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过程概述

研究过程概述

研究过程概述
研究过程概述

研究过程概述:

(一)、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在课题分解、交流研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基本达到本阶段的研究目标。

1、下大功夫拓宽理论学习面,增强教师的课题意识

针对课题组成员比较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给本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定位,即边学习边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理论学习开始就一边组织教师学习课题方案,一边学习“研究课题的一般程”,“教师如何做研究”等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理论和经验;在对教育研究与课题研究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后,才着手就“数学建模哪些内容融入经济数学”“如何融入”等材料进行研究。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有收获。通过学习,使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科学的科研方法的指导下,迅速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扎实实的课题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

2、加强课题研究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工作,课题研究出成效

本课题由蒋元详副校长负责监管,由教科室统一领导,建立了多级监督把关制度,结合常州教科所的网络结题要求建立了课题管理网站(http://61.132.88.19/gblketi),充分调动课题组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坚持每两周一次,认真参与多种形式的课题培训和研究活动,主动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上网及整理工作,做好经验的交流、推广和总结。

3、课题进入课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为扩大本课题研究的参与面、力求子课题的研究有深度、有实效。本课题研究启动后,由课题组

长负责把课题研究的阶段目标、计划及任务上传至网站,并通过课题交流会议,促使每位成员都

明确要求。为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深入课堂,开设了十多节网络观摩课,结合课堂情况

对于各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优化,突出了本课题“行动研究法”为主体的特点。

(二)、研究的思路、视角

1.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中师生中心点转换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如何建立一个好的学习情景

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一切都应以如何好学作为出发点,而不是如何使课上得生动形象。教师

的作用应着重放在如何制作所需要的多媒体课件、网页,以及把它们组成一个系统。并指导学生

如何使用它。

2.多媒体积件的作用和性质的转换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积件的制作应从以往的教师演示工具转变成学生的学习工具。目前教学中的

多媒体还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工具,是教师的工具,是粉笔、语言工具的延伸。而不是学生的工具。

而用超文本方式加以组织和处理的图形、动画、图象、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已经转变为超媒

体。这时不仅可以获取文本信息,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管理、组织具有逻辑关系的大量信息。

3.教学过程转变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一定遵循整个知识体系的前后逻辑关系,而是以组团形式将相关知识制成文本之间的超级链接再整合多媒体积件构成这部分知识的概念框架,让学生随机进入学习,学生的思维可在各个结点进行发散式的跳转。

(三)、三年来我们研究的重点和成效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

主要是课题研究技术储备阶段,由蒋元详、胡云飞、郭兵利、汤益松三位老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课题研究的热情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于科研促教学有了全新地认识。在信息技术操作与应用及课件制作水平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2004年12月举行的溧阳市专题学习网站评比中:汤益松老师的《光合作用》获一等奖,郭兵利老师的《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施艳军老师的《万有引力定律》、汪义华老师的《库仑定律》获二等奖。汤益松老师的《光合作用》在常州市同类评比中获得二等奖(更多的参见成果列表)。

组长郭兵利老师参加了溧阳市首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骨干教师培训,并同过了考试,成绩85分。2006年参加常州市首届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高级研修班学习,并获优秀学员称号,开发的《对数函数》也获常州市优秀成果一等价;同年的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也获江苏省一等奖。2006年组长郭兵利老师随同常州电教馆的专家一行前往深圳、广州等地观摩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发展,受益匪浅,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2、通过系统的课题研究培训,每位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制作了不少相关的课件(散件、整件),参见资源列表、光盘(见资源分册及光盘)。

3、课题组原创了一系列学习资源网站、学习资料,包括:

Powerpoint2000学习教程1套;

Frontpage2000学习教程1套;

Flash Mx专题学习网站1套,内涵丰富的动态资源。

结合课题组成员的需要,由郭兵利、汤益松两位教师负责搜索整理了许多课件制作、网站开发的学习教程资源等,方便了教师自学。

课题研究的副产品,开发了四套校本课程:《中国数学史》、《几何画板高级教程》、《数学双语词汇汇编》、《数学文化》。

(三)、课题组成员结合学科特点,分学科,进行广泛的资源收集整理,获取了大量的学科教学

资源,具体的分工与要求入下:对于教学资源的收集,数量与质量不能完全画上等号,介于中学教师教学工作繁重,目前原创课件资源所占比例较少(具体的资源情况见分册列表及光盘)。

(四)、组员制作相关学科的网络课件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1、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选择适合进行网络课教学的章节内容,并进行汇总。

2、精选部分内容,结合所学的课件制作技巧制作出完整的网络课课件(可以使用powerpoint2000,frontpage2000,flash等软件)。

3、精选一些制作质量好的课件,进行组内交流评价,互相提高。

几年来,课题组教师制作的相关教学设计作品有:(五)明确分工,发挥课题组成员的个人优势:

郭兵利、狄乐群、汤益松老师,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专门负责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开发中的技术支持;蒋元详副校长主管教科研、胡云飞老师是教科室主任,常年从事课题研究与管理工作,有丰富的课题管理经验,在课题组中负责培训,规范课题研究。其他老师发挥学科优势,进行本学科的网络教学理论学习,研究,制作自己的网络课,学科课件。

(六)深入课堂,加强实践,开设好优质网络教学,实践和提炼教学模式

2005年开始,课题组依照计划,安排几位老师开设了本学科的网络课,并结合观摩情况进行了深入研讨,对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及优化,在实践中进行对比教学:改进模式,提炼模式。具体的内容见下表:对于开设网络课的要求如下:

1、网络课要求每一位执教教师在前阶段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精选出适合运用网络环境的内容自主制作;

2、按照上课的思路,提交教学案例设计一份;

3、提交教学配套网络课件一套;

4、要有教学过程简记;

5、做好相关的教学交流、效果反馈,反思记录。

通过教学实践、研讨、学习与交流,课题组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一些流行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实践效果加以改进提炼,总结出4中典型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基本教学模式(通用型);网络自主作文教学模式;“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创新发展”的一般教学模式(这几种模式在成果里面会有相关的叙述)。

