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濒湖脉学歌诀

濒湖脉学歌诀

濒湖脉学歌诀
濒湖脉学歌诀

濒湖脉学歌诀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濒湖脉学》歌诀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沉脉: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迟脉: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数脉: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滑脉:体状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涩脉: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主病诗: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虚脉:体状诗: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实脉:体状诗: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1]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主病诗: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长脉:体状诗: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主病诗: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是牵绳。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

短脉:体状诗: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主病诗: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洪脉:体状诗: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若在春秋冬月份,升阳散火莫狐疑。

主病诗: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踌躇。

微脉:体状诗:微脉轻微徶徶[2]乎,按之欲绝有如无,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主病诗: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紧脉:体状诗: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总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

主病诗: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缓脉:体状诗: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飐[3]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主病诗: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芤脉:体状诗:芤形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主病诗: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弦脉:体状诗: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主病诗: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革脉:

体状主病诗: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牢脉:体状诗: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

主病诗: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癫症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

濡脉:体状诗: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主病诗: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弱脉:体状诗: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主病诗:弱病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神藏,益气调营急早医。

散脉:体状诗: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

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右关软散胻胕[4]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细脉:体状诗: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主病诗: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伏脉:体状诗: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明。

主病诗: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畜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动脉:体状诗: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主病诗: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促脉:体状诗: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主病诗: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结脉:体状诗: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主病诗: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代脉:体状诗: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主病诗:代脉原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注释:

[1]愊愊:读“bi”一声,坚实之意。

[2]徶徶:读“bie”四声,水中漂游状,指微脉轻软无力。

[3]飐:读“zhan”三声,微风吹拂柳梢一样,轻软而柔和。

[4]胻胕:读“hengfu”均为二声,足部踝部肿胀。

心脏听诊内容速记歌诀

正常心音 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 窦性心动过速 贫血甲亢和发热,心炎心衰和休克。情绪激动和运动,肾上腺素心率过。窦性心动过缓 颅内高压阻黄疸,甲低冠心心肌炎。药物影响心得安,体质强壮心率缓。两心音同时增强常人运动或激动,两个心音同时增。高血压病贫血症,甲亢发热亦相同。 第一心音增强 室大未衰热甲亢,早搏“用药”一音强。二尖瓣窄“拍击性”,房室阻滞“大炮样”。 第二心音增强 P2增强二尖瓣窄,肺气肿和左心衰。左右分流先心病,肺动脉压高起来,动脉硬化亦常在。 第一心音减弱 二主瓣膜不全闭,心衰炎梗一音低。 第二心音减弱 动脉瓣漏或狭窄,动脉压低二音衰。 钟摆律 钟摆胎心律严重,心肌炎梗心肌病 第一心音分裂

一音分裂心尖清,电延右束阻滞症。肺动高压右心衰,机械延迟而形成。第二心音分裂 通常分裂有特点,最长见于青少年。呼气消失吸明显。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稍不齐,心音正常成周期。吸气加快呼气慢,健康儿童菲疾病。早搏 期前收缩称早搏,室性早搏为最多。房性交界共三种,心电图上易分说。心房颤动 房颤特点三不一,快慢不一律不齐。强弱不等无规律,脉率定比心率低。生理性杂音 生理杂音级别小,柔和吹风不传导。时间较短无震颤,儿童多见要牢记。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漏有特点,粗糙吹风呈递减。三级以上缩期占,左腋传导左卧清,吸气减弱呼明显。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窄杂音断,舒张隆隆低局限。一音亢进P2强,开瓣音响伴震颤。主动脉狭窄 主动脉窄有特点,粗糙缩鸣拉锯般。递增递减颈部传,A2减弱伴震颤。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瓣不全有特点,舒张叹气呈递减。胸骨下左心尖传,二区较清前倾声,呼末屏气易听见。 肺动脉瓣狭窄

【2019年整理】心脏杂音

心脏心音杂音 1.血液从左心房开始,经过什么部位最后回到左心房?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2.心室收缩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等容收缩期以及快速、减慢射血期。 (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 月辨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虽然心室收缩,但心 室容积没有改变,故称等容收缩期,约0.05s左右。 (2)射血期等容收缩期间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被冲开,等容收缩期结束,进入射血期。射血期最初1/3左右时间内,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很大(约占每搏输出量的2/3),流速亦很快,心室容积明显缩小,室内压继

