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市纵四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中山市纵四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中山市纵四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中山市纵四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中山市纵四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

评价单位:

二0 一一年四月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纵四线公路工程路线推荐方案K线方案起自中山市与佛山市交界的大岑村与大芩村之间的大岑沥河,北向与容桂外环路相接,向南沿现状工业区县道577跨过桂洲水道(利用现状半幅大雁桥),大魁河(拆除现状大魁桥-危桥),进入黄圃镇三乡围,向南偏东于马新小学和上沙收费站之间跨越黄圃水道,于马新联围右转正南方向,跨经南三公路后右转,向南偏西同大有站线的220KV高压电缆平行走向,于下分会处正交跨越鸡鸦水道至阜沙,仍平行于高压电缆经阜沙镇的对撑、河仔、丰联、二涌河仔至阜沙涌前左转跨越阜港公路后,正南方前行至大南沙村,右转经下河向西南方向正交跨越小榄水道至东升镇沥心管理区,后前行至安生围下穿中江高速公路的预留通道,至长生围前右转向兴隆村方向,从轻轨和广珠西线高速公路预留通道穿过后上跨东部排灌渠、裕隆路,沿东升镇现有老路—为民路、勤政路前行穿越东升镇镇区至大丰围左转向南到永丰,于永丰管理区东侧右转绕行向西至南香围左转上跨中部排灌渠,向南偏西方向经广发围上跨岐江公路后经西村至横南村北的规划横四线干线公路(南外环快速路西延伸段),与其设置简易菱形互通立交作为本项目的终点。推荐线K线方案全长33.455km。

沿线城镇:中山市黄圃镇、阜沙镇、东升镇、横栏镇、沙溪镇。跨越的主要道路:规划加一线、横一线、南三公路、阜港公路、中江高速公路、城际轻轨、太澳高速、105国道、小榄快线、新岐江公路、岐江公路、横四线规划干线公路。

主要控制点:现状黄圃镇的大雁桥、黄圃水道、鸡鸦水道、小榄水道、广珠西线高速公路、轻轨、国道G105、拱北河及500KV干线电网。

本项目推荐方案路线全长共计33.455km,全线有特大桥、大桥12846/18座,中小桥847m/20座,涵洞27道,互通式立交7座,全线为软土路基。

本项目拆迁建筑物39016m2。共占用土地180.93公顷,其中水田52.82公顷,旱地80.01公顷,鱼塘29.40公顷,其它18.69公顷。

本建设项目推荐线路线总长33.455km,总投资估算为42.335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12654.69万元;其中建安费259094.88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7744.81万元。

本项目工程巨大,为加快建设进度,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结合纵四线工程施工复杂的特点,建议全线多点同时开工,南北两段平行施工。对于大型构造物及软土地基段等控制进度的关键点在不影响主线通车的条件下提前开工,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通过本项目建设时机分析,推荐纵四线公路工程最佳建设时机为2013~2014年。计划于2014年底前完工。项目位置图见下图1-1。

图1-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沿线环境质量状况

2.1 水环境现状

1、桂洲水道

由表5.1-6可以看出:桂洲水道的大桥中心线上下游300m处,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cr、悬浮物、氨氮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但是水质溶解氧和石油类指标都超过或逼近标准。

其中,桂洲水道大桥中心线上游300m处退潮时水质溶解氧稍有超过标准,而涨潮时虽然未超标,但是溶氧量很低,逼近标准;下游300m处溶氧量都有所超标。这可能是受附近村庄的生活污水污染所致,特别是受到上游的村庄影响较大,造成退潮时污染更重。

而桂洲水道的两个检测断面的监测结果都显示石油类污染超标约2.8~3.0倍,比较严重,可能是受到大岑村的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污染所致,过往船只等也是一个污染源。

2、大魁河

根据监测结果,大魁河的监测断面处水质溶解氧、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cr、悬浮物、氨氮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但是水质溶解氧较低,虽未超标但比较接近标准要求,而石油类指标超过标准1.4~4.4倍,主要可能是因为桂州水道已污染的水流入大魁河。

3、黄圃水道

黄埔水道的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cr、悬浮物、氨氮和石油类都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但是水质溶解氧指标大大超过标准要求。考虑到黄埔水道两岸较多村落住宅,特别是上游的黄埔镇有较大的居民区,黄埔水道容易受到居民区的生活污水污染,导致水质溶解氧明显超标。

4、鸡鸦水道

由表5.1-6可以看出:鸡鸦水道的监测断面水质溶解氧、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cr、悬浮物SS、氨氮、石油类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状况较好。

5、阜沙河

阜沙河的两个监测断面水质溶解氧、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cr、悬浮物SS、氨氮、石油类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水质状况较好。

6、小榄水道

根据监测结果,小榄水道的监测断面处水质溶解氧、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cr、悬浮物SS、氨氮、石油类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状况较好。

7、沥心涌

根据监测结果,沥心涌的监测断面处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cr、悬浮物SS、氨氮、石油类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水质溶解氧在9月9日的监测结果符合标准,而10日的监测结果明显高于前一天,有三个数据超标,且上游300米处超标较为严重。沥心涌沿岸有不少村民住房,水质溶解氧指标超标可能是由于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监测结果的较大浮动可能是因为第二天采样时恰巧遇上居民用水高峰,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导致监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

8、中部排灌渠

根据中部排灌渠两个断面的监测结果,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cr、悬浮物SS、氨氮、石油类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水质溶解氧含量低,且绝大部分监测结果都超标。由于中部排灌渠沿岸和支流沿岸都有较多村民住宅,很可能是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

2.2 大气环境现状

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及环境敏感点状况,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选取沿线布设3个大气采样点,分别为位于黄圃镇的下分会、东升镇的坦背村(坦背中学)以及位于终点附近的横栏镇的横西村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总体而言,目前评价区域大气环境中CO、NO2、TSP均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5)修改单的通知》的二级标准的要求。显示出项目建设区域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尚有较大的环境容量。

2.3 声环境现状

结合本项目特点和实地勘察情况,将道路沿线比较重要的12处环境敏感点作为声环境现状监测点,分别为大岑、大河尾、下分会、对撑、二扁、沥心管理区、和生、兴隆村、利生社区、旭日中学、永丰管理区、横西村,现状监测结果均按照2类标准进行评价。

从噪声现状监测结果看,所有监测点的声环境在白天和夜间都能达到《声环境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标准,声环境现状良好。

2.4 河流底质调查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本项目建设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结合本项目地表水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在桂洲水道、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的3个监测断面位置同步采集河流底泥,主要分析其重金属含量。

从监测结果看,鸡鸦水道和小榄水道各种金属的在各断面的含量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桂洲水道的铬、汞、铅、锌、铜含量达到二级标准,而镉含量超标明显,为标准值的2~3倍,可能是受到周围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污染所致。

2.5 生态环境现状

本项目主线全长33.455km,沿线目前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鱼塘、建设用地、河流(河涌)等,项目所在地现存主要植物群落有城(村)镇绿化植物群落、苗圃群落、塘(涌)基植物群落、水稻-瓜菜复合群落和芭蕉-甘蔗群落。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表明,1个群落为Ⅳ级,4个群落Va级,即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由于项目所在地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容易恢复,因此,评价区具有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优越条件。

在野外调查过程中,我们在K31+900处的横西村,发现一株树龄150年,国家三级保护的木棉,高约18m,胸径约为191cm,目前均生长良好,枝叶浓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在长期和频繁的人类活动下,沿线地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达到很高的程度,沿线区域已没有大型的野生动物,也没有发现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现有的主要动物种类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昆虫类等。除了人工饲养的家禽比较常见外,野生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少。除了昆虫之外,脊椎动物的种类并不多,且均是广东地区常见动物种类。

