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

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

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
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

关于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

一.全局规划、稳抓重点,促使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条不紊

从中央来看,自国家出台了4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以来,切实做到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的目标和取向,并使得全国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突出、导向明确、操作性强、受益面大。

1.在坚持“四减免”、“四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加大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

近年来国家逐步取消了农业税,切实解决了农民的财政负担,为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户用沼气池、乡村公路和农村电网改造,及解决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并对农村义务阶段教育实现“两免一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央多次强调,要保持支农惠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且不断地加以巩固、完善和加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稳步快速的实现新农村建设。

2.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镇(乡)域经济带动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首要任务。现代农业科技具有智能化、生物化、产业化和企业化的明显特征。因此农业科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如果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更加紧密的结合,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有力地促进农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完善,就能更好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镇(乡)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方略,应把发展壮大镇(乡)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发展镇(乡)域经济的主力军,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小城镇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创业、就业、发展市场经济提供大舞台。

在调整经济结构及发展农业时,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壮大民营经济,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培育特色经济,做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加快城镇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积极推进以镇(乡)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从上海市政策来看,在认真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总方针的前提下,秉承政府引导、依靠群众,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上海市政府结合实际并通过科学规划,从整合农村整体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注重农村生态保护等方面着手,使上海新农村建设工作凸显佳绩。具体规划如下:

一是根据镇(乡)域村庄分布状况和相互依存关系,预测合理的农村人口容量,通过改造镇中村、拆除空心村、撤并行政村、合并自然村,建立合理的镇、中心村、基层村体系,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引导乡村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区

集中;合理确定镇(乡)域道路交通、电力通信体系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建共享,引导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健康发展。各类建设活动都要纳入镇(乡)域规划统筹安排,通过科学的镇(乡)域规划,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镇村发展体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应综合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村庄分布的调整以及自然地理条件、耕作半径等因素,合理确定村庄规模;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住宅美化、过道净化、路灯亮化、环境洁化、服务强化为主要内容,统筹规划村庄布局;根据村庄规模与等级,统筹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布局,突出新农村建设特色,因地制宜,创造体现农村建设特色的村庄空间形态。三是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应规划和建设好“三大中心”、“三大场所”和“六条管线”。“三大中心”是指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休闲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三大场所”是指托儿所、敬老院和超市市场,“六大管线”是指公交线、宽带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自来水管、排水管。;六大管线的建设应做到适度超前,预埋铺设,以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农民分享现代文明成果,实现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四是应强化居住建筑设计,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住房设计应结合现代住宅理念,大小高低、内部结构、光照、保暖、通风等方面都要实用,突出地方民居特色,充分体现地域风情,按高中低档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户型的住宅,满足不同类型农民的建房需要,同时注意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住宅。五是应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

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突出保护历史风貌和自然生态,严格控制村庄周边土地使用与开发强度,形成农田、林地、山体、河流池塘等生态复合系统。实施“三改三清”工程,加快普及农村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动员农民治理脏乱差,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

从全国各省市政策来看,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委、省政府结合制定《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分阶段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从长远出发做好整体规划。重点工作包括,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抓好新村(聚居点)的具体规划设计,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协调推进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具体规划建设如下:

2010年底前,各县(市、区)全面完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启动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设计工作;2012年底前,按照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各县(市、区)基本完成县域内各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设计,结合本级示范片建设完成2个以上乡镇新村(聚居点)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全省建成新村(聚居点)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万个以上;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县域内各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设计,完成县域内新村(聚居点)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的50%;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县域内新村(聚居点)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与此同时,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县(市、区)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2010年底前,率先完成新村(聚居点)和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规划设计;2012年底前,分别全面完成和基本完成新村(聚居点)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二.依托特色、结合实际,促使新农村建设措施形式多样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应做到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结合,与一、二、三产业互动结合,与引进市场资本带动农民发展结合,与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结合,与基层民主治理结合。从而使新农村建设变得既切实可行,又能促进农村的整体发展。

以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形成农村新型社区,应以村级服务中心为载体,承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功能延伸,并以创新的村民自治管理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推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打造“城市后花园式的农村”,主打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旅游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文化农业之牌,走城乡融合、城乡交流之路。

发展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建立拥有一定数量与规模的农业体验设施、儿童农园、市民农园等,成为城乡交流与互动的场所。打文化农业之牌,就是要在旅游农业的基础上,叠加文化元素,传承着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农业。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尊重农民意见,做好城乡规划全覆盖。二是使企业参与诸如旅游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文化农业等项目的设计、融资、市场营销与拓展,使企业参与城市群后花园的建设,以达到双赢的目的。三是应充分调动作为“后花园享用者”的城市居民对建设的

