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下)93分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下)93分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下)93分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下)93分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下)试卷

3错,余对

1、马晓河副院长指出,30年前,中国改革的动力来自我国内部,要求改革的群体是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工人和没有前途的知识分子。

正确

错误

2、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我国应按照党政分开的思路,继续深化改革,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事务完全交由政府去完成。

正确

错误

3、马晓河副院长指出,在人大、政协中应更多、更积极地增加“安排”,只留下一定比例的差额空间进行选举,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具有社会代表性。

正确

错误

4、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今后,我国应该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在“两公”方面更多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两公”方面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正确

错误

5、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未来世界将留给中国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的未来发展必须依靠一代又一代改革者不断推进。

正确

错误

6、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结构已经或正在发生变化。

正确

错误

7、马晓河副院长指出,目前中国正在形成一个着逐步支撑社会主体的中产阶级,他们有理想、有知识、有财产,对社会需求不同于弱势群体。

正确

错误

8、马晓河副院长指出,当中国变成世界第二强国,并在不远将来经济总量规模超过美国时,作为强国,中国既要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等游戏规则的制定,同时又要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

正确

错误

9、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既是自己的事情,也与国际社会高度关联,简单套用过去30年的改革办法是行不通的。

正确

错误

10、马晓河副院长指出,目前中国正在形成的逐步支撑社会主体的中产阶级群体既要求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也要求社会公正、平等、透明,有着强烈的参政意识,这些人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社会。

正确

错误

11、马晓河副院长指出,对国际环境而言,随着中国的繁荣和富强,国际地位将不断上升,最终将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非常重要的一极。

正确

错误

12、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中国下一步改革要在宏观层面上有整体推进方案,而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

正确

错误

13、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中国下一步改革在党政关系方面,应按照党政分开的思路,继续深化改革,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事务完全交由政府去完成。

正确

错误

14、马晓河副院长指出,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演变了几百年,其演变过程是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中国要想完全仿效,恐怕比较难。

正确

错误

15、马晓河副院长指出,在政府和市场关系方面,今后改革方向是政府要有干预边界,干预范围要限定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要给市场经济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正确

错误

16、1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30年前,中国改革的动力来自我国内部,要求改革的群体是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工人和没有前途的()

知识分子

海归人员

机关工作人员

政府基层人员

17、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中国的发展根本在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国际化只是一个后天因素。

政策创新

文化创新

市场创新

制度创新

18、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改革实质上是对原有权力结构的再调整,这种调整必然有人损失利益,会有阻力。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改革要破除阻力,实现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配置结构的再平衡,需要大智慧。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新改革需要的大智慧之一是敢于超越自身所在的集团利益,为民族复兴、国家强大而推进改革,这需要一种自我牺牲精神。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在国内,与国际社会没有关联。

19、马晓河副院长指出,目前中国是世界第几大经济体?

第一大经济体

第二大经济体

第三大经济体

第四大经济体

20、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新改革需要的大智慧之一是具有远见卓识,从历史和全球化的视角把握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时机、路径和进程,考虑民族、国家利益,制定和实施行动方案。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新改革需要的大智慧之一是具有超强驾驭改革开放的能力,善于配置人力资本、公共资源,集聚社会精英,团结一切积极力量,推进社会进步。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新改革需要的大智慧之一是善于从日常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发现新趋势,从单一问题中看透问题本质,调集社会资源、集中国力,推进中国改革,促进中国发展强大。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演变了几百年,其演变过程是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中国要可以完全拿来为我所用。

21、马晓河副院长指出,30年前,中国要求改革的没有前途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改革目标是()

有饭吃

有房住

有出路

有尊严

22、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中国下一步改革应进一步改革用人制度,应该继续扩大(),扩大社会招聘范围,让更多的优秀人才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到我们的政府管理机构中。

差额选举

公推公选

公推直选

竞聘上岗

23、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中国下一步改革应按照既有利于国内现代化、又适应全球化进程要求,优先从上层建筑领域加快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

24、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哪项?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国进民退”只是问题的表象,背后是制度安排适当。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我国下一步改革要把“两公”用在公共事业上,而非集团利益和权贵身上。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我国下一步改革要从制度设计上防止“两公”部门化、集团化甚至个

人化。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30年前,中国要求改革的群体之一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工人,其要求的改革目标是有出路。

25、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从制度经济学上讲,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配置权利属于()产品。公共性

福利性

市场性

计划性

26、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中国下一步应采取()的路线推进改革。

从上到下

以难带易

内外联动

重点突破

27、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30年前,中国改革的动力来自我国内部,要求改革的群体是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工人和没有前途的知识分子。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30年前,中国改革的动力来自我国外部,要求改革的群体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当前和今后,中国改革的动力既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压力。

