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点滴谈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点滴谈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点滴谈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点滴谈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点滴谈

◇江苏南通市新桥中学季丽娟

在新的数学课程中,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操纵者以及数学教学中独一无二的权威的地位退下来,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王国奥秘的带路人。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欣赏数学的美,一起为解决某些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的表现有多个方面,其中就包括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成功地创设情境对教学起着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对启迪学生的多维化思维、创造性思维也有着一定的帮助。

一、自主合作情境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为此,《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样崭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或者作为上课时候的一种点缀和摆设,应该由数学教师扎扎实实地去贯彻执行,落实到每一堂课上、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上。教师上课时就应该创设这样自主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去获取他们只要稍微“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笔者在教学中,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知识,决不会在上课的时候喋喋不休地去作详细地讲解。比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条件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去自学、体会,相信学生只要认真就可以学会,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略加点拨就行。而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证明,因为比较复杂,有三边对应相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多种情况,这时候教师不需要先作条分缕析地讲解,完全可以先给出一个合作情境,让同桌学生或者前后桌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有了一定印象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内容的安排进行适当地引导,并告诉学生不同条件下的解题角度和方法以及书写格式规范。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再由老师引领启发,对全等三角形的印象就会比老师单纯地讲解深刻得多。

二、信息技术情境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其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构建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

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鼓

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主要是模拟真实世界,为学生创设体验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这里所指的

信息技术情境主要的就是这一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

具体的、直观的材料,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比如初三课本里的“投影与视图”,这里有“投影”、“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内容,运用课件设置的

情境对教学就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初中生的头脑里立体

的概念还没有能完全建立起来,而课件呈现在屏幕上的

图形再现了生活的真实,声音、画面的多重效果,刺激

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饶有趣味。再加上

教师对课件灵活的掌控,可以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回放,

到了关键处,还能通过播放的速度、闪烁的字幕让学生

加深记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需要注意的是不能

喧宾夺主,不要让多媒体动态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过多

地占用了时间,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是欣赏。

三、数学活动情境

数学教学也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从这一个角度上来说,所有的数学课都是数学活动课。但是这里所指的数

学活动仅仅是指正常的数学教学以外的活动课。对于这

些数学活动课,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认识,绝不能因为

是活动而不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活动虽然不以教学知

识为主要目的,但是却渗透着知识,蕴含着正常的教学

课所少有的趣味。它对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抑或是创

造性思维,对学生智力的考验、能力的提升,都有着相

当重要的作用。其实,数学活动的内容在数学课本上也有,编者在课本的每一章里都安排有数学活动。这些活

动紧扣教材内容,可以说是课本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是

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是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这些活动往往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也就很能触发

学生的学习情趣,增强他们合作探究的欲望和行动。如

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活动资源,将有助于巩固和

深化学生的知识。但是,就笔者的观察和调查,发现不

少教师在这方面花的精力不多,有的根本就不当一回事。

还有少数教师对这些现成的资源甚至于弃之不用,这实

教学设计

25

2009年2月(上旬)总第140期

新课程研究

2009年2月(上旬)总第140期

新课程研究

EW CURRICULUM RESEARCH

N

新课程研究

在是件相当遗憾的事。比如学习了全等三角形以后,测量旗杆高度的活动;学习了轴对称以后,去生活中感受轴对称现象的无处不在的活动;学了平行线以后,设计一些美丽图案的活动;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收集家园附近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绘制成相关的平面分布图的活动,等等。数学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对学生

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是大有裨益的。当然,数学教师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其它的数学活动,作为对课本数学活动的一些补充。笔者就经常将这些活动内容公开在班报和校报上,供学生选择使用。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学好数学好处多多。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必须随时去创设这样那样的情境去方便学生的学习。

《过三点的圆》(冀教版)教学设计

◇河北乐亭县马头营镇初级中学

闫淑艳

一、教学思想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实践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首先设置一个具体实例,引起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分析归纳推理等教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

(大屏幕显示)现有一块碎的圆形玻璃镜子片,

想重新去玻璃店配一块同样大小的圆形玻璃镜子,请问这块残片还有用吗?怎样去配制呢?同学们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们异口同声:想(兴趣高涨)。

师:这个问题就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知识点,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解决这个

问题。

(师出示课题,“过三点的圆”)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师:过一个己知点A 画圆,你有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合作交流,发现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师:谁能解释一下这一现象?