项目所在地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现状良好。项目沿线景观主要为珠三角地区的农业和城镇景观。

3 环境影响评价

3.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中山纵四线工程的建设,需要占用部分土地、拆迁一定数量的建筑物,对于沿线的供水、电力、通讯等设施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道路建设期间,还会影响到沿线区域的局部交通状况,给当地部分居民的出行造成一定的不便;占用原有的部分建筑物也可能造成村民或经营单位的一定经济损失。但是,道路建成营运

以后,对于改善当地交通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中山市的公路网布局,解决中山市西部地区南北向交通的需要;促进珠三角一体化,加强中山市与顺德区、江门市的经济联系,促进中山市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山市中心组团和西北组团之间的联系,加快中山市及其西北组团经济发展;有利于环节现状G105的交通压力,适应南北向交通迅速增长的需求,增加中山市西北组团干线公路网密度。同时完善了当地路网,改善了交通环境,将使中山的交通通行条件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预计在本项目建成以后,道路两旁的大片土地将增值,道路就像一条纽带,联系了黄圃、阜沙、东升、沙溪、横栏五镇的大部分地区,必将带动沿线两侧区域工业、物流业和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土地价值不断增长,沿线各村庄村民的收入将稳步提升。

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本道路的建设是必要的、合理的。对沿线区域的社会经济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公路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于改变原地貌、破坏地表植被,从而引发沿线的土壤侵蚀,生境破碎,造成生态系统多样性损失,使生态功能受到破坏。

本工程土石方总挖方量52243m3,总填方量3000261m3,外借方2948018m3。弃方全为表土,将用于后期绿化用土。土石方工程量主要来自主体工程区,施工便道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有较少量的道路、场地平整工程量,挖填平衡,无借方和弃方。

随着施工的进行,拟建址沿线征地范围内的植被将被破坏,一些植物种类将会消失,相应地,植物数量将会减少。在施工作业区周围的土壤将被严重压实,丧失其涵养水分的功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恢复。施工期对植被的破坏,还将不同程度地使其丧失涵养水源、防风固土、调节局地气候、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等生态功能。因本项目建设而破坏的植物,相当于每天减少了可供约10258人自由呼吸的氧气量,以及每年可固定的3860.95吨的二氧化碳量。由于受影响的植物种类不属于珍稀濒危的保护植物种类,在周边地区较为常见,因此,有利于施工结束以后的修复。施工期结束后,沿线的绿化建设及植被的恢复,将可部分弥补植物的生态损失。

在K31+900处的木棉,在施工期间要提出管理措施,禁止临时施工营地在其附近布置,对该树明确标示;同时约束员工,保护这一敏感目标,否则可能造成巨大的、难以恢复的生态损失。

由于项目沿线区域大部分为已开发的工厂、城镇,没有野生动物保护区。项目的建设,路基的修筑、道路的分割对于爬行类动物影响比较大,主要是分割了空间、栖息地丧失;而对于鸟类、鼠类和飞行昆虫的影响不会太大。故本项目的建设施工,对沿线区域动物的影响不严重;但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因项目施工对陆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本工程道路全线建特大、大桥12846m/18座,中小桥847m/21 座,需跨越眉蕉沥、桂洲水道、大魁河、黄圃水道、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等大小河涌、水道或排灌渠,桥涵工程的开挖和河道两岸的填筑施工,特别是桥墩建设围埝(堰)对地表径流的改变,以及施工引起悬浮物增量势必会对水生植物和岸边植被产生一定的破坏,可能导致局部水体环境发生变化,影响到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的生长与发育;施工期间,工程河段鱼类的正常活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得当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地减缓其影响;施工建设完成以后,通过采取恢复措施以进一步消除其影响。

项目施工,主路、辅路共占鱼塘面积约34.01公顷,将减少鱼类供应35.71万公斤。项目的施工还将临时占用耕地7.54公顷,需要合理施工、保护表土,在工程结束后经清理、整治,以恢复其原有功能。

道路建成投入运营后,道路两旁和中央的绿化体系逐步建立,路基两侧边坡得到防护,新的草皮在边坡面上覆盖生长。道路沿线的带状区域形成了乔、灌、草三层立体式绿化布局。林草植被恢复率可达到99.0%,林草覆盖率可达到32.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因施工破坏植被所损失的各种环境效应。

通过采取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减低本项目建设对植被生态的破坏程度;控制各种不利影响。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所在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3.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3.3.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扬尘污染

扬尘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前期路基施工过程,其中道路扬尘和堆场扬尘最为突出。

①道路扬尘:主要是由于施工车辆在运输施工材料时引起,主要跟车辆行驶速度、风速、路面积尘量和路面积尘湿度有关,其中风速直接影响到扬尘的传输距离。本项目区域内公路密布、路网发达、路况尚好,因此多数筑路材料采用公路运输。在施工期间,部分路段在现有道路和本项目之间需要铺设一些施工便道,

方便施工机械的进入和施工材料的运输。通常施工便道路面含尘量很高,尤其遇到干旱少雨季节,道路扬尘较为严重。本项目沿线鱼塘遍布,道路扬尘控制不当,极易造成鱼塘缺氧,导致养殖鱼类死亡,因此,村庄、学校、鱼塘等路段施工需加强抑尘措施。

②堆场扬尘:堆场物料的种类、性质及风速与起尘量有很大关系,比重小的物料容易受扰动而起尘,物料中小颗粒比例大时起尘量相应也大,堆场的扬尘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过往车辆引起路面积尘二次扬尘等,这将产生较大的尘污染,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通过洒水可有效地抑制扬尘量,可使扬尘减少约70%。

③物料拌和扬尘:三渣、灰土、混凝土等物料在拌和过程中均易起尘。公路施工中,有路拌和站拌两种拌和方式,其中路拌随施工点移动而移动,分布零散,难以管理;站拌是工厂生产式的物料集中拌和,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为集中,便于管理,采取防尘措施,例如设置挡板或在建筑物内拌和,可有效抑制扬尘污染。本项目拌和站的具体位置目前尚未确定,为降低物料拌和扬尘对沿线居民的影响,要求拌和站设置在居民区下风向200米以外区域,并且尽量采取封闭作业。

2、沥青烟气

本项目全线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的熔融在区域设置的沥青熔融站进行,本项目采取购买熔融态沥青,由罐车运至施工现场的方式,因此沥青烟污染主要发生在搅拌、摊铺过程中,其中THC和BaP为有害物质,对空气将造成一定的污染,对人体也有伤害。类比资料表明,性能良好的沥青拌和设备,下风向50米外苯并[a]笓浓度低于0.008ug/m3(广东省标准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为0.008ug/ m3),搅拌过程中拌和设备无明显无组织沥青烟排放。本项目沥青拌和站的数量和位置目前尚未确定,建议拌和站位置设置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并距最近敏感点至少200米的防护距离。

据以往的调查和监测资料,沥青摊铺时的沥青烟气污染相对于搅拌烟气是很少的,其主要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只要注意加强对操作人员的防护,此影响较小。

3、机动车污染源主要为NO2的排放。机动车正常行使时的NO2排污系数小型车2.2克/辆·公里;大、中型车3.2克/辆·公里。施工机动车以大、中型车辆为主。按日进出作业场区车辆200辆计,每辆车在作业场区行驶距离按1000米(含

怠速期),NO2排放量为0.64 kg/d,折合NO2排放量为0.08 kg/h(高峰期)。

根据估算的排放量,机动车废气的二氧化氮在静小风条件下1小时平均浓度最高可达0.00054 mg/m3,占评价标准的0.2%。因此,施工车辆排放的废气不会造成外环境的明显污染。