马晓河副院长指出,当前和今后,中国改革的动力来自国家内部,与外部压力无关。

28、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今后中国改革开放要有()和重大举措。

整体思路

基本方向

最终目标

基本走向

29、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中国下一步改革应构建一个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更加适应,民主体制与法治体制更加配套,()等关系更加和谐的制度框架。

政府与社会

政府与市场

中央与地方

国企与民企

30、马晓河副院长指出,在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上,要从“两公”开始,即从()改革开始。

公共权力

公共资源配置制度

公共服务

公共财政

正确理解顶层设计的内涵与要求

正确理解顶层设计的内涵与要求 作者:闻新国时间:2012-09-01 上层正式提出并首肯了顶层设计概念,既是针对社会对改革期望的一种回应,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根本性制度变迁和最终确立方式的一种明确,更是对深化改革作出的一种当担和承诺。从社会对深层次问题进行改革的呼声来看,顶层设计隐喻了几个方面的关键词需要明朗化。 关键词之一,顶层深化共识。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那么顶层对改革方面重大问题的认识必须达成一致并不断深化。改革至今,已经不再能摸着石头过河了,改什么,如何改,重大的改革理念、目标手段、根本的改革方向等方面应当明确。首先,顶层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改革方向上要达成共识,进而在目标与路径、过程与结果中达成对应关系。另外,改革还在路上,改革需要再次突破也是需要达成的共识。在社会管理方式和国家治理模式等重要方面的观念更新上要达成共识,进一步激发社会发展的自动力和潜力。政府职能围绕维护公平公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政府控制和利用公共资源的方式收缩到公共财政层面上的认识需要统一。凝聚改革共识,应当在利益多元化和话语多层次的基础上形成协商对话机制。在改革重大问题上努力达成思想

统一,改革的行动合力就会更大。 关键词之二,顶层直面表白。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更是回归之路进退之中的调整。与前改革时代相比,现代社会结构、科学技术、治理方式和制度环境等社会经济政治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改革开放置身于这一社会发展进程之中,自然也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并与之相适应的过程,而改革在许多方面应是一个回归之路,需要向民众传达真实的信号,尤其要撇开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虚假观念和虚幻的承诺,否则遗留的虚假观念与改革期望形成的落差一起会阻碍改革的推进。改革既是观念的更正,更是真实制度的改进,要让社会回归真实、回归本原,让民众回归自我、回归理性,让制度向人权保护和法治建设演进,不断完善保障有效的私有财产制度和民主平等的公共政治制度,实现颠倒之颠倒。改革如此辩证地处于进退之中,需要直面表白启迪心智。 关键词之三,顶层痛下决心。要求顶层设计,就是要求顶层要有改革家的气质,在某些方面要痛下决心,并付诸行动。改革有风险,但是不改革有危险。改革需要战略思维,需要智慧和勇气。改革既要利用各种条件不失时机步步推进,更需排除不合理利益集团干扰,痛下决心打破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下大气力改革造成不合理利益形成的制度体制。改革会有阻力,但改革不

初中学校顶层设计方案

某某初级中学 学校顶层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校实情,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以“育人为本,特色发展”为学校发展目标,全力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学校简介 某某初级中学始建于1989年,座落在高碑店市某某镇西,2012年与加录初级中学合并,服务于某某镇65个自然村,辐射面积约72.8平方公里,惠及人口43840。 我校共有19个教学班,在校生834人,教职工62人,专任教师62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小高、中一35人,小一、中二27人。现有保定市优秀班主任6人,保定市骨干教师24人,保定市名师1人,保定市先进德工作者5人。 某某镇原为高碑店市(某某县)政府所在地,历史文化深厚,武术、书法曾经远近闻名,有著名的人文景观“某某八景”、“紫泉行宫”、“开善寺”;有近代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如杨化普、刘海芬、张长发等,这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理念内涵 办学思想:“以成人为根本,以成才为目标,培养高素质新人”。 校风:“团结、求实、和谐、创新”

