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总结报告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总结报告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总结报告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总结报告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总结报告

学校名称

班级学号

姓名

20XX年X月

1 文件安全传输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人们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信息安全的目标在于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网络漏洞是系统软、硬件存在安全方面的脆弱性。安全漏洞的存在导致非法用户入侵系统或未经授权获得访问权限,造成信息篡改和泄露、拒绝服务或系统崩溃等问题。

文件安全传输方案:

2.1 方案要求

1.熟悉安全通信中常用的加密算法;

2.熟悉数字签名过程;

3.实现文件传输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2.2 主要仪器名称

1.Windows 2000/XP计算机两台。

2.CIS工具箱。

2.3 方案内容

1.将任意两台主机作为一组,记为发送方——终端A和接收方——终端B。使用“快照X”恢复Windows系统环境。

2.终端A操作:

1)与终端B预先协商好通信过程中所使用的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哈希函数;

2)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密钥称之为回话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密文,确保传输信息的保密性;

64位密码:c080400414

明文:hello world!

密文:{115097728,-1527542226,315982460,167601359}

3)使用终端B的公钥对回话密钥进行加密,确保传输信息的保密性以及信息接收方的不可否认性;

接收方RSA公钥(e,n):(101,143)

DES密码密文:{99,81,23,81,52,81,81,52}

4)采用哈希函数(生成文件摘要)确保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并使自己的私钥对文件摘要进行签名(得到数字签名),确保信息发送方的不可否认性;

获取摘要:{3468fb8a6340be53d2cf10fb2defof5b}

数字签名:

{1130,582,1833,4,1991,1002,582,750,1002,1130,1465,1991,1130,500,500,1238, 1002,750,500,538,1238,153,1833,500,4,85,1204,1130,750,4,538,1465}

RSA私钥(d,n):(101,143)

5)将密文加密后的会话密钥和数字签名打包封装(放在一起)后,通过网络传输给终端B。

3.终端B操作:

1)与终端A预先协商好通信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对称加密算法;

2)使用自己的私钥对终端A加密的会话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准会话密钥;

3)使用准会话密钥对得到的密文进行解密得到准明文;

4)使用终端A的公钥对得到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准明文摘要;

5)使用哈希函数计算得到准明文摘要;

6)将计算得到的摘要与准明文摘要进行比较,若相同则表明文件安全传输成功。

接收方:

使用自己的私钥101对发送方加密的会话密钥进行解密的c0804004

使用密钥c0804004对密文进行解密,得到hello word!

使用发送方的公钥(1411,2041)对得到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准明文摘要

使用哈希函数计算得准明文摘要{3468fb8a6340be53d2cf10fb2defof5b}

将计算得到的摘要与准明文摘要进行比较,发现相同说明文件安全传输成功

2.4 对文件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直接加密的可行性

不可行。非对称加密算法安全性依赖于算法与密钥,其中用于消息解密的密钥值与用于消息加密的密钥值不同,但是由于其算法复杂,并且待加密的文件或信息一般较长,使得加密解密速度比对称加密解密的速度慢数千倍。

而AES对称机密算法是高级加密标准,速度快并且安全级别高,更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加密场合。不过因为非对称加密算法通常有两个密钥,其中“公钥”

可以对外公布,“私钥”则只能由持有人一个人知道,两者必须配对使用,否则不能打开加密文件。因而表现出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越性,对称式的加密方法如果是在网络上传输加密文件就很难把密钥告知对方,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有可能被窃听到;这时用非对称的方式对密钥再做一次加密,收件人解密是只要用自己的私钥就可以,这样能很好地避免密钥的传输安全性问题。所以一般经常用其加密对称加密算法所使用过的密钥。

2 防火墙技术

网络扫描通过选用远程TCP/IP不同端口的服务,并记录目标给予的回答,可以搜集到很多关于目标网络的有用信息,如系统开放的端口、提供的服务、服务进程守护程序的版本号、操作系统类型、操作系统的版本、网络拓扑结构、防火墙规则和闯入察觉装置等。下面阐述端口扫描和远程操作系统扫描的主要技术。

实验目的:

1.了解防火墙的含义与作用

2.学习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方法

主要仪器名称:

1.Windows 2003系统防火墙

2.Udptools-udp连接工具

实验原理:

1.防火墙基础操作:

操作概述,启用windows 2003系统防火墙,设置规则阻断icmp回显请求数据包,并验证对UDP工具的里外操作

在启用windows 2003系统防火墙之前,同组主机通过ping指令相互测试网络连通性确保相互连通的,若测试未通过先排除故障

2.本机启用防火墙,并设置防火墙对本地连接,进行操作

3.同组主机通过ping之恋互相测试网络连通性,确保相互连通

4.设置本级防火墙允许其传入icmp回显请求

5.第三次测试网络连通性

2.1 NAT服务器正常运行的检测

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分别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其中,UDP协议相对比较简单。

启用Windows2003系统防火墙,设置规则阻断ICMP回显请求数据包,并验证针对UDP连接工具的例外操作。

1.在启用防火墙之前,同组主机通过ping指令互相测试网络连通性,确保相互是联通的。若测试未通过则需要清楚故障;

2.本机启用防火墙,并设置防火墙仅对“本地连接”保护;

