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水北调优缺点 (2)

南水北调优缺点 (2)

南水北调优缺点 (2)
南水北调优缺点 (2)

优缺点

水利部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意见做了大量工作,是很好的,表示拥护。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缺而人口众多,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成绩巨大,但是以超采地下水和恶化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黄淮海地区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必须大力节约用水,加强污水处理,这是先决条件。即使做好节约用水和污水处理,这一地区仍供水不足,所以南水北调势在必行,只要准备工作做好,越早建设越好,要分期进行,逐步建成。

东线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扬州引水,经扩大的南北大运河和平行河道,扬水64米到东平湖,然后过黄河经扩大的南北大运河到天津。还从东平湖西水东调到烟台等城市。东线水源丰富可靠,可利用南北大运河,沿线有湖泊调蓄,工程较简易,便于分期进行,较为灵活。山东、河北东部沿津浦铁路缺少水源,浅层地下水已枯竭,深层含氟地下水有损人民健康,所以必须加快调水。建议一二期工程同时进行,二年内调应急水量,2010年在现有基础上新调水80亿立方米,过黄河40亿立方米。2030年新调水200亿立方米,过黄河100亿—110亿立方米。东线需要扬水,我们已有经验,虽然运行费用较高,但因建设投资较少,所以水价还较低。问题是黄河南北沿线水污染,为此要加大投入,进行污水处理,这势在必行,是能够成功的。

中线南水北调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修渠道经分水岭方城垭口,到郑州,过黄河,修渠道引水到北京、天津。中线南水北调主要供京津、沿京广铁路城市用水和华北环境用水,兼顾农业用水。华北城市处在干旱半湿润地区,枯水年很干旱,所以要控制城市和工业发展。石家庄、邯郸等沿京广铁路城市在太行山麓,水源较好,目前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定额居华北之首,用水浪费,且大量超采地下水。所以要节约用水,用附近水库水,建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城市和工业用水后,供农业用水,不再超采地下水。北京城市和工业发展很快,还大量种草地,增加用水,如明后年连续干旱,将发生水荒,必须采取应急节水开源措施。中线南水北调也分期进行,黄河以南渠道可一次建成,引水130亿立方米,也可分两期进行。黄河以北初期修渠道沿太行山麓、京广铁路西侧的高线到北京,分支到天津,引水35亿—40亿立方米,其中供北京、天津各10亿立方米,其余供石家庄等沿京广铁路城市,天津得东线供水后,可调整分配供水。这样渠道较小,可在2010年前供水京津。因供城市用水,渠道调蓄要求较低。但防洪标准要高,以策安全。枯水年丹江口水库只能调约60亿立方米,过黄河40亿立方米,较为适应。后期调水130亿立方米,过黄河80亿—90亿立方米,修低线沿引黄济淀线路到白洋淀,引水约50亿立方米,供环境和农业用水,保证率较低,在2030年前建成。

西线南水北调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150亿立方米到黄河上游,供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用水。在东线、中线建成后,可调分配给山东、河南的部分黄河水量给上游用。在2030年前引大渡河水约40亿立方米到黄河,到2050年,两线全部建成。

大西线南水北调只是设想,技术上不可行。将来需要从澜沧江、怒江等调水时,另做可行性报告。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意见》提出的管理体制设想,东线分段组建公司,中线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及各省市配水公司,按合同和市场经济办事。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照顾全局整体利益,是必要的。说到底,只有管理好了,南水北调工程才可能实现预定目标。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投资,70%—80%政府拨款,20%—30%银行贷款。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工程投资要有偿的,城市生活水平高,工业水费可计入成本,理应按市场经济办事,要分摊城市和工业调水工程投资,除银行贷款外,由政府拨改贷补足。拨改贷偿还年限可稍长,利率可稍低。目前重要城市以外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用水还很困难,这样做才较公平合理,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水价稍高是应该的,还能促进节约用水。目前依赖政府,低价用水的习惯必须改变。至于农业用水,政府无偿投入,水价给予补贴。

南水北调三线规划

所依据的经济学理论落后

赵衍庚

一、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开发建设所遇到的难点与问题。

进入21世纪,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在黄淮海平原上输水供水的东线、中线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黄河下游地上河是黄淮海平原的脊背,东线与中线都采取了躲避措施,从而大大限制并制约了南水北调工程布局合理性。

一问:东线为什么要非汛期调水?

长江入海水量,多年平均9560亿m3,枯水年还有6000亿m3。由于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长江也是个降水存在年际丰枯、季节丰枯明显的河流。长江下游的汛期来水占71.8%,水丰优势是在汛期。然而,目前的东线工程,却要实行非汛期调水。这是为什么?

二问:东线为什么要多引江、少用淮?

东线输水线路,沿京杭运河布置,南北纵穿淮河流域,途经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都是东线的调蓄湖。洪泽湖、骆马湖的年弃水量高达50-250亿m3。南四湖流域面积3万多km2,100年一遇洪水100亿m3,1957年实测洪水115亿m3。然而,东线一二三期工程,规划抽江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89.37亿m3、105.86亿m3、148.17亿m3;而淮水利用量,仅分别为6.63亿m3、8.89亿m3、13.57亿m3,仅分别为抽江量的1/13.5、1/12、1/11。为什么要多引江?少用淮?

三问:山东西水东调为什么不用黄河现河道输水?

山东的引黄济烟工程,是从引黄济青干渠上引水,提升为东线工程后,东线工程将江淮水调入东平湖,烟台、威海与青岛一样,就能用上东线的北调江淮水。然而,从东平湖引水至引黄济青干渠段,却不用黄河现河道输水,而要新建沿济平干渠、小清河的240 km新输水干渠,这是为什么?

四问:天津、河北为什么不要东线水?