积极性,加强城乡互动,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后花园建设的标准。四是对经申请获得批准的项目,采用“自投资金+政府比例补贴”的办法,防止“懒人经济”模式的出现。。

发展县城和中心镇,着力提高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能力。以空间拓展、品位提升、要素集聚、功能增强为重点,加快县城建设,使县城真正成为县域信息中心、创新中心和新兴产业集聚增长中心。稳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加快培育形成一批经济实力比较强、建设用地比较少、就业岗位比较多、生态环境比较好的中心镇。

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要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等多种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不断发展资本密集型农业。

加快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努力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空间。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既带动农业又增加就业的优势,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较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一个主导产业。积极推动“农家乐”、“渔家乐”、“森林旅游”等休闲农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充分发挥宏观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以千灯镇为例,抓住发展机遇,以自愿为原则,每家三股,组建村富民合作社,组织建造标准厂房、打工楼出租。利用“三有工程”“农民小额贷款”等,不断帮助鼓励农民创业当老板抓住当地制造业发达优势,利用紧靠淀山湖资源,组织村民搞运输。尊重农

民意愿,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办事先过关“4+1”,即“4个会议1张榜”(村民4次座谈会)。建立村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中心,内设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党员之家、村民学校、桌球房、篮球场等,丰富村民业余生活,组建业余爱好队伍,举办文化艺术节。加强长效管理,不断强化招商选资和环保执法检查工作,建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5万吨,全面形成生产、生活污水管网,建立健全各类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村镇综合环境管理的广覆盖、全天候和高绩效。

以青浦区为例,整合农村信息化资源,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白玉兰女子远程教育、“农民一点通”和科普触摸屏、信息化活动室,依托“农信通”平台实现向农村居民发送短信。实现光缆村村通,信息化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以人才队伍支撑信息化发展,建立良好的机制,规范专管员的工作,提高专管员的工作能力,建立区、镇、村(居)三级信息化专管员队伍,形成完备的信息化工作网络管理体系。明确其工作职责,要求他们对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和维护进行统一的协调推进,做好网络的接入和日常管理维护,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日常管理、保养以及简单维护,引导和组织村民就近参加市、区“万户家庭网上行“、“千村万户”信息化宣传培训,宣传推广信息化知识和科普知识,建立信息化专管员工作交流平台,建立考核机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与培训工作。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广大农村居民免费播放电影,加强电子政务应用,积极推进农业综合信息

服务平台和“村村通”网站建设,推动农村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村务信息的公开。

落实乡风文明建设,以课堂教学、现场点评、互动评价、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居民素质;建立集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社区教育、科普宣传、法律咨询、信息传输、娱乐休闲等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结合农民需要,建立拥有先进配置的农家书屋,为农民的生产提供科学指导,为农民的生活提供科学依据。

以嘉定区为例,加强“村企结对”建设。落实“村企结对”的27个项目,分别由当地23家企业和26个贫困村合作,总投入593万元。项目包括修建水泥路、投资建厂房、水稻龙虾混养、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实施等。

以金泽镇为例,促使农村实现“四化”即墙面白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河道净化,完善农事旅游项目产业链条。建立“农家乐”旅游休闲项目,提高游客接待中心的接待能力,在接待中心建立临水观光茶室、游船码头、餐厅、超市等设施,并展示和销售手工艺品、农产品、土特产;建立具有可供市民认领种植的菜地及可休闲垂钓的农业体验园,发挥农业在生态保障、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殊功能作用。

以金湖县为例,推进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服务中心实效作用,使其成为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召开各项民主会

议、以及针对不同对象,定期学习理论知识,开展使用技术培训的阵地。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整体规划”,主动作为,多次召开会议,广泛发动群众,在上级补助资金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多方筹措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联系点领导、结对共建单位、驻村指导员、能人大户等多方面的支持帮扶作用,把握重点环节,全方位推进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县委主导、镇党委主管、村级党组织主抓、全社会举力的共建共抓格局。严格规范综合服务中心的选址工作,使群众认可,做到实用美观,质量有保证。

三. 群策群力、统筹资源,促使新农村建设群众积极性广泛调动

1.动员广大知识青年深入基层服务新农村建设

号召广大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青浦区金泽镇组织大学生村官参观西岑社区岑卜村的四化建设成果以及农家乐建设情况,通过大学生村官将建设新农村的良好举措,传播到各个乡镇。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讲座,从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村官培养起,层层推进,以达到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的目的。

加强区校共建力度,利用学校的人才和专业优势,在制订村镇建设规划、专业农民和村基层干部的培训、为农村综合服务站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和设施装备、结对帮困、村容整洁宣传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帮助和支持;开展丰富而具有实效的活动,送教下乡,送智进村,充分发挥了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实现文明创建水平和人员整体文明素养的双提高。

