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民间音乐(1)(DOC)

民族民间音乐(1)(DOC)

民族民间音乐(1)(DOC)
民族民间音乐(1)(DOC)

《民族民间音乐》总复习

一、填空及判断题复习内容

1、我国的传统音乐种类

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2、民间音乐的分类

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

3、汉族民间歌曲的体裁分类:号子、山歌,小调

4、劳动号子的分类、代表曲目、歌唱方式

搬运号:《哈腰桂》、工程号子:《大锤号子》、农事号子:《连枷号子》、船渔号子、《澧水号子》、作坊号子:《打蓝号子》

歌唱方式:一人领唱,众人和唱。

5、汉族山歌的分类: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

6、汉族山歌在各地的称谓

陕北:信天游/山西:山曲/内蒙古:爬山调/青海、甘肃:花儿,少年/湖北:赶五句/四川:晨歌/安徽:慢赶牛

7、汉族一般山歌的代表种类、流行地、代表曲目

信天游,流行于陕北一带,《脚夫调》、《兰花花》。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一带,《上去高山望平川》、《十八辆马车龙摆尾》。山曲,流行于山西一带,《三天路程两天到》、《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爬山调,流行于内蒙古一带,《想亲亲》、《阳婆里抱柴瞭哥哥》。客家山歌,流行于江西,广东,台湾一带,《打只山歌过横排》、《忆苦思甜》

8、汉族小调的分类:吟唱调、瑶曲、时调

9、谣曲中诉苦歌的主要分类及代表曲目

工人诉苦歌《揽工人儿难》、孤儿诉苦歌《小白菜》、寡妇诉苦歌《孟姜女》

10、时调的主要种类及典型形态

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绣荷包调。典型形态:孟姜女调

11、蒙古族的长调、短调民歌的代表曲目

长调:《辽阔的草原》《枣红色的立蹄马》短调:《森吉德玛》、《嘎达梅林》

12、朝鲜族的“抒情谣”的代表曲目:《阿里郎》《道拉吉》

13、维吾尔族民歌的代表曲目:《送我一支玫瑰花》《加乃》

14、彝族的“四大腔”:《山药腔》《五山腔》《海菜腔》《四腔》

15、苗族的“飞歌”

是苗族青年男女在游方时所演唱的歌曲具有热烈,豪放的性格。代表曲目:《歌唱毛主席》

16、世界音乐三大音乐体系

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阿拉伯音乐体系

17、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

18、蒙古族“呼麦”的种类:乌音根呼麦,哈日黑热呼麦

19、汉族民间舞蹈音乐南、北方代表种类

南方:采茶、花鼓、花灯/北方:秧歌、二人转、二人台

20、秧歌的表演形式可分为哪两种:地秧歌,高跷

21、二人转的演出形式可分为哪四类:单、双、群、戏

22、维吾尔族舞蹈“赛乃姆”的演出场合:节日或者庆典的时候

23、“喀什木卡姆”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穷乃额麦、达斯坦、麦西热普

24、苗族“芦笙舞”种类;其中风俗性的芦笙舞以凯里地区的”讨花带“最具特色。

自娱性芦笙舞、习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祭祀性芦笙舞、礼仪性芦笙舞

25、朝鲜族的舞蹈音乐主要代表种类:农乐舞,长鼓舞

26、藏族的民间舞蹈音乐代表:囊玛和堆谐

27、彝族的“阿细跳月”、主要伴奏乐器:大三弦

28、傣族的“孔雀舞”、“象脚鼓舞”

29、汉族说唱曲种按艺术风格分为哪四类

相声,快板,评弹,鼓曲

30、鼓曲的分类

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木板大鼓,梅花大鼓

31、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类型有哪四类

板腔体,主插体,曲牌体,单曲体

32、京韵大鼓发展的三个阶段

木板大鼓,怯大鼓,京韵大鼓

二、名词解释

1、山歌:山歌是产生在田野劳动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

2、劳动号子:简称“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主要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合”。

3、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按体裁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4、小调:又叫“小曲”、“小令”、“俗曲”等,是流行在农村和城市,节奏较规范、曲调较委婉细腻的民歌,常在人们生活的闲暇和风俗性的节日、集会时演唱。

5、叫卖调:是商贩在街市上为兜售货物、招揽顾客所唱的曲调,具有吐字清晰、语言性强,同时又有利用音乐使声调拉长、唱词内容醒目等特点。

6、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为吆喝牲畜或相互间问答逗趣所唱,歌曲中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歌唱者常为农村的少年儿童。

7、说唱音乐:说唱音乐又叫“曲艺”,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及文学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音乐以叙述功能为主,兼有抒情功能。

8、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侗语称“嘎老”,是歌队集体演唱的歌。为支声复调性质的多声部民歌

9、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指20世纪以前业已形成的中国民族固有的音乐和20世纪以后主要由民间艺人们所创作的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10、呼麦: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藉由喉咙紧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技法。“双声”指一个人在演唱时能同时发出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

11、民间舞蹈音乐:民间舞蹈音乐是生成于民间,具有民间性、民俗性,区别于专业舞蹈的一种非职业性的依托于舞蹈的综合性的民间音乐。

12、采茶:我国南方民间舞蹈音乐的主要代表之一,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广大产茶区,如:浙江、福建、广东等。最初是茶农上山劳动时唱的“茶歌”,后逐渐发展为歌舞形式“茶灯”,近两三百年发展为“戏曲”。代表性的曲目有《顺采茶》、《倒采茶》。

