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邮通原习题精选8套题8

北邮通原习题精选8套题8

北邮通原习题精选8套题8
北邮通原习题精选8套题8

高一化学原电池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原电池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 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电池中,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 B. 形成原电池时,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D.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D. Mg片上有气泡产生 6.下列事实能说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是 A、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稀盐酸溶液中 C、与氯气反应时,铝失去3个电子,而铜失去2个电子 D、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而铜不发生钝化 7.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 →B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 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E﹥D B、A﹥B﹥D﹥E C、D﹥E﹥A﹥B D、D﹥A ﹥B﹥E.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 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是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的金属或能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流向;电子流动方向是由极流向极。 ③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极,阴离子移向的极为极。 是 9.______极,发生1011 34.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 B.硝酸铜 C.稀盐酸 D.氢氧化钠 35.下列物质的组合,不属于铝热剂的是 A.FeO+Al B.Mg+Al2O C.Al+V2O D.Al+Cr2O3 36.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高一化学《原电池》专项练习 1. 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氢气 2. 如下图,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3.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

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硬件实验 姓名: 班内序号: 学号: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刘文京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目录 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4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系统框图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果 五、思考题 实验二: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AM)--------------12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系统框图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果 五、思考题 实验三:调频(FM)------------------------------------16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系统框图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果 五、思考题 实验四:线路码的编码与解码----------------------------20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系统框图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果 实验五:时钟恢复--------------------------------------23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系统框图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果 实验六:眼图------------------------------------------25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系统框图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果 实验七:采样判决--------------------------------------27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系统框图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果 实验八:二进制通断键控(OOK)-------------------------29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系统框图 三、实验步骤

北邮scilab_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实验二时域仿真精度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时域取样对仿真精度的影响 2. 学会提高仿真精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般来说,任意信号s(t)是定义在时间区间(-无穷,+无穷)上的连续函数,但所有计算机的CPU 都只能按指令周期离散运行,同时计算机也不能处理这样一个时间段。为此将把s(t)按区间[-T/2 ,+T/2 ]截短为按时间间隔dert T均匀取样,得到的取样点数为N=T/dert T. 仿真时用这个样值集合来表示信号s(t)。Dert T反映了仿真系统对信号波形的分辨率,越小则仿真的精确度越高。据通信原理所学,信号被取样以后,对应的频谱是频率的周期函数,其重复周期是1/t; 。如果信号的最高频率为 那么必须有 才能保证不发生频域混叠失真,这是奈奎斯特抽样定理。设 则称为仿真系统的系统带宽。如果在仿真程序中设定的采样间隔是,那么不能用 此仿真程序来研究带宽大于这的信号或系统。换句话说,就是当系统带宽一定的情况下,信号的采样频率最小不得小于2*Bs,如此便可以保证信号的不失真,在此基础上时域采样频率越高,其时域波形对原信号的还原度也越高,信号波形越平滑。也就是说,要保证信号的通信成功,必须要满足奈奎斯特抽样定理,如果需要观察时域波形的某些特性,那么采样点数越多,可得到越真实的时域信号。 三、实验步骤 1.将正弦波发生器模块、示波器模块、时钟模块按下图连接:

时钟设置0.01,得到的结果如下: 时钟设置0.3,以后得到的结果如下:

五、思考题 (1)观察分析两图的区别,解释其原因。 答:因为信号周期是1,而第一个图的采样周期是0.01,所以一个周期内能采样100个点,仿真出来的波形能较精确地显示成完整波形,而第二个图采样周期是0.3,所以一个周期内只有三个采样点,故信号失真了。 (2)将示波器的控制时钟的period的参数改为0.5,观察仿真结果,分析其原因。 结果如下:

原电池练习题带答案

原电池练习题 1.下列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2.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子沿导线由Cu片流向Ag片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Ag++e-===Ag C.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Ag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Cu(NO3)2溶液 3. 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 Mg+2H2O===Mg(OH)2+H2↑ 4.(教材改编题)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在测试水果电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金属片A是正极,则该金属片上会产生H2 B.水果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此水果发电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D.金属片A、B可以一个是铜片,另一个是铁片 5.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 选项M N P A Zn Cu 稀H2SO4 B Cu Fe 稀HCl C Ag Zn AgNO3溶液 D Zn Fe Fe(NO3)3溶液 6)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7.(2017·泗洪模拟)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 B.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C.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Cu===Cu2++2Fe2+ D.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其作用是传递电子 8.一定量的稀盐酸跟过量锌粉反应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 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 C.加入少量NH4HSO4固体 D.加入少量CuSO4溶液 9.(2017·开封高三调研)如图,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北邮通原硬件实验报告(DOC)

2013年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2011211104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组号: 同组人:

目录 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 (3) 实验二: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AM) (14) 实验三:调频(FM) (21) 实验六:眼图 (28) 实验七:采样,判决 (31) 实验八:二进制通断键控(OOK) (34) 实验十一:信号星座(选作) (41) 实验十二:低通信号的采样与重建 (45)

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 一.实验目的 (1)了解DSB-SC AM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了解DSB-SC AM的信号波形及振幅频谱的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了解在发送DSB-SC AM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4)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 PC机一台、TIMS实验平台、示波器、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 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信号的产生和表达式 图1.1 2.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的解调 基本思路:利用恢复的载波与信号相乘,将频谱搬移到基带,还原出原基带信号。 图1.2 3.DSB-SC AM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原理框图 ()()()()() cos c c c s t m t c t m t A t ω? ==+

图1.3 四.实验内容及结果 1.DSB-SC AM信号的产生 (1)实验步骤: 图1.4 1.按照上图,将音频振荡器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及主振荡器输出的100KHz模

北邮通原软件实验

实验一 实验目的:假设基带信号为m(t)=sin(2000πt)+2cos(1000πt),载波频率为20kHz,请仿真出AM,DSB-SC,SSB信号,观察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1.AM信号: (1)信号的表达式 (3)流程图 AM信号 s= (1+0.3*m).*cos(2*pi*fc*t); 绘制时域波形及频谱 傅氏变换S= t2f(s,fs) (2)源代码 %AM信号的产生 fs= 800; %采样频率KHz T= 200; %截短时间ms N= T*fs; %采样点数 dt= 1/fs; t= [-T/2:dt:T/2-dt]; df= 1/T; f=[-fs/2:df:fs/2-df]; fm= 1; % kHz fc= 20; % kHz m= sin(2*pi*fm*t)+2*cos(1*fm*pi*t); s= (1+0.3*m).*cos(2*pi*fc*t); %AM 信号 S= t2f(s,fs); figure(1) plot(f,abs(S1)) title('AM信号频谱') xlabel('f') ylabel('S(f)') axis([-25,25,0,max(abs(S1))]); %xset('window',2)figure(2) plot(t,s1) title('AM信号波形') xlabel('t') ylabel('s(t)') axis([-3,3,-3,3]); (4)实验结果

精选文库 -3 -2-1 0123 -3-2 -1 1 2 3 AM 信号波形 t(ms) s (t ) -25 -20 -15 -10 -5 05 10 15 20 25 0102030405060708090 100AM 信号频谱 f(kHz) S (f )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验证抽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抽样定理 2. 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低通滤波器频率与m(t)相同 三、实验步骤 1. 要求三个基带信号相加后抽样,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信号。 2. 连接各模块完成系统,同时在必要输出端设置观察窗。 3. 设置各模块参数。 三个基带信号的频率从上到下分别设置为10hz、12hz、14hz。 抽样信号频率设置为28hz,即2*14hz。(由抽样定理知,) 将低通滤波器频率设置为14hz,则将恢复第三个信号(其频率为14hz)进行系统定时设置,起始时间设为0,终止时间设为1s.抽样率设为1khz。 3.观察基带信号、抽样后的信号、最终恢复的信号波形