2.鼓励农村老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如:千灯镇将提高的老干部生活补贴以奖励的形式发放,以奖代补,要求老干部本人模范遵守,并教育和带领直系亲属一起做到。包括遵纪守法、正常反映利益诉求、遵守房屋建设的有关规定、带头进行动拆迁、在群众中有良好口碑、支持各项工作等。

3.推动民间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以嘉定区为例,本区部分涉农民间组织以农业技术培训为抓手,向广大农业产销户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材料;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科技和技术优势,通过下乡指导,科技结队等形式,为农民的生产提供指导;通过科技宣传、搞科学普及的方法,在农村中积极营造“树新风、抓生产、促进步”的良好氛围,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促进了本区农业生产发展。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问题

摘要: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字:中国共产党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在总结中外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国新农村支持政策宣传资料整理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解读 1、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区管委会建立土地收益专用账户,所有土地收益将会以奖金的形式补偿给各新农村用于社区规划和咱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2、搞好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各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以给老百姓提供美好未来生活为目标,同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健身广场以及其它便民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公益性服务需求。新农村要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防止重复建设,避免造成新的浪费。对3年内建设新型社区的村庄,前期工作及其相关费用由管委会承担。 3、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成立专门机构,无偿代理项目单位的各项审批手续,原则上15天内就可已将所有手续办好。 4、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区级财政会想方设法会在新农村建设前先铺路、先架线、先通水、先通气、先通暖(方便施工,方便百姓生活)。 5、鼓励合村并点。对多个村庄集中安臵在一起的,管委会将对新农村范围内道路、水、电、汽、暖、垃圾处理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贴。另外,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再给予政策(资金)倾斜。 6、加大拆迁奖励力度。实行先建后拆的,在新农村居民楼交付后,分房、搬家与老村拆迁同步进行。以老村出让政

府净收益为基数,加大奖励力度。其奖励标准是从交房之日起,6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60%;7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50%;8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40%;9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30%;10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20%;11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10%。实行先拆后建的,一次性奖励旧村土地出让净收益的60%。如无净收益或净收益特别少,由区管委会出资奖励。拆迁过渡费参照有关政策执行。老村土地出让净收益除用于奖励之外的剩余资金由区管委会统筹安排,用于完善新型农村社区配套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总之是政府零收益,咱老百姓得实惠。 7、搞好生产安臵。政府考虑到咱老百姓搬迁后,将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会特别规划建设一批三产服务区(商业一条街、企业职工生活服务中心、大型专业市场、高校后勤服务项目、标准化厂房区),让咱老百姓在服务区里挣钱养家、发家、富家。 8、加快土地流转。按照自愿、悠长的原则,各村剩余各地可承包给大公司或种养殖大户经营,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 9、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新农村建好后咱老百姓不光有三产服务区,还要有在三产服务区发家致富的本领,

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村建设筹划计划.doc

2019年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 村建设规划方案 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农村 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6〕1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商务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月23日 ?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加快推进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制订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区域错位发展原则,统筹推进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探索实施“互联网+农村”、“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产品双向流通渠道基本形成,农产品网络销售及农村网络购物规模持续扩大,整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在全省建成50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和100个乡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在行政村全覆盖。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保持30%以上增长。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培育5家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20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100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遴选100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设3至4个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集聚效应强的涉农电商平台。培训10万名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素质显著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三)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引导和鼓励电商、金融、商贸、流通类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业资本与商业资本融合发展的方法和渠道,支持农村中小电商企业、电商服务企业、现代农资企业等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专业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龙头企业投资农村市场。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参与建设集农产品、农制品、农村旅游文化产品、电子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电商平台,主动服务“三农”,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省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国资委、金融办、农信联社,广东银监局) (四)发展壮大涉农电子商务企业。支持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龙川县、饶平县、平远县、南雄市)和全国供销合

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doc

2019年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 村建设规划方案 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农村 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粤府办〔2016〕1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商务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月23日 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加快推进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制订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区域错位发展原则,统筹推进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探索实施“互联网+农村”、“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产品双向流通渠道基本形成,农产品网络销售及农村网络购物规模持续扩大,整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在全省建成50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和100个乡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在行政村全覆盖。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保持30%以上增长。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培育5家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20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100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遴选100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设3至4个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集聚效应强的涉农电商平台。培训10万名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素质显著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三)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引导和鼓励电商、金融、商贸、流通类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业资本与商业资本融合发展的方法和渠道,支持农村中小电商企业、电商服务企业、现代农资企业等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专业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龙头企业投资农村市场。

