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任安书》期末练习(答案)电子教案

《报任安书》期末练习(答案)电子教案

《报任安书》期末练习(答案)电子教案
《报任安书》期末练习(答案)电子教案

《报任安书》期末练

习(答案)

《报任安书》期末复习练习2018.12

一、翻译

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2.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6.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二、实词

1.若望仆不相师()

2.幸勿为过()

3.倡优所畜()

4.卒就死耳()

5.用之所趋异也()

6.所谓强颜耳()

7.审矣,何足怪乎()

8.以稍陵迟()

9.乃欲引节() 10.殆为此也() 11.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12.恨私心有所不尽()

13.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4.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5.不可胜记()

16.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8.通古今之变()

19.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20.以通其狂惑()

三、虚词

1.以

(1)及以至是(通“已”)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2.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对)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3.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报任安书》研学案及答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 19、《报任安书》研学案 班级姓名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重难点:2、3 三、背景材料及体裁 1.背景资料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2.体裁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报任安书》可以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者()阙.然()怯懦 ..()沉溺.() 缧绁 ..()厄()..()臧.获()倜傥 厥()膑.脚()放失.()稽.()愠.色() 被戮.()垢弥 ..()闺閤.()剌.谬()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学案w

《报任安书》学案 主备人:王璐 学习目标 1、了解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2、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 1、文字疏通、词类活用现象。 2、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走近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天汉二年(前99),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著有《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全书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50余万字。在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史记》是第一部。 二、写作背景 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 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三、解题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四、基础知识(给加点的字注音) 缧绁 ..()说.难()不可胜.计() 放失.旧闻()偿前辱之责.()鄙陋没.世()

《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甲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选自xx《报xx书》)乙 xx且卒,执迁手而泣曰: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余为太史而弗论载,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①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始论次其文。七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 “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选自xx《xx自序》) 【注】①?: 缀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垢: 耻辱 B.以通其狂惑通: 抒发 C.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xxxx: 遗漏 D.于是论次其文次: 次序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曼辞以自饰 B.重为乡党所笑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C.退而深惟曰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D.然后是非乃定乃喟然而叹曰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当情浓事切之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既是叙述又是抒情,使人读之唏嘘。 B.甲文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心情,并陈说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浮沉”“俯仰”“狂惑”词语,表达了司马迁的悔恨、妥协,是现实压迫之后的情感折射。 C.乙文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作者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能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D.乙文略述司马迁的处境、情感与心志,可与《报任安书》中“草创未就,会遭此祸”“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等内容映照,文字精微,思想深沉。

《报任安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报任安书 (节选)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背景资料,特别是对他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以便比较准确地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巨大动力。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3.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中注释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背景资料 2.通过诵读理解司马迁的思想情感,并背诵文中的名句名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不幸对人生的意义。 2.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及重要句式 【教学难点】 1.通过具体语段,揣摩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痛苦和发愤著书的顽强意志。 2.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教学设想:《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正是他将峻洁的人品、伟大的精神自现于后世的力作。阅读此文,我们对司马迁择生践志,创作《史记》的心路历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这样说,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历程是“悲壮”的,他以一介布衣的身份,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为中华民族撰写了第一部大型的纪传体通史,实现了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他的“择生”令人敬重。他“择生”的思考令我们深思。因此要通过反复诵读,深入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痛苦和发愤著书的顽强意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报任安书(节选)》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 1.【解析】选C。比:并列,这里是“相提并论”的意思。 2.【解析】选A。均为助词,的。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却、竟然。 C项,介词,在;介词,引出对象。D项,介词,用、凭借;连词,表目的。 3.【解析】选C。A项,“失”同“佚”;B项,“罔”同“网”;D项,“责”同“债”。 4.【解析】选D。A项,名词作动词,受膑刑;B项,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C项,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5.【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D项,定语后置句。 6.【解析】选A。倜傥:古今意义相同,指卓越不凡。B项,意气:

古义指情意;今义指a.意志和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C项,下流:古义为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指a.下游,b.卑下的地位,c.卑鄙龌龊。D项,口语:古义指言语,文中指替李陵辩护;今义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7.答案:(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2)《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3)起草尚未定稿,就正好遭遇这场灾祸,书还没有写成,我十分惋惜,因此受了最重的刑罚却没有恼怒之色。 8.【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辱:谦辞,承蒙。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

9.【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C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代自己;后一个“其”是副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译为“还是”。D项,前一个“所”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所”用在动词之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作者写时文获得荣誉,写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灾祸。 11.【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