四、实验结果 最上面的图为原基带信号波形,中间图为最终恢复的信号波形,最下面的图为抽样后的信号波形。 五、实验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正如前面实验原理所述,满足抽样定理的理想抽样应该使抽样后的波形图如同冲激信号,且其包络图形为原基带信号波形图。抽样后的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后,恢复出的信号波形与原基带信号相同。 由此可知,如果每秒对基带模拟信号均匀抽样不少于2次,则所得样值序列含有原基带信号的全部信息,从该样值序列可以无失真地恢复成原来的基带信号。 讨论:若抽样速率少于每秒2次,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会产生失真,这种失真被称为混叠失真。 六、实验建议、意见 增加改变抽样率的步骤,观察是否产生失真。

实验二: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无码间干扰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 (2)掌握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特性; (3)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码元是按照一定的间隔发送的,接收端只要能够正确地恢复出幅度序列,就能够无误地恢复传送的信号。因此,只需要研究如何使波形在特定的时刻无失真,而不必追求整个波形不变。 奈奎斯特准则提出:只要信号经过整形后能够在抽样点保持不变,即使其波形已经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在抽样判决后恢复原始的信号,因为信息完全恢复携带在抽样点幅度上。 奈奎斯特准则要求在波形成形输入到接收端的滤波器输出的整个传送过程传递函数满足:,其充分必要条件是x(t)的傅氏变换X ( f )必须满足 奈奎斯特准则还指出了信道带宽与码速率的基本关系。即R B =1/T B =2? N =2B N。 式中R b 为传码率,单位为比特/每秒(bps)。f N 和B N 分别为理想信道的低通截止 频率和奈奎斯特带宽。上式说明了理想信道的频带利用率为R B /B N =2。 在实际应用中,理想低通滤波器是不可能实现的,升余弦滤波器是在实际中满足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充要条件,已获得广泛应用的滤波器。 升余弦滤波器的带宽为:。其中,α为滚降系数,0 ≤α≤1, 三、实验步骤 1.根据奈奎斯特准则,设计实现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仿真系统,同时在必 要输出端设置观察窗。设计图如下

北邮微原硬件实验报告

2013年微机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2011211104 姓名:

实验一 I/O地址译码 一.实验目的 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上数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 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280H~287H,Y1:288H~28FH,……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例如: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0H OUT DX,AL(或IN AL,DX) Y4输出一个负脉冲,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8H OUT DX,AL(或IN AL,DX) Y5输出一个负脉冲。 原理:地址2A0H的A5,A4,A5为100,在输入或输出时,IOW或I OR为0,使得74LS138被选中,经过译码,在Y4口输出负脉冲。其他同理。 图1-1 利用这个负脉冲控制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通过软件延时实现。 2.接线:Y4/IO地址接CLK/D触发器

Y5/IO 地址 接 CD/D 触发器 D/D触发器 接 SD/D 角发器 接 +5V Q /D 触发器 接 L7(L ED 灯)或 逻辑笔 三.程序流程图 四.源程序 DA TA ?SE GMENT D ATA ??ENDS ST ACK SE GME NT ST ACK 'STA CK' DB 100H DU P(?) STA CK ENDS 否

原电池练习题精选

原电池练习题 原电池工作原理 1、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3、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H2SO4,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胆矾晶体,下列图表示产生H2的体积V(升)与时间t(分)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1、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A.Cd(OH)2B.Ni(OH)2C.Cd D.NiO(OH) 2、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硫酸中,铁片是() A.阴极B.正极C.阳极D.负极 书写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 1、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 = 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 = 2H2O D.该电池消耗了2.24LH2(标准状况)时,有0.1mol电子转移 2、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北邮-通原软件实验报告-16QAM

实验一: 16QAM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16QAM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掌握SYSTEMVIEW软件中,观察眼图与星座图的方 法。 2、强化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增强对通信系统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16QAM 16QAM是指包含16种符号的QAM调制方式。 16QAM 调制原理方框图: 图一16QAM调制框图 16QAM解调原理方框图: 图二16QAM解调框图 16QAM 是用两路独立的正交 4ASK 信号叠加而成,4ASK 是用多电平信号去键控载波而得到的信号。它是 2ASK 体制的推广,和 2ASK 相比,这种体制的优点在于信息传