2005-2011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汇总

2005年 10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3)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4)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5)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005,12, 29日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2006,1,26胡锦涛强调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民心工程: 胡锦涛就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落实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掌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努力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切实符合实际、符合农民意愿。二是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三是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四是要完善机制、形成合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使全党全国以及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热情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是要总结经验、分类指导,注重抓好试点,及时总结实践,发现典型经验,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局面 2006,1,2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在接受《?t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当前农村急需解决七大问题:农村家庭教育负担沉重。 农民看病难、医疗保障程度低。 财政支农资金难以统筹使用。 城市对农民工“经济接纳,社会排斥”。 低价征地是当前损害农民利益的最突出问题。 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 市场谈判地位低,自我服务组织的发育缓慢。 2006年春节前夕,三部门再次组织“电视进万家”工程,向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云南、广西6省区各赠送1万台21英寸彩电。电视进万家:和谐入千家欢乐进万户 2006年,1月26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农村合作金融工委浮出水面搭建行业自律平台 2006年2月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着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大能源资源节约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2006年2月20日] 农业部:全国将开展村级债务债权摸底清查 [2006年2月21日] 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央“一号文件”新农村建设有力开局

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和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和国家长治久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七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中又提到,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义不容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农民有了积极性,农村和农业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尽管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还是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农村更是我国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下仅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弱化、党员队伍老化、后继乏人。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个别村甚至正常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日益弱化,选举中存在贿选、拉票现象,在村民中缺乏威信,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很多村的党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村中有能力的党员青年都在外发展,留守者多为平庸之辈。没有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无从谈起。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缓慢。

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

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 焦建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按照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设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非常宏观和原则的要求。诸多具体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最根本、最首要的问题是目标和路径问题。究竟什么是新农村,新农村什么样,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通过什么路径走向目标?搞不清目标,就搞不清路径,政策选择就会进退失据,其他问题就更不好说清楚了。 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路径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来理解,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是“减少农村,减少农民”。那么,应该如何减少农民?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资源基础和产业选择的角度分析,这个系统的经济逻辑及循环机理可以概括为“三化”:一个是“异化”,即城市化,农村变成城市;一个是“进化”,即农业现代化,传统的小农业变成现代化大农业;一个是“退化”,即生态与环保化,“什么也干不成”就归于环境保护,搞生态环保产业。 ——传统农业的“进化”。资源条件好的地方改造、提升为现代化的大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首先是规模化农业,规模化农业首先是特色农业。“宜瓜种瓜,宜豆种豆”,如山东

寿光的蔬菜、北京郊区的西瓜水果、东北的粮食等等,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是一个“技术排挤农民”的过程,置换出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 ——传统农业的“退化”。很多地方资源条件不好,甚至没有任何资源,不适宜继续进行农业生产,不适宜人居;有一些地方虽然有资源,但出于生态环境保护等考虑,也不适宜继续农业生产,如青海西藏的“三江源”地区。这些地方的原有农业人口要逐渐大部分退出或全部退出,退耕还林、还草等等。这个过程可称为“资源排挤农民”的过程。这些人口当然也要进入城市。 ——农业产业的“异化”。城市要接纳“技术排挤”和“资源排挤”出来的剩余人口,为现有农业的“进化”和“退化”提供转移空间。这就“逼迫”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城市的接纳能力。城市哪里来?哪里有那么多的城市接纳这么多的剩余人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扩容比新建成本要低得多,但扩容也有它的经济限度。所以“扩容”和“新建”都是需要的,要“两条腿走路”。“新建”要通过非农产业带动,农业变成工业、服务业。当然依据也是区域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 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与政策选择 有了这样的一个系统框架,“旧农村”→“新农村”的目标、路径就清晰凸现出来,战略与政策选择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那就是,针对不同的资源状况和产业前途,要么搞城市