13、秧歌: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与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年、祈福禳灾有关,主要流行在汉族北方,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三、简答题复习

1、民间歌曲的概念;民间歌曲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具有哪些实际功用。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按体裁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民歌除了娱乐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实际功用:

教育与传承功用;祭祀与驱邪功用;人生礼仪功用;交际功用。

2、民间舞蹈的定义;它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具有哪些社会功用。

定义:民间舞蹈是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舞蹈艺术。由人民群

众自己创作、传承、表演,表现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社会功能:娱乐功能;民俗功能;宗教功能;祭祀功能;礼仪功能。

3、我国的说唱音乐有哪几种表演形式;说唱曲种中鼓曲又可分为哪五大类。

我国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有以下几种:单口唱;对口唱;帮唱;拆唱;群唱;走唱。

鼓曲可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五大类

4、民间歌舞与民间乐舞的区别

民间歌舞:歌与舞相结合的形式,或边歌边舞,或歌、舞交替。

民间乐舞:是不带歌唱而只以乐器为伴奏的舞蹈形式,舞者或伴随器乐而舞,或以乐器为道具、边舞变演奏。

5、劳动号子的主要种类及其艺术特征

劳动号子主要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一)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二)节奏的律动性。(三)音乐材料的重复性。(四)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五)曲式结构的简朴性。

6、山歌的主要种类及其艺术特征

山歌主要包括: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

山歌的艺术特征:(一)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二)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三)高亢的曲调(四)曲式结构类型和手法多样。

7、小调的主要种类及其艺术特征

小调可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

艺术特征主要是:

(1)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2)规整的节奏、节拍(3)曲折、多样的旋法(4)艺术加工性更多的曲式结构。

8、湖南山歌可归纳为哪三种;分别有什么特征。

湖南山歌可归纳为:高腔、平腔、低腔山歌三种。

特征:高腔: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拖腔处常有“啊呜啊呜”等衬字,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小,由妇女在室内歌唱。

9、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指的是什么;共多少套;具体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木卡姆意为“大曲”,是一种集歌曲、歌舞和器乐曲的综合大型套曲,由民间音乐家在节庆和娱乐晚会中表演。主要流行在新疆南部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共有12套,因此又叫“十二木卡姆”。具体可分为:喀什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三种类型。

10、我国民间音乐体裁分类;及我国民间音乐的特征。

我国的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民间戏曲、民间器乐五类。特征:(1)创作的口头性、集体性;(2)即兴性;(3)乡土性;(4)多功能性。

11、苏州弹词三大唱腔流派及特点

苏州弹词大致可分为:陈遇乾(陈调)、俞秀山(俞调)、马如飞(马调)三大流派。

其特点分别是:陈调:苍劲浑厚,宜于表现悲壮慷慨之情。

俞调:速度徐缓,旋律曲折激越、流畅委婉,有“三回九转”之说。马调:质朴爽利,韵味浓厚,吟诵性的曲调尤其擅长于叙事。

12、20世纪20年代是京韵大鼓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哪些代表性流派,唱腔有何特点。

“刘派”(刘宝全):高亢挺拔、刚柔并济

“白派”(白云鹏):委婉纯朴、缠绵低回

“张派”(张小轩):气壮声宏、粗犷豪放的

“少白派”(白凤鸣):凡音入曲、悲壮苍凉

民族音乐学

填空 1: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音乐理论学科,在未使用这一名称之前,它曾被广发地称为“比较音乐学” 2: 民族音乐学是将世界诸民族的传统音乐作为体现其学科对象和范围的基本内容 3: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调查既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又是一种自成系统的方法论 4:实地调查1:横向分类形态:微型音乐调查。地理区域音乐调查 2:纵向分类形态:音乐志调查。音乐论题调查 5:搜集资料可以按他们与调查主题的远近关系,分为“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 6:调查提纲是调查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调查形式和内容的总体规划 7:实地调查法1:直接观察法2:集会调查法3:个别访谈法 判断 1:1950年金斯特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了他的著作《民族音乐学》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首次使用了“民族音乐学”这一学术称谓 2:“民族音乐学”是一个复合词语,它是由“民族学”和“音乐学”两个概念复合而成 3:科学采集资料的基本原则1:完整性2:准确性3:客观性4:持久性 4:音乐调查报告他是民族学工作者展示其调查研究成果最基本的书面形式 5:绝大多数调查报告都相应的在标题之下采用常见的前言(序论)正文,总结这样的格式或最后再带一个附录 名词解释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的理论学科,它的基本特征是将某民族现存的传统音乐置入该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去,通过对该民族成员是如何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去构建,使用,传播和发展这些音乐的考察和研究,阐述其有关音乐的基本特征,生存规律和民族文化特质 直接观察法:是调查者亲临音乐事象生存环境后,在音乐发生现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其发生,发展和终结的动态过程的一种调查方法