3.同组主机通过ping指令互相测试网络连通性,确认是否相互连通;

回答:没有连接,测试超时。

4.设置本机防火墙允许其传入icmp回显请求;

5.第n词测试网络连通性。

回答:测试连接成功。

2.2 NAT服务器——防火墙(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是在局域网内部网络中使用内部地址,而当内部借点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通讯时,就在网关处,将内部地址替换成公用地址,从而在外部公网上正常使用。

NAT服务器的网络地址转换

1.客户机将数据包发给运行NAT的计算机;

2.NAT将数据包中的端口号和专用的IP地址换为自己的端口号和公用的IP 地址,然后将数据包发给外部网络的目的主机,同时记录一个跟踪信息在映像表中,以便向客户机发送回答信息;

3.外部网络发送回答信息给NAT;

4.NAT将所收到的数据包的端口号和公用IP地址转换为客户机的端口号和内部网络使用的专用IP地址并转发给客户机;

5.NAT服务器可使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无法直接访问,而要通过它的转换,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开来,因此NAT服务器可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3 入侵检测技术

Snort是一个强大的轻量级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它具有实时数据流量分析和记录IP网络数据包功能,能够进行协议分析,对网络数据包内容进行协议分析,对网络数据包内容进行搜索/匹配,他能够检测各种不同的攻击方式,对攻击进行实时报警,此外,Snort是开放源的入侵检测系统,并且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3.1 嗅探器

嗅探器模式是从网络上读取数据包并作为连续不断的流显示在终端上。

1.启动Snort,进入实验平台,单击工具栏:“控制台”按钮,进入IDS工作目录,运行Snort对网络etho进行监听。并遵循以下要求:

1)仅捕获同组主机发出的icmp回显请求数据包;

2)利用详细模式在终端显示数据链路层,应用层信息;

3)对捕获的信息进行日志记录。

Snort命令:Snort -i etho -deo icmp and src net 172.16.0.37 -l/var/log/Snort

2.查看Snort日志记录

Snort数据包记录

1)对网络接口etho进行监听,仅捕获同组主机发出的Telent请求数据包,并将捕获数据包以二进制方式进行,存储到日志文件中;

2)当前主机执行上述命令,同组主机Telent远程登录当前主机;

3)停止Snort,捕获读取Snort.log文件,查看数据包内容。

3.2数据包记录器

数据包记录器模式是把数据包记录到硬盘上。

1.对网络接口etho进行监听,仅捕获同组主机发出的telnet请求数据包并将捕获数据包以二进制方式进行存储到日志文件中。

Snort命令:Snort -i etho -b top and src net 172.16.0.37 and dst port 23

2.当前主机执行上述命令,同组主机telnet远程登录到当前主机。

3.停止Snort捕获,读取Snort.log文件,查看数据包内容。

Snort命令:Snort -r/var/log/Snort/Snort.log.1304385940

3.3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网路入侵检测模式是最复杂的,而且是可配置的。可以让snort分析网络数据流以匹配用户定义的一些规则,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一定的动作。

1.在Snort规则集目录/opt/ids/rules下新建Snort规则集文件new.rules,对来自外部主机的目标为当前主机80/tcp端口的请求数据包进行报警。

报警消息自定义,Snort规则alert tcp! 172.16.0.39 any→172.16.0.39 80

2.编辑Snort.conf配置文件,使其包含new.rules规则集文件,具体操作如下:使用Vim编辑器打开Snort.conf,切至编辑模式,在最后添加新行包含规则集文件new.rules。添加包涵new.rules规则集文件语句Include $RULE-PATH/new.rules

3.以入侵检测方式启动Snort,进行监听

启动命令:/Snort -c Snort conf。以入侵检测公事启动Snort,同组主机访问当前主机Web服务。

4 病毒攻防技术

实验目的:

1.了解脚本病毒的工作原理

2.了解脚本病毒常见的感染目标和感染方式

3.掌控编写脚本病毒专杀工具的一般方法

主要仪器名称:

Windows脚本安全wsh 能够解释执行VBS和JS文件

4.1简介

脚本程序的执行环境需要WSH环境,WSH为宿主脚本创建环境。即当脚本到达计算机时,WSH充当主机的不分,它使对象和服务可用于脚本,并提供一系列脚本执行指南。

4.2脚本病毒的主要特征

1.由于脚本是直接执行,可以直接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传染其他同类文件,并且使异常处理变得非常容易;

2.脚本病毒通过HTML文档,Email附件或其它方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世界各地;

3.新型的邮件病毒,邮件正文即为病毒,用户接收到带毒文件后,即使不将邮件打开,只要将鼠标指向邮件,通过预览功能被激活;

4.病毒源码容易被获取,变种多;

5.欺骗性强。

4.3脚本病毒的查杀方

1.卸载Windows Scriping

Host;

2.禁用文件系统对象

FileSystem()bject;

3.在Windows目录中或

任务管理器进程里,找到

WScript.exe更改名称,结束进

程或删除,如右图;

4.设置浏览器;

5.禁止OE自动收发邮件功能;

6.进入注册表编辑器,找到注册表项: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MSK ernel32,将其删除,如下图;