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实践,课题组讨论总结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对学生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把握、判断和评定,包括自主学习的的成绩、进步、

能力增长以及其他成就、表现等具体内容。评价需客观地反映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能力发展。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和分等,评价的基本方式不是“确认”,而是“对话”,并且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而最终实现;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不再是简单的分数与等级。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应在于“调节学习者学习行为,监控学习过程,促进和指导学习的有效进行”。具体的评价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过程,实现学习过程的追踪、学习成果的阶段性展示。学习过程的追踪是依靠现代网络教育平台实现的,其主要功能有课程管理、用户管理、用户统计报表和学习情况分析等功能。通过学习状况功能可以查询用户学习的详细情况,察看用户学习进度,讨论次数,并统计出相关的报表,这便于教师在学生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更多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另外,在与学生课题研究相关的网站中,记录和体现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这将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加强对学生的具体指导。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完成学习的过程记录,用网络实现学习资料的无纸化管理,比如将“光合作用的实现条件”、“光合作用的原理”等问题以“帖子”的形式,发布在网上的“论坛”或“社区”上,进行适时交流,加强各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2)合作参与,注重协作能力与再学习能力的评价。现代信息社会特征之一是资源共享,它要求人不仅有竞争意识,还要有协作精神。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需要考虑对学生协作能力与再学习能力的评价。协同工作能力的培养,是指让几个学生学会合作完成同一项任务。协作能力体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如何,教师应当关注学生之间协作能的培养。比如,在研究“万有引力定律”时,指导学生共同出谋划策,提出设想,精心制作一个“万有引力定律”专题成果网页,就是一个最好的协同过程。所以,协作能力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情商是很有益处的。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不可能只靠信息技术课所学的知识就能完成任务,往往需要学习者不断地进行自学和充实。

(3)多元评价,着重学习个体的多维评价。网络媒体超文本结构的基本构架决定了网络学习环境将给学生提供大量非结构化的情景,在非结构化的学习中,涉及的不单纯是本学科知识掌握的多寡,而包括知识理解的深度、对知识的应用,以及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思维能自主意识的培养,这些是标准化测验所不能反映的,惟有采用包括网络“虚拟实验”在内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才能突破自主学习评价的单一性。学生是作为学习个体参与到活动中去的,对于他的评价应注重于活动参与的多个维度。通过网络活动中的“社区讨论”,“电子邮件”、“聊天室”等交流工具与协作工具的系统服务,不仅可以实现学习的个别辅导,而且能够提供交互式的个性化服务。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真正能够主动发展。而网络记载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历程,这将有助于学生个体回顾其发展过程,也对教师评价一个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七)、通过研讨交流,我们总结出几位教师实施网络教学中的一些共同点:

1、强调学生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利用网络环境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

2、培养创新精神。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中,注重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安全感。培养学生观察的独创性,探究的自主性,留给学生更多的创新的空间,在学习过程

中,注意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和合作意识的渗透。

3、训练实践能力。简化头绪,突出重点,观察事物,搜集信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大实践活动量,让学生通过感知→建构→生成→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该说就大胆地说,该做就放手地做,该听就认真地倾听。人机交互,生生合作,师生交流,使学生渐入“自能学习”的佳境。

4、应用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性与网络特性结合,全方位信息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量,容量大、速度快。在教学的实际活动中消除学生“畏学”、“苦学”、“难学”的心理。基于网络把声音、色彩、图象、文字、动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便捷、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中。

5、发挥教师主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变“应试”的思想为“发展”的思想,变“灌”为“导”,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做到教师为学生服务,教法为学法服务,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使其突破难点,挖掘潜力,不断发展。

(八)、通过自主的设计课件,开发网络课,各位教师加深了对认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作用的体现:

(1)、作为演示工具;(2)、作为交流工具;(3)、作为个别辅导工具;(4)、提供资源环境;(5)、作为信息加工工具;(6)、作为协作工具;(7)、作为研发工具。

软件开发过程详解

软件开发过程详解 软件开发过程即软件设计思路和方法的一般过程,包括设计软件的功能和实现的算法和方法、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编程和调试、程序联调和测试以及编写、提交程序。 生产一个最终能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软件开发过程覆盖了需求、设计、实现、确认以及维护等活动。需求活动包括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问题分析获取需求定义,又称软件需求规约。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规约。设计活动一般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建立整个软件系统结构,包括子系统、模块以及相关层次的说明、每一模块的接口定义。详细设计产生程序员可用的模块说明,包括每一模块中数据结构说明及加工描述。实现活动把设计结果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确认活动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实现完成后的确认,保证最终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维护活动包括使用过程中的扩充、修改与完善。 1.需求分析 1.1 需求分析的特点和任务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获取需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结果是对项目中描述的客户需求的普遍理解。一旦理解了需求,分析者、开发者和客户就能探索出描述这些需求的多种解决方案。参与需求获取者只有在他们理解了问题之后才能开始设计系统,否则,对需求定义的任何改进,设计上都必须大量的返工。把需求获取集中在用户任务上—而不是集中在用户接口上—有助于防止开发组由于草率处理设计问题而造成的失误。有几种原因使需求分析变得困难:(1)客户说不清楚需求;(2)需求自身经常变动;(3)分析人员或客户理解有误。 需求获取、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和验证并不遵循线性的顺序,这些活动是相互隔开、增量和反复的。当你和客户合作时,你就将会问一些问题,并且取得他们所提供的信息(需求获取)。同时,你将处理这些信息以理解它们,并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还要把客户需求同可能的软件需求相联系(分析)。然后,你可以使客户信息结构化,并编写成文档和示意图(说明)。下一步,就可以让客户代表评审文档并纠正存在的错误(验证)。这四个过程贯穿着需求分析的整个阶段。需求获取可能是软件开发中最困难、最关键、最易出错及最需要交流的方面。需求获取只有通过有效的客户—开发者的合作才能成功。分析者必须建立一个对问题进行彻底探讨的环境,而这些问题与产品有关。为了方便清晰地进行交流,就要列出重要的小组,而不是假想所有的参与者都持有相同的看法。对需求问题的全面考察需要一种技术,利用这种技术不但考虑了问题的功能需求方面,还可讨论项目的非功能需求。确定用户已经理解:对于某些功能的讨论并不意味着即将在产品中实现它。对于想到的需求必须集中处理并设定优先级,以避免一个不能带来任何益处的无限大的项目。 1.2.需求分析的一般方法