中国民族音乐

填空: 1中国传统音乐按使用的人群分为哪四大类: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2民间的音乐具有的特征: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传播方式的口头性、音乐曲调的变异性 3山歌的节奏比较自由,多属非均分律动,旋律常有比较多的跳进。山歌的演唱形式多独唱,也有对唱,常在歌前加歌头或吆喝性的喊句 4花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的地域性山歌的统称,分两个流派: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 5民间音乐曲调的变异性:1地域性变异2内容性变异3审美性变异4即兴性变异 6木卡姆有哪三个部分组成: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来甫 7大本曲《大哭板》:白族的曲艺音乐,素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之说。 8秦腔:约形成于明代,是梆子腔系戏曲的鼻祖 9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 10维吾尔族包含三部分:民间音乐木卡姆宗教音乐 判断: 1民间歌舞音乐有富有地方性,演员乐器不离手,唱腔旋律……(错说唱音乐) 2热瓦甫是俄罗斯族民间音乐的弹拨乐器(错维吾尔族) 3花灯是一种……的藏族民间艺术形式(错汉族) 4黄扬扁担诞生于云南昆明(错重庆秀山) 5西安鼓乐是一种以丝竹乐为主的传统乐种(错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的广义:指的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既包含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也包括近现代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接受欧洲音乐影响的歌曲。器乐曲、交响曲、大合唱、清唱剧、新歌剧等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 2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最能直接反应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3窝热热:舞姿剽悍遒劲,粗犷骁勇,歌声热情奔放,明朗豪爽。属男女二声部合唱。男声部由sol、#mi、do三个音组成呼唤式的旋律,女声部由la、xi、sol三个音组成装饰性的衬腔穿插于男声间隙之中,造成一种热烈粗犷的情绪,轻盈悠扬、爽朗而又健美的声音,似群群羔羊的鸣叫,表现了纳西族先民无拘无束的原始游牧狩猎生活。 4呼麦狭义:指一人同时演唱二声部或三声部的演唱方法。演唱者运用特殊的“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带有气泡音的喉腔共鸣,唱出浑厚的低声部持续长音,在此长音上面唱出清亮透明的高声部泛音旋律。 5民族音乐的狭义:指的是扎根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6民间音乐:指的是由劳动人民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背景、生动的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 7哄驼调:是唱给母驼的劝奶歌,是在虚词“h?s”上演唱的长调形态歌曲。音乐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其中,上乐句又可分为上下两个乐节,各为一小节。下乐句是一个由三个小节构成的结构。上乐句前一乐节自调式主音“羽”迂回下行,后一乐节自“角”迂回上行并落在羽音。下乐句旋律是上乐句旋律的变化发展。通过新因素的纳入、模进和节奏的拉长等手法,将上乐句所提供的旋律素材重新组织。总体上看,上乐句如诉如歌,具有吟诵、陈述的意味,像是人与畜之间娓娓而谈;下乐句则跌宕起伏、悠远舒展,犹如对母亲的真挚呼唤。 8呼麦的广义:指蒙古族一系列传统唱法之总称,演唱方法有十三种之多,目前所用的主要有四种:“哈日嘎”,是一种超低音演唱方法;“伊斯古日格”,是固定低音加哨音旋律声部的两声部演唱方法,“哈日嘎”和“伊斯古日格”的结合,唱出三个声部;“树伦伊斯古日格”,是两个声部的“直音”呼麦;“乌叶勒呼”,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 、了解民歌与民间音乐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 1 、传统音乐的历史概况 2 、民歌的特征 三、教学时间:四学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 (2 学时)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 1 、原始社会时期 A )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20 余支骨笛,能准确奏出七声音阶,距今约7000 ——8000 年。(1986 ——1987 年发掘) B )浙江杭州湾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160 余支大小与形制不同的骨笛,已有开管乐器、闭管乐器、拉管乐器三类不同的管乐器的雏形。 2 、先秦时期 A )殷商甲骨文中的“乐”字、“鼓”字、“艺”字等。 B )春秋时期孔子编辑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歌曲总集。 C )周代的“八音” D )钟属乐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十二律俱全,可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音阶) 3 、汉、魏晋时期: ?相和大曲: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套曲。 ?鼓吹乐的发展。 4 )隋唐时期: ?西域音乐盛行。主要有: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法曲、鼓吹、古琴音乐等。 ?说唱音乐形成(寺院的变文讲唱为标志) 5 、宋代:词乐、古琴音乐的高度发展 6 、金元时期: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 7 )明清时期: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音乐均得以发展。(从明代的四大声腔到清代的京剧的产生) 第二单元 (2 学时) (二)、民间歌曲的界定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是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民间歌曲,这一人类社会中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是人民大众心声的自然流露。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用自己的歌唱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吧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民族器乐 我国民族器乐主要按照演奏形式划分为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两类 民间歌曲 我国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按照歌唱场合和音乐特点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别民间歌舞 按照音乐与舞蹈二者结合的方式将民间歌舞音乐分为舞歌(或歌舞)和舞乐(或乐舞)两大类型 说唱音乐 按艺术风格划分: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大致可以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戏曲音乐 按剧种、民族分为越剧、沪剧、评剧、吕剧、藏剧、壮剧、白剧、侗剧等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 远古、奴隶社会前期 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最初的音乐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时期的音乐总是常常和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西周 西周的宫庭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六代之乐是指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

