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科学地评价旅游资源在国外已有30多年历史,在我国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评价的方法。下面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来做具体介绍:

1.定性评价方法

这是一种描述性评价方法,又称经验法,是评价者在收集大量的旅游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凭经验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主观判定旅游资源的价值。一般采用民意测验法和专家评议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和“六大开发条件”。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指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2)黄辉实先生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黄辉实提出评价资源应从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从资源本身来评价采用六字标准:美、特、奇、名、古、用;从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则有七项标准:季节性、污染状况、资源联系、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

(3)体验性的定性评价法

该方法是评价者(旅游者或专家)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进行个人综合体验。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结果的形式,又可分为一般体验

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通过统计旅游者或旅游专家有关旅游资源(地)优劣排序的问卷回答,或统计旅游资源(地)在旅游报刊、书籍上出现的频率,从而确定一国家或地区最佳旅游资源(地),其结果能够表明旅游资源(地)的整体质量和大众知名度。

美感质量评价是一种对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专业性评估,这类评价是在旅游者或旅游专家一般体验性评价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其评价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视觉质量评价较为成熟,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四个学派,即: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

2.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者在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数学评价模型,通过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数量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1)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

即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时,针对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集中考虑某些起决定作用的典型因素,并对这些关键因子进行适宜性评价或优劣评判。这种评价的基本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技术性指标。这种评价一般只限于自然资源评价,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如登山、滑雪、游泳等较为适用。目前较为成熟的有旅游湖泊评价、海滩及海水浴场评价、康乐气候评价、溶洞评价、滑雪旅游资源评价、地形适宜性评价等。

(2)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

该评价方法是在考虑多因子的基础上,运用数理方法,通过建模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为数量指标,便于不同资源评价结果的比较,具有更为客观、准确和全面的优点。这类评价方法非常多,有层次分析法、指数表示法、美学评分法、综合评分法、模糊数学评价法、价值工程法、综合价值评价模型法、观赏型旅游地综合评估模型法等。

(3)国家标准综合评价法

这实际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所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其评价体系由“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赋分和“附加值”赋分两部分组成。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和附加值赋分值,二者之和为该单体评价总分值。据此将其分为五级,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极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概念 旅游资源:能够吸引顾客产生旅游动机,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被利用来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并能产生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 旅游资源评价:基于开发旅游的目的,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本身进行的评价,从而确定开发的机会与约束。 二、旅游资源评价目的 (1)、确定该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2)、为新旅游区的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3)、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扩大的依据 (4)、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资料和判断的标准 (5)、有助于明确旅游地的性质,拟定未来旅游资源结构和开发 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由于评价的目的、资源的赋存条件、开发导向等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大体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在具体应用时则根据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理想。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法使用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者的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评价的结果主要与评价者的经验与水平有关,因此也叫做经验评价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数据资料和精确度要求不高,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结论的非精确性和推理过程的相对不确定性。 定性评价法主要有“三三六”评价法和“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方法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2)“六”字“七”标准 六字:指美、古、名、特、奇、用。美是指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为有悠久的历史;名是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指特有的、别处没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表示给人新奇之感;用是有应用价值。 七项标准:指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采用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价。 2 定量评价法 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以全面系统的方法,将有关旅游资源的各评价因子予以量化,使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较之定性评价,结果更直观准确。但是定量评价难以动态的反映旅游资源的变化,对一些无法量化的因素难以表达,且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选用某个评价途径的某个指标进行评价的方法即为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这种方法一般多见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的评价,如登山、滑雪等尤为适用。 比较有影响的旅游要素的单途径单因子有日本洛克计划研究所的地形适宜性评价;乔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模板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1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 ( )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2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旅游研究、区 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 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 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 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 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 主要适用于旅游界, 对其它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 以及旅游资源 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 点) 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 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 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分界洲岛景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课件.doc

