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案(教师版)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案(教师版)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案(教师版)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案(教师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

【自主学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指经济重心有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2、许多中原人南迁(北人南迁)带去了,。(根本原因)

3、条件优越。

4、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

(三)、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时间:经济重心从___________开始南移,到_____最后完成。。

标志:①南方经济在经济中的地位超过了。

②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特别是地区。

【合作探究】

材料一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古都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故都”指哪里?是今何处?国家财政收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地区:江南地区;故都:东京,今天开封;宋朝时,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南方税收超过北方,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材料二体现了宋朝采取什么样的对外贸易政策?为有效管辖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宋高宗这句话反映了什么部门的兴盛?宋政府是怎样“措置得宜”的?

(政策: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机构:市舶司;部门:海外贸易;措置得宜: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说明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4)这三则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经济重心南移)

(5)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联系: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或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6)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①保持稳定的大好局面②引进、运用先进的技术③要有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

【巩固提高】

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3、假设你回到了北宋时期,下列哪些事情是你可能遇到的()

①夜间酒楼、商店营业②在四川用交子买东西

③酒店里的用具有精美瓷器④在饭馆中,看到了一个大汉吃了三大碗米饭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下列货币出现的时期中,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是

A B C D

5、南宋时,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他抵达泉州后应道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宣政院

C.市舶司

D.理藩院

6、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宋代商业繁荣的一项是( )

A.各地城市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原产于越南的占城稻引进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D.汴京城内大酒楼的日客流量有1000多人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经济重心南移 【学习目标】 1.知道唐朝中晚期至两宋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时。2.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南宋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3.认识南宋时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阅读课本第一目结合以下材料,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材料二: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 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方人口南迁图 2.阅读课本第二目,找出南方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3.阅读课本第三目,找出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 1.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 都进行了哪些劳作? 2.这是一艘福建泉州 出土的南宋海船,有 13个密封的船舱。想 想看,这种船有什么 优点? 3.有这样一座城市,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

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你们知道是哪一座城市吗?东京城与它相比有了哪些发展?如果作为一个居民,从衣食住行方便的角度考虑,你愿意住在东京还是在长安? (二)学以致用 1.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和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哪些新的发展? 2.唐太宗说过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这些知识,更主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借鉴很多经验和教训,更好为现实服务,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四、巩固检测 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A.定窑B.钧窑 C.景德镇D.哥窑 3.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4.下列关于纸币“交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②首先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③交子出现后,原先作为货币的铜钱被废除④交子的出现,表明宋代商业发达⑤应合理安排交子的发行量,否则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A.①② B.①②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 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认识我国的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 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知识梳理】 从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最后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原因:①南方战乱少,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和; ②自然条件的变化,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③从越南引进在江南推广; ④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2、表现:①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 下足”的谚语。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北宋南方丝织业大发展,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 量高,朝廷用丝绸多来自。 2、棉织业:从兴起的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3、制瓷业: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烧制的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兴起的,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宋朝的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和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2.海外贸易: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1)外贸港口:、。 (2)贸易范围: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管理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3.纸币 (1)产生: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学习自测】 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B.汉朝时,我国就有了纸币——交子 C.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我国古代统治者大多强调以农为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4、下列货币出现的时期中,商品经济最发达的 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南方商业的繁荣” 本课的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讲授新课: 一、农业: 1、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2、两宋时期,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从越南引入占城稻;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讲述南方农业的发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这里可从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钱射潮”的传说入手,逐渐展开对南方农业发展原因的讲解。 二是南方农业发展的状况。强调这一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讲述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二、手工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2、宋朝的瓷窑有:定窑、钧窑、哥窑。北宋的景德镇是瓷都。 3、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 4、宋朝,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在讲述农业、手工业发展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繁荣的商业和城市: 1、北宋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 2、“瓦子”是城中的娱乐场所。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系的