也 秦汉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隋、唐时期 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 明清时期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 近现代时期 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这反映出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中国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借助口头传唱二、乡土性 也可称为地方性或地域性,不同的地理气候、风俗习惯、方言语音等形成了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 三、即兴性 中国民间音乐口头传唱的传播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形成了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四、流传变异性 同一支民间基本曲调在不同地区流传时,会因为当地的方言语音、审美特点等而在演唱风格、表现功能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 五、人民性 广大人民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通过民间音乐不同的风格体裁表达出来,受众面是最广的、最大的

民族音乐和民族音乐学的关系

从音乐学科上看,民族音乐主要指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也包括中国历史传下来的各类古代音乐。主要包括民歌、器乐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歌舞和古代音乐等。可参看书目有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的《民族音乐概论》,伍国栋写的《中国民族音乐》、刘正维写的《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 比较音乐学的产生与研究对象 民族音乐学最初被称为比较音乐学。比较音乐学的名称是进入20世纪后首先在德国开始使用的,英文为“Comparative Musicology”,其实比较研究的方法用于非欧洲音乐研究最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但是这一学科的建立是以1885年阿德勒的《音乐学的范畴、方法和目的》和亚历山大约翰·艾利斯的《各民族的音阶》为标志的。其研究对象是欧洲以外的种族、民族的音乐文化,正如萨克斯所定义的异国文化的音乐。这一学科的建立和研究对象的确立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研究者的立场有着密切关系的。首先,比较音乐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和扩张有密切的联系。以18世纪为开端,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跨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入这些地区的西方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首先向外部世界开启了这些非欧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之门。他们用西方学者的观点和方法试图了解、认识和把握这些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令他们新奇的特殊文化,想将这些相异于欧洲文化,不被欧洲人所知的文化公诸于众,加之古典进化论学派和马克思、恩克斯对于人类进化和原始社会经济的科学认识,至19世纪60—70年代,民族学作为一门科学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兴起,Enthnology一词1830年首先由法国人让·雅克·昂佩勒提出,30-70年代民族学、人类学学会先后在法、美、英、德和意大利建立起来。比较音乐学则是在民族音乐学进入80—90年代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时应运而生的。这一时期的欧美出现了一支受过专业训练的民族学队伍,开展了世界范围的、有目的的民族学田野调查工作,异国的民间艺术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与此同时,欧美的许多城市建立起了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非欧洲的乐器和有关的音乐文物与手稿,记录亚洲、非洲、美洲民族音乐的材料大量增加,使人们对于非欧洲地区音乐文化的注意力进一步增加,加之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对无文字非欧民族音乐的研究产生了无法估量的推动作用。在这些基础上,比较音乐学这门学科在民族学诸多研究的影响下,应强烈而广泛的社会和时代需求产生了。英国语言学家兼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艾利斯和阿德勒、艾斯比塔等欧洲学者为比较音乐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由此可见,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异国音乐文化是相对于当时殖民者的主体文化而言的,也是相对于起初参与比较音乐学研究的这些欧洲学者自身的文化体系而言的。相对于其原本欧洲音乐文化知识体系的未知领域就成了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异国音乐文化=非欧洲音乐文化,即形成了欧洲文化特别是欧洲城市艺术音乐文化相对于非欧洲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实质上是一种以欧洲整体作为一个中心以欧洲大民族为立场而进行的研究。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整个人类文化研究的进步和不同种族的非欧洲国家的学者对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参与,比较音乐学的研究环境和立场出现了变化和拓展,其研究方向和对象也出现了扩大和性质的变化,最初的比较音乐学的名称被民族音乐学所代替。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题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题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 (一)形态特征 1.音的带腔性 在音的构造方面,中国音乐中除了平直进行的音之外,还大量存在着本身具有高低变化的音。 2.音调的五声性 指在音调的组织形式方面,中国音乐以五声为骨干,宫商角徵羽为五声,其它的音为偏音。 3.节拍、节奏的灵活性 指在节拍、节奏方面,中国音乐(1)节拍重音不确定(2)大量运用非均分律动和散板节奏,紧打慢唱。 (1)节拍重音不确定 我国把节拍称作“板眼”,记谱时也把“板”放在小节线之后,但是“板”不等于强拍,“眼”也不等于弱拍。 4.织体思维的横向性 我国音乐大多属单声性(单声部)的,注重旋律性,旋律几乎是音乐的全部,而西方音乐是多声性(多声部)的,旋律只属于音乐的表层,加上和声、复调等因素才是整体的音乐。 (二)审美特征 1、“和”的精神——以中和为美 中国音乐更强调统一,西方更强调对比 2、“线”的形态 中国音乐强调旋律性,西方则强调立体性 3、“虚”的意境 中国音乐强调“神似”和“虚灵”,西方则强调“形似”与“写实” 二.号子、山歌、小调各自的演唱场合、功用意义及艺术特点 【号子】演唱场合——在劳动过程中直接产生,伴随劳动歌唱。

