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英语语用学研究

浅谈我国英语语用学研究

浅谈我国英语语用学研究
浅谈我国英语语用学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9卷 总第31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 cience Edition)No.1 2007(Vol.9 Sum No.31)

浅谈我国英语语用学研究3

● 王欣燕,曾亦智

(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摘 要:语用学研究是近二、三十年来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它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为解决一些原来句法学和语义学难以解释的问题找到了突破口。本文主要概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

语用学的主要论题;语用学研究的动向和对我国语用学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论题;动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7)01-0272-03

一、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

语用学(pragmatics),即语言实用学,是符号学中的实用学在语言学领域中的运用。作为哲学范畴的实用学是一种研究符号和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最早把实用学和语言学联系起来的是1938年《符号理论基础》的作者、哲学家Charles Morris。数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基本上局限于哲学领域。直到七十年代,才有较大发展。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这反映了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被确认。

在80年代,我国学者介绍和评论的国外语用学著述主要是英美学者的研究成果,如Levinson(1983),Leech(1983)。前者从哲学的高度论述语用学的某些课题,如指称:预设、蕴涵、言语行为等,是一本理论性较强、但仅在有限的论题内探讨语用学的专著;至于后者,比较突出的地方是对语用学的某些原则作了一些具体的描写,如在介绍Grice的合作原则的同时,还对语用中的得体和礼貌原则分章进行讨论。90年代以来,我国从事语用学研究的学者通过出席国内外召开的语用学学术会议,通过设在广州外国语学院的国际语用学会(1PrA)资料中心,并从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语用学的学术论文那里,获得不少有关语用学的新信息,眼界越来越开阔了。人们现在谈论语用学,其内容已不再局限于英美学者提出的某些特定课题。

二、语用学的主要论题

1.指别

指别(deixis)这一术语来源于皮尔斯的用语“索引符号”(indexi-cal signs).1954年犹太学者巴尔-希勒尔(Y.Bar-Hillel)发表《索引词语》一文,提出把索引词语列为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在这以后,指别便成为语用学的主要论题之一。按照巴尔-希勒尔的说法,所谓索引词语,是指“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便无从确定其所指语义的词或句。”确切地说,指别成分(索引词语)本身并不具有确定的意义,它所称代或指别的是需要加以识别的客体———所指对象、时间、地点、特征、情状等,它们是通过与言语行为和语境的关系进入话语的语义组成的。以I am hungry中的I为例。在特定语境中如果说话者(发生言语行为的人)是John,它便称代John;如果说话者是Smith,它便称代Smith。巴尔-希勒尔举出的指别成分是时态动词以及I、you、there、now、yesterday和this等。现在一般把指别成分分成以下几类:(1)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I、you;

(2)指示代词this,that等,包括定冠词the;(3)时间副词now、today、yesterday、tomorrow等和地点副词here、there等;(4)动词的时间范畴。

2.预设

预设(presupposition)这一术语,是由德国数学家、哲学家弗雷格(G.Frege)首先使用的。在1892年发表的《论意义和指称》[1]中,提出了任何命题总有一个明显的预设的观点。例如,“K epier died in misery”预设“有一个叫做凯普勒的人”。预设之所以成为语用学的论题,是因为预设的定义依赖于真实性的概念。脱离言语行为的句子无真值意义可言;只有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句子或者话语才有可能分出真假。

从话语的语义内容来看,一般可以把预设分为三类:第一,存在预设(existential presupposition):凡是陈述某人或某事

3收稿日期:2006-09-25

作者简介:王欣燕(1969-),女,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具有一定性质的话语,一般都预设所讨论的对象的存在。例如,“他的汽车是豪华型的”预设“他有一辆汽车”;第二,事实预设(factive presupposition):凡是对陈述事实的性质或关系用表态性谓词加以限定的话语,一般都预设所讨论的对象是事实。例如,“他为儿子学习成绩不好而苦恼”预设“他的儿子学习成绩不好”;第三,种类预设(categorical or sortal presupposi2 tion):凡是其谓词含有的意义可以包含某个集合的属性的话语,一般都预设所讨论的对象属于某种范畴。例如,“这种面包很好吃”预设“这种面包属于食品一类”。

语言学家倾向于认为,预设是作为言语活动参与者的共同知识进入活动的语义中的,应该把合适性与共同知识结合起来,因此预设可定义为:如一句话A只有当命题B是参与者的共同知识时才是合适的,则A在语用上预设B。举例来说,“是你打破了金鱼缸吗?”这句话以“有人打破了金鱼缸”为预设。但只有当谈话双方都知道这件事时,听话者才会回答“是我”或者“不是我”;如果听话者不知道这件事,他很可能会回答:“什么金鱼缸?”这一预设对前者合适,对后者不合适。

