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技术创新

第八章 技术创新

第八章  技术创新
第八章  技术创新

第八章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的由来

创新一般是指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成果。技术创新的概念是由“创新”的概念衍生而来的。对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从技术变革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进行的。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为创造相对剩余价值“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②。资本家通过使用新机器以降低商品的价值,从而获得利润,这实际上就是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这是技术创新的本意所在。·

受马克思创新思想的影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看成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他还提出了创新的五种表现形式:生产新的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开辟新的市场;开拓和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采用新的组织方法。

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进行新的认识,不仅深化了技术创新的概念,而且衍生出“社会创新”、“制度创新”等相关的概念。例如:德鲁克 (P.Drucker,1909一 )从管理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并以此把创新划分为创造经济价值的“技术创新”和创造社会价值的“社会创新”;诺思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制度创新”,认为经济发展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过程。

技术创新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95年,随着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回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动力。”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又进一步强调,要把建立、健全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1996年,国家科技部等单位实施了“技术创新示范工程”。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从此,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迅速发展。

二、技术创新的本质

技术创新把技术发明和经济应用相结合,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学家着重从经济学角度把它定义为: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或者把它看成是企业家为获取商业利益,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新的生产经营系统,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 (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的综合过程;管理学家着重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把它定义为:由选择发明、投入资本、建立组织、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若干种行为综合的结果;从创新时序过程的角度把它看成是:从认识技术的商业潜力到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

的整个行为过程;从进化论角度把它看成是:一种进化过程。

技术创新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认识:狭义的技术创新是指从发明创造到市场实现的整个过程;广义的技术创新则是指从发明创造到市场实现、直到技术扩散的整个过程。

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技术发明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属于技术领域,它主要是指新技术知识的创造,技术发明包括如下的内容:它的主体是科研人员,它的结果是样品、样机等,它主要追求先进性目标。而技术创新则是技术发明与经济应用相结合,属于技术与经济交叉的领域,它主要是指把技术发明应用于经济而产生的产品、工艺、市场、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因而技术创新主要涉及生产组织、市场销售、企业管理等问题,它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家及其所属人员,其结果主要是新产品、新工艺等,它主要追求效益性目标。

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技术改造是指引进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引进先进的工艺和装备代替落后的工艺和装备,以改变企业落后的生产技术面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并获得丰厚的利润。而技·术创新则是指一种创造出自有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技术、商标、商誉等)的技术经济活动。其中,在弓I进技术并获得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所实施的技术创新被称之为渐进技术创新;在自己独创并获得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所实施的技术创新被称之为基本技术创新。实施技术改造不能获得自有知识产权,不能实现技术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只有通过技术创新特别是根本技术创新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指科技成果进入到生产领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其中,科技成果通过基础研究一应用研究一开发研究过程,首先完成科学成果向技术成果的转化;然后,再通过设计一试制一中间试验一工业试验等过程,完成技术成果向生产领域的转化;最后,通过技术成果的进一步扩散,完成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见,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的结果,它是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的关键部分。

知识创新首先包括基础科学创新与技术科学创新,其中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是技术创新的前提。知识创新其次包括明言知识(如书本上的知识)和潜知识(如观念、思想、经验等)。因而,知识创新不仅指科学研究中的知识的生产或创造新的知识,它还指技术开发中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将新知识的产生、传播和转化引入到经济过程中,实现其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虽然都强调市场需求和经济;目的都主张企业是其创新的主体,但知识创新比技术创新的内涵更宽泛。因为:第一,现代技术创新已经不再只是由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经济应用的简单线性模式,而是由多种创新来源和多样创新形式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第二,创新的关键已经不再只是原来所指的技术、组织、制度等因素,而是由这些因素组成的一个知识系统。所以,只有从系统的、动态的观点认识知识创新,才能以制度、政策和环境建设为背景,以提高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创新能力为动力,以促进它们之间的创新互动为目标,以建立国家创新系统为机制,在政府的经济扶持和政策引导下,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更有效地开展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中不仅存在着关于技术创新的本质问题,而且存在着诸如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客体、动机、条件、价值、方法等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具有哲理性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哲学和社会学研究。

从哲学角度上说,技术创新是指“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在创新环境条件下通过一定的中介而使创新客体转换形态,实现市场价值的一种实践活动。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其中,创新使创新客体转换形态的过程,就是把主观的、知识的、无形的、潜在的技术形态转化为客观的、物化的、有形的、现实的技术形态的过程(其具体表现为从工艺构想到设计技术、试验技术、生产技术、产业技术的转换)。

在认识论上,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认识创新过程中的各种形态技术乃至技术本质的过程。它体现在创新主体对技术发明成果的评价、对技术创新成果的评价以及对技术应用成果的反思等。即是说,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对创新客体的认知过程,是创新认知与创新实践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因此,技术创新是技术认识论的重要环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过程(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过程)中的第二个飞跃。

从技术知识论的角度说,技术创新是知识的生产过程,即难言技术知识(如技巧等)和明言技术知识(如专利技术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在价值论上,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根据自身及社会的需要和目的,通过创新实践活动把技术的自然价值转化为技术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社会价值的过程。技术创新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创新主体的自身需要,而且取决于人类社会的需要;因此,创新主体应该依据价值标准,对其创新决策、创新行为以及创新结构进行技术评估和价值判断,促进技术创新与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方法论上,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对诸如技术构思和设计方法、技术试验方法和中间试验方法等的综合运用过程。

三、技术创新的分类及特点

技术创新范围很广,其方式也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对认识其规律,掌握其方式方法是很有帮助的。

从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角度出发,有以下五种技术创新方式:

(1)产品创新,包括品种创新和产品结构创新。创新的目的是得到全新性或改进性的新产品。前者如首创的微处理器、激光器等,它们往往是全新技术的结晶;后者如双缸洗衣机、无氟电冰箱等,它们是在已有产品基础上更新换代或不同产品的组合杂交。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由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主要靠产品的市场实现,国家的竞争力也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密切相关,因此各国都把推动产品创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2)工艺创新。它指设计并采用某种新的加工方法,创造新的工艺过程、工艺配方、工艺参数,也包括改进或革新原有的工艺条件。工艺创新既要根据新设备的要求,改变原材料、半成品的加工方法,也要求在不改变现有设备的前提下,不断研究和改进操作和生产方法,以求使现有设备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现有材料得到更合理的加工。工艺创新可以使企业能生产现行工艺无法生产的新产品,也可以用来增加已有产品的生产效率。但购买现成的机器设备,不是创新。

(3)新资源开发。这种创新主要是开辟原材料供应源,开发和利用大量廉价的普通材料,改造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以及用新材料或半成品取代原有的材料或半成品等。比如,用非金属材料取代金属材

料,用新型复合材料取代传统材料等。新资源的开发应用能够改善产品工艺性能和外观形象,能提高新材料产品的附加值,因此也受到创新者的重视。

(4)新市场开拓。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活动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通过新产品的开发,某些产业部门进人从未涉足的新市场,包括国内和国际市场,或者进入新的细分市场,都属于市场开拓。如计算机由办公领域进人家庭市场,运动服进入时装市场等。以往企业在搞技术开发时,常常与市场脱节,而这点与技术创新相比有很大的不足。新市场开拓有利发掘企业的经营潜力,增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力,是最终实现创新技术的关键一环。

(5)生产组织方式创新。指通过组织创新,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和生产过程的组织。比如,调整设备、在制品以及劳动者在空间上的布置和时间上的组合方式。采用更合理的空间布置和时间组合,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从而在不增加要素投入的前提下,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本世纪最伟大的企业生产组织创新,莫过于福特将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与汽车生产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流水生产方式。流水线的问世引起了企业生产率的革命。尽管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有密切的关系,有时难以分割,但一些组织创新方式已不是技术创新研究所全部包括的。

按照技术创新的规模和深度及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将技术创新分为四类:

(1)渐进性技术创新。这是一种连续的、逐步进步的创新。这类创新是对现有技术改进、组合的结果,通常没有技术上的根本性变化。这类创新虽然很小,但它的重要性不可低估。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大创新需要许多小创新的辅助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些大小创新是融于一体的,其累计性效果巨大。如电动力是一项重大创新,但若离开变压器、高压输电技术这些小创新,电就不可能进入千家万户。另一方面,一些创新虽然从规模、科学突破上不起眼,但却可能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集装箱的推广使用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集装箱,从原理上很简单,但却引起一场运输革命。

(2)根本性技术创新。这类创新的特点是在观念上和技术上有根本性突破。企业将研究开发形成的全新性新产品或新工艺引入市场,并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就属于这种创新。例如,美国杜邦公司的尼龙技术创新、贝尔电话公司的半导体晶体管技术创新。它导致新产品、新工艺的发明和新组织、新市场的形成,常常能主导一个产业,从而彻底改变竞争的性质,决定以后技术创新的模式和市场竞争格局。

(3)导致技术系统变革的技术创新。这种创新方式将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它不是单项技术的创新,而是由众多技术上有关联的创新组成的创新群。合成材料、石化、全球通讯网络等领域的创新群是这类创新的例子。这类创新对

经济系统有较为普遍的影响,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出现。这类创新一般是在国家计划推进和行政干预下进行的。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企业会面临如此大的市场需求,和具有如此巨大的可利用资源,去进行这类创新。这种复杂的技术系统的变革在数量上是有限的,但它的成功往往会带动相关产业的极大发展。从创新方法上,它更依赖于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多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付出大量的精力与创造力。

(4)导致技术经济模式变革的技术创新。这是最重大型的创新,这类创新是由若干个致使技术体系变革的技术创新组成。它几乎影响到经济的每一个部门,并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会引

起技术——经济范式的变更,推动新的产业革命。它们的兴衰将表现为经济周期。近现代的几次工业革命,如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包括20世纪40年代之后的高新技术产业革命均属于这种类型。它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对整个经济的渗透效应,即它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的创新,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他领域。

按创新来源,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的技术创新:

(1)模仿改进创新。企业通过“反求工程”等手段,学习、模仿创新者的思路和仿制其产品,并在吸取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产品及用户特点做因地制宜、渐进的改进,而达到的创新。一项成功的创新总要引来许多的模仿者,而模仿者的成果又会被其他模仿者进一步引进,使得新产品与新工艺不断得到扩散。由于任何新的技术刚出现时,并不成熟,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缺点,同时一些技术的市场潜力很大,不是一家或几家企业就能够全部满足的,因此,模仿总是存在的。甚至有这种情况,创新者被模仿者淘汰出市场。

模仿创新是一种风险较低的战略,它首先回避了研究与开发中的一部分风险。事实上,对于创新活动,人们并不是事事处处都要从创新的源头做起,重复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或周期。由于基础创新成本大、风险高,不是所有企业家都愿做最新的创新者,而是采取“只改进不发明”的策略。但由于自主技术创新总有超额利润存在,因此,并不是所有企业家都愿意做风险小和成本低的模仿者,而宁愿冒一定的风险投入较多的研究和开发费用从事自主技术创新。由于创新和模仿这对矛盾的存在,客观上为企业采取不同的创新战略提供了可能。

(2)自主技术创新。主要通过自主开发来完成的创新。采取自主创新的企业,力图在引入创新产品方面领先于其他竞争者,以获得市场领导者的地位。这就要求这种企业必须有很强的、独立的企业内部的R&D能力。这种企业是“研究密集型”和“教育密集型”的,他们重视员工的培训、注意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

和保护、把握市场的新动向。自主创新并不要求企业在研究开发上面面俱到,独立攻克每一个技术环节,也可以采取兼并和合作等方式进行创新,但主导技术必须是由企业独立研究开发出的。