功用意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振奋精神,解除疲劳。 艺术特点——(1)基本演唱形式:一领众和(2)歌词:即兴编创;领唱的唱实词,和唱的唱虚词(3)节奏:与劳动强度相一致(4)曲调:简洁明快,平直有力;劳动强度与旋律性成反比(5)结构:曲体简单,句式分明,多为上下句结构 【山歌】演唱场合——辽阔的大自然。 功用意义——自我抒发情感 艺术特点——(1)歌词:即兴编创;大量运用比兴手法(2)节奏:自由(原因:在辽阔的大自然环境中自我抒发情感)(3)曲调:具有辽阔奔放的性格特征;多出现上扬的自由延长;旋律与地方语言的关系较为密切(4)曲式结构:北方山歌多为上下两乐句,南方山歌多为起承转合四乐句 【小调】演唱场合——在群众的休息娱乐吉庆等场合演唱 功用意义——娱乐 艺术特点——(1)唱词较固定,并大量运用衬词(2)节拍规整,节奏匀称(3)旋律委婉流畅(4)形式多样 三.民歌的调式分析(重点在转调) 四.民歌的曲式分析 (一)平叙结构 特点:平列叙述,不分上下句。例:《小两口抬水》河北 (二)呼应结构 特点: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不稳定,具有引发展开的性质,后一部分稳定,具有应和、收束的性质。 1.一上一下式例:《一心向着毛泽东》《桃花红杏花白》《推船号子》第一段 2.一上两下式例:《秋收起义歌》湖南 3.两上一下式例:《打南沟岔》陕北 4.一上三下式例:《打兰调》 5.三上一下式例:《三十里铺》陕北 6.上上下下式例:《揽工人难》陕北 7.上下上下式例:《小放牛》辽宁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宋家初中卜隆坤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欣赏《抬驴》《赛马》《十里埋伏》《奇迹》《民乐合奏》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感受中国民乐的特点与风格。 教学重点 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法、分析法 教学设计 一、感受民族音乐 导入: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播放动画片《抬驴》片段.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它的背景音乐运用的是民族音乐还是西洋音乐? 二、认识民族音乐 1、了解民族乐器及其音色 (1)我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大家都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2)看来同学们对民族乐器的了解还真不少。你能说出图片中这些乐器的名称吗?(展示、生抢答) 2 、欣赏乐曲 (1)乐曲1:播放《赛马》主题旋律,请学生欣赏并仔细思考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来自哪首器乐作品?(二胡、《赛马》) (2)赛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比赛活动?(蒙古族) 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第二部分音乐中出现了几次主题旋律?每段主旋节奏有何变化?(欣赏《赛马》片段,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结合大家的分析,让我们完整欣赏《赛马》这首曲子。(播放《赛马》) 乐曲2:欣赏著名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 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 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浅谈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f7318181.html, 浅谈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 作者:张钰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1期 【摘要】民族音乐学是从比较音乐学中逐步演变发展而来的,时间大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在对民族音乐学进行研究时,一定要注重其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在深度上有所进益,因此,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基于此,对民族音乐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并在研究中发现其他新兴学科对民族音乐学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所以,对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研究将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笔者写此论文希望能为与民族音乐学有关的人提供一点理论基础,为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民族学的发展情况与研究背景 (一)比较音乐学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侧重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关注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的音乐。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们可以认为是比较音乐学的酝酿期,时间大体为15世纪-19世纪末。15世纪哥伦布发现欧洲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一些对殖民地的音乐感兴趣的人们开始收集、记录当地的音乐。直到19世末,这种记录一直持续,并有很多书籍出版。例如《中国音乐古今录》、《音乐通史》等。第二阶段,以英国学者艾利斯1885年发表的《论诸民族的音阶》为标志,他的贡献直接形式表现为“音分标记法”的发明,他认为:音乐学是一门“从人种学的角度对民族音乐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即之后来人们所说的“比较音乐学”。 (二)民族音乐学时期 在1950年,孔斯特发表《音乐学-民族音乐学性质的研究,它的问题、方法及其代表性特点》,这一著作当时已经引起了音乐界不小的轰动,作者又于1974年将书再版时改称为《民族音乐学》,自此,民族音乐学迈进了崭新的发展,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民族音乐学者和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主要代表人物有:胡德,提出“双重音乐能力”的理论;艾伦·梅里亚姆,提 出“音乐人类学”的概念,认为它提供了所有乐音产生的基础以及最终理解那些乐音和声音过程的框架;阿兰.洛马克斯,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歌唱测定体系》将世界分为十大类歌唱风格 区。