输速率高。 正交幅度调制是利用多进制振幅键控(MASK)和正交载波调制相结合产生的。 16 进制的正交振幅调制是一种振幅相位联合键控信号。16QAM 的产生有 2 种方法: (1)正交调幅法,它是有 2 路正交的四电平振幅键控信号叠加而成; (2)复合相移法:它是用 2 路独立的四相位移相键控信号叠加而成。 在这里我们使用第一种方法。 16QAM信号的星座图: 图三16QAM星座图 上图是16QAM的星座图,图中f1(t)和f2(t)是归一化的正交基函数。各星座点等概出现。 星座图中最近的距离与解调误码率有很密切的关系。上图中的最小距离是dmin=2。 16QAM的每个星座点对应4个比特。哪个星座点代表哪4比特,叫做星座的比特映射。通常采用格雷映射,其规则是:相邻的星座点只差一个比特。 实验所需模块连接图如下所示: 图四模块连接图 各个模块参数设置:

三、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所需模块连接图,连接各个模块 (2)设置各个模块的参数: ①信号源部分:PN序列发生器产生双极性NRZ序列,频率10HZ 图五信号源设置示意图 ②载频:频率设置为100Hz。

原电池练习题带答案

1 ?下列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 2 ?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电子沿导线由 Cu 片流向Ag 片 C . Cu 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Ag 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液 3. Mg-AgCl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负极反应式为 Mg — 2e ===Mg B .正极反应式为 Ag + e ===Ag C .电池放电时 Cl — 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 Mg + 2H 2O===Mg (OH ) 2 + H 2 f 4. (教材改编题)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在测试水果电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若金属片 A 是正极,则该金属片上会产生 H 2 B .水果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此水果发电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D .金属片A 、B 可以一个是铜片,另一个是铁片 5.某电池以K 2FeO 4和Zn 为电极材料,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 .正极反应式为 2FeO 4— + 10H 十+ 6e — ===Fe 2O 3+ 5HQ 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 ) A ?①②中Mg 作负极,③④中Fe 作负极 8. (2017泗洪模拟)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电极I 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 B .电极H 的电极反应式为 Cu 2 + + 2e ===Cu C .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 2Fe 3 + + Cu===Cu 2+ + 2Fe 2+ D ?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其作用是传递电子 B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Ag* + e ===Ag D ?反应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 CU (NO 3)2溶 C .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 .电池工作时 OH — 向负极迁移 6.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 M 棒变粗,N 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 M 、N 、P A . Zn 为电池的负极,被还原 B .②中Mg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C .③中Fe 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D .④中Cu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6H 2 O+ 6e ===6OH + 3出 f — 2 + Fe — 2e ===Fe 2H + + 2e — ===H 2f 7.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北邮微原硬件实验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微原硬件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班内序号: 【一.基本的I/O实验】 实验一 I/O地址译码 一、实验目的 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 上数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

280H~287H,Y1:288H~28FH,……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例如: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0H OUT DX,AL(或IN AL,DX) Y4输出一个负脉冲,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8H OUT DX,AL(或IN AL,DX) Y5输出一个负脉冲。 图1-1 利用这个负脉冲控制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通过软件延时实现。 2、接线: Y4/IO地址接 CLK/D触发器 Y5/IO地址接 CD/D触发器 D/D触发器接 SD/D角发器接 +5V Q/D触发器接 L7(LED灯)或逻辑笔 三、硬件接线图及软件程序流程图 1.硬件接线图 2.软件程序流程图

四、源程序 DATA SEGMENT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CK 'STACK' DB 100H DUP(?)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基本框架;延时子程序 DELAY1 PROC NEAR MOV BX,500H PUSH CX LOOP2: MOV CX,0FFFH WAIT1: LOOP WAIT1 DEC BX JNZ LOOP2 POP CX RET DELAY1 ENDP START: MOV CX,0FFFFH ;L7闪烁控制 LOOP1: MOV DX,2A0H ;灯亮 OUT DX,AL CALL DELAY1 MOV DX,2A8H ;灯灭 OUT DX,AL CALL DELAY1 LOOP LOOP1 ;循环闪烁 CODE ENDS END START 五、实验结果 灯L7闪烁 实验二简单并行接口 一、实验目的 掌握简单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选择273进行实验)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