专案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概述? 作者:zdnet Sm@rtPartner 2002/5/22 项目管理概述? 结合IT项目的基本特点,谈谈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Why)。? 成功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控制哪些要素(What);? 如何从目标、过程和人员三个层面对项目进行管理(Where);? 通过剖析一个典型系统集成项目的生命周期,说明应该在什么时候对项目进行什么样的控制(When);? 项目的组织结构,包括项目中的角色和职责、项目的组织方式、项目经理和团队等内容(Who);?

从一个项目的立项到结束的全过程中对各种管理要素进行控制的具体过程,包括计划和预算、变更和风险控制、TQC(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等内容,并会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How)。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IT项目特点及其指导意义 什么是项目?对项目比较具体一些的解释是“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为特定客户完成特定目标的阶段性工作”。这里的资源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人、财、物;时间指项目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客户指提供资金、确定需求并拥有项目成果的组织或个人;目标则是满足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并且有时它们是不可见的。一般IT服务厂商所说的项目是指承接的外部客户的项目,例如系统集成厂商为客户定制解决方案,负责硬件安装、应用开发、维护服务等。但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内部的组织调整、流程变革也作为项目的来运作,不过这类项目不在我们的讨论范畴之内。? 与公司的运作(Operation )的不同,项目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独特性、阶段性和不确定性。下面分别讨论一下这些特点含义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独特性?

“没有完全一样的项目”。项目的独特性在IT服务领域表现得非常突出,厂商不仅向客户提供产品,更重要是根据其要求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即使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也需要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一定的客户化工作,因此可以说每个项目都有区别。项目的这种独特性对实际管理项目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签定明确的合同“没有完全一样的项目”,所以预期的“产品或服务”在项目完成之前是不可见的,这与普通的商品买卖非常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项目开始前通过合同(或等同文件)明确地描述或定义最终的产品是什么。如果刚开始要提供什么没能定义清楚,或未达成一致,则最终交付产品或服务时将很容易发生纠纷,造成不必要的商务和名誉损失。因此某种程度上说,在签合同时已经决定了项目成败。? 控制项目的变更因为项目的产品或服务事先不可见,在项目前期只能粗略进行项目定义,随着项目的进行才能逐渐完善和精确,这也称为项目的渐进性。在这个逐渐明晰的过程中一定会进行很多修改,产生很多变更。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对变更的控制,特别是要确保在细化过程中尽量不要改变工作范围,否则项目可能改来改去,永远做不完!? 阶段性?

软件开发文档说明书(完整流程)

. 在软件行业有一句话:一个软件能否顺利的完成并且功能是否完善,重要是看这个软件有多少文档,软件开发文档是一个软件的支柱,如果你的开发文档漏洞百出,那么你所开发出来的软件也不可能会好;开发文档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所开发出来软件的成功与否。 一、软件开发设计文档:软件开发文档包括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有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 1、软件需求说明书:也称为软件规格说明。该说明书对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等做出详细的说明。它是用户与开发人员双方对软件需求取得共同理解基础上达成的协议,也是实施开发工作的基础。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制目的的就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并使之面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 其格式要求如下: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1.2 背景 1.3 定义 2 任务概述 2.1 目标 2.2 用户的特点

. 2.3 假定和约束 3 需求规定 3.1 对功能的规定 3.2 对性能的规定 3.2.1 精度 3.2.2 时间特性的需求 3.2.3 灵活性 3.3 输入输出要求 3.4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3.5 故障处理要求 3.6 其他专门要求 4 运行环境规定 4.1 设备 4.2 支持软件 4.3 接口 4.4 控制

. 2、概要设计说明书:又称系统设计说明书,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程序系统。编制的目的是说明对程序系统的设计考虑,包括程序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河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程序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其格式要求如下: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1.2 背景 1.3 定义 1.4 参考资料 2 总体设计 2.1 需求规定 2.2 运行环境 2.3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2.4 结构 2.5 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1.前言 (3) 1.1 目的 (3) 1.2 对象 (3) 1.3 要求 (3) 1.4 适用范围 (3) 1.5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3) 1.6 开发过程划分 (4) 2.技术过程规范部分 (4) 2.1 概述 (4) 2.2 业务建模阶段 (4) 2.3 需求阶段 (6) 2.4 分析设计阶段 (8) 2.5 实现阶段 (10) 3.管理过程规范部分 (11) 3.1 概述 (11) 3.2 接受项目 (12) 3.3 重新评估项目范围和风险(对于较大项目) (12) 3.4 制定开发计划 (13) 3.5 迭代开发管理 (13) 3.6 监控项目的实施 (14) 3.7 结束项目 (15)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 前言 目的 本规范的目的是使整个软件产品开发及项目工程阶段清晰,要求明确,任务具体,便于规范化、系统化及工程化。有利于提高软件生命周期的控制及管理,提高所开发软件的质量,缩短开发时间,减少开发和维护费用,使软件开发活动更科学、更有成效。 对象 本规范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相关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开发人员、质管人员。 要求 具有软件开发管理职能的人员要求熟知项目开发的各阶段过程和各阶段过程相应的规范。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中的除产品提交外的其他全部过程;规范分为两部分:技术过程规范和管理过程规范,分别适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性活动和管理性活动。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本规范所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为简化的RUP开发过程模型;软件开发过程是体系结构为中心,用例驱动和风险驱动相结合的过程迭代。