学生1:要画圆必须先确定圆心和半径,而过一个已知点画圆,圆心与半径都不是唯一的,所以可以画无数

个圆。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最终我们有什么发现?学生2: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师:(大屏幕)过己知两点A 、B 两画圆?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请小组派代表把结论展

示一下)

学生3:过两点可以画无数个圆。(其它学生踊跃发言)

学生4:这些圆的圆心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有的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

学生5:∵O 1A=O 2B

O 1A=O 2B

∴O 1O 2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没有疑问,请同学们总结一下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6:过两点有无数个圆,圆心在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平分线上。

师:我们以上研究了过己知一个点、两个点作圆的情况,接下来你还想研究什么?

学生:那么过同一平面内三个点的情况会怎么样呢?(学生迫不及待在平面上任意取三点,自己动手画一画。)

学生7:老师取三点不能画圆。师:真的吗?

(师表示惊讶)

学生8、9:老师真的。

其他学生大声嚷嚷,老师能画。

师:为什么有的能画,而有的不能画呢?

(师把两种情总的图形分别在大屏幕上演示,并找相应的同学边指着屏幕边解释。)

O 5

O 4

O 3

O 2

O 1

A

2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与思考 大丰市三龙镇第二中心小学糜海清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工作。但是,创设情境不是一种时髦,不是盲目使用,我们许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一、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 1、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如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其实,本来有趣的孙悟空出现有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 2、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 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如教学“元角分”,教者安排了“8角钱可以怎样拿”的开放题,为了创设情境,教者这样教学:师:“小明从家乡给北京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个邮局。”,“需要一个邮递员。”“需要一个信封。”。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强行切入:“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多少钱?”“8角钱。”“8角钱怎么拿呢?”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我们看到,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3、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孩子却不这样想,为什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数学课的多见形式,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激活了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现出来.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但只有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深入了解后,才能较好地提出问题,并把握课堂.下面本人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尝试探索和自主学习的问题设计,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1.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1遵循启发诱导原则 在教学中贯切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详尽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1.2遵循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 1.3遵循及时反馈原则 教学过程是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中进行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错误——理解——纠正的循环认知中,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设置疑惑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辩明正误,从而确凿地掌握所学知识. 1.4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教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 合适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切实际,抽象空洞的问题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高深莫测的心理狐疑,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应具备以下要素: 2.1具有最近发展区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依原有知识为基础,以新知识为目标,才能收到优良的效果.2.2具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来创设 2.3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结论的兴趣,调动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适合的思维意向. 2.4具有连续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连续性,能起到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作用.问题情境可以具有单一的连续性,也可以具有层层递进的梯度式的连续性. 3.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有连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优良的情感体验. 3.1通过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四因素构成的.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共同开发者和创造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时制宜地根据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017899645.html,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作者:董艳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8年第15期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有著不容忽视的作用。情境教学能为数学与实际生活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学生为本、联系生活以及有价值是情境创设的主要条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需遵循教材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紧密联系生活以及要有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材;认知;生活;价值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情境的创设还能丰富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得更为生动,从而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为了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实效与作用,教师要深挖教材,以学生为本,紧密联系生活,并创设有价值的情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任务。 一、情境创设要遵循教材实际 教材又称之为课本,主要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制,并系统反映出学科内容。其不仅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媒介,还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而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了服务课堂教学,所以必须严格遵循教材实际,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基于此,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需深挖并认真钻研教材,以了解教材内容的编排目的;同时要明确该节课的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创设出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情境,以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商的变化规律》教学为例,该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商的变化规律、正确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松鼠妈妈分栗子”的情境,如下(多媒体课件演示): 一天,小松鼠妈妈要外出几天,在外出前松鼠妈妈要给5个小松鼠宝宝分栗子,松鼠妈妈说:“现在给你们一人6个栗子,要求吃2天。”小松鼠宝宝们一听,都觉得太少了,有点不开心。松鼠妈妈想了一会,又说:“那我给你们一人12个栗子,但要吃4天。”可是小松鼠宝宝们还是觉得少。随后松鼠妈妈又说:“那我给你们一人24个栗子,一共要吃8天。”小松鼠宝宝们一听到有24个栗子吃,都很开心,就同意了松鼠妈妈。 在学生们看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学生:“你觉得小松鼠宝宝平均每天分到的栗子变多了没有?如果没有,那是为什么呢?而松鼠妈妈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满足小松鼠宝宝们的要求的?”