一、通信原理Matlab仿真实验 实验八 一、实验内容 假设基带信号为m(t)=sin(2000*pi*t)+2cos(1000*pi*t),载波频率为20kHz,请仿真出AM、DSB-SC、SSB信号,观察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二、实验原理 1、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幅度调制信号AM 该幅度调制是由DSB-SC AM信号加上离散的大载波分量得到,其表达式及时间波形图为: 应当注意的是,m(t)的绝对值必须小于等于1,否则会出现下图的过调制: AM信号的频谱特性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以发现,AM信号的频谱是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的频谱加上离散的大载波分量。

2、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信号的产生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s(t)是利用均值为0的模拟基带信号m(t)和正弦载波c(t)相乘得到,如图所示: m(t)和正弦载波s(t)的信号波形如图所示: 若调制信号m(t)是确定的,其相应的傅立叶频谱为M(f),载波信号c(t)的傅立叶频谱是C(f),调制信号s(t)的傅立叶频谱S(f)由M(f)和C(f)相卷积得到,因此经过调制之后,基带信号的频谱被搬移到了载频fc处,若模拟基带信号带宽为W,则调制信号带宽为2W,并且频谱中不含有离散的载频分量,只是由于模拟基带信号的频谱成分中不含离散的直流分量。 3、单边带条幅SSB信号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要求信道带宽B=2W, 其中W是模拟基带信号带宽。从信息论关点开看,此双边带是有剩余度的,因而只要利用双边带中的任一边带来传输,仍能在接收机解调出原基带信号,这样可减少传送已调信号的信道带宽。 单边带条幅SSB AM信号的其表达式: 或 其频谱图为:

原电池练习题

原电池练习题 1.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装有含琼胶的KCl 饱和溶液 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D.原电池工作时,可能会伴随着热能变化 2.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l、Cu、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3.由于具有超低耗电量、寿命长的特点,LED产品越来越受人欢迎。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通入氧气,b处通入氢气B.该装置中只涉及两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C.电池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P-型半导体连接的是电池负极 4.某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以Li2CO3、K2CO3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时,该电池工作原理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CH4,b为CO2B.CO2-3向正极移动 C.此电池在常温时也能工作D.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2-3 5.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北邮通原软件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 专业: 姓名: 成绩: 实验1:抽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抽样定理 (2)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抽样定理:设时间连续信号m(t),其最高截止频率为fm ,如果用时间间隔为T<=1/2fm 的采样序列对m(t)进行抽样时,则m(t)就可被样值信号唯一地表示。 抽样过程原理图(时域)重建过程原理图(频域) 具体而言:在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f(t),如果以小于等于1/(2 f h)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抽样,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完全恢复原信号。或者说,如果一个连续信号f(t)的频谱中最高频率不超过f h,这种信号必定是个周期性的信号,当抽样频率f S≥2 f h时,抽样后的信号就包含原连续信号的全部信息,而不会有信息丢失,当需要时,可以根据这些抽样信号的样本来还原原来的连续信号。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完成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过程。 三.实验步骤 1.将三个基带信号相加后抽样,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信号。实现验证抽样定理的仿真系统,同时在必要的输出端设置观察窗。如下图所示 2.设置各模块参数 三个基带信号频率从上至下依次为10hz、20hz、40hz。 抽样信号频率fs设置为80hz,即2*40z。(由抽样定理知,fs≥2fH)。低通滤波器频率设置为40hz 。设置系统时钟,起始时间为0,终止时间设为1s.抽样率为1khz。 3.改变抽样速率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建议、意见 将抽样率fs设置为小于两倍fh的值,观察是否会产生混叠失真。 实验2: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无码间干扰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 (2)掌握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特性; (3)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奈奎斯特准则提出:只要信号经过整形后能够在抽样点保持不变,即使其波形已经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在抽样判决后恢复原始的信号,因为信息完全恢复携带在抽样点幅度上。 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时,系统冲击响应必须满足x(nTs)=1(n=0); x(nTs)=0(n=!0)。相应的推导出满足x(t)的傅里叶变换X(f)应满足的充分必要条件: 该充要条件被称为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的奈奎斯特准则。 奈奎斯特准则还指出了信道带宽与码速率的基本关系。即Rb=1/Tb=2?N=2BN。说明了理想信道的频带利用率为Rb/BN=2。 在实际应用中,理想低通滤波器是不可能实现的,升余弦滤波器是在实际中满足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充要条件,已获得广泛应用。 三.实验步骤 1.根据奈奎斯特准则,设计实现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仿真系统,同时在必要输出端设置观察窗。如下图所示