教风:“爱生、敬业、勤研、奉献” 学风:“尊师、好学、会学、博学” 在学校文化上以“传承某某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为目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足校史和地方历史,打造校园文化景点,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即诗意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与和谐校园一体化的学校文化风格,力争使每一位师生具有优雅、阳光的精神风貌,使校园翰墨飘逸、书香文明。 四、目标远景 学校总体愿景:让孩子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健康、自主的发展。 1、让校园在平安的基础上走向有序、和谐,让每个孩子身体健康,都有一颗阳光的心。 2、从“他教”走向“自主”。以打造“生本课堂—高效课堂”为路径,让学生的学习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让学生的管理从“教师管理”走向学生“自我管理”;让教师从“照本宣科”走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3、从“外显”走向“内蕴”。以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为契机,让校园不仅环境优美,而且通过艺术教育和读书教育,让校园蕴含浓郁文化气息。 五、基本框架 1、教师素质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上)》(100分)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上)试卷答案(100分) 1、马晓河副院长指出,通过对外开放,中国引进了资本、技术和管理,使得中国经济由过去完全封闭的状态纳入到了世界体系中,使得我国经济结构迅速由“双缺口”型向“双剩余”型转变。 正确 错误 2、马晓河副院长指出,随着信息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老百姓素质提高以后,要求公平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正确 错误 3、马晓河副院长指出,过去的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进行了改革开放。 正确 错误 4、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正确 错误 5、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 正确 错误 6、马晓河副院长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我国农业领域普遍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 正确 错误 7、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几亿人摆脱了严重饥饿和贫困。 正确 错误 8、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数以百万计的下乡、回乡知识青年进入大学,30年来我国高等学校为中国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精英群体,这些精英群体在各个领域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支撑。 正确 错误

9、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我国改革了用人制度,废除领导终身制,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打开了干部轮替和进入的通道,将大量社会精英人才纳入到治国体系中,这给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正确 错误 10、马晓河副院长指出,同前苏联的“休克疗法”改革相比,中国30多年改革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的路线。 正确 错误 11、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我国的农村改革是先从生产领域进行的,把地包给农民,然后才逐渐地实行双轨制,卖足了平价粮给国家,议价粮由国家征收。随着后来粮食的增加,改革才从生产领域逐渐走向流通领域。 正确 错误 12、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中国过去30年渐进式的改革,在改革开放的利益分享结构上,采取了先存量改革,再以存量改革带动增量改革的办法。 正确 错误 13、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从下到上式的渐进式改革方式,虽然在短期内不容易取得大范围成功,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如果用30年的时间来看,它的社会震荡小,试错成本低,成果非常明显。 正确 错误 14、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从基层率先发动改革,工人、农民优先获益,所以他们支持改革。 正确 错误 15、马晓河副院长指出,改革受益群体的分化,必然加剧城乡、区域、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正确 错误 16、马晓河副院长指出,中国的产权制度改革是率先在()开始的。 正确 错误 17、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 正确

浅析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问题与方向

浅析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问题与方 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是十分复杂的,这不仅因为国有企业资产总量巨大、数量众多,国有企业历史路径依赖问题突出,还因为“统一所有、分级代表”的国资监管体制,导致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国企情况差别巨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国企改革的进程也各不相同。2014年,中央层面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还没有正式出台,只是针对中央企业启动了改组国有资本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董事会建设、派驻纪检组“四项试点”和国企薪酬制度改革。而在地方层面,2014年己有25个省级区域出台了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提出了时间表、路线图和一些重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中央层面的国企国资改革与地方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再加之地方国资总量超过了中央国资总量,因此,有必要专门研究地方国资国企的改革问题。 一、地方国资国企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可以概括为“统一所有、分级代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虽然没有像理论界提出的“政府分级所有”的管理体制—将公有财产具体落实到一级政府所有,这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公共财产管理体制—更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有利于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但总体而言,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地方国有国资管理体制和国企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完善国资监管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二、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新进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市于2013年12月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截止到2015年1月,己有25个省市出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其中上海、北京、天津、黑龙江、山西、山东、甘肃、江苏、湖北、四川、重庆、湖南、江西、贵州、广西、广东16个省市公布了

践行顶层设计 助推学校发展(定稿)

践行“顶层设计”助推学校发展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三十三小学校钟青俊 “顶层设计”来源于引进的工程学概念,是一种从最高端向最低端、从一般到特殊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引用到教育及其它领域后,其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就教育及学校的“顶层设计”而言,它不但是一种设计方法,也是一种发展理念,是一种遵循教育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指向顶层目标、追求最优发展的理想和信念;“顶层设计”是一个具体方案,是一个以核心理念为统领,涵盖各个层面各个系统的有计划、有标准、有程序、有措施、有评价、有文化的工作方案。”顶层设计”是一系列实践活动,是学校各部门、全体师生员工为践行顶层理念、实现教育理想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顶层设计”是一场教育教学思想的创新,包括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发展战略、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与重构。 全面推进以“育人为本,特色发展”为核心的小学“顶层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我区小学教育高位均衡、科学优质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龙泉驿区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近一年的学习、实践、交流和反思,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只要认真践行“顶层设计”,必将助推学校科学发展。 一、“顶层设计”,使学校理清了办学思路,找准了办学定位。 自区教育局2010年“8.20”会议以来,我校按照区教育局的统一安排,通过理论学习、参加讲师团报告会、教育集团交流研讨、办学思想大讨论、“顶层设计”大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明晰了