2020年4月民族民间音乐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课程代码:00727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信天游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和_________,高亢奔放、深沉质朴。 2.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_________、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3.用人力运输物件时唱的号子是_________。 4.苏州弹词影响最大的三家是_________、俞调和马调。 5.京韵大鼓的_________属于基本曲调板腔变化结构。 6._________是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 7.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声腔中最早采用_________结构的戏曲声腔。 8.皮黄腔是_________和二黄腔的合称。 9._________是我国流传极广的拉弦乐器。又称南胡,嗡子等。 10.古琴的演奏形式有_________等。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 A.劳动与生活 B.游戏 C.模仿 D.巫术 12.人们在野外放牧时唱的山歌是() A.田秧山歌 B.一般山歌 C.农业号子 D.放马山歌 13.京韵大鼓的韵辙属于______的十三个韵部。() A.南方语系 B.汉藏语系 C.北方语系 D.阿尔泰语系 14.天津时调主要唱_______,先后唱过[靠山调]、[拉哈调]、[鸳鸯调]等。() A.南方民歌 B.北方民歌 C.东北民歌 D.天津民歌 1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中国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民族音乐基本特点的相关知识吧!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音乐一般都是由五声音阶写成的,如民歌《茉莉花》、《小河淌水》、《五哥放羊》,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等。过去经常有人把唱歌不准的人称为五音不全,这里说的五音就是指五声调式中的这五个音。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如人们熟悉的中国古代的十大名曲,基本上都是某一种乐器的独奏曲目。合奏音乐一般用在宫廷典礼、宗教仪式、迎神赛会等大型场合,这与讲求和声效果的西方音乐是有较大区别的。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 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另外,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我们通常把这种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音乐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演唱方法叫做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强调声音的明亮与甜美,语言生动与感情质朴,强调行腔的圆润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讲求气息的运用,并以真声演唱为主。近年来,我国声乐工作者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特点,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生命力更强。 中国的戏曲唱法也是民族唱法的一种,是很具特色的演唱方法。中国戏曲种类很多,不同的戏曲有不同的演唱方法,戏曲唱法以京剧的唱法最有代表性。在京剧中,演唱方法又叫唱腔。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各有各的唱腔,其唱法复杂多变,真假声并用,方法考究,是世界上特色鲜明的演唱方法。现代民族唱法中的很多精华都来自中国的戏剧唱腔。 中国民族音乐的来源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1、中原音乐 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民间音乐 戏曲音乐 戏曲: 是在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以文学剧本为主体,是集音乐、舞蹈、表 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表 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 同剧种的标志。 戏曲发展概况: 一) 宋以前——戏曲艺术的孕育期 二) 宋元年间——戏曲艺术的形成期(戏曲艺术的第一个繁盛期) 三)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期(戏曲艺术的第二个繁盛期)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念:是 对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和独白的总称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演手段,也叫‘开打'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一切自然状 态的喜剧材料,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变 趟马 走边 自报家门 跑龙套 档 一、 昆腔: 又名昆曲、昆山腔,为百戏之祖。 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省昆山一 带,是南曲与当 地民间音乐结合衍变而成。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梁辰鱼等艺 术家改革昆山腔,创立以笛、鼓 板为主,辅以笙、箫、三弦、琵琶、月琴等的 伴奏乐队,曲调柔婉优美、圆润舒缓、表情细 腻,人称‘水磨腔'。两人合作 的《浣纱记》誉为昆腔传奇,代表着昆腔的改良。 昆腔的套曲结构: 引子+正曲 +尾声。 节拍形式: 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散板和加赠板的四八拍 代表作—— 明代汤显祖的 《牡丹亭》选段 游园惊梦 传统剧目—— 《十五贯》、《钟馗嫁妹》、《雷峰塔》 一、 高腔: 即明代的弋阳腔,产生在江西省弋阳一代。弋阳腔以不用丝竹 乐,仅用锣鼓铙 钹等打击乐伴奏和运用人声帮腔而区别于其他声腔。行腔灵活 自由、通俗、纯朴等特点。属 戏曲声腔的剧种 根据各地方言,音乐曲调的异同、流行地区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 中国 戏曲的艺术总称。 戏曲的特点: 1 综合性: 2 写意性: 3 程式性: 形,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规整的戏 剧(起霸 子 对子 刷下场 抬轿 跑圆场)。 4 虚拟性: 对时间的虚拟 对空间的虚拟 戏曲中的 主要声腔和代表剧种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音乐研究文集》,彭永启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民歌新论》,冯志莲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 《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乔建中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中国同宗民歌》,冯光钰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 《中国民歌》,周青青,人民音乐出版社。 《土地与歌》,乔建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汉族民歌概论》,江明敦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 《关于音乐论文写作的通信》,周勤如,《音乐中国》(美国英文季刊)。 《草原Χ黄河:我心底的情节》,赵宋光. 《何谓‘民歌’》,杜亚雄,《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论民间歌手》,张君仁,《中国音乐》2004年第1期。 《浅析江苏民歌的艺术特征》,刘跃华,《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 《民族音乐的几个问题》——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侗族拦路歌的收集与研究报告》,方暨申。 《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及其形式美特征》,张贵华《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试论传统小调歌曲》,路行,学习民间歌曲笔记之一。 《中国曲艺与曲艺音乐》,栾桂娟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 《中国曲艺志》辽宁卷,宫钦科、耿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中国曲艺志》江苏卷,王鸿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曲艺志》山东卷,张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周青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中国曲艺史》,蔡源莉吴文科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中国曲艺概论》,姜昆、戴宏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国乐今说》,乔建中,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咏叹百年》,乔建中,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 《音乐与传播》,冯光钰,华夏文化出版社,2003年。

民族音乐学中文书目

民族音乐学书目 苗晶、乔建中 1978:《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伍国栋 1997:《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张振涛 2002:《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薛艺兵 2003:《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中国乐器志·体鸣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萧梅 2001:《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陈铭道 2004:《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 1988:《民族音乐学――音乐词典词条汇编》[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董维松、沉洽编 1985:《民族音乐学译文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王光祈: 《中西乐制之比较》,1924年成书,1926年中华书局出版。 《东方民族之音乐》,1925年成书,1929年中华书局出版。 Myers, Helen 1992: Ethnomusicology: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London: W.W.Norton & Company.