高一化学原电池练习题[001]

原电池练习题 1.下列有关原电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锌、铜、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溶液中的Zn2+、H+均向正极移动 D. 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必须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 2.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A. A B. B C. C D. D 3.A、B、C三种金属,A中混有C时A先腐蚀,A与B组成原电池,A为电池正极,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 B.A>C>B C.B>A>C D.B>C>A 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5.下列各组金属均有导线相连,并插入稀H2SO4液体中,其中铁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①Fe-Fe ② Cu-Fe ③ Fe-Zn()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②>③ 6.下列有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描述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作负极 B.铁片上的反应:Fe-2e-=Fe2+ C.铁电极附近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 D.电子由石墨电极通过导线流向铁电极 7.如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烧杯中的溶液变为蓝色 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8.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棒为负极B.铁片的质量减少 C.硫酸被氧化D.电子从石墨棒流向铁片 9.一个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正极负极电解质 A. Zn Cu CuCl2 B. Cu Zn CuCl2 C. Zn Cu ZnCl2 D. Cu Zn ZnCl2 10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a极质量减小, b极质量增加 b极有气体产 生,c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 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 向d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b>c>d>a C.d>a>b>c D.a>b>d>c 11.如图所示装置: (1)该原电池装置中负极为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___反应;正极为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__反应。 (2)原电池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 (3)电子流向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_,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__。12.(1)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 +2Ag+ 2Ag + 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②若导线上转移电子2.5mol,则正极生成银克。 (2)现有A、B、C、D四种金属片,①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 上有气泡产生;②把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侵入稀硫酸溶液中,D发生还原反应;③把 A、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子流动方向为A→导线→C。根据上述

北京邮电大学微机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微机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I/0地址译码和简单并行接口 ——实验一&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简单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a) I/0地址译码 1、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上数 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280H~ 287H,Y1:288H~28FH,……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例如: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0H OUT DX,AL(或IN AL,DX) Y4输出一个负脉冲,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8H OUT DX,AL(或IN AL,DX) Y5输出一个负脉冲。 利用这个负脉冲控制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经过软件延时实现。 2、接线: Y4/IO地址接 CLK/D触发器

Y5/IO地址接 CD/D触发器 D/D触发器接 SD/D触发器接 +5V Q/D触发器接L7(LED灯)或逻辑笔 b) 简单并行接口 1、按下面图4-2-1简单并行输出接口电路图连接线路(74LS273插通 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74LS273为八D触发器, 8个D输入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8个Q输出端接LED显示电 路L0~L7。 2、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将其ASCⅡ码经过这 个输出接口输出,根据8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情况验证正确 性。 3、按下面图4-2-2简单并行输入接口电路图连接电路 (74LS244插通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 74LS244为八缓冲器,8个数据输入端分别接逻辑电平开关 输出K0~K7,8个数据输出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 4、用逻辑电平开关预置某个字母的ASCⅡ码,编程输入这 个ASCⅡ码,并将其对应字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5、接线:1)输出 按图4-2-1接线(图中虚线为实验所需接线,74LS32为实验 台逻辑或门) 2)输入 按图4-2-2接线(图中虚线为实验所需接线,74LS32为实 验台逻辑或门) 三、硬件连线图 1、I/O地址译码