黄河以北的天津和河北的东线供水区,是自流输水,而且现有引黄济津,曾多次向天津应急调水,引黄济卫工程也是实行引黄济白洋淀。然而,天津、河北却以水质为由提出不要东线水,要向水源不足的中线要水。东线给山东调水,供给半岛沿海城市用水,也不能是污染水。东线黄河以北为自流供水区的天津和河北,放弃东线供水的有利条件,而挤向水源不足的中线要水,这是为什么?

五问:东线三期工程为什么输水不通航?

京杭运河是千年古运河,布置在盐碱地连片、河流湖泊密布的环境适宜的黄淮海平原低洼地带。东线工程沿京杭运河输水,调水的自然地理环境良好。京杭运河是千年水运航道,自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冲断淤塞京杭运河,全线断航至今。目前恢复通航是自南向北,北已达山东的济宁。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占总干渠的88%,交通部已经编制了济宁至天津京杭运河730.7km复航规划,占输水干渠总长的63.5%, 过黄工程规划了平交与立交两种选择方案,总投资150亿元。东线2030年三期工程,过黄调水量高达50亿m3,竟也不支持济宁至天津恢复通航开发,这是为什么?

六问:中线全线自流输水有技术保障吗?

南水北调中线引丹北调,至北京,是全线自流输水,与东线黄河以南的13级扬水相比,这被看做是中线运行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问题关键在于,中线有实现全线自流输水的技术保障吗?著名水利学

家、中国水利学会原理事长严恺院士,早在10多年前,就在《科学时报》上公开发表《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几点看法》的文章,指出中线存在的水文风险、地质风险和管理运营、投资风险等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以工程规范和科学原理,阐述中线工程的不可行。我们要进一步提出的质疑是,中线建设有实现全线自流输水的技术保障吗?

七问:南水北调为什么要躲避黄河?

已经建成并投入运用的小浪底水库,以下游防洪为首要开发任务,能使花园口防洪标准提高到近千年一遇;小浪底与三门峡联合调度,实行蓄清排浑运用,汛期的7月—9月三个月敞泄洪水泥沙,从10月至翌年6月底,非汛期9 个月时间,水库下排清水。尤其是小浪底水库设计拦沙库容75.5亿m3,拦沙量108亿吨,能为下游减淤20年。对于解决北方缺水来说,黄河清水与长江水没有什么不同和区别,中线北调水入黄,还能进行江水与黄河水的联合调度。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都采取了躲避黄河的规划设计,要花巨资建设过黄渡槽或隧洞。南水北调工程要躲避黄河,究竟是怕什么?

八问:长江上游支流没有富余水量,西线可调水源何在?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多条支流上取水,这种取水方式本身就反映出了,西线工程水源地没有富余水量,缺乏可调出水源。西线南水北调这样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是以水源区的环境生态受损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代价的。西线调出水量,仅占大渡河、鸦

砻江、金沙江径流量的5%—14%, 可是,竟占引水坝处来水量的65—70%,对调出水区的资源环境和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会造成负面影响。向黄河流域调水,目的是发展,调出水区也要发展,不考虑调出水区的发展需水量,这是不公平的。西线可调水源何在?

二、南水北调三线规划所依据的增长经济学理论落后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规划,是1959年长江规划提出的,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而20世纪50年代,当时全世界正在流行以追求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增长经济学。并且,经济增长又主要是指工业经济增长,集中在大城市,因此,东线以天津为供水目标城市,中线以北京为供水目标城市。尽管南水北调三线规划方案,自提出至今的半个世纪,已经修改了几次,但以天津、北京城市为供水最终目标城市的开发重点始终没有改变。从而成为南水北调开发与其他水利工程形成众多矛盾的关键。

因为二战后在战争废墟上的重建,大大刺激了市场需求,生产装备大型化,生产规模大型化,造成资源消耗的大幅度增长,污染的大量增加,最终导致1972年的世界能源危机的总爆发。以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为代表,对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污染增加相同步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警告。工业化国家采取了调整措施,到80年代中后期,基本实现了资源、能源消耗的降低和河流污染的治理。经济发展理论,也由增长经济学转变为发展经济学,以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为重点,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例如工业化国

家,水资源普遍实现了零增长,河流污染状况与环境生态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规划,主要依据是长江水资源丰富,北方干旱少雨,存在着南水北调的资源优化配置可能性;东线沿京杭运河调水输水,调水能兼顾通航;中线以长江三峡为远景工程,可实现从长江三峡到北京的全线自流输水。然而,经过半个世纪的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经济需求与资源环境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世界进入2 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并制定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我们再照搬半个世纪之前拟定的南水北调三线规划,显然难以符合经济发展实际。

尤其是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开发,建设这种以资源配置优化为目的的超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进行工程规划的再研究再论证是必要的。并且,我国的水利发展,也提出要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环境水利实行战略转变。

然而,水利部却把南水北调三线规划这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采取以现行四个流域管理机构进行业务分工,海委、淮委分工东线,长委分工中线,黄委分工西线,从而使半个世纪前的东中西三线规划,也就成了在21世纪进行开发的前提,也固化了南水北调三线规划所依据的增长经济学。由此可见,东中西三线规划所依据的经济学理论落后,难以适应21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南水北调开发建设的最突出问题。

南水北调八问

南水北调八问

山东省科技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赵衍庚

自1959年长江规划提出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以来,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发论证,至今已进行了半个世纪。沿京杭运河调水的东线工程,已经有了1976年、1990年、2002年三个工程规划。目前,东线、中线正在建设实施。

显然,进入21世纪,在我国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国家决策兴建以兴利为目的的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如果能如预期的那样建成利用,将对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和战略意义。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这项国家重点重大建设工程,也寄于厚望。

对于这样一个几经反复研究规划与论证,需要开发建设半个世纪的南水北调工程,当人们听到说,尚存在着决策不科学问题,而且是违背科学的工程与规划问题,将不仅仅是难以置信。但,这却是事实。请看以下八问。

一问:东线为什么要非汛期调水?