自主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仅仅靠引进或模仿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技术水平,但也会削弱自主开发能力,在国际竞争中不会有任何优势。而对高新技术来讲,靠模仿和引进更是难以行得通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

(3)技术购买与引进消化技术创新。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产出率相当高,许多企业可通过专利许可证贸易、技术转让等手段获取技术,这可为企业省却大量开发资金。引进消化创新是直接引进国外最新的技术,通过消化吸收或二次开发等活动而进行的创新(也称二次技术创新)。国际经验表明,引进与吸收国际科技成果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观察某个国家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时候,不单纯要看它的技术开发能力,其引进吸收技术的能力亦应同样受到重视。

技术的国际转让,最初是通过进口新产品、机器和设备的途径来实现的。后来扩大到转让许可证

和专利权,以及购买设计图纸和支付技术指导费等。交换技术文献、互相考察和组织参观展览会等等也是获得技术信息的途径。技术转移可分为设备转移、设计转移和能力转移。其中能力转移是最重要的。人员交流是获得能力转移的极重要的方式。某些后发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的实践经验表明,技术引进是加快本国技术进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捷径。

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企业往往只注重引进成套设备,忽视消化和开发,结果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不强。长此以往,很难摆脱在技术引进上所走的“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道路,更重要的是会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造成战略上的失误。因此,在技术引进的同时,搞好二次创新,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培育本国自主技术的最佳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创造性。技术创新过程中各种行为,如重组生产要素,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运行机制等都是一种创造性行为。‘为此,一方面创新主体需要更新观念,树立竞争意识、消费观念和市场观念;另一方面社会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以保证技术创新的有效实施与实现。

第二,效益性。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和宏观经济效益(即促进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效益主要是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国力等;生态效益主要是指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入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三,风险性。在实施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会受到技术不成熟、资源与能力不足、市场变化、创新计划设计和投资决策失误以及国内外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技术创新的最终实现具有不确定性,给技术创新带来很大的风险。为此,社会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并为此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

第四,周期性。技术创新是一个连续与间断相互交替的循环过程,主要表现在:从发明到创新的转化周期、从创新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寿命周期、创新被广泛采用、模仿的扩散周期等。

第五,集群性。技术创新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集群出现的特征,即在某个时间和区域,会因某项技术重大突破,并能够满足当时社会的客观需要,而出现若干个技术创新集群,它们共同促进经济的迅速增长。

第六,系统性。技术创新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销售等问题,而且涉及到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与社会条件等因素。因此,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运行是一个自组织行为。为此,需要各类创新主体如创新决策主体、创新R&D主体、生产创新主体、市场创新主体、管理创新主体以及政府、金融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等之间相互协同,达到技术创新系统整体的最佳效益。

四、国家创新体系

我国当前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关键因素是科技创新,根本途径就是自主创新。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

的网络系统,其骨干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它从国家层面,整体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

1.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提出

国家创新体系,也称国家创新系统(NIS)。这一概念是由英国学者弗里曼(C.Freeman)首先提出的。他在创新研究中发现,日本在落后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辅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便使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工业化大国。这说明国家在推动一国的技术创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强调了企业、国家创新政策及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提出,是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将一般性的微观创新活动上升到国家宏观层次,把一个国家内的各种创新活动看作是一个系统和一个整体。因而使创新理论和方法成为从微观到中观(产业、区域)和宏观、从主体到环境、从小改小革到产业结构调整、从发展到改革的一种科技和经济、教育培训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系统的理论、观点、途径和方法。

尽管人们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定义、结构都存在不同的理解,但以下观点是较为共同的:

第一,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对创新概念要作广义的理解,创新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从新思想的产生,到科研机构的开发、再到生产部门生产与营销的线性过程。它是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以及企业与企业外部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部门、政府部门等诸要素相互作用与合作创新的结果。因此,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看待国家创新系统。

第二,国家创新系统是建立在国家层面上的推动创新的体系,它应具有如下基本功能:配置创新资源,协调安排创新网络关系,激活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引导和指导创新的方向和目标。从系统观点看,国家创新体系应是参与和影响创新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效率的行为主体、关系网络和运行机制的综合体系。

第三,国家创新体系是各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各国都会有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或创新系统,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国情的变化以及不同制度安排来推动国家创新系统的整合与优化。受历史、政治、文化、科技、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的国家创新体系呈多样化状态,即使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所建设的国家创新体系也是各有不同的。

2.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在我国被界定为: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骨干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

3.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定位

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和源泉;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是企业,

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知识传播系统指高等教育系统和职业培训系统,目标是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三者构成了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支柱。

第一,知识创新系统。它的任务是通过科学研究过程获得新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知识,其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因而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这一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其核心是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性大学,还包括其他高等教育

机构、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

第二,技术创新系统。它的任务是应用科学研究获得的、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进行技术开发过程,目的在于发明新技术、制造新产品,提高竞争力,因而它是国家与企业发展的根本。这一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技术发明、设计、模型、试验等)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是企业,还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其他教育培训、中介机构和基础设施等。

第三,知识应用系统。它的任务是将“研究”(知识创新)与“发展”(技术创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是科学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它促使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因而是加快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关键。这一系统是由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其他机构和组织等组成。

第四,知识传播系统。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学习与传播是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社会生产力重要的途径。它主要以教育为手段,培养和输送具有较高技能、最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而知识传播系统是联结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的桥梁,可以把创新快捷地转变为实际应用。这一系统是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组成。

三大支柱和一个社会应用平台各有分工和侧重,又互相交叉合作,构成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

(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对策与方法

目前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只能算初具规模。尽管我国在研究开发力量、科技竞争力及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创新体系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市场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市场在配置资源(创新过程中各相关投入要素)方面尚显得乏力。

第二,原有体制的惯性使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问题没有完全消除。技术创新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其特点要求组织管理的集成,这需要在创新政策体系、组织制度等方面建立真正解决技术与经济结合的好的机制。