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政策

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扶 2010-3-9 16:17:22 点击[1890]次 持政策 3月8日,参加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代表和媒体关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做了回答。 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说: 根本任务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核心是要增加农民收入。 尹成杰介绍说,目前中国现代农业的建设还是初步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今后几年,建设现代农业要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采取综合性措施,扎实地加以推进。这些措施包括不断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广开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说: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了三个方面的投资建设重点。 第一、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围绕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今年拟安排120亿元人民币,继续加强多项工程建设,包括种子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中部四省大型泵站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 第二,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将集中力量办好“水、气、路、电”四件事。在农村安全饮水方面,今年将安排40亿元,计划再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农村能源方面,将安排25亿元投资,再建250万口户用沼气池。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将安排国债和车购税资金170多亿元.改建新建乡村公路18万公里。在农村电力建设方面,将安排12亿元国债,对中西部部分地区农网进行完善,启动无电乡的建设工程。 第三、在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将安排60多亿元投资,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主要项目包括:围绕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继续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配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建设。在农村文化事业方面,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越来越厚实的物质基础。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思考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思考 随着中央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给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省铜仁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财政部门作为经济管理综合职能部门,是政府履行职能的主要物质基础、政策工具和管理手段,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肩负着重要责任。本文拟从近年来铜仁地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实践出发,对财政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近年来铜仁地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初步成效 1、农村经济有新发展。一是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06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42亿元,比上年增长 6.8%,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二是粮食生产持续增长。2006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38.32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全区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50公斤,高于全省人均300公斤的水平。三是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2858公顷,增长1.3%。肉类产量31.59万吨,增长10.8%,水产品产量1.43万吨,增长8.7%。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个、7.4万亩,创立“梵净山”、“昭凤”等多个农产品品牌。 2、农村居民生活有新改善。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免除农业税惠农政策,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及附加8368万元、农业特产税666万元,农民人均减轻负担27元。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四项补贴使农民受益14285.97万元,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12元,比上年增长5.6%,农村居民储蓄存款87.4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587元,农村家庭恩格系数降为49.2%。二是农民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6.2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全区60%的村寨对居住环境进行绿化,对家庭庭院进行美化,

两会关于新农村建设,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新农村建设提案政策解读(一)

两会关于新农村建设,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新农村建设提案政策解读(一) 《两会关于新农村建设,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新农村建设提案政策解读(一)》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两会关于新农村建设,2016年全国两会关于新农村建设提案政策解读 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首届政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

进农业现代化。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山合水易机构()认为,农业现代化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1年锁定“三农”问题,重点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在两会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又一次提出了农业现代化,这体现了国家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山合水易()认为,现代化农业不仅要从生产水平上提高粮食产品质量与产量,还要挖掘农业的潜在价值,在现代化农业中积极引入乡村旅游等休闲农业产业。山合水易认为,乡村旅游发展要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要将乡村旅游开发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 一、要与农村扶贫政策结合,工作总结争取扶贫资金支持 山合水易研究认为,由于我国特殊

的城乡二元体制,我国农村不得不承担起农业人口的实际就业问题,但我国目前保守估计约有2亿剩余劳动力,并且在中短期时间内还在不断增加。开发乡村旅游可增加旅游就业机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要将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扶贫政策结合,争取扶贫资金支持。 二、要与新农村、新城镇建设结合,争取新农村建设政策优势与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开发可能牵涉到移民问题,小城镇和新农村是比较理想的接纳场所。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小城镇、新农村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其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新建城镇或者新农村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争取新城镇建设政策、资金支持。 三、要将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相结

山西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山西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完整篇.doc

2019年山西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山西新农 村建设规划方案 山西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山西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迫切任务,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根据《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2014-2020年)》,制订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坚持与巩固两轮“五个全覆盖”成果、办好“五件实事”相结合,与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与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相结合,与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相结合,遵循规划先行、完善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四位一体、统筹兼顾,分步实施、长期推进的原则,大力实施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完善提质工程,以采煤沉陷区治理、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为重点的农民安居工程,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宜居示范工程,确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组织有力、推进有力、协调有力、示范有力,为实现2020年全省农民普遍住安全房、喝干净水、走平坦路,更多农户用上清洁能源,农村环境整洁,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开好头,起好步。 二、年度任务及责任分解 (一)完善提质工程。主要任务是围绕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突出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围绕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重点提升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县乡公路改造,实施连片贫困地区公路连通项目,今明两年时间完成1000公里的县乡公路建设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任务。(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 ——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提高自来水普及率。优先解决山老区、采煤采矿区农民饮水安全问题。重点解决1855个自然村、14.3万户、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牵头单位:省水利厅) ——加快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县、乡、村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物价局) ——加大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推

安徽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安徽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完整篇.doc

2019年安徽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安徽新农 村建设规划方案 安徽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安徽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一、出台背景 长期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各村集体和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宅基地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由于宅基地管理制度与当前农村发展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我省少数地方宅基地无序扩张,闲置和粗放利用以及乱占耕地现象比较严重。亟需出台相关文件,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一)保障农民宅基地法定权利,遏制违法占地的需要。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民结婚分户、因自然灾害或者实施村镇规划需要搬迁的、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收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农户有权依法取得宅基地。占用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县级政府批准即可,如果涉及占用农用地的,还必须报市甚至省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由于可用于农民建住房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严重不足,导致农户占用农用地建住宅难以得到批准,在法定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许多农户非法占地建住宅,皖北地区尤其严重。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在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和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的