7.设计脚本病毒专杀工具查杀病毒,如下图。

培训课总结范文3篇

培训课总结范文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培训课总结范文篇一:首先,我很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难得的学习的机会。我们的公司,是一个优秀的公司。我们的团队,更是一个在冯总正确领导下的出色团队。能够参加汇聚国际教育集团《真正的执行》课程的培训,我深感荣幸,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在潘老师的培训课堂上,我不仅从老师的讲课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很多先进的思想,同时海尔的砸冰箱故事也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意义的课。通过这简短的视频,使我更加相信质量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我们的产品最终为人类服务,质量高于一切,也更加坚定了加入远东纸业这个团队的决心。 说句心里话,在培训之前,我对公司、对冯总还存有怀疑。一个中国最早的卫生巾品牌创办者,一个在国内抢先进入市场的公司,一个在业界奋斗了25年的企业,为什么走了这么久的路却还只是一个小企业,她究竟还能走多远,她还有没有发展前途,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熟悉经济学原理的我深知企业的发展具有周期性,那远东纸业这家又走到哪一步了呢?我的所学所累在这里又能发挥什么的效用呢?我很迷茫。 然而听完课之后,我忽然一下子顿悟了。我决定要和远东一起成长、一起发展。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所以我更敬重爱学习的老板,

尤其是一位已年过五十的民营企业家。就像课堂上老师所说,冯总的这些年的积蓄已远远超过他和家人下半生的生活所需了,那他为什么还苦苦在寻找着企业的强大之路呢,如果说当初创办企业是为了挣钱,让生活过得好一些,那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而现如今的冯总,比起他的收获,付出已经远远超过。说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每天来上班,只是完成一个人的工作,一周还可以休息一天,都已感觉很累,天天盼着周日,那作为老板呢,不仅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质量,还要开拓市场、开发客户,维持经营,最重要的还要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等等,每天的累可想而知。说到这相信一定会有人反驳“谁让他是老板的,拿的钱不一样嘛。”那追问一句,“如果你觉得做企业这么容易,还能挣很多,为什么不回家自己创一个企业去,何必来上班”。说实在的,冯总的这种不断求知的学习理念,让我很佩服,也让我决定要用我所学为远东尽一份力。 没有一生下来就特有能力的人,同样也没有一发展就可以成功的企业。企业的发展之路,那是经历挫折、承受辛酸的曲折之路。古语有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企业想要成长为行业老大、领域龙头,那也不是一蹴即就的事,所以要理解企业,接受企业的现状,一起立志去发展企业。 潘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很大的撼动。回忆这几年走过的路,自毕业后,工作、生活一切都挺顺利,让我不断被生活的琐碎给湮灭了,老师在课上讲的那些道理我都听过,曾经也参加过无数次类似的培训,听的时候很好,但日子一长就淡忘了。还是孔夫子说的对,“学而时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

《计算机网络》 课程设计报告书 专业:计嵌 班级:计嵌151 学号: 姓名:张耀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备选型 三、IP地址规划 四、拓扑图设计 五、主要技术 六、配置清单 七、总结 一、设计题目 1、课设目的 巩固《计算机网络》和《网络通信》两门课程的知识,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充分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熟练应用所有技术,系统掌握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配置过程。在课设中有少量需要的技术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请自己查阅CCNA资料。 2、课设内容 项目背景:某中小型企业有两个部门,销售部(vlan 10)与行政部(vlan 20)。要求同部门之间采用二层交换网络相连;不同部门之间采用单臂路由方式互访。企业有一台内部web服务器,承载内部网站,方便员工了解公司的即时信息.局域网路由器启用多种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并实施路由控制、负载均衡、链路认证、访问限制等功能.企业有一条专线接到运营

商用以连接互联网,采用HDLC封装,由于从运营商只获取到一个公网IP地址,所以企业员工上网需要做NAT网络地址转换,具体拓扑结构如上图所示。 二、设备选型 三、IP地址规划 四、拓扑图设计 五、主要技术 Trunk:在路由/交换领域,VLAN的中继端口叫做trunk。trunk技术用在交换机之间互连,使不同VLAN通过共享链路与其它交换机中的相同VLAN通信。交换机之间互连的端口就称为trunk端口。trunk是基于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的技术。

Vlan: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不同的广播域之间想要通信,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这样的一个广播域就称为VLAN。 单臂路由: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不同的广播域之间想要通信,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这样的一个广播域就称为VLAN。 默认路由:默认路由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指的是当路由表中与包的目的地址之间没有匹配的表项时路由器能够做出的选择。如果没有默认路由,那么目的地址在路由表中没有匹配表项的包将被丢弃,默认路由在某些时候非常有效,当存在末梢网络时,默认路由会大大简化路由器的配置,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网络性能。 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指路由器能够自动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 (RIP、OSPF) 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是路由器和交换机接口的指令列表,用来控制端口进出的数据包。 帧中继:帧中继(Frame?Relay)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的面向分组的通信方法。它主要用在公共或专用网上的局域网互联以及广域网连接。大多数公共电信局都提供帧中继服务,把它作为建立高性能的虚拟广域连接的一种途径。 NAT: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1994年提出的。当在专用网内部的一些主机本来已经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即仅在本专用网内使用的专用地址),但现在又想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并不需要加密)时,可使用NAT方法。 六、配置清单 一、基本配置 1、按上面的拓扑结构搭建仿真网络硬件 2、给路由器和交换机命名(可以自己选择命名) -->为Router5命名(其他设备操作相同) ->所有设备重新命名后 3、配置和启动交换和路由的接口,配置终端设备的IP地址和默认网关。 -->配置PC1的IP地址和默认网关(其他设备操作相同) -->开启并配置Router1的Fa0/0接口,并为其配置IP地址等属性(其他设备操作相同) 二、交换机配置 1、配置Etherchanne,捆绑Sw1与Sw2的F0/11,F0/12接口.要求使用Cisco PAGP协议中的主动协商模式。 -->配置Sw1和Sw2 2、配置VTP,在Sw1与Sw2上配置VTP, 域名为作为Server;Sw2作为Client,设置密码为student。 -->配置Sw1 -->配置Sw2 -->在Sw1上创建Vlan -->在Router1上做ACL访问控制 4、单臂路由配置。单臂路由:vlan 10以R1的F0/作为出口网关;vlan 20以R3的F0/作为

