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单元圆(复习课)教案

第六单元圆(复习课)教案

第六单元圆(复习课)教案
第六单元圆(复习课)教案

考点三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相等,所对的相等,所对弦的相等。

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1)两个相等;(2)两条弧相等;

(3)两条相等;(4)两条弦的相等。四项中有一项成立,则其余对应的三项都成立。

考点四圆心角与圆周角

1.定义:顶点在的角叫圆心角;顶点在,角的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圆周角。

2.性质

(1)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的度数。

(2)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

(3)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

(4)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要求学生用2分钟时间进行订正、识记。

(六)出示【当堂检测】

指导语:请同学们仔细审题,独立解答,检测时间10分钟。

请相信自己,你最棒!(每题25分,共100分。)

1.(2011?重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OCB=40°,

则∠A的度数等于()

A、60°

B、50°

C、40°

D、30°

2.(2011?海南)如图,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中,C是它的中点,若AC=2,则△ABC的面积是()

A、1.5

B、2

C、3

D、4

(第2 题图)(第3 题图)(第4 题图)3.(2011?泰安)如图,⊙O的弦AB垂直平分半径OC,若AB=,则⊙O 的半径为()

A、B、C、D、

4.(2011?威海)如图,⊙O的直径AB与弦CD交于点E,AE=5,BE=1,CD=4,则∠AED=.学生口答,师生共同评价矫正。

点评:

1.熟练掌握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关键是找准“同弧”。

2.本题考点:圆周角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圆心角、弧、弦的关系。总结:见直径,想直角。

3、4两题用垂径定理进行计算或证明,常需作出弦心距及连接半径。再利用解半径、弦心距和弦的一半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来达到求解的目的。若圆的直径(或半径)未知,一般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来解决。拓展: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与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垂径定理、三角函数的性质。老师注意板书总结的步骤及一些解题思想方法。

老师监考巡视,确保学生认真考试,并及时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老师宣布检测时间到,公布答案,学生互批、统计,针对问题,探索讨论,质疑解难,组织好后教。

(七)出示【当堂训练】

指导语:你将有10分钟时间完成当堂训练。请同学们认真审题,独立规范解答,相信自己一定行!

1.(25分)(2011?扬州)如图,⊙O的弦CD与直径AB

相交,若∠BAD=50°,则∠ACD=.

2.(25分)(2011?济南)如图,O为原点,点A的坐标

为(3,0),点B的坐标为(0,4),⊙D过A、B、O三

点,点C为上一点(不与O、A两点重合),则cosC

的值为()

A、B、C、D、

3.(50分)(2011?长沙)如图,在⊙O中,直径AB与弦CD相交于点P,∠CAB=40°,∠APD=65°.

(1)求∠B的大小;

(2)已知圆心0到BD的距离为3,求AD的长.

(八)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九)作业

1、预习作业:下节课我们复习“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请大家利用自习课时间复习课本第117—135页的内容,做好复习准备。

2、日清:没有完成本课复习目标,【当堂训练】出现错误的同学进行日清。老师出示【当堂训练】答案,统计学生答题情况,确定需要日清的学生。

教后记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圆柱的表面积(1)》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圆柱的表面积(1)》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圆柱的表面积(1) 学科数学六年级班级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1)课型新授 课时主备人责任人审核人 学习 目标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学习 重点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学习 难点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学习 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罐头盒,一个圆柱图,小鼓、卫生纸、小木头段、圆台形物品。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学习过程 自主实践学习要点与学法指导 课前 三分钟 前置小研究合作探究: (1)观察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2)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旋转门旋转成一个圆柱体。 学生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学生体验:面动成体 小组交流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们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1.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带来的圆柱体物品,再闭着眼睛摸一摸表面。然后交流摸的感受。 2.讨论: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重点使学生了解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图上标出来。 班级 展示3.圆柱的高 (1)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思考: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 )有关。

【K12学习】XX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XX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六单元集体备 课教案 第六单元总复习主备教师:谢爱珍 课题设计运动场课时第1课时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培养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学生课前收集运动场相关资料、图片、数据等;白纸若干张、尺子、圆规、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个性备 一、情景导入,引发问题 展示一幅运动场图片?问这个运动场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汇报。 这节课我们就来设计运动场。板书:设计运动场。 二、探究合作

