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案

一小数乘法

1 小数乘整数

预习指南: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利用已学过的“元、角、分”等单位间的换算,将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从而使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温故知新1.填一填。

35+35+35=( )×( )=( )

12×5=( )

2.教材第2页例1。

已知每个( )元,求买( )个多少钱,也就是求( )个( )元是多少。

方法一:用( )计算。

( )+( )+( )=( )(元)

方法二:将( )元化成( )元( )角进行计算。

( )元=( )元( )角

( )元×( )=( )元

( )角×( )=( )角=( )元( )角

( )元+( )元( )角=( )元( )角=( )元

方法三:将“( )元×3”转化为“( )角×3”进行计算。

3.教材第3页例2。

(1)

(2)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将小数乘法转化成( )乘法进行计算,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该有( )位小数。若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积中小数末尾的0( )。

4.计算2.3×2时,可以把它当成( )×( )进行计算,算出积后,再从积的( )边起,数出( )位点上小数点。

5.列竖式计算。

每日口算0.3×4=3×0.5=5×0.6= 2.1×4= 0.7×2=2×4.3=7×1.1= 5.7×0=

参考答案: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1.35 3 105 60

2.3.5 3 3 3.5 加法 3.5 3.5 3.5 10.5 3.5 3 5 3.5 3 5 3 3 9 5 3 15 1 5 9 1 5 10 5 10.5 3.5 35 3.5 35 10.5 105 3.5 35 105 10.5

3. (1)100 100

(2)相同整数几去掉

4.23 2 右一

5.8.2 205 8

6.8 124

每日口算:1.2 1.5 3 8.4 1.4 8.6 7.7 0

2小数乘小数(1)

预习指南: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知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温故知新1.直接写出得数。

0.5×8= 1.1×7= 2.3×4=0.01×10=

1.9×2=2×3.3=2×1.8=3.3×3=

2.教材第5页例3。

已知宣传栏是长为( )m,宽为( )m的长方形,每平方米要用油漆( )kg。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先算出长方形宣传栏的( ),再乘( )得到一共需要的油漆的质量。

(1)先求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

2.4×0.8=

(cm2)

(2)再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1.92×0.9=(kg)

(3)小数乘法的计算步骤。

①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 );

②点小数点时,看( )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

点。

(4)规范解答:

3.教材第6页例4。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 )补足,再点小数点。

4.判断下面各个积的小数位数。

3.72×28( ) 3.72×0.28( ) 372×0.028( )

5.列竖式计算。

1.8×

2.3=0.37×0.4= 1.06×25=

每日

口算

0.42×0.2= 1.4×0.7=0.16×0.6= 1.2×0.5=

0.6×3.5=0.8×1.25=0.3×4.7= 3.1×0.02=

小数乘小数(2)

预习指南:正确解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验算方法。

温故

知新

1.直接写出得数。

12.5×0.8=12.5×8=0.25×4=0.04×25=

0.13×2=8×0.25=0.06×50=0.04×800=

2.教材第7页例5。

已知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 )倍。要求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就是求( )的( )倍是多少,列式

(1)竖式展示。

①56×1.3=7.28②如果不对,请在下面改正。

(2)验算方法。

方法一: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重新计算。

方法二: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

1.3>1,所以56×1.3的积应该比56大,由此得出计算结果错误。

方法三:用计算器验算。

(3)规范解答: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4.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42×3.7=8.4×0.45= 3.5×0.6=

每日

口算

0.38×0.5=0.6×1.2=0.4×1.2= 3.2×0.3=

0.2×0.5=0.05×0.6=0.25×0.4=504×0.01=

参考答案:

2 小数乘小数(1)

1.4 7.7 9.2 0.1 3.8 6.6 3.6 9.9

2.2.4 0.8 0.9 面积0.9

(1)1.92 10 10 100

(2)1.728 100 10 1000

(3)①小数点②因数右边

(4)2.4×0.8=1.92(cm2)

1.92×0.9=1.728(kg)

答:一共需要1.728 kg油漆。

3.224 四0.0224 0

4.两位四位三位

5.

