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6.5频数直方图练习新版浙教版

2019年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6.5频数直方图练习新版浙教版

2019年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6.5频数直方图练习新版浙教版
2019年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6.5频数直方图练习新版浙教版

6.5 频数直方图

知识点1频数直方图

1.频数直方图:由若干个宽等于组距,面积表示每一组频数的长方形组成的统计图叫做频数直方图,简称直方图.

2.频数直方图的结构:

由横轴、纵轴、条形图三部分组成.横柚表示分组情况,纵轴表示频数,条形图中每一个条形是立于横轴上的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宽等于组距,高度对应频数.1.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组统计时,若第一组的组别为57.5~62.5,则这一组的组中值是________.

知识点2绘制频数直方图

作频数直方图的步骤:

1.列出频数表;

2.画具有相同原点,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表示各组别和相应的频数.然后分别以横轴上每一组的两边界点为端点的线段为底边,作高为相应频数的长方形,就得到所求的频数直方图.

2.某中学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同年龄的40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cm):

168,160,157,161,158,153,158,164,158,163,

158,157,167,154,159,166,159,156,162,158,

159,160,164,164,170,163,162,154,151,146,

151,160,165,158,149,157,162,159,165,157.

请将上述的数据整理后,列出频数表,画出频数直方图,并根据所画的直方图说明:大部分女生处于哪个身高段?身高的整体分布情况如何?

学会从频数直方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在一次体育测试中,七年级若干名学生1分钟跳绳次数的频数直方图如图6-5-1所示.请根据这个直方图求参加测试的总人数以及自左至右最后一组的频率.

图6-5-1

[反思] 如果从收集的数据出发,作出频数直方图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一、选择题

1.在频数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宽等于( )

A.频数

B.频率

C.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D.组距

2.对某班60名同学的一次数学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如果频数直方图中80.5~90.5分这一组的频数是18,那么这个班的学生这次数学测验成绩在80.5~90.5分之间的频率是( ) A.18 B.0.4

C.0.3 D.0.35

3.2016·温州图6-5-2是七年级(1)班45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频数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由图可知,人数最多的一组是( )

图6-5-2

A.2~4小时B.4~6小时

C.6~8小时D.8~10小时

4.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对七年级(2)班的50名学生进行了立定跳远、铅球、100米短跑三个项目的测试,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图6-5-3所示的是将该班学生所得的三项成绩(成绩均为整数)之和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画出的频数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前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为0.02,0.1,0.12,0.46.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学生成绩大于或等于27分的有15人;

②第四小组的人数最多;

③第3名的学生在第四小组(22.5~26.5)内.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

图6-5-3

二、填空题

5.某校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应用问题小测验,如图6-5-4所示是将(1)班60名学生的成绩(分数为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画出的频数直方图.已知从左至右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05,0.15,0.35,0.30,那么在这次测试中成绩优秀(分数大于或等于80

分为优秀)的有________人.

图6-5-4

三、解答题

6.某校举行电脑设计作品比赛,各班派学生代表参加.现将所有比赛成绩(得分取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处理后分成五组,并绘制了频数直方图.请结合图6-5-5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图6-5-5

(1)参加比赛的学生的总人数是多少?

(2)80.5~90.5这一分数段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

(3)根据统计图,请你也提出一个问题,并做出回答.

7.2015·台州某校想了解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情况,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对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x(单位:时)进行分组整理,并绘制了如图6-5-6所示的不完整的频数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

图6-5-6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频数直方图;

(2)求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和E组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3)请估计该校3000名学生中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6小时的人数.

8.2016·无锡某校为了解全校学生上学期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学校随机调查了本校50名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的次数,并将调查所得的数据整理如下:

参加社区活动次数的频数、频率分布表

参加社区活动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图6-5-7

根据以上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a=________,b=________.

(2)请把频数直方图补充完整.(画图后请标注相应的数据)

(3)若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请估计该校在上学期参加社区活动超过6次的学生有多少人.

某社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珍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提倡节约用水,从本社区5000户家庭中随机抽取100户,调查他们家庭每月的平均用水量,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如下的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图6-5-8

请根据上面的统计图表,解答下列问题:

(1)在频数表中:m=________,n=________;

(2)根据题中数据补全频数直方图;

(3)如果自来水公司将基本月用水量定为每户每月12吨,不超过基本月用水量的部分享受基本价格,超出基本月用水量的部分实行加价收费,那么该社区用户中约有多少户家庭能够全部享受基本价格?