3.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学说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际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不光是为说话而说话,或表达一种思想,而是通过说话来实现某种目的,即以言行事。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往时,不仅要善于理解说话人的“以言指事”或“显性施为”,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说话人的“以言行事”或“隐性施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目的。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际语用学的又一理论支柱。会话含义学说主要解释人如何通过具体的语境识别说话人话语背后的意图和说话人怎样让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等问题。会话含义说认为会话应遵守“合作原则”,即人们在说话时都自觉地做到不多说也不少说(量的准则)、说真话(质的准则),说的话与要表达的意图有关联(关联的准则)和说话做到清楚明白易懂(方式准则)。语际语用学注意分析和研究学生在理解目的语的言语行为时是否理解了说话人的会话含义,在使用目的语实施言语行为时是否体现了“合作原则”。

4.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首先把人们的交际行为系统地归结为规律的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哲学教授格赖斯(H.P.Grice)。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的一次讲演《逻辑与会话》中,论述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的具体内容,及其制约“会话寓意”(con2 versational implicature)产生的过程。这篇讲演把话语意义(特别是非规约意义)的研究推进了一步,被认为是对语用学做出的一项贡献。

格赖斯指出,会话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人们的交谈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因为双方都遵循一定的目的,相互配合默契。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应该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包含以下四个准测:第一,量的准则(maxim of quantity):话语提供充分而不多余的信息;第二,质的准则(maxim of quality):话语的内容是真实的;第三,关系准则(maxim of relation):话语同话题有关,即同将要实现的意图有关;第四,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说话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

前三条准则均与话语内容有关,回答“说什么”的问题;第四条准则与表达方式有关,回答“怎么说”的问题。

礼貌原则包含以下六个准则:第一,得体的准则(tact maxim):减少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增大有益于他人的观点;第二,宽容的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增大有损于自己的观点;第三,表扬的准则(approbation max2 im):减少对他人的贬降,增大对他人的赞誉;第四,谦逊的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增大对自己的贬降;第五,同意的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与他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增大与他人在观点上的共同点;第六,同情的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对他入的反感,增大对他人的同情。

礼貌原则可以更好地协调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使人们在交际中更有效地使用语言。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相辅相成,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语用学研究的动向

目前语用学研究的动向,同近来语用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有密切的关系。

1.翻译理论与语用学研究相结合

翻译理论与语用学研究相结合的前景是喜人的。随着“汉译西化”、

“西译汉化”讨论告一段落,另一场围绕“中国式英语”(Chinglish)和“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的讨论正引起语用学者和翻译工作者的注意,如果我们再从语用和翻译的角度来处理所谓Chinglish或中国英语,那将会更进一步促进译学的研究,促进译学与语用学的结合,其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Varney (1991)强调说,因“错译”(mistranslation)而导致的Chinglish,有不少要比地道的英语更有力、更有影响。例如,操英语的本族人通常不会将litter用做句中的动词(谓语)。为保持公园里的清洁,他们在告示牌上会说:The dropping of litter is prohibited,而Chinglish的说法是Do not litter。比起标准英语,这句Chinglish 显得更直接,更有力。Varney还出,我国北戴河附近的一个公园里写的No smoking in the park or you will be punished中的punished显然比操英语的本族人通常使用的prosecuted有力得多,但在他们国家的公园里,这种Chinglish的说法是找不到的!

翻译理论与语用学研究的结合涉及到翻译时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这其实是“汉译西化”、

“西译汉化”讨论的继续和深入。我们知道,翻译者的任务之一是指导读者去接受异域文化,文化使读者的头脑中显现的形象和产生的联想都尽可能接近原作在原文读者中产生的效果,这一来,诗刊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困惑就会随着对原文民族文化的不断熟悉而日渐减少,直至接近消失。

2.语用范围内的跨文化研究和英汉语用对比研究相结合

在我国语用范围内的跨文化研究必然要同英汉语用差异研究发生联系,研究的目标是要通过英汉语用对比探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可以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用

372

● 王欣燕 浅谈我国英语语用学研究 著 译

学两方面进行。包括从语言的各个层面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的差异,如同一词语的不同的文化内涵;同类篇章的不同的结构;操英汉不同语言的人表达同一事物时在逻辑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互译时求得语用等值,等等。