3.3.2 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工程分析的污染源数据估计,项目营运后各时期的大气污染状况如下。

机动车废气排放的NO2,在道路200米外能达到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但在静小风条件下道路外扩约170米范围内可出现NO2浓度超标。

日平均车流量情况下,由于个别敏感目标距离道路近于200米,在静小风条件下将受到的NO2的污染。如沿途路段近路民居等,2014年静小风条件下NO2的最高浓度叠加值约0.21mg/m,约占标准限值的88%,随后2028年提高到0.39 mg/m,约占标准限值的163%。有风条件下的污染较轻,NO2的浓度叠加值不超过约0.16 mg/m,约占标准限值的67%以下。

高峰期车流量情况下,由于个别敏感目标距离道路近于200米,在静小风条件下将受到的NO2的污染。如近路路段居民等,2014年静小风条件下NO2的最高浓度叠加值约0.37 mg/m,约占标准限值的154%,随后提高到0.73 mg/m,约占标准限值的304%。有风条件下的污染较轻,NO2的浓度叠加值不超过约0.26 mg/m,约占标准限值的108%以下。

因此,有风条件下全部敏感目标的NO2浓度叠加值均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但静小风条件下全部敏感目标的NO2浓度叠加值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

逐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是控制机动车废气污染最有效的手段。

3.4 声环境影响评价

在本项目施工期,由于建筑施工作业、建筑材料运输等过程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接近人群聚居点的路基段施工噪声对于本项目沿线的某些敏感点的影响比较大。

本项目沿线目前声环境敏感点比较分散,故施工噪声的影响总体而言比较容易克服。施工营地(机械维修、临时停放点等)只要选择远离村庄及楼群的地方,即可避免营地噪声对于人群的干扰。

全线建议布置临时施工围栏14处,合计总长度4600m。主要针对靠近施工地段的敏感点。通过设置临时围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可以达到噪声控制

目标,减少对施工区域人群正常生活、工作的干扰;在其余敏感点附近的施工,也需要掌握施工进度,控制高噪声设备开动时间,尽量减低噪声影响。

本项目是中山市的一条纵向交通主力干道,其设计等级高、设计车速快,且大型车比例较大,因而预测营运期交通噪声的影响也较显著。在营运远期(2030年),以2类区标准衡量,本道路昼间的交通噪声可以影响到道路两侧180m以外区域、夜间的交通噪声可以影响到道路两侧300m以外区域。

总体而言,由于本道路建设区域目前大部分地区尚属未开发地带,声环境质量现状还是比较好的。因而本道路建成营运以后,交通噪声对于道路两侧区域所造成的增量较大,以夜间影响较为明显。如大有村处远期昼间估算增值达25.2 dB (A),夜间达25.4dB(A)。以超标量来衡量,则昼间远期最大超标量10.2dB(A),夜间达17.0 dB(A)。

对各敏感点所采用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类:(1)对经过拆迁之后道路穿越的村庄,以及规模较小、房屋数量不多且适宜安装通风隔声窗的敏感点优先考虑采用通风隔声窗;(2)对位于桥梁的各敏感点,鉴于其建筑群比较分散,为达到总体防护效果,优先考虑采用声屏障的防治措施;(3)全线结合采用低噪声路面。

根据本道路营运期的交通噪声预测结果,本章对沿线各个敏感点都作出了噪声影响分析与评价,并一一提出了噪声防治措施。

全线总计采用隔声窗20m2,建设费用3万元;声屏障5900延米,建设费用1180万元;全线采用低噪声路面,建设费用804万元;另外预留通风隔声窗和声屏障建设费用70万元。本项目交通噪声防治措施总费用预算为2057万元。

采取上述噪声防治工程措施后,本项目沿线各敏感点的声环境状况可得到显著的改善,大部分敏感点室外可达到相应声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村受影响房屋采用通风隔声窗之后,室内可达到《住宅设计标准》(GB 50096—1999)的室内环境噪声要求。

对隔声窗及声屏障、低噪声路面等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统一集中在第14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内,可参看相关内容。

另外,对于本道路两侧区域,未来需要实施居住区改造时,要优先考虑对前排房屋的布局规划或功能置换问题。不拆迁时临路建筑可置换为商业用途;重新规划建设时,要注意临路第一排建筑物优先规划为非噪声敏感性功能单元,例如:公用建筑中的商店、办公大厅、走廊等;对于住宅则考虑将厨房、卫生间设计在面向道路一侧。

3.5 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位于中山市东北部地区,项目建设区域属于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本项目涉及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鸡鸦水道及小榄水道,其水质保护目标为II类。因此,本项目施工及营运期间,特别是鸡鸦水道特大桥和小榄水道特大桥的施工和营运期间,其对水环境的影响需要严控。其环境影响及控制方式总结如下:

一、本项目施工期较长,施工要经过雨季,因而在施工中应该特别注意,必须通过集中施工、加强保护的方法来减轻雨季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保护水环境。只要措施得当,本项目的施工过程生产废水不会对所在区域附近的重要地表水构成严重污染。由于项目施工分布范围极广,砼拌和系统的少量废水、砼养护废水以及施工机械的维修冲洗废水产生量及其影响是较小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该股废水随之消除。

二、在本项目建设中,只要施工营地设置合理,生活污水管理得法,不要让污水随地横流、影响周边环境,则不论是在镇区内还是在农村地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都不大。特别要注意,严禁在鸡鸦水道陆域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

三、本项目现惠民路、勤政路段位于东升镇镇区,公路运输交通便利,本项目的混凝土可从附近的大型混凝土搅拌厂购买,然后用车辆运输至施工现场,可不需要自行搅拌,而混凝土搅拌厂有完善的废水治理措施,废水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其余路段位于港口镇和民众镇郊区,施工营地布置的宽容度较大,可在敏感点下风向方向,并远离敏感点居民区的地方布置混凝土拌和场自行搅拌,其生产废水需设置沉淀池集中处理,严禁随意排放。

四、桥梁建设施工对于局部水质所造成的污染具有暂时性、局限性,其主要影响因子是悬浮物。在桂州水道特大桥、黄圃水道大桥、鸡鸦水道特大桥、小榄水道特大桥等桥梁的工程施工中,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对施工点上下游300m范围内的局部水质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如水下钻孔、打桩施工等;在施工时采用钢护筒围堰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环境水体中的SS量得到大大的削减,施工产生的SS在下游均匀混合断面处50m处范围附近即可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

桥梁施工不仅产生悬浮物,增加附近一定范围内河水的浊度,还能局部改变水流状态。另外,夜间施工的灯光、白天施工的噪声等都可能对一定范围内的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本项目桥/路面所产生的雨污水,在正常营运状态下其污染物含量较低,因而对于沿线地表水体的水质影响不大。只需要对桥/路面采取雨污水防治措施,避免直接排放至沿线地表水体,即可消除其对鸡鸦水道及小榄水道水质的污染。

在本道路非正常营运状态下,风险事故对于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等沿线地表水体的潜在影响,将在事故风险章节中进行分析。

本项目不属于污染性建设项目,道路也不设服务区,不设立总量控制指标。

4 环境风险评价

在营运期间,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难免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意外事故,造成车辆倾覆,从而导致货物破损和人员伤亡。从环境风险角度考虑,其中的货物破损造成突发性的环境污染是公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事故的主要源头。