详解详析

教材的地位

和作用

频数直方图是条形统计图的延伸,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

应用

知识

与技

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据分布情况;通过绘制频数表,绘制出频数直方图;

会运用频数直方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

与方

通过经历调查、统计、分析等活动,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经历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了解频数与频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

过绘图,进一步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设计,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

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绘制频数直方图

难点用频数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易错

由于对频数直方图的概念掌握不牢,导致频率计算错误

【预习效果检测】

1.[答案] 60

2.[解析] 由于有40个数据,最小的数据为146 cm,最大的数据为170 cm,差为24 cm,可将数据分成5组,整理数据列出频数表,画出频数直方图,可从总体上把握数据的分布情况.

解:列频数表如下:

身高x(cm)划记频数

146≤x<151 2

151≤x<156正 5

156≤x<161正正正18

161≤x<166正正11

166≤x<171 4

观察频数直方图可知,大部分女生身高处于156 cm到166 cm之间,占抽查人数的72.5%,低于156 cm和高于166 cm(包括166 cm)的女生比较少,分别占17.5%和10%.

【重难互动探究】

例[解析] 从频数直方图中获取信息,并结合信息加以评价,解决相关问题.

解:参加测试的总人数为50,

自左至右最后一组的频率为12÷50=0.24.

【课堂总结反思】

[反思] 需要经过的步骤为:(1)分组;(2)划记;(3)编制频数表;(4)作出频数直方图.

【作业高效训练】

[课堂达标]

1.D

2.[解析] C 频率等于18÷60=0.3.故选C.

3.B

4.[解析] A 根据公式:频率=频数

样本容量

即可计算出各组的人数.

即第一组人数为50×0.02=1;

第二组人数为50×0.1=5;

第三组人数为50×0.12=6;

第四组人数为50×0.46=23;

第五组人数为50×(1-0.02-0.1-0.12-0.46)=15.

所以学生成绩大于或等于27分的有15人,第四小组的人数最多,第3名的学生在第五小组.

5.[答案] 27

[解析] 由于各小组频率之和等于1,所以89.5~99.5分数段的频率等于0.15,所以优秀人数为60×(0.30+0.15)=27.

6.解:(1)参赛学生的总人数为4+12+20+10+6=52.

(2)80.5~90.5这一分数段的频数为10,频率为5 26 .

(3)答案不唯一,所提问题举例如下:

①90.5~100.5这一分数段内的学生人数与50.5~60.5这一分数段内的学生人数哪一个多?

答:在90.5~100.5这一分数段内的学生人数多.

②若规定90分以上(不含90分)为优秀,则此次比赛的优秀率为多少?(精确到0.1%)

答:6

52

×100%≈11.5%. 7.解:(1)图略(D组频数25).

(2)根据题意,E组对应的人数是4,而总人数是10÷10%=100,4

100

×100%=4%,

所以E组对的圆心角的度数是4%×360°=14.4°,m%=1-10%-4%-25%-21%=40%. 所以m=40.

(3)∵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6小时的人数的百分数是25%+4%=29%,

∴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6小时的人数为29%×3000=870.

8.解:(1)12 0.08 (2)图略(频数:12)

(3)1200×(1-0.20-0.24)=672(人).

答:上学期参加社区活动超过6次的学生有672人.

[数学活动]

解:(1)10÷0.1=100,m÷100=0.2,

解得m=20,

n=25÷100=0.25.故答案为20,0.25.

(2)补全频数直方图如图:

用户月用水量频数直方图

(3)5000×(0.1+0.2+0.36)=3300(户).

答:该社区用户中约有3300户家庭能够全部享受基本价格.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教案

10.2 直方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2.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提高合理思维、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直方图中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判断.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

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 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 cm (从最小值起每隔3 cm 作为一组). 232733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三、实例探究 例 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教材上表(单位:cm ).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 7.4-4.0=3.4.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在本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如果取组距为0.3,那么由于 3.04.3=11,3 1 可分成 1 2 组,组数适合.于是取组距为 0.3,组数为12.

七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复习六 数据与统计图表校本作业 (新版)浙教版

期末复习六数据与统计图表 复习目标 必备知识与防范点 一、必备知识: 1.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这种调查叫做.从考察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调查叫做. 2.在统计中,我们将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的集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叫做样本的容量.3.常用的统计图有、、和. 4.将数据分组后,每一组的后一个边界值与前一个边界值的差叫做.将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叫做.若数据按问题中事件类别分组,则频数就是各类事件发生的.反映数据分布的统计表叫做. 5.每一组与的比叫做这一组数据(或事件)的频率. 二、防范点: 1.抽样调查选取样本时,样本中的个体要有代表性,样本容量要合适.