战略管理过程概述

再论战略过程 战略制定如同一头大象,人们往往只是抓住了它的一部分,就试图以此来解释整个大象,其实谁也没有把握全貌。 咨询者仿佛雄心勃勃的狩猎者,在打猎时津津乐道于象牙或躯体;而学者则更愿意看一张狩猎的照片——以便对所要研究的对象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 管理者往往采取某一个狭隘的观点来考虑问题:计划学派观点或者学习学派观点,外部竞争分析或者内部资源分析,但是绝大部分有关这方面的论著注定是无用的,因为管理者必须对付整个大象而不是某一个方面。 本文前面部分简要回顾一下战略发展的十个学派。我们同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这些学派是在分别研究不同的战略制定过程呢?还是在研究同一过程的不同部分?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然后我们将揭示最近的一些研究趋势,即在传统的这些学派之间进行交叉分析。对于权威学者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混乱和无序的产生,但对其他人(也包括我们自己)来说,这却表明了一个可喜的选择,一个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研究问题的方法。用战略管理中常用的比喻来形容之:在战略管理的大树上又生出了新枝。

战略制定的十大学派(the schools of strategy formation) 创新学派把战略从精确的设计、计划或定位转向比较模糊的前景,或者更加广泛的角度 ?设计学派:一个精确定义的过程(design school) ?计划学派:一个正式规范的过程(planning school) ?定位学派:一个分析研究的过程(positioning school) ?创新学派:一个充满幻想的过程(entrepreneurial school) ?认知学派:一个人脑思维的过程(cognitive school) ?学习学派:一个最新出现的过程(learning school) ?权力学派:一个谈判妥协的过程(power school) ?文化学派:一个社会性过程(cultural school) ?环境学派:一个反应性过程(environmental school) ?构造学派:一个转变过程(configuration school) 有关战略管理的争论(prating about strategic management) 十九世纪的时候,许多探险家都在探寻尼罗河的源头。但是人们逐渐发现,这个源头并不能十分清楚地加以界定。这是探险资助者和普通公众所不愿接受的事实。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探险者们宣称:尼罗河的源头是维多利亚湖。这一决定被当时许多知名地理学家所否认,因为他们认为布隆迪高原上的卡加尔河源头是一个更好的答案。

热工过程控制系统

热工过程控制系统 第一章 过程控制系统概述 1.1过程控制定义及认识 1.2过程控制目的 *1.3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1.4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1.5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1.6过程控制性能指标 1.7 过程控制仪表的发展 1.8 过程控制的地位 1.9 过程控制的任务 1.1过程控制定义及认识 过程控制定义 所谓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 )是指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和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1.3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 被控过程(Process ), 指运行中的多种多样的工艺生产设备; 过程检测控制仪表(Instrumentation ), 包括: 测量变送元件(Measurement ); 控制器(Controller ); 执行机构(Control Element ); 显示记录仪表 1.5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按系统的结构特点来分::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要求 观察 思考 调节变换显示记录调节给定值 执行 机构检测仪表 记录仪显示器调节器 控制器 测量变送 被控过程 执行器 r(t)e(t) u(t) q(t) f(t) y(t) z(t) -

按给定值信号的特点来分: 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性能指标: 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主要是稳、快、准。 最大超调量σ%反映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稳态误差ess 反映系统的准确性,调整时间ts 反映系统的快速性。 第三章 过程执行器 主要内容 执行器 电动执行器 气动执行器 调节阀及其流量特性 变频器原理及应用 本节内容在本课程中的地位 执行器用于控制流入 或流出被控过程的物 料或能量,从而实现 对过程参数的自动控 制。 3.1 调节阀(调节机构)结构 调节阀是一个局部阻力可以改变的节流元件。由于阀芯在阀体内移动,改变了阀芯与阀座之间的流通面积,即改变了阀的阻力系数,被调介质的流量也就相应地改变,从而达到调节工艺参数的目的。 3.1 调节阀 功能:接受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转换成直线位移或角位移,来改变调节阀的流通截面积。 3.1.1 调节阀的组成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指根据控制器控制信号产生推力或位移的装置; 控制器 测量变送 被控过 程 执行器 r ( t ) e ( t ) u ( t ) q ( t ) f ( t ) y ( t ) z ( t ) -

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第1章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1.1 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1.1.1 软件的概念 软件(Software)简单的说就是那些在计算机中能看的着,但摸不着的东西,概念性的说软件也称为“软设备”,广义地说软件是指系统中的程序以及开发、使用程序所需要的所有文档的集合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软件并不只是包括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与这些程序相关的文件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 软件被应用于世界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独立的硬件,使得它们可以协调工作。系统软件使得计算机使用者和其他软件将计算机当作一个整体而不需要顾及到底层每个硬件是如何工作的。 一般来讲,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一系列基本的工具(比如编译器,数据库管理,存储器格式化,文件系统管理,用户身份验证,驱动管理,网络连接等方面的工具)。 2.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用途而被开发的软件。它可以是一个特定的程序,比如一个图像浏览器。也可以是一组功能联系紧密,可以互相协作的程序的集合,比如微软的Office软件。也可以是一个由众多独立程序组成的庞大的软件系统,比如数据库管理系统。较常见的有:文字处理软件如WPS、Word等;信息管理软件;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 ;实时控制软件;教育与娱乐软件。 1.1.2 编程与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的内容是:需求、设计、编程和测试。 (1)需求:不仅仅是用户需求,应该是开发中遇到的所有的需求。比如,你首先要知道做这个项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测试案例中应该输入什么数据......为了清楚地知道这些需求,你经常要和客户、项目经理等交流。 (2)设计:编码前,肯定有个计划告诉你要做什么,结构是怎样等等。你一定要按照这个来做,否则可能会一团糟。 (3)编程:如果在项目截止日,你的程序不能跑起来或达不到客户的要求,你就拿不到钱。