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目标。根据学校历史和现实,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为目的,确立了“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和“环境优、质量高、特色明”的办学目标。围绕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构建了以“因材施教,和乐育人”办学思想和“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办学理念为核心,常规管理为保证,队伍建设为关键,课程改革为载体,学生发展为目的,特色建设为途径的“顶层设计”工作思路,并确立了“围绕理念抓制度、内强素质抓队伍、立足校情抓环境、育人为本抓养成、减负增效抓质量、创新思路抓活动、网络联动抓共育”的“七抓”工作策略及实施途径。学校工作有了目标、有了中心、有了落脚点。 二、“顶层设计”,使各项工作得到统筹和兼顾。 学校工作纷繁复杂,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往往都围绕当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许多工作都难免出现没有整体性、没有连贯性、没有延续性等问题。自学校开展“顶层设计”以来,较好的克服了这些问题。 我校从本学期开始,学校各项工作均坚持以“顶层设计”为统领,紧紧围绕“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产生了以办学理念为“王”、以所有教育教学工作及人、财、物、时、空各种资源为“蜂”的“蜂王”效应。实现了各项工作统筹兼顾。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按照学校既定的“七抓”工作策略,遵循“整体构建、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了相关工作。

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图

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路线目标 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路线迫切性: 面对中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势头,社会改革也被提上重要日程,重点是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应中国发展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在全面总结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吸收地方改革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新一轮改革方案。 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路线目标: 一、政治领域改革。 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依法治国的根本理念还是推进法律公开公平公正,重点是司法体制改革,将纪委和司法的部门,从地方党委和政府独立开来,变成单线条的、中央垂直管理系统。党中央通过中纪委管各级纪委,通过两高管各级检察院、法院系统,一个中央常委管纪委,一个中央常委管检察,一个中央常委管法院。 1是各地法院、检察院独立出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法委,由北京通过最高法直接领导,各省市法院、检察院分支机构拨款、人事都由最高法院决定。 2是把监察局和反贪局从行政序列中独立出来,合并到纪委,参照美国联邦调查局、香港廉政公署的模式,变成一个独立的由上至下的独立机构—纪委(反腐败局),不受地方政府和党委领导。纪委(反腐败局)以肃贪倡廉为目标,采 取防止、教育及调查三管齐下的方式执行,调查对象为公务员至公共事业机构,包括所有私人机构。中纪委直接管理各级纪委(反腐败局)反腐败局,各省市分 支机构直接由中纪委(反腐败局总局)领导,拨款和人事由中纪委(反腐败局总局)决定。各地方反贪腐局官员采取四年任期,定期调换。 这样就形成了中央集权(党中央通过中纪委管党纪,通过两高分管司法的检察、法院系统),地方省市及以下政权的三架马车的模式,即地方党委政府(省委书记可以兼任省长)、司法、纪检三权分离,就是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的互相分离监督,纪委独立监督同级党委政府的党纪腐败行为,检察院对同级党委政府行使检查权,法院独立审判,党委政府在纪委、司法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只能依法行政,一切政府行为只能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使国家法律会落到实处,改善了邓的政权体系即党委、政府的2权结构,将极大改善从体制上反腐败,政权结构接近于西方政体,更加完善,有利于政治清明和加强党中央的领导全局的能力。 如果司法体制改革成功,省委书记是可以兼任省长,否则,在现行体制下,省委书记兼任省长,地方将形成唐朝的藩镇,从回文革时革命委员会一元极权结构政权模式,绝对的弊端。

中央顶层设计透露的改革大趋势

中央顶层设计透露的改革 大趋势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央顶层设计透露的改革大趋势 2015年06月12日来源:凤凰财经 顶层设计,一个近年来频频被应用于政治领域的工程学术语。在中国的改革史中,顶层设计是重要的改革逻辑——由中央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对改革任务进行统筹规划,调配资源,高效实现目标。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的2014,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的2015,这两年,中央一直“蹄疾而步稳”地推进改革。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无论政治局会议、深改组会议形成的方案,还是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下发的文件,都体现出浓重的“顶层设计意味”。 为何如此这种现象,透露出中国改革的何种趋势和走向 顶层设计的三个关键词 近两年多来,中国的各种“顶层设计”密集出炉。这些顶层设计,类别不少,有的叫“决定”,有的则叫“方案”、“意见”、“办法”、“规定”、“条例”、“纲要”等等,可统称“方案”。 这些方案,看似“应接不暇”,实则有规可循,可通过三个词读懂。 首先,“全面”。理解为何如此众多方案密集出炉,先要理解一个词——“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例,既然要“全面”,涉及领域、地域、范围必然宽泛:文化体制、财税体制等体制要改,户籍制度等制度要改,足球等项目要改,新型智库等要建设,上海自贸区等要试点,京津冀则要推动协同发展,等等,它们无不属于“全面”中“一面”。梳理十八大以来大量的顶层设计方案,不难,它们正是围绕“四个全面”铺开。 其次,“层次”。顶层设计之间,层次分明。有的位于“最高层”,属于“上位法”,如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有的则属于“下位法”,就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某个方面展开。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党的纪律检查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属于从严治党的几个方面。 第三,“有序”。相关度高的顶层设计,衔接有序。自贸区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之一。围绕此事,先有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013年9月),继而中央深改组第六次会议审议的上海自贸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2014年10月),再是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2015年3月)。即先有上海试点,继而经验推广,再是上海“进一步深化”,有条不紊。 着眼全局与具体领域:两年来的顶层设计 6月5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3次会议上,《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等5份文件被审议通过。