2.正确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不要混淆,并注意样本容量无单位.3.制作统计表、统计图时不要遗漏标题. 4.制作频数表、频数直方图时首先要确保频数数据的准确,其次注意频率一般用小数表示,不用百分数. 例题精析 考点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例1 (1)中考结束后,小明想了解今年杭州各普高的录取分数线,他需要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些数据?() A.测量 B.查阅文献资料、互联网 C.调查 D.直接观察 (2)下列调查方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B.了解A市每天的流动人口数,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C.了解A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D.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3)为了了解B市2017年中考数学学科各分数段成绩分布情况,从中抽取300名考生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 A. 300 B.被抽取的300名学生 C.被抽取的300名学生的中考数学成绩 D. B市2017年中考数学成绩 反思:数据的收集可以采用直接或间接途径,直接途径可以用到观察、测量、调查或实验等手段,间接途径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等.调查又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当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时,往往选用抽样调查.抽样调查过程中的样本抽取要具有代表性,样本容量要适合.同时也要区分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四个概念. 考点二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 例2 (1)要反映某地某月气温的变化情况最适合采用()

七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汇总

第六章《实数》计算题 1.计算: (1)||+|﹣1|﹣|3|(2)﹣++. |2.计算:﹣|2﹣﹣.2+)=+.(2)(x﹣13.()计算:1 234.计算:﹣3+|.|+﹣.﹣|++|.计算53﹣ 2015.6.计算:(﹣1)|++|﹣2+2015)1.计算:(﹣7+.+|1﹣|﹣32=9.)(x﹣1 (2)4 (1)5x =﹣40 .解方程823﹣8=0.﹣1)②27(x9.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①4x=25 23=﹣27).2)(2x+10 4x 10.求下列各式中的x (1)(=81;233x)(2 (1)(x+1)﹣3=0;11.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4=﹣20. 2)()+12.计算(1﹣||+﹣(21)+ .计算题:13..﹣(﹣+|(;﹣+)(14.计算 1 2)1|+1) ..1516.计算: 2|﹣﹣)﹣﹣|+6(﹣1() |.2﹣|+|﹣﹣|+|1)2(|2﹣16=0 3)+)(34(x3.8﹣=)3﹣x (27)4(.,,﹣1.732,,,﹣3,0,0.3,17.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括 号内:,,,0.1010010001…,||,整数{};

分数;{}; 正数{}; 负数{}; 有理数{}; 无理数{}. 18.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π,0.1010010001…,,0﹣7,0.32,①有理数集合 {…} …}②无理数集合{ }③负实数集合 {…..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填入相应的大括号 里:192 0,﹣(﹣,﹣2π,,2.10010001…,3)44.510﹣,,﹣,};{整数集合:{分数集合:};;}{自然数集合: {正有理数集合:}.20.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12,﹣,﹣+,0.1010010001…,1.5,30%,3.140,||,﹣5﹣,﹣,﹣6﹣(﹣){正有理数集合:}… 非正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2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22,﹣2.55555…,3.01,+9,﹣,4.020020002…,+10%,﹣2π.﹣7,0 ,无理数集合:{ };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要点感知1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__________;(2)决定组距和__________;(3)列__________;(4)画__________. 预习练习1-1 为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范围,即是指数据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个数 D.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要点感知2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组距和组数__________的标准.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__________组.各个小组内的__________叫做频数. 预习练习2-1在对n个数据进行整理的频数分布表中,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 ) A.n B.1 C.2n D.3n 2-2 如果一组数据共有100个,则通常分成( ) A.3~5组 B.5~12组 C.12~20组 D.20~25组 要点感知3 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的比就是各小组__________的比.各小组频数的和是__________,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__. 预习练习3-1 〔2012·丽水)为了解某中学300名男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名男生进行身高测量,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估计该校男生的身高在169.5 cm~174.5 cm之间的人数有( ) A.12 B.48 C.72 D.96 知识点1 认识直方图 1.某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共有A,B,C,D,E五个小组,频数分别为10,15,25,35,10,则直方图中,长方形高的比为( ) A.2∶3∶5∶7∶2 B.1∶3∶4∶5∶1 C.2∶3∶5∶6∶2 D.2∶4∶5∶4∶2 2.(2013·三明)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如图是该班学生竞赛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满分为100分,成绩均为整数),若将成绩不低于90分的评为优秀,则该班这次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6.4 统计图的选择 01 基础题 知识点1 统计图的选择 1.为了反映贵州省毕节市4月20日~26日以来的气温变化情况,最好选择用( )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频数分布直方图 D.折线统计图 2.想表示某种品牌奶粉中蛋白质、钙、维生素、糖、其他物质的含量的百分比,应该利用( )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复式统计图 3.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奥运健儿在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为了更清楚地看出获得奖牌情况是上升还是下降,应采用( ) 届数232425262728 奖牌数322854505963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以上都对 4.在计算机上,为了让使用者清楚、直观地看出磁盘“已用空间”与“可用空间”占“整个磁盘空间”的百分比,使用的统计图是(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以上三个都可以 5.下列四个统计图中,用来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最为合适的是( ) 知识点2 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统计图 6.如图是甲、乙两家公司的利润增长情况统计图,利润增长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公司. 7.根据下表数据绘制的两幅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某股票的价格变化情况. 年份 2 016 股票最高 20 21 23 27 价格/元