拟建道路对沿线居民点产生环境污染风险是可能发生的,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对沿线水体、大气和土壤环境乃至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污染及危害。从上述关于风险事故发生几率因素分析中可以知道:加强道路管理,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管理,完善交通标志,约束驾驶员,规范上路车辆的安全行驶,就能够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对于本道路来说,沿线经过农田、鱼塘、苗圃,营运期道路上地表雨水经过沟渠或管道收集后进入沿线附近水体,这为本项目未来营运期间的环境风险控制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在不幸发生风险事故,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物进入沟渠或管道后,只要及时发出警报、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就有充足的时间将污染物控制,减低污染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另外,本项目沿线经过大岑村、大河尾、大雁村、平洲村、二河村、下分会、对撑村、大有村、二扁村、四沙村、沥心村、扁河村、和生村、兴隆村、东升镇区、旭日中学、谦益村和横西村等人群密集区,故营运期发生气体化学品泄漏对两侧区域人群健康所构成的威胁亦较为显著。沿线村庄社区消防、防化、医疗、工程抢险等各种应急力量较齐备,报警渠道较多、人群疏散较容易,响应时间较短,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故只要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成立能够快速反应的应急抢险队伍,就能够做到有备无患,将事故在最短时间内扑灭。

综上所述,对于本路段的环境风险事故来说,只要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正确地实施应急处置,就可以将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大大降低。

本项目的事故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

5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主要结论如下:

5.1 结论

通过对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分析,结合本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得到落实后,新增水土流失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可以实现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的防治目标。

总之,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无限制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项目建设可行。

5.2 建议

1)施工过程做好临时拦挡防护,尤其是桥梁施工段和涵洞施工处,要切实做好临时拦挡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对下游沟道的淤积和危害;

2)在下阶段设计时将水土保持有关设计思想融入到主体设计中去,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保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监测单位应按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对该工程进行监测,制定监测计划,并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汇报和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本工程的监测应以巡查、调查方法为主,并重点要了解工程建设过程的土方来源及弃渣去向以及其合法性;

4)监理单位应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维护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监理人员必须对工程质量有着高度负责的精神,经常深入工地,进行随工检查,对在施工过程中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责令其及时返工;水土保持监理可以与主体工程监理同步开展。

5)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完工后,需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该项目进行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在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后方能投产运行。

6 公众参与调查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公示和实地访谈调查等途径,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交流的渠道,及时听取公众对本项目建设所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从公众调查工作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沿线被调查群众和单位绝大多数都能够理解市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能够以大局为重,牺牲局部利益。因而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了沿线群众和有关单位、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针对本道路的总体施工方案,沿线被调查群众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和建议。除表示服从国家建设需要、支持项目建设以外,对各自的集体和个人利益都提出了一些要求,包括搞好沿线绿化,减少灰尘;采用隔声窗,做好噪声污染治理工作;设置交通设施,确保交通安全等。这些要求都合情合理,建设单位需要认真重视,合理采纳。

总的来说,本项目的完成对完善中山市的公路网络有重要意义。因此,本项目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也是顺理成章的。即便如此,在项目的建设中,建设单位仍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方针,遵守国家法令,努力采取各种措施,协调和解决各种矛盾,使本道路的建设,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得以顺利完成。

7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本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措施都是在广东省道路建设实践中被证明切实可行的,其各项措施考虑全面、拟采用的技术非常成熟。本项目中路基和边坡防护、沿线区域的绿化方案、噪声防治等措施总体上是可行的。

只要环保措施投资能够真正落实,本项目建设所带来的各类不利环境影响可以得到缓解或消除。环保投资费用能够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从经济角度考察是合适的,既可以满足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要求,又不会冲击整个投资预算计划。

8 路线比选方案及其合理合法性论证

纵观本项目的全线走向,没有涉及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栖息地以及其他法律法规所禁止逾越的敏感地带。另外,本项目的永久占地、临时占地等都经过认真的考虑和优化,尽量利用规划预留的交通走廊布线以维护镇区用地规划的完整性。全线没有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也避开了对生态价值较高的森林的破坏;全线没有穿越村庄建筑群,没有大量的住宅拆迁;线位也不处于沿线区域的视角敏感地带。

从各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可知:本项目从整个线路布置方案、所跨越的环境功能区、施工建设影响等各方面都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符合中山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与沿线城镇的发展规划相协调。本项目符合中山市交通公路网规划,是中山市交通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纵向干线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具备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不利环境影响较小,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后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9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一、本项目的建设,其直接经济效益包括降低营运成本效益、旅客时间节约效益、减少交通事故效益等三个方面。按照上述的粗略估算,该项目直接经济收

益(计算至2032年)可达254亿元;

二、本项目的建设,征用各类土地180.93公顷,所占用土地造成相应的环境损失合计达23144万元;

三、本项目的建设,造成了一定规模的生态破坏,同时,交通噪声、汽车尾气废气和各类污水、废水等可令所在区域造成一定的环境损失。按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资额估算,该项损失合计达26828.93万元;

因此,本项目的综合环境经济损益值等于其正效益与负效益之差。粗略估算可达249亿元左右。

从上述的半定量计算及定性分析的结果都可以知道:本项目的环境经济效益都为正值。从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结果看,本项目的建设和营运,既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其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果较理想。

本项目的建设和营运,既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其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果也很理想。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的角度考察,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10结论

本项目是中山市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中的纵四线,是《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04~2030)》中的“六纵”之一,是中山市交通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纵向干线公路,符合中山市交通公路网规划,从整个线路布置方案、所跨越的环境功能区、施工建设影响等各方面都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符合中山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与沿线城镇的发展规划相协调。本项目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具备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考察,本项目在施工建设及建成营运期间,对于周围环境虽然具有一定影响,但是,在采取了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各种环境影响都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导致沿线区域的环境质量的明显降低;在采取了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完备应急预案的前提下,本项目营运期的环境风险可得到有效控制,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了沿线群众和有关单位、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从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的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也是符合民意的、可行的。

在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为可行。

_中山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研究报告

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与精细化经营 商业是城市满足广大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主导产业。中心城区包括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和火炬开发区,以及沙溪、大涌、港口、南朗等六区四镇,面积约为全市总面积的40%。这不仅是中山市主城区的自然蔓延和主要的功能拓展延展区域,而且是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副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大型商业网点、商业街、大型综合及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基地及会展中心等商业网点经营相对集中的地方。最近以来,市政府为了优化中心城区功能,提升整体发展实力,提出了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与精细化经营的课题。对此,我们分析了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经营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实现资源整合与精细化经营进行新的探索。 一、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经营取得的可喜成绩 近年以来,中山以贯彻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契机,在中心城区积极实施“退二进三”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商业网点经营取得了较大成效。 1.商业网点总量扩张加快,经济增长贡献潜力大。中心城区形成了以孙文西路商业核心区为主体、以大信新都汇和益