3.语用与认知的研究

语用学和认知科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语用学实际上是语言和文化交际中的认知科学和社会科学。语用与认知相结合对如何学习外语、如何学会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们知道,学习外语的人早已存在一些用母语交际的语用原则,这些原则如套用到外语的语用上来,无论是语用语言方面还是社交语用方面,都可能出现语用失误。但是,从认知的角度看,母语的语用原则是十分“顽固”的。当我们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母语的语用原则总是占着统治的地位。既然“失误”不易避免,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跨文化交际又能够取得成功呢?这就要研究语用和认知的关系;研究我们头脑中母语和外语两个语言系统的语用原则之间的异同,研究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采用什么样的语言顺应策略才能使语言得体;研究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如何通过“推理思维”容忍对方因母语的文化因素的影响或母语的语言系统的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各样的语用失误。

四、我国语用学研究的展望

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得益于哲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文化人类学以及人工智能学的发展,同时又反过来对这些相关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语用学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语言本质、语言结构和语言运用的了解。今后的语用学将在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方面更加深入。宏观方面,总的趋向是把言语活动放在人类文化、社会活动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不同文化的语用对比研究仍将是一个热点。微观方面,将继续探讨语用法跟句法的关系,特别是探讨“语法化”规律,在这种探讨中,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会进一步结合起来。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应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发展语用学的研究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要继续引进国外的理论和方法。这项工作特别需要加强系统性,避免片面性和零敲碎打。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就是要开展脚踏实地的研究,要避免空论和泛论。要真正使语用研究深入下去,除了上面提到的要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把外语研究和汉语研究结合起来。近年来已有不少外语界学者认识到研究汉语的重要性,有的干脆把研究对象从以外语为主转向以汉语为主,这是很可喜的。在科研对策上,应该鼓励外文系从事语言学专业的人(包括研究生)在研究一般语言理论时以汉语为研究对象。当然,中文系从事语用学研究的人应该学好外语,更多地了解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自己搞一套,造成重复低效劳动。

此外,语用学的应用不应局限于语言教学和翻译,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语言处理方面语用学也可大有作为,这就需要在语用学的形式化手段上加强研究,创造形式语用学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国内从事语用研究的人大多缺乏数理逻辑、计算机语言等方面的训练,要弥补这一不足,除了鼓励理工科的学生转向语用语言学的研究外,外文系和中文系毕业的研究人员也应加强数学、逻辑、计算机等方面的学识和修养。□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何自然.近年来国外语用学概论[J].外国语,1995(4).

[3]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外国语,1997(3).

[4]Leech,N.G.1983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Long man[M].

(接第264页)

当调整而直译,则往往不能使译文作者获得近似于原作读者对于原作的那种反映,甚至可能产生误解。因此,在翻译语篇或复杂长句的过程中,把原语的思维方式转换为译语的思维方式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应该学会借助尽可能大的单位进行翻译,如果可能的话,翻译应以段落为单位进行,但是假如以段落为单位进行翻译行不通,则至少应努力同时考虑两三句话,而不是以单个的词、词组或句子来考虑翻译。考虑的单位越大,那么译文就越自然;此外,作为翻译者,不仅要加强汉语本族语的深造,还要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宏观文体、语言结构、语义系统以及文化历史背景方面的对比研究。在对比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客体意识以及增强形式逻辑观念。

作为一名翻译教师,在进行翻译教学时,不能只从语法关系和字面上去进行简单的翻译讲授,而是要从思维方式上去指导学生分析、掌握语言的特点。我们应该向学生传授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并且在翻译教学中进行比较分析,使他们从母语的语言结构框架中解放出来,用地道的目的语将句子翻译出来。

综上所述,思维是翻译活动的基础,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准确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汉译英语篇翻译时,为了使译文一方面忠实于原文,另一方面又顺畅、优美,符合译文语言特征,符合译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审美定式而被译文读者乐于接受,应设法进行思维模式的转换,把汉语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傅敬民.当代高级英汉互译[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3]刘 静.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与汉英翻译中的语篇重构[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2).

[4]王玉章.关于思维方式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3).

[5]张海涛.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中国翻译,1999(1).