续上升达峰值,这段时期为快速射血期,历时0.1s。随后,心室内压开始下降,射血速度逐渐减慢,称为减慢射血期,此时心室内压虽已略低于主动脉压,但因血液具有较大动能,依其惯性逆着压力梯度继续流入主动脉,心室容积继续缩小。此期为0.15s。 3。心室舒张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包括等容舒张期和快速、减慢充盈期。 (1)等容舒张期心室肌开始舒张后,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血液向心室方向返流,推动半月瓣关闭;此时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又成为封闭腔。心室肌舒张,室内压急速大幅度下降,但容积并未改变。自半月瓣关闭直到室内压下降低于房内压,房室瓣开启时为止,这段时期称为等容舒张期,历时约0.06-0.08s (2)充盈相当心室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启,心室充盈开始,血液顺着房—室压力梯度快速流人心室,称此期间为快速充盈期,历时约0.11s左右。这期间流入心室的血液约占总充盈量的2/3。随后,血液以较馒的速度继续流人心室,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加,称为减慢充盈期,历时约0.22s。然后进入下一个

濒湖脉学

李濒湖《濒湖脉学》二十七脉“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沉(阴)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迟(阴) 【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数(阳) 【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滑(阳中阴) 【体状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畜血,女脉调时定有胎。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利淋看尺部。 涩(阴) 【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精品】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 简介 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史料记载 《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辨别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 有序云:

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点和各种象的相应病证,都编成歌腑,以帮助读者诵记。最后所附删补宋、崔嘉彦所著的「四言举要」,也是以易诵、易记的词法,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各种问题,所以本书是初学「脉学」的良好读物。 《奇经八脉考》是研究「奇经八脉」的专论.「十二经脉」是中医论述生理,病理机制的一种学说,而「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以外的旁支,也就是中医《脉经》学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不但详叙「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还结合所主病证,提出相应的治疗。同时也是凭脉诊断疾病的一种依据,所以对学习和研究「脉学」也有参考的必要。 《脉诀考证》的主题,是以考证和评论当时流行的脉学书《王叔和脉诀》为对象,其内容是集录明以前各家对该书的不同意见,结合作者自己的见解,作

心脏解剖分析

1.血液从左心房开始,经过什么部位最后回到左心房?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2.心室收缩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等容收缩期以及快速、减慢射血期。 (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 月辨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虽然心室收缩,但心 室容积没有改变,故称等容收缩期,约0.05s左右。

(2)射血期等容收缩期间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被冲开,等容收缩期结束,进入射血期。射血期最初1/3左右时间内,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很大(约占每搏输出量的2/3),流速亦很快,心室容积明显缩小,室内压继续上升达峰值,这段时期为快速射血期,历时0.1s。随后,心室内压开始下降,射血速度逐渐减慢,称为减慢射血期,此时心室内压虽已略低于主动脉压,但因血液具有较大动能,依其惯性逆着压力梯度继续流入主动脉,心室容积继续缩小。此期为0.15s。 3。心室舒张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包括等容舒张期和快速、减慢充盈期。 (1)等容舒张期心室肌开始舒张后,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血液向心室方向返流,推动半月瓣关闭;此时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依然处于关闭状态,

心室又成为封闭腔。心室肌舒张,室内压急速大幅度下降,但容积并未改变。自半月瓣关闭直到室内压下降低于房内压,房室瓣开启时为止,这段时期称为等容舒张期,历时约0.06-0.08s (2)充盈相当心室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启,心室充盈开始,血液顺着房—室压力梯度快速流人心室,称此期间为快速充盈期,历时约0.11s 左右。这期间流入心室的血液约占总充盈量的2/3。随后,血液以较馒的速度继续流人心室,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加,称为减慢充盈期,历时约0.22s。然后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 4。心室收缩期什么瓣膜关闭或打开,在什么时候关闭或打开? 等容收缩期,半月瓣关闭,到快速射血期时打开。 什么是半月瓣?奔奔有图告诉你。

心脏听诊快速记忆歌诀

心脏听诊快速记忆歌诀 心脏听诊快速记忆歌诀 1. 正常心音 第一心音低而长, 心尖部位最响亮, 一二之间间隔短, 心尖搏动同时相, 第二心音高而短, 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 心尖搏动反时相。 2. 窦性心动过速 贫血甲亢和发热,心炎心衰和休克。情绪激动和运动,肾上腺素心率过。 3. 窦性心动过缓 颅压增高阻黄疸,甲低冠心心肌炎。药物影响心得安,体质健壮心率缓。 4. 两个心音同时增强 常人运动或激动,两个心音同时增,高血压病贫血症,甲亢发热亦相同。 5. 第一心音增强 室大未衰热甲亢,甲搏用药一音强。二尖瓣窄拍击性,房室阻滞大炮样。 6. 第二心音强 P2增强二尖瓣窄,肺气肿和左心衰,左右分流先心病,肺动脉压高起来,A2增强血压高,动脉硬化亦常在。 7. 第一心音减弱 二主瓣膜不全闭,心衰炎梗一音低。 8. 第二心音减弱 动脉瓣漏或狭窄,动脉压低二心衰。 9. 钟摆律 钟摆胎心率严重,心肌炎梗心肌病。 10. 第一心音分裂