贪吃蛇游戏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全解

辽宁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基于C#的贪吃蛇游戏 学院、系:装备制造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叶佳佳 指导教师:丁宁 成绩: 2015年12月12日

目录 一、概述 (1) 1、用C#实现该设计的方法 (1) 2、贪吃蛇游戏说明 (1) 二、实验目的及设计要求 (1) 1、实验目的 (1) 2、实验要求 (2) 三、课程设计具体实现 (2) 1、概要设计 (2) 1.1、设计思想 (2) 1.2、主模块实现 (2) 1.3、主函数流程图 (4) 2、详细设计 (5) 2.1、设计思想 (5) 2.2、具体模块实现: (5) 四、调试过程及运行结果 (10) 1、调试过程 (10) 2、实验结果 (11) 五、实验心得 (12) 六、参考资料 (13) 七、附录:源代码 (13)

一、概述 1、用C#实现该设计的方法 首先应该了解设计要求,然后按照功能设计出实际模块,每个模块都要完成特定的功能,要实现模块间的高内聚,低耦合。设计模块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模块的数量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是每个模块都能比较简单的转换成流程图。模块设计完成后,就该给每个模块绘制流程图。流程图要尽可能的简单且容易理解,多使用中文,补一些过长的代码,增加理解难度。此外,流程图应容易转换成代码。 根据流程图编写好代码后在WindowsXP操作系统,https://www.doczj.com/doc/bf2293622.html,2008开发环境下进行运行测试,检查错误,最终设计出可行的程序。 2、贪吃蛇游戏说明 游戏操作要尽可能的简单,界面要尽可能的美观。 编写程序实现贪吃蛇游戏,贪吃蛇游戏是一个深受人们喜欢的游戏:一条蛇在密闭的围墙内,在围墙内随机出现一个食物,通过键盘上的四个光标键控制蛇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移动,蛇头撞到食物,则表示食物被吃掉,这时蛇的身体长一节,同时计10分;接着又出现食物,等待被蛇吃掉,如果蛇在移动过程中,撞到墙壁、障碍物或身体交叉(蛇头撞到自己的身体),则游戏结束。游戏结束时输出相应得分。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对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分析、控制模块分析正确,符合课题要求,实现相应功能;可以加以其他功能或修饰,使程序更加完善、合理; (2)系统设计要实用,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编程简练、可用,功能全面; (3)说明书、流程图要清楚; 二、实验目的及设计要求 1、实验目的 .NET课程设计是教学实践环节中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此课程设计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VC#.NET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和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开发能力,使学生具备初级程序员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阅资料以及自学能力,以适应信息管理行业日新 1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李逍逍 班级:08计11 学号:08261012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目的及要求 (2)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分析和设计) (3) 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3) 四.详细设计步骤 (5) 五.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6) 六.显示最终的结果 (8) 七.课程设计总结 (9)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目的及要求 课程设计题目:组建小区局域网 课程设计目的: 更深了解路由器,交换机,PC机之间的配置与应用,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的网络应用和连接,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掌握DHCP、ACL、VLAN、和NET协议和相应的技术;提高对实际网络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该设计需要划分为四个子网层面的小区性的网络通讯。采用软件cisco,可以更好的实现各种不同网络设备互相配合与联系,以达到最佳的局域网通讯效果。 课程设计要求: 要求能根据实际问题绘制拓扑结构图,拓扑结构图可以是树形、星形、网状形、环状形及混合形结构的之一,清晰的描述接口,进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代码配置实现,并且每个方案的需有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1、需求特点描述; 2、设计原则; 3、解决方案设计,其中必须包含: (1)设备选型; (2)综合布线设计; (3)拓扑图; (4)IP地址规划; (5)子网划分; (6)路由协议的选择; (7)路由器配置。 组建小区局域网的总体要求: 运用自己对局域网组网技术的理解,设计小区组网方案,使得一个具有200个住户节点的智能化小区能够进行网络通讯,且将整个小区可划分为四个区域:1.网络中心区:以物业管理中心及监控中心为主的核心交换设备和服务器群;2.远程网络接入区:包括外部网络接入口的路由器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3.园区网络区:包括从网络中心到社区服务设施的骨干交换设备; 4.家庭网络区:包括从网络中心到楼宇中的骨干交换设备,并为各住户单元提供网络接入端口,是整个小区网络系统的最基本单元。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总结报告Personal summary report on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总结报告 本人在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的五年时间里,参加了贵州省“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考试。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了从“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在培训中,我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二、具体收获: 1、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素质》和“八荣八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本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2、学习了《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及《校本研修面对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个人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五年中,曾在《人民教育》、《贵州教育》、《时代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3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校本研修面对面》、《新课程推进中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图书馆局域网络设计 组号: 班级:软工153班 专业:软件工程 时间:2017年7月9号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1.设计目的 (3) 2.需求分析 (3) 3.方案设计 (5) 3.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5) 3.2 网络设备的比较和选型 (6) 3.3 综合布线系统 (6) 3.4 IP地址分配 (7) 4.方案实现 (7) 5. 网络应用部署 (16) 6. Web网站设计 (17) 7.总结与展望 (17) 8.参考文献 (18) 附录: (18)

