分) 铅笔、直尺、橡皮、白纸 3、 变量(1分) 3.1自变量:有无反馈 3.2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 3.3控制变量:纸张、直尺完全相同 4、 实验设计(1分) 单因素组间设计 5、 实验任务和流程(1分) a. 让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两两组合,对坐在桌旁。桌上放好画有黑色线段的白纸, 每人一张,两张完全相同。 b. 让B 组同学用纸或挡板遮住A 组作者的视线,使他看不到自己的画线的手和 画出的线。 c. B 组同学念指示语:“请你用平时写字的手那好铅笔。眼睛看着这张白纸上的 班级:15应用心理学1班 姓名:刘明明 学号:2015326670025 实验日期:9.23 指导老师:胡信奎

的黑色竖线,用笔在旁边的白纸上画一根相同长度的竖线。请你按照你看到的 长度来画,一直画到和看到的线一样长。画的时候,你不能看自己的画线的手 和画好的线。一共20次。从左到右。我会帮助你移动白纸,你手臂不要移动, 尽量画准确。” d.被试明白后开始实验。A组同学完成20 条竖线后结束。 e.两组对换。A组同学年指导语:“现在请你用相同的方法画线。这次你每完成 一条线,我会告诉你结果。但是,我只告诉你画的线是长了、短了还是刚好。 (误差<5%为刚好)。请你注意自己画线的感觉,并记住这种感觉。如果我告 诉你这次画长了,那么下次就画短一点。一共画10次,我会帮助你移动白纸, 你手臂不要移动,尽量画准确。” f.每当B组被试画好一条线,主试尽快良好,立刻告诉被试结果。移动白纸, 直到20条线画完。 g.A组重复无反馈的实验。 h.B组重复有反馈的实验 6、统计方法(可以体现在结果分析里) 用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分析来进行统计分析 五、结果 1、单个被试的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分析:1.5分) 表1 单组被试画线长度与标准长度的误差(单位,n=40) 自变量 A(李夏涵)B(刘明明) 因变量 2.47±0.77 0.87±0.46 (mean±sd) *配对t检验,无反馈(A)vs有反馈(B) 由表1可见,在无反馈的情况下,被试误差的平均数相对与有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更大,说明在无反馈的情况下,所画线与标准普遍相差较大;同样的,A组被试标准差相对与B组的标准差更大,说明在无反馈组所画线的长度更加不确定。 2、全组数据的比较分析(数据+统计+分析:1.5分) 表2 全组被试画线长度与标准长度的误差(cm,mean±sd) 自变量 A(无反馈)B(有反馈) 因变量 2.11±1.23 0.87±0.39 (mean±sd) SSt=∑∑(Xij—Xt)^2=92.38 SSb=n*∑(Xj—Xt)^2=26.52 SSw=∑∑(Xij—Xj)^2=66.86 dft=nk-1=33 dfb=k-1=1 dfw=n(k-1)=32 MSb=SSb/dfb=26.52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必考考点 选择题 反应性:观察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 要求特征:导致被试猜测实验目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一些有用线索 社会惰化列联研究决策标准感受性 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 操作性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不肯定间距 韦伯定律 最小可觉差JND:相距为一个差别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所引起的内部感觉 费希纳定律:相信所有的最小可觉差都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增加,想做比例量表,其实是顺序量表。 史蒂文斯定律 盲视:描述被试不承认有意识知觉时其盲点具有知觉能力 客观阈限、主观阈限会聚操作 SOA 提示-刺激间隔心理不应期 不对称迁移等于延续效应阻滞实验消退 对偶联合回忆前摄干扰量表衰减效应 被试变量 ?天生的(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引起的(社会阶层、宗教、居住区) ?疾病有关的(肢体残缺、智力低下、脑外伤、灾难后果) 简答题 阈限:我们能不能说乙的听觉更敏锐一些? 可能甲乙都有着同等的听觉感受性,但是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音的标准不一样。乙也许比较冒进,只要听到似乎有声音就说“有人敲门”;甲也许比较保守,除非有百分百的把握否则就会说“没听见”。 操作性定义的优缺点: 优点:1.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2.又处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缺点:往往只能涉及变量的少数特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意义。 实验设计 不同情绪对于不同情绪内容材料的记忆效果? 两个自变量各三个水平记忆效果再认的记忆数 什么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方法,实验程序,实验预期结论