原电池化学电源练习题加答案精品

原电池化学电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2.下列四组原电池,其中放电后,电解质溶液质量增加,且在正极有单质生成的是A.Cu、Ag、AgNO3溶液B.Zn、Cu、稀H2SO4 C.Fe、Zn、ZnSO4溶液D.Fe、C、Fe2(SO4)3溶液 3.通过膜电池可除去废水中的乙酸钠和对氯笨酚(),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确的是 A. B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电流方向从B极沿导线经小灯泡流向A极 C.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 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A极区增加的H+的数目为0.1N A 二、单选题 4.一种新型的“锂-呼吸CO2电化学装置”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确的是

A. 该装置可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B. 利用该技术可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 C.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C2O42--2e-=2CO2 D. 每生成10.2gLi2C2O4,有0.2molLi+从正极迁移至负极 5.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 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 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 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用导线连接,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 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 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B. 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 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电子由锌沿导线流向铜 6.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H2SO4,在Cu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A. A B. B C. C D. D 7.把镁条、铝条平行插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原电池,此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Mg比Al活泼,Mg失去电子被氧化为Mg2+ B. 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 C. 原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pH不变 D. Al是电池正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 8.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做原料的燃料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可用做空军通信卫星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北京邮电大学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硬件部分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题目:基于TIMS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2009211126班 专业:信息工程 姓名: 成绩:

实验1振幅调制(AM)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具有离散大载波(AM)调制的基本原理; (2)掌握包络检波器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3)掌握调幅波调制系数的意义和求法。 二、实验原理 幅度调制是由DSB-SC AM信号加上一离散的大载波分量(设载波的初始相位φc=0),其表示式为 s t=A c1+m t cos2πf c t 式中要求基带信号波形m t≤1,使AM信号的包络A c1+m t总是正的,式中的A c cos2πf c t是载波分量A c m t cos2πf c t是DSB-SC AM信号。 定义 m n t= m(t) max?|m(t)|,|m(t)|≤1 a=max m t,|m(t)|≤1 称标量因子a为调制系数或调幅系数。 有两种调制方式,调制框图如下 AM 信号调制原理框图1 AM 信号调制原理框图2 解调原理框图如下 AM 信号解调原理框图

三、实验步骤 1、按如下所示的连接图连接好 AM信号调制连接图 AM信号解调连接图 2、调节加法器上两路输入信号的放大倍数,同时用示波器监测,在保证加法器输出波形不削顶的情况下,调节至交流信号峰值与直流成分之比(即调制系数)为小于1、等于1、大于1,观察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波形图; 3、观察滤波器输入输出波形的变化,分析原因。 四、实验结果 音频振荡器的输出频率调整为1kHZ,直流电压幅度调整为1V。 a<1时,基带与调制信号波形如下

调制与解调输出

原电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4-1《原电池》课时练 双基练习 1.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铁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解析:A中Al在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发生氧化反应;B中的白铁中含Zn,Zn比Fe活泼,在构成原电池时Zn作负极,失去电子,阻止Fe进一步被氧化;C只是铁与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直接生成Fe3O4,不属于原电池反应;D中Fe+CuSO4===Cu+FeSO4,析出的Cu覆盖于Fe的表面,相互接触,构成原电池,故B、D均属于原电池反应。 答案:BD 2.100 mL浓度为2 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解析:增大氢离子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但由于是跟过量的锌片反应,所以再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盐酸会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故A错误;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锌置换出铜以后,就会构成原电池,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加入适量蒸馏水或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都会减小氢离子浓度,从而减慢了反应速率。 答案:B 3.把金属M放入盐N(NO3)2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M+N2+===M2++N,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金属M和N可跟水反应 B.M和N用导线连接放入稀H2SO4中,一定能构成原电池,且N极上有H2放出 C.M和N用导线连接并平行放入N(NO3)2溶液中,一定能构成原电池 D.由M和N构成的原电池,M一定是负极,且N极上一定产生H2解析:A项,M可以从N(NO3)2溶液中置换出N,说明常温下M和N 都不与水反应;B项,M比N活泼但不一定能置换出酸中的H+;C项,由于可以发生反应:M+N2+===M2++N,因此能构成原电池;D项,M 和N构成的原电池,M不一定是负极,也不一定能产生H2,还需考虑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如Fe、Cu放入浓硝酸中,Fe作正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