一音分裂心尖清,电延右束阻滞症。 肺动脉高压右心衰,机械延迟而形成。 正常心脏听诊及病理征 一 ) 环境安静温暖。 ( 二 ) 体位,取坐位、或卧位,必要时左侧卧位。 ( 三 ) 听诊部位, 二尖瓣区,心尖区 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稍偏左处。两侧均可。 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 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 第二主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处 ( 四 ) 听诊顺序: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辨区→第二主动脉瓣区 ( 第五点 )→三尖瓣区,这种顺序易记忆,为大多数人所采用。如从心底部开始,即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二尖瓣区→三尖瓣区,这种顺序优点易区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但初学者不宜采用。为使初学者及一般住院医生熟练掌握规范的心脏听诊,即从心尖区开始至肺动脉瓣区这种逆时钟方向心脏听诊顺序作为诊断学教学规范方法,并与心脏视诊、触诊,叩诊皆从心尖区开始协调一致。

刘希彦 大疫当前《伤寒论》的核心方法尽在此篇

刘希彦| 大疫当前,《伤寒论》的核心方法尽在此篇 雷涛医师2020-02-03 23:40:27 原创刘希彦 文:刘希彦 在《伤寒杂病论》的原文中,张仲景极少讲临证的心法,零散的涉及过一些,并不系统。方法后面的原理也极少言明。此书就像是一本只有招数没有心法的武林秘籍,历来但凭习学者各自参悟。加上经历代传抄又是一本残缺和顺序错乱的书,且有后人加上去的很多文字,这就让习学者更加困难。破解《伤寒论》的临证原则和具体而微的组方心法,历来是经方界的难题。若

不能破解仲景的临证心法和组方原理,终不得源头活水,自然很难如仲景般组方千变万化,灵活的应之于万病。 本人不敢说完全还原仲景之法,毕竟有一部分问题书中并未言明。但也绝不敢背离原文的语境,亦不敢涉及原文不涉及的理论,总之不自欺不造作。经典虽难读难解,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总有线索。只要对经典有基本的诚意,不妄生枝节,不妄立名相,便能以诚通微。 医学离不开实证,这套理论本人多年实证下来疗效更高,且便于学习和操作,方敢抛砖引玉。关于《伤寒论》的临证心法,简而言之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 阴阳病位淤堵 【一】阴阳 先说阴阳问题。 《伤寒论》里对于阴阳的判断,落实到临证是指人体能量的多少,也可以通俗的说是气血的多少。 《伤寒论》临证的第一原则就是阴阳原则,正确判断人体的能量(气血)水平,关系到组方用药的大方向。 阴阳既然是由能量的多少来判断,就好比油箱里的油,油充足自然是阳,油少自然是阴。人体的油箱怎么看?最直观的就是脉象,也就是用血管里血液的充实度来判断阴阳是最准确的。既然判断阴阳最直观的是看血管里面血液的充实度,那这个充实度怎么衡量?

心衰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

心衰,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 所有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都必须使用——ACEI类 心衰伴有高血糖——ACEI类 心衰加房颤——洋地黄(西地兰) 心衰加伴有心脏扩大的——洋地黄(西地兰) 心衰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硝普钠 改善急性左心衰最有效的——利尿剂 洋地黄中毒出现快速心律失常——苯妥英钠 洋地黄中毒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苯妥英钠 洋地黄中毒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利多卡因 洋地黄中毒有房室传导阻滞、缓慢心律失常——阿托品 房颤(任何心律失常)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电复律 室上速伴有预计综合症——普罗帕酮 预计综合症并快速房颤——胺碘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伴有心衰——首选腺苷,其次选维拉帕米(异搏定)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心功能不全——洋地黄 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射频消融治疗 室性心率失常——利多卡因 心梗并加速性心室自动节律(缓慢型室速)——阿托品 房室结部位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 任何部位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异丙肾上腺素

对于症状比较明显,心率缓慢的房室阻滞——心脏起搏器 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的降压药物选择: 合并支气管哮喘:选Ca拮抗剂,ACEI类禁用。 合并结石:选Ca拮抗剂。 合并收缩功能不全的心衰:选ACEI、ARB。 合并糖尿病:选ACEI、ARB。 合并前列腺增生:选高特灵(特拉唑嗪)。 对于急性心梗的二级预防——首选B受体阻滞剂 心梗诊断歌 1、胸前导联我只说数字,如我说1,就是指V1导联,我说2,就是指V2导联……以此类推。记住了啊。 2、心电图的Ⅰ、AVL导联任何时候都代表“侧”;Ⅱ、Ⅲ、AVF导联任何时候都代表“下”,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下面我说的“见侧加L”就是指加“Ⅰ、AVL”;见下加F就是指加“Ⅱ、Ⅲ、AVF”。记住了啊。 3、心电图的定位按“第7版内科学”。分前间隔、局限前壁、前侧壁、广泛前壁、下壁(记住:就是Ⅱ、Ⅲ、AVF)、下间壁、下侧壁、高侧壁、正后壁。 听歌: 前间123。① 局前345。② 前侧567。③ 广前1-5。④