进行南水北调开发,最基本的是南方水资源丰富,有剩余水量。长江入海水量,多年平均9560亿m3,枯水年还有6000亿m3。显然,东线从长江下游干流引水,水源可靠,成为东中西三线开发的最大优势。

然而,目前的东线工程,却是要实行非汛期调水。其所带来的问题:

一是,东线失去水源优势。由于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长江也是个降水存在年际丰枯、季节丰枯明显的河流。长江下游的汛期来水占71.8%,水丰优势是在汛期。而且,由于长江流域开发程度高,用水量大,不仅枯水年的非汛期缺水问题严重,一般降水水平年,非汛期也存在因水少而出现断航、停航,下游海咸水倒灌等缺水问题。

三峡工程即将建成,调蓄水库容高达200多亿m3,人们也盼望着下游来水能有显著改善。但是,三峡水库调蓄库容仅为入海水量的1/50,也难以对下游非汛期来水状况产生重大改善。就三峡设计,工程调蓄仅能使非汛期流量,从3000 m3/s提高到5000 m3/s,发电出力仅为488万kw,占发电总装机1820万kw的26.8%。因此,三峡建成,也难以改变下游的非汛期水资源状况。

二是,淮河也是个汛期防洪大量弃水,非汛期水少干旱,季节丰枯性很强的河流。淮河流域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南部与北部年平均降雨量相差400—500mm,多雨年与少雨年相差5倍。淮河流域面积27万km2, 年径流量621亿m3,由于复杂的气候因素影响,河流发源地为低山区或地上河黄河的

自然地形,造成流域内易洪、易涝、易旱,旱涝灾害濒颍,再加上历史上黄河多次侵淮,黄河泥沙淤塞干支流河道,改变了流域地形地貌,堵塞了入海出口,目前是经长江入海,更加重了洪涝灾害。治淮实行以汛期防洪为重点。东线在淮河低洼处的京杭运河调水,将是非汛期逆流调水,汛期防洪大量弃水南流,这种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

三是,非汛期是长江和淮河水质最差的季节,东线实行非汛期调水,极大地增加了污染治理难度和非调水工程因素投资。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专家研究,淮河及东线沿程地区水污染治理的难度远大于东线工程本身,要实现与中线大体相当(或稍低)的水质标准,其投资总量将可能要超过中线与西线。中线规划总投资为917.4亿元,西线投资若按中线的50%计算,东线治污投资将达1376.18亿元,为东线三期工程总投资367.65亿元的3.7倍。真是投资巨大,大得吓人。

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中,唯一从长江干流引水的线路,具有江淮水源优势是其突出特点。江淮下游的这种水丰和水质好的水源优势是在汛期,然而,东线规划却设计在非汛期调水。这是为什么?

二问:东线为什么要多引江、少用淮?

东线输水线路,沿京杭运河布置,南北纵穿淮河流域,途经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都是东线的调蓄湖。据东线规划报告,洪泽湖、骆马湖的年弃水量高达50-250亿m3。其中,南四湖流域面积3万多km2,100年一遇洪水100亿m3,1957年实测洪水115亿m3。如2004年、2005年降水较丰年,在汛期和汛后,南四湖南流弃水达40亿m3、60亿m3。而南四湖以北的华北平原,则缺水严重。尤其是黄河,则因水少和断流加剧,引黄工程难以引到所需水量,遭受缺水之苦;河道泥沙淤积加重,二级悬河加剧发展,河床越来越高,洪水灾害安全风险的威胁日趋严重。

?作者:218.58.11.*

?2006-4-7 16:41

?回复此发言

2 南水北调八问

南水北调开发,要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前提是北方缺水地区要节约用水,包括淮河水的北水北用。然而,东线一二三期工程,规划抽江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89.37亿m3、105.86亿m3、148.17亿m3;而淮水利用量,仅分别为6.63亿m3、8.89亿m3、13.57亿m3,仅分别为抽江量的1/13.5、1/12、1/11。

东线一期工程,年调入东平湖水量仅13亿m3,只及多年平均引江量的1/7,最大年引江量的1/12。以江淮为水源的东线工程,为什么要多引江、少用淮?

三问:山东西水东调为什么不用黄河现河道输水?

1976年、1990年东线规划,都是以华北地区为供水重点,是输水通航等综合开发。在编制2002年东线规划时,河北、天津以水质为由,提出不要东线水。从而,东线一期工程,实行不过黄供水。山东的引黄济烟工程,提升为东线工程,要将调入东平湖的13亿m3水量的2/3,调往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

引黄济烟,是从引黄济青干渠上引水。东线工程将江淮水调入东平湖后,烟台、威海与青岛一样,就能用上东线的北调江淮水。然而,从东平湖引水输水至烟台、威海的西水东调工程,全长70 0多km,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是引黄济烟,中段是利用引黄济青干渠141 km,西段是沿济平干渠、小清河输水干渠240 km,需要新建。沿济平干渠的西水东调工程,从东平湖至济南市区以西玉符河,长90 km,已经于2005年12月建成,投资达13.6亿元,工程位于黄河流域的行洪滞洪区内,跨越黄河支流建设过河渡槽,输水渠黄河设计防洪堤,以防御黄河的决口洪水。向东继续兴建沿小清河的西水东调段,要比黄河河底低3—5m,比黄河大堤低8—13m。江水沿小清河东输后,还要再经提水,才能入引黄济青干渠后,输向引黄济烟段。而且,利用小清河输送北调江水,还带来水质等等问题,以及与小清河现胡的防洪、通航等发生矛盾。从东平湖向半岛调水的西水东调工程,与现黄河河道平行输水达3 00 多km。请问,已经实现不断流6年的黄河现河道,为什么就不能输送东线北调水?