分界洲岛景区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综述 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陆地约4公里,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距县城约18公里,岛屿面积约为0.58平方公里,海拔99米。因地处万宁和陵水两县交界之海上得名。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海岛地形、地域文化等,分界洲岛有“美女岛”、“观音岛”、“无名岛”、“睡佛岛”、“冰火岛”之誉,是一个美丽的灵秀宝岛。 一区域概况 (一)自然概况 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距县城约18公里,岛屿面积约为0.58平方公里,海拔99米. 1、地质地貌 分界洲岛所处位置是海南岛重要的分水岭,该岛是牛岭的一部分, 牛岭又称分界岭,主要因为这里是海南岛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自古以来,当地的人民就已感觉到这座山岭南北不同之处。实际上,整个牛岭是五指山山脉的延续,这是由于亿前,大陆板块的挤压所形成的。后来冰川期,海水的浸入,淹过了较低的部分,,切断了分界洲岛与牛岭的联系,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2、气候水文 虽然整个海南岛都处于热带,但是因为这座东南西北走向的牛岭,使得了以此岭为界北气候上有所差异。牛岭以北的气候相对温暖,空气的湿度较大,降雨较多,而牛岭以南气温要比岭北高出二三度,阳光充足,但岭干燥少雨。 在分界洲岛上看牛岭两边,常常可以看到如此的景象:夏季岭北大雨滂沱,岭南却是阳光灿烂;冬季岭北阴郁一片,而岭南却是阳光明媚。主要是由于牛岭是海南岛南北地理的分界线,北面以平原地地型为多,南面以山地为多,这种地理分界,从形成了气候上的分界。来自南边的暖气流受到东西走向山脉的阴隔,导致山体迎坡(南面)和背面坡(北面)的气候出现差异,以致这座小小的山岭对海南岛东南的气候也产生了影响。所以站在分界洲岛上,经常就可以看到牛岭“牛头下雨,牛尾睛”的奇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与衡量

旅游与区位 一、旅游资源概况: 1、旅游活动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旅游者(经济实力强、文化水平高、地区发达闲暇时间长的人群)、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交通、食宿、服务等中间环节)。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有何意义?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而且从环境方面要考虑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所谓旅游资源评价,是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对构成旅游资源的各要素,如观赏游憩价值、文化价值、规模丰度、适宜开发方向及开发潜力等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开 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资源的评价要考虑它在国际、国内和区内的相对重要程度,同时还要考虑潜在的客源市场、当地居民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可进人性、保护和开发的相对成本费用、资源的环境承载 力及开发可能造成的环境及社会文化影响等要素。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要素往往并不是同等 重要的,在策划或规划时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要素或评价指标,并对选择的指标赋予 不同的重要性。这往往不是仅依靠单独的几个模式化评价模型或标准就能完成任务的。 作为评价的结果,至少要能够回答哪些资源是主要资源,最具有开发潜力,以及哪类资源是 区域类的主要资源。后者往往是进行市场分析的重要前提。通常来说,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资 源基础是由多种类型和各种不同重要程度的资源共同组成的。 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的方法很多,有定性的,也有半定量或定量的,下面对其加以简要介绍。 传统的定性评价方法 传统定性评价通常是在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考察后,凭借经验和学识,对资源进行主观色 彩浓厚的结论性描述。有学者从资源本身的一些特点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例如,资源是否 具备“古、特、奇、美、名、用”等特点,有些学者则归纳了一些定性评价的标准,如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环境质量、旅游容量、组合状况、区位条件、适应范 围和开发条件等(刘振礼、王兵,2001)。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从宏观上把握旅游资源的特色,缺点是主观性强,不能量化,科学性 相对较差,评价准确与否与评价者的经验和素养高度相关。因而,这种评价方法对初学者来讲,尽管方法简便,但实际操作却十分困难。 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相比定性评价方法而言,主要考虑对构成旅游目的地资源中的各类影响因子尽 可能通过数学或其他方式进行量化,从而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严格来说,目前存在的各类 定量评价方法都不是完全定量的,它们在评价指标甄选以及各指标所占重要性确定方面都有 一定的定性分析成分。因此,这些定量评价方法实际上是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评价者如

旅游资源评价

三、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对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调查 1. 旅游资源类型 根据2003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系统,课题组根据多次实地的踏勘和对风景特色的分析,从科学角度对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更为详尽、准确的分类。取以下景源为主要景点:凤凰山、象鼻山、蛮子洞、千年核桃树、月亮湾、月亮坪、红旗水库、扯嘴坡、池塘、民居(各种姓氏院子)等20多处。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7个主类。具体类型见下表。 表1-1 规划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2. 旅游资源条件 一个地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数量决定了其旅游业发展的水平、程度及规模。在全国旅游资源分类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本规划区拥有7主类、14亚类和26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88%、45%和17%。在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数量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10%、13%、36%、12%、10%、71%、33%。见下表。 表1-2 各层次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 表1-3 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 从上面3个统计表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本区旅游资源主类占《国标》的88%,但亚类和基本类型尤其是基本类型所占比例很低,说明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少,规模较小,旅游资源相当贫乏。 3. 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把握区域旅游资源的特色,更有助于为评价和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1)自然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资源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办法及细则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评分标准) 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 1 ""25分、" " 表2观赏游 同 同时 历史价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1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 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 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7-5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 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4-3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 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2-1