强化顶层设计,,夯实策略创新,,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夯实策略创新,,区域整体 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党的十八大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我国教育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让每个孩子享受有质量保障的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因此,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点是抓实抓好教育的内涵发展。什么是教育内涵发展?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区,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如何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一、把握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就是统筹区域内城乡学校的全部资源,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地推进,让强的更强,让弱的变强,不断强化区域内涵发展特色,逐步塑造区域教育品牌。 1.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

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正从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发展主要是依靠追加外部教育资源投入的方式来促进教育发展,追求的是规模效益和办学条件的优化。内涵式发展则致力于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致力于学校内部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和学校文化的更新,注重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的潜能激发。积极探索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方法策略,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必由之路,是基础教育转型变革的必然方向,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当前,“区域内差异”是影响教育公平的最大障碍。近年来,滨城区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全区中小学基本实现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荣获了“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称号;但“内涵发展”方面的差异依然存在,这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所带来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即义务教育学生的择校现象,这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只有通过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才能实现外延式均衡与内涵式均衡的有机融合,才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这是消除素质教育发展痼疾的关键所在,是突破素质教育实施瓶颈的根本方法。 二、实践探究,带题管理, 不断创新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策略

国企改革“1+N”

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 1:《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N: 《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2015 44】(1) 《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2015 54】(2) 《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2015 63】(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2015 79】(4) 《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2015 166】(5) 《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2015 170】(6)《关于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指导意见》【2015 2423】(7) 《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2016 4】(8)《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2016 19】(9) 《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2016 32】(1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16 45】(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

【2016 56】(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2016 63】(13) 《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2016 133】(14)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2016年6月27日至7月2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介绍国资改革情况时表示,目前已相继制定出台13个专项改革意见或方案,还有9个文件正在履行相关程序,相关配套文件即将全部制定完成。” 国资委2016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九项重点任务” 一是尽快完善“1+N”文件体系,基本完成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二是深入推进“十项改革试点”,在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上尽快形成突破;三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四是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中央企业实行分类考核、分类监管;五是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在中央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两个层面大力推行公司制;六是推进董事会建设,使绝大多数的中央企业建立起规范董事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七是推动中央企业重组调整,压缩管理层级和法人层级,优化国有企业结构布局;八是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九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在改革中同步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中国政治的顶顶层设计问题

中国政治的顶顶层设计问题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2012年08月28日 顶顶层只是整体国家治理制度的一部分,因此要解决顶顶层设计问题也需要改革其他国家基本制度(顶层) 近年来,中国面临“想改革但又改革不动”的困难局面,因此提出了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又更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的顶顶层设计问题。就改革来说,顶层设计的概念的重要性是显然的。无论哪一个国家,改革的动力尽管也往往来自地方和社会,但无论改革政策的制定还是执行,都要涉及到顶层设计问题。实际上,不管是改革还是革命,都需要顶层设计,只是发生在不同的阶段。改革是顶层设计,就是要先发制人,通过改革来避免类似革命那样的激进变化。而革命尽管是要推翻旧的体制,但革命之后仍然会面临顶层设计问题。 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顶顶层设计,概念提出来了,但如何具体化和细节化呢?没有具体化和细节化,这个概念就没有操作性,就没有可行性。从各国政治制度运作的经验看,顶层设计和顶顶层设计都涉及到两个相关的基本层面,即权力的结构和改革的政策。权力结构决定了改革政策的方方面面,包括能不能产生政策?产生什么样的政策?能不能把已经制定的政策推行下去? 这个意义上的顶顶层设计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改革,而且也是政治制度日常运作和政治生活日常进行。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