项目开发流程概要

项目开发流程概要 一、项目开发流程概要 1.1 项目开发流程Project Development Process 项目开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开发流程,一个项目开发会被分成很多开发步骤来实现,每一个步骤都有自己的起点和终点,也如此使得开发过程中的每个步骤起点和终点在不同的软件项目中出现不同的“坎”,使其难于达到该步骤开始或终结的条件,开发也将不会一帆风顺。 不同的开发模式其实就是将步骤的起点和终点重新定义,虽然每个一个开发模式都能到项目的开发结果,完成开发项目,但其间经理的过程不一样,过程步骤之间的起点和终点的定义不同所带来的“砍”也就不一样,项目周期自然也就不一样,因此根据项目的不同和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开发模式能减少开发周期中的“坎”的出现次数和难数,可以大大的缩短开发周期时间。 1.2 瀑布式开发流程Waterfall 为了减少项目的每个步骤的合理规划性,根据项目和公司实际情况,我公司建议使用瀑布式开发流程,即需求-> 设计-> 实现-> 测试-> 集成维护一条龙路线,保证每个节点的顺利完成,减少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不同因素形成的“坎”。 1.3 需求Requirement Analysis 需求分析是项目开发的起点第一步,为了能让整个项目能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和正常的开发流程,满足项目需求是需求分析重点,只有合理化的对需求进行分析才能使项目在开发

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开发流程嵌入(可以通过需求分析对瀑布式模式开发中嵌入敏捷式Agility 开发模式),能大大的提高项目的开发进程和功效,使其项目大大的缩短开发周期时间。 需求分析是指根据客户(用户)的需求来制订项目的整体大概功能和项目的运营逻辑和流程使用。 需求分析阶段的活动包括:定义潜在的角色,识别问题域中的对象和关系,以及基于需求的规范说明和角色需求发现用例和详细描述用例。 1.4 设计Design 项目设计阶段是基于问题和用户需求的描述,建立现实世界的计算机实现模型,项目设计是基于对需求分析和项目的知识域的求解及用户的体验度转换成实际实用模型页面。 1.5 实现Realization 实现又成编码和开发阶段,也就是将设计转换成特定的编程语言或软件,同时保持项目的先进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这一阶段,设计阶段的类将转化成使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编制的实现代码。 1.6 测试Test 测试是检验项目完成的整体情况,在测试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项目的需求和安全性来对项目进行测试,测试人员将严格按照项目需求的要求(包含项目的功能、项目的非功能性要求)来完成项目的测试功能。 测试将通过功能测试来完成项目需求的测试要求;同时也将对项目的性能和安全进行测

软件开发流程说明文档

软件开发流程说明文档 作者:知名企业中心第一步:需求调研分析 1、相关系统分析员向用户初步了解需求,然后用word列出要开发的系统的大功能模块,每个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对于有些需求比较明确相关的界面时,在这一步里面可以初步定义好少量的界面。 2、系统分析员深入了解和分析需求,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用WORD或相关的工具再做出一份文档系统的功能需求文档。这次的文档会清楚列出系统大致的大功能模块,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并且还列出相关的界面和界面功能。 3、系统分析员向用户再次确认需求。 第二步:概要设计 首先,开发者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概要设计,即系统设计。概要设计需要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进行考虑,包括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第三步:详细设计 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开发者需要进行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中,描述实现具体模块所涉及到的主要算法、数据结构、类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需要说明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便进行编码和测试。应当保证软件的需求完全分配给整个软件。详细设计应当足够详细,能够根据

详细设计报告进行编码。 第四步:编码 在软件编码阶段,开发者根据《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报告》中对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模块实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从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界面等方面的要求。 第五步:测试 测试编写好的系统。交给用户使用,用户使用后一个一个的确认每个功能。 第六步:软件交付准备 在软件测试证明软件达到要求后,软件开发者应向用户提交开发的目标安装程序、数据库的数据字典、《用户安装手册》、《用户使用指南》、需求报告、设计报告、测试报告等双方合同约定的产物。《用户安装手册》应详细介绍安装软件对运行环境的要求、安装软件的定义和内容、在客户端、服务器端及中间件的具体安装步骤、安装后的系统配置。 《用户使用指南》应包括软件各项功能的使用流程、操作步骤、相应业务介绍、特殊提示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在需要时还应举例说明。 第七步:验收 用户验收。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66388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 2016年3月10日地点三楼集体办公室 五年级语文教师:朱艳娥 参加人 张瑞李塞梅王敏一、由课题负责人薛小庆传达课题研究的相关文件精神,领会 学习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明白研究各阶段的要求。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各项要求。 二.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 了解课题实施方案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讨论本课题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 重点: (1)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2)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了解研究课题的阶段性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二) 2016年3月30日地点三楼集体办公室 五年级语文教师:朱艳娥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参加人 张瑞李塞梅王敏 了解课题实施方案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讨论本课题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 重点: (1)课题研究的内容. (2)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成功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下一步课题的开展做好准备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三) 2016年4月12 地点三楼集体办公室 五年级语文教师:朱艳娥 制定调查问卷参加人 张瑞李塞梅王敏 一、商讨调查问卷的制定 问卷内容(学生问卷) 2.问卷分发回收要求。(学生、如实填写) 二、教师认真研究问卷结果,书写问卷分析报告

1.制定一份问卷,为课题研究做好资料积累。 2.通过问卷调查报告掌握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四) 五年级语文教师:朱艳娥总结调查结果参加人 张瑞李塞梅王敏

一、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做数据分析。 发放问卷共60份,收回60份,其中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 96.7%。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小学生阅读存在技巧和方法 三、总结 根据分析,拟定今后课堂教学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报告掌握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五) 2015年9月22日地点三楼集体办公室 参加人 五年级语文教师:朱艳娥 张瑞李塞梅王敏