每日口算:0.084 0.98 0.096 0.6 2.1 1

1.41 0.062

小数乘小数(2)

1.10 100 1 1 0.26 2 3 32

2.56千米/时 1.3 56 1.3 56×1.3

(1)①不对。②改正:

(2)

(3)56×1.3=72.8(千米/时)

答: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时。

3.大小

4.

每日口算:0.19 0.72 0.48 0.96 0.1 0.030.1 5.04

3 积的近似数

预习指南: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先算出准确数,再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在求积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否则精确度就变了。

温故知新1.填表。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

保留两位小

6.934

3.904

7.8685

2.教材第11页例6。

已知人的嗅觉细胞约有( )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 )倍。求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就是求( )的( )倍是多少,用( )计算,列式

(1)要求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用( )法取积的近似数。

(2)列竖式计算。

(3)求积的近似数时,先确定( )的小数位数,再看需要保留数位的( ),用

( )的方法取舍。近似数与准确数有区别,近似数应该用( )号连接。取积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 )(填“能”或“不能”)去掉。

(4)规范解答:

3.填空题。

(1)0.8×0.9的积是(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要看( )位上的( ),应

( ),结果是( )。

(2)1.7×0.45的积是( ),精确到百分位,就要看( )位上的( ),应向

( )位( )。结果是( )。

4.列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86×1.2≈ 2.34×0.15≈

5.刘老师买25本《童话故事》,大约需要多少钱?

每日

口算

10.5×0.1=0.5×0.17= 6.5×0.2=0.3×4.7=

1.8×0.3=0.42×0.7=0.25×0.4=2×0.45=

参考答案:

3积的近似数

1.7 6.9 6.93 4 3.9 3.90 8 7.9 7.87

2.0.049 45 0.049 45 乘法0.049×45

(1)四舍五入

(2)2.2 0 5

(3)积下一位四舍五入约等不能

(4)0.049×45≈2.2(亿个)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3.(1)0.72 百分 2 舍去0.7

(2)0.765 千分 5 百分进一0.77

4.0.86×1.2≈1.03 2.34×0.15≈0.35

5.25×9.75≈244(元)

答:大约需要244元。

每日口算:1.05 0.085 1.3 1.41 0.54 0.294 0.1 0.9

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预习指南: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温故

知新

1.计算。

25×95×4 25×32 4×48+6×48 102×56

2.用字母表示下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3.教材第12页小天使。

观察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通过观察、计算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 ),运用这些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 )。 4.教材第12页例7。 0.25×4.78×4 =

0.25×4×4.78...........

( )律

= × = 0.65×202 =

0.65×.....(.200+2.....).

( )律

= +

= 0.65×202,202接近( ),把这个数拆成( )的形式,再运用( )律简算。

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8×0.25 1.5×105 4

5.2×99

1.2×

2.5+0.8×2.5 2.33×0.5×4

每日 口算 4.2×20= 1.2×0.09= 1.2×0.8= 1.07×0.6= 1.5×0.4= 0.2×5= 0.8×12.5= 0.2×5+0.5=

参考答案: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 25×95×425×32

=25×4×95=25×4×8

=100×95=100×8

=9500 =800

4×48+6×48102×56

=(4+6)×48=(100+2)×56

=10×48=100×56+2×56

=480 =5600+112

=5712

2.a×b=b×a(a×b)×c=a×(b×c)

(a+b)×c=a×c+b×c

3.= = = 同样适用简便

4.乘法交换 1 4.78 4.78

乘法分配0.65×2000.65×2131.3 200 200+2 乘法分配

5. 4.8×0.25 1.5×105

=4×1.2×0.25=1.5×(100+5)

=4×0.25×1.2=1.5×100+1.5×5

=1.2 =157.5

45.2×99 1.2×2.5+0.8×2.5

=45.2×(100-1)=(1.2+0.8)×2.5

=45.2×100-45.2×1=2×2.5

=4474.8 =5

2.33×0.5×4

=2.33×(0.5×4)