探究初中数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探究初中数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探究初中数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兴宁市陂东中学罗明 内容摘要:问题情境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焦点。问题情境是联结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有哪些基本的策略和方法,本文将基于实践予以阐述。 关键词:问题情境基本策略一般方法 根据认知理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下面,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 3、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探究,对问题作出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初中数学中有一类气象预报、航行、建桥、测量等带有工程设计属性的应用问题,解答时常需要应用图形特性,根据三角形、圆、等积变换等几何知识求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建立适当的几何模型,使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和境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境交融,从而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价值导向下,创设问题情境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亮点。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数学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但新颖、有趣、富有思考性,而且有较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也有的问题情境创设牵强附会,不能承载数学知识,冲淡了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导致情境不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应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进行深入地探索。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也就是说,任何知识都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一、问题情境及其创设的依据 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觉察到了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

【小课题结题报告】《初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结题报告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结题报告 前言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2020年11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它是从生活中产生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百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而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他们接受、消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创设情境,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创设情境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加上他的活动给他带来的体验会深深地刺激他。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识通过情感功能而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二、本阶段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的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时机、策略。课题将通过调查研究、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围绕以课堂创设情境的问题,总结应用的经验和应用效果,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课堂观念的转变,重视对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创设情境的能力,教师能正确地、有针对性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11-07-07T15:42:27.01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23期供稿作者:廖益辉 [导读] 从教时间不长,却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评价数学: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缺少趣味性,让人昏昏欲睡。 江西省南康市太窝中学廖益辉 从教时间不长,却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评价数学: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缺少趣味性,让人昏昏欲睡。这种观点虽然比较偏激,但至少从侧面反映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消极状态。易地而处,曾几何时,我们不也对数学的实用价值满怀疑惑?反思一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数学未必是有价值的,未必是所有人必需的。其实,生活是美的,而生活中因为有了数学就变得更美。但是为什么学生没有感觉到呢?除了教材的原因外,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教学,我们的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将数学应用于生活。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下面,结合我校的课改情况就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新旧对比,得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入新课,不但巩固了旧知识,而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自己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以生活实例引入 在教学时,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对学生来说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探究的心情与教师一起步入数学的殿堂。如在七年级下册(华师大版)第9章§9.1《生活中的轴对称》的教学中,学生对“照镜子”都很有感触,这一点可以帮助他们初步认识轴对称,要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认识轴对称,光*语言上的表述很难达到目的,这时候就要借助直观教学手段。如图,课件中各种生动的物体可以沿着直线翻折,并最终重合,这样直观的画面给学生很深刻的印象,对于理解“轴对称”这个抽象的概念很有帮助。 以上教学过程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比较自然地引出轴对称,这样使学生感觉到概念的引入不突然,而且还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就能学到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反过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三、创设情境建模引入 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探究,对问题作出解答。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教学时,出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两幅中国地图间有什么关系(相似)?形状又有什么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等)?”。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研究》下半年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编号:JXKT--XS--04--022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研究》下半年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力图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为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信息技术的介入必将带来教育的革命性变化,教学形式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师生间的交流渠道出现了新的变化。以教促研、以研促教,老师们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和钻研课题研究,在课题的研究中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课题研究中各课题组成员加强交流和合作,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课题研究工作氛围。 二、阶段研究目标 1.本学期研究重心放研究各类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情境创设中的具体运用,关注信息技术在课堂情境创设中的实际效果; 2.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处理课本主题情境图,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掌握更多的操作技术。 3.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体验新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 1.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课堂情境创设的形式和方法

上有所突破; 2.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境教学微课研讨,探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模式; 3.组织课题组研讨,探索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不同途径,增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实效性; 4.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四、具体安排 1.2016年9月,召开课题组新学期工作会议,布置本学期研究工作; 2.2016年10月——11月,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境教学微课研讨; 3.2016年12月,汇总课题材料,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海南农垦西达中学王慧莹 摘要:数学问题情境,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克服困难,进而获得成功体验的数学教学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方式 数学新理念提出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通过问题情境这个思维载体,让数学问题隐含在问题情境之中,或者是将数学问题迁移引伸到具体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去,促使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激发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愉快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有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即以此为主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动画式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由于中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容易关注,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使之变得新奇有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进而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课的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演示:古埃及人的金字塔。让学生猜测一下它的塔基可能的形状?(学生有的猜是四边形,有的猜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 摘要:小学数学情境的设置方法有很多,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快乐学数学 一、引进生活,“趣”中激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我为学生展示了CCTV “青年歌手大奖赛”比赛情境,出示了2号选手的比赛成绩:9.87、9.90、9.96、9.85、9.85。 先让学生根据比赛成绩,充分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我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