绘制运动场平面图 看到这个运动场,你认为至少应该知道哪些数据? 出示设计任务: 学校要建一个运动场,正在征集设计方案,请同学们踊跃参加。设计要求:运动场共设4条跑道,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每条跑条宽1米。 “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指的是什么?这200米由哪几部分组成?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以上信息,如何分配长和半径比较合适?” 演示几种情况。明确:如果长的数据较大,那半径的数据就会较少,那么运动员在过弯道时,不便于加速,如果弯道数据较大,直道数据较小,那么不便于在这个运动场内的直道上设计短跑跑道,也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当直道和弯道的长度大致相等时,才能兼顾到以上两方面的问题。 确定数据:长是50米,半径是16米比较合适。 内圈半径是16米,如果我们把最内侧的跑道看做道,那道的半径应该是多少呢?第二道是多少?最外圈呢? 如果同学们要画出运动场的设计图,你认为分哪几步进行? 设计步骤: )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完美图形--圆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圆 单元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曲线图形)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议学 (一)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三、悟学 (一)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二)课堂总结:经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作业:书P60第1-4题。 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

2017年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p8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圆的特征,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课时月日第周星期总课时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练习 教学内容: p89第4---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画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课时月日第周星期总课时 教学流程复备栏 一、基本练习 1.判断练习。 ⑴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教学内容: P88例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扇形,知道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圆里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有关。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新版pep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学科:英语年级:六年级第 4 单元 课题 Unit4 I have a pen pal 主备教师朱礼佩备课时间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句子:What are your hobby?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2.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ing形式:collecting stamps,riding a bike,diving playing the violin,making kites. 教学重点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 教学难点拼写:riding,diving,making. 教学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区域个人备课区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热身(Warm-up) 教师放五年级下册Recycle 2的歌曲“I Love Going Hiking”. 2.预习(Preview) “滚雪球”游戏: 教师边出示各种形状的树叶,边说:“I like collecting leaves.”请一名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一句话,如:“I like collecting leaves.I like taking pictures.依次类推,看谁说出的句子最多。(为本课动词ing形式的运用埋下伏笔)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教师展现一个足球给学生看:Look,what is this?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2)Teacher does the actions:dance and sing.让学生猜并感知新短语。 4.New concept Teacher dances and says,“I like singing.”Then,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to the students and says,“Look,they are my pictures of singing.I li ke singing .My hobby is singing.”(板书“hobby”)教学新单词。 问:What is my hobby?I like dancing.(板书“I like …”) 问:What is your hobby ? 5.Let’s start 教师与一名学生示范。教师问:“What’s your hobby?”学生回答:“Swimming. What about you?”教师回答后示范填写Let’s start部分的表格。同桌或前后两名学生之间进行问答、填表。 6.Let's learn (1)教师边做动作边说自己的业余爱好:“I like playing the violin.What is your hobby?”引导学生回答:“I like…”教师板书:What is your hobby? I like playing the violin.指导学生拼读hobby,playing the violin并进行问答操练。 (2)请学生上台做动作,让其他人猜猜他/她的爱好是什么。 学生表演,熟悉“hobby”的运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3课时 圆的面积

第3课时圆的面积(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7~49页。 ◆教学提示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转化能力,因此在本节课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可把圆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1.经历估算飞镖板面积、动手操作、讨论等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圆面积公式推导的可行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感受转化和无限分割等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 圆面积的剪拼及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 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下都喜欢玩哪些游戏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爱好可真多,咱们看看亮亮喜欢什么? (多媒体显示) 生:是飞镖板! 师: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飞镖板被平均分成了20份,每份都像一个小三角形。 师:如果我们要估算一下飞镖板表面的面积,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生1:把飞镖板的表面看作是由20个小三角形组成,每个小三角形的底约是圆周长的元,高可近似地看作圆的半径。先求出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再求出20个小三角形的面积。 生2:我们把飞镖板剪开,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约为圆周长的一半,宽可近似地看作圆的半径,然后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师: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呢? 二、新授 I探究公式。 (1)确定策略。 师:我们知道,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那么圆的面积和半径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猜猜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猜测的究竟对不对呢?我们来想办法验证一下。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生:我们是利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来的。 师: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 生:都是通过转化,把三角形或梯形的面积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引导学生应用旧知类比迁移。这样,既实现了有意识地学法指导,又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实践】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习题(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及习题(冀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四年级第八册第六单元 时间:1月20日 单元教材分析: 组长: 主备人: 复备 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三十个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四十九个生字。 2、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运用。 3、积累优美词句,背诵指定的篇目和段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并留意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2、根据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进行拓展性阅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情感和价值观:

了解冰心其文、其事,从而对冰心形成初步的印象,能够受到“爱”的熏陶和感染。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永远的冰心奶奶”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讲读课文《别踩了这朵花》《再寄小读者》《肥皂泡》《大舞台》《送别冰心》,一篇阅读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以及和冰心相关的链接和《综合学习六》。这些篇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充满爱心的伟大作家,以及她“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精神。冰心奶奶被称为“百岁老人”“世纪老人”,但她还是离开了,那就让她的精神长存吧。 教学思路:本组教材语言描写生动、具体,对人物的形象刻画栩栩如生,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动员他们广泛地搜集冰心的相关资料,读一读她的作品。课上通过形式多样的读,真正地感悟文本,从而实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通过形象的图片、录像、语言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故事中,以便更好地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课题:26别踩了这朵花 组长: 主备人: 2课时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圆附教学上册反思

第五单元圆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圆的认识”、“设计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外方内圆及外圆内方”等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中,结合动手操作、比较、测量等多种数学活动,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圆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会用圆规和直尺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一些与圆有关的图案。 3.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4.探索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亲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7.使学生认识扇形,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8.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9.通过生活实例、数学史料,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亲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圆的认识 第1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11~20各数的写法 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若干根、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二、 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学生数数练习。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数位。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3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4.给小马虎改错误。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2.桥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了解课文语言及谋篇布局、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4.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将会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交流) (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2.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梳理课文结构。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深入学习,感受洪水的狂野 1.洪水来了,洪水要摧毁这座让村民安全逃生的桥,老汉为了村民,舍生忘死,这座桥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谈话交流: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①仔细分析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像泼。像倒。”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②平时我们写作,都要求把句子写具体。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像泼。像倒”,可以怎么说?用一个句子呢? 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句子写具体呢?(因为当时情况危急)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洪水来势凶猛) ②思考:“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圆

第四单元:圆 【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三个具体的内容,这三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中,结合动手操作、比较、测量等多种数学活动,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圆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3、亲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想象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 1、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亲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笔算除法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是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的方法迁移至此。对于试商的方法,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比较容易被学生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商。在教学一般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科书还注意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计算的笔算方法和基本的试商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观察、归纳、迁移类推、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经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迁移类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除法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既可以借助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直观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在计算中进行思考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建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注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理解算理算法。 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尝试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来说明原理,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既要重视法则教学,还要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算,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法则,进行“理法交融”的学习。 2.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对后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探索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同时展示算法的多样性。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适时组织口算练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提高口算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试商的方法是笔算除法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出一些快捷、省时、省力的有效试商方法,如“四舍”商大下调1,“五入”商小上调1,“同头”无除试商8、9,“除数折半”商4、5,倍数不估直接商,经历算理算法概括总结的过程。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试商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试商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0年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能够听、说、认读句子:What is your hobby?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2.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ing形式:collecting stamps,riding a bike,diving playing the violin,making kites。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拼写:riding,diving,making。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2.教师准备A部分Let's learn的单词卡片。 3.教师准备一些树叶、一本集邮册、两只风筝。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出示学过的词组,教师问:Look,which thing do you like?I like go shopping and read books.what about you ?引导学生回答。出示句子:What is your hobby?解释hobby,领读, 出示词卡,放在黑板上。继续操练句子:what is your hobby? I like ……. 2.预习(Preview) “滚雪球”游戏教师问一名学生的爱好, 紧接着再问一名学生,并要求后面的学生也要说出前一名学生的爱好,如:“I like collecting leaves.He likes taking pictures.依次类推,看谁说出的句子最多。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 Let's learn (1)教师边做动作边说自己的业余爱好:“I like playing the violin.What is your hobby?”引导学生回答:“I like…”教师 板书:What is your hobby? I like playing the violin.指导学 生拼读hobby,playing the violin并进行问答操练。 (2)教师拿出集邮册,从里面取出一张邮票,问学生:“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It's a stamp.”教师板书stamp并带读。教师展示集邮册,同时说:“I like collecting stamps.”然后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4课时 圆的面积