华商业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市级商圈。改造和建设各类商业街19条,改(扩)建各类大型商店或商业购物中心21个,引导改扩建各类批发市场12个,新建物流配送中心(网点)5个及其他商业网点新增150多个。商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6年的11.1%左右提高到2010年的16.9%;人均零售网点面积从2006年的0.95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10.26平方米。中心城区商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2.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新型商业业态发育成长。先后下发了中委【2002】1号、中发改【2008】36号、中府办[2011]38号等文件专门扶持商业经营发展。近3年来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6%,建成一批商务中心区、商贸广场等重大商业载体;新型生产性商业网态和新型生活性商业网态竞相生长,改变了商业内生发展结构,传统的商业服务方式正在向现代化的商业服务方式转变。出台了《关于“三旧”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改造利用“三旧”资源发展现代商业的政策。 3.商业集聚度提高,商业服务功能有所增强。中心城区各区镇已经提出建设多个现代商业集聚区,大信商圈、益华商圈、假日广场、逢源商业街、富华道商圈、孙文路步行街、太阳城商贸中心等商贸改造升级集聚度得到提高。2010年中心城区的东区、石岐区、西区、南区等商业增加值合计222.4亿元,同比增长23.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近11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商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商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 二、当前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与精细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深入贯彻落实,珠三角地区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市化快速融合发展时期,从区域各城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与精细化经营情况分析,逐渐呈现出合理化、连锁化、人文化、规范化、网络化、超前化的新特点,我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与精细化经营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中山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中山市区域经济发展 在研究中山市区域经济相关问题之前,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山。 中山市原名香山县,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为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临珠江口伶仃洋,北连番禺、顺德,西及西南与新会、江门、斗门为邻,东南靠珠海、澳门。同时也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改名为中山县,1983年改设为中山市,1988年初升格为省地级市。现辖22个镇和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上,中山市在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26.3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5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73.60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702.20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比重为2.8:58.7:38.5。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4%,拉动GDP增长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1%,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09.64亿元,增长20.4%;实现工业增加值1021.51亿元,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056.19亿元,增长20.8%。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89亿元,增长3.3%。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0.37亿元,增长2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11亿元,增长18.2%。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11.19亿美元,增长27.2%,其中进口86.14亿美元,增长27.9%,出口225.05亿美元,增长26.9%。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9.37亿元,增长26.2%,一般预算支出146.19亿元,增长24.8%。 在工业通过实施“技改贴息”政策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地推动了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进程。技改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备案的技改项目由2000年的50个增加到2004年的200个,技改贴息总额由2000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3800万元。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工程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仅2004年,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就高达60个;技术中心的建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2004年底,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农业上积极引进各种农业器具,入各种先进农机。农机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中山市农业经济发展。有关部门一个统计表明:农业机械每年可为全

中山市各镇区社会经济状况

板芙 板芙镇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西南部,距城区14公里。东与五桂山镇相连,西以西江为界,南临神湾镇和三乡镇,北与中山市南区和大涌镇接壤。总面积82.01平方公里,全镇设板芙居委会和白溪,四联,板芙,板尾,深湾,广福,里溪,湖洲,金钟,禄围共十个村委会。2005年,常住人口3万多人,外来人员近5万人,旅外华侨6000多人。 板芙镇大力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已由昔日的农业小镇成为新兴的工业城镇,形成了家具、皮具、玩具三大特色产业群,占了全镇工业总产值的五成以上;形成礼品、制衣、五金、化工、食品、灯饰、打火机、工艺陶瓷、包装材料等行业为群体的工业体系。目前全镇共有各种类型企业近600家,投资客商来自世界各地。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9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0.16亿元,税收总额2.69亿元,出口总值3.36亿美元。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从2005年开始,我镇规划建设以节能环保为主导的电光源产业基地,已被中山市“十一五”规划列为重点建设项目。 板芙镇有职业高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较完整教育体系,为抓好劳动职业培训,镇内设有多个电脑、电车培训点及木工机械、焊工等培训点;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山教学站于2001年已落户板芙,并专门设立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劳动技能培训班。镇设有提供咨询、立项、报关等一条龙服务的涉外办事机构和银行、医院、酒店、商场、集市、游乐场、卡拉OK歌舞厅、桑拿、影剧院、图书馆、学校、幼儿园等公共设施。集休闲、娱乐、康乐、运动于一体具规模上档次的旅游度假酒店和康乐园也在规划筹建中,尽量为广大客商和劳工在饮食、娱乐、康体及生活上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 板芙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是中山市的主要产粮基地,盛产大米、糖蔗、鱼虾、家禽及花生、莲藕、粉葛、菱角和柑橘、橙、香蕉、荔枝、龙眼、黄皮等水果。 板芙镇先后获得了“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试点镇”、“中山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中山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中山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和“建设…三个适宜?、更加美丽中山”的核心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推进我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山要抢抓发展机遇,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加快转型升级为基点,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编制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陈良贤强调,编制“十三五”规划要准确把握“两个率先”的目标要求,深入分析支撑条件,科学合理设定规划目标,努力填补发展短板,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共享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增创发展新优势;要切实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建立核心产业体系,推动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制造业与服务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推进人的城镇化,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根据工作方案,市“十三五”规划体系包括市总体规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编制程序包括前期研究、文本起草、衔接协调、征求意见、规划论证、审批发布等环节。编制期限从2014年7月启动,到2016年初完成。会议同时审议确定了31个拟编制的“十三五”专项规划,其中重点专项规划20个,一般专项规划11个。 会议还审议了《中山市行政处罚权力网上运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议题,并传达了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会议、省全面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会议等会议精神。

2014年广东中山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4名公告

2014年广东中山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4名公告 广东事业单位招聘| 广东事业单位考试辅导 有一段时间没有中山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了,中山的小伙伴不要着急,以下就职一则广东中山事业单位招聘公告,本次招聘的单位为中山南朗镇政府,招聘人数为4人,有关本次事业单位招聘公告内容如下: 一、招聘岗位和要求 1、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2名。要求:拥护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遵章守法;中山市户籍;男性;28周岁(含)以下(计算年龄截至2014年8月31日);全日制本科毕业或以上学历,中文、历史、哲学、新闻、法律、公共管理类专业,身体健康。 2、国土分局工作人员2名。要求:拥护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遵章守法;中山市户籍;男性;本科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土地管理专业,身体健康。 二、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2014年9月10日至9月12日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 2、报名地点:南朗镇政府组织人事办公室。 3、报名方式:本人到报名点现场报名,不可委托他人报名。报名登记表在报名现场索取。 4、提交材料: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以及本人近期正面免冠小一寸相片2张。报名提交的报考材料必须真实、准确,提供虚假报名材料的,一经查实,取消报考资格和录用资格。 三、考试 考试包含笔试和面试,时间另行通知。

联系人:周小姐、谭小姐 联系电话:85212383、85521891 原标题:中山市南朗镇政府公开招聘4名工作人员的公告 南朗镇组织人事办 2014年8月25日 有关附件下载以及更详细的资料欢迎登陆中公广东事业单位招聘网: https://www.doczj.com/doc/c1136673.html,/guangdong/20140903/45184_1.html?wt.mc_id=bk1552 8

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改善规划

1.概述 1.1.项目背景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公共交通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中山市经济和城市化、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工具快速增加,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已趋于饱和,车辆行驶速度逐渐降低,居民出行时间日渐延长,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城市的良性发展。同时,随着博览中心、新中医院、帝璟东方、远洋城、碧堤湾畔等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筑与居住小区的开发与建设,居民出行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有公交线网布局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需要。2010年,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也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何与轨道交通形成有效接驳,有序、快捷地对乘客进行集中和疏散,也给中山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经济、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公共交通发展的必要价值和迫切需求不断显现,其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潜在动力也逐步体现出来。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中山市规划设计院负责编制《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近期改善规划》,对中山市中心城区的公交功能结构、公交线网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指导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方便广大居民出行、降低出行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城市窗口形象。 1.2.规划指导思想及工作重点 规划的指导思想:适应中山市城市发展战略,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塑造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工作重点:针对交通调查结果以及未来三年中心城区建设发展趋势,制定近期常规公交线网改善方案及场站、车辆配臵方案,提高中心城区公交总体服务水平。1.3.规划范围 中山市中心城区范围,即东区、南区、西区、石岐区、火炬开发区、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五桂山办事处和南朗镇等五镇五区,为本次规划的研究范围,总面积约为530平方公里。 为了更好地区分主要控制区域和节点的连通重要度,将东区、南区、西区和石岐区定义为Ⅰ级区域;将火炬开发区、五桂山办事处、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和南朗镇定义为Ⅱ级区域。 1.4.规划年限 考虑到规划的目的及其针对性,以及未来中山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本次规划的年限不宜过长,确定规划年限为2008~2010年。 1.5.规划依据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GJJ15—87) (3)《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8号) (4)《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设部建城[2004]38号文件) (5)《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中府[2008]40号) (6)《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7)《中山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2005~2020)》 (8)《中山市中心组团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 (9)其它相关依据