技术研发中心部门职责及业务流程终稿

技术研发中心部门职责及主要业务流程 第一章部门职责 1、负责编制公司的年度科技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搜集国内外施工行业的最新技术信息和发展动态; 3、负责组织施工技术的研究开发; 4、主持企业施工工艺标准的制定工作,参加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起草等工作; 5、负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 6、负责组织识别、收集、更新和传达相关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7、组织公司对外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 8、负责对外技术合同的谈判、签订和管理工作; 9、负责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审核; 10、负责对外投标技术标书的编制工作; 11、负责对项目的进行公司级技术交底,参加项目图纸会审工作; 12、负责对项目QC活动的指导、检查、考核; 13、负责组织工法开发,并对工法开发进行指导、检查、考核; 14、协助项目部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组织技术攻关。 第二章主要业务流程 ◎主要业务流程名称 1、科研课题研发方向确定流程 2、科研课题立项流程 3、科研课题实施管理流程 4、科研课题鉴定流程 5、课题研发经费预算管理流程 6、课题研发经费审批流程

7、科技信息管理流程 8、专利管理流程 9、工程建设工法管理流程 10、市级工法申报流程 11、省级工法申报流程 12、国家级工法申报流程 13、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流程 14、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申报流程(市级) 15、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申报流程(省级) 16、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申报流程(国家级) 17、年度新技术推广计划管理流程 18、新技术推广计划实施流程 19、施工组织总设计管理流程 20、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流程 2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流程 22、技术标书管理流程

产品开发过程详细概述

关于此文件 这是一本未经注册的IPDP手册,1997年版取代1994年版。 我们不会重印该手册来反映每次更新的情况。但是,最新版本可以在Lotus Notes IPDP 数据库中找到。 IPDP手册是在与伊莱克斯集团内部不同功能的业务部门的合作基础之上创建的。IPDP Support对该手册的创建负责。经IPDP决策委员会和管理集团批准予以出版。 该手册将定期做出回顾检查,您的所有意见和反馈都将受到重视。IPDP Support对所有更新情况和回顾检查负责。关于该手册的任何建议和意见请送交伊莱克斯总部IPDP Support. 关于此版本 与上期手册的不同之处如下: υ术语方面的小改动。检查点的缩写已经经过验证。项目创始前的工作现在称做前期研究。一些项目阶段已被重新命名。 υ增加了两章新内容:第二章组织原则和第四章程序改进。 υ附录部分,在阶段和检查点的清单中增添了对行动内容的解释。增添了三章新附录:术语汇编,IPDP 信息技术支持工具和参考。 υ文本编排,内容和图例都作了改动。 我们希望您认同该程序并欣赏我们做出的改动。 1997年版 该手册由伊莱克斯集团技术中心出版和更新。 欢迎提出问题,意见和建议。

传真:+46 8 738 61 35 E-mail :IPDP-Support @note.electrolux.se Note:IPDP-support,department 内容 介绍 IPDP的目标和侧重点 组织原则 3. 程序 3.1 战略规划 3.2 开发计划和资源管理 3.3 前期研究和产品开发 3.3.1 如何从结构上把握项目 3.3.2 前期研究 3.3.3 前期研究的项目结构 3.3.4 转换 3.3.5 产品开发的项目结构 4. 程序改进 附录: 阶段和检查点的清单 前期研究 产品开发 IPDP术语汇编 IPDP 信息技术支持 参考

系统开发过程介绍

三、系统开发过程 □五个阶段 各种系统开发方法学在围、复杂性、完善程度以及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尽管有的方法学分三个阶段,有的分15个阶段,但是每个方法学所描述的要完成的活动基本上是相同的。本章要阐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最好的方法学是那些始终把用户考虑进去的方法学。过去的情况是,用户管理人员与信息服务开发组合作来完成系统的一般功能说明书,然后,由信息服务人员来进行系统开发。现在,系统开发是各占50%的比例;因此,用户管理人员应该非常熟悉系统开发的大体过程,特别应该熟悉他们单位自己使用的方法学。 系统开发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来描述。这五个阶段是: 1.第Ⅰ阶段—系统开始和可行性研究 2.第Ⅱ阶段—系统分析和设计 3.第Ⅲ阶段—程序设计 4.第Ⅳ阶段—转换和实现 5.第Ⅴ阶段—实现后的评价 第Ⅰ阶段—系统开始和可行性研究是在为开发一个建议的系统提供人力和资源之前完成的。第Ⅰ阶段多数的工作和编写的资料是第Ⅱ阶段的输入。在第Ⅱ阶段—系统分析和设计期间,系统分析员与用户一起工作以编写详细的功能和系统的说明书。将这些说明书交给程序员,然后开始第Ⅲ阶段——程序设计。在第Ⅵ阶段—转换和实现期间,一旦软件开发出来,则建立数据文件,转换现有系统,并且实现新系统。第Ⅴ阶段—实现后的评价。在开始了系统寿命期中的生产阶段之后,提出(经常被忽略的)实现后的评价要求。 □具体开发过程 下面将逐步地描述系统开发过程。至于具体的细节、相互的影响、方法、形式等,用户管理人员应该与信息服务经理联系,与他们讨论公司当前使用的方法学,同时再看看公司部描述方法学的手册。 1.第Ⅰ阶段—系统开始和可行性研究 在第Ⅰ阶段的活动中很少有与其他四个阶段的活动相一致的。此处所提供的方法包括对于受拒绝后的再次服务请求的方法以及将技术转移可能性的研究合并到诸过程中这些容。第Ⅰ阶段最终的产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际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它包含对建议的或改进的系统的描述以及利润/成本分析。第二部分是系统的初步设计。它对于估价成本和利润是必要的。该初步设计是第Ⅱ阶段—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直接输入。 将系统的初步设计并入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是,多数可行性研究是以概念而不是以设计为基础的。如果在描述系统目标上花的时间太少,那么成本估计,甚至利润估计将是错误的。用概念来指导可行性研究注定会导致成本过高,而且用户不满意。在系统初步设计上所花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即使拒绝可行性研究也是如此。因为所编写的资料将必然会被证实其他项目中是有价值的。 下述编号的活动与表20.9.2的系统开发责任矩阵相对应。 (1)提交服务请求 图20.5.1说明了包括对受拒绝的请求再次请求处理的一种方法。所请求的服务毕竟是用户做的,因此,应该由用户着手进行。我们鼓励用户管理人员请求信息服务人员的帮助,但是应该再一次强调,业务领域的管理人员应该对各种大小的服务请求都提供合适的资料。 (2)估价服务请求 正如在责任矩阵中所注释的那样,信息服务管理人员只能承诺小的项目(由公司的方针所确定的小项目)。 (3)指定可行性研究组 信息服务经理和用户经理共同来指定适当的混合的人选以组成可行性分析研究组。该组至少由一名系统分析员和一名用户代表组成。可行性研究组的大小取决于可行性研究的围和时间限制。 用户代表应该熟悉当前专业领域的所有工作,用户经理、总经理助理,或专业领域分析员是合理的候选者,用户的系统分析员,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基础知识的情况已经越来