领导者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是在处理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而改革则更是一项永恒的事业,改革就是要不断改革现存的政治体制,使得其不仅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现状,而且也有能力来应付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确立政治责任制最重要 顶顶层设计因此要满足几个基本的条件。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确立政治责任制。任何政治制度,无论是传统的帝国制度和封建制度还是近代以来的专制和民主,最重要的就是要确立最高层的政治责任问题。如果领导层的政治责任不能确立或者不明确,那么任何一个组织(包括政府)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问题。 第二个相关的条件就是赋予领导者履行其政治责任的制度能力。政治责任确立之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履行责任了。政治责任体现为政策,政策的执行需要通过制度来实现。这里,制度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政治层面,没有足够强大的政治力量的支持,政治责任就很难转化成为具体的政策。其二是行政层面,没有有效的行政执行机构,政策难以执行下去,那么政治责任也只是空中楼阁。 如果前面这两个条件适用于历史上任何政治体制,那么在近代以来,因为民主化,顶层设计还必须考量到更多的其它条件。至少有两个条件适用于越来越多的政治制度,包括中国。 第三个条件是如何保障顶层在履行政治责任时考虑体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而非个别领导人的个人利益或者仅仅是领导层本

浅谈改革顶层设计_季明

浅谈改革顶层设计 季明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摘要]改革顶层设计,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在当代中国特别紧迫、十分重要、尤为必要。改革顶层设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抓住关键环节。 [关键词]改革;顶层设计;体制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62(2011)02-0005-04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强调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时,明确指出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新理念。当前,结合30多年改革的实际,认真学习研究这一新理念,对于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改革顶层设计的内涵和特征 “顶层设计”不是一个新名词,它原本是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它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设计对象,运用系统论的方式,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注重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不仅从系统和全局的高度,对设计对象的结构、功能、层次、标准进行统筹考虑和明确界定,而且十分强调从理想到现实的技术化、精确化建构,是铺展在意图与实践之间的“蓝图”。借鉴到社会科学领域,顶层设计尤其强调计划的整体主义战略、缜密的理性思维与执行力。 综合当前学术界对改革顶层设计讨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建议》借用“顶层设计”这一科学工程设计中的概念,意在表达这样的涵义:“改革顶层设计”,是指运用系统科学中的哲学思想方法,以全局视角对改革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规范主体结构和主要模式,和谐各种关系,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路径,并适时调整、规避可能导致的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改革顶层设计,内在地包括了当前和今后中国改革的总体规划、整体思路、基本方向、最终目标、重点领域、先后顺序、实现路径等,强烈地表达了整体地、全方位地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意向。 “改革顶层设计”这一内涵应该具有以下鲜明特征:一是高端战略性。就整个国家的改革而言,顶层就是最高层,就是全党全国这一层。改革顶层设计的整体方案包括当前和今后中国改革的整体思路、基本方向、最终目标等。这就是意味着党和政府要担当起各领域改革方案顶层设计师的责任,要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这艘巨轮当好“舵手”、“总设计师”。二是缜密科学性。科学性的基本精神就是按规律办事。规律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改革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就在于:致力于研究、把握、遵循所要进行的改革与外部事物之间、要进行的改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包括了两个要求:改革自身要按规律办事,党在领导改革中要按规律办事,两者缺一不可。三是整体系统性。顶层,顾名思义,就是指整体和全局。顶层设计,是涵盖党和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要素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宽领域的整体性概念。改革顶层设计的视角,需要跳出局部环境的束缚和影响,需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发挥整体效应。有了顶层设计,就能纲举目张。四是统筹协调性。重视改革顶层设计,要求加强对改革的统 5 ··

国企改革方案六大亮点

国企改革方案六大亮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总体要求到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国企改革目标和举措。在分类监管、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股权多元化、国企重组整合、整体上市等方面亮点频现。 亮点一: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意见》指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解读:顶层设计方案为下一步改革方向与路径定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保建云表示,这是国企改革在已有基础上的新的重大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重大进展,然而,部分地区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部分国有企业依然效率不高、产权不明的情况。 此前,尽管已经有部分地区出台了地方性的国企改革方案,但缺乏顶层指导与设计,国企改革推进缓慢,而《意见》的出台则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国家顶层设计方案,为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定调。 亮点二:分类监管国有企业将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意见》提出,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 解读:有分类才有管理有分类才有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咨询部部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张春晓对此解释,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有分类才有管理,有分类才有发展。 根据什么来划分?张春晓表示,对于商业性主要是能够凸显在市场中的商业运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够放大企业经营的运行活力,能够放大市场的运行能力,以及它的载体能力,为市场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这是商业类。公益类主要是考虑到民

新形势与顶层设计

新形势与顶层设计 2011年6月18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京召开“改革的新形势与顶层设计”座谈会。会议围绕如何判断改革的新形势、“十二五”改革顶层设计的现实需求、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的重大研究课题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发言: 简单说几句。讨论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我觉得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没有一个共识:改革改什么?朝哪个方向改?目标是什么?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改?在这些问题上,有没有形成共识?现在看来不仅没有形成共识,而且分歧很大。我们想的可能和其他一些人想的也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在没有一个清楚的蓝图的情况下,如果就着手来搞改革的顶层设计,有很大的风险。刚才高尚全主任讲到,现在缺少一个领导改革的机构,这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但假设现在要成立这么一个机构,谁来干,干什么,怎么设计,可能是无法预测的。如果领导改革设计的人不想改革,那么很可能的一个结果是,设计的改革方向和社会的需要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驰。 这样,与其马上着手搞顶层设计,还不如先来讨论我们改革到底要改什么。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开的讨论。否则的话,有可能变成由既得利益者,或有种种既得利益、部门利益的某些职能部门来主导改革设计。如果是这样一种设计的话,还可能给未来的改革造成新的障碍。那么你怎么办?你说没有改革的领导机构,已经有了这么一