前提下,使农民取得宅基地的法定权利得到应有保障,并解决违法占地建住宅的问题。 (二)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流动,由于缺少宅基地退出机制,“空心村”问题愈加突出。同时,传统的“一户一宅”单宗分散方式分配宅基地,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宅基地人均面积高,粗放利用问题十分突出。需要通过建立宅基地退出制度,完善集中统建、多户联建等相关制度,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三)落实国家政策,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要求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探索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规定,要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依法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对村民自愿腾退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购买空闲住宅的,当地政府可给予奖励或补助。国土资源部也出台了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文件,对加强宅基地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需要省里出台具体政策进行明确和规范,为加强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二、强化规划管控引导作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开放的相关政策[1]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开放的相关政策 一、关于农业和农村投入政策 一是“一条原则”。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按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二是“三个高于”。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是“两减免、三补贴”。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已基本完成。进一步加强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同时完善退耕还林补贴。 四是“四个增加”。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五是强化金融机构支持。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提供贷款担保等有效办法。 六是集中整合支农资金。鼓励以县为单位,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关于现代农业发展政策 一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示范工程。实施种子工程。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允许各类农业企业和民营农业科技组织申请使用国家有关农业科技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等资金。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实行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分类管理的办法。对农技推广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 二是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进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鼓励邮政系统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中央和地方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降低或免交车辆通行费,实现省际互通。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进一步完善促进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外贸发展基金要向促进农产品出口倾斜,主要用于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认证等,扶持出口生产基地。 三是调整农业结构。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开展农业投入品强制性产品认证。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小区建设试点。制定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动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事政策论文)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 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农村医疗保障;道路建设;新农村新技术; 为了让我们走向社会,做一个了解国家大体形势政策,有长远眼光的新一代大学生,而不只是在图书馆里学习书本知识,还要亲身去感受社会最低层工作人员的辛苦,学会把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适当的应用到社会中去,在社会中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虚心真诚的向别人学习。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社会经验,阅历以及农民所从事的这个行业中,他们才是我们的老师,而且当之无愧!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论述一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 新农村建设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们都跑到外地去打工,所以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这也是为什么隔这么多年才组织一次娱乐活动的原因。在外面打工的一般都是不等过完春节就要出去工作,所以根本就无法组织起来。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废了,不少土地就只种一季小麦,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毕竟我们的粮食主要来源于农村,如果没有了耕田,也就会大大降低国家的发展速度。同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政府有义务妥善解决好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 年轻人应该常回家看看,一来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力量,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将会落在年轻人的肩上。二来可以多陪陪家人,家庭和谐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2.农村医疗保障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

海南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海南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完整篇.doc

2019年海南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海南新农 村建设规划方案 海南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海南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加强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引导农房开展特色风貌建设,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了《海南省农村居民建房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坚持规划引领,有序建设,大力开展空心村整治和危房改造,盘活农村宅基地资源,确保一定范围内农村建房风貌的协调统一。 《意见》强调,农村建房要坚持先规划后建房,所有村庄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建房须按照规划有序开展,规划区外不得违规建设。贯彻落实一户一宅政策,探索建立完善宅基地回收流转机制。要抓好农房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快制定和完善村庄规划,为农房报建提供基本依据。农村居民实施建房前应当依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居民每户只能拥有一处划拨宅基地,且不得超过175平方米。同时,探索建设宅基地退出奖励机制,鼓励农村居民将依法取得,但长期不使用的宅基地退回集体经济组织,对主动退回的农村居民给予适当奖励。 此外,要规范农房建设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全省农村建房报建实行“一表一证”制度。符合条件的建房户提出建房申请,并填报《农村居民建房报建申请表》。村民建房前,还应向乡镇村

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申请放线开工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户要全部纳入报建管理,按照流程要求办理相关报建手续,对其他农村居民建房报建起带动和示范作用。 2019年海南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海南新农 村建设规划方案 海南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海南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加强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引导农房开展特色风貌建设,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了《海南省农村居民建房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坚持规划引领,有序建设,大力开展空心村整治和危房改造,盘活农村宅基地资源,确保一定范围内农村建房风貌的协调统一。 《意见》强调,农村建房要坚持先规划后建房,所有村庄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建房须按照规划有序开展,规划区外不得违规建设。贯彻落实一户一宅政策,探索建立完善宅基地回收流转机制。要抓好农房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快制定和完善村庄规