=2.33×2

=4.66

每日口算:84 0.108 0.96 0.642 0.6 1

10 1.5

5 解决问题(1)

预习指南:能运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用表格的形式整理信息,能根据实际问题和具体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温故知新1.估算。

76×89≈38×51≈102×18≈53×21≈

2.教材第15页例8。

(1)阅读与理解。

妈妈买了( )袋大米和( )kg肉,还想买( )盒鸡蛋。要想知道剩下的钱够不够,只要把买到的所有商品的价格加在一起,与( )元进行比较,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用表格表示妈妈买的东西,如下:

单价数量总价

大米—

肉—

鸡蛋—

(2)分析与解答。

小亮:1袋大米不到31元,2袋不到( )元;肉不到27元;买一盒10元的鸡蛋,总共不超过( )元,够了。

小丁:1袋大米超过30元,2袋超过( )元;1 kg肉超过25元,0.8 kg也就超过( )元;再买一盒20元的鸡蛋,总共就超过了( )元,不够。

(3)回顾与反思。

小亮和小丁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亮是通过把物品的钱数( ),发现( )后的总钱数不超过100元,判断出“够买”。

小丁是通过把物品的钱数( ),发现( )后的总钱数等于100元,所以总钱数超过了100元,判断出“不够买”。

3.王阿姨买4 kg香蕉和6 kg苹果,已知香蕉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3.9元。王阿姨付50元,够吗?

4.小明带100元去超市购物,他买了4本《故事书》和2盒彩笔,剩下的钱还够买2个文具盒吗?

每日口算0.2×8.1=0.8×1.5= 3.5×0.2= 1.6×0.5= 4.5×0.6= 3.6×0.02=0.25×0.4= 4.8×0.02=

解决问题(2)

预习指南:有条理地整理题中有用的信息,能准确地找到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

温故知新1.计算。

8+3.4×5 6.5-0.8×3.2

2.教材第16页例9。

(1)阅读与理解。

已知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3 km以内( )元;超过3 km的部分,每千米( )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行驶6.3 km,要按( )km计算付多少钱。

(2)分析与解答。

方法一:分段计算法。

前面3 km应收( )元,后面4 km按每千米( )元计算。

列式为方法二:假设调整法。

先按每千米( )元算出( )km需要的钱数,再加上前3 km少算的钱数。

列式为

(3)回顾与反思。

制作10 km以内出租车价格表,对照价格表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行驶的里程/km 1 2 3 4 5 6 7 8 9 10

出租车费/元

4.

5.某地拨打市内电话前3分钟内0.22元,超过3分钟,每分钟收费0.1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算)。妈妈一次市内通话的时间是7分36秒,她这一次通话的费用是多少?

每日口算0.2×50=12.5×4=0.4×1.7= 1.1×0.1= 0.5×0.5=100×0.6= 2.8×3=0.85×0.2=

参考答案:

5解决问题(1)

1.7200 2000 1800 1000

2.(1)2 0.8 1 100

单价数量总价

大米30.6元2袋—

肉26.5元0.8 kg—

鸡蛋10元1盒

—20元1盒

(2)62 99 60 20 100

(3)估大估大估小估小

3. 2.8元<3元 3.9元<4元

4×3+6×4=36(元)36元<50元

答:王阿姨付50元,够了。

4.12.3元>12元18.6元>18元

4×12+2×18=84(元)100-84=16(元)

16元<20元

答:剩下的钱不够买2个文具盒。

每日口算:1.62 1.2 0.7 0.8 2.7 0.072 0.1

0.096

解决问题(2) 1. 8+3.4×5 6.5-0.8×3.2

=8+17 =6.5-2.56

=25 =3.94

2.(1)7 1.5 7

(2)7 1.5 7+1.5×4=7+6=13(元)

(3)1.5 7 1.5×7=10.5(元)

7-1.5×3=2.5(元)10.5+2.5=13(元)

3.7 8.5 10 11.5 13 1

4.5 16 17.5

4.5+(20-2)×1.2=26.6(元)