第三,创新缺乏基础研究的支撑。据统计,现代技术开发的成果约有90%是来自基础科学研究。所以,一些发达国家每年不仅在研究与开发方面投入了很多经费,而且在R&D经费中基础研究的比例大致占到15%一17%左右,而我国在R&D经费中用于基础性研究的比例只在6%左右。

第四,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内部管理科学化水平较低,以及研究与开发力量的薄弱、运行机制的不够合理,直接影响了技术开发成果的商品化。此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脱节也影响了自主开发能力的提高,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能随企业的经济实力的

增加而增加。

解决我国的实际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的对策人手。

第一,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正确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对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方向和重点的宏观引导。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形成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具体通过财税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人才政策的建立,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来创造良好的创新条件和环境,从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等各方面加快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进程。

第二,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最终体现在该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上。为此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

内容,要进一步促使企业成为创新活动研究开发与投资的主体。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政策,把重心放在提高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上。通过积极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计划,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中心,提高面向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以及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组织形式科学地组织生产、销售和服务等。

第三,形成高效运行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和培训条件。全面优化科技和教育力量和科教资源的配置,对科技和教育力量进行结构性调整。一方面从高层次上推进有国际水平的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和人才教育基地的创建,一方面积极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转轨,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大力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90年代,我国相继出台的以科研机构和体制改革为主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和以高等教育改革为主的“211工程”计划,都是这种对策的具体方式。

第四,正确评估科技成果和进行科技奖励,完善科技立法,加强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家根据各种科技活动的不同特点,实行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精简奖励数目,提高奖励力度。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各种科学技术奖。对于取得的科研成果,要重视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其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及奖励制度

公司技术创新管理… 及奖励制度 总则第一章 为了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公司竞争第一条 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以及《专 利法实施细则》的第七十七条、七十八条的有关规定;并参考一些知名公司的 成熟经验,将原有的《新产品开发奖励办法》和《机械工艺、设备改进创新项 目的奖励办法》合并、归纳、完善后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 技术创新类别和奖励范围第二章 本制度所指创新为公司各部门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第三条 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技术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技术创新、 发明专利和技术改造。 技术创新指为了研发新产品或提升现有产品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第四条 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专利)等: 、1 研发新产品:根据市场需求,新研发的产品; 产品技术创新: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2 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节约原材料等;

工程技术创新:通过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3 验方法、计算技术、运输及储藏等的改进改造,从而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 通过对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改进,提高安全水平,、4 减少工伤事故; ,使公司解决了长期其它创新: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人才)、5 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等。 页 8 共页 1 第 创新评审和奖励机构第三章 公司成立由分管副总领导,项目投资部、财务部、企管办等有关第五条 部门组成的创新管理与评审委员会,领导公司创新管理和评审工作,主要职责 如下: (一)根据公司生产和经营需要,公布创新需求,指导公司有关机构、人 员的创新工作; (二)对公司创新项目进行评审; (三)对有关创新项目进行奖励。 公司项目投资部代表创新管理评审委员会,履行创新管理日常职第六条 责;项目投资部可召集有关部门对创新项目的奖励征集意见。项目的立项、批准和验收第四章 提出项目设计方案者,要将设计方案提交到本部门负责人,由本部第七条

技术创新管理论文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论文题目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 学生姓名吴文军 学号 20081307027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二O一一年一月五日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 吴文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44 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预示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因素。创新活动中的R&D(研究和开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主要量度指标GDP增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本文基于索洛模型提出用于测度研发(R&D)投入对GDP贡献的定量分析模型,根据江苏省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二者的关系。 关键字:创新 R&D GDP 1、绪论 研究与试验发展(R&D) : 指为增加知识的总量( 其中包括增加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 , 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提高R&D经费的投入规模和强度是一个国家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 这一点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已得到证实。美国政府近年来也指出: 研发投资来测定美国经济增长的方法能更好地解释目前无法解释的40%的经济和生产力成长, 但这还处在初步研究阶段。近年来,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自主研发的投入对科技、经济的贡献了。《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 的比例将达到2%, 同时也指出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看, “十一五”期间, 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省,尤其要在R&D经费上加大投资。本文基于索洛模型提出用于测度研发(R&D)投入对GDP贡献的定量分析模型,基于江苏省的数据,对R&D经费投入对GDP 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有关结论和建议。 2、文献综述 2.1 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 熊彼特( JosephA. Schumpeter) 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之后, 又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中将这一理论加以运用和发挥, 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并在方法上强调发展观点和内在因素并重, 坚持用动态分析代替静态分析, 强调并采用历史、统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熊彼特认为, 创新是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是打破经济静止均衡状态、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它包括五个方面: 生产一种新产品;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市场; 获得一种新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创新不是一种例行工作, 而是企业家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的开拓以及对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实行了创新的企业在成本、质量、效率的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 获得额外利润, 其他企业纷纷效仿, 一个领