全国新农村建设概况

全国新农村建设有学习借鉴价值的地区分布情况全国已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有成就的省、区、市,由于侧重点有区别,需要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现代农业建设等三方面了解,值得学习借鉴的地区有: 1、新农村建设 中发【2006】1号文件出台后,各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出台了落实文件,同时开展村级试点工作,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五项建设”在面上逐步协调推进。 海南、贵州、福建、河北、湖北、海南等六省各自编制了“十一五” 五年或到2020年的十五年新农村建设规划。现在能收集到规划材料的只有河北和湖北。 根据农业部、中央文明办和媒体推荐,全国做的比较好的主要以带状分布在各省交通比较好的地区,试点范围比较大、特色比较突出、效果比较明显、影响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地区: 贵州遵义市,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抓手,通过开展“五通三改三建”标准化活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开花结果,2008年由点到面,全面推开,当年就覆盖了40%以上村庄。被农业部、中央文明办树为典型。新闻界称为不发达地区的“遵义模式”。 河北唐山市,河北省地级试点,启动了1000个村的新民居建设,实施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等值化的60项具体政策,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地级市城市周边10公里范围内,县城周边5公里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拆迁重建,农业人口全部转化为城市人口,迁入城市社区;范围外农村也全部重新规划,逐步建立中心村,生活品质亦将与城市看齐。 海南省,全省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抓手,融入新农村建设五项要求,按照“城乡共建、工农共建、军民共建、机关包点共建”等形式,由带状入手(如海口等地实施的百里文明生态村长廊),向整片扩展,“十一五”末,已把50%以上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被农业部、中央文明办树为典型。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农业部命名为新农村建设“恩施模式”,主要特点是: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五改: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三建:建池、建园、建家,两提高: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为核心,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支农资金捆绑使用,现在全州大山深处的农村,正在变为“青山环抱、小桥流

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新农村建设,建设,建设步伐,省委、省的,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制定本方案。 一、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以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和十四届三次为指针,以繁荣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为中心,发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民生,缩小城乡差距,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步伐。 二、建设和主要工作 省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到20XX年末,力争使一半的行政村新农村建设,到2020年末,所有行政村新农村建设。20XX年4个的工作: 发展农村经济。农村产业发展模式。经济发展,乡村主导产业建设,发展产业发展模式:以玉米高产创建合作社为牵动的土地集约规模经营发展模式、高产的设施农业发展模式、工厂化畜牧小区规模养殖发展模式、以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民创业的家庭手工业发展模式、有较高组织化程度的劳务经济发展模式、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等。各乡镇、村要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模式,单业或兼业发展,各具的种养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专业乡镇、村。试点村要在两年内独具的产业发展

态势。现代农业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施胜利水库消险、解放水库消险、流域治理和抗旱水源建设工程,新打水源井80眼,维修加固塘坝20座,新建塘坝3座;农机化建设,农机装备,更新大型农机具55台,大型农机具保有量1076台;棚室化设施建设,计划新增棚室1000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65万亩,连片经营100亩的超过40%;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800个。农民增收渠道。实施百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工程,玉米移栽和地膜覆盖面积30万亩,“一增四改”栽培面积70万亩,粮食总产亿斤。发展畜牧业规模养殖,奶牛、生猪、白鹅、肉牛四大主导品种养殖量分别4万头、110万头、120万只和15万头,规划建设畜牧养殖小区50个,新增规模场户73个。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劳万人,劳务收入亿元。 基础建设,村屯建设模式。,道路建设、排水沟建设、绿化带建设、栅栏建设、柴草垛清理、垃圾清理、粪肥清理、庭院建设、屯内废弃地和环境管理10项基础建设标准,规范的建设和管理,的新农村村屯建设模式。农村公路建设。农村道路总体规划,乡镇、村、屯道路网络化,消灭断头路,计划建设农村公路总里程350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自来水入户,抗旱水源井建设,计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5处,解决54个村115个屯43233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新型清洁能源建设。以实施小型沼气、秸秆固化和

