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大喇叭广播稿

农村大喇叭广播稿

农村大喇叭广播稿

【篇一:迎中秋、国庆农村喇叭安全广播稿】

迎“双节”村村喇叭响

安全生产广播稿

各位村民群众:

中秋节、国庆节就要到了,为了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确保广大村民群众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节日,在您串亲访友、举家团圆的同时,切不可

忘记了安全,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在行动上自觉抓好安全。(一)遇到恶劣天气时要加强对雷电、暴雨等自然灾害的防范。

首先,要关注天气预报,要留意天气状况。在半路途中发现路面涉

水时,尤其是通过立交桥时,千万不要贸然

涉水。

再次,注意防雷。1、雷雨天气应注意关闭门窗,切断家用电器的电源,并拔掉电线插头。不要在此时使用手机,不宜在雷电交加时用

喷头冲凉,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者。2、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孤立的伞、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

雷击,人们在雷电大作时,不要停留在大树下、高楼平台上等容易

被雷击中的地方

(二)加强对烟花爆竹、危化品的安全防范。

存有烟花爆竹、农药等危化品、医疗药品的地方,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尽量放到儿童够不到的地方。

(三)加强对道路交通的安全防范。

各车主及驾驶员要对自己车辆的安全状况经常进行检

查,防止车辆发生自燃、爆胎事故,同时也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规,为自己及他人创造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

(四)加强电力的安全防范。

一是用电线路或用电设备损坏时要找专业人员修理,而不能擅自修理;二是不准私拉乱接电线或用电设备,防止用电负荷过大引起电

路火灾;三要做到人走电停,用电专人看管,特别是大功率电器更

要专人看管,儿童、老人用电必须要监管;四是尽量远离高压电线,不能攀登高压线架设塔;五是加强对用电的经常性安全检查,当用

电线路老化时必须整改。

(五)加强消防的安全防范。

节庆团圆、欢聚、度假放松的同时,极易忽视因用电、用火而失火

的消防事故。一是要学习用电、用火、用气安全知识;二是要留心

家中的易燃易爆物品、电源、火源是否安全;三是进入人员密集场

所时要留心消防安全通道;四是不要携带火种到林区,不要让家中

小孩玩火。

(六)对于有沼气池的农户,使用沼气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沼气池的进、出料口要加盖,以防人、畜掉入造成

伤亡。2、每口沼气池都要安装压力表,经常检查压力表水柱变化,当沼气池产气旺盛时,池内压力过大,要立即用气、放气,以防胀

坏气箱,冲开池盖造成事故。3、易燃物品要远离沼气灯、沼气炉。

导气管和进出料口附近要严禁烟火。

4、经常检查输气管道、开关、接头是否漏气,如果漏气要立即更换或修理,以免发生火灾。不用气时要关好开关。

5、使用沼气时,要

先点燃引火物,再开开关,以防一时沼气放出过多,烧到身上或引

起火灾。6、如在室内闻到臭鸡蛋味时,应迅速开门窗和风扇,将沼

气排出室外,这时不能使用明火,以防引起火灾。一旦发生火灾,

应立即关闭开关,或把输气管从导气管上拔掉,切断气源后,立即

把火扑灭。7、人员进入沼气池前,先把活动盖和进、出料口盖揭开

敞1-2天,消除池内沼气,并向池内鼓风以排除残存的沼气。再有鸡兔等小动物试验,如没有异常现象发生,在池外监护人员的监护下

方能入池,入池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在入池后有头晕、发闷的感觉,应立即救出池外。禁止单人操作。入池操作,可用防爆电筒照明,

不要用油灯,火柴或打火机等照明。

纵观每起安全事故,发生事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缺乏必要的安

全知识,加之存在侥幸心理,最后酿成大祸。要

紧绷安全这根弦,抛弃麻痹侥幸心理,仔细检查,认真遵守安全准则,谨慎行事,很多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最后,预祝各位村民度过一个祥和、安全的节日!

【篇二:新农村广播稿】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

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

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

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

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

国家昌。只有广大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

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

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

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什么是什么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

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

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

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

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

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

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

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

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下移工作重心,找准能够直接作用到基层、

落实到农户的工作突破口,当前,应强化四大支撑,即: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和人才强村。

1、发展生产,产业富村

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总结示范点的经验,

要抓住“一村一品”不放,在发挥特色和优势上动脑筋,在延长产业链、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推进乡村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强村富民的

发展格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首先,要在农村经济结构

的调整上把文章做足,提升产品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其次,要改

善农村就业结构,因地制宜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农民就业领域,

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再次,要发展和创新农民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强化“龙头企

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机制,健全产销加一体化、

种养加一条龙的产业发展体系。

2、科技入户,推动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推动力。要按照“快速、简单、实用”的原则加快推进科技入户,

让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近年来,农业部实施的测土配方

施肥、“三电合一”、农民科技书屋、科技直通车、培训科技示范户

等一系列举措,为农民提供了实用技术,农民增收显著,这些工作,今后要进一步加强。

3、生态建设,环保为先

推进生态建村,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积极推广农村“资源-产品-

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强生态

家园建设,帮助农民解决生活燃料短缺问题,带动种养业发展;发

展太阳能利用,开发农村清洁能源;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村

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以村为单元,建立乡村物业。

4、重视教育,人才强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民培训,

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组织实施“农村实用

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基层负责人培训计

划,造就一大批种养能手、经营能人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头人,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能人带领乡亲建设家乡;尤其要培养一大批忠

诚于家乡事业、懂经营会管理、能够驾驭全局、为人正直办事公道

的村干部。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农民进入非农产业

和城市就业的能力和竞争力。

新农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职责明确、形成合力,

建立起“省部共建、主抓靠县、行动在村、实惠到户”的工作格局。

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农民为本,让农民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新农村

建设的成果。要从农民群众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严防

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工程和形象工程。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多搞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尤其不能搞专供人参观的盆景,这是农业部在“百村调研”中形成的共识。

【篇三:安装广播大喇叭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

安装广播大喇叭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于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中年人来说,“大喇叭”是一个绕不开的珍

贵记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喇叭”作为农村地区最主要的通

讯工具,曾经在长时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干部通过“大喇叭”下

发通知、安排工作和提供便民信息,两三个“大喇叭”基本上就能覆

盖整个村庄,农民则通过收听广播来了解国家大事、获得气象信息

和其他信息。如今随着现代传媒手段不断增加,电话、电视、互联

网等现代通讯工具纷纷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大喇叭渐渐的沉寂下来,但是能够结合乡村实际、贴近群众生活的传媒还十分缺乏,尤其是

在正确的舆论引导方面缺少有效媒体。如何结合基层实际,适应农

村需要,建立一个迅速有效的信息传播平台,使党的方针路线、政

策和法律法规、农业生产技术等能够及时、快捷、准确地传送到每

家每户呢?沙日浩来镇党委政府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近日,沉寂了几十年的“大喇叭” ,在沙日浩来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又在其所辖的5个嘎查村响了起来。

安装广播大喇叭是沙日浩来镇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利益问题入手,创新工作方式的又一新举措。该镇已在5个嘎查

村( 30 村民组)安装114个广播高音大喇叭,建立了村级广播系统,着力打造信息高速公路。

当前,该镇的5个嘎查村委每天定期进行广播,一般早上、中午播。喇叭一响,村前村后声音回荡,信息马上入户入耳。农民足不出户

就能听到方针政策、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与此同时,还可以享

受到文明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赞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