完整性(5分) 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5-4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2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1 资源影响力(15分) 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10-8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7-5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3 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1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作者: ————————————————————————————————日期: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1)游览价值: ①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 ②资源的集群状况──景点数量及集中程度。 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特征相似的雷同景点的有无状况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通达度) (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接待能力的高低) (4)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包括容人量、容时量,一般空间大的较优) (5)客源市场距离的远近(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较优越) 分析图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靠近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欧洲。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

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图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名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 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主干知识点梳理 2.分析思路 旅游资源评价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 ①旅游资源的特色:“特色”是吸引旅游者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如北京颐和园和苏州古典园林,特色不同、风格各异。 ②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③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 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经过协调组合,形成一定的结构和规模,开发效益高,如四川峨眉山、广西桂林山水。 旅游资源的评价 开发 条件 旅游 资源 的 综合 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 了解景观特点 精选观赏点位 把握观赏时机 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 提高审美素质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山地景观——中国黄山 海域景观——美国夏威夷 历史遗产——中国长城:中国人文景观中第一景,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城市景观——法国巴黎 本身评价:重点是它的资源特色、资源的价值和功能、资源的组合、 结构和规模等 环境评价:对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容量状况、环境污染状况、 社会经济环境等三方面进行评价 区位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其他开发条件:投资条件、施工条件、现有的开发条件和旅游服务设施条件等

(2)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①地理位置与交通 地理位置和交通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旅游资源所在地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②客源市场 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考虑在其最优吸引半径内的客源市场。 源地 ⅰ概念:游客的来源地。 ⅱ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ⅲ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如国际上的西欧、北美、日本。 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公共设施和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其影响如下图所示: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和评价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旅游专题组 目录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 1 -一、郑州沿黄地区旅游资源调查 .. (1) (一)青岛旅游资源概况 ··································································· - 1 - (二)新城区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3 - (三)老城区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8 - (四)崂山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8 -二、郑州沿黄地区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 (12) (一)青岛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 12 - (二)青岛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 15 - (三)青岛旅游资源分布评价 ····························································- 17 - (四)青岛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 20 - (五)基本结论 ··············································································- 24 -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浙江省旅游资调查报告 一、旅游环境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 118°00′~123°00′、北纬 27°12′~ 31°31′之间,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浙江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里左右。浙江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

(二)地形地貌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有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浙江省地形呈以下三个特征: 1.西南高、东北低。浙江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主要山峰海拔均在 1500 米上。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是浙江省第一高峰;庆元县的百山祖,海拔 1856 米,为浙江第二高峰。中部多为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盆地,错落于低山之间,地形显得低矮而破碎。东北部为堆积平原,海拔都在 10 米以下,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山地多、平原少。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次之。山地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十分之七强,而平原连同水面(不包括海域)的面积约为十分之三弱。山地地形复杂多变,小气候条件十分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丰富。 3.海岸曲折、岛屿众多。浙江省海域广阔,海岸曲折,海岸线长约 2200 多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 2100 共多个,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面积在 500 平方米以上岛屿达3061个。岛屿岸线长约4000多公里。浙江省陆域山地和丘陵占 70.4%,平原和盆地占 22.4%,河流和湖泊占 5.2%海涂2%,土地类型多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17)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和提交文(图)件。 本标准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其他行业部门也可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 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 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3.5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community factor evalu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 4旅游资源分类 4.1 分类原则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4.2 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4.3 分类结构 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旅游资源类型有相应的汉语拼音代号,见表1。

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与衡量报告材料

赤水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1. 绪言 1.1 调查区介绍 赤水市位于省西北部,距市400余公里,处于赤水河中下游,与南部三县接壤,江连巴蜀,素有"黔北门户"之称。赤水风景区规划面积为328平方公里,分为十丈洞、四洞沟、天台山、丙安(月台)、七里坝(月亮户)、九曲湖、七大景区和18个独立景点。这里地貌奇特,山峰挺秀,森林葱郁,沟壑纵横,百川竞流,物种繁多,天朗气清,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境有“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燕子岩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竹海国家级森林公园”,丰富的旅游资源均以原始古朴,自然天成著称,被中外专家誉为“千瀑之市、竹子之乡、丹霞之冠、长征遗址、桫椤王国”五大特色。 1.2 目的 通过对赤水地区的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在其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全面的总体评价,并进行进一步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3 要求 在掌握大量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西双版纳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2015级旅游管理普高一班——程婉银、嘉、冉新雨、靖宇、鲍塑石 1.4 工作期限及工作量 工作期限:截至到2018年1月7日在掌握大量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2015级旅游管理普高1班——程婉银、嘉、冉新雨、靖宇、鲍塑石。