广东省中山市《综合素质测试》事业单位考试【含答案】

广东省中山市《综合素质测试》事业单位考试【含答案】 (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面的整理归纳备考公考之用。) 一、单选题 1. 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C、引起与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反映与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C 2. 孙中山先生所评价的“事虽不城,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已造成矣。”指的是()。 A、乙未广州起义 B、庚戌广州新军起义 C、潮州黄冈起义 D、黄花岗起义 【参考答案】D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参考答案】C 4. 公务员法中规定的领导成员的辞职制度中,有一种辞职方式实际上是领导成员对本人失职失误的一种主动追究,请问是那种辞职方式()。 A、因公辞职 B、自愿辞职 C、引咎辞职 D、责令辞职 【参考答案】C 5. 下列省份没有两个简称的是()。 A、甘肃、陕西 B、云南、贵州 C、四川、云南 D、河南、甘肃 【参考答案】D 6. 死缓执行的期间应当从()起计算。 A、判决确定之日 B、判决执行之日 C、判决决定之日 D、判决核准之日

【参考答案】A 7. 某人对应交税额不服,这时他可以()。 A、提起行政诉讼,从而不交税金 B、需先交税金,然后提起行政诉讼 C、因诉讼而可以减免税金 D、暂不交税金,待诉讼结束再交纳 【参考答案】B 8. 通货紧缩的迹象是()。 A、货币价值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货币价值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参考答案】C 9. 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参考答案】B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年) 按: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在城市发生较大变革的时候编制的,分别是1983年设立县级市后修编的85版和1988年升为地级市后修编的92版。经过省人民政府审批的这两次城市总体规划为我市的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实施,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和“适宜创业、适宜居住”的城市发展新目标的确立,已把我市的城市发展推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我市新一轮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展编制的,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诸多专家两年多的努力,该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了纲要成果。欢迎广大读者就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子邮件(zssghj@https://www.doczj.com/doc/c1136673.html,)、信函或直接递交到市规划局。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保障中山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特制定《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中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1)市域范围为中山市行政辖区范围,也是本规划确定的中山 市城市规划区范围,陆域总面积1800.14平方公里、海域总面 积176平方公里。其行政建制为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 火炬开发区、南朗、小榄、三乡等24个镇区。 (2)中心城区的规划区范围包括主城区(石岐区、东区、西区、 南区)、火炬开发区及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五桂山镇、南 朗镇(简称为5区5镇),陆域总面积为760.62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4-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 第5条文本中粗体字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中山2019年事业编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考试版】 - 事业单位真题

中山2019年事业编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考试版】-事业单位真题 1: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刑事案件,应当先期公布一些内容,这些内容不包括( )。 单项选择题 案由 被告人姓名或名称 证据 开庭时间和地点 2: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经济环境因素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大,需要我们密切关注,谨慎对待。目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造成国内市场相关商品价格上涨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这种输入型成本推动造成的价格上涨的影响,将随着我国对国外石油等重要资源性商品依赖程度的上升,而变得越来越大,可能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长期因素,对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单项选择题 我国输入型成本将随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不断增高 我国对外依赖型经济模式是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国际市场价格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很大 要重视国际经济因素对我国经济稳定性的影响 3:不受________的行政________ 极易产生腐败。政府________不仅有党的监督和司法监督,还有社会监督。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 制约,权利行为 制约权力,行政 约束,权利行政 约束权力行为 4:某个会议的与会人员的情况如下:(1)3人是由基层提升上来的(2)4人是北方人(3)2人是黑龙江人(4)5人具有博士学位(5)黑龙江人没有博士学位(6)上述情况包含了与会的所有人员。那么,与会人员的人数是()。 单项选择题 最少5人,最多12人 最少7人,最多12人 最少5人,最多14人 最少7人,最多14人 5: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自由贸易实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经过两年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力争建设成为其有国际水准的,_________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单项选择题 货币兑换自由 监管高效便捷 金融领域开放

中山市2019年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

中山市2019年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 项目名称总投资(万元)牵头责任单位/ 镇区 合计(213项)41361633 一、基础设施工程(40项)19778287 (一)交通项目(18项)11044419 1广州南沙港铁路(中山段)600000市交通运输局2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中山段)1121008市交通运输局3中山西环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2152627市交通运输局4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中山段)313112市交通运输局5广中江高速公路项目(中山段)903564市交通运输局6珠海市香海大桥工程(中山段)205000市交通运输局7坦洲快线一期工程748000市交通运输局 8中山黄圃至翠亨高速公路(中山东部外环高 速公路一期工程) 927042 市国资委(市交 通集团) 9市干线公路建设项目3622284市国资委(市交通集团) 10国道G105线中山沙朗至古鹤段改建工程142224市公路局 11中山港马鞍港区新客运码头工程35095市国资委(市中汇集团) 12中山市海洋船舶工程专业码头基地8960火炬开发区

项目名称总投资(万元)牵头责任单位/ 镇区 13大南公路(加六线)南区段50000南区 14古神公路(十水线至东兴东路段)立体交通 改造工程 48982古镇镇 15环镇北路改造工程39000小榄镇16联丰路改造工程20000小榄镇17三乡镇道路改造提升工程83130三乡镇18坦洲镇城市道路提质工程24391坦洲镇(二)能源项目(2项)991334 19中山市110、220、500千伏输变电工程506265市供电局20粤电中山三角天然气热电冷联产项目485069三角镇(三)重大平台设施项目(3项)2308347 21翠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1784534翠亨新区 22中山(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综合开发基础 设施及公共配套工程 458343石岐区 23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基础设施二期65470板芙镇(四)环保水利项目(12项)5355239 24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3000000市水务局25中山市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建设项目34979市生态环境局

2017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450.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89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增加值1734.97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648.45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50.3:47.8。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金融业增长6.0%。全市人均GDP达106327元(折15748美元),增长5.7%。

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10.17亿元,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06.32亿元,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4.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85.62亿元,增长8. 3%;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010.11亿元,增长9.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1.3%。

民营经济增加值1799.82亿元,增长5.7%,占全社会GDP的比重达52.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9%。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七升一降”态势,其中,医疗保健类、居住类涨幅居前,分别上涨9.8%和2.8%;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价格分别上涨1.7%、1.3%、1.2%、0.9%和0.5%;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3%。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61073人,城镇登记失业105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2020年广东省中山市中山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省中山市中山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A、环境权 B、平等权 C、出版自由 D、受教育权 【答案】A 【解析】BCD项在宪法中都有体现,A项环境权不属于基本权利。 2、范围经济产生的原因包括()。 A、采用专业化分工生产所带来的利益 B、投入要素具有多重使用价值 C、效率管理的覆盖面扩大 D、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 【答案】BCD 【解析】范围经济的形成与投入要素的多用性有关。产生范围经济的原因有:投入要素具有多重使用价值,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效率管理的覆盖面扩大。A项属于生产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 3、王、赵二人各以20%与80%的份额共有一间砖窑,出租给汪某,如王某欲将自己的份额转让,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汪某是承租人,所以有优先购买权,赵某无权干涉共有人王某对自己份额的处分,所以没有购买权 B、赵某以共有人身份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汪某是承租人,所以没有优先购买权 C、赵某和汪某都享有优先购买权,二人完全处于平等地位 D、赵某和汪某都有优先购买权,赵某的优先购买权优先于汪某的优先购买权 【答案】D 【解析】赵某是共有人,其优先购买权是基于所有权;汪某是承租人,其优先购买权是为了保护其租赁占有状态。赵某实现优先购买权,汪某可以通过“买卖不破租赁”保持租赁占有状态。故选D。 4、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是()。