频湖脉学

目录 一:经脉与脉气 (1) 二:部位与诊法 (2) 三:五脏平脉 (3) 四:辨脉提纲 (4) 五:诸脉形态 (4) 六:诸脉主病 (6) 七:杂病脉象 (8) 八:妇儿脉法 (10) 九:奇经八脉诊法 (11) 十:真脏绝脉 (12)

一:经脉与脉气 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其象法也,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注:全身的气血运行,必须通过经脉的先导作用才能完成。凡经脉所在的地方,就是气血所到的地方。而且是与气息相关。一呼一吸,叫做一息。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陽中之陰,本乎营卫。营者陰血,卫者陽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注:脉气靠先天之肾气,后天之胃气,营气,卫气互相结合才能维持正常活动。 脉不自行,随气而动。气动脉应,陰陽之义。气如风箱,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注:经脉本身不能单独运动,一定要随着胃气和宗气的运动才能运动。脉属陰,气属陽,陰脉陽气配合起来,便发生无休止的运动。往复循环。 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惟手太陰,寸口取决。此经属肺,上系吭嗌。脉之大会,息之出入。一呼一吸,四至为则。日夜一万,三千五百。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日夜八百,十丈为准。

二:部位与诊法 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谓关上。关前为陽,关后为陰。陽寸陰尺,先后推寻。寸口无脉,求之臂外。是谓反关,本不足怪。 注:看掌后高骨处为关部,关前为寸部,属陽,关后为尺部,属陰。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命门,居两尺部。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救。左大顺男,右大顺女。男女脉同,惟尺则异。陽弱陰盛,反此病至。 注:脏腑气机的变化,都可以在寸口反映出来。并各有它一定的部位。如:左手寸部属心,关部属肝胆,尺部属肾,小肠,膀胱。右手寸部属肺,关部属脾胃,尺部属命门,大肠。 男子陽气偏盛,以左手脉搏稍大为顺。女子陰血偏盛,以右手脉搏稍大为顺。再与寸部,尺部相互比较,寸为陽,尺为陰,男子陽气盛,以寸脉盛,尺脉弱为宜。女子陰血偏盛,以尺脉盛,寸脉弱为宜。如果两者相反,便说明是有了病变。 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寻。以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 注:七诊:浮取能观察有无外感表证,中取能观察脾胃机能的变化,沉取能观察有无内伤里症。上指寸部,下指尺部,左指左手,右指右手。诊脉时要上下比较,又要左右对照。 九候:即左右寸关尺部各浮中沉取。

心脏 心音 杂音 课件

心脏心音杂音课件 1.血液从左心房开始,经过什么部位最后回到左心房?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2.心室收缩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等容收缩期以及快速、减慢射血期。 (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 月辨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虽然心室收缩,但心 室容积没有改变,故称等容收缩期,约0.05s左右。

(2)射血期等容收缩期间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被冲开,等容收缩期结束,进入射血期。射血期最初1/3左右时间内,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很大(约占每搏输出量的2/3),流速亦很快,心室容积明显缩小,室内压继续上升达峰值,这段时期为快速射血期,历时0.1s。随后,心室内压开始下降,射血速度逐渐减慢,称为减慢射血期,此时心室内压虽已略低于主动脉压,但因血液具有较大动能,依其惯性逆着压力梯度继续流入主动脉,心室容积继续缩小。此期为0.15s。 3。心室舒张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包括等容舒张期和快速、减慢充盈期。 (1)等容舒张期心室肌开始舒张后,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血液向心室方向返流,推动半月瓣关闭;此时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又成为封闭腔。心室肌舒张,室内压急速大幅度下降,但容积并未改变。自半月瓣关闭直到室内压下降低于房内压,房室瓣开启时为止,这段时期称为等容舒张期,历时约0.06-0.08s (2)充盈相当心室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启,心室充盈开始,血

心脏听诊口诀大全

心脏听诊口诀大全,非常好记! 听诊是诊断心脏疾病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这部分内容不容易掌握,所以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实践,以期准确而熟练地掌握听诊。医学教育网给大家介绍一个心脏听诊口诀大全,非常实用。 正常心音 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 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 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 窦性心动过速 贫血甲亢和发热,心炎心衰和休克。 情绪激动和运动,肾上腺素心率过。 窦性心动过缓 颅内高压阻黄疸,甲低冠心心肌炎。 药物影响心得安,体质强壮心率缓。 两心音同时增强常人运动或激动, 两个心音同时增。高血压病贫血症, 甲亢发热亦相同。