四问:天津、河北为什么不要东线水?

1976年东线规划,抽江1000 m3/s,过黄600 m3/s,以华北地区为供水重点。1990年东线修订规划,抽江800 m3/s,过黄400 m3/s,也是输水通航等综合开发。这时的水利部南水北调办公室及其规划,都是指东线。1985年,南水北调工程投资27亿元的开工建设机会丧失。1991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了中线规划。1995年,南水北调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国家上中线,东线作为苏鲁地方项目。因为东线和中线都能向华北地区供水,决定要加紧中线的前期工作,以便在同一前期工作水平上,与东线进行比选。

黄河以北的天津和河北的东线供水区,是自流输水,而且现有引黄济津,曾多次向天津应急调水,引黄济卫工程也是正在使用的水利工程。然而,天津、河北在2002年规划编制时,却以水质为由提出不要东线水,要向水源不足的中线要水。目前正在建设实施的东线工程,一期工程不过黄供水。可是,南水北调的开发原则,就是先治污,后调水。并且,东线给山东调水,供给半岛沿海城市用水,也不能是污染水。

而中线引丹北调,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水量388亿m3,规划调出水量97亿m3,各省市分配指标合计92亿m3,北京12亿m3,天津10亿m3,河北35亿m3,河南38亿m3。据中线规划,丹江口水库与供水区的同枯率为7%,能调出水量仅50亿m3。1984年至2002 年间,丹江口水库处于死水位以下运行时间,达一半以上。天津2020年缺水量为40亿m3。东线黄河以北为自流供水区

的天津和河北,放弃东线供水的有利条件,而挤向水源不足的中线要水,这是为什么?

五问:东线三期工程为什么输水不通航?

京杭运河是千年古运河,布置在盐碱地连片、河流湖泊密布的环境适宜的黄淮海平原低洼地带。东线工程沿京杭运河输水,调水的自然地理环境良好。京杭运河是千年水运航道,自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冲断淤塞京杭运河,全线断航至今。目前恢复通航是自南向北,北已达山东的济宁。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占总干渠的88%,交通部已经编制了济宁至天津京杭运河730.7km 复航规划,占输水干渠总长的63.5%, 过黄工程规划了平交与立交两种选择方案,总投资150亿元。

?作者:218.58.11.*

?2006-4-7 16:41

?回复此发言

3 南水北调八问

东线一期工程,不过黄供水,显然,华北地区无法进行输水通航开发。然而,东线2030年三期工程,过黄调水量高达50亿m3,其中城市用水27.91亿m3—46.89亿m3,多年平均37.68亿m3,相机补充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12.25亿m3,竟也不支持济宁至天津恢复通航开发。这是为什么?

六问:中线全线自流输水有技术保障吗?

南水北调中线引丹北调,至北京,是全线自流输水,与东线黄河以南的13级扬水相比,这被看做是中线运行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问题关键在于,中线有实现全线自流输水的技术保障吗?

著名水利学家、中国水利学会原理事长严恺院士,早在10多年前,就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几点看法》的文章,指出中线存在的水文风险、地质风险和管理运营、投资风险等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以工程规范和科学原理,阐述中线工程的不可行。我们要进一步提出的质疑是,中线建设有实现全线自流输水的技术保障吗?

农民兄弟都知道,新建的土质水渠,初期使用会到处漏水,渠道蛰实后才能进入稳定使用期。用水利工程的语言说,就是填方遇水出现了液化,被液化了的渠道地基,抗侵蚀力极度下降。1958年前后建设起来的东平湖围堤,有的堤段土方夯实不匀,古河道地基没有清理好,初次使用水位高等,结果造成大堤工程质量差,风险大,坝体存在大量隐性孔洞,治理极其困难,至今历经40多年不断修复,仍有大量隐患存在。黄河改道规划,还考虑了新大堤稳定下来的二三十年风险期。现黄河下游两岸大堤的宝贵之处之一,就是它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断建设修筑起来的,是经过自然蛰实的土质大堤。这也是许多初涉治黄研究的人,对黄

河下游河道动辄就提出进行大改大变的“根治方案”建议的技术误区。

据中线规划,“总干渠(含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686条,其中集流面积大于20km2的205条,除29条有实测流量资料外,绝大多数中小流域实测水文资料缺乏。”(第94页)“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将挖土方分为三大地质结构类型,27个土、岩类型段。其中全土体有285段,累计长948.4km;土/岩双层结构101段,累计长293.52km。”(第98页)“河床、漫滩普遍分布有厚度较大的砂层,且地下水埋藏浅,存在饱和砂土振动液化问题。经综合判别、分析后认为:埋深小于15m的砂层易液化,15—20m可能液化,大于20m不液化。”(第100页)

我们的问题是,中线规划中仅是提出了以上问题,并没有进行技术对策,没有针对性地提出工程技术方案,当然就更不可能有其对策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论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己都难圆其说的规划报告,于2001年9月24日通过的专家审查意见,竟是从14个方面进行了中线兴建规划的肯定,竟没有对规划实施存在的风险提出质疑,或指出技术上的重大缺陷和不足。这究竟是为什么?中线规划这样的专家鉴定审查,其科学决策的依据性何在?

七问:南水北调为什么要躲避黄河?

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都采取了躲避黄河的规划设计,要花巨资建设过黄渡槽或隧洞。南水北调工程要躲避黄河,究竟是怕什么?