个机构,而且搞了改革设计,但他设计的东西不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东西。 现在讲改革,有些非常根本的东西要考虑。首先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什么问题?有些人说,我们现在改革基本上改得差不多了,我们的国家主导经济,又加上市场,这就是中国模式,在世界上已经是最优模式了。既然这样的话,还要改什么?那无非就是小修小补,哪儿有点什么漏洞,打打补丁改善改善。当然也有人说改革改坏了,要退回原来老的计划体制,继续搞阶级斗争那一套模式。这两种观点都大错特错了。 我认为经济改革改了3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最大的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没有走上轨道。我们这套政府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这些政府职能很大程度上是从过去的计划体制下延续下来的,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又发生了很多变形。政府虽然不能指挥一切,但具有很大的权力可以垄断资源的分配,可以操控市场,同时又能够不受社会监督,因此滋生出来大量既得利益,甚至自身朝既得利益集团的方向演变。 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做大蛋糕,在这方面好像很成功;但另一方面,这个蛋糕怎么切就变成最突出的问题。现在出现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上的不满情绪,主要都来自这里。一个不受社会监督的权力不但主导做蛋糕,而且主导切蛋糕,主导哪一块蛋糕切给谁,切多大。拿刀切蛋糕的人给自己切的那一块越来越大,给能为自己带来好处的人切的那一块也越来越大。那么政府自身的腐败就是不可避免

422更加注重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时代呼唤“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用在改革上,意在对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切改革要探究本因、追根溯源,在高层次上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各个方面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工作,解决根本的民生问题;善于从全局出发且始终贯穿全局,在所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问题上一以贯之。 30年快速发展举世瞩目,但“福兮祸之所倚”,问题也不少。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超前透支了人口红利,靠廉价的劳动力,靠对资源的大量损耗,靠廉价的出口,这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人口红利在减少,人口在老龄化,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急剧提高,环境的硬约束已出现,国际社会要求我们承担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危机一旦如海啸突如其来,成千上万家缺少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就会很快沉没,大批工人会失去工作,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还危及社会稳定。爬上一座山可能需要30年,从山上掉下来也许只需30秒。 能够最早觉察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是“顶层”。因为“顶层”不仅可以看到“造化钟神秀”的成就,也觉察到了“阴阳割昏晓”的变化;不仅有“荡胸生层云”的胸怀,也打开了“决眦入归鸟”的眼界;因此必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国的发展和改革走到现在,需要总揽全局的顶层设计。 例如,中国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还在土地上的农民怎么生产生活”,和“离开了土地的农民怎么生产生活”。现在从基本面上看,由于生产要素成本的拉动,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涨,逼着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科技含量。但由此引出的问题,是民工荒与“二杆子现象”(即城市增加大批缺乏技能的农民)、土地撂荒并存,是“一部分人没活干”与“一部分活没人干”并存。这就需要未雨绸缪、综合考虑的顶层设计。 又如,科技创新,要有规模经济为支撑。产量越大,创新需要的单位成本分摊越低。中国市场大,产业规模可以是世界上最好的,因此从理论上讲,支撑科技创新昂贵成本的产业规模已经形成了。但为什么汽车产业迅速膨胀,飞机的歼-20都搞出来了,无论是飞机还是汽车的发动机,就是搞不上去?这就需要抓住这些难题,发挥我们优势联合攻关的顶层设计。 再如,一个县,一个乡,在规划的时候不会对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操闲心。但在中国整个国家的层面,如果不操心这件事,不但毁了中国,也毁了世界。这就需要从长计议、调整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顶层设计。 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从“七五”计划就开始了,多少个五年了,我们一再呼唤,生产方式要转变,终于讲到这种转变已是“刻不容缓”了。过去讲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是死路一条;现在讲不转变发展方式、不科学发展,是死路一条。 问题是如何实现转变。如果大家都“恭喜发财”,当然都乐意。但要想舒舒服服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能的。当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只能壮士断腕,为长远发展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只能做好“减法”,勇于放弃没有效益的增长,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下力气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下狠劲消除“小而全”,总之,有一些产业、有一些工程要下而不是上,要退而不是进,被牵涉的自然不会高兴,甚至会很痛苦。 顶层设计的最后检验标准,要看是不是生产要素更为合理有效配置,从而在新的阶段焕发、解放出更大的生产力。从总体上看,我们毕竟还是要高兴,要皆大欢喜。打个比方来说,最终要问一问农民高不高兴,牛高不高兴,土地高不高兴。