7-2-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自唐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2、掌握宋代丝织业的发展,景德镇的兴起和造船业的发达,知道开封和杭州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知道纸币的产生与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农业的发展 (1)粮食作物:从越南引进的(),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和()成为重要的粮仓;()产量居宋朝粮食产量的首位。 (2)经济作物:()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流域()的栽培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棉织业从()兴起,南宋发展到()地区。 (2)制瓷业:()地区成为我国制瓷重心()的冰裂纹瓷器非常美观。北宋兴起的()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业居世界首位,造船中心是(),()。 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而且()改为都城后远远超过过北宋的开封。 (2)对外贸易:()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大商港是(),()。()政府重视,设()管理。 (3)货币:()前期在()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南宋纸币叫()。

三、合作探究, 1、屏幕这幅图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2、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了什么新发展?(和学生一起探讨纸币产生的原因、发展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堂检测: 完成《学习与评价》与填充图册 六、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寄语】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应注重将历史课的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七年级历史下册 2.10《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师寄语:.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知道唐朝中晚期至两宋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南宋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认定目标:. 二、速读课文,完成知识梳理。 经 济重心南 移

三、合作交流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方计”。 (1)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从文中看,宋朝政府对外贸易采取了什么政策? (3)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下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5)通过学习宋朝的海外贸易政策,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建议? 四、巩固训练 1、下列粮食作物中,产量居南宋首位的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粟 2、中国瓷器史上辉煌时代() A、隋朝 B、唐朝 C、五代 D、宋代 3、宋朝居当时世界首位的手工业部门是() A、丝织业 B、棉织业 C、制瓷业 D、造船业 4、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 A、唐朝中后期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5、导致我国经济南移的因素有哪些?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以下有关纸币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最早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叫“支子” B、纸币的出现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C、纸币的出现是宋朝商业繁荣的结果 D、最早的纸币是国家发行的 2、我国棉花的种植从广东、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是在()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3、下列经济发展成就,发生在南宋的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鲁教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等综合教学方法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 2、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破题导入:幻灯片显示: 钱塘江怀古 袁枚 江上钱王旧迹多,我来重唱百年歌 劝王妙选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 在五代十国这个动乱时期,为什么吴越能在那时候修筑海塘?江南地区在五代和以后有什么重要的变化呢?带着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一起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一课。