是怕黄河洪水吗?黄河在行洪的时候,停止调水就行了。还是怕黄河泥沙?1960年曾犯过引黄大水漫灌的教训,1968年实行引黄复灌以来,积累了引黄沉沙用等使用黄河水的丰富实践经验。目前引黄工程众多,连黄河浑水都引用,都没有什么可怕的,何况北调江水入黄后,所增加的少量泥沙呢?引出后,经沉沙,很快就能还原为清水。

是怕黄河决口改道吗?郑州的硭山,是黄河河道走南走北的控制山体,黄河下游平原大冲积扇的顶点。中线过黄,位处郑州以上河段,决口与改道都对中线过黄,不能构成影响。东线过黄,位处泰山西部余脉山区河道一带,不怕黄河改道。实行调水入黄,就是发生黄河改道,即全没有了黄河洪水与泥沙的影响。

如果充分考虑和正视黄河的上拦治黄工程建设,就更没有必要躲避黄河。

已经建成并投入运用的小浪底水库,以下游防洪为首要开发任务,能使花园口防洪标准提高到近千年一遇;小浪底与三门峡联合调度,实行蓄清排浑运用,汛期的7月—9月三个月敞泄洪水泥沙,从10月至翌年6月底,非汛期9 个月时间,水库下排清水。尤其是小浪底水库设计拦沙库容75.5亿m3,拦沙量108亿吨,能为下游减淤20年。目前正处在水库的拦沙运用期,下游河道也正为水库的排清冲刷,进行预防性工程治理。对于解决北方缺水来说,黄河清水与长江水没有什么不同和区别,中线北调水入黄,还能

进行江水与黄河水的联合调度。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花巨资修建过黄渡槽或穿黄隧洞,以躲避黄河呢?

?作者:218.58.11.*

?2006-4-7 16:41

?回复此发言

4 南水北调八问

八问:长江上游支流没有富余水量,西线可调水源何在?

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西线工程,从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上游的5条支流,向黄河调水。达曲—贾曲联合引水,为一期工程,调水量40亿m3;从雅砻江干流阿达水库,输水到黄河支流贾曲,为二期工程,调水量50亿m3;从通天河侧仿水库输水到鸦砻江,再调到黄河支流贾曲,为第三期工程,调水量为80亿m3。西线三期工程合计北调水量为170亿m3,规划2050年前实施完成。西线调出水量,仅占大渡河、鸦砻江、金沙江径流量的5%—14%, 可是,竟占引水坝处来水量的65—70%,对调出水区的资源环境和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会造成负面影响。目前许多研究报告,从目前长江支流及下游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水平分析,得出了所调出水量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结论。然而,大都没有考虑这些河流所在地区,在未来开发与发展中所受到的影响。向黄河流域调水,目的是发展,调出水区也要发展,不考虑调出水区的发展需水量,这是不公平的。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多条支流上取水,这种取水方式本身就反映出了,西线工程水源地,没有富余水量,缺乏可调出水源。西线南水北调这样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是以水源区的环境生态受损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代价的。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观,评价西线工程,请问可调水源何在?

八问一问东线的江淮水源优势是在汛期,为什么规划要非汛期调水?二问淮河水是北水,应该北水北用,东线规划为什么要多引江、少用淮?三问江水调入东平湖,山东沿黄和引黄工程都能用上北调水,为什么还要新建西水东调工程,不用黄河输水?四问天津、河北是黄河以北的自流供水区,为什么不要东线水?五问东线三期工程过黄供水50亿m3,为什么输水不通航?六问中线全线自流输水干渠上千公里,布置在山区半山区,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复杂,有技术保障吗?七问南水北调东线、中线采取花巨资建设过黄工程,为什么要躲避黄河?八问长江上游支流没有富余水量,西线可调水源何在?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基本特点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基本特点 根据我国水土资源分布的特点,毛泽东主席于1952年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水利部与有关部委及沿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通力合作,组织规划、设计、科研、教育等有关单位对南水北调工程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和反复的研究论证,形成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近年来,随着北方地区持续干旱,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种严峻局面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南水北调工作又做出了进一步的部署,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为规划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指明了方向。 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必要的,要在科学选比、周密计划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为了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水利部在认真分析和总结以往大量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于2000年9月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重点分析了北方地区面临的缺水形势,就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布局、近期实施方案、投资结构与筹资方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先后征求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部分资深专家的意见。 2000年9月27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听取了水利部关于《实施意见》的汇报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及与会专家的意见,对南水北调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朱总理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务必做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朱总理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但是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关键在于搞好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实施。 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关于“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的精神,以及中央领导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水利部于2000年12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了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以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苏

简 述 南 水 北 调 工 程 的 意 义

简 述 南 水 北 调 水 工 程 的 意 义 姓名:裴守强 班级:微机1102 日期:2013.11.20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一.工程简介 (3) 二.南水北调总体规划 (4) 三.中线主体工程 (5) 3.1 水源区工程 (6) 3.2 输水工程 (6) 3.3 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8) 四.关键的工程技术 (8) 4.1穿黄工程 (8) 4.2 高原强震区高坝及隧洞设计与施工 (9) 4.3 工程地质问题 (9) 五.工程的重大意义 (10) 5.1 社会意义 (10) 5.2 经济意义 (11) 5.3 生态意义 (11) 六.工程的利与弊 (12) 6.1 工程效益 (12) 6.2 负面影响 (12) 6.2.1 对环境的破坏 (12) 6.2.2 不利生态因素 (13)

摘要 南水北调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将长江、淮河、黄河及海河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通过南水北调,南方水资源对北方的可持续供给,并可经黄河调配,将在较大程度上突破制约我国北方国土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瓶颈,整体提升我国北方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对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意义。 一.工程简介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简介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京津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并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实施跨流域调水,向京津华北地区补充水资源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加紧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十五’期间尽早开工建设”。为此,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修订工作。 本次中线工程规划修订过程,除进行受水区的需水预测外,还针对中线工程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开展了专题研究,编制了《汉江丹江口水库可调水量研究》《供水调度与调蓄研究》《总干渠工程建设方案研究》《生态与环境影响研究》《综合经济分析》《水源工程建设方案比选》等6个专题报告。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于2001年7~8月组织有关专家对这6个专题进行了评审。评审意见认为,各专题报告资料翔实,研究的技术路线正确,方法科学合理,工作深度达到