472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第9卷 总第31期)

语用学课程论文: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the Communication Theory Introduction In this paper, I would like to focus on the usage of the 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en what is 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 To clear up the theory, we should take the terms, such as face, politeness theory into consideration. Politeness theory, which is developed by Levinson and Brown,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that people have a social self-image and meanwhile, people consciously project and try to protect it. This sense of self-image is referred to as “face.” And the theory holds that people use various politeness strategies to protect the face of others. Under politeness theory, there is a positive and a negative face. Positive face is the need to be concerned, reflecting the desire to have one’s self-image accepted by others. While negative face is the need to be independent, reflecting the desire not to be imposed on by others. According to a person is dealing with another’s positive or negative face, the politeness strategies will differ, that is 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 and 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 As to 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 it leads the requester to appeal to a common goal, and even friendship, by orienting to preserving the positive face of other people, briefly, it emphasizes the closeness between speaker and hearer in the communication. Using 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make sense of what is said in communication, take my word for it, the 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for its potential benefits. On one hand, the usage of 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 is a good way to avoid being refused. To a great extent, the 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 orients to preserving the positive face of the listener in the communication. Since the self-image of listener is concerned, he is likely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the speaker, thus making the communication continuous. For example: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

高 考 ?学科教育? 二○ 一三年 八月 81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 盐城市伍佑中学 宋 政 摘 要:本文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来分析问题,发现了现代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待语法知识的一些误区,阐述了语法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关于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这些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有效性策略;自主学习; 一、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老师不太在意语法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只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忽视了语法的重要性。了解语法,对于学习一门语言极其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理解语言并运用语言。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英语语法,十分必要。高中生学习英语已不是初次接触,所以早已没有开始学习的热情,随着英语的深度和难度的加大,当老师讲解语法知识时,会感到困惑,觉得英语学习碰到了瓶颈。尽管买了一大堆的资料,练习翻译、写作,却发现效果不明显。 英语学习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包括听、说、读、写、译和语法,语法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掌握了语法,才能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英语,才能更为直观的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英语书中知识的讲解,学生会对英语有一些了解,但这些并不足以让他们熟练的运用英语,这就需要用有效方法去学习语法,使得英语的学习更加规范和全面。教授学生英语语法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为日后学生的英语交流打下基础。因此,英语语法的教学不能忽略,老师要运用有效的、有策略的方法让学生系统的接受语法知识。 二、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 1、明确教学任务,分清重难点。 高中生所要接触的语法内容很多,比如各种从句、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情态动词等,这些内容前后联系,复杂繁琐,需要老师从整体上系统具体的把握这些知识点,以便于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同时,老师也要对自己学生的语法基础有大概的了解。再者,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有重点,不能没有层次。要注意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整理出学生易错的知识,并加上自己对语法的了解,然后在课堂上把整理出来的重点详细讲解,其他内容大概讲解,对于个别同学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这些语法知识。 2、把语法知识融入日常教学,并循环复习。 有些老师会仔细地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分成好几部分,然后按照自己的安排决定每节课所要教的内容。我觉得这并不科学,任何一门语言都是整体的,不能够把它分成多少部分来教学,语法是贯穿整个语言之中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一下子把所有语法都交给学生,学生是无法接受的,他们的能力有限,如果一次性要学的东西很多,那就容易弄混、弄错,甚至什么都没记住。因此把语法只是融入日常的教学环节,是明智之举。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人们接受信息时是短时记忆,会遗忘,只有及时的复习才能变成长时记忆。循环复习知识点,有助于加深印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的讲解同一个知识点。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把语法结构用在平时的交流中,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中去感知、理解、 记忆,从而更有效地掌握语法。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 步的阶梯。看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很多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看,老师可以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语法书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看。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时老师应该充当的是辅助学习的角色,《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4、多样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理论上来说,学习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但由于我国的特殊背景,高中的课堂一般都异常沉闷,不像国外,课上随意发言,老师和学生像朋友一样交流问题。而且由于我国高中生课程较多,英语不是唯一课程,课后用来学习英语的时间也不多,因此英语的运用能力得不到锻炼,语法知识就不会很好。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些情境,让他们自由发挥,提高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老师一味的用枯燥的专业名词讲解语法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无聊乏味,如果能增加教学的趣味,就能够带来意料之外的好结果。比如有些琐碎的知识点,一个个记很麻烦也不一定能够记住,这时可用顺口溜,语句简短,趣味性也不错,这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容易记住那些本来不易记住的东西。同时,也可以推荐学生多看一些好的美剧和英语书籍,既可以放松心情也可以学习知识,一举两得。 5、结合对比归纳法。 英语语法复杂繁琐,有很多规则相似,但不易区分,尤其在运用时,学生很容易搞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还要帮助他们发现规律,运用对比归纳法发现区别,加深印象。例如在学习名词性从句时,可以对比以下句子,分清各是什么从句: ①She dose not know when Marry will come back.②The question is when Marry will come back.③When Marry will come back is not known yet. ④They have no idea about when Marry will come back. 让学生仔细比较四个斜体的句子,尽管都是when Marry will come back 但由于位置不同,句子结构也不同,学生可以发现第一个宾语从句,第二个是表语从句,第三个是主语从句,第四个是同位语从句。然后老师将名词性从句的词序特征、四类连接词和关系代词的使用方法进行对比和归纳,让学生能全面了解名词性从句,从而达到让他们正确运用的目的。 总而言之,语法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作为教师,应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语法的教学过程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接受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语法知识与其他英语知识的融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第一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the definition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its characteristic 外语系06接本6班尹珊珊24号 [abstract]sociolinguistics is a term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linguistics applied towar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nd the way we use it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it ranges from the study of the wide variety of dialects across a given region down to the analysis between the way men and women speak to one another. sociolinguistics often shows us the humorous realities of human speech and how a dialect of a given language can often describe the age, sex, and social class of the speaker; it cod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a language. [key words] socio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 variationsocial function [content]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ny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including cultural norms, expectations, and context, on the way language is used. it also studies how lects differ between groups separated by certain social variables, e.g., ethnicity, religion, statu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etc., and how creation and adherence to these rules is used to categorize individual socio-economic classes. as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language usage varies among social classes. it is socialists that sociolinguistics studies.