答:至少需要26.6元。

5.0.22+(8-3)×0.11=0.77(元)

答:她这一次通话的费用是0.77元。

每日口算:10 50 0.68 0.11 0.25 60 8.4

0.17

二 位 置

位 置

预习指南:明确行和列的意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温故 知新 1.教室里,你的座位在第( )排第( )列(根据自己班的情况填写)。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 ),横排叫做( )。

2.教材第19页例1。

(1)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 )往( )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 )往( )数。用数对表示位置时, ( )在前,( )在后,中间用( )隔开,最后用括号括起来。

(2)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 , )表示。

(3)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4)王乐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4)是在第( )列、第( )行,在图上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

3.教材20页例2。

(1)用数对(3,0)表示大门的位置,说明大门所在的位置对应的列数是( ),行数是( )。

(2)熊猫馆的位置是( , ),大象馆的位置是( , ),猴山的位置是( , ),海洋馆的位置是( , )。

(3)请在右图中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4)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先找到( ),再找到( ),最后描点标明。

4.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为( , ),用数对(5,2)表示的某同学坐在第( )列第( )行的位置。

5.(1)用数对写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 A ( , ) B ( , ) C ( , )

(2)将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后得到新图形三角形A'B'C'。画出新的三角形,并用数对表示新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位置。

A':

,B': ,C': 。

每日口算2.6×0.03= 1.8×0.04=0.9×12=30×2.5= 5.1×4=41×50=1.11×2= 1.03×0.2=

参考答案:

二位置

位置

1.3 2(答案不唯一)列行

2.(1)左右前后列数行数逗号

(2)(2,3)

(3)(3,4)(4,3) 6 4

3.(1)3 0

(2)(3,5)(1,4)(2,2)(6,4)(3)略。

(4)列数行数

4.(3,4) 5 2

5.(1)A(1,1)B(4,1)C(2,3)

(2)画图略。A'(5,4)B'(8,4)C'(6,6)

每日口算:0.078 0.072 10.8 75 20.4 2050

2.22 0.206

三小数除法

1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预习指南: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温故知新1.列竖式计算。

2145÷15=416÷32=1380÷15=

2.教材第24页例1。

(1)已知王鹏计划4周跑步22.4 km,求王鹏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用( )法计算,

列式为。

(2)计算方法。

方法一:利用单位改写计算。

22.4 km=( )m

( )÷( )=( )m

( )m=( )km

方法二:列竖式计算。

(3)规范解答:

3.教材第25页例2。

(1)已知王鹏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28 km,求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用( )法计算,列式为。

(2)列竖式计算。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先按照( )除法的方法计算,( )的小数点要和( )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 )占位。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要添上( )继续除。

(3)规范解答:

4.教材第25页例3。

(1)已知王鹏每周计划跑5.6 km,求平均每天要跑多少千米,用( )法计算,列式为。

(2)列竖式计算。

(3)

规范解答

:

5.

列竖式计算。

7.83÷9= 43.5÷29= 14.21÷7= 1.35÷15=

6.文具商店。

(1)玲玲买了2块橡皮,一共花了2.4元。你能求出每块橡皮多少钱吗?

(2)一套尺子的价钱是一个圆规价钱的多少倍?

每日 口算 2.4÷4= 4.2÷7= 8.4÷6= 6.8÷2= 3.9÷13= 3.6÷12= 8.1÷27= 6.8÷4=

参考答案:

三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

2.(1)除22.4÷4

(2)22400 22400 4 5600 5600 5.6

被除数十分之一

(3)22.4÷4=5.6(km)

答:他平均每周应该跑5.6 km。

3.(1)除28÷16

(2)十百整数商被除数0 0

(3)28÷16=1.75(km)

答:平均每天慢跑1.75 km。

4.(1)除

5.6÷7

(2)0 5 6 0 相同商除数

(3)5.6÷7=0.8(km)

答:平均每天要跑0.8 km。

5. 7.83÷9=0.8743.5÷29=1.5

14.21÷7=2.03 1.35÷15=0.09

6.(1)2.4÷2=1.2(元)