技术创新 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

林毅夫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学术界则有争议。本文为林毅夫教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发展阶段和技术创新 对技术创新的含义,经济学界和科技界的理解不完全相同。经济学界所谓技术创新,是指一个生产者在下一期生产中所采用的技术比这一期生产的技术好,效率高,这个“新”技术不必是最新的发明。在科技界里则习惯地把创新和发明等同起来。发明是从无到有,是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现有知识存量的一个增量贡献。但在经济学里则把发明和创新分开,创新侧重已经发明出来的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是和一个生产者现在实际采用的技术比较,而不是和世界总体的技术水平做比较。 最发达国家各个产业所采用技术在世界各国的相同产业中通常处于最先进的水平,既然如此,发达国家在下一期生产时要采用比现在更好的技术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新发明。关于发明,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上的发明,投入非常巨大。像IBM每年的研发投入是50多亿美元,摩托罗拉40多亿美元,因特尔30多亿美元,朗讯40多亿美元。而且风险非常高:一般在最前沿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一百个立项,到最后大约只有五个取得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在十个申请专利的技术中,大约只有一、二个具有商业价值。也就是说,在一百个研发项目中,最后只有一、二个项目,对企业的投入有了回报,对整体的经济发展作了贡献。如果只看这个最后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研发项目,它有专利的保护,可以拥有全世界的市场,其它国家的企业要用这项新技术必须付专利费,这项技术研发投资的回报率会相当高。但是如果把那99项失败也算是取得这一项成功的必要成本,那么,在最前沿技术研发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 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想要靠自己的研发取得新技术,在最前沿的技术上和发达国家竞争,成功和失败的概率,顶多和发达国家一样。但是,发展中国家如何筹措那么巨大的资金投入?根据一些研究,即使是买专利,成本一般只要这项专利技术研发成本的三分之一,而且引进的必然是有商业价值的技术,可以避免自主研发所可能遭遇的99%的失败。所以,发展中国家以引进技术为主来取得技术创新,成本会远低于发达国家自己发明技术的成本。这样,发展中国家发明专利的数量虽然比发达国家少,但是技术创新的速度却可以比发达国家快得多。 二、引进技术并非永远落后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发达国家处于技术前沿,因而必须自己研发新技术,否则就没有技术创新。发达国家必须在资本密集度很高的产业采用资本密集的技术来生产,这对发达国家的企业而言,也是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因为在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中,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资金相对便宜,劳动力相对昂贵。 发展中国家要提高整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也就是每个劳动者所拥有的资本的量。必须创造更多的剩余,实现最高的积累。

技术创新比管理创新重要一辩立论

技术创新比管理创新更能促进企业发展 一辩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200多年前,蒸汽机的发明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都离不开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可以说,工业革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革新的成长史。 今天我们探讨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先来看创新理论奠基人熊彼特是如何解释两者的,技术创新是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从创造到应用的整个过程。管理创新是对现有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进而发挥组织的最大功能。 我方今天立论标准是,技术创新较管理创新更符合时代与企业的特性,更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依据有三。 第一,从本质上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飞跃,都源于生产力的发展与提升。正如特高压技术开启了超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新篇章,为人类使用清洁能源掀开新的一页。特斯拉的双电机全轮驱动技术使百公里加速仅为2.9秒,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奠定基础。反观管理创新,它仅仅是生产关系中的一部分,他的作用是健全、完善已有的管理关系,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力的价值创造。假象苹果公司拥有的不是一项项技术成果,而是一套套管理创新理念,恐怕iphone、ibook、ipad等永远都是个梦了。

第二,从我们的企业发展上讲,国网公司高速发展特高压电网,对内,实现了大范围清洁能源供电,对外走出国门,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创造。特高压之所有达到国际领先,正是由于我们的多项技术攻关都是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在特高压00项技术上实现了创新与突破。仅河北境内建设的0000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后,将会00000。请问对方辩友,这是哪一项管理创新可以为公司发展所能带来的呢? 第三,从价值层面讲,首先,管理创新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比较模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技术创新确实实实在在的能够看到的新成、新产品、新工艺比比皆是。其次,管理创新更加容易被复制与借鉴,例如,国际很多知名公司的管理理念、运营模式在任何一家网站很容易查到,但是您是否能查到可口可乐的配方、iphone屏幕制作流程,能够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正是这些核心的技术。 我们都知道,创新本是难事,在我们追求功利化的同时,我们更希望我们能有一颗踏踏实实、攻坚克难的务实之心,为企业发展做出一份应有贡献。

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作业 班级:信管0901 姓名:宋雪 学号:200903026