第一心音增强 室大未衰热甲亢,早搏“用药”一音强。二尖瓣窄“拍击性”,房室阻滞“大炮样”。 第二心音增强 P2增强二尖瓣窄,肺气肿和左心衰。 左右分流先心病,肺动脉压高起来, 动脉硬化亦常在。 第一心音减弱 二主瓣膜不全闭,心衰炎梗一音低。 第二心音减弱 动脉瓣漏或狭窄,动脉压低二音衰。 钟摆律 钟摆胎心律严重,心肌炎梗心肌病 第一心音分裂 一音分裂心尖清,电延右束阻滞症。 肺动高压右心衰,机械延迟而形成。

第二心音分裂 通常分裂有特点,最长见于青少年。 呼气消失吸明显。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稍不齐,心音正常成周期。吸气加快呼气慢,健康儿童菲疾病。 早搏 期前收缩称早搏,室性早搏为最多。房性交界共三种,心电图上易分说。 心房颤动 房颤特点三不一,快慢不一律不齐。强弱不等无规律,脉率定比心率低。 生理性杂音 生理杂音级别小,柔和吹风不传导。时间较短无震颤,儿童多见要牢记。 二尖瓣关闭不全

西诊

西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症状学 发热 机制:外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体温调节中枢 病因:感染性(多见)与非感染性 发热分度(分4度): 低热:37.3-38.0 中度:38.1-39.0 重度:39.1-41.0 超高热:41.0以上 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热型歌诀: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还剩波状不规则 稽留热、弛张热(与“驰”鉴)鉴别: 共:体温持续于39以上, 异:稽留热-24h体温波动小于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弛张热-24h体温波动大于2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回归热鉴别: 共: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异:间歇热-持续时间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回归热-持续时间长,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缓升缓降缓发作)见于布鲁菌病 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用激素后 胸骨中下段压痛:急性白血病有诊断意义(增殖浸润表现之一);慢性粒细胞性的重要体征(慢粒的突出体征为巨脾) 胸痛的性质:心绞痛呈压榨样,可伴有窒息感;心肌梗死为剧烈并有恐惧濒死感 咳嗽与咯痰 咳嗽性质分干性与湿性咳嗽 音色:犬嗅样咳嗽多见于白喉喉头炎症水肿或气管受压;鸡鸣样吼声见于百日咳 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或浆液脓性;下层为坏色性物质。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 痰色小结: 铁锈样:大叶性肺炎。粉红色泡沫样:肺水肿。草绿色:绿脓杆菌感染。黄脓痰:呼吸道化脓性感染。烂桃样:肺吸虫。棕褐色:阿米巴肺脓肿。恶臭:合并厌氧菌感染(如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咯血 肺部疾病常见于肺结核;心血管疾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出血量判断:

25个心脏听诊口诀

25个心脏听诊口诀 正常心音 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 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 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 窦性心动过速 贫血甲亢和发热,心炎心衰和休克。 情绪激动和运动,肾上腺素心率过。 窦性心动过缓 颅内高压阻黄疸,甲低冠心心肌炎。 药物影响心得安,体质强壮心率缓。 两心音同时增强常人运动或激动, 两个心音同时增。高血压病贫血症, 甲亢发热亦相同。 第一心音增强 室大未衰热甲亢,早搏“用药”一音强 。二尖瓣窄“拍击性”,房室阻滞“大炮样”。 第二心音增强 P2增强二尖瓣窄,肺气肿和左心衰。 左右分流先心病,肺动脉压高起来, 动脉硬化亦常在。 第一心音减弱 二主瓣膜不全闭,心衰炎梗一音低。 第二心音减弱 动脉瓣漏或狭窄,动脉压低二音衰。 钟摆律 钟摆胎心律严重,心肌炎梗心肌病 第一心音分裂

一音分裂心尖清,电延右束阻滞症。肺动高压右心衰,机械延迟而形成。 第二心音分裂 通常分裂有特点,最长见于青少年。 呼气消失吸明显。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稍不齐,心音正常成周期。吸气加快呼气慢,健康儿童菲疾病。 早搏 期前收缩称早搏,室性早搏为最多。房性交界共三种,心电图上易分说。 心房颤动 房颤特点三不一,快慢不一律不齐。强弱不等无规律,脉率定比心率低。 生理性杂音 生理杂音级别小,柔和吹风不传导。时间较短无震颤,儿童多见要牢记。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漏有特点,粗糙吹风呈递减。三级以上缩期占,左腋传导左卧清, 吸气减弱呼明显。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窄杂音断,舒张隆隆低局限。一音亢进P2强,开瓣音响伴震颤。 主动脉狭窄 主动脉窄有特点,粗糙缩鸣拉锯般。递增递减颈部传,A2减弱伴震颤。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瓣不全有特点,舒张叹气呈递减。

濒湖脉诀27种脉象歌诀整理背诵版

《濒湖脉学》27种脉象背诵版 作者:李时珍 浮脉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2— 沉脉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3— 迟脉 体状诗: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源。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4— 数脉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5— 滑脉 体状诗:

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心脏听诊讲课稿

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心脏听诊(口诀) 2007-5-12 15:55 【大中小】【我要纠错】 心脏听诊口诀(最好配合心脏听诊软件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正常心音 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 窦性心动过速 贫血甲亢和发热,心炎心衰和休克。情绪激动和运动,肾上腺素心率过。 窦性心动过缓 颅内高压阻黄疸,甲低冠心心肌炎。药物影响心得安,体质强壮心率缓。两心音同时增强常人运动或激动,两个心音同时增。高血压病贫血症,甲亢发热亦相同。 第一心音增强 室大未衰热甲亢,早搏“用药”一音强。二尖瓣窄“拍击性”,房室阻滞“大炮样”。 第二心音增强 P2增强二尖瓣窄,肺气肿和左心衰。左右分流先心病,肺动脉压高起来,动脉硬化亦常在。 第一心音减弱 二主瓣膜不全闭,心衰炎梗一音低。 第二心音减弱 动脉瓣漏或狭窄,动脉压低二音衰。 钟摆律 钟摆胎心律严重,心肌炎梗心肌病 第一心音分裂 一音分裂心尖清,电延右束阻滞症。肺动高压右心衰,机械延迟而形成。 第二心音分裂 通常分裂有特点,最长见于青少年。呼气消失吸明显。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稍不齐,心音正常成周期。吸气加快呼气慢,健康儿童菲疾病。 早搏

期前收缩称早搏,室性早搏为最多。房性交界共三种,心电图上易分说。 心房颤动 房颤特点三不一,快慢不一律不齐。强弱不等无规律,脉率定比心率低。 生理性杂音 生理杂音级别小,柔和吹风不传导。时间较短无震颤,儿童多见要牢记。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漏有特点,粗糙吹风呈递减。三级以上缩期占,左腋传导左卧清,吸气减弱呼明显。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窄杂音断,舒张隆隆低局限。一音亢进P2强,开瓣音响伴震颤。 主动脉狭窄 主动脉窄有特点,粗糙缩鸣拉锯般。递增递减颈部传,A2减弱伴震颤。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瓣不全有特点,舒张叹气呈递减。胸骨下左心尖传,二区较清前倾声,呼末屏气易听见。 肺动脉瓣狭窄 肺瓣狭窄有特点,粗糙缩鸣属先天。杂音递增又递减,P2减弱伴震颤。 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 肺瓣舒杂有特点,杂音多为相对性。柔和吹风卧吸清,二尖瓣窄常合并。 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 三尖瓣区有缩鸣,杂音性质似吹风。多数相对关不全,极少数为器质性。 房间隔缺损 房缺杂音有特点,胸骨左缘二肋间。缩期杂音吹风般,P2分裂多无颤。 室间隔缺损 室缺杂音有特点,胸骨左缘三四间。响亮粗糙缩鸣音,常伴收缩期震颤。 动脉导管未闭 连续杂音有特征,粗糙类似机器声。动脉导管未闭时,胸左二肋附近听。 心包摩擦音 连续杂音有特征,注意鉴别胸摩擦。前倾屏气易听见,心梗包炎尿毒加。

濒湖脉学(背诵整理版)

濒湖脉学 李时珍 27种脉象 1.浮脉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2.沉脉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如石投水,必极其底。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又谓之石,亦曰营。 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脉,非沉也。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3.迟脉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脉诀》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一息三至,甚为易见。而曰隐隐、曰状且难,是涩脉矣,其谬可知。 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源。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脉流薄疾(《素问》)。数为阴不胜阳,故脉来太过焉。 浮、沉、迟、数,脉之纲领。《素问》《脉经》皆为正脉。《脉诀》立七表八里,而遗数脉,止歌于心脏,其妄甚矣。 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心脏听诊

心脏听诊 1、正常心音 第一心音(S1): 机制:因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瓣叶突然紧张引起振动所致。其他如半月瓣的开放、心室肌收缩、血流冲击心室壁和大血管壁所引起的振动,以及心房收缩的终末部分,也参与第一心音的形成。 意义:第一心音标志着心室收缩(收缩期)的开始,约在心电图QRS波群后0.02~0.04s。 特点:①音调较低;②声音较响;③性质较钝;④占时较长(持续约0.1s);⑤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⑥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第二心音(S2): 机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关闭引起瓣膜振动,对第二心音的产生起主要的作用。此外,房室瓣开放、心室舒张开始时心肌舒张和乳头肌、腱索的振动,以及血流对大血管壁的冲击引起的振动,也参与第二心音的形成。 意义:第二心音出现在心室的等容舒张期,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约在心电图T波的终末或稍后。 特点:①音调较高;②强度较低;③性质较清脆;④占时较短(持续约0.08s);⑤在心尖搏动后出现;⑥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S1、S2鉴别: 正确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才能正确判断收缩期和舒张期,确定额外心音或杂音出现时期以及与第一、第二心音间的时间关系。因此,辨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辨别:①第一心音较长而音调较低,第二心音则较短而音调较高。 ②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间距较短,而第二心音与第一心音间的时间较长,即舒张期较收缩期长。 ③第一心音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与颈动脉搏动几乎同时出现。不宜用桡动脉搏动来辨别第一心音,因为自心室排出血液的波动传至桡动脉需一段时间,所以桡动脉搏动晚于第一心音。 ④心尖部第一心音较强,而第二心音在心底部较强。 一般情况下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辨别并不困难,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加快,心脏的舒张期缩短,心音间的间隔差别不明显,同时音调也不易区别,则需利用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动帮助辨别。如仍有困难,心底部尤其是肺动脉瓣区清晰的第二心音则有助于区分第二心音和第一心音,并进而确定收缩期和舒张期。 2、第三心音(thirdheartsound,S3)