报任安书(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报任安书(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伏法受诛(zhū)暴肌肤(pù) 鞭(chuí)圜墙(yuán)占卜(bǔ)囹圄(wǔ)槛(jiàn)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 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 结⑦恨私心有所不尽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 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策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 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注意,这是作 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 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 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一.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2.其次剔毛发 3.见狱吏则头枪地 4.及罪至罔加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思垂空文以自见 8.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有无不同,请具体解释: 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 2.素所自树立使然古义:今义: 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 4.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 6.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

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A.若望仆不相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或师焉,或否焉 D.吾从而师之 2.比肩接踵() A.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夫知效一方,行比一官 C.天涯若比邻 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A.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C.重为乡党所笑 D.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4.思厥先祖父() A.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B.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 C.率时农夫,播厥百种 D.禹厥之三仞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A.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6.谈谐终日夕,觞至则倾杯() C.对此欲倒东南倾 D.权倾五伯 四.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A.倡优畜之 B.太上不辱先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案》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案》教学案例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二、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投影片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 三、解说文题,并指导学生了解原文大意。 1、写作背景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曩()者阙()然宫阙()兽槛()门槛()警惕()挑剔()剃()刀倜()傥()圜()墙衣()赭()衣()稽()首缧()绁() 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 1.意气勤勤恳恳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3.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4.灌夫受辱于居室 三、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1. 曩者 ..辱赐书 2.若望 ..仆不相师 .. 3.幸.勿为过 .. 4.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5.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6.用之所趋.异也 7.婴.金铁受辱 8.积威约.之渐.也 9.定计于鲜.也 10.权倾.五伯11.审.矣,何足怪乎?12.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 ..之外,以稍陵 ...迟 13.古人所以重 ...施刑于大夫者,殆为 ..此也。14.恨私心 ...有所不尽 15.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 ....之人称焉16.仲尼厄.而作《春秋》 17.不得通.其道通.古今之变以通.其狂惑 18.以舒.其愤19.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20.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21.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22.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重为乡党所笑。 23.虽累 ..百世,垢弥甚 ...耳! 四、积累实词 1、殆: (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顾: (1)念父母,顾妻子 (2)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3)大行不顾细谨 (4)三顾茅庐 (5)顾吾念之 (6)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五.找出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并解释: 1.请略陈固陋 2.倡优畜之 3.流俗之所轻 4.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6.且勇者不必死节 六.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 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2.及以.至是 3.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4.推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6.是以 ..就极刑而无愠色 7.仆以.口语遇此祸8.曼辞以.自饰 七、翻译下列句子 1.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4.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八、成语 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圈儿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之内活动。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一家之言: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述,也泛指一个学派或个人的理论、说法。 夏教授写的这篇论文,不袭旧说,自成,令人耳目一新。 他搜集的这些奇石,与真正的收藏家相比,不过是。 搞学术研究要拓宽视野,不能。

报任安书 教案教学设计

报任安书教案教学设计 报任安书(3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个踟蹰独行的士子,正在人生的旅途跋涉。不料,飞 来横祸,差点葬送了旷世奇才。屈辱,难言的屈辱将他逼向 了生命的死角,然而他不屈,不悔!高昂起男儿的头颅,倔 强地甩开了世人嘲讽的白眼,毅然提起笔来,挑起了华夏史 传的千秋伟业。“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你 那挥笔疾书的身姿已经定格成一幅永远的风景,令后人高山 仰止! 皇权可以摧残你的身体,却无法剥夺你的思想;命途多 舛反而激发你生命的潜能,残缺的仅仅是身躯,飞翔的却是 你不朽的灵魂! 二、知识介绍 身残志坚的史官奇才--司马迁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有“史圣”之誉。字于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他父亲司马谈在武帝 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 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史家之绝唱--《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全书130篇,

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鲁迅 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魏晋以后,才改称《史记》。 三、背景链接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 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 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 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 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 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生前曾写信给 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直到任安临刑前,司 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 四、疏通课文,整体感知 通假字 (1)被楚受辱(通“棰”。木杖)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报任安书阅读题及标准答案.doc

报任安书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想要得高分,不妨多做一些文言文阅读题的练习。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报任安书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报任安书》阅读原文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