2018年新农村建设政策_--镇关于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2018年新农村建设政策_**镇关于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镇关于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汇报市委督察室: 近几年来,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镇村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管理措施、办法不断完善一是强化领导,广泛发动,成立了党委书记挂帅,主管领导,职能部门组成的爱国卫生及创卫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大蒲柴河镇区卫生管理办法》、《卫生村及健康家庭创建的标准》。成立了行政执法大队及卫生保洁清运队,坚持落实到位,严格组织实施,党政一把手做到了每年年末定目标、工作过程定思路,关键问题定决策,疑难问题亲自抓。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定期召开爱国卫生工作协调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对各村各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进行实地考核,查找不足。 二、强化投入,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国家卫生乡镇为契机,坚持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先后投资35万元完成了镇区主要街道地下排水管线1.5公里,投资400万元完成了镇区主街及巷道10公里的水泥路面改造工程; 投资16万元安装路灯58盏,主街两侧新增硬覆盖9000平方米; 投资6万元镶路牙石2800延长米; 投资6万元; 购置了环卫车辆、卫生箱及用具; 投资12万元; 完成了主街绿化4000延长米。新增铁艺栅栏4200延长米,新修粪尿分离式卫生厕所400个,新增住宅楼面积18000平方米,全镇统一实行了集中供热。 三、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大城镇管理力度。 一是成立了城镇管理办公室,组建了环卫队伍,完善了卫生设施,对主街及镇内所有的水泥路实行全天保洁,垃圾日产日清; 二是对镇容镇貌做到严管重罚,基本取缔占道经营行为,依法清理了各种违章建筑; 三是严格落实“门前四包”制度,主街设有卫生果皮箱25个,居民区设立垃圾点7处,并制定违法违规处罚条例; 四是加强了道路及附属设施的维护管理,设立了下水、路灯管护人员,定时定期检查维修;五是加强了占道经营及车辆停放的管理,基本清除马路市场及占道经营摊、商贩,治理了机动车随意停放的现象,保证了道路畅通,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四、加大镇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卫的良好氛围。根据国家卫生镇的标准分别制定了镇村环境的“八化标准,即:村屯要达到道路标准化、边杖整齐化、边沟清洁化、牲畜圈养化、厕所卫生化、路旁无堆化、垃圾清运定点化、环境生态化、镇区卫生保洁化、公用设施配套化、街路柏油化、集贸摊点化、门前四包规范化、道路边清洁化、路旁美绿化、车辆停放定点化。通过整治,镇村的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居民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乱堆乱放得到了制止。 然而,我们在改善环境,加强管理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新农村建设提出始末

新农村建设提出始末——在“北京市农业现代化研讨会”上的演讲(节选) 标签:新农村 ● 温铁军 我国的农村政策,从根本上说主要产生于本国农村实践。特别是那些具有战略转变意义的大政方针,更是如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出台之前,很多地方的基层已经有了农民和青年知识分子相结合的多种创造。作为研究农村发展的人员,我们的基本观点,一是强调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二是主张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只有与我国农村实际相结合才能实事求是地做“真学问”。 尽管社会上和理论界一些人对我们这些年的做法和观点还有些不同意见,但我都着意坚持这些看法。因为,基层的实践经验和抽象的理论探讨,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总结以往各地农村试验的基本经验,归结到一点是什么呢?就是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我们需要从乡村基层开始,搭建进行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是怎样提出的 理论界正式提出“新农村运动”概念的,是1999年北京大学的林毅夫教授。此后的2001年,我开始把一般的农村调研发展为组织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志愿者下乡,直接操作农村基层的调研、培训和试验。 在2005年金秋时节党中央突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时候,各地有些部门的领导干部似乎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也有很多地方基层的同志已经较早地考虑到这方面的工作,并且有了相关的政策安排,有的甚至已经取得了成绩。此前的3年时间里,我们在各地相继开展试验,陆续总结出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因此,可以说: 新村运动(国外)+新乡村建设试验(国内)+N个缓解三农矛盾的基层经验(地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毋庸讳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执政党长期以来不断完善的执政理念,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理论联系实际的本土化认识过程。理论界正式提出“新农村运动”概念的,是1999年北京大学的林毅夫教授。此后的2001年,我开始把一般的农村调研发展为组织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志愿者下乡,直接操作农村基层的调研、培训和试验,在这个过程中既结合了上世纪80年代从事农村改革试验区的经验,也融入了邱建生和刘湘波等青年人的提法,把晏阳初、梁漱溟等前辈上世纪20年代创立、在国际上已经颇有影响的“Rural Reconstruction (意译为…新乡村建设?)”作为我们当代的乡村支农活动的名称。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主张“君子和而不同”。理论家对新农村运动的概念解读,和在新乡村建设的实践活动中结合本土历史凝练的概念有所不同;这两个方面的工作也没有正式结合,但在讨论中我们愿意主动呼应理论家这种有积极意义的努力。我曾经在林毅夫教授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表示过,他关于新农村运动必要性的论述,对我开展的基层试验工作有重要参考作用;并且不止一次地对媒体说明,他的提法在理论界是最早的。 2003年党中央连续提出“三农问题乃重中之重”的口号以后,我和香港CSD(中国社会服务及发展研究中心)的刘健芝、英国AA(援助行动国际组织)的张兰英等小型NGO的负责人联合,先后指导和资助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下农村基层开展制度建设试验,并在翟城村开办免费培训农民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随后,又进一步资助受训农民回乡创办各种合作社和社会公益组织。在这些试验中形成的政策建议除书面材料外已经两次向国务院领导当面汇报,并得到积极回应。 这几年,之所以能够比较实际地对新农村建设的国内外经验教训进行讨论,主要在于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