答:每块橡皮1.2元。

(2)4.8÷2=2.4

答:一套尺子的价钱是一个圆规价钱的2.4倍。

每日口算:0.6 0.6 1.4 3.4 0.3 0.3 0.3

1.7

2 一个数除以小数

预习指南:理解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一个数除以整数”的算理。知道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先把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位数与除数的相同。

温故知新1.把20.09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0.006去掉小数点后是( ),结果( )到原来的(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3.3÷0.4=( )÷4 3.72÷1.2=( )÷12

3.教材第28页例4。

(1)已知编一个“中国结”要用0.85 m丝绳,求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就是求( )里面有几个( ),用( )法计算,

列式为

(2)计算方法。

方法一:单位转化法,把“米”转化成“厘米”计算。

7.65 m=( )cm 0.85 m=( )cm

因为765÷85=9,所以7.65÷0.85=( )。

方法二:列竖式计算。

把0.85扩大到它的( )倍,是( ),为了使商不变,7.65也扩大到它的( )倍,变成( ),因此就把7.65÷0.85转化成了( )÷( ),商是( )。

(3)规范解答:

4.教材第29页例5。

12.6÷0.28=

(1)把0.28扩大到它的( )倍,是( ),为了使商不变,12.6也扩大到它的

( )倍,因为12.6是一位小数,根据( )的性质,在它的末尾用( )补足,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

(2)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时,

①先移动( )的小数点,使它变成( );

②(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

在被除数的末尾用补足);

③然后按除数是( )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5.列竖式计算。

5.98÷0.23=197.6÷5.2=10.8÷4.5=

每日

口算

1.6÷0.8=7.2÷0.8=7.8÷6=0.48÷0.04=

6.4÷8=2.4÷0.3=0.88÷0.8= 4.5÷9=

参考答案:

2一个数除以小数

1.2009 6 扩大1000

2.133 37.2

3.(1)7.65 0.85 除7.65÷0.85(2)765 85 9 100 85 100 765 765 85 9 (3)7.65÷0.85=9(个)

答:这些丝绳可以编9个“中国结”。

4.45 0

(1)100 28 100 商不变0 两

(2)①除数整数②除数被除数0

③整数

5.

每日口算:2 9 1.3 12 0.8 8 1.1 0.5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2.会正确地计算和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法: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燕子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10 3 5角 × 3 × 3 1 0. 5 元÷10 1 0 5角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套练习册(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套练习册(含答案) 基础巩固: 一.填空题: 1.两个因数的积是10.2,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100倍,积是()。2.两个因数的积是121.5,如果这两个因数分别都扩大10倍,积是()。 3.根据38×45=17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8× 4.5=() 3.8×45=() 0.38×450=()38×0.45=() 4.5.04千克=()千克()克 0.6时=()分 3.8平方米=()平方分米 0.56千米=()米 5.在○里填上“>”、“<”或“=”。 47.6×1.01○47.6 6.4×0.99○6.4 5.43×3.8○54.3×381×0.95○0.95 6.2.47×0.09的积有()位小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订正)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订正: 2.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 订正: 3.0.125×8与8×0.125的积相等。…………() 订正: 4.11×1.3-1.3=11×0=0。…………() 订正: 5.大于0.6小于0.9的小数只有两个。…………() 订正: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括号里。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0倍,积()。 A.扩大2倍 B.扩大10倍 C.缩小2倍 D.缩小10倍 2.1.01×36=() A.3.636 B.36.36 C.363.6 D.3636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10×0.6= 6.03×1000=0.15×7= 0.1×0.1=0.24×0.5= 6.45×0.01= 5.4+3.6= 1.25-0.25=10.2×4.5= 2.5×6=0.6×0.15=9×0.25= 2.5-2.5×0.1=0.125×4= 1.25×8×0.5= 2.列竖式计算是。 27.6×0.458.35×3.5 17.04×0.26 5.08×0.25

完整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下册科学 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c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c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 “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三.内容分析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内容非常浅显,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兀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等三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