历史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书目: 经学: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春秋公羊传注疏孟子正义经学历史(皮锡瑞)经子解题(吕思勉)春秋繁露谷梁传新学伪经考白虎通五经异义礼记 史学: 正史(按顺序):后汉书(今文,好懂)史记汉书明史(要分辨秽史)三国志 断代: 先秦:先秦史(吕思勉)先秦史(翦伯赞)先秦上古史研究(顾颉刚)战国史(杨宽)以及刘起于关于尚书的研究还有先秦思想史十讲(忘了谁写的) 秦汉:秦汉史(吕思勉)秦汉史(翦伯赞)秦汉史(钱穆)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军功受益阶层研究(李开元)秦帝国的崩溃(李开元)以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秦始皇传汉高帝传光武帝传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单传诸葛亮大传 二十等爵制(西岛定生)察举制度史稿(阎步克)从爵本位到官本位(阎步克)士大夫政治衍生史稿(阎步克)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严耕望) 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若)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北魏政治史(张金龙)魏晋南北哦朝史讲演录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魏晋南北朝(严耕望) 隋唐五代:隋唐五代史(吕思勉) 宋辽西夏:宋代经济史(漆侠)王安石传(梁启超)邓广明的一些书祖宗之法(邓小南) 元明清: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孟森)南明史(司徒林)(顾城)南明痛史 民国:民国史(李新)民国十年(唐德刚)袁世凯传(唐德刚)我只读了这些,或许还有一些忘记了,可以问我。我只注重秦汉和魏晋时期的史事。中华民国史(张宪文)子部:荀子集释论语集释 集部:杜工部集 理学: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朱子大传 1、徐中舒编注:《左传选》,中华书局1963年。 2、米新夏主编:《史记选》,中华书局1990年。 3、冉德昭、陈直主编:《汉书选》,中华书局1962年。 4、王仲荦编注:《资治通鉴选》,中华书局1965年。 5、余嘉锡:《士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6、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