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

心肌梗死 一、病因:最常见的原因是斑块血栓形成。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好发:左前降支。 (2)好发时间:饱餐后,用力后,6-12点。 (3)胸痛--最先出现,有濒死感,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缓解。 (4)心律失常: a、最常见:室早,早期死亡原因多为室颤。 b、左冠状动脉前壁心梗→→快速心律失常;右冠状动脉下壁心梗→→缓慢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 记忆:快左前,慢右下。 (5)低血压和休克:心源性休克,心急广泛坏死----40%以上 2、体征: (1)心包摩擦音----纤维性心包炎; (2)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尖区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收缩中晚期喀刺音。 记忆:一过性的是失调,持续性的是断裂。 三、实验室检查:确诊:心肌酶肌钙蛋白,首选检查:心电图 (一)心电图: 1、ST段抬高型----宽而深的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 2、非 ST段抬高型---始终无Q波,ST段压低。 3、心梗定位和定范围 心梗定位歌: ①、胸前导联我只说数字,如我说1,就是指V1导联,我说2,就是指V2导联……以此类推。 ②、心电图的Ⅰ、AVL导联任何时候都代表“侧”;Ⅱ、Ⅲ、AVF导联任何时候都代表“下”。下面我说的“见侧加L”就是指加“Ⅰ、AVL”;“见下加F”就是指加“Ⅱ、Ⅲ、AVF”。③、歌诀: 前间123。①①前间壁V1V2 V3。 局前345。②②局限前壁V3 V4 V5 前侧567。③③前侧壁V5 V6 V7+Ⅰ、AVL 广前1-5。④④广泛前壁V1 V2 V3 V4 V5 下间123。⑤⑤下间壁V1 V2 V3+Ⅱ、Ⅲ、AVF 下侧567。⑥(特例只加下)⑥下侧壁V5 V6 V7+Ⅱ、Ⅲ、AVF 见下加F。(Ⅱ、Ⅲ、AVF) 见侧加L。(加Ⅰ、AVL) 正后有78。⑦⑦正后壁V7V8 高侧L8。⑧⑧高侧壁Ⅰ、AVL、V8 (二)血清心肌酶: 记忆: 肌钙蛋白I(cTnI):我们3人11月24号去玩,7-10天后回来!

心脏听诊

实验四心脏听诊 实验题目:心脏检查 实验目的:1、熟悉心脏的检查方法和内容。 2、熟悉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心浊音界的大小。 3、能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实验准备:被评估者、诊断床、听诊器。 方法与步骤: 方法观看视频、示教与练习。 步骤心脏检查对判断心脏及血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心脏检查时,需要一个安静、光线充足的环境,患者多取卧位,检查者位于患者右侧。 (一)视诊 患者尽可能取卧位,除一般观察胸廓轮廓外,必要时检查者也可将视线与胸廓同高,以便更好地了解心前区有无隆起和异常搏动等。心脏视诊包括心前区外形和心尖搏动。 1、心前区外形正常人心前区外形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 2、心尖搏动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强度适中,频率为60~100次/min,节律规整。 (二)触诊 心脏触诊进一步证实视诊所见,并发现视诊未发现的体征,与视诊同时进行,能起互补效果。触诊方法是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置于心前区开始检查,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和中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亦可单指指腹触诊。 (三)叩诊 叩诊用于确定心界大小及其形状。 1、方法和顺序叩诊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者一般取平卧位,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扳指,扳指与肋间平行放置,如让受检者取坐位时,扳指可与肋间垂直,必要时分别进行坐、卧位叩诊,并注意两种体位时心浊音的改变。叩诊时,扳指平置于心前区的相应部位以右手中指均匀叩击扳指,并且由外向内逐渐移动扳指,以听到声音由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 通常的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对各个肋间叩诊的浊音界逐一做出标记,并测量其与锁骨中线的水平距离。 (四)听诊 心脏听诊是心脏体检中比较复杂且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音心率、心律、额外心音及杂音等,以配合抢救。 1、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为瓣膜听诊区。心脏瓣膜解剖部位的体表投影与瓣膜听诊区不完全对应。 (1)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即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间隙。如心脏增大,可选心尖冲动最明显处。 (2)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 (3)主动脉瓣区第一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 (5)三尖瓣区:位于胸骨下段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通常的听诊顺序可以从心尖区开始,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即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一听诊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2、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濒湖脉学白话讲解