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五、具体教学措施 1. 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 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选教育类相关文档,希望能帮助到您!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减法: a-b-c=a-(b+c) a-(b+c)=a-b-c @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 除法: a÷b÷c=a÷(b×c) a÷(b×c) =a÷b÷c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与练习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总复习(精选)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小数乘以整数,先把它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也应该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话,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求积的近似数,先按照小数乘法的法则求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结果,最后用约等号“≈”连接。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1)加法交换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1) a-b-c=a-(b+c) (2)a-(b-c)=a-b+c 乘法:(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1) a÷b÷c=a÷(b×c) (2) a÷(b×c) = a÷b÷c 小数乘法(一) 1、用竖式计算。(第一行要验算) 2.52× 3.4 1.08×25 0.12×0.44 0.042×0.54 0.76×0.32 0.25×0.046 2、根据第一栏的积,很快写出后面每栏中的积。

一年级上册科学进度表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本学期学生现状分析: 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同时辅导好优生。 二、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让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先按整数乘法来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 2.小数乘小数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积的末尾与因数的末尾对齐) 乘法中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积的近似数 (1)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把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四舍五入”(大于等于5向前一位进1,小于5舍去)。(2)进一法(3)去尾法 计算钱数时,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4.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1)小数连乘,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2)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无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 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 - b×c 除法: 除法性质:a÷b÷c=a÷(b×c) a÷b÷c= a÷c÷b 第二单元《位置》 1.竖排为列,横排为行。 2.列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行数,一般从前往后数。 数列数和行数时,数的起始点和方向不要弄错。 3.数对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列在前,行在后,两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如(列数,行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余数时可在余数后补0继续除。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商随着扩大或缩小。(同大同小)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或扩大,商反而扩大或缩小。(大小相反) 除法中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2.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3.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一、难读的字 长喙(huì) 玻璃框(kuànɡ) 镜匣(xiá) 嗜好(shì) 榨油(zhà) 半亩(mǔ) 茅亭(tínɡ) 爱慕(mù) 糕饼(bǐnɡ) 叶蔓(màn) 眼睑(jiǎn) 眸子(móu) 二、难写的字 匣:被包部分是“甲”,不要写成“田”。 鹤:左边是“隺”,不要写成“隹”。 浇:右边是“尧”,上面不要多写一点。 缠:右边不是“厘”,不要少写一点。 三、形近字组词 宜(适宜) 宣(宣传) 嫌(嫌弃)谦(谦虚) 框(画框) 眶(眼眶)浇(浇水) 烧(发烧) 吩(吩咐)纷(纷乱)慕(爱慕)幕(银幕)浸(沉浸) 侵(侵犯) 捡(捡起) 检(检查) 杭(杭州) 抗(反抗) 豪(文豪)毫(丝毫)享(享受) 亨(亨通)咂(咂嘴)砸(砸碎)

四、多音字组词 散sǎn(散文诗) sàn(分散) 便pián(便宜) biàn(方便) 挨āi(挨近) ái(挨打) 笼lónɡ(鸟笼)lǒnɡ(笼罩) 五、重点词语 精巧色素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忘却结构青色清晨安稳 悠然黄昏恩惠播种浇水收获食品吩咐天色好处榨油爱慕 成熟体面桂花台风糕饼至少完整茶叶流线型散文诗 木兰花美中不足 六、近义词 精巧——精美寻常——平常 忘却——忘记恩惠——恩泽 爱慕——羡慕完整——完好 七、反义词 忘却——牢记寻常——特别安稳——危急成熟——幼稚 完整——残缺美中不足——十全十美 八、词语搭配