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选择的主要因素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在技术创新管理中不管是选择领先战略还是选择跟随战略,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获 得最大的利润率、使企业能够长久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所以我认为企业选择领先战略还是跟随战略就是考虑企业所处 的环境特点。 一: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产业环境。一般环境包括经济、人口、政治法律、技术、全球化,它们对企业的成长和盈利能力有深远和 持久的影响;产业环境包括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买方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它们对 企业的价值创造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 我们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首先应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态势。知道市场会给企业提供什么样的机会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寻 找市场的蓝海。其次知道经济发展带来的行业的新需求,如现在倡 导的低碳环保。当今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行业内部的 竞争也会由集中在价格和质量转向价格、质量、性能、品牌、服务 的全方位竞争,能否推出新产品,对企业能否取得新的竞争优势有 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制定自身发展战略必须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 展趋势,选择领先战略的企业尤其应该如此。 根据当前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技术的改革创新会给企业带来什 么样的机会,企业技术创新会给企业带来的获利机会和应回避的威胁。领先战略必须有相对应的技术开发市场开发投资,这也意味着 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主要是技术不确定性带来的技术风险和市场上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技术创新战略决定和统帅创新行为。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技术、科学技术落后,科技投入少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宜实行以模仿创新为主,率先创新为辅的技术创新战略。 一、率先创新战略与模仿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从创新的时序上看,可分为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相应的,有率先创新战略与模仿创新战略。率先创新战略就是在世界范围内追求技术领先、产品领先、市场领先,确立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就是干方百计获取(购买、破译等)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加以研究、改进,生产出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者竞争,获取经济效益的创新战略。 率先创新战略的优点是,在技术上遥遥领先,在一段时间内可获得垄断利润。但实施率先创新战略,需具备一系列条件。 1.科技投入强度大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的重大技术创新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占全世界的90%以上,而这些国家的跨国大公司的科技投入一般超过本国科技投入的60%以上。科技投入强度大,是这些大公司率先创新的基础。如IBM,60年代初,向第三代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进军,一共投资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首批三颗原子弹的科研经费。投资之大,史无前例,以至\"研究开发一旦失败,IBM将不复存在\"。IBM以血的代价开拓创新,奠定了在计算机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2.科技实力雄厚 率先创新是~种前无古人的工作,从设想、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各个环节都必须有一批优秀人才,形成完整的创新链。对率先创新来说,研究开发更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各大公司都建立了庞大的科研机构。美国贝尔研究所有2万名员工,博士占科研人员的20%以上。自建所以来,取得两万多项专利,50多项重大发明,七人四次获诺贝尔奖。这些大公司聚集了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具备了率先创新的科技实力。 3.技术积累丰厚,科研、试验、生产条件优越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产业经济学论文 题目: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苹果公司为例 姓名:郭庄靖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金融 班级:金融092 学号: 2011年12月15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以苹果公司为例 金融092 郭庄靖 摘要: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关注是否适合自身发展。我们以苹果公司为例探讨苹果公司是如何进行自身的技术改革,让企业发展到IT产业的龙头。 关键词:技术创新发展苹果公司 技术创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经济发展观,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不能把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或单纯的技术活动,而要正确把握技术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和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全过程。正因为如此,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是各类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 苹果公司自1977年成立以来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运用创新性模式经营,自己有着一套自己的经营模式。手机最早是美国IT巨头摩托罗拉公司发明的。到本世纪初,世界手机生产巨头确立,我国手机生产商也达20余家。在这一背景和市场格局下,投资研发和生产手机,无疑隐藏着巨大风险,在如此白热化的竞争中,很难想象有人会中途冒险进入这个行业。 然而,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iphone,之后就成为炙手可热的街机。归根到底还是产品的独特性与不间断的创新。包括iphone在内的ipod、ipad,苹果的每一款产品都可以视为艺术品,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苹果一直在坚持创新基因,路径没有大的改变,但创新的方式在改变。从最早的技术导向型创新,转到了今天的价值创新,这是商业模式的改变。最突出的例子就是iPod与iTunes。回顾历史,1999年三星就已开发出MP3,而iPod直到2001年才出来;1999年美国东北大学学生 ShawnFanning开发出Napster,可以免费下载音乐,苹果在此创意推动下与音乐发行公司商谈,最终推出了iTunes。虽然这两样东西都不是苹果首创的,但苹果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产品+内容”的组合,实现了价值创新,很好地构建了一个双边市场,使产品连接两边不同的用户,本身做成了一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随着一边用户的增多、价值的体现,会导致另外一边用户数量的增加。无论是iMac、iPod,还是iPhone、iPad,你会发现苹果的产品一边连着广大消费者,另外一边联系着应用程序开发商。这样一个平台建立起来,既有跨边的网络效应,也有同边的网络效应,很多人看别人用iPhone,就有一个追随效应。由于网络效应的作用,成功的平台享有递增的规模效益。所以说,今天苹果的创新不是仅仅着眼于产品,而是把产品做成一个平台。随着使用苹果产品的人越来越多,愿意做应用程序开发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然聚集效应就出现了。由此,它的颠覆性创新的生态系统就构建起来了。 从“让用户容易使用、乐于接受”到“塑造用户新的使用习惯”,可谓苹果对“技术创新”和“技术领先”的独到理解。“用户体验”的另一层含义是审美:独特、精致的产品设计,让人产生审美的愉悦和“炫酷”的感觉。乔布斯深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办法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矿井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充分调动各级员工创新积极性,引导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据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规定,制定公司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第七十七条、七十八条的有关规定;以及集团公司、煤业公司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矿业公司所属部门、各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员工。 第二章技术创新类别和奖励范围 一、本办法所指创新为矿业公司所属部门、各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员工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技术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技术改造。 二、管理创新指打破原来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方法,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合理汇聚、分配各种资源,实现工作效率、效益提升,员工素质、企业形象得到改善提高目标。技术创新指为了研发新技术或提升现有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专利)等: (1)科技创新进步项目:创新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以及职务发明专利等。 (2)推广创新项目:对适用新技术的推广项目和已有工作的创新。 (3)管理创新成果: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的创新和应用(4)优秀技术决策,公开发表的论文。 (5)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 第三章创新评审和奖励机构 一、组织领导 成立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委员会。 主任:党委书记经理 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生产副经理安全副经理机电副经理开拓副经理经营副经理工会主席 成员:各专业副总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部长党建部部长生产技术部主任生产技术部技术主任安全管理部主任工程师安全管理部主任 经管部主任工会副主席科协副主席团委书记 为保证创新工作日常开展,成立员工创新成果评审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科协。 办公室主任:科协副主席(兼)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不

能模仿的、持续创新并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一,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一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谈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的要求和途径 1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条件和要求 1.1创新需要理论指导和知识支撑,需要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 创新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创新行动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奢谈技术创新就好比是盖空中楼阁。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克服一切困难,勇于解决任何复杂的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科技成果;要求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掌握各种新的知识;创新还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技术创新才能脚踏实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具备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是企业自身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主动行为。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表明,有效创新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企业的创新者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它包括企业的研发人员、企业家、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等。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思想意识、管理素质和组织才能的一种综合表现,本质是一种锐意进取、勇于挑战的创业冲动。 1.3要开展技术创新,企业必须具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创新构思的形成、开发设计、中间试验直至生产管理等环节组成的连续过程,它要求企业必须按技术创新的目标建立快捷、高效、既充分发挥各部门功能,又能实现整体协调、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以及最佳配置企业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员工创新积极性、能动性的管理方式。所以,创新的机制和管理是企业能否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 1.4开展技术创新,要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都要量力而行。我们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上主要以应用为主,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方式,共同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节约技术创新的成本。 另外,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谨防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脱节。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企业原有的技术资源,防止不切实际的“变革”和由此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要努力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收入。 2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 2.1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创新意识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技术创新,实施“科教兴企”战略,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加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位员工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明天的饭碗”,形成人人关心科技进步的氛围。 2.2面向市场,结合实际开展技术创新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技术创新主要应该在施工技术集成化等方面进行努力。应在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结合自己的特点确定科研攻关项目和引进先进技术,为把我公司建成综合发展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而奋斗。 2.3重视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大力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在人才使用中,大胆启用年轻同志到重要技术岗位任职,并通过科技研究和攻关,锻炼科技队伍。给科技人员在生活、工作上创造有利条件,制订有关职称晋升、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极大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技术创新管理办法