了规划阶段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送审稿)。2001年9月,水利部主持对规划报告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审查意见认为,规划修订报告达到了规划阶段的深度要求,多数专家同意规划修订报告的主要结论并赞成推荐的方案。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京津华北平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但该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6%和14%。海河流域缺水状况最为严峻,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高达90%以上,以国际标准衡量,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其严重性主要表现为:水源枯竭、水质恶化,大部分河道已成为季节性或常年无水的河道,地下水严重超采,城乡供水出现全面紧张的态势。为了保证城市供水,不得不大量挤占农业用水;部分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物质含量超过标准的深层地下水,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争水矛盾日益激化,甚至爆发冲突,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严重影响。 京津华北平原的缺水属于资源性缺水,仅靠节水和污水回用已不能解决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水资源继续衰减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将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充京津华北平原的水资源供应量,是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京

南水北调怎么调公开课教案

南水北调怎么调公开课教案 时间xxx 地点xxx 课题南水北调怎么调 目标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路线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人参与,合作探究,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激情参与;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重难点三个问题的研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说明内容

学生浏览教材,感知内容 三、教师示范探究问题一 展示图片资料; 分析三条线路的情境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主干线和及其支线逐级提水北送到东平湖,过黄河后可以自流,输水主干线长1150km 。主要供水目标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东线基本穿越平原地区,且可利用大运河河道。但从江都到东平湖地势南低北高,需要提水。抽引下游江水,水质最差。 中线工程从丹扩容的江口水库引水,到北京、天津。输水总干渠全长1246km ,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 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中线从丹江口向北地势渐低,且已有丹江口水库。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上筑坝建水库,隧洞穿过黄河 和长江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向黄河上游补水,重点是补水干流,解放支流。西线虽然短,但地形最复杂

四、学生分组探究问题二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展示其结论; 评价小组评议; 教师评议并展示参考答案 (1)题北方冬春季节缺水严重,长江夏秋季节最适宜调水。 (2)小题通过修建水库的方法进行调节(先蓄后调)。 (3 )小题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水优先的原则,大力节?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 加盟!// 濉⑹ i 献魈骄课侍馊?/p>研究资料,总结水资源的利用方向 工程近期供水的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生活和工业缺水问题为主,兼顾农业和生 态用水。

南水北调的意义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意义重大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时空配置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国土整治的关键性工程,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系列因水资源短缺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 尤其是北方地区 宏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个方面专家的反复论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现在,该工程已开工在即,这是本世纪初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丰富,但人均拥有水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另外,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加剧了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我国幅员辽阔,降雨的时空分布和年内分配的差异,导致水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丰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七大河流总径流量的81%,人均 水资源和亩均水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7.2%,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6。目前,北方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5%,耕地占全国 的65%,GDP占全国的47.5%,但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4。北方地区河流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大面积地下 水位下降现象日趋严重。联合国亚太经合会在《2000年亚太地区环境状况》的 报告中,将我国的北方地区与中亚的里海盆地并列为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区。 由于上述人均量不足和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特征,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和必须妥善处理的基本问题之一。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与前面的两步战略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要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地区协调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明显改善。 目前,我国虽然已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在日渐突出,并呈继续恶化的趋势,表现在城乡和地区间经济增长速度和收入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步扩大。我国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大地域之间,造成这种发展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华北和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保障该地区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基本要求,必将有助于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助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九重镇),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

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总体布局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调水线路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可调水量与供水范围】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以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在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约为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方。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华北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km2。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10号)

国土资源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5]110号)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河南、湖北等省(市)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办事机构、移民局(办),南水北调工程各项目法人(筹备机构): 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和工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的重大决策a。工程建设规模大,涉及地域广,建设周期长,用地情况复杂。为进一步明确政策,保证工程建设依法、科学、集约、规范用地,根据《土地管理法》、《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暂行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现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用地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的特殊性,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工程除已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单项工程外,可

由国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项目法人,以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单位总整理用地预审材料,一次性向国土资源部申请用地预审。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作为用地预审的依据。国土资源部出具的用地预审意见,作为批准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必备材料。在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之前需要开工的单项工程,可分别按规定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南水北调工程已列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具体建设项目由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用地涉及家用地转用、占用耕地的,在项目法人报批用地时由国土资源部直接配给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每年第三季度末将下年度开工专案用地计划报国土资源部,同时抄送有关省级国土资源部门。 因工程选线(址)原因,确实无法避开占用部分基本农田的,要在开展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补划相同数量的基本农田,保证当地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随其他建设用地报批材料一同报批。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存在。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 ,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为适应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面积占全国38%,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m3,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人均和亩均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其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为1573亿m3,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

40%,人均和亩均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区,尤以海河流域更为突出,年径流量只有264亿m3,不足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10%和12%,缺水十分严重。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人均水量是海河流域的近10倍,亩均水量为17倍。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及全国的人均、亩均水量见表1。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则高达20倍。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淮河也有类似现象。华北地区降雨受季风影响,七、八两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0%~6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调蓄困难,可利用的径流不多,造成汛期常常发生洪涝灾害,非汛期却又严重缺水。 表1 全国及江、淮、黄、海流域人均、亩均水量区域 总面积 /万k m2