1.设计目的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网络化的时代。它主要由计算机网、通信网和信息资源网三种网络组成,其中计算机网是核心,它利用通信网络担负了信息在整个网络中的存贮和传递的重要作用。而图书馆拥有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也必须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发挥其传递、交流信息的重要枢纽作用。因此,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局域网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具有极高的可靠稳定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具有高速度和高带宽,满足流介质媒体、远程学习等对带宽和数据敏感的实时应用。 组建图书馆局域网,加快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和网络化进程,提高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水平和图书馆工作效率,是为了更好更快更准确地为读者提供阅读信息;组建图书馆局域网,实现对全馆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流通、借阅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建设以图书馆文献为基础的图书馆基础数据库和具有本馆藏书的特色书籍数据库;提高图书馆采编、流通效率,合理地对全馆文献资源进行分类、编目、分区管理。利用共享通信网络资源进入其他计算机网络,实现网络互连。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于图书馆网络服务器,能联机进行传统文献的采集与编目,能使图书馆总体工作协调一致更方便的进行传统型文献的流通、阅览、检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种网络阅读体验。而且便于图书文献资料的管理和维护,减少人工管理的成本。 2.需求分析 2.1 网络概况 图书馆采用专线接入方式,光纤铺设到大楼,并且分配有6个C类地址202.114.88.40~202.114.88.45。大楼内布线系统比较完善。 图书馆办公大楼共有5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校园网的组建与应用 摘要: 本文针对实验室的设备环境,对校园网的组网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模拟,并最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校园网组网方案。 实验中我们对路由器、交换机等组网基础设备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关于路由器,我们实现了本地基本配置,并分别使用路由器的串口和以太网口实现了不同网段的网络互联,对路由器静态及动态路由机制进行了探究。关于交换机,我们实现了VLAN的划分以及不同VLAN间的相互通信,对广播风暴现象的产生原理及解决方案进行了特定的实验。综合两者的功能,我们对多种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改进。最后通过实验和模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校园网组建方案。 在此方案中,我们在实现了网络互通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IP地址的划分,IP地址利用DHCP进行自动分配。并根据模拟实际,对不同的主机进行VLAN划分,同时保证不同VLAN间的相互访问与特定VLAN的保护与单向访问。同时构建内部防火墙保证校园网与外部的安全访问。构建了完整可靠的网络之后,依据校园网的功能和服务需求,我们搭建了FTP服务器,用于提供基础的网络服务。 限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方案并不是完全能够适用于现实的。但是,通过实验使我们对校园网乃至更大的网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目录

一、前言 随着信息的调整膨胀,全球信息已经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时代。作为科技先导的教育行业,计算机校园网已是教育进行科研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校园网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中国教育科研网投入运营,全国多所高校校园网络开通联网。 随着学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很多学校已经逐渐开始将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过程向电子化方向发展,校园网的有无以及水平的高低也将成为评价学校及学生选择学校的新的标准之一,此时,校园网上的应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它在促进学习的同时掌握丰富的计算机及网络信息知识,毫无疑问,这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基于先进的网络平台和其上的应用系统,将极大的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实现高水平的教学和管理。 学校目前正加紧对信息化教育的规划和建设。开展的校园网络建设,旨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其最终建设目标是将建设成为一个借助信息化教育和管理手段的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的教学园区网络,最终完成统一软件资源平台的构建,实现统一网络管理、统一软件资源系统,并保证将来可扩展骨干网络节点互联带宽为10G,为用户提供高速接入网络,并实现网络远程教学、在线服务、教育资源共享等各种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最终达到在网络方面,更好的对众多网络使用及数据资源的安全控制,同时具有高性能,高效率,不间断的服务,方便的对网络中所有设备和应用进行有效的时事控制和管理。 二、综述 2.1 概述 从物理意义上来说,校园网就是一种局域网。校园网是各类型网络中一大分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及代表性。作为新技术的发祥地,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和网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作为“高新技术孵化器”的高校,是知识、人才的高地,资源十分丰富,比其他行业更渴求网络新技术、网络新应用,

培训学习报告范例6篇

培训学习报告6篇 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已经接近结束,经过十一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党校到复旦,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许多不可言语表达的收获。加之与来自不同县市区、不同工作岗位的同学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十七大精神,让我强化了服务大局的意识,同时让我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到了加快乡镇政府职能有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意义。 总的来说,各位老师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