专案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概述 作者:zdnet Sm@rtPartner 2002/5/22 项目管理概述 结合IT项目的基本特点,谈谈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Why)。 成功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控制哪些要素(What); 如何从目标、过程和人员三个层面对项目进行管理(Where); 通过剖析一个典型系统集成项目的生命周期,说明应该在什么时候对项目进行什么样的控制(When); 项目的组织结构,包括项目中的角色和职责、项目的组织方式、项目经理和团队等内容(Who); 从一个项目的立项到结束的全过程中对各种管理要素进行控制的具体过程,包括计划和预算、变更和风险控制、TQC(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等内容,并会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How)。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IT项目特点及其指导意义 什么是项目?对项目比较具体一些的解释是“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为特定客户完成特定目标的阶段性工作”。这里的资源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人、财、物;时间指项目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客户指提供资金、确定需求并拥有项目成果的组织或个人;目标则是满足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并且有时它们是不可见的。一般IT服务厂商所说的项目是指承接的外部客户的项目,例

如系统集成厂商为客户定制解决方案,负责硬件安装、应用开发、维护服务等。但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内部的组织调整、流程变革也作为项目的来运作,不过这类项目不在我们的讨论范畴之内。 与公司的运作(Operation )的不同,项目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独特性、阶段性和不确定性。下面分别讨论一下这些特点含义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独特性 “没有完全一样的项目”。项目的独特性在IT服务领域表现得非常突出,厂商不仅向客户提供产品,更重要是根据其要求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即使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也需要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一定的客户化工作,因此可以说每个项目都有区别。项目的这种独特性对实际管理项目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签定明确的合同“没有完全一样的项目”,所以预期的“产品或服务”在项目完成之前是不可见的,这与普通的商品买卖非常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项目开始前通过合同(或等同文件)明确地描述或定义最终的产品是什么。如果刚开始要提供什么没能定义清楚,或未达成一致,则最终交付产品或服务时将很容易发生纠纷,造成不必要的商务和名誉损失。因此某种程度上说,在签合同时已经决定了项目成败。 控制项目的变更因为项目的产品或服务事先不可见,在项目前期只能粗略进行项目定义,随着项目的进行才能逐渐完善和精确,这也称为项目的渐进性。在这个逐渐明晰的过程中一定会进行很多修改,产生很多变更。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对变更的控制,特别是要确保在细化过程中尽量不要改变工作范围,否则项目可能改来改去,永远做不完! 阶段性 项目的阶段性决定了项目的历时有限,具有明确的起点或终点,当实现了目标或被迫终止时项目即结束。有的项目时间甚至是决定性因素,例如解决“千年虫”的项目。项目的阶段性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是:

软件开发流程规范标准

软 件 开 发 流 程 规 V1.0 德联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人:侯秀美审核人:2015 年8 月19 日

目录 目录 0 一、概述 (2) 二、开发流程规 (3) 2.1 系统软硬件开发环境 (3) 2.2 系统架构(系统组成) (5) 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 2.4 系统功能开发流程图 (6) 2.5 开发修改记录 (7) 三、开发代码规 (8) 3.1 文件结构 (8) 3.1.1 文件信息声明 (8) 3.1.2 头文件的结构 (10) 3.1.3 定义文件的结构 (11) 3.1.4 头文件的作用 (12) 3.1.5 目录结构 (13) 3.2 命名规则 (13) 3.2.1 共性原则 (13) 3.2.2 Windows变量命名规则 (14) 3.3 程序风格 (16) 3.3.1 空行 (17) 3.3.2 代码行 (18) 3.3.3 代码行的空格 (19) 3.3.4 对齐 (20) 3.3.5 长行拆分 (22) 3.3.6 修饰符的位置 (23) 3.3.7 注释 (23) 3.4 函数设计 (26) 3.4.1 参数的规则 (26) 3.4.2 返回值的规则 (27) 3.4.3 函数部实现的规则 (30) 3.4.4 其它建议 (32) 3.4.5 使用断言 (32) 3.4.6 引用与指针的比较 (33) 3.5 变量类型定义 (35) 四、软件测试规 (36) 4.1 单元测试 (36) 4.2 系统测试 (37) 4.6 业务测试 (38) 4.7 验收测试 (38)

4.8 用户现场测试 (38) 五、软件版本管理 (39) 4.1版本管理的必要性 (39)

过程控制实习报告.