民族音乐学理论文章 沉洽:“民族音乐学在中国”,《中国音乐学》1996年第三期。 沉洽:“音乐文化的双视角关照――民族音乐学的一种新定位”,《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三期,第18-21页。 沈洽:“民族音乐学10年”,《中国音乐年鉴》1990年卷,第338-355页。 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历史的轨迹”,《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二期,44-62页。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历史与现状的评估”,《音乐艺术》1988年第2期。 伍国栋:“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学术思想的转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3-43页。

民族民间音乐考试试卷

第 1 页 共 2 页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自考期末考试 音乐教育 专业 民族民间音乐 考核试题 课程代码:00727 考核方式: 闭卷 考试时量:120分钟 试卷类型: A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流行于我国内蒙西部地区的山歌在当地被称为 。 2. 湖南常德的《打硪歌》属于我国劳动号子中的 号子。 3. 鼓词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 ,弹词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_______。 4. 四川清音的唱腔按艺人习惯分为 和 两种。 5. 梆子腔的唱腔属于 结构。 6. 京剧是以 腔为主要唱腔的剧种。 7. 传统笛子按演奏风格不同分为 和 两种。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3分,共36分) 1. 河北民歌《放风筝》是小调中_______的母体。( ) A.鲜花调 B.剪靛花调 C.绣荷包调 D.孟姜女调 2.《蓝花花》是下列哪个歌种的代表曲目?( ) A.山曲 B.花儿 C.信天游 D.爬山调 3.下列曲种中属于杂曲类的是( )。 A. 河南坠子 B.四川扬琴 C.天津时调 4.《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_______《小白菜》、《青阳传》等。( ) A.河南民歌 B.河北民歌 C.山西民歌 D.山东民歌 5. 浙江海宁的《车水号子》是( ) A.农事号子 B.工程号子 C.船渔号子 D.作坊号子 6. 川剧《思凡》是_______的传统曲目。( ) A.昆腔 B.梆子腔 C.高腔 D.皮黄腔 7.周代乐器的八音分类中,磬、编磬等打击乐器分在_______类。( ) A.金 B.石 C.土 D.匏 8.浙江乐清山歌《对鸟》是一首_______山歌。 ( ) A.二句头 B.三句头 C.五句头 D.四句头 9.京韵大鼓《林冲发配》是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刘宝全 B.小彩舞 C.白云鹏 D.良小楼 10. 二胡曲《光明行》的曲式结构是( ) A.变奏 B.复三部 C.回旋 D.单三部 11. 建国后对苏州弹词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 ) A.袁雪芬 B.常香玉 C.徐丽仙 D.马如飞 12. 下列不属于小调体裁的是( ) A.鲜花调 B.采茶调 C.爬山调 D.跑旱船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弹词 2.曲牌体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1、中国传统音乐可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2、中国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主要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五大类。3,民族音乐特点:有口头性和集体性、乡土性、即兴性、流传变异性、人民性和多功能性。4、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包括中国乐系、欧洲乐系和波斯-阿乐伯乐系。 5、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其他各类传统音乐的基础,同时又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和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品种和曲目浩如烟海)。 2、宫庭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3、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具有更加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鲜明浓郁的特点和感人脏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 民间歌曲:汉族民歌体裁分类:号子、山歌、小调 2、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能的民间歌曲。号子音乐的艺术特征: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1、节奏的律动性,2、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3、领、和相结合的歌唱形式。搬运号子(如《哈腰挂》),工程号子(如打硪号子)、农事号子(如《催咚催》、船渔号子(如川江船夫号子)。 3、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相对答、传递情意唱的民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艺术特征: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曲调跳进多、起伏大、音域广、音区较高。多两句体和四句体的乐段结构,乐句变化形式多样。 “花儿”:花儿又叫做“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花儿在当地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意义,因此又被称作“野曲”,不能在室内或村内唱,当地还有专门聚会对唱花儿的场合——“花儿会”。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是一种曲调,共有上百种。花儿的音域宽,旋律的起伏度大,常有连续的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它的节奏宽广、自由,大多使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法。代表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北和宁夏、甘肃东部一带,以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为多,旋律高亢奔放、深沉质朴,歌词多即兴创作,上下句结构(七字句)较多,多用比兴手法。代表曲目:《兰花花》、《我的哥哥当了红军》。 “山曲”:流行在陕西西北部、陕北和内蒙西部一带,在内蒙西部地区又叫爬山调。反映旧社会晋西北农民离乡背景到内蒙一带谋生的“走西口”生活和爱情生活中生离死别、相互思念的情感。多为上下句结构。代表曲目:《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走西口》。 4、小调亦称小曲,一般曲调比较流畅,音乐结构比较规整,表现手法细腻、丰富,艺术加工较多,唱词相对固定,流传范围较广。小调分为呤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艺术特征: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曲折、多样的旋法。 时调:是一种除了在日常生活传唱外,还经常用于商业性卖唱的小调。演唱者大多为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艺人。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的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它具有完整规范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以及细致讲究的润腔方式。一般有器乐伴奏。内容广泛,一个曲调可以填入多种内容的唱词,表现各种情绪和感受。音乐主要来自谣曲,小部分吸取了山歌和其他体裁的音调。流传广、影响大的时调有: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绣荷包调等 少数民族民歌部分:1、内蒙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不仅有较长大的篇幅,而且气息宽广,节奏自由,情感深沉,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在持续的长音上常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颤动和装饰。有的长调还具有史诗般雄浑的气魄和历史沧桑感。牧歌、

