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务器虚拟化超融合

服务器虚拟化超融合

服务器虚拟化超融合
服务器虚拟化超融合

服务器虚拟化超融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服务器虚拟化 & 超融合

一.服务器虚拟化

三大特性

提高利用率

通过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若干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或者让几台服务器变成一台服务器来用,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实现服务器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

资源的按需分配,可以随着业务系统的工作负载动态变化来调整资源的供给,正是有了虚拟化才使得这个实现能够更加方便。

资源的负载均衡,从整个企业的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方面考虑,通过使用一些动态优化的算法就能够将这些虚拟化的服务器在不同的资源、机器里面进行调配,减少物理机器的数量。

提高稳定性

通过虚拟机动态迁移技术实现虚拟机的在线动态迁移,保证业务连续性;

进行计划内硬件维护和升级迁移工作负载,业务不中断,实现整个架构的高可用性。

高可用HA实现数据中心业务高可用,无需使用昂贵、复杂的传统集群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硬件、软件故障造成的业务中断时间,提高整个基础架构范围内的高可靠性。提高可用性,带来具有透明负载均衡、故障自动隔离、系统自动重构的高可靠服务器应用环境。

提高安全性

通过将操作系统和应用从服务器硬件设备隔离开,病毒与其他安全威胁无法感染其他应用。

面临的挑战

存储的性能

由于服务器让顺序访问变得随机,随机访问这种行为对存储系统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它尤其会加重存储系统的负担。由于在虚拟化环境中,很容易创建VM,那么对存储容量的需求就会上升。同时,随着VM在虚拟化基础设施中的活动,会遇到更多的随机I/O(输入/输出),这对存储系统的容量和性能都是负担。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会迫使人们放慢虚拟化步伐,因为必须在存储上花费比预期更多的钱。

二.超融合

九大特性

简化IT架构

在单一设备中融合计算和存储,无需专用的存储设备,大大精简了IT基础架构,降低了系统复杂性。

灵活

以软件定义为核心,虚拟化和分布式存储技术为基础,以软件定义的方式对外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资源按需供给,更加灵活。

高性能

超融合的分布式存储系统,随着节点的增加,性能和容量线性增长。

高效数据处理

数据更加靠近计算,不会像传统三层架构(服务器、存储、网络)每个数据的读写都要经过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三层,让计算更加高效,同时也降

低了延迟。

读优化顺序写

服务器让顺序访问变得随机,随机访问这种行为对传统存储系统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它尤其会加重传统存储系统的负担。

在超融合系统中,通过顺序写技术,将随机的写做顺序整理,充分发挥机械硬盘的顺序写优势;通过读优化技术,就近读取本地数据,可以大大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NAS功能

支持NAS功能,可以满足企业内部文件共享以及不同平台之间数据共享的需求,而无需额外的NAS存储设备。

按需扩展

随着业务规模的发展,可以按需扩展存储和计算资源,避免过度规划带来的资源浪费。灵活的在线扩展方式,不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

快速部署

开箱即用的部署方式,可以免去传统集中存储环境下存储的规划、连接、配置等复杂的管理操作,无需再配置RAID组、LUN、卷等,大大缩短了业务上线周期。

简化管理

在单一web中实现对存储及虚拟化的管理,无需专业的存储管理工程师,降低了运维管理成本。

三.总结

通过服务器虚拟化尽管提高了物理资源的利用率以及保障了业务的连续性

和安全性,但同时也给后端的共享存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还是没有摆脱传统三层架构的局限性,特别是存储的性能、可扩展性及可管理性方面。然而,超融合不但很好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及保障了业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外,同时其高性能、按需扩展、简化部署及统一管理和NAS功能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更适合新的信息化发展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