过程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班级:自动化10-3班 学号: 姓名:傅 指导老师:周 日期:年月

目录 1 绪论 (2) 1.1 过程控制系统的概述 (2) 2 西门子PLC的介绍 (2) 2.1 S7-300PLC介绍 (2) 2.2 S7-3O0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2) 3 基于PLC的双容量水箱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3) 3.1硬件模块 (3) 3.2 双容量水箱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4) 3.3双容量水箱对象组成 (4) 4 基于PLC的双容量水箱控制系统的编程设计 (5) 4.1 控制原理 (5) 4.2 STEP 7简介 (6) 4.3 SEP7硬件组态及参数设置 (6) 4.4 SETP7程序设计 (8) 5 控制系统程序编写及调试、运行 (8) 5.1 S7-300_PLC模拟量输入输出量程转换模块FC105简介 (8) 5.2 系统的I/O地址分配 (8) 5.3 双容量水箱控制系统程序 (9) 6 实习结语 (13)

1 绪论 1.1 过程控制系统的概述 过程控制是指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和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随着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大型化和不断强化, 随着对过程内在规律的进一步了解,以及仪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生产过程控制技术近年来发展异常迅速.所谓生产过程自动化, 一般指工业生产中(如石油﹑化工﹑冶金﹑炼焦﹑造纸﹑建材﹑陶瓷及热力发电等)连续的或按一定程序周期进行的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凡是采用模拟或数字控制方式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物理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进行的自动控制统称为过程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过程控制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它不仅在传统的工业改造中,起到了提高质量,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保持生产稳定、降低消耗、减少成本、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重要手段,在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西门子PLC的介绍 2.1 S7-300PLC介绍 S7-300是通用可编程控制器,它广泛地应用于自动化领域,涉及多个行业,可用于组建集中式或分布式结构的测控系统,重点在于为生产制造工程中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一个通用的自动化平台,性能优良,运行可靠。 S7-300PLC采用模块化结构,模块种类的品种繁多,功能齐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用于集中形式的扩展,也可用于带ET200M分布式结构的配置。S7系列PLC用DIN标准导轨安装,各模块用总线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系统配置灵活、维护简便、易扩展。CPU模块是PLC的核心,负责存储并执行用户程序,存取其他模块的数据,一般还具有某种类型的通信功能。信号模块用来传送数字量及模拟量信号,通信模块可提供PROFIBUS、以太网等通信连接形式。 2.2 S7-3O0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1、导轨(Rail) S7-300的模块机架(起物理支撑作用,无背板总线),西门子提供五种规格的导轨。 2、电源模块(PS) 将市电电压(AC120/230V)转换为DC24V,为CPU和24V直流负载电路(信号模块、传感器、执行器等)提供直流电源。输出电流有2A、5A、10A三种*正常:绿色LED灯亮 *过载:绿色LED灯闪

过程管理方法的应用步骤

过程管理方法的应用步骤 过程管理概述 过程管理是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的管理方法,它主要是在企业管理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比如生产企业,首先就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严把质量管,到生产加工,到最后的出厂检验每个环节加以控制,这样才会使我们企业的废品率降低,生产效率提高,降低企业的成本。过程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都比较头痛的一件事,因这过程管理大到从老板小到基层员工,整业企业链如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拖沟,这个过程管理包括企业相关的各个部门及各级管理、员工,同时也是产品输出的一个过程化管理,过程管理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当道的今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提升,便成为快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制造业,用友、金蝶、ORACLE、 SAP等领导厂商便通过对流程管理的缜密分析,推出了适应中国企业国情的ERP系统,帮助各大企业实现了流程规范化、刚性管理的执行力提升。然而,对于流程非规范化,或者尚未形成固定流程(如服务业)的机构来说,刚性管理的ERP便失去了其吸引力。这种状况引发了软件业由刚性的ERP向柔性的协同升级,而提升执行力的新系统方法也随之出现,那便是“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方法的特点 过程管理方法具有与传统管理方法不同的哲理,其基本思想是:从“横向”视角把企业看作为一个由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采购、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客户管理和人事管理等业务过程按一定方式组成的过程网络系统;根据企业经营目标,优化设计业务过程,确定业 务过程之间的联结方式或组合方式;以业务过程为中心,制订资源配置方案和组织机构设计方案,制订解决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工作流管理问题的方案;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划与控制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技术解决过程管理问题。 在企业应用过程管理方法的基本步骤可大致概括为: (1)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特点制定经营目标,建立企业经营目标体系。 (2)识别企业各种具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业务过程,识别业务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识别关键的业务过程,对业务过程进行分析。 (3)按企业经营目标体系,自顶向下,先高层次的过程,后较低层次的过程,进行业务过程优 化设计,简化、调整、适当归并业务过程中的操作单元(或作业单元、工序、环节),确定各业务过程的联结方式;对每一业务过程进行定义和描述,确定业务过程的功能目标、投入和产出,确定作为管理重点的关键业务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业务过程模型。

软件开发 说明完整流程

在软件行业有一句话:一个软件能否顺利的完成并且功能是否完善,重要是看这个软件有多少文档,软件开发文档是一个软件的支柱,如果你的开发文档漏洞百出,那么你所开发出来的软件也不可能会好;开发文档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所开发出来软件的成功与否。 ? 一、软件开发设计文档:软件开发文档包括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有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 1、软件需求说明书:也称为软件规格说明。该说明书对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等做出详细的说明。它是用户与开发人员双方对软件需求取得共同理?解基础上达成的协议,也是实施开发工作的基础。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制目的的就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并使之面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 其格式要求如下:??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2?任务概述? 2.1?目标?

2.2?用户的特点? 2.3?假定和约束?? 3?需求规定? 3.1?对功能的规定? 3.2?对性能的规定? 3.2.1?精度? 3.2.2?时间特性的需求? 3.2.3?灵活性? 3.3?输入输出要求?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3.5?故障处理要求? 3.6?其他专门要求?? 4?运行环境规定? 4.1?设备? 4.2?支持软件? 4.3?接口?

4.4?控制?? 2、概要设计说明书:又称系统设计说明书,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程序系统。编制的目的是说明对程序系统的设计考虑,包括程序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河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程序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其格式要求如下:??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2.2?运行环境?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2.4?结构? 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