南水北调的影响

南水北调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3.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二、负面影响 1、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目前在建的“三线”同时引水方案,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仍可能超出了中国“专家”们的想象。 2、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3、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这些评估的结果都会影响水利调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时开始做,做多大,影响程度有多大,都应重新评估”,刘说。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河南省、33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有些移民因为得到的补偿款不足,在买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后,所剩款项只能购置一小块耕地。而安置地工作机会馈乏,有些人不得不计划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 5、南水北调成本已经高于现有的海水淡化成本,目前最低的海水淡化成本约为3元,南水北调目前成本约为10元,另有报道称已经达到18元。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2005年8月16日 一、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世界总量的5.8 %左右,仅次于巴西、原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63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银行1998年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只居第88位。因此,水资源是中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在研究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时,要看到中国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但人均水资源相当贫乏的这一基本特点。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是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东南沿海山丘区,台湾,海南东部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西南部分地区、平原地区约1600~18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超过1000毫米,淮河流域为800~1000毫米,华北平原下降为500~600毫米,大西北沙漠区,降水量不足25毫米。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第三个基本特点是年内或年际变化大,随着季风出现的次数、强弱和水汽量多少,降雨和径流量年际间、年内的分布也极不均匀,经常出现连续多水时段和连续少水时段或连续干旱年和连续丰水年,尤其是连续干旱年的出现,对水资源本已短缺地区来说,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以上三个基本特点,也是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南水北调就是借助于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优化配置中国水资源的一项宏伟工程。 二、黄、淮、海流域是中国当前最缺水地区 黄河是中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2mm,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580亿m3,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110亿m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2.5%,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33 m3。淮河流域(包括胶东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54mm,水资源总量为961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4%,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78 m3。其中胶东地区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0m3,水资源开发程度已高达86%,遇大旱年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39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2亿m3,占全国的1.3%。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92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7,比全国人均年用水量还低138 m3,缺水十分严重。 根据1993年国际人口会议提出并经1996年国际自然资源会议认可的标准,当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5~50%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500~1000m3,则该地区属于缺水地区;当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大于50%而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m3时,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按此定义,2000年黄河流域人均633m3、但开发率已达67 %,淮河流域人均478m3、开发率达59 %,海河流域人均 292m3 、开发率达94 % ,均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近10年来,黄河源区干旱趋势加重,中小型湖、塘干涸,草场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多年冻土层出现萎缩。下游从1972~1999的28年中有22年断流,1997年利津站断流226天,断流河段上延到开封附近。 1999年后虽未断流,由于采取封堵口门和控制抽水泵站等措施对两岸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海河流域平原河道长期干涸,地下水严重超采,现状平均每年超采地下水6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5亿m3,超采面积达4.4万Km2,深层地下水30亿 m3,超采面积达5.6万Km2, 20多年来已累计超采900多亿m3。造成地下水位埋深大面积持续下降,京广铁路、津浦铁路沿线城市附近地下水漏斗不断加深和扩大,现在已基本连成一片,局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已接近枯竭。水资源过量开发,导致河湖干涸、河口淤积、湿地减少、土地沙化以及地面沉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环境与规划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080260195 张军辉 南水北调总括 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m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m³。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km2。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南水北调河南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省既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区,是渠道最长、移民最多、占地最多、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南水北调在河南省主要有安阳段工程,新乡段,穿黄工程,南阳段工程和焦作段工程:安阳段位于京广铁路西侧,起点位于安阳县与汤阴县交界的羑河北岸,经安阳县、安阳市,终点与穿漳河建筑物起点相连接;新乡段工程渠线长度77.73公里,分为辉县段、石门河段、潞王坟试验段、新乡和卫辉段4个单元工程,各类建筑物109座,工程量9109.02万立方米,静态总投资62.46亿元。该段是我省承建的线路最长、建筑物最多、地质最复杂的工程项目;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工期中的控制性项目。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以西约30km处,总长19.30km。穿黄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穿黄隧洞长4.25km,双洞平行布置,隧洞内径7.0m,采用盾构法施工。该工程总投资31.37亿元,总工期为56个月,于2005年9月开工,计划2010年3月竣工;南阳段起于淅川县陶岔渠首,途经邓州、镇平、宛城、卧龙、方城等县(市、区),全长185公里,沿线有各类交叉建筑物270座,工程静态投资约125亿元;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2段工程位于焦作市及修武县境内,渠段起点位于焦作市苏蔺西李河渠倒虹吸出口,向东北方向穿越焦作市,至修武县土高村南纸坊河渠倒虹出口与辉县段相连。 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缓解河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中原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以下将从以上几个方面着重分析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一、对河南经济的影响 1.巨大投资将拉动河南经济发展:投资拉动、需求拉动、出口拉动是推动我省经济

