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

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

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
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

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3-04-01T09:53:41.0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2月Under供稿作者:周毅[导读] 夯击形成的坑洞,最好用砂砾或宕渣来填补。

周毅

中山市天工创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25

[摘要]沿海城市的市政道路建设中,常常碰到一些条件欠佳的软弱土地,这些软弱土地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这就需要先经过人工处理加固,再进行建造。本文通过对软土地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从而进一步探究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关键字:市政道路,软土,软土地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道路建设、桥梁建设以及房屋建设的问题就日益彰显出来。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项目,由于工期紧、施工场地狭窄,且市政工程在施工期间还必须保证已有主干道路的正常通行,因此,对于市政道路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是整个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处理的技术和方法很多,但是如何在的市政道路工程中选择满足于所建地地形、地质、排水、环境等因素,同时又经济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非常关键的。

一、软土的概述

1.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软土均无统一定义。有的把软土视为软粘土的简称,有的把软土视为整个软弱土质(高压缩性的有机土、可液化的砂土、软粘土等)的简称,有的则把软土视为软弱土基的简称。笔者通过对前人研究结果的查阅以及分析,可以将软土的概念定义为:软土是指沿海的滨海相、三角洲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等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土,具有孔隙比大(一般大于1)、天然含水量高(接近或大于液限)、压缩性高以及强度低的特点,多数还具有高灵敏度的结构性。主要包括淤泥、淤泥质黏性土、淤泥质粉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2.软土的成因及划分

软土按沉积环境分类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滨海沉积

①滨海相

常与海浪岸流及潮汐的水动力作用形成较粗的颗粒(粗、中、细砂)相掺杂,使其不均匀和极松软,增强了淤泥的透水性能,易于压缩固结。

②溺谷相

孔隙比大、结构松软、含水量高,有时甚于潟湖相。分布范围略窄,在其边缘表层也常有泥炭沉积。

③三角洲相

由于河流及海潮的复杂交替作用,而使淤泥与薄层砂交错沉积,受海流与波浪的破坏,分选程度差,结构不稳定,多交错成不规则的尖灭层或透镜体夹层,结构疏松软,颗粒细小。如广东地区深厚的软土层中央有无数的极薄的粉砂层,为水平渗流提供了良好条件。

(2)湖泊沉积

湖泊沉积是近代淡水盆地和咸水盆地的沉积。沉积物中夹有粉砂颗粒,呈现明显的层理。淤泥结构松软,呈暗灰、灰绿或暗黑色,厚度一般为10m左右,最厚者可达25m。

(3)河滩沉积

主要包括河漫滩相和牛轭湖相。成层情况较为复杂,成分不同,走向和厚度变化大,平面分布不规则。一般常呈带状或透镜状,间与砂或泥炭互层,其厚度不大,一般小于10m。

(4)沼泽沉积

分布在地下水、地表水排泄不畅的低洼地带,多以泥炭为主,且常出露于地表。下部分布有淤泥层或底部与泥炭互层。

软土由于沉积年代、环境的差异,成因的不同,它们的成层情况,粒度组成,矿物成分有所差别,使工程性质有所不同。不同沉积类型的软土,有时其物理性质指标虽较相似,但工程性质并不很接近,不应借用。软土的力学性质参数宜尽可能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取得。

二、软土地基的概述

1.概念

软土地基主要是指粘土或粉土颗粒含量极高的软弱土,或由孔隙率大的有机质土、泥炭、松砂组成的土层,地下水位高,影响填土和构造物的稳定或产生下沉的这一类地基。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较高;渗透性很小;结构性明显;流变性显著。软土地基的强度、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规律与土的类别、性质、边界排水条件、受荷载形式、时间等诸多因素有关。

2.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特点

(1)地质条件复杂

市政道路路堤大多是呈线状分布的,与一般块状分布的其他建筑物不同,因此公路软基在沿线的分布情况往往是变化多端的。土层的分布变化、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沿线路堤的高度变化,再加上沿线的不同构造物(桥、隧道、通道等)的影响,市政道路的软基处理比较复杂。

(2)荷载形式复杂多样。

(3)市政道路对路堤不变形的要求非常高。

3.软土地基下沉的原因

(1)新增外部荷载引起土颗粒靠拢.三相土体中的水分和空气排出;

(2)抽水、降水等原因将三相土体中的水分和空气排挤出,土颗粒靠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