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12-2020) 中山市城乡规划局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 2014.3

目 录 第一篇 规划概述 (1) 第二篇 湾区方案 (3) 第三篇 市区方案 (6) 第四篇 镇区方案 (11) 第五篇 行动计划 (13)

第一篇 规划概述 一、工作背景 1、湾——珠三角交通格局即将出现重大转型,需建立战略枢纽体系提升区域地位 珠三角产业升级,内圈湾区成为新一轮集聚发展关键,中山携千年历史底蕴,华人精神家园之翠亨新区加入,机遇挑战并存,迫切需要在区域战略格局重构中尽快确立枢纽地位,谋求弯道超车。 2、市——城市结构出现重大转型,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发展需要交通支撑 城市产业由传统工业向高新技术、重工业及服务业转型,以主城区为代表的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城市发展平台载体,亟需交通系统加快中心集聚及辐射拓展。 3、镇——城镇结构正逐步转变,多元化诉求需更包容、更公平的交通体系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心在外围区镇,区镇独立式发展向城镇群协同发展转变,宜居宜业的交通系统成为区镇发展重大诉求。 二、目标和战略 (一)目标与指标 建设珠江西岸区域枢纽城市,打造特色公交都市,逐步建立以轨道和中运量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水上交通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现代化、一体化、低碳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可达性指标——“603015” 时间(分钟)空间联系主要交通方式 60 与广佛、港深、珠澳都市圈核心地带60分钟内可达;城际、高速 30 主城区与区镇30分钟可达;小汽车、公交 15 主城区内两点15分钟内可达;小汽车、公交

客运结构指标——“2040” 分担率交通联系分类20% 与广佛、港深、珠澳都市圈间轨道分担率20% 对外交通40% 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40%;内部交通(二)主要策略 1、“湾”---构建面向湾区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策略一:大力建设铁路及综合枢纽,打造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 策略二:推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连接区域核心城市并密切市域联系 策略三:持续推进高速和干线公路网建设,适应珠三角区域融合和交通格局变化 策略四:完善港口及货运交通体系,支持区域协作和产业发展 2、“市”---打造适合中等城市的综合服务中心交通支撑体系 策略五:建立城市客运主骨架,规划预留公交主廊道 策略六:有序推动中运量系统,引领公交升级并促进城市布局优化 策略七:全方位实施公交优先,大幅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策略八:加快中心城区骨架道路网建设,支持城市空间拓展 策略九:构建一体化客运枢纽体系,整合多元交通方式并带动城市开发 策略十:全面推广辅助客运交通系统,营造宜居的岭南滨水城市特色 策略十一:综合改善停车供需矛盾,平衡动静态交通供应 策略十二:推行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充分挖掘设施潜力并改善交通环境3、“镇”---营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城镇交通 策略十三:促进小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梳理过境交通 策略十四:促进三乡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强化与珠海联系

中山商贸城招商策划报告不详修订稿

中山商贸城招商策划报 告不详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中山商贸城招商策划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定位 一、项目分析 二、项目定位 第二部分市场经营分区 一、市场经营业态选择 二、市场经营分区 第三部分市场招商总策略 一、租金策略 二、招商政策策略 三、招商执行策略 四、招商利益点整合 第四部分招商执行计划 一、正式招商时间

二、招商工作安排 第五部分招商准备工作 一、政府支持 二、现场包装 三、招商宣传资料准备 四、户外媒体运用 五、相关文件 第一部分项目定位 一、项目分析 1、项目简介 2、项目周边环境 项目北面为高安市主要商业街——中山路 项目东面为高安市到周边乡镇的主要交通要道——桥南路项目南面、西面为住宅区 周边商业配套情况:

□高安城南车站:位于桥南路,距本项目约200米,为高安市通往市外及周边乡镇的主要中短车站,线路有:高安——南昌,高安——新余,高安——樟树,高安——龙潭,高安——杨圩,高安——五桥,高安——石脑,高安——汪家,高安——村前,高安——大城,高安——祥符。 □公交线路:2路,南浦——信息部——涂家庄——连锦桥——人民医院——十字街——牛场——左桥加油站;3路,水果批发市场——长途汽车站——瑞西宾馆——劳动大厦——人民医院——上游瓷厂。 □银行:工商银行,位于中山路路,距本项目约50米;信用合作社,位于中山路、朝阳路,距本项目约60米;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位于筠泉路,距本项目约700米。 □邮局、电讯局:位于筠泉路,距本项目约800米。 □综合办证营业大厅:位于筠泉路,距本项目约700米。 3、项目优势分析 □地段优势。位于城南商业次成熟地段,周边商业氛围浓厚。 □规模优势。市场内共有商铺592间,一层商业面积约17500 M2,规模宏大,在高安市首屈一指,容易形成商业聚集效应。 □规划优势。虽然本市场在规划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但其“商业步行街”和“休闲广场”的规划理念在高安市还是十分创新的,对零售商业的进场经营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说明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简本)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确定中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中山市域范围,即中山市行政辖区范围;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1.市域规划范围 包含陆域总面积1784.00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76.00平方公里。其行政建制包括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火炬开发区、小榄镇、南朗镇、三乡镇等24个街道办事处及建制镇。 2.中心城区规划范围 包括主城区(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4个街道办事处)、火炬开发区(不含马鞍岛部分)及港口镇、五桂山街道办事处(不含桂南、南桥部分),陆域总面积362.6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2010-2020年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全面改革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打造新型专业镇,加强两岸四地区域合作,走国际化道路,与粤港澳共同建设世界级城镇群,把中山建设成为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创新的创新发展与专业制造中心城市、珠三角宜居建设精品城市、全国改革先锋示范城市。 (二)城市发展策略 1.经济发展策略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构建以现代专业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区域创新服务业为支撑,都市休闲农业协调发展的创新型特色产业体系,提升中山区域与国际竞争力。 (3)加快专业镇与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打造新型专业镇,发挥经济转型引领作用。强化生物医药、健康保健、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与粤港澳和湾区合作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研发、教育、信息、文创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为珠三角都会区提供观光、休闲、教育等服务。 2.空间发展策略 (1)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两岸四地合作,围绕珠江口湾区打造世界级城镇群,形成与港澳共建的世界生态宜居湾区。借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与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的联系,构筑面向区域综合发展的城镇空间结构。 (2)强化市域空间管制,优化整体空间结构,提升外围组团中心服务功能,培育翠亨新区等战略性发展节点,构筑分工明确的多层次空间结构。 (3)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强化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3.社会发展策略 (1)加强人口服务和管理。完善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建立全口径的人口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加快人口市民化进程。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市场、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美丽乡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保障型住房建设,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4)加快智能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打造政府现代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生态低碳智能城市。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市场调研报告(中山路商圈)

中山路商圈市场调研明细 一、商圈介绍 中山路商圈位于厦门岛西南部,以中山路为主干,沿街向南北辐射出多条支路,只要分支有太平路、局口街、大同路、镇邦路、海后路、水仙路,其向外延伸出来的商业老街有安定路、升平路、思明东西路及大同路等。局口女人街、大中路、镇邦路等支路的经营业态都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商品专业街。中山路商圈是厦门乃至整个闽南金三角最具商业价值的商圈之一,除与生俱来的区位优势,还有独特的人文积淀。商圈内的中山路目前厦门全市唯一一条国家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并且被誉为中华十大名街之一。 ◆商业辐射:外来旅游者、老城区居民等。 ◆功能描述:休闲、旅游、购物。 ◆商业规模:共35万平,铜锣湾广场6万平、南中大地广场5万平,其他商场老虎城、 中华城、香港时代广场等及沿街店面24万平。 ◆业态分布:有来雅百货、巴黎春天、铜锣湾百货、华联超市、永乐思文等主力店, 以及分布服饰、小吃、首饰等大量骑楼店面业态。 ◆价格表现:销售价格2-10万元每平,一层沿街主流价格5-8万元每平,租金400-800 元每平每月。 ◆商业意义:独特的骑楼建筑风格,百年商业、人文积淀,在探索中前进。