安阳南水北调工程分析报告

安阳南水北调工程分析报告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南水北调这项国家伟大工程,投资几千亿,能够解决装修中国的用水问题是我们建国以来举世瞩目的不朽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项跨流域的调水工程。输水总干渠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引水,河南省境内长731公里,南水北调总干渠安阳段长65.01公里。穿越境内2县、4区、9个乡、3个办事处、77个行政村,穿越大小河流(沟)35条,穿越铁路3条,向安阳市供水的口门共有4个,设计年供水3.34亿立方米。总干渠在安阳境内占地面积共计2.13万亩,需拆迁房屋面积66.7万平方米。河南省首先开工的渠段位于安阳市境内的羑河北岸至漳河南岸。全长40.3公里,渠道设计流量245~235立方米每秒;设计水位94.045~92.19米;设计底宽18.5~10.5米;设计边坡1:2~1:3。沿渠道共布置各类交叉建筑物77座,估算静态总投资约20亿元。 河南省副省长刘新民到南水北调安阳段工程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他要求,要创造良好施工环境,确保工程顺利进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据记者报到: 刘新民副省长一行主要查看了安阳河倒虹吸、洪河倒虹吸工程和第三方实验室。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国土资源厅、移民办等部门的负责同志,河南省安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领导同志陪同调研。 刘新民指出,南水北调安阳段工程自开工以来,各有关部门尽职尽责,积极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安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广大干部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工程进展顺利,成绩显著。 他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一流工程、创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服务”的要求,深刻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做好移民征地拆迁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恪尽职守,各负其责,搞好服务,省南水北调办要总协调,牵好头,谋划好,组织好,国土部门要协调做好征地工作,移民部门要做好移民工作,施工单位要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强力推进工程建设;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质量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明确责任,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追究责任;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要搞好宣传发动,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要确保应时进度,黄河以北段连点成线,黄河以南段完善前期,力争布点。 他最后强调,要通过各有关部门、安阳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参建各方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确保工程顺利进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确保实现“三个一流”的目标,树立河南形象。 7月27日,市长董永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南水北调工作专题汇报。市水利局局长江子蔚、市水利局副局长、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郑国宏、市直相关部门和有关县区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郑国宏副局长就南水北调工作进展、存在问题、下步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江子蔚局长就南水北调配套水厂的规划、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议,董永安市长对南水北调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董永安市长指出,国家南水北调办公室和省委、省政府对南水北调安阳段工作非常重视,并于去年9月28日在安阳率先开工,明确要求安阳要“为中线工程做出样板”。省委徐光春书记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表态全力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市委靳绥东书记也代表安阳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表态,提出“安阳要创一流施工环境,为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有何重大意义? 南水北调就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与环境特别就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与其她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 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就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与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4~5%,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来瞧,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东线调水的影响 1、东线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800~1000m3/s,年调水量150亿m3左右,分别占长江年均流量与径流量的3、0%与1、5%,比重都很小,对引水口以下长江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与长江口的拦门沙,不会有大的影响,遇长江枯水,可通过调度管理予以减免。如果东、中、西三线全部实施后,枯水期长江口感潮河段将有所增长,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影响。 2、废黄河以北地区,存在局部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只要采取渠道防渗与灌区排水等措施,可以减免其不利影响。 3、根据试验与江水北调的实践,钉螺分布最北不超过江苏宝应县境(北纬33°15′),调水不会形成新钉螺区。

南水北调的论文

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资料整理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物流管理学号 1408100407 姓名方媛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南水北调的提出以及过程 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1972年,中国在汉江兴建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开发打下基础。 1992年,江泽民提出要抓紧南水北调等跨世纪特大工程的兴建,南水北调的实施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几十年的调研工作,在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调水的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2008年底举行的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了工程建设目标: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自第三次建委会召开以来,一批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先后开工建设东线南四湖至东平湖段、济南市区段、刘老涧二站,中线天津干线、黄河北至漳河段以及黄河以南陶岔枢纽、湖北兴隆水利枢纽等工程24项,相当于前6年开工项目投资的总和。沿线各省市配套工程规划多数已经批复,北京、天津配套工程正全面建设。 2011年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按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质量优、效益好、惠民生的放心工程。目前部分工程已经建成并持续发挥效益,中线京石段工程已累计向北京市应急调水7.75亿立方米。 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确定的建设目标,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13年、2014年通水。截至2011年6月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两条线建设者共计8万多人,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土石方85869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设计总土石方量的64%;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1694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混凝土总量的44%。 二、投资 在规划的50年间,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总投资将达4860亿元人民币。 2002年至2010年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近期阶段,总调水规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有何重大意义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 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着。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4~5%,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来看,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东线调水的影响 1、东线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800~1000m3/s,年调水量150亿m3左右,分别占长江年均流量和径流量的%和%,比重都很小,对引水口以下长江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和长江口的拦门沙,不会有大的影响,遇长江枯水,可通过调度管理予以减免。如果东、中、西三线全部实施后,枯水期长江口感潮河段将有所增长,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影响。 2、废黄河以北地区,存在局部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只要采取渠道防渗和灌区排水等措施,可以减免其不利影响。 3、根据试验和江水北调的实践,钉螺分布最北不超过江苏宝应县境(北纬33°15′),调水不会形成新钉螺区。

最新高三地理-南水北调试题选 精品

南水北调试题选 材料: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日前得到国家批准,并于02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立项的工程有三项:即东线一期工程的江苏三阳河工程、山东段的济平干渠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最新确立的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分别为,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线路并延长输水线路。中期工程:从加坝扩容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应该京广线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1)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经过 A、苏、皖、鲁、冀 B、苏、鲁、冀、津 C、苏、皖、豫、冀 D、鄂、豫、冀、津 (3)和最新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是 A、航运设施工程 B、灌溉工程 C、节水工程 D、治污工程 (4)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调出区位于 A、丹江口水库 B、淮河上游 C、长江江扬州段 D、三峡库区 (5)国家决定提高自来水价格,其根本原因是 A、增加治理水污染的资金 B、加快水利基本设施的建设 C、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D、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6)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7)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措施是。 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8)跨流域调水是利用和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方法。为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成功地建成了和工程。 (9)南水北调工程按空间位置主要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套方案。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中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西线方案主要的优势 是。 (10)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应如何切实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答案:DBDAC ⒍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展较快,人口增长较快,污染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⒎南水北调先节水后调水先

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教案 从容说课 南水北调是我国又一项大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可看作是西气东输工程之外的又一学习案例。 关于南水北调,有许多问题学生可以自主研究。教材选取了一个地理性比较强的研究角度,即怎么调?包括线路选择、季节选择、使用分配等问 课本提示了调水工程研究步骤和背景资料,使学生对工程的研究有了目标。 教学重点 搜集、选择资料,获取信息、解决现实问题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地形图、网络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南北方降水季节分配的比较、调水受水区域的水资源供需差异等资料的分析,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本提供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归纳、分析、总结等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网络的查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所采取的经济新对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引水工程,它将长江富余的水资源引入缺水的华北地区。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西线、中线三条调水线路,它各有其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并与四大江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对水源供水的综合优势,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推进新课 板书 一、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 (自主学习:按照课本P101的研究步骤进行) (教师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出示课本图5.17“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和地形图)师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在工程量、调水量、水质、现有条件等方面有什么差异? 师 (介绍)东线工程:利用已有的南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分两路,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到烟台、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