语用学研究现状谈

10 F L C J a n . 2006V o l .3 N o .1 (G e n e r a l S e r i a l N o .9) 2 语用学研究现状谈 向明友 同济大学 可以在语言的所有层面上展开。 语用学理论发展的第三个方向体现于关注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大脑神经等的关系以及语用研究的方法论。对语用学作各种跨面和不同视角的分析,从而兴起了集中研究语言在社会的使用情况的社会语用学 (societalpragmatics)、研究文化与语言使用关系的文化语用学 (cultural pragmatics)、研究人们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用问题的跨文化语用学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运用民族志方法 (ethnomethodology) 研究语用问题的民族志语用学 (ethnopragmatics)、以神经生理科学为基础探讨言语使用过程中大脑作用的神经语用学 (neuropragmatics)、专注两种及其以上语言的语用差异的对比语用学(contrastive pragmatics) 及将西方经济学成熟的理论用于语用行为分析的经济分析语用学(econopragmatics)。此外,优选论、决策科学等在语用研究中的运用也呈蓬勃之势。语用理论的应用 随着语用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语用学理论,尤其是关联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已成为译论中的显学;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与赏析,形成了文学语用学 (literary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语言习得及语言教学研究形成了习得语用学(acquisitional pragmatics)、发展语用学(developmental pragmatics) 和教育语用学(pedagogic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法律活动形成了法律语用学 (leg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对语言的历时演变的研究形成了历史语用学 (historic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形态学研究形成了形态语用学(morpho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计算机科学,尤其是机器翻译领域形成了计算语用学 (computational pragmatics) 和工程语用学(engineering pragmatics)。此外,语用学理论还广泛运用于话语研究、广告学、文体学等领域,并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 除上述论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外,语用学对礼貌、言语行为、指示语、前提及会话结构等传统议题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从事语用和语义界面及语用和句法界面研究的学者也大有人在。 1 20世纪80年代初,胡壮麟教授首次较系统地将语用学介绍到国内。此后语用学研究逐步为国人所认识、接受和偏爱。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定期会有学者就语用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撰文评述。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语用学一直沿着完善理论体系和拓宽应用领域两条轴线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对当前国际、国内语用学研究状况的描述也将由此入手。 语用理论的完善 传统的语用学研究植根于语言哲学,脱胎于语义研究。Levinson (1983) 所勾勒出的语用学研究的基本轮廓内的几项核心议题,如指示语、会话含义、前提及言语行为理论等也都是对语言使用中的意义的研究。因此,当前语用学理论体系的拓展和完善是在不断深化传统的语言哲学范式下的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沿着以下3个方向朝纵深展开。第一:从认知、心理实验及博弈论等视角出发,尝试为意义研究另辟蹊径;第二:突破英美语用研究传统,将语用学具体化为一种从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综观,坚持认为语用学涉及到的是语言性行为的全部复杂现象,反对将语用学与音位学、形态学、句法、语义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并列,从而形成与英美传统对垒的语用“综观论”;第三:在继承英美语用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将语用学研究从传统的有关意义的研究扩展到对整个话语及言语交际过程的多视角研究,并着力尝试语用研究方法论的革新,不再将语用学局限于语言哲学的定势。 在语用意义研究方面,继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研究之后兴起的以关联理论为核心的认知语用学 (cognitive pragmatics)、以心理实验为基础的实验语用学 (experimental pragmatics) 和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的博弈语用学 (gametheoretical pragmatics) 突破传统语用学以语言哲学为基础的意义研究模式,大大拓展了语用意义研究的视角和空间。 比利时学者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论”认为不可能给语用学指派一个基本的分析单元,也不可能鉴别出一个具体的相关对象,语用学是对语言各层面的功能性综观,语用研究

英语语用学论文.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of Pragmatics: An Analysis of the Verbal Humour in the Sitcom Home with Kids Since the language was born, the research of it has never interrupted. Humor is the spice of our lives, leave it the life will be boring. Pragmatics is a main branch of Linguistic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 theory, linguists and hobbyists from many angles analysis on verbal humor an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Whil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agmatic principle, makes a systemic study about language use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later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 The viol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can often generat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or achieve certain communicative effect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humour and pragmatic theory research, I will analysis from the point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of those verbal humour dialogue in the sitcom "Home with Kids", which reflects the daily life of a rebuilt family and attracts many Chinese audiences by its creating writing, good acting as well as its wonderful transcripts. 1. Four Maxim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1975, the language philosopher H. P. Grice published a seminal article entitled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which created quite a stir in the linguis tic world and generated a large number of linguistic publications that are built on Grice's postulates. According to Grice, in conversational exchange, people usually try to reach a common goal by mutual efforts or at least make the conversation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their expectation. To achieve this, people need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Grice' theory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explains how it is possible for the speaker to convey more than what is literally said and foe the hearer to understand. The four maxims of CP are Quantity Maxim, Quality Maxim, Manner Maxim and Relation Maxim. The maxim of quantity has two sub-maxims that require the cooperative

语用学期末论文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语用学与英语教学课程考核 (研究报告) 题目:An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with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学号(准考证号):1230100054 姓名:焦凯丽 专业:英语(教法方向) 年级:2012级 学院:外国语学院 完成日期:2015年 1 月10日

Introduction The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is a relatively young linguistic branch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and Structural Modern Linguistics.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search of cross-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analyzing of different kinds of pragmatic failures in ou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giving reflections and feedbacks on our English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Being in the rapid developed century of our human society, we should heighten the awareness of appropriating use of pragmatic language in ou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方式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方式 导读:本文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方式,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方式 陈波 (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 摘要:学习语法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途径和环节,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对于学好高中英语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充分展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运用能力,因此掌握科学的语法教学方式,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开展高中英语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教学方式 高中英语教学是我国高中课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掌握好的语法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学好英语,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一、基础教学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对于学生在学习语法过程中存在的偏差给予正确的指导,针对语言学科的学习特点,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科学指导,更好地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详细认真地对教学大纲进行分析,通过掌握基础教学方式,从而依据大纲要求能够将语法教学按照难易