惑,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不同地域的学习,开阔了视野 这一次培训给了我们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本地本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开放先进的城市、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复旦、同济大学教授的五堂课,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台阶上重新地认识、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我们的工作,看待我们的缺点和不足。 昆山一天的考察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一个地方的发展如此惊人。当我们感叹她现在的发展成果时,我们更应想到当初为了现在的成果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我们不认同“人有多大胆,有多大产”,但一味的甘于落后、甘于现状是绝不能有现在全新的现代化的昆山。对宝钢的参观,让我们感受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生命力和自身文化。更认识到一个企业并非一开始就是大企业、强企业,而都是要从小从弱做起来的,坚强的毅力、创新的思维和团结的合作是每个企业做强作大的前提。通过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的了解,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不能一直梦想着晋升、提拔,而是要在精神上更高。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或布满荆棘的,所以我们要一颗健康、乐观的心来看待人生路上所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 学 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 二零一四年九月 目录 一、课题要求 二、设备选型 三、IP地址分配表 四、配置方案 五、配置代码分析 六、总结 一、课题要求 一、题目

图1某学校校园网拓扑 设备接口IPv4地址 R2 s0/0/0 23、1、1、2/24s0/0/1 24、1、1、2/24 fa0/012、1、1、2/24 R3s0/0/0 34、1、1、3/24 s0/0/1 23、1、1、3/2 4 fa0/0 212、1、1、1/24 R4 s0/0/0 24、1、1、4/ 24 s0/0/1 34、1、1、4/24 某学校校园网拓扑如图1所示。为了缓解IP地址不足得问题,PC6与PC4使用IPv4私网地址;PC11、PC 12、PC21及PC22使用IPv4公网地址。校园网通过路由器R1接入Internet,R2、R3与R4模拟因特网中得网云,其中R2为ISP得接入路由器。最右侧为Web服务器。具体得设备连接与IP地址配置如图1所示.图中没有特殊说明得,子网掩码均默认为255、255、255、0。利用思科Packet Tracer组建如图所示网络,并实现以下功能: 1、VLAN10网关地址为210、28、10、1/24;VLAN20网关地址为210、28、20、1/24 VLAN10与VLAN20网关均设在路由器R1上.要求PC11、PC 12、PC 21及PC 22能互相ping通,且都能ping通Web Server

2、使用NAT配置, PC4与PC6使用IPv4私网地址能ping通Web Server 3、设置ACL,最后使得VLAN20所属主机不能通过WEB方式访问Web Serv er(但可以ping通Web Server),其她主机流量没有任何限制。 4、R1上配置静态路由,在路由器R2、R3及R4上配置动态rip路由。(除此以外,可在R1、R2、R3及R4可根据需要自行配置默认路由或某条路由。)二、设计要求 (1)培养一定得自学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得方法,对设计中遇到得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解决方案。 (2)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分析与设计得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具体设计任务,确定方案,画出具体得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写出具体配置步骤情况,提交正式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打印及电子稿一份;?(3)课程设计报告要求独立完成,不得有相互抄袭现象。 报告内容包括: ?①具体设计任务;?②基本思路及所涉及得相关理论;?③方案设计(主要网络设备、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图);?④网络具体配置步骤;?⑤调试过程中出现得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 ?⑥个人体会及建议;?⑦参考资料。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进度表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Winpcap的网络流量统计分析 指导教师:张伟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P3 二、功能类设计 --------P3 三、界面设计 --------P3

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P4 二、功能类实现 --------P4 三、界面实现 --------P5 第三章源代码清单及说明 一、CaptureUtil.java --------P7 二、MyPcapPacketHandler.java --------P9 三、PacketMatch.java --------P9 四、Windows.java --------P13 第四章运行结果 --------P19 第五章心得体会 --------P21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二、功能类设计 (1)网卡获取 (2)包的抓捕

(3)包的处理 三、界面设计 (1)布局 (2)按钮功能连接 第二章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本程序采用Java编写,基于win10pcap。Win10pcap是winpcap在win10系统上的适用版本。Java对于winpcap使用jnetpcap进行支持。对于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种类型的包,在jnetpcap的jar包中大部分已经封装好了相关的实体类型。对应如下:ARP 实体类:https://www.doczj.com/doc/bf2293622.html,work.Arp; UPD 实体类:https://www.doczj.com/doc/bf2293622.html,work.Icmp;

个人学习培训工作总结

个人学习培训工作总结 篇一: 带着几丝憧憬,我参加了新课程。此次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 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经过紧凑而充实的十多天网上学习,教 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特别是一些同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更让我们学员的眼睛为之一亮。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持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 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 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高中新课程改 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持续地暴露,这时候更 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次培训无疑是一 场“即时雨”,不但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协助,而且对突破 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当今的语文教育为什么拒绝文学,其原因有:1、社会实用主 义风气的影响;2、应试教育的导向;3、工具论观点的影响。以及面 对这种现状,语文老师应有什么作为,赖老师以自己为现身说法,认 为语文教师一定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点人物传记,以获得人格的 力量与人生的启迪;多读点历史、哲学、宗教,有利于培养自己的人 生观、世界观。这些观点与提法无疑对很多处于迷惑中的老师是一种 警醒。又如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大重大问题:1、历史背景:政府的选 择与推动;2、核心思想:专家策划与引领;3、教学方式:教师的习 得与创新;4、课堂变化:学生的体验与发展;5、三级课程:学生的 开放与转型等。张教授站在新课改的前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