2、自主先学、知识梳理: 参照《历史伴你学》P42“知识梳理”预习课本内容,归纳提炼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3、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一、农业 教师:首先我们来探究南方农业的发展。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学生阅读归纳原因,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学生:1、从唐朝中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这一时期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3、统治者的扶植、重视。宋真宗推广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1、为躲避战祸,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2、自然条件优越。3、政府重视、扶持。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提到,北方开发较早,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给子孙后代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今天的黄河水有大量的泥沙,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就是因为古代北方人民为了开发经济而长期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自然环境而造成的结果。今天,我国南方经济飞速发展,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平衡,党中央实行了西部开发的战略,今天的西部开发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A、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B、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不能乱砍乱伐 C、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师:下面来看一下,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板书:2。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二是北人南迁,由人口众多的黄河流域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是内地人口流向边疆地区,大多由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四是有很多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海外谋生、居住,形成华人外流。五是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商定居,形成外族内流。今天我国省区间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一是国家有组织的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调出各种人员支援西部边疆地区的建设。而是东部农村人口移向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等地,农村人口省区间迁移的主流是自发移动。古今人口迁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今天的民工潮?学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中国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特点。 ●认识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经过和历史影响,并作简要评价。 ●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的过程,及对江南的开发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概括归纳人口外迁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从多角度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南迁的思考,明确人口分布及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通过经济重心的南移,思考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自主学习精要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 全国的经济区域的特点:从战国到两汉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2、传统的农业区——山东、山西地区: 在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原因:地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 3、开发起步相对晚的地区——江南地区 特点:与山东、山西相比,江南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原因:江南物产丰富,但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性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烟瘾,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三、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叙述与讲解,图表填写,史料解读,前后对比,问题探究。引导讨论。 教学过程: 复习上一课内容,检查预习情况 课堂导入:由学生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引出南方经济优于北方,从而引出古代南北方经济差距如何?导入正课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课本内容。 教师:引导,归纳。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2、自然因素{1、自然变化2、认为改变}3、政治因素 教师:介绍什么叫经济重心?经济重心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以及南北分界线。 学生:根据经济重心的衡量标准分析南方经济发展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南方农业的发展 学生:阅文,结合“唐朝盛世经济繁荣”图,思考南方农业的发展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引导,归纳 南方经济的发展:1、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2、棉花: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3、茶叶 学生:思考“动脑筋”,体会途中农业的繁忙景象。 教师:引导,介绍《耕获图》又名《农耕图》,图中反映出南宋农民从事耕牛,插秧、灌溉、收获、扬场、入仓的繁忙景象。 过渡:农业的发展会很大的促进手工业的发展,南方农业的发展促了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word学案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班级姓名 备课时间:2010年4月8日主备人:吴小红审核:刘锡邦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 3、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 二、学习重点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三、学习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四、引导自主学习(学生看全文,明白学习几个问题即看标题知含义)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个标题“经济重心南移”下的大小字,解决以下问题(看句段知含义) 1、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转移到。 请同学们阅读第二个标题“农业和手工业”下的大小字,解决以下问题(看句段知含义) 1、农业的发展: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了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农业和得到了很大改进,得到大发展。宋代还从越南引进了优良水稻品种─,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手工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开采量居世界第一,和等金属冶炼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陶瓷制造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宋代出现瓷都─,中国被誉为。 请同学们阅读第三个标题“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下的大小字,解决以下问题(看句段知含义) 1、商业的繁荣:宋代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逐渐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北宋前期出现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等纸币。 2、海外贸易兴盛: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门供外商居住的“”,还先后在、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东到、,西到和。 五、合作探究 1探究全国经济重心何时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成员相互订正掌握“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组长检查,并背诵) 材料展示: 材料一(西汉)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史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小组合作探究如下问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西汉时,南方经济水平怎样?

(完整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docx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课标要求: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 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教材简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 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 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 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 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 时。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 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 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 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 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 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 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方法:讲解法 七、评价方法:讨论法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同学们知道我国现在哪里比较富裕 吗? 得出结果是南方比较富裕。 老师指出现在我国是南方比较富裕发达,但在古代是 不是也这样呢?今天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今天学习的 新课就是第 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2、新课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经济重心 学生讨论 教师给出结论 --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请同学们通览一遍课文,课文是从几方面叙述了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使学 生从总体上了解教材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线索)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配套学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学习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从唐朝中晚期至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________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_________。 2.(1)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________。(2)宋朝时,___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3) 长江下游和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常)熟,”。 (4)南方各地普遍种植。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3.(1) 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兴起,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4.河北,河南汝窑,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5.广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6.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________,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乡镇形成了新的商 业区,叫作;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7. 、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 8.南宋的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9.北宋前期,________地区出现了“交子”;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10.从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二、合作探究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请你简要分析其原因。 三、练习巩固

历史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本节课选自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本设计采用以史实为基础,问题为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随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延伸范围,引导学生扩展思维。对于整个中国历史的学习来说,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为止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在本单元中,它更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由于本课抽象的东西较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情景与现实相关结合,同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但另一方面学生这阶段好奇心强、所以我在教学中不断设疑,以问题带动教学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知道南宋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时期的史实。 学生通过各种资料与信息,归纳出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由北向南迁移,建立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大体认识。学生归纳出中国在唐中后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即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能力。 方法与途径: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虚拟人物角色法。教师组织检查层层设疑,拓深知识联系。主要采用“教师引导,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一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是通过虚拟人物角色等形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历史认同感,步步设疑,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和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化开放性思维能力。 三是让学生讨论,交流思想,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开放和创新之目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一、南方农业的发展;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三、南方商业的繁荣。这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自主学习探讨 一、自主学习内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阅读教材56页完成以下问题: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2、农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阅读教材57----58页说一下南方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阅读教材58页---59页完成以下问题 1、南方的商业大都市有什么? 2、宋朝对外贸易概况 3、货币的发展变化 、 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二、课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1-5为必做题,6-12做题)1.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始于( ) A.五代 B.隋朝 C.唐朝 D.南宋 2.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是在( )。