程度划分等级,这样有利于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展开教学活动。 二、教学方式 必须要将语法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不能够抓着语法讲单词,在语法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语法的运用,对照课文内容能够学会采用案例的形式进行语法分析,这样语法教学也不会变得太枯燥、太乏味,将语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学生在无形中就可以掌握语法的基本运用。比如,like to do sth. /sb,I like watching “Three Kingdoms”。/I like my English teacher very much.在语法专项训练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语法、词汇等进行举例,这样学生就能够调动自己的好胜心和好奇心去学习语法,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语法教学中,利用教师选取的案例很好地完成语法学习。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充分地理解语法的作用,对于语法教学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而不是为了学习语法才学习语法,通过语法教学能让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比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从整体上来说,语法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好语法教学的进度,不能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效率是非常低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已经学过的课文内容进行很好的讲解,从而提高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效率。 三、反思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式就是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经常进行反思,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从而有重点地完成语法教学。教师经常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整理,

英语论文语言学方向选题课件.

语言学方向论文选题 1.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2.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5.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6.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7.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8.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10.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11.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 12.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比较研究 13.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 14.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 15.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 16.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 17.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 18.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及其类型 19.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原则与策略 20.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21.汉英色彩词汇的对比研究及其象征意义 22.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 23.委婉语的礼貌原则研究及策略 24.汉英“山丘”对比研究 25.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 26.英语道歉方式的策略及研究 27.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28.英语委婉语的寒暄功能 29.英语请求言语的策略研究

30.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 31.会话得体:会话者的立场语境运用研究 32.英语课堂学生提问的策略研究 33.英语课堂的焦虑现象及策略研究 34.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35.从礼貌原则看短信语言 36.从合作原则看课堂师生互动 37.浅析中英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 38.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研究 39.言语错误分析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40.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 41.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42.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43.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44.论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45.学习者的动机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46.浅谈词汇搭配错误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47.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48.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49.中英文性别歧视习语的对比研究 50.称谓语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51.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应用 52.浅析广告语言的特点 53.浅谈英语新词的产生、构成及翻译 54.浅谈网络英语中的缩略语。 55.论中英文化对隐喻的影响 56.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57.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 58.英诗中的常用修辞研究 59.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

英国史中文参考书目

英国史中文参考书目(2009) 推荐书目: (推荐书目非必读书目,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背景和兴趣选择。推荐目的,是试图通过这些书籍,使阅读者循着基本史事-宏观叙事-学术介绍-学术研究-专题研究的路线,逐步深入到英国史的世界中去。) 《周末读完英国史》,丹尼尔著,侯艳、劳佳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牛津英国通史》, (英)摩根(Morgan, K.O.)主编;英文版,外研社,2007。 《斑斓阅读》(very short introduction,中英对照)相关书目:盎格鲁-撒克逊简史;中世纪英国;18世纪英国;19世纪英国;20世纪英国)外研社,2007-2009. 《牛津英国通史》, (英)摩根(Morgan, K.O.)主编;王觉非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英国通史》,钱乘旦, 许洁明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英国封建社会研究》,马克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钱乘旦, 陈晓律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英国政治制度史》,程汉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亚历山大著,林达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诺曼征服时期的国王与领主》,弗莱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英国封建王权论稿:从诺曼征服到大宪章》,孟广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以下书目供同学选择阅读及做学术史参考,且并不意味着本人已经阅读甚至见过所有的它们。各专题按出版时间降序排列) 一、史料: 《贝奥武甫》,译林出版社,1999. 《英吉利教会史》,(英)比德,商务印书馆,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寿纪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亨莱的田庄管理》,Cunningham,商务印书馆,1995. 《帕斯顿信札:一个望族的兴衰》,奈特编;田亮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辜燮高,商务印书馆,1997. 《一八一五~一八七○年的英国》,张芝联,商务印书馆,1987. 《一八七○~一九一四年的英国》,刘克华,商务印书馆,1987. 二、通史: 1、综合: 《英国历史地图》(第3版),马丁吉尔伯特著,王玉菡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英國史》(上下),屈勒味林著;钱端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英语民族史》(全四册),(英)丘吉尔,南方出版社,2007。 《吴于廑文选》,吴于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强国兴衰史丛书》,刘成,三秦出版社,2005. 《英国史》,阎照祥著,人民出版社,2003. 《英国通史》,钱乘旦, 许洁明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语用学 莱文逊 读书笔记