( 精巧)的诗( 优美)的歌(细腻)的绒毛( 美好)的境界 ( 使劲)地摇( 仔细)地寻找(开辟)空地睡得(好熟) ( 摇落)桂花( 放开)胆子 九、课文重点理解: 1.《白鹭》通过对白鹭的描写,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2.《落花生》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赞美了花生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桂花雨》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4.《珍珠鸟》一文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无论是人与鸟,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第二单元◆◆ 一、难读的字: 渑池(miǎn)和氏璧(bì)抵御(yù)廉颇(lián ) 推辞(cí)蔺相如(lìn )游隼(sǔn )上卿(qīng )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2017年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的有序性,及时记录的习惯,尊重事实和证据的意识,科学方法的渗透等。教师不要在科学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多做文章。 2.教学方法上按照衔接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方式,适当利用一些游戏,增加趣味性,注重实践性,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和直接感受。 3.在科学课堂上,加强观察、实验活动,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同时,不只局限于科学学科的教学,要以科学为主线,综合语文、数学、艺术、技术等各学科的元素,为我所用,体现学科的综合性。 全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及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及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数的初步认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试卷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46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6分) (1)小家伙银灰色的眼睑.(jiǎn liǎn)盖住眸.(móu mú)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 (rónɡlónɡ)毛盖住。 (2)白鹭有铁色的长喙.(huìyuán)。 (3)花生的价钱便.(pián biàn)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4)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shìnì)好。 2.读拼音,写词语。(10分) 3.照样子,加减偏旁变新字再组词。(12分) (1)例:肖__梢__( 树梢) __稍__( 稍等) __悄__( 悄悄) 分____( ) ____( ) ____( ) 尧____( ) ____( ) ____( ) (2)例:乌__鸟__( 飞鸟) 尤____( ) 兰 ____( ) 未____ ( ) (3)例:咐__付__( 支付) 矮____( ) 榨____( ) 匣____ ( ) 4.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4分) (1)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 ..的巢。( ) (2)白鹭是一首精巧 ..的诗。( ) (3)花生的果实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使人一见就生爱慕 ..之心。( ) (4)母亲吩咐 ..我们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

5.句子万花筒。(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朋友将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受到了启发。(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一辈子受用不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照样子,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4分) 例:姿态: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体面:(1)光荣;光彩;面子上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5分) (1)我们每个人不都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了吗( ) (2)它(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3)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着歌。( ) (4)人们爱秋天,爱它的秋高气爽,爱它的云淡日丽,爱它的香飘四野。( ) (5)桂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 二、综合展示厅(5分)

(完整word)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进度表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基本相同。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二、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3)四舍五入后的数字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4.7“四舍五入”前的最大两位小数是 4.74,最小是4.65 (4)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5×4=100,125×8=1000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连乘,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位置 (1)用数对表示,先表示出几列,再表示出几行。如(3,5)表示3列5行。 (2)平移时数对中后面的数字不变。上下移动时数对中前面的数字不 变。三、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一看---看除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 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1/4

(完整)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第1课时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大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大全 一、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或者S=a2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三角形的周长 =三边之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四边形内角和=360度 9、多边形内角和=(边数-2)×180 二、数量关系 1、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总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时间=工效工作总量÷工效=时间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 + 减数 7、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9、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10、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三、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公里=1千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亩≈平方米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立方米 = 1方 容积单位: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时间单位: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星期=7天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1年=4个季度 1个季度=3个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四、定义、定理、性质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a ×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a +b)×c=a×c+b×c 或者a×(b+c)=a×b+a×c 计算减法也可用 (a-b)×c=a×c -b×c 或者a×(b-c)=a×b -a×c 6、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 a-b-c=a-(b+c) 7、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a÷b÷c=a÷(b×c) 8、除法的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正)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

1 小数的乘法 教学内容:(机动3课时左右) 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1. 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19——2020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1、两位数乘两位数2、千米和吨 3、解决问题的策略4、混合运算5、年月日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7、分数的初步认识(二)8、小数的初步认识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10、期末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认识以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初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提高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经验,认识质量单位“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2)结合实例和操作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相关长度单位的换算;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知道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估计、描述平面图形或物体某个面的面积,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或合理估算有关平面图形、物体某个面的面积,正确解答与面积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

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排序、分组和简单分析,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经验。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算、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在讨论计算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发现简单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逐步学会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与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进一步感受反思性学习环节的意义和价值。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三、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2、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