(1)哪一幅图显示的增长幅度可能给人以误导? (2)造成误导的原因是什么? 02中档题 8.下表是某一地区在一年中不同季度对同一商品的需求情况统计:(单位:吨)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某商品需 3 500 1 500 2 300 4 000 求数 若你是工商局的统计员,要为商家提供关于这种商品的直观统计图,则应选择的统计图是(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前三种都可以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某公司的生产总值持续较快增长,下表是2011~2015年该公司生产总值统计表: 年份 2 2014 2015 生产总 78 345 82 067 89 442 95 933 102 398 值/万元 (1)小明根据上表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如图1所示,你认为小明绘制的这个统计图会给人们错误的感觉吗?如果会,你认为该怎么修改?

2019年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专题五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习题1

小专题(五)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1.(呼和浩特中考)以下是某手机店1~4月份的两个统计图,分析统计图,对3、4月份三星手机的销售情况四个同学得出的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为(B) A.4月份三星手机销售额为65万元 B.4月份三星手机销售额比3月份有所上升 C.4月份三星手机销售额比3月份有所下降 D.3月份与4月份的三星手机销售额无法比较,只能比较该店销售总额 2.(深圳中考)2016年深圳市“读书月”活动结束后,教育部门就某校初三学生在该活动期间阅读课外书籍的数量进行统计,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x=20%,这次共抽取40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补全条形图; (2)在学生读书数量扇形统计图中,3本以上所对扇形的圆心角是72°; (3)若全市在校初三年级学生有6.7万名,请你估计全市初三学生在本次“读书月”活动中读书数量在3本以上的学生约有1.34万名. 3.(长春中考)在“世界家庭日”前夕,某校团委随机抽取n名本校学生,对“世界家庭日”当天所喜欢的家庭活动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的家庭活动方式包括: A.在家里聚餐B.去影院看电影 C.到公园游玩D.进行其他活动 每位学生在问卷调查时都按要求只选择了其中一种喜欢的活动方式.该校团委收回全部问卷后,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并绘制成如下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n名学生喜欢的家庭活动方式的人数条形统计图 (1)求n的值; (2)四种方式中最受学生喜欢的方式为C(用A,B,C,D作答);选择该种方式的学生人数占被调查的学生人数的百分比为35%; (3)根据统计结果,估计该校1 800名学生中喜欢C方式的学生比喜欢B方式的学生多的人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计算汇总

⑴ (2x -1)(4x 2+1)(2x +1); ⑵ (2a -b +3)(2a -3+b ); ⑶ 4(a +2)2-7(a +3)(a -3)+3(a -1)2.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⑴ -36x 2+12xy -y 2; ⑵ 9(2a +3b )2-4(3a -2b )2; ⑶ (x 2-2x )2+2(x 2-2x )+1; 先化简,再求值: 2(x -y )2-(y -x )2-(x +y )(y -x ),其中x =3,y =-2. (1)66)34(375.0-? (2)2)2 1()3(20-÷-+--

(3))12)(12(-++-b a b a (4))31)(91)(31(22y x y x y x -++ 化简并求值(要看清楚哦!). 22)())((2)(m n n m n m n m -++--+,其中2,2005-==n m 已知6)(,18)(22=-=+y x y x ,求的值。及xy y x 22+ (1)102322334)()()(2a a a a a +?+ (2)0422101010)10 1(??+-- (3)4x (x -1)2+x (2x +5)(5-2x ) (4)(a +3b -2c )(a -3b -2c ) 20.因式分解:(1)9)(6)(2++++b a b a (2)222y x xy --- (3)42222)2(2)2(y xy x y xy x +-+-

(2a -b)(a+2b) (1)()3 2(1+-03)-π+322-2-)()(+-(2)23)3(a -3a ?+(-4a)?2 7a ?+(-5a 3)3 (3)(m+1)(m+2)(m-1)(m-2) (4)xy y x y x 2)3()3(22-+-- . 因式分解 (1)22323642y x y x x +- (2)2732-a (3)22)2()2(z y x z y x +---+ (4)48422-+-ax x a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梳理:直方图