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报任安书》阅读题目 【小题1】下列各组中,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胜记胜:尽西伯拘而演《周易》演:推演 B.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迁:迁徙草创未就,会遭此祸会:适逢 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订仆偿前辱之责责:职责 D.仆诚已著此书诚:确实垢弥甚耳弥:满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通其狂惑不得通其道 B.思垂空文以自见其翼若垂天之云 C.且负下未易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居则忽忽,若有所亡亡羊补牢 【小题3】选出与"文王拘而演《周易》"句式结构相同的一句( ) A.彼且奚适也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小题4】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举了文王,仲尼,屈原等人的事迹,意在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实现自己的理想。 B.介绍《史记》的写作宗旨,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即使受到残酷的刑罚,作者也毫无愠色,继续奋笔疾书,这种在逆境中忍辱图强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D.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是无脸见人,痛苦至极,因此想隐退山林,顺从世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报任安书》学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报任安书》学案 教学博苑 2011-08-06 1509 5d56b7b40102dqyl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报任安书》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背景资料,特别是对他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3、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重点】 1、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读懂文章的内容,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学习难点】 体会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的生死观、价值观。 【学习过程】 一、关于司马迁的对联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思考从这两幅对联中,我们读出了有关司马迁的哪些信息?

二、司马迁的有关资料 1、家世和家庭。司马迁的先代“世典周史”,其父司马谈在任太史令时就曾想到利用做官的便利条件,修著一部记述“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史书,但未能如愿。临终时,他把这一理想和愿望留给了司马迁,希望司马迁做太史,不要忘记他所欲论著的心愿,并认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后目的在于自立,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父亲的话对司马迁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司马迁流着泪向父亲承诺“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2、遭遇李陵之祸,接受宫刑。这对司马迁影响极大,经历此事,他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性和上层社会的世态炎凉有了很痛苦、很深切的感受,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也影响了他对《史记》一书的创作。司马迁之所以在为名节自杀和为事业隐忍苟活之间选择后者,全是因为《史记》未成。他发愤著书,以十分刚毅的精神完成《史记》的写作,并通过《史记》一书来鞭挞黑暗,表彰正义,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思想感情。 读《史记》不能不了解司马迁,了解司马迁,不能不读《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在这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述说了因李陵事件而蒙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和愤懑,披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专断不公,委婉地述说了他受刑后忍辱苟活的苦衷。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宁愿受辱也要死得“重于泰山”的坚忍和伟大,同时此文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梳理每段内容,概括段意 明确第1段说明来信内容,就未能及时回信表示歉意。 第2段申述自己遭受腐刑而未能死节的原因。 第3段说明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

报任安书的教学设计

报任安书的教学设计 报任安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三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伏法受诛(zhū)暴肌肤(pù) 鞭(chuí)圜墙(yuán)占卜(bǔ)囹圄(wǔ) 槛(jiàn)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⑦恨私心有所不尽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策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那么,对待羞辱就一定要死节,才算保持了高尚纯洁的名声吗?否!作者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地论述下去。 (4)作者提出这样的认识: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种所谓“节义”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 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深知节义的含义,也敢于为节义去死,但是我现在所以忍辱屈生,是为了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实现我最

《报任安书》答案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 【字音】 曩者阙然臧获倜傥 膑脚愠色剌谬 【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丢失的) (5)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 【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沉溺:古,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古,不同寻常。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5)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 (6)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口语:古,说话。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3)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 (4)若望仆不相师(师,效法) (5)孙子膑脚(名作动,受膑刑) (6)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 (7)流俗之所轻也(形作动,轻,轻视) (8)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 (9)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为……死) 【一词多义】 1、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 及以至是已经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仆以口语遇此祸因为

报任安书教案完整版

报任安书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

《报任安书》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的行文特点。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2.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着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进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二、解题 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

《报任安书》导学案(学生版)

《报任安书》导学案 【课前导读】 身残志坚的史圣——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这使他接触到了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了解。38岁继承父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太初元年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这一历史巨著。 史家之绝唱——《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初年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史学体制,对中国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痛陈心曲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的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回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因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而抱憾终生,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自主学习】 (一)容易读错的音 曩.者()阙.然()箠.楚() 槛.阱()圜.墙()少卿.() [. 强.颜()羑.里()赭.衣() 臧.获()婢.妾()缧绁 ..()() 厥.有()愠.色()倜傥 ..()() 惕.息()诎.体()剌.谬() (二)通假字 1.其次诎体受辱(“_______”同“_______”) 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_______”同“_______”,_______) / 3.见狱吏则头枪地(“_______”同“_______”,_______) 4.及罪至罔加(“_______”同“_______”,_______)