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自己要当一回裁判。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容易判断出结果。这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96是最高分,9.78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了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上面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二、探究悬疑,“思”中解疑 开放题不受单项知识的约束,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起来,从而能够全面考虑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二年级下册学习完乘法这单元以后,在复习课的最后我出了这样一道开放题: 钢笔文具盒水彩笔蛋糕巧克力 18元27元9元3元6元 (1)兰兰买了水彩笔,芳芳买了蛋糕,兰兰花的钱是芳芳的几倍? (2)月月花的钱是兰兰的3倍,红红花的钱是芳芳的2倍。月月和红红分别买的是什么? (3)老师买了两样物品,其中一件物品的价钱是另一件物品价钱的3倍,猜一猜老师买了什么物品? 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目,选择了合适的方法解决了前两个问题,较好地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一个数的几倍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doc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营造数学探究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直线、射线、线段时,再讲直线的性质是,若引入:孩子在帮父母种植包谷时要提前插两根桩拉线,那是为什么呢?在九年级的概率的问题时,问学生你们再街上玩弹球的游戏时,赢得多,还是输的多呢?那是为什么?能够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并能产生积极的思维共鸣. 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知识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趣味故事创设情境 在课堂的导课或上课中间讲解时穿插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小谜语等来创设情境,适当增加趣味成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图像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导课,我运用了众所周知的“龟兔赛跑”故事,让一个学生讲解故事,紧接着提问那用函数图像如何表示龟兔赛跑的过程呢?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图像后一起分析图像的性质及其过程.如下图:

三、运用知识的类比创设情境 有些课题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类似时,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新课,促使知识的迁移,比旧出新,自然过渡.运用类比引入法,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领会更加全面.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例进行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学生听到这里,就会有了探索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不宜范围过大,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某个知识点进行类比,将“已知”和“未知”自然地连接起来,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发现新知识.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四、利用教具演示创设情境 演示教具引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圆心角定义”时,可以把一个机械的钟表带入课堂,让学生们看到分针与秒针所形成的角,就能很好的对圆心角获得感性的认识,即形象又直观.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尤其是在学习几何部分的知识时,利用教具演示的方法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知识形象、生动、有趣化,使学生的认知能过得到很好的洗礼和呈现.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喜欢新奇的事物,在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运用动画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知识更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上来.例如:在讲到圆与直线的关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进行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2、实践意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调研,发现:学生不是缺少学习的资源,而是缺少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是在老师们的反复组织教学和奖品激励下被动地去学。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认为,只有创设极富童趣和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在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下,在老师逐个递进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因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不断优化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也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有效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教学情形。 2.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通过创设大量现实、有趣且具有生活化的情境,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和发展了数学综合能力。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7-04-25T16:04:54.9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作者:刘于斌 [导读]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湖北省潜江市张金中学433100 摘要: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认知需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为此,初中数学要创设质疑情境、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操作实践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学会探索,学会学习,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数学能力 一、创设质疑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创设的各种因素来诱发学生的内部因素,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鼓励学生发问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引起疑问、获得新的发现,久而久之,就能形成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如在一堂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则k应满足什么条件? 某学生回答:因为方程有实数解,所以判别式大于等于0,于是4-4(k-1)≥0,解得k≤2。 另一学生产生疑问:k≠1,否则这个方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答案是k≤2且k≠1。 此时,笔者将题目改为: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则k应满足什么条件? 一学生回答:一样! 此时教室里讨论开了:题目没有说这是一元二次方程,但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怎能用判别式呢?k=1时……经过一番质疑讨论,学生得出这道题目应分类讨论: 当k≠1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由题意得4-4(k-1)≥0,解得k≤2。当k=1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解是x=- ,所以k≤2。 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中,让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完善了本题的解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唤起求知欲,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善于指出问题。 二、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 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自主参与,与他人合作交流,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情境:有一铁匠想用一块锐角三角形铁皮余料制成正方形零件,为提高锐角三角形余料的利用率,正方形的边长总希望大一些为好,怎样才能使正方形的边长最大?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内接正方形的边落在三角形的哪边上,正方形的边长最大?学生探索得:对于锐角三角形余料,内接正方形的一边落在锐角三角形最短边上时,边长最大,即加工成的正方形最大。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创设生活情境 在数学新知获得阶段,是由学生现实经验到学科活动经验的过渡,这是抽象的过程、归纳的过程;而在知识综合运用阶段则更多的表现为演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并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的问题情境。因为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成为沟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新知的桥梁,并构成课程目标实现的逻辑起点。为此,要创设再现学生生活事例或生活问题的现实情境,教师必须对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材料进行比较研究,把握两点之间的关联,找准情境创设的切入口,确定问题情境的框架。例如,在分式的运算复习中可提问:往一杯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糖,糖水是否变甜?为什么?通过上述情境的创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启迪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追求和探究新知识,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创设操作实践情境 操作实践是发展学生思维和锻炼学生创新技能的重要手段,而且最深刻的新知的获得莫过于用自己的双手从实践中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尤其是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创设能激发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操作实验而获得新知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听数学。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举措,其创设的策略还有待探究,其关键在于在教学中要结合数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会探索。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现实的、有趣的、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来增强教学效果而创设的教学环境。好的教学情境 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并富有现实意义的特点,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 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 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初 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初中数学教学,特别是在农村,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对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因为数学学科自身抽象、严谨的特点;二是“读书无用论”造 成学生的厌学现象;三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想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既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那就应该把情境创设作为体现数学生活化的一种重 要举措。那么,如何创设条件使数学课堂生活化?如何将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紧密结合?结 合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经验获得的成效,谈个人的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这是一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很好方法。所以,教学工作中,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充分利用 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特点,设计一些“好问题”。而“好问题”应该具备下列特点:问题是现实的、有趣的; (2)问题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和探索性; (3)问题的解决具有解法多样化和思维多样性; (4)问题能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 在设计问题时,一是所设计的问题是学生“举手不及,跃而可获”的,这需要教师在对学 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充分分析之后,设计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二是问题的提法 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三是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即问题有层次性;四是要 将将数学思想模式用于探究所提出的问题。 二、创设故事情境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 故事或典故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 的兴趣。初中生由于年纪普遍不大,因此他们对一些故事都非常感兴趣。为了打破数学课堂 过于沉闷的氛围,我们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例如,在上“统计初步”这一课时,我引 用了《吝啬财主买火柴》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吝啬的财主。有一天,他叫儿子去买火柴,临走时还嘱咐儿子,火柴要每根都能点着的。不一会儿,儿子把火柴买回来交给他。财主问 是否根根点得着,儿子大声回答说:“当然会了,因为我把每一根火柴都点过了!”通过这个 故事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之后,马上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办这件事,你又怎么办? 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

探究初中数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探究初中数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兴宁市陂东中学罗明 内容摘要:问题情境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焦点。问题情境是联结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有哪些基本的策略和方法,本文将基于实践予以阐述。 关键词:问题情境基本策略一般方法 根据认知理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下面,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 3、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探究,对问题作出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初中数学中有一类气象预报、航行、建桥、测量等带有工程设计属性的应用问题,解答时常需要应用图形特性,根据三角形、圆、等积变换等几何知识求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建立适当的几何模型,使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其教学对小学生数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很大增长,创新能力也有所提升,这些都是数学教学中需要面?Φ闹饕?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不同问题做出针对性设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做出了深入分析,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进一步为他们打好数学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策略;研究 一、小学数学相关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 1. 思考性的数学情境 在数学学习中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欣赏层面。数学这门学科具备极深刻的内涵,在创设情境时要包括大量信息,以进一步确保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巨大提升,在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与疑惑

的同时,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相关问题,从而让他们在数学教学情境中及时吸取数学信息。因此,教师要保证提出的数学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 2. 趣味性的数学情境 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使他们在此过程中自我认知能力不断提升,根据教学资源实际,设计出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 有效性的数学情境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首先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一定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继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达到创设有效问题教学情境的目的。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最主要的还是要具备有效性,才可以充分体现其重要的价值。 二、小学数学相关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 1. 以故事形式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并且好奇心强,他们对于故事有着强烈的兴趣,容易被故事吸引。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进行一些简单易懂小故事的创造,激发出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帮助他们更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