知识梳理:直方图 1、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如:1、八年级某班20名男生一次投掷标枪测试成绩如下(单位:m):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 (1)将这2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统计出每种成绩的数值出现的频数,并制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 ①成绩小于25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②成绩大于28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这些同学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哪个范围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小结:利用频数、频率分布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从而反映这些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2、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频数分布表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2)直方图的结构: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的三部分组成。 (3)作直方图的步骤: ①作两条互相垂直的轴:横轴和纵轴;②在横轴上划分一引起相互衔接的线段,每条线段表示一组,在线段的左端点标明这组的下限,在最后一组的线段的右端点标明其上限;③在纵轴上划分刻度,并用自然数标记;④以横轴上的每条线段为底各作一个矩形立于数轴上,使各矩形的高等于相应的频数。 如:为了了解某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现随机抽取了60名八年级男生,测得他们的身高(单位:cm)分别为

156 162 163 172 160 141 152 173 180 174 157 174 145 16 153 165 156 167 161 172 178 156 166 155 140 157 167 156 168 150 164 163 155 162 160 168 147 161 157 162 165 160 166 164 154 161 158 164 151 169 169 162 158 163 159 164 162 148 170 161 (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如果身高在cm ≤的学生身高为正常,试求落在正常身 155≤cm x170 高范围内学生的百分比。 小结: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可按以下步骤:①计算数差;②确定组距与组数;③确定组限;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标准,要凭借经验和研究的具体问题决定。一般来说,组数越多越好,但实际操作比较麻烦,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根据数据的特征通常分成5~~12组。

七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图(1)

5.2统计图(一) 学习目标: 1.回顾小学时所学过的三种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 3.知道各种统计图的作用; 重点:根据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151至P153“做一做”上方的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 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2017年石油消费量 (2)2017年,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约为百万吨,约是日本的倍,约是中国的倍。 (3)这是统计图, (4)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纵轴表示,横轴与纵轴交点处用表示,(5)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利用条形统计图,可以。 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 (6)左图是统计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74年世界人 口大约为亿人口; ○2从图中可以看出1987年世界人 口大约为亿人口; ○3从图中可以看出1999年世界人 口大约为亿人口; ○4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世界人口大约为亿人口; ○5从图中可以预计2025年世界人口大约为亿人口。

2017年我国几个城市年降水量统计图 (7)由左图的2017年我国几个城 市年降水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 ○12017年海口市年降水量大约 是mm; ○22017年广州市年降水量大约 是mm; ○32017年武汉市年降水量大约 是mm; ○42017年北京市年降水量大约是mm。 (8)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纵轴表示,横轴与纵轴交点处用表示,(9)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是: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 地球上咸水、淡水的统计图(10)这是统计图; (11)已知地球的水资源总量达145 000 万千米3,则地球的淡水资源约为 万千米3,咸水资源约为万千米3。 (12)在扇形统计图中,整个圆面表示总 体,圆内每个扇形表示; 地球上海洋、陆地面积的统计图(13)如左下图是地球上海洋、陆地面积的扇形统计图。 已知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亿万千米2,则地球的海洋面 约为亿万千米2,地球的陆地面积约为亿万 千米2。 (14)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从扇 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1.某县教育局一次对2017年初中 毕业生去向做了调查,将数据整理 后,绘制成统计图如右上。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已知上非达标高中的毕业生有1500人,求这一年初中毕业生有多少人?(2)上职业高中和赋闲在家有毕业生各有多少人?

七年级数学统计图的选用练习题

图1 日期/日 数学: 12.2统计图的选用(2)(苏科版七年级下) 一、选择题 1、(08长沙)要反映长沙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 A .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频数分布直方图 2、(08荆门)某住宅小区六月份中1日至6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折线图1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 ) A.30吨 B. 31 吨 C.32吨 D. 33吨 3、(08安徽)如图2是我国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的统计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这5年中,我国粮食产量先增后减 B .后4年中,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C .这5年中,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大 D .后4年中,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小 二、填空题 4、(08 通过图表,估计这个病人下午16:00时的体温是 ℃ 5、如图4显示的是某班20人在“献爱心”活动中捐图书的情况,该班级人均捐了_________册书。 6、( 07长沙)为了改进银行的服务质量,随机抽查了30名顾客在窗口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单位:分钟).下图5是这次调查得到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为11分钟的人数是 ; (2)补全条形统计图; 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 图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0 5 20 25 -5 体温/℃ 6 10 14 图3

(3)这30名顾客办理业务所用时间的平均数 是 分钟. 三、解答题 7、(08深圳)某商场对今年端午节这天销售A 、B 、C 三种品牌粽子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如图6和图 (1)哪一种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大? (2)补全图6中的条形统计图. (3)写出A 品牌粽子在图7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4)根据上述统计信息,明年端午节期间该商场对A 、B 、C 三种品牌的粽子如何进货? 请你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图 7图 69 10 11 12 时间 图5 图4