报任安书练习题Word版

报任安书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魏其(jī),大将也,衣(yī)赭(zhě)衣,关三木。 B.暴(bào)肌肤,受榜箠(chuí),幽于圜(yuán)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ì)缧(léi)绁(xiè)之辱哉! D.无乃与仆(pū)私心剌(là)谬(miù)乎? 2.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①②④⑧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③④⑤⑥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意气勤勤恳恳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4.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少卿足下 C.仆非敢如此也 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7.根据课文填写句子。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上不辱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下腐刑极矣! 8.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2)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3)恨私心有所不尽二、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9.下列语句中“之”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①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试之以足 A.尺码到达尺码鞋子 B.尺码尺码到达鞋子 C.尺码鞋子尺码到达 D.尺码鞋子到达尺码 答案:A 解析:遇到一词多义现象要把这个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通过这个词在句中的含义来辨别。

报任安书优秀教案 报任安书教案

《报任安书优秀教案报任安书教案》 摘要:相、畜、极、就、渐、用、见、顾、究、会、之、殆;,勤勤恳恳、戏一弄、树立、网罗、下流、妻子、夫人、粪土、恨、谤,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 一、知识与能力: 能联系已学知识,自主整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发现问题 能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作者生平与社会背景读懂文意,并且能与准确理解作者在特殊境遇中的复杂感情 能辩证地评价作者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认识,能联系当今社会与个人实际,体会作者的品德与操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并培养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百折不挠的精神 一、作家、作平简介 本文节选自司马迁写给朋友的一封回信。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47岁时因为替李陵辩解, 得罪下狱。次年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中书令是朝廷中掌管机要的职务,所以司马迁的 朋友任安曾写信给他,叫他积极向朝廷推荐贤才。后来任安因事被捕下狱,司马迁才写了这封

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向任安详细地叙述了自己下狱受刑的经过,抒发了受刑后的痛苦 和怨恨,说明他忍辱苟活完全是为了完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回答了他不能推荐贤才的原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全文反复曲折,首尾呼应,夹叙夹议,引古喻今,情真意挚,感慨极深,确实是向知心朋友倾吐表情。 本文节选了原文的开头一部分及后半部分,重点放在了作者表明自己为什么隐忍受辱苟且偷生的原因,这也是我们理解司马迁伟大人格,理解《史记》先进思想的关键之处,本文虽是竹选,但仍白成体系。文章的结尾呼应开头,点明自己不能“推贤进士”。 二、初读文本,把握文章脉络,感受情感。 选文逐层深入,叙议结合,援引古代事例比喻当今形势。叙述中透露出作者遭受腐刑之后的痛苦及怨恨,议论中表现作者“隐忍苟活”而要“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的伟大志向。 三、分段朗读全文,注意结合文意中的不同语气表达感情的不同效果。 四、实践与练习。 〖自主梳理掌握文言词语〗 【通假字】 剔—剃、摩一磨、底一抵、失一佚、责—债、一槍一一抢、以一已、罔一网; 不—否曷—何箠—棰诎—屈见—现 【一词多义】 相、畜、极、就、渐、用、见、顾、究、会、之、殆; 【古今异义词】 勤勤恳恳、戏一弄、树立、网罗、下流、妻子、夫人、粪土、恨、谤 【词类活用】流俗之轻也,其次不辱身斯不亦远暴肌肤曷足贵衣赭衣

报任安书教学案

《报任安书》教学案 第1课时 主备人:耿进东审核人:罗旭东复备时间:上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及重点 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积累掌握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通过研习,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理解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补充资料 司马迁三十八岁时,继父职为太史令。四十七岁时以李陵事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为中书谒者令。《汉书·司马迁传》:谓“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事”。中书令职,掌领导尚书出入奏事,是宫廷中机要职务。 《报任安书》是在他任中书令时写的。此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 .......,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 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史记》写作大业。 三、基础知识 给加点字注音 曩.者()()魏其.()强.颜()槛阱 ..()羑.里() 绛侯 ..()()关.木索()头枪.地()暴.肌肤()箠...()诎体 楚()圜.墙()伏法受诛.()占卜.() 四、文本研习 A.第1自然节 (一)文言知识 1.解释加点词语,指出一些词语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要指出通哪个字;古今异义词要写出古义与今义;词类活用要指出什么词活用为什么词,如“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又如“名词的使动用法”) (1)曩.者辱赐书,,(2)教以慎.于接物(3)阙然 ..就不报 (4)意气勤勤恳恳 ....(5)若望.仆不相.师(6)推贤进.士为务(7)婴.金铁而祖母刘夙婴.疾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