民族音乐理论

民族音乐理论

————————————————————————————————作者: ————————————————————————————————日期: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中国音乐包括: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新音乐、中国流行音乐、中国现代音乐。 2、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新音乐。 3、传统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4、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 5、世界音乐分为三大音乐体系,即:希腊音乐体系(现称欧洲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和波斯----阿拉伯体系。 二、名词解释: 1、民族民间音乐:民族音乐中包括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两大方面:民间音乐是集体创作,自发性质,一般指传统音乐,主要是指1840年以前形成的并延留至今的音乐;专业音乐是个人创作,专业性较强,一般是指近现代音乐,主要是指1840年以后的音乐。 传统音乐又包括宫廷音乐(雅乐,用在庆典、祭祀仪式上)、文人音乐(散曲、琴歌)、宗教音乐(寺庙音乐)和民间音乐。 2、音腔“unfixed tone”: 中国大多数音乐中本身具有高低变化的音,即在单个乐音的进行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与特殊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音成分(音高、音色、力度)的某种变化,西方有人用unfixed tone 来称呼它,(意思是“不固定的音”或“拴不住的音),我国有的学者把它称为“音腔”。这种音腔或带腔的音在每一首民族音乐作品中都可以听到 三、简答: 1、简述民间音乐的类型及其特点? 民间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各大类的特点分别是: 1、民歌:旋律优美、擅长抒情。 2、说唱音乐:音乐与语言结合紧密,擅长叙事。 3、歌舞音乐:曲调明快、节奏鲜明,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 4、戏曲音乐: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用音乐表现人物性格和戏剧矛盾冲突。 5、器乐:不受歌词限制,充分发挥乐器自身性能,音乐性较强。 2、我国民族音乐有哪些基本审美特征? 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审美特征有:1、“和”的精神。2、“线”的形态。3、“虚”的意境。 四、论述: 我国民族音乐在音乐形态(乐音、音调、节拍节奏、织体)方面,与西方音乐有何不同?略谈你对学习此章节内容后的感想。 与西方音乐相比,中国音乐主要从以下几点区别与西方音乐: 1、乐音的带腔性(乐音构造方面): 除了平直进行的音以外还大量存在着本身具有高低变化的音,西方有人用unfixed tone 来称呼它,(意思是“不固定的音”或“拴不住的音),我国有的学者把它称为“音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一 (4)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_______《小白菜》、《青阳传》等。( ) A.河南民歌 B.河北民歌 C.山西民歌 D.山东民歌 2.浙江海宁的《车水号子》是( ) A.农事号子 B.工程号子 C.船渔号子 D.作坊号子 3.川剧《思凡》是_______的传统曲目。( ) A.昆腔 B.梆子腔 C.高腔 D.皮黄腔 4.周代乐器的八音分类中,磬、编磬等打击乐器分在_______类。( ) A.金 B.石 C.土 D.匏 5.浙江乐清山歌《对鸟》是一首_______山歌。( ) A.二句头 B.三句头 C.五句头 D.四句头 6.京韵大鼓《林冲发配》是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刘宝全 B.小彩舞 C.白云鹏 D.良小楼 7.“南山截竹为觱栗,此乐本自龟兹出”中的“觱栗”是_______古称。( ) A.管 B.笛 C.笙 D.箫 8.二胡曲《光明行》的曲式结构是( ) A.变奏 B.复三部 C.回旋 D.单三部 9.建国后对苏州弹词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 ) A.袁雪芬

10.下列不属于小调体裁的是( ) A.鲜花调 B.采茶调 C.爬山调 D.跑旱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弹词 2.曲牌体 3.诗赞系 4.广东音乐 5.皮黄腔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_______、宗教音乐等。 2.青海省每年在农历四、五、六月间常有举行_______的习俗。 3.苏州弹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是_______和琵琶。 4.京韵大鼓刘派创始人是_______。 5.《中花六板》是_______八大传统曲目之一。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汉族民歌有劳动号子、山歌、时调三种基本体裁。( ) 2.《谁说女子不如男》采用的是板腔体结构。( ) 3.《森吉德玛》是一首蒙古长调。( ) 4.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标题可分为标名性和标意性两类。( ) 5.鼓词的唱词体系大部分为乐曲系。( ) 6.《对花》出自黄梅正本戏《打猪草》。( ) 7.我国早期的器乐多为诗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形式。( ) 8.黄梅戏原是安徽黄梅县一带的采茶歌。( ) 五、默写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写出下列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主要段落和主题;五线谱、简谱兼可,歌词不作要求。) 1.默写浙江乐清山歌《对鸟》的主要段落。 2.默写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梅花”主题。 六、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简述民间音乐的文化特性和价值。 2.简述戏曲音乐的组成。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二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流行于我国内蒙西部地区的山歌在当地被称为_______。 2.湖南常德的《打硪歌》属于我国劳动号子中的_______号子。 3.鼓词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_______,弹词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_______。 4.四川清音的唱腔按艺人习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5.梆子腔的唱腔属于_______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