对中医脉诊的探究 中医脉诊真神奇,它真的是那么灵验,还是仅仅是一种骗人的东西?本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展开了探究,经过思考和众多的资料查阅,以下就是我的一点点见解。 把脉到底把的是什么? 1.脉的深浅:把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放在左右的桡动脉部位,是轻轻一按就能按到还是要重按才能摸到?这便是第一个信息,脉的位置深浅。 2.脉的速度和强弱:摸到脉以后,第一感觉就是脉搏的快慢和强弱,我们可以用手表来计时,数一下1分钟内脉搏的跳动次数,正常人的标准为60—90次/分钟。强弱则按照脉搏应指的感觉可以判断。 3.脉的节律:脉是一种有规律的波动,自然会有节律,需要我们仔细感觉饿,是有规律的还是没有规律的。 4.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众所周知,脉搏是血管壁震动形成的,那么脉管壁会给我们一种质地感,于是我们就能感觉到脉搏是否柔和或者绷紧。 5.脉管的粗细:既然是血管壁,自然会有粗细之分。 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知道了中医把脉到底是在把什么,知道了这个还不够,还要知道中医把脉在从哪些角度衡量病人的身体状况,于是有了以下的继续探究。 造成脉象的直接原因? 1.心脏波动的强度、速率和节律:这是引起脉搏强弱、快慢、节律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心脏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血液泵,而脉搏的亦是由于血液流动引起,故此 2.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这是脉搏软硬变化的只要因素。血管弹性好、紧张度低、那么脉搏就柔和;而血管弹性差、紧张度高,那么脉搏就僵硬。 3.动脉中血液的充盈程度:这是影响脉搏粗细的主要因素。血液充盈,则脉搏形状就粗大;血液不足,则脉管不能更充分扩张,脉搏就细小。 4.血管对脉管的冲击力:这个冲击力是由于心脏搏动的力量、血液的充盈度以及血流的速度综合形成的。冲击力大,则脉搏就容易触及;冲击力小,则脉搏需要重按才能触及。 5.血液粘滞度大小:这是造成脉道通畅程度的主要因素,血液粘滞度大,则血液流动时阻力就大,血流速度缓慢而涩滞;血液粘滞度小,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就小,血液流动快而流畅。 总结一:由以上这些信息,我们已经可以得到有关心脏、血管、血液等的信息,而这三者又和人体各物质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说心脏搏动的原动力来自体内的元阳;血液运行的动力来自体内气的推动;血管的弹性好坏取决于体内元阴的的滋润作用;血管壁的紧张程度又受到情致和气候的影响;而血液的充盈程度除了可以反映血液的多少外,还可以反映人体津液的充足程度……所有的这些都意味着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脉搏的特征推断体内各种基本物质的充足程度与工作状态,而这些又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利用小小的不起眼的脉搏,竟然可以获取这么多有关人体的信息。因此,我觉得中医把它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深刻的意义。通过脉诊,我们可以直接的掌握人体内物质的充盈程度和工作状态,真实的了解人体内在是否平衡。由此看来脉诊不是在故弄玄虚,它深刻的体现了中医整体论治的伟大思想。 接下来我们再具体的看看中医脉诊的部位吧。 中医脉诊的部位的探究 中医现在多采用的脉诊法,基本都是以桡动脉为主要部位,桡动脉位于手腕的桡侧,这个部分称“寸口”。因为我们所摸到的桡动脉的中心部分,离手掌的距离在1寸左右。其实中医在脉诊上并不是一开始就采取“寸口”诊脉的,在《内经》的记载中就是通过诊察人体所有的体表动脉来实现对疾病的诊断。在《难经》提出单用“寸口”作为脉诊的部位以后,特别是晋朝王叔和在他著的《脉经》中极力推广用“寸口”诊脉以后,中医才逐渐将脉诊部位定在“寸口”。 中医选择桡动脉作为脉诊的主要部位,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桡动脉部位表浅,伸手即得,易于医生诊察,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对女性病人的诊察,如果要诊察股动脉或者颈动脉,往往不方便。二是桡动脉在中医经络学说中是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肺又是百脉朝会的地方,五脏六腑的信息都会通过百脉传递给肺,从而在桡动脉上的刀反映。中医为了能更详细的体察桡动脉所反映的信息,以桡骨茎突为标准,把摸到的桡动脉分为三个部分,桡骨茎突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在诊断中常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手指分别来诊察这三个部位。那么中医为什么要吧“寸口”分为三个部分来分别诊察呢?这是我们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