工作量:包括赤水地区与旅游资源相关的资料收集(文字、图片、影音、表格等)、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报告文本材料的制作、幻灯片的制作等。 1.5 成果 对赤水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并作出了综合性评价。我们主要对赤水大瀑布、燕子岩和丙安古镇三个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它们进行了旅游价值、环境和开发条件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从而了解了这三个景区的基本情况。为赤水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和资料。 2.赤水旅游资源状况 2.1 基本概况 2.1.1 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赤水市位于位于东经105°36′35″、北纬28°17′02″,地处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盆地的过渡地带,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因神秘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9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22个社区,境有1300多平方千米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壮观典型的丹霞地貌。总人口近31万人,居住着汉、苗、土家、仡佬、布依等26个民族。 2.1.2 历史沿革 赤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曾长期隶属巴蜀,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始建仁怀治所(今复兴镇),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建置历史,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迁至留元坝(今赤水市中),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随府划归,民国3年(公元1914年)改设赤水县,1929年,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此诞生,1949年12月赤水解放,1990 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省省委、省政府划定的“革命老区”。赤水历来是川盐入黔之古道、川黔边贸枢纽、经济文化重镇,也是通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明珠”之称。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科学地评价旅游资源在国外已有30多年历史,在我国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评价的方法。下面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来做具体介绍: 1.定性评价方法 这是一种描述性评价方法,又称经验法,是评价者在收集大量的旅游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凭经验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主观判定旅游资源的价值。一般采用民意测验法和专家评议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和“六大开发条件”。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指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2)黄辉实先生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黄辉实提出评价资源应从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从资源本身来评价采用六字标准:美、特、奇、名、古、用;从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则有七项标准:季节性、污染状况、资源联系、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

(3)体验性的定性评价法 该方法是评价者(旅游者或专家)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进行个人综合体验。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结果的形式,又可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通过统计旅游者或旅游专家有关旅游资源(地)优劣排序的问卷回答,或统计旅游资源(地)在旅游报刊、书籍上出现的频率,从而确定一国家或地区最佳旅游资源(地),其结果能够表明旅游资源(地)的整体质量和大众知名度。 美感质量评价是一种对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专业性评估,这类评价是在旅游者或旅游专家一般体验性评价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其评价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视觉质量评价较为成熟,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四个学派,即: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 2.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者在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数学评价模型,通过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数量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1)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前言: 1、调查时间:2014年3月19日星期三 2、调查人员:刘琴潘婷幸飞周小敏 任务安排:潘婷负责旅游资源评价,周晓敏负责资源的开发和建议,幸飞负责资源环境概况,刘琴负责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单体的填写有:潘婷负责黄瓜山和观音山:周小敏负责卫星胡,最后由刘琴汇总。 3、调查地点:永川区 4、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永川区整体旅游资源的调查,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目的和意义,及其要点和方法。将课本知识和具体时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以实现理论实践双提高。 5、调查要求 ⑴先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 ⑵绘制《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⑶选定永川区内重点调查的旅游单体,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逐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调查内容。 ⑷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所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赋分、评价。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一、调查区自然地理特征 永川区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民热情善良、经济比较繁荣。永川因“护城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永川区处于重庆的西部,距离市中心56公里,距离成都276公里。成渝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全境,长江流经过南端,历为渝西和川东难佳通,通讯枢纽和商贸,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的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永川区的气候属于韩国典型的季节风气候,夏天和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夏天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高温多湿。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年平均降雨1042.2毫米,平均日照1298.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17天。它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大,品种多,以能源,冶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

2.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2. 理解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3.初步学会对旅游资源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4.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5.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重点难点】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学法指导】 1.运用实例,比较不同景区的资源价值 2.针对某一著名景区,正确评价其开发条件的优劣,提出合理化建议。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资源价值 评价标准:主要是看资源的①__________,即美学价值、②__________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③________价值四个方面。 知识点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知识点三客源市场 1.地位评价: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⑥________。 2.评价指标: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⑦____________、停留时间、⑧_________,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 3.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影响结果 客源地 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⑨______、⑩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 ?____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1. 2.意义:基础设施决定了旅游地的?________________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习过程】 一、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结合下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价值含义资源类型 美学 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 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 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 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 自然景观 科学 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在地学上往往具有 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 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 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景观 历史 文化 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 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 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经济 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 济效益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教案