《语用学》读书笔记 法1401 赵涵 1404000116 莱文逊(Levinson)所著的《语用学》一书,由英国剑桥大学1983年出版,是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语言学教材系列中的一种。它是第一本比较全面地对语用学这一领域作出阐述的教科书和专著。这本书的价值除出版早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写得好。作者对语用学研究的几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题目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和比较深人的论述。 本书的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作者在这一章里谈到了语用研究的起源、它的实质、它和语言学研究尤其是和语义学研究的关系等等。读者期待在这一章里能看到语用学的定义,但在这一节的开头,莱文逊却说道“给语用学下一个定义决非易事,我们将探讨一系列可能的定义,其中的每一种至多勾画出这一领域可能的研究范围。”直到这一章的结束,莱文逊确实没有给出一个语用学的定义,他只是对一系列可能的定义作了讨论。但我认为这样的讨论十分有益,这是十分值得细细一读的一节,读一下他对各种可能的定义发表的高见,远比仅仅看到一个很宽泛的定义有帮助。在对各种可能的定义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莱文逊涉及到了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中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一些重要关系,例如语言的功能观、语境、语言和语境的关系及其语法化等等。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语用学是对语义理论未能包含的那些意义侧面的研究”这一定义的讨论。莱文逊还谈到了语用研究和语义研究的关联和差别,谈到了句子和话语的区别,诸如格莱斯(Grice)的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等各种类型的意义,以及相互知识在意义理解中的作用,所有这一些概念和关系十分有利于加深对语用和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指示》是在导论之后进行讨论的和话题,莱文逊把指示作为第一个题目的理由很明确同时也很充分:“语言和语境的关系通过指示这一现象在语言结构得到反映;”在已出版的多种语用学专著和教材中,大多数作者都把指示列为第一章或第一个论题,这是有道理的。指示这一现象是使语言哲学家和传统的语义学家感到头痛的问题,因为只从真实值这个角度无法解释指示词语的意义,指示词项的“编码”和“解码”都得依赖语言使用的语境,而语境正是语用研究的基础。传统对指示的研究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和空间指示三种,莱文逊在此基础上又加了篇章指示和社会指示两种。对各种指示的论述莱文逊大体上是对莱昂斯(Lyons)和菲尔莫(Fillmore)七十年代初有关指示的论文和专著中有关章节的综述,书中提到的“手势型指示”、“象征型指示”、“编码时间”、“解码时间”等概念均借自菲尔莫七十年代初所作的一系列关于指示的讲座。 在谈到指示时,重要的是对指示这一现象的语用性质的认识,然后才是对指示词语的意义的语用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有趣的是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指示词语,尽管它们的意义是由语用决定的,如“来、去”之类,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语用反常的情况,如“我马上就来”这样的话,而这样的语用反常的情况则又只能从语用的角度加以解释。在人们充分认识到指示的语用本质,并从语用的角度对指示进行解释之前,指示这一现象和指示词语的使用和理解通常被作为篇章内部的语法—语义关系来解释,也就是认为

英语语言学论文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The Study of Speech Sound in Language 完成时间 2012.12 课程名称 现代语言学概论 专 业 辅修第二学位英语专业 年 级 2010英语第二学位辅修本科生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学 号

The Study of Speech Sounds in Language I. Introduction Knowledge of a language includes that of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language: the morphemes,words,phrases,and sentences. It also includes knowing what sounds are in the language and how these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to form meaningful units. Different terms can be found in describing the sound system of language. Traditional terminology puts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t a paralleled level. In this terminology, 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 separate speech sounds, while phonology is concerned with the system of combination of sounds. According to the terminology in some books, however, the study of speech sounds in a general way is termed as phonology. It is concerned with all the aspects of the speech sounds and sound systems of a language. Its subdivisions are phonemics. Phonetics deals with speech sounds in isolation, and phonemics studies the systems of speech sounds. To avoid confusion, the traditional terminology is adopted in this book. II. Analysis on ---- 2.1. Analysis of speech sounds The study of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in isolation is the level of phonetics, attempting to describes all the sounds that occur in human language. It’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production, transmission, and perception of the speech sounds. Analysis of speech sounds can be approached from the following 4 levels Level 1: anatomy and physiology----refers to speech organs and their functions Level 2: articulatory phonetics----studies how to produce speech sounds. Level 3: auditory phonetics---studies how the sounds are perceived by the hearer. Level4: acoustic phonetics----studies the way speech sounds are transmitted in the air(using spectrographs, analyze sound waves). 2. 2. Process of speech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2.2.1. Articulatory phonetics studies the sounds from the speaker’s point of view,how a speaker manipulates his speech organs to produce speech sounds. This branch is the longest established and the most highly developed. 2.2.2. Auditory phonetics studies the way listeners perceive the speec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