现成的实验 说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有哪些三阶交互作用 主效应,有效应,无效应的条件 拉丁方设计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姓名: 学号:2011 年级专业班级:11植物保护安检1班 2013年10月

目录 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 (1) 1 实习地点概述 (1) 2 农作物病害采集及鉴定统计 (2) 豆科作物病害 (2) 水稻病害 (4) 旱粮作物病害 (4) 香蕉病害 (6) 其他果树病害 (8) 茄科和葫芦科病害 (9) 油料作物病害 (14) 甘蔗病害 (14) 花卉病害 (16) 蔬菜病害 (20) 其他病害 (25) 发病症状 (26) 3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37) 四收获与体会 (40) 五问题与建议 (41) 六主要参考文献 (41)

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巩固《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进一步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特别是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技能; 3、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镜检等,学会诊断本地区主要植物病害,学会病害调查的基本方法; 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 农作物病害标本采集与鉴定 以组为单位采集、鉴定和制作一定数量的病害标本,然后进行病害标本室内处理:症状识别、显微镜检、病原鉴定。 2. 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对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田间发生与为害程度进行调查,掌握田间调查取样方法、取样方式、取样数量和取样单位等,并实地进行病害发生情况及为程度调查,详细记载相关数据,认真进行分析、总结。 3. 实习总结并提交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结束后,要求以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实习总结报告。每位同学按实习报告规定格式撰写、提交实习报告、综合性实验报告各一份,主要内容包括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工作成绩、收获、建议及意见。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 1.实习地点概述 ①东莞香蕉蔬菜研究所:香蕉、茄子、豆角、玉米等。 ②增城宁西教学科研基地:玉米、水稻、火龙果、各种瓜类等。 ③广州太和镇大田:驳骨丹、双带剑兰、糖胶树、木棉、蜘蛛兰等。 ④广州市桥钟村农场:生菜、白菜、姜、花生、葱等。 ⑤学校农场:玉米、水稻、菜心、甘蓝、甘蔗、辣椒、甘薯等。

心理咨询实验报告

心理咨询学习心得体会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 2014.9.24 实验成绩 实验一:初诊接待与咨询关系的建立 目的:掌握初诊接待、结构化技术与瞬间观察技术。 步骤: 一、初诊接待训练 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2.有礼貌的接待来访者并运用礼貌用语; 3.咨询师间接的询问来访者能在哪方面帮助他; 4.咨询师询问结束后表明自己的态度; 5.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 6.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7.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来访者的义务与权利; 8.咨询师与来访者协商并达成协议。 二、结构化技术训练 1.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的相关程序; 2.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和治疗的理论。 三、瞬间观察训练及实践训练 1.三人为一个小组,一人扮演咨询师,一人扮演来访者,一人充当观察员,三者角色可以互换; 2.小组内自主模拟训练资料中的十个案例,每个案例平均用时5分钟;

3.每个案例随机挑选一个小组当场演练示范,老师给予点评纠正。 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 初诊接待步骤不太熟练,需要多次训练,直至掌握初诊接待的技术。结构化技术已经初步掌握,但要熟练运用还需多加练习。瞬间观察技术应涉及微表情等,较难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练习才可。 二、反思 初诊接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技术,是咨访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要牢记初诊接待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在日常的咨询中要认真使用结构化的技术和瞬间观察的技术,察觉来访者的情绪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为咨询的深入打好基础。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 2014.10.8 实验成绩: 实验二:参与性技术 目的:掌握内容反应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与共情技术。 步骤: 一、内容反应技术训练 1.咨询师认真倾听来访者的问题或阐述; 2.咨询师以自己的语言概括来访者的问题或阐述; 3.咨询师的言语不得超越来访者的语义,也不能遗漏来访者所述的内容。 二、情感反应技术训练 1.咨询师辨认来访者语言及非语言中反应出的情感,反馈给来访者,并使来访者觉察且接受自己的情感; 2.注意观察来访者的非语言行为及语言中透露或明显的情感,应注意是来访者叙述时的情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