中山路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变迁起落,早期中山路有着适合于不同层次客户的商品。各大药店、酒店、书房等都是中山路的组成部分。80年代中期,个体经营大规模进入中山路。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一百货、华联商厦等大型企业相继成立,担起中山路的大梁,中山路越来越繁华。随着厦门经济的发展,火车站、富山商业区、SM商业城。禾祥西商业街的崛起,超市规模日益扩大,导致以中山路旧城区为核心的商业街区在厦门地位逐年下降。老城区人口大量向东部新区转移。中山路商圈一度出现经济衰退的状况。但随着政府新策的实施,步行街改造计划,塑造文化氛围。中山路现在的定位与以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已经从初级的购物商业街变身成为一条集旅游、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商业街,整体人气得到一定提升。但现阶段的中山路依然存在商业的不和谐,具不完全统计百货业占商业总量的75%,服装营业面积占经营面积的48.4%,其营业额总量占总额的68.9%,作为百年老街经营商品特色不明显,经营档次参差不齐,空间拥挤,购物环境不佳。 二商圈内各大零售业 1.商圈内各大零售业基本状况 中山路商圈内主要零售业有:来雅(中山店、思明店)、巴黎春天百货、华联百货、富山诚达购物广场、名汇广场、国美电器等,各卖场经营状况如下:

对中山市旅游发展的一点思考

2009年11月6日,《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总体规划》评审会在中山市召开,我作为评审专家与会并发言。该规划由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目的是将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打造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山市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中山市政府对这次评审会高度重视,副市长谭培安亲自到会,郑向荣副秘书长主持评审,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建设局和规划局等16个部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评审会结束后,谭副市长又就中山旅游发展问题跟专家组交换了意见。 在会上,我对规划单位所做的前期调研工作给予了肯定,对旅游区项目布局和功能定位表示认可,并且同意该规划通过评审。为了加强规划的落地性和市场可操作性,我就孙中山故里旅游区的品牌定位和市场营销问题做了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1、品牌定位。 要做好孙中山故里旅游区的文化品牌,首先应梳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此基础上,再提炼和彰显景区文化品牌个性。目前规划单位对自然资源的调查比较扎实,但对人文资源的挖掘还不够。孙中山先生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为什么会诞生在这里呢?如果孤立地看https://www.doczj.com/doc/c1136673.html,问题,我们也许认为这是历史巧合。但是,如果视野放开一些,我们会发

现几乎是在同一时期,距这里不远的佛山和江门,还出了两个重量级的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清末至民国初期是风云激荡的时代,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康有为和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都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而改良派和革命党的领袖人物同时产生于岭南地区,颇耐人寻味。 我到广东以后,一直在思考岭南文化的精神本质是什么。今年观看国庆大阅兵,当看到全国所有花车中最靓丽最耀眼的广东彩车时,我一下子领悟了岭南文化的精神本质就是四个字:“领潮争先”。从近现代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由于地处南疆边陲,距离中央权力中心较远,开埠最早,对外交流频繁,民众思想开放,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使岭南文化具有一种激流勇进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站在这个角度去看历史人物和文化现象,我们就能看到一种必然性。 但是,广东旅游在展现岭南文化方面,至今做得很不够。就拿广东在国内旅游市场的主推线路“广深珠”来说,全国人民来广东旅游,似乎就是为了看一眼广州的中信广场,逛几个深圳的主题公园,再经过虎门大桥远眺虎门炮台。这样下去,岭南文化会越做越贫薄。广东要做旅游强省,要做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我认为还是要依托岭南文化。岭南文化的人格化代表就是孙中山。孙中山生在这片土地,童年在这里度过,成年

中山市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山市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山市物流发展现状及特点 中山市地处“广州-珠海-澳门”经济轴线的中点,北连广州与佛山,南邻珠海和澳门,西靠江门与肇庆,东面与深圳、香港隔珠江口相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中山市物流基础设施及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提供良好条件。港口方面,东面中山港、南面神湾港、北面有小榄港,形成“品”字形码头布局。作为一个内河港,中山市的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更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13万标箱,位于全国10强之列。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571公里,形成了以105国道、京珠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广洲到澳门的轻轨在中山段已全线开工,中山境内将建有包括小榄站、石岐站、中山站等7个站点。 物流市场或物流中心是物流网络发展的另外一个基点。近几年,中山迅速崛起一批高起点的物流市场和物流中心,如:天润物流市场、天宏物流市场、华通行物流市场、北部物流中心等。物流市场的投入使用,使全市的货运市场由分散、杂乱无序经营逐步走上了集中、有序、规范化经营的正轨。而作为货物集散中心的商贸批发市场的迅速发展,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另外一个基础平台,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商品市场300多个,形成了众多的以市场为载体的商贸物流圈。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各类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是近年来中山市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表现。一是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正在或已经完成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如邮政物流、物资集团、中外运物流、港航集团等,这些企业运用原有的优势,重新明确市场定位,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积极拓展市场,业务发展很快。此外,一批民营物流公司如广通物流、华通行物流配载中心、曙光物流公司等也正在迅速崛

276-湾区发展背景下的中山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湾区发展背景下的中山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林涛 陈建凯 高作刚 胡日明 【摘要】珠三角湾区成为未来战略要素聚集区,湾区发展也将成为珠三角新一轮发展,跻身世界水平城市群的关键。中山地处珠三角核心,正处于工业化晚期向服务业演变过程中,城市也已形成城邦式的均衡发展格局,交通规划需依托“湾-市-镇”的发展愿景,以积极融入湾区发展为核心目标,构筑宜居、宜业、服务的综合交通体系。区域规划围绕湾区枢纽城市目标,理顺中山与湾区节点城市的关系,按照产品市场渠道、产业升级平台、滨水宜居生活等三大湾区发展诉求,将战略交通设施向湾区倾斜,真正用好用足湾区,以综合交通体系为抓手提升区域地位。 【关键词】湾市镇,环珠江口湾区;跨江通道;城际轨道;枢纽体系;宜居; 1、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视角 中山地处珠三角西岸广珠主轴中部,承接广佛、深港及珠澳都市区的多重辐射,由于缺乏便捷、可靠的跨江战略通道,中山经济发展体现出较强的广佛指向性,与广州主城区及佛山顺德等联系密切,而与珠江东岸的深港之间经济、交通联系受到较大程度抑制。 “环珠江口湾区”是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城镇群的核心空间,本文简称“湾区”,该地区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作为未来区域核心的功能和地位,计划以宜居为目标,以合作、创新和服务为主题,共同将其打造成为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的精华地区、创新功能的重要载体,引领发展方式转型。“湾区”是珠三角区域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对外交通体系主要依托,是中山市区域地位提升的关键,本文重点围绕湾区交通体系构建展开论述,力求结合需求分析,制定战略明确、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规划方案。 图1 中山与三大都市区空间关系图2 “环珠江口湾区”范围 2、区域发展背景——“湾区成为未来核心” “湾区”成为珠三角新一轮发展空间重点,翠亨新区则是中山融入湾区的关键区域,宜居及低碳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