中央顶层设计透露的改革大趋势优选稿

中央顶层设计透露的改 革大趋势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央顶层设计透露的改革大趋势 2015年06月12日来源:凤凰财经 顶层设计,一个近年来频频被应用于政治领域的工程学术语。在中国的改革史中,顶层设计是重要的改革逻辑——由中央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对改革任务进行统筹规划,调配资源,高效实现目标。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的2014,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的2015,这两年,中央一直“蹄疾而步稳”地推进改革。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无论政治局会议、深改组会议形成的方案,还是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下发的文件,都体现出浓重的“顶层设计意味”。 为何如此这种现象,透露出中国改革的何种趋势和走向 顶层设计的三个关键词 近两年多来,中国的各种“顶层设计”密集出炉。这些顶层设计,类别不少,有的叫“决定”,有的则叫“方案”、“意见”、“办法”、“规定”、“条例”、“纲要”等等,可统称“方案”。 这些方案,看似“应接不暇”,实则有规可循,可通过三个词读懂。首先,“全面”。理解为何如此众多方案密集出炉,先要理解一个词——“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例,既然要“全面”,涉及领

域、地域、范围必然宽泛:文化体制、财税体制等体制要改,户籍制度等制度要改,足球等项目要改,新型智库等要建设,上海自贸区等要试点,京津冀则要推动协同发展,等等,它们无不属于“全面”中“一面”。梳理十八大以来大量的顶层设计方案,不难,它们正是围绕“四个全面”铺开。 其次,“层次”。顶层设计之间,层次分明。有的位于“最高层”,属于“上位法”,如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有的则属于“下位法”,就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某个方面展开。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党的纪律检查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属于从严治党的几个方面。 第三,“有序”。相关度高的顶层设计,衔接有序。自贸区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之一。围绕此事,先有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013年9月),继而中央深改组第六次会议审议的上海自贸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2014年10月),再是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2015年3月)。即先有上海试点,继而经验推广,再是上海“进一步深化”,有条不紊。 着眼全局与具体领域:两年来的顶层设计

高明华:国企改革方案指导意见的八大亮点1.doc

高明华:国企改革方案指导意见的八大亮点 1 9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酝酿多时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总方案正式出台。国企改革方案将以“1+N”的形式出台。具体来说,“1”是指目前所发布的指导意见,“N”是十几个相关配套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教授列出了指导意见的“八大亮点”和“五大需要细化的点”。 亮点一: 明确规定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监管。 “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这意味着,目前分散在各部门的经营性国资,包括金融性国资,将统一监管。 亮点二: 明确商业类国有企业和公益类国有企业有不同的考核方法。 “指导意见”对商业类国企重点考核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而对公益类国企,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 亮点三:

明确董事会的独立权利。 “指导意见”提出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 亮点四: 对国企负责人进行分类分层管理。 首先,“指导意见”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 再次,“指导意见”对国有企业领导人也进行分层管理。对组织任命的领导人,按照公务员待遇划分;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的薪酬分配制度。 亮点五: 明确了国有资本形态转化的问题。 “指导意见”规定,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指导意见”还指出,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资本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和行业。 这意味着国有资本不但可以进,还可以退,将坏的国有资产卖掉变成钱,并不会被扣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而是转换了国有

改革顶层设计的经典文章

延边大学 论文 题目:论加强改革顶层设计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姓名:韦文金

学号:2014010183 摘要:“改革顶层设计”是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改革顶层设计”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大部分人对其内容知之甚少。文章从“改革顶层设计”的内涵和背景、理论基础、具体牵扯的几个问题、任务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其作了深入的表述和探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达到在探讨中使自己和读者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改革顶层设计理论基础任务及意义

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对改革的意义、目标、路径选择、过程控制、改革内容及要处理好的各种关系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构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并主持召开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改革思想为我国未来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所谓“顶层设计”是指用系统、全面的视角,审视系统建设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统筹、协调发展的目的[1]。“十二五”规划《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顶层设计”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其一,指设计机构的最高层,即中央政府。“顶层设计”便涉及由中央政府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系统化设计。既要解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利益团体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又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外的关系问题。“顶层设计”就是强调这一切工作都由最高层的中央政府开始的系统工程,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零敲碎打。其二,指设计水平的最高层次。“顶层设计”的对象是一切工作的总体性、根本性、长期性依据,是从最高层次进行的全面设计,立足长远,不同于某个地区、某级政府或是自下而上式的改革思路。强调的是最关键、最根本、最基础、最重要的制度性变革,是其他改革工作的指导和前提[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