崇信一中教学设计方案 主备人:—年_月—日星期______________ 第—节 集 体 备 课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自主学 习 探究 讨论 探究 自主学 习 探究 点拨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1 ?美学价值一一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探究活动: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哪些类型? 点拨: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2 .科学价值 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 探究并讨论:说明下列风景名胜区分别具有什么科学价值? ①夏威夷的火山②东非的大裂谷③瑞典的峡湾风光④我国的泰山、 庐山⑤桂林山水、路南石林⑥黄山⑦长江三峡 (提示: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泰山、庐山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瑞典的峡湾风光是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 为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对研究地质 地貌有重要作用。另外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风景名 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如古建筑群、摩崖石刻、书画题记,以及名人活动的遗迹和旧址等),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 价值。 4?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探究活动:在资源价值相同的情况下,孤立的景点与景观群中的景点比较,哪一种旅游价值大? 点拨:单个孤立的旅游景观,即使有特色,但开发价值并不一定高。只有在一定地域内,多种类型旅游景观协调布局和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结构模式,才能形成一 定的开发规模,获得较高开发效益,故旅游资源的结构和规模应是其评价不可缺少的内容之 一。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 与分级 一、定性评价 (1)“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大条件(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地理位置条件、景观地域组合条件、环境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投资条件和施工条件)。 (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主要是从旅游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两个方面考虑。对旅游资源本身采用六字评价: 美、古、名、特、奇、用;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评价标准是: 季节性、污染状况、联系性、可进人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状况等。 二、旅游资源的分级系统 在体现旅游资源单体规模时,新的分类以等级来区别。一个单体根据其本身特征可归纳为某个景型之某级类。本着不使问题复杂化及定量评价简捷化,设定景型的规模分三个等级: 景域(field)、景段(segment)、景元(site)(见表2)。景域、景段、景元分别是体现大、中、小规模或重要性的概念。规模分级的“景域—景段—景元”与属性分类的“景系—景类—景型”概念有着严格的区别。属性分类系统中的“景系、景类、景型”三者之间是包含和从属关系,即“景系”包含“景类”,“景类”包含“景型”。而分级体系中的“景域、景段、景元”在特征方面是一个并列关系,互不包容和从属。只是体现其规模与空间尺度。表2中小写字母a,b,c代表资源属性分类中的景系,小写字母加阿拉伯数字表示属性分类中的景类,小黑点后面的数字

表示景型在景类内的编号。在属性分类前冠以大写字母A,B,C,代表规模等级分类。 如Aa1.01表示自然景系(a)地文景类(a1)第一景型(.01)中的景域(A)。 “景域”、“景段”、“景元”作为基类“景型”的三个规模,但并非所有的基类“景型”都有这三个规模,不同的“景型”据其特点可能只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规模等级,只有少数景型具有三个规模等级。如瀑布,既有大型瀑布群(景域),又有大中型瀑布(景段)和小型瀑布/人工瀑布(景元)。有些景型的资源则仅有景段(如风景草原)或只有景元(如塔等单体古建筑)。

玉溪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 通了。 玉溪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第二章玉溪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摘要) 更新日期:2009-2-6 15:47:08 索引号:530400-005747-20090206-0006 发文日期:2009-02-06 名称:玉溪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第二章玉溪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摘要) 第二章玉溪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提要:按照国家推荐试行标准《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及其修订方案,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从中筛选出300个景元单体综合评价,所获得的景元单体资源类型多、品质高雅、特色突出、结构有序、空间集聚、功能多样、尚未人识、开发度弱、潜能深厚,适度有序开发,可为云南建成旅游强省做出特殊贡献。 一、旅游资源类型评价 开展旅游资源普查是科学地编制旅游规划的必要前提和首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旅游业谋求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手段之一。为此,1998年11月至1999年1月上旬,规划组对玉溪市所辖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共普查375个代表性旅游资源单体,同时,依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修订稿,有选择地填写了300个旅游资源普查基本类型调查表,并制定出玉溪市旅游资源单体分类分级体系表(表2-1)和旅游资源计算机信息系统。 表2-1 玉溪市旅游资源普查单体类型和等级体系一览表(略)从表中可以看出,此次实地调查玉溪市的300个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单体涵盖全部3大 景系,分属7种景类,53个景型,其资源的基本类型具有以下数量特征和等级特点:(1)全国10种景类、95个景型的旅游资源中,玉溪占7种景类,拥有53个景型,基本类型覆盖度达55.8%。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