技术创新管理办法(初稿) 1、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技术创新的名词定义、组织管理、评审程序、建议和改进的内容、奖励标准及考核。 3、名词术语及定义 3.1合理化建议:指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 3.2技术改进:即过去讲的小改小革。是指对企业或系统的生产设备、装置、工具、仪器、工艺技术等方面所作的改进和革新,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物料的浪费,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行费用,有利保护环境、防止事故发生。并在并通过车间或班组得到实施并取得成功。 3.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或通过自主研发得到先进技术、以及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集成形成新的技术,实施后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形成市场竟争力。 3.4管理创新:通过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改变做事的方式、及办事流程,最终取得好的效益并增进组织的绩效。管理创新包括思想与理念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与模式的创新、运作流程创新、技术与方式方法创新、市场与产品创新等内容。 3.5进步性:指所采取的方案和措施相对原有的方案和措施有所进步和完善,实施后可使效率有所提高。 3.6可行性:指建议和技术改进的方案措施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容易

实现。 3.7效益性:指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实施以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能 4.1公司成立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评审委员会。负责审定技术创新的各种制度,审议评定奖励项目,协调各种关系。 4.2公司评审委员会组织机构 组长李康杰总工程师 副组长生产副总设备副总 成员各单位厂长、副厂长、技术装备部、财务部、工会等相关人员。 4.3技术装备部是评审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主要办理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项目的评审奖励项目的收集、登记、整理、传递、评审、奖励、异议处理、建档存档等日常工作。 4.4技术装备部负责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的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制定具体措施,经评审委员会讨论后负责实施。 4.5经讨论采纳后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项目由分管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组织实施。 5、报送审议程序 5.1凡各单位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项目都必须认真填写《技术创新项目登记表》,《技术改进项目登记表》《合理化建议登记表》必要时附报有关详细数据、图纸、设计研究的技术文字资料等,经各单位生产技术科及厂部领导签字后及时送技术装备部登记。 5.2技术装备部在收到《登记表》和有关文字资料后,组织评审会给与评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作者:————————————————————————————————日期:

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办法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矿井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充分调动各级员工创新积极性,引导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据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规定,制定公司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第七十七条、七十八条的有关规定;以及集团公司、煤业公司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矿业公司所属部门、各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员工。 第二章技术创新类别和奖励范围 一、本办法所指创新为矿业公司所属部门、各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员工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技术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技术改造。 二、管理创新指打破原来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方法,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合理汇聚、分配各种资源,实现工作效率、效益提升,员工素质、企业形象得到改善提高目标。技术创新指为了研发新技术或提升现有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专利)等: (1)科技创新进步项目:创新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以及职务发明专利等。 (2)推广创新项目:对适用新技术的推广项目和已有工作的创新。 (3)管理创新成果: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的创新和应用(4)优秀技术决策,公开发表的论文。 (5)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 第三章创新评审和奖励机构 一、组织领导 成立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委员会。 主任:党委书记经理 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生产副经理安全副经理机电副经理开拓副经理经营副经理工会主席 成员:各专业副总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部长党建部部长生产技术部主任生产技术部技术主任安全管理部主任工程师安全管理部 主任经管部主任工会副主席科协副主席团委书记为保证创新工作日常开展,成立员工创新成果评审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科协。 办公室主任:科协副主席(兼)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学术界则有争议。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发展阶段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对现代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斯内茨(SimonKuznets)的研究,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一般是国家的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但是人均的产量不增加,人的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改善。现代经济增长是在人口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人均产量也增长,每个人可以享用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的速度在工业革命以后变得越来越快。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想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赶上发达国家,就只有在技术创新的速度上比发达国家更快,才有可能实现这个发展目标。 但对技术创新的含义,经济学界和科技界的理解不完全相同。经济学界所谓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innovation),是指一个生产者在下一期生产中所采用的技术比这一期生产的技术好,效率高,这个“新”技术不必是最新的发明。在科技界里则习惯地把创新(innovation)和发明(invention)等同起来。发明是从无到有,是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现有知识存量的一个增量贡献。但在经济学里则把发明和创新分开,创新侧重已经发明出来的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是和一个生

产者现在实际采用的技术比较,而不是和世界总体的技术水平做比较。最发达国家各个产业所采用技术在世界各国的相同产业中通产处于最先进的水平,既然如此,发达国家在下一期生产时要采用比现在更好的技术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新发明。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在传统的产业如纺织业,或是在现代的信息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可以和发达国家一样,靠发明来取得新技术,也可以利用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引进技术的方式,包括买专利、模仿等等,取得技术创新。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在这两种可能方式当中到底哪一种方式比较好?应该依成本和效益的比较而定。关于发明,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上的发明,投入非常巨大。像IBM每年的研发投入是五十多亿美元,摩托罗拉四十多亿美元,因特尔三十多亿美元,朗讯四十多亿美元。而且风险非常高:一般在最前沿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一百个立项,到最后大约只有五个取得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在十个申请专利的技术中,大约只有一、二个具有商业价值。也就是说,在一百个研发项目中,最后只有一、二个项目,对企业的投入有了回报,对整体的经济发展作了贡献。如果只看这个最后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研发项目,它有专利的保护,可以拥有全世界的市场,如果其它国家的企业要用这项新技术必须付专利费,这项技术研发投资的回报率会相当高。但是如果把那99项失败也算是取得这一项成功的必要成本,那幺,在最前沿技术研发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有许多实证研究发现,拥有核心技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全球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面前,技术创新己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而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能否健康、稳定成长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这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拥有充沛的活力,与正处于改制阶段的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创新更有动力。截至2004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既。我国GDP的5.既、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叽、税收的46.器以及出口总额的62 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繁荣昌盛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体制改革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的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在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而这些科研机构不具备将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权力与能力,导致了大量的创新成果无法在实现其最终价值。反观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规模、技术的限制,自主创新的能力较低,以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为技术创新主要模式,对技术转移的依赖性很高。