A.宋朝 B.唐朝 c.隋朝 D.明朝 3.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是在( )。 A.唐朝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4.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是在(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隋朝 D.唐朝时期 5.两宋时期的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 A.茶叶 B.棉花 c.水稻 D.小麦 6.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代 7.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直接原因是( )。 A.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 B.商业活动频繁 C.江南经济发展 D.造纸技术成熟 8.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9.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唐中后期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0.下列经济发展成就,产生于南宋时期的是( )。 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B.棉花的种植由两广扩展到长江流域 C.景德镇的制瓷业兴起 D.福建引进占城稻 1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北宋初期四川地区 B.南宋初期四川地区 C.北宋初期中原地区 D.南宋初期中原地区 12.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下列哪些事物能做到( )。 ①在浙江一带得到当地产的占城稻②在淮河流域种植大片棉花 ③在四川地区经商时携带纸币④能在东京买到景德镇瓷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二)拓展延伸 对江南的开发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的开发是件好事。另一种观点认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河北省石家庄市42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授课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课题经济重心的南移课时一课时教师授课日期 学习准备查阅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 南宋经济的发展情况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难点南宋经济发展的表现以及原因及启示 环节设置导学步骤 创设情境引入目标学习目标: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夯实基础小试牛刀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1.我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______________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宋代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也因此被誉为__________. 4. __________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_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南宋时通行_____ 和_________等纸币。 5.小组合作,列表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农业手工业商业 表现 中心 要求:1、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的思想。 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可以先分层讨论,再小组内集中。 3、讨论中,A负责督促C把知识重点落实在课本上并准备点评工作,B随时准备展示。(地点在前黑板,只有六个小组有机会,先到先得。) 4、没解决的问题组长安排C记录好,准备质疑。 5、讨论时间3分钟,之后B上来负责展示。 展示交流点拨释疑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认真记录,可以补充、质疑、修正。教师最后归纳总结。

合作探究『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依据材料探究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辽一直是宋在北方边境上的威胁。1004年辽对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直接威胁北宋都城安全;西夏强大以后,不断对北宋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金灭辽后,为了掠夺土地与财富,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 材料二:宋朝对农业生产很重视,地方官对农事也勤于检查督促。朝廷经常颁发减免租税的法令,鼓励垦荒,大兴水利,为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努力。 材料三:中国古代出现了三次人口南迁的浪潮,两晋之际的第一次高潮(八王之乱);唐朝中期的第二次高潮(安史之乱);两宋之际的第三次高潮(靖康之乱)。 材料四:宋朝已开始使用曲辕犁、筒车等生产工具,并且小麦在南 方普遍种植,已经掌握麦稻兼种技术。(曲辕犁和筒车原理见资料补充) 2、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已成定局,从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提示) 要求:1、依据材料,讨论出问题答案。 2、讨论过程中,各小组B同学为主发言人,A同学负责补充完善,C同学负责记录整理答案,最后有C同学发言。 3、两道探究题出答案后,由C同学抢答,哪个组的C背的又快又准奖励2分。 展示交流点拨释疑小组探究解决重点难点知识,讨论完成后,小组派代表发言,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出示材料或是提示,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本课知识并落实。 归纳总结检测评价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重点:宋朝时期,经济南移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表现。教学难点:①深刻体会经济南移后,当时南方的繁华和富足。 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导入】3分钟 图片+20世纪最伟大的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图片+中国著名作家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师:大家猜猜他们为什么愿意生活在宋朝?(进一步引导:你们将心比心,觉得什么样的环境是人们愿意生活的?) 生:······ 师:其实所有幸福环境的需求都是相通的。这些文学家,历史学家愿意生活在宋朝,因为那时对文人高度尊重。但更多的人愿意生活在宋朝,源于社会经济生活环境佳。(换算方式很复杂,但是简单的比喻,当时的宋朝在世界上就相当于现在的美国水平。)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宋朝的社会经济生活。 材料: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代。据研究换算,南宋时期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 (换算方式:北宋朝税峰值达到1亿6000万贯。1两黄金=10 两白银=10贯,所以,1贯=5克。现在1克黄金=19美元,按