初一数学数据与统计图表测试题

第十六周初一数学周周清测试卷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在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有一个扇形占整个圆的30%,则这个扇形圆心角是( ) A. 108° B.60° C. 30° D.216° 2.某单位有职工100名,按他们的年龄分成8组,在40~42(岁)组内有职工32名,那么这个小组的频率是( ) A.0.12 B.0.38 C.0.32 D.32 3.某商场为了解本商场的服务质量,随机调查本商场购物的100名顾客,调查结果如图1,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这100名顾客中对该商场的服务质量不满意的有( )人. A.70% B.7 C.70 D.7% 4.如下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行人数最少只为90人 B.步行人数为50人 C.坐公共汽车的人数占总数的50% D.步行与骑自行车的人数和比坐公共汽车的人数少 5.某公司的生产量在七个月之内的增长变化情况如下图3,从图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2~6月生产量增长率逐月减少 B.7月份生产量的增长率开始回升 C.这七个月中,每月生产量不断上涨 D.这七个月中,生产量有上涨有下跌 二、填空题(共13分,6-7每题2分,8-10每题3分) 6.某超市对今年前两个季度每月销售总量进行统计,为了更清楚地看出销售总量的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应选用_________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7.将收集到的40个数据进行整理分组,已知落在某一范围内的频数是5,则该组的频率是__________, 8.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扇形A 、B 、C 、D 的面积之比为2∶3∶3∶4,则最大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____. 9.已知一组数据都是整数,其中最大值是242,最小值是198,若把这组数据分成9个小组,则组距是___________. 10.有一些乒乓球,不知其数量,先取6个作了标记,把它们放回袋中,混合均匀后又取了20个,发现含有两个做标记的,可以估计这袋乒乓球有_________个. 图1 图2 图3

七年级下册数学10.2 直方图

10.2直方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 2.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表.【学习重点】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会用直方图描述数据. 【学习难点】 画直方图时,组距和组数的确定. 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行为提示:引导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认真探究,学会落实重点. 解题思路:分析: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组距、频数的单位长度要适中,每两个小长方形之间不留空隙. 方法指导:1.画直方图时,通常把组数、组距表示成横轴、频数表示成纵轴,确定组距是关键. 2.条形图显示各组中的具体数据,而直方图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条形图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而直方图比较各组频数之间的差别 .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境导入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166 要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我们应该怎样整理数据?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自主探究】 认真阅读教材P145-147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参加,应怎样整理数据? 答: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 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有哪些步骤? 答:(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3.直方图与条形图有何异同? 答:(1)直方图里用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条形图是用小长形的高表示频数;(2)直方图每个长方形之间有一条边共线,条形图每个小长方形独立,中间有间隔. 【合作探究】 典例讲解: 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该校从九年级随机找来50名男生进行了身高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均为整数,单位:cm)列出如下频数分布表: 分组156.5~ 160.5 160.5~ 164.5 164.5~ 168.5 168.5~ 172.5 172.5~ 176.5 176.5~ 180.5 180.5~ 184.5 合计 频数 3 4 12 13 4 2 50 (1)填写频数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2)组距是多少?组数是多少? (3)估计该校九年级男生身高在172 cm以上(不包含172 cm)的约占百分之几? (4)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七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汇总

个人精心创作,质量一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肯定。谢谢!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便可批量消除水印。第六章《实数》计算题 .计算:1 .)﹣+﹣||3(1)(2+||+|﹣1| .﹣2﹣.计算:|2|﹣ 2.=﹣+13.(1))计算:(+2)(x 2.|+3﹣+|34.计算:﹣

.3+|.计算﹣﹣5|+ 2015.+|﹣62.计算:|+)+(﹣1 2015+1)﹣.7.计算:(﹣+|1﹣| 23.1)=9)4(x﹣8.解方程(1)5x(=﹣402 32.8=0﹣(x﹣1)9.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①4x=25②27 23=﹣27+10).(2)(2x)4x10 =81;1x.求下列各式中的(23+4=﹣3x20.(2)1)(x+1)﹣3=0;(11.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2+(2)+﹣|+()112.计算(1)﹣| .13.计算题:

+|﹣+;﹣1(14.计算1)|﹣((2) +1). ..15 .计算:16 2|(﹣﹣|+6﹣)﹣(﹣1) .2|+|﹣|+|﹣﹣|2()1| 2﹣16=03))4(x+(3 3=﹣8﹣3).(4)27(x 17.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内:,﹣3,0,,0.3,,﹣1.732,