中小企业对各类科技成果的大量需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大力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而中小企业在吸收先进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从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企业的研发工作,促进了科研体制的改革。

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1.总则 1.1为保障公司持续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不断提高公司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开发、利用内外部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增强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特此制定本制度。 1.2技术创新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运用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质量、创新产品、节能降耗、改善劳动环境等一系列技术活动。 1.3围绕公司发展需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工作,重点解决生产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保障公司快速健康发展。 2.创新原则与目标 2.1公司大力鼓励和支持技术进步,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品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培养科技人才,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自主创新。 2.2 技术创新遵循下列原则: (1)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 (2)以各产品工艺生产为主线,配套安排原料、能源、环保以及相关的技术装备,形成系统配套性; (3)以市场为导向,以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 (4)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起点和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封闭式发展。 2.3 技术创新工作目标: (1)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需求; (2)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盈利能力及市场

竞争力; (3)更新设备,不断提升设备性能,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改善环境,促进安全清洁生产; (4)改进操作技术,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方法,促进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5)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 3.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1)以先建立研发队伍、再建设项目、再建立研发平台的原则,建立技术分中心认定与管理机制,加速技术分中心建设。 (2)以集中管理为出发点,建立技术中心对研发机构的设立、立项论证、项目验收、成果激励、费用审批的统一管理机制,引领、督导、协调技术创新工作,提升管理绩效。 (3)以国家有关政策为依据,建立符合国家要求与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科技活动费用保障机制,确保技术创新与新品研发资金足额到位。 (4)以自主创新为主,采用官、产、学、研联合研发方式,建立对外技术合作与申报政府支持项目相结合的机制,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内、外部研发资源。 (5)以提升技术创新体系运行的实效为目的,创新科技管理制度体系,用制度的不断创新保证体系管理规范、高效、科学。 (6)以技术薪酬化、成果市场化为引导,建立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研发人员薪酬体系、技术奖金多种形式互动并存的长效激励机制,加速科技进步。 (7)以刚化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指标为手段,建立与一把手KPI指标挂钩的责任考评机制,有效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8)以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为手段,建立不断完善、改进技术创新体系的评价机制,确保体系适应、满足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

技术创新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无分。 1._____被认为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创造性的模仿者【】A.中国B.俄罗斯C.日本D.韩国 2.按熊彼特关于创新的观点,技术创新的承担者(主体)是【】 A.科学家B.大学教授C.企业家D.技术人员 3.技术创新是一个包容____三类要素的系统。【】 A.机构、制度和人员B.技术、经济和社会C.资金、实验室和技术人员D.发明、专利和商标 4.企业的技术知识一般以____等形式表现出来。【】 A.新产品、新商标、新广告 B.新产品、新生产技术、新材料 C.新环境、新制度、新员工 D.新厂址、新厂房、新厂服5.目前,中外企业中所进行的创新活动越来越多地是通过对现有技术或引进技术的____来完成的。【】 A.自主创新B.合资生产C.模仿与改进D.自主创业 6.有效市场需求是指:_____的市场需求。【】 A.投资火热推动B.消费膨胀刺激C.货币升值造成D.真实反映消费者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 7.中国优秀企业在加强技术创新方面应着重谋求开发、形成有特色或优势的【】 A.适用技术B.专有技术C.环保技术D.技术 8.美国以技术(IT)为代表的高技术很发达,主要是因为【】 A国家富,投资多B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C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企业非常重视自主研发、创新D风险投资业追逐暴利9.技术创新是联系科学技术和——的中介与桥梁。【】 A.国际经贸交往B.经济活动C.投资活动D.管理活动 10.企业技术创新策略主要有【】 A.安全性策略、保守性策略、退却性策略B.激进性策略、创造性策略、挑战性策略 C.稳妥性策略、改进性策略、变革性策略D.抄袭性策略、引进性策略、模仿性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l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均无分。 11.高技术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A.高创新性B.高增值性C.高风险性D.高竞争性E.高成功率 12.企业为了促进技术创新,可以选择的有效组织变革措施主要有【】 A.组织分裂法B定性分析法C.定量分析法D.组织调整法E.一条龙法 13.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预测采用的方式主要有【】 A.以用户为媒介B.通过参观博览会、出访外国以了解技术发展方向 C.专利查询D.来自国外的样品E.通过大众媒介、学术刊物来了解技术创新 14.阻碍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哪几种【】 A.缺乏耐性(或耐心)B.解散了设计小组C.不积极申请商标注册D.不能吸收新的技术E.不在成功产品上继续前进

技术创新的作用

技术创新的作用 技术创新对企业而言至关紧要,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技术创新有助于经济增长 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性的论断。1995年,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两个论断深刻揭示了创新的本质和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德国经济学家德里希·李斯特在100年前曾有过一句名言:“一个国家可能很穷,但它若是有创造财富的生产力,它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富;财富的生产比之财富本身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充分证实了他的这一断言。富于进取精神的日本人,凭借技术创新将“财富的生产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世界看到了今天的日本。不仅日本如此,回顾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发展史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各国的实践均证明了技术创新是人类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根本所在。 研究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生产要素和投资推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而进入了创新推动的集约型经济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技术创新,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并提高效率水平和人均产量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而我国的经济增长目前仍然主要处于资金和人力追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资源浪费已构成我国经济增长的严重障碍。 我国目前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能源耗费为美国的5.45倍,日本的14.33倍,德国的10.86倍,甚至是印度的2.86倍。显而易见,如果不依靠技术创新重组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令人担忧,资源短缺雪上加霜。所以,只有技术创新才能解决资源浪费,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残酷,我国只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实施节约资源型战略,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表明: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不创新,企业就不能生存,不持续创新,企业就难以发展。不创新就灭亡,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条难以改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