第4课时圆的面积(二)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0~53页。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应注重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情景使之对知识的进一步升华。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掌握已知直径求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并灵活的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 正确并灵活的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圆规,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国庆长假期间,你们出去游玩了吗?把你认为最漂亮的地方给大家说一说吧。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去的地方真多,下面我带着你们去一个地方。 (多媒体出示本市市区休闲广场景象) 生:广场上喷泉真漂亮! 师:如果知道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你能算出喷水池面积有多大吗? 学生回答,在练习本上书写解答过程。 3.14×52 =3.14×25 =78.5(平方米) 答:喷水池的面积是78.5平方米。 师:你们运用的公式是什么? 生: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 =πr 2。 (板书:S =πr 2) 师: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紧紧抓住新知的生长点展开教学,并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50页草坪面积问题。(课件出示) 某公司要在办公大楼前建一个圆形草坪。 算一算:需要多少平方米草皮?(得数保留整数) 师:谁能说一说该怎么计算? 生:要先计算出草坪的半径是多少米。 师: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指名板书: 3.14×(2 11)2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Let’s learn Group work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句子:What is your hobby?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2、能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ing形式:collecting stamps,riding a bike,diving,playing the violin,making kites. 3、培养学生广泛的业余爱好和兴趣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会拼写riding,diving,making。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What is your hobby? I like doing _____.”进行对话。 教学准备:录音机、A Let’s learn单词卡片、卡片、一些树叶、一本集邮册、两只风筝。 教学过程: Step 1 Preparation 1. Sing a song 《I love going hiking》边唱边跟着教师做相应的动作。

2. Revision A.分Group 1 和Group 2两组,表现好的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单词卡片(如:swimming, singing, dancing等等,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卡片更多,Which group is the winner? Group 1 or Group 2? Come on. come on, come on. B. Show some cards and let students act them.( swimming, singing, dancing, skating, watching TV, listening to music, playing football, reading books, taking pictures, drawing pictures, painting, writing an e-mail ,playing chess.) Step 2 Presentation: 1、单词导呈 A. 教师边出示各种形状的树叶,边问What are these? Yes, they’re leaves. Look, I can collect leaves. I like collecting leaves. Do you like collecting leaves? What’s your hobby? 引导学生相机回答,从而引出课题hobby. 板书课题hobby. 教学单词hobby. 教师边拿着自己收集的树叶边说I like collecting leaves. My hobby is collecting leaves. What’s your hob by? 帮助学生根据上一环节中的 素材实事求是地回答。 B. 教师拿出一本集邮册从里面取出一张邮票问学生: What’s this? It’s a stamp.教师板书stamp并带读。教师展示集邮册同时说: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然后板书并带读collecting stamps.教师问: Do you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圆》教案

台屿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教案

活动三、实践与应用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4.半径4厘米的圆比直径6厘米的圆大.()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2倍。()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二)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 1.半径2厘米. 2.直径5厘米. (三)怎样测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 活动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 活动四、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台屿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教案 编号:

册次11 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课型新授 首备 教师 首备 日期 2011.10 执教 教师 许义 执教 日期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教学重点: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能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习资 源及教 具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 形、圆形纸片各一张。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 一、观察以前认识对称图形。 1、让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先对折,然后在上面随意画上 一个图形,并把它剪下来。观察剪下来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小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1、出示例3: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 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 轴。 三、巩固练习。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 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3、教材59页做一做第2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变化的量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39~40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 3、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请用折线统计图画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4)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2、说一说。 (1)我发现()随()的增加而增加。 (2)我发现()随()的减少而减少。 3、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 三、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3、读懂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 (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2)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 (4)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变量。 1、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 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即气温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4、举出而变化的例子。 5、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五、总结,谈谈收获。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2课时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41~42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教案

1.学习文章中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并在习作中能加以运用,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 2.了解古诗词中借他物来表达志向、情感的写法——“托物言志”,并加以运用。 3.学习课文中主人公外貌描写跟文章主题的紧密关系,以及在整个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和三篇现代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三篇古诗和三篇现代文,想一想:每篇课文的最后都有什么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查看课后练习,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流畅地回答课后习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第四单元的课文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哪些特点?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迅速举手要回答问题的学生。) (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是直接点题(“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呼应开头(“妈,昨天是4月28日”)。 (2)《为人民服务》的开头是直接点题(“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结尾升华主题(“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金色的鱼钩》开头是交代事情的起因(“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结尾起到了呼应和升华标题的作用(“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表扬回答正确的同学,让学生交流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 3.如何写好文章中的开头和结尾,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在这方面非常值得大家学习,请女生、男生分别读出开头和结尾。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细细品味诗句,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的诗句。 课件展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齐读后思考:诗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诗人托“竹”言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和品质。) 2.品味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其他诗句,先读一读,再和同桌一起交流诗句的主要意思。 3.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花枝还傲霜斗寒。诗人苏轼借用“傲霜枝”来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4.在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不少值得细品的语句,找出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品味,说说这些语句的主要意思。 5.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第二题。 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