施现状给老师们一个全面的梳理,让老师们能够以一个新的高度全面 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 总之,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 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 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 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 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来说,不但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 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如江西师大熊大治教授讲的《语文教学艺术》专题报告。熊老师 用幽默生动语言,借很多实在的教学实例形象生动地简述了教学过程 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与技巧。熊老师长期从事教学法研究,长期扎根一 线研究,也常客串中学讲坛,有理论有实践。很多提法值得学习。熊 老师讲语文教学要讲究艺术,语文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更要有 高雅的格调与健康的思想。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我举双手赞同,因为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持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 层楼。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不但聆听了专家的 解读,而且观摩了名师的课堂艺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教学 观摩的学习点是做中学,而不是坐而论道。不但对提升学员的课堂教 学艺术有协助,而且对知识的巧妙解读有启示,收益匪浅。

无线网络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图书馆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无线网络课程设计 2014 ~2015 学年第1学期 课程无线网络 课程设计名称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图书馆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2015 年1 月

图书馆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的环节,以系统集成项目的调研、规划与实施为主线,根据所掌握的无线局域网络知识,完成无线局域网络基础架构、无线局域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无线局域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等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综合设计与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在计算机无线局域网络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深入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无线局域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技术,掌握有线无线一体化局域网络设计与实施的方式方法,了解无线局域网络系统建设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2、课程设计名称及内容 名称:某省立图书馆无线网络集成项目规划与实施 学院背景描述及需求内容:图书馆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图书馆提高运营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随着WIFI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能更加稳定高效的承载图书馆应用。很多图书馆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扩展无线网络来进行日常业务的开展,甚至很大一部分图书馆在新建覆盖场所时,考虑建设的成本和传统网络的繁琐,也希望可以通过WIFI接入技术实现他们的目的。该省立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5层,要求实现无线网络无缝覆盖,所有上网用户的带宽不得低于8Mbps,图书馆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可以访问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WEB形式),这些电子资源只能由通过认证的用户访问。 3、实验过程 3.1需求分析 3.1.1建设背景 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内所有省立图书馆均实现了有线企业的建设。但随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便携式计算机终端进入了图书馆,越来越多的读者和员工也开始拥有了带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终端。读者对无线网的依赖性相当之高,“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已成为读者的新需求。但是,传统的有线网存在着诸多“网络盲点”,比如在仓库、食堂等许多不宜网络布线的场馆设施如何联网?这就需要我们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充分扩展和利用无线网络来解决。

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QQ聊天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选题网络聊天室 姓名马继鸣 学号 0909090630 完成时间 2012-1-12 一、需求分析

聊天工具大多数由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程序外加服务器端,本程序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架构模式。通过Java提供的Socket类来连接客户机和服务器并使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相互通信,由于聊天是多点对多点的而Java提供的多线程功能。用多线程可完成多点对多点的聊天。 主要有两个应用程序,分别为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服务器应用程序主要用于消息转发,以及向所有用户发送系统消息等;客户端应用程序主要用于客户聊天记录的显示和信息输入。采用Client/Server(C/S)体系结构,即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聊天服务器专门用于监控用户状态和转发消息,客户端负责接收消息的用户序列和消息文本发送到服务器。该聊天系统实现群聊,用户登陆,退出聊天系统等功能。 二. 设计 1.设计思想: 课程设计中利用JAVA实现基于C/S模式的聊天程序。聊天室共分为服 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端程序主要负责侦听客户发来的消息,客 户端登录到服务器端才可以实现正常的聊天功能。

2.功能设计 (1)服务器端的主要功能如下。 在特定端口上进行侦听,等待客户端连接。用户可以配置服务端的侦听端口,默认端口为10000. 当停止服务时,断开所有用户连接。 (2)客户端的主要功能如下。 连接到已经开启聊天服务的服务端。 当服务器端开启的话,用户可以随时登录与注销。

用户可以向所有人发送消息。 3.详细设计 聊天室服务器端设计 聊天室服务器中主要的功能文件的功能如下: MyButLis.java 主要用于添加事件侦听和动作处理,具体是服务器按钮中的“终止”“发送”的处理。 public class MyButLis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private MyServe server; private JTextField filed1;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MyChatSet.java 服务器的线程队列,运行的方法,新增一个用户,则增加一个线程,并可以返回应答消息,给其余用户发送上下线信息,发送聊天信息(群聊私聊虽然已写,但是不知为何没有实现),发送用户列表。关键在于除了线程之外,还定义了传输数据时的协议内容,如何分辨不同的信息,如聊天信息,登陆信息,上下线信息,并把信息完整准确的传递。 public static ArrayList servers=new ArrayList();//线程队列 public static void addThread(MyserThread th) //增加一个服务器线程对象 public static void sendReMess(String type,String state,String s,MyserThread myth)//返回应答信息 public static void SendOSMess(String type,String user)//其他用户上下线信息 public static void SendChatMess(String type,String sender,String reciver,String Mess)//聊天信息 public static void SendList//用户列表 MyCheckTool.java 保存用户的登陆信息,在其中建立一个码表,并且可以判断登陆信息是否合法。 //建立码表,用以保存用户信息 private static Map maps=new HashMap(); public static boolean CheckUser(MyUserInfo user)// 验证用户名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C H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系):信息学院 指导教师:

实验四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设计原则: 校园网建设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各个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网络设计原则。该学校网络需要具有包括图书信息、学校行政办公等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广大教职工、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先进平台。本次设计以实用、够用、好用、安全为指导思想;以开发标准、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为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1)开放性标准化原则: 系统要有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随着学院不断的扩招,业务的增长和应用水平的提高,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流将按指数级增长,需要网络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并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设备应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和产品,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满足将来系统升级的要求。 (2)先进性性原则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设备更新淘汰也很快。这就要求校园网建设在系统设计时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只有采用当前符合国际标准的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才能确保校园网络能够适应将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3)可靠性原则: 网络必须是可靠的,包括网络物理级的可靠性,如服务器、风扇、电源、线路等;以及网络逻辑级的可靠性,如路由、交换的汇聚,链路冗余,负载均衡等。网络必须具有足够高的性能,满足业务的需要。 (4)安全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校园骨干网络为多个用户内部网提供互联并支持多种业务,要求不仅能进行灵活有效的安全控制,同时还应支持虚拟专网,以提供多层次的安全选择。在系统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分层设计理念: 对于大型网络而言一般采用三层结构设计,即“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如图所示: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31班姓名:王凯 学号:139074159 指导教师:李伟 2016-05-13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迁,社会经济大跨步向前迈跃的时代,市场经济突飞猛进,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市场。在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行科学化的实施项目管理,才能使我们在整个项目中满足项目要求,降低项目成本、缩短项目工期、确保项目质量,最终达到用户需求和保障公司的利益。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整体管理。 项目整体管理包括保证项目各要素相互协调所需要的过程,它需要在相互影响的项目目标和方案中做出平衡,以满足或超出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 项目整体管理是在计划实施执行中将项目整体计划目标按步实施展开并转变成项目产出物的管理过程。是一项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局性管理工作。实际执行项目时,为了更好完成项目标、任务和计划,我们还要在项目管理中进行综合变更控制。项目整体管理可使用于项目管理的每个阶段。

目录 1、项目概述 (1) 2、工作任务(Statement Of Work,SOW)书 (1) (一)整体要求 (1) (二)系统逻辑模型 (2) (三)系统功能描述 (4) (四)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4) 3、项目进度计划 (5) (一)分解项目工作 (5) (二)项目工作关系表 (6) (三)项目甘特图 (7) (四)网络进度计划图 (8) (五)里程碑计划 (10) 4、项目规模成本估算 (10) (一)分解项目工作 (10) (二)项目规模估算表 (12) (三)计算开发成本 (13) (四)计算管理、质量成本 (13) (五)直接成本 (13) (六)计算间接成本 (14)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_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xxxxxxxxxxxxxxx 专业: xxxxxxxxxxxxxxx 班级: xxxxx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xxxxxx 实验成绩: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2016 年 5月 6 日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 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实现技术结合,通过网络软件编程的实践,深入 理解理论课上学习到的ARP、IP、TCP 等重要网络协议的原理,通过自己动手 编程封装与发送这些数据包,加深对网络协议的理解,掌握协议帧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对协议栈的贡献。 2、实验要求 网络课程设计包含两个部分的内容: 题目一是数据包的封装发送和解析(ARP/IP/TCP),要求使用 Winpcap 技术和Socket 技术,根据 ARP/IP/TCP 帧的结构,封装数据包发送到局域网中。另外要捕获网络中的TCP/IP/ARP 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并将结果显示,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题目二是从可选题目中选择一个,可选题目均是网络应用小程序,要求小组 使用网络编程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网络应用程序,加深对网络协议协的理解,并锻炼网络编程能力。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1、实验硬件设备: 计算机型号:联想ThinkPad T430u 处理器型号: Intel i5 主频: 1.8Hz 网卡型号: (1)Realtek PCIe GBE (2)Broadcom 802.11n 2、实验软件要求: 操作系统: Windows10

应用软件: Visual Studio 2015 Pro 3、小组成员及分工: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 1:数据包的封装发送和解析(ARP/IP/TCP) (1)实验内容 1)程序目标: 根据 IP 帧的结构,封装 IP 数据包发送到局域网中。并捕获网络中的IP 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并将结果显示,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2)程序功能:以 命令行形式运行 在标准输出中显示捕获的 IP 报文的首部字段的内容。 使用 winpcap 访问网卡,手动封装 定义 IP 首部的数据结构 填充数据包,发送数据包,捕获数据包 使用 winpcap,捕获 IP 数据包 (2)主要步骤 1)总体设计: a.获取设备列表并打印,打开所选择的适配器; b.准备工作:定义 ip 相关的结构体、打开要存放结果的文件,设置过滤器,手写 ip 数据报(内容有无效的 MAC 源和目的地址,和均为本机地址的 ip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即发给自己一个 ip 报文),设置抓到数据报的解析和输出到文件的操作函数(解析 ip 报,打印并写入文件:报文的版本、协议、源和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