黄金折价,现在约值152亿美元。) 【突破重点】 师:老师觉得生活得好,无非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有的吃,有的穿,有的用,有得买。那么现在我们就四人分组,分别阅读书本 P108-110的内容。找找从哪些实际现象能支撑这四个观点。老师也承担一组“用得好”。(事先选好每组的记录员,每组承担一个组题)(阅读2分钟) 学生代表回答:······ (学生可能讲不全面,“有的穿”提醒思考衣料;“有得买”提醒思考地点,货品)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找的非常全面。但是宋朝的生活远远不止这么简单,人们不仅是“有的吃,有的穿,有的用,有得买”,而且更是“吃得饱,穿得好,用得讲究,买得爽心。”那我们来具体看看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课题:七下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周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南方商业的发展; 2 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前预习题: 1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成为当时的全国经济中心 D、苏湖地区成为当时重要的粮仓 2 优良品种占城稻原产于() A、越南 B、日本 C、朝鲜 D、印度 3 棉花种植已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是在()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教学过程: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板书课题。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环境:相对安定 2、劳力:大量增加 3、技术:不断进步 4、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开发不是从唐朝开始的。(南朝后期,南宋完成) 二、经济繁荣的表现

【初中历史】2018-2019学年度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2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同步练习

第2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背景 (1)____中期以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再一次大量____。 (2)人口的____,既增加了劳动力,又引进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加上有利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好的社会环境,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到了____时期,____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2.表现 (1)生产工具的改进:____和________的发明。 (2)圩田出现:圩田是农田开垦和________结合的产物。 (3)先进品种的推广:______从两广推广到了江淮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广、产量高,成为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太湖流域的____、____是全国著名的水稻产区,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4)棉花的推广:茶叶、桑、麻等是当时重要的经济作物,____也从岭南推广到了江淮流域。 成为制瓷业的 1.商业的兴盛 (1)城市的繁荣:宋朝商业繁荣,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很多。____是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极其繁荣。宋代城市打破了以往______和______分割的界线,繁华的商业街市到处可见。 (2)纸币的出现: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____”,这是世界上____的纸币。南宋时,政府发行纸币“会子”,与金属货币并行使用。 2.海外贸易 宋朝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在广州等地设置了“______”,负责管理海外贸易。与南宋有通商关系的国家达50多个。____、____和明州是当时的主要贸易港口。 答案:一、1.(1)唐代南迁(2)南迁生产技术南宋南方 2.(1)秧马牛转翻车(2)水利建设(3)占城稻苏州湖州(4)棉花 二、景德镇中心浙江四川机户南宋桅杆密封舱指南针车船 三、1.(1)杭州住宅区商业区(2)交子最早 2.市舶司广州泉州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宋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的史实。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的时间。 4.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 【自主学习】 1.两宋时期,______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原产北方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在南方大量种植。_______和_______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2.两宋时期,制瓷业得到发展,并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名窑。 3.两宋时,_______经济总量超过_______,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第一目结合以下材料,探究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2.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 3.思考: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4.思考:南方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5.思考:南方商业的繁荣的表现? 6.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那些? 【当堂达标】

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

七年级历史下册 2.10《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前置自学 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______引进的优良品种 __________ ,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_______。棉花的种植,由____、______扩展到长江流域。 2、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__。宋时棉织业由发展到东南沿海。 3、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______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_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宋时,地区已成为制瓷业重心。 4、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和。出现了和。 5、宋朝时,_______、______是世界闻名的大商港。宋朝的海外贸易,近至和,远达 和。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 ,管理对外贸易。 6、前期,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纸币的产生。 7、从_________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 三、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材料一: 南方北方 朝代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3920415 43.2% 5148529 56.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