,,,,,,0.1010010001…|| 整数{ }; 1 个人精心创作,质量一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肯定。谢谢!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便可批量消除水印。分数;{ }; 正数{ }; 负数{ }; 有理数{ }; 无理数{ }. 18.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 内. ﹣7,0.32,,0,,,,π,0.1010010001… ①有理数集合{…} ②无理数集合{…} ③负实数集合{…}.19.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2,﹣2π,,)2.10010001…,4﹣10,4.5,﹣,0,﹣(﹣3 整数集合:{ };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直方图》教案

《直方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 2、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教学重点: 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难点: 确定组距和组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二、频数分布直方图 问题4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如下: 158、158、160、168、159、159、151、158、159、16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159、167、170、153、160、160、159、159、160、14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16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15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15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2、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从最小值起每隔3㎝作为一组). 232 733 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3、频数分布表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https://www.doczj.com/doc/c06208842.html, 频数分布表 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 <158,158≤x <161,161≤x <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不含164㎝)的学生中选队员.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七年级数学数据与图表单元测试

第六章 数据与图表 一、填一填(30分) 1. 七年级(1)班有14名女同学约占全年级420同学的 2. 常见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折线型统计图及条形统计图. 3. 要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选择 统计图。 4. 为了调查某一路口某时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15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2天是142辆,2天是145辆,6天是156辆,5天是157辆,那么这15天在该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平均辆数为 5. 某电视台综艺节目接到热线电话3000个,现要从中抽取“幸运观众”10名,张华同学打通了一次热线电话,那么他成为“幸运观众”的机会是 6. 某人抛一枚硬币n 次,出现正面向上与出现反面向上的次数比为2:3,若此人记录下正面向上的次数为8次,则n= 7. 根据右图所示,请填空: ⑴松树棵数占 % ⑵已知杨树种了120棵,则柳树种了 棵 ⑶表示“柳树”的这个扇形,圆心角是 度 8. 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那么当输入的数据是18时,输出的数据是 二、选一选(24分) 1. 收集数据的方法是( ) (A) 查资料 (B) 做实验 (C) 做调查 (D) 以上三者都是 2. 学校足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表所示,则出现次数最多的年龄是( ) 1 2 (A) 14 (B) 15 (C) 16 (D) 17 3. 根据右边的两个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中的学生喜欢运动,三中的学生喜欢学习 (B) 一中喜欢足球的人数与三中喜欢数学的人数相等

(C) 三中喜欢自然的学生与一中喜欢排球的人数相等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4. 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7℃左右,但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尽相同,如图反映了一天24小时内小明体温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清晨5时体温最底 (B) 下午5时体温最高 (C) 这天中小明体温T(℃)的范围是36.5≤T ≤37.5 (D) 从5时到24时,小明的体温一直是升高的 5. 甲班男女生各占一半,乙不班男生占,女生占,则哪个班的女生多( ) (A) 甲班 (B) 乙班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6. 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认为以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是( ) (A) 我国每年都下雨 (B) 一个数的绝对值为非负数 (C) 负数的平方根是负数 (D) 某人连掷5次硬币,没方面向下 7. 为了让人们感受丢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六名学生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33、25、28、26、25、31 如果该班有45名学生,那么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本周全班同学各家总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约为( )(A) 900个 (B) 1080个 (C) 1260个 (D) 1800个 8. 如图,是一幅统计图,从这幅统计图上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直观发现经济呈增长趋势 (B) 总产值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C) 尤其1990年到2000年这10年间,发展速度迅猛 (D) 从1952年到2000年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三、做一做(46分) 1. 学期结束前,学校想调查一下学生更对七年级新教材的意见,特相七年级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8分) ①计算出每一种意见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之几:②请画出反映此调查结果的扇形统计图; ③从统计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说明理由;④谈谈你对新教材的看法. 2. 在举过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疫情变化牵动着全国人命的心,请根据下列疫情统计表回答问题:(8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直方图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2 直方图 学习目标:1.掌握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从图中读取正确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学会分析数据的方法. 3.激情投入,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掌握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难点: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从图中读取正确信息. 一、知识链接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描述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在整理数据时,我们应该怎样体现数据的条理性和多样性? 二、新知预习 1.用什么来说明数据的变化范围? 2.如何确定组距和组数? 3.什么是频数?如何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三、自学自测 1.为了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范围, 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指数据的() A.最大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D.个数 四、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数据 问题1:绘制频数分布表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问题2:何为组距?怎样计算组距? 问题3:绘制频数分布表有哪些技巧? 问题4:直方图中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问题5:画直方图的步骤有哪些? 问题6:条形统计图与频数直方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例1.某校一学生社团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和交警一起在金山大道入口用移动测速仪监测一组汽车通过的时速(千米/时),在数据整理统计绘制频数直方图的过程中,不小心用墨汁将表中

2020【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扇形统计图》练习(含答案)

6.3 扇形统计图 A组 (第1题) 1.某校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调查了本校150名学生各自最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绘制成了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则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最喜爱跑步和打羽毛球的学生人数分别是(B) A. 30,40 B. 45,60 C. 30,60 D. 45,40 (第2题) 2.某校学生到校方式情况的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若该校步行到校的学生数有100人,则乘公共汽车到校的学生有(D) A. 75人 B. 100人 C. 125人 D. 200人 3.“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市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为了了解同学们

最喜爱的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小王对本班50名同学进行了跳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踢毽子及其他等运动项目最喜爱情况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若将其转化为扇形统计图,则最喜爱打篮球的人数所在扇形区域的圆心角的度数为(B) (第3题) A. 180° B. 144° C. 120° D. 72° (第4题) 4.如图是某中学七年级(3)班60名同学参加兴趣活动的扇形统计图,其中S1,S2,S3,S4分别表示四个扇形的面积,且S1∶S2∶S3∶S4=4∶3∶2∶1.那么参加数学活动小组的同学有(B) A. 24人 B. 18人 C. 12人 D. 6人 (第5题)

5.某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各月份产值占这个季度总产值的百分比如图所示,又知二月份产量是72万元,那么该企业第一季度月产值的平均数是__80__万元. 6.某商场对去年端午节当天销售A ,B ,C 三种品牌粽子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成如图①和图②所示的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第6题) (1)哪种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大? (2)补全图①中的条形统计图. (3)写出A 品牌粽子在图②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解】 (1)三种品牌粽子的总销量为120050% =2400(个). ∵A 品牌的销售量为400个,C 品牌的销售量为1200个, ∴B 品牌的销售量为2400-400-1200=800(个). ∵1200>800>400, ∴C 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大. (2)补图如图①中斜纹所示. (3)图②中A 品牌粽子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4002400 ×360°=

七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图的选择同步练习人教版

统计图的选择 同步练习47: 年份1952 1962 1970 1980 1990 2000 国内生产总值(亿 元) 679 1149.3 52.7 4517.8 18547.9 89404 (2)从上述两张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某各年级的人数如下:初一:600人;初二:550人;初三:560人.画出各年级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比较. 32002年7月至10月间,哈尔滨市和南京市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月份7 8 9 10 哈尔滨23 21 14 6 南京27 29 24 18 (2)两市气温谁高?两市气温哪个月最高?哪个月最低? (3)两个市哪个月至哪个月下降得最快? (4)两个市气温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4,下表是从上海《解放日报》收集到的2002年2月8日至14日一周内的 日期2月 8日 2月 9日 2月 10 日 2月 11 日 2月 12 日 2月 13 日 2月 14 日 污染指 数 107 100 50 137 148 148 68 染”;60-104的为“良”;60以下的为“优”. (1)这一周内属于“重度污染”、“轻度污染”、“良”和“优”的天数各有几天? (2)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这一周内污染指数变化情况. (3)从你画的统计图表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案:1,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得出,我过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从1952年到1980年这28年中,增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但自1980年以 后,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在1990年到2000年这10年期间, 发展速度猛增. 2,

3 (1)如图 (2)两市南京的气温较高。8月的气温最高,10月的气温最低 (3)两市9月至10月气温下降得最快(4)哈尔滨的气温温差比较大,而南京气温温差较小 4,(1)这一周内属于“轻度污染”的有4天,属于“良”的有2天,属于“优”的有1天. (2) (3)这一周的空气总的说来不是很好.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介绍 第六章 数据与图表 浙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介绍(浙教版) 第六章数据与图表 本章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调查表、统计表的结构与设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了解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统计图的基本步骤。参与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获取数据,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本章是小学统计内容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初中学习统计与概率的起点。本章中关于统计的数学思想对进一步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任何统计活动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小学阶段已经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所以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使用适当的方法(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运用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都需要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必需的生活经验,是本章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课时 6.2 统计表 1课时 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1课时 6.4 扇形统计图 1课时 课题学习 1课时 复习、评估2课时,机动使用1课时,合计8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 (1)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直接途径:数数、观察、测量、实验并记录等 生活中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类、排 制作数据统计表 序、分组、编码等) 间接途径:查询、查阅文件、报刊、上网及计算等 制作统计图

(2)本章教学目标如下: (3)本章教学要求 ①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要求和步骤,掌握数据的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整理方法,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实践活动。 ②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和统计表。 ③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和作用,会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