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规律题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规律题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规律题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规律题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规律题

一.填空题

1.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

2.用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即从第二个图案开始,每个图案都比上一个图案多一个正六边形和两个正三角形,则第n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方格纸中4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图中阴影部分三个小扇形的面积和为

(结果保留π).

4.如图,对面积为1的△ABC逐次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至点A1、B1、C1,使得A1B=2AB,B1C=2BC,C1A=2CA,顺次连接A1、B1、C1,得到△A1B1C1,记其面积为S1;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1B1、B1C1、C1A1至点A2、B2、C2,使得A2B1=2A1B1,B2C1=2B1C1,C2A1=2C1A1,顺次连接A2、B2、C2,得到△A2B2C2,记其面积为S2;…;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可得到△A5B5C5,则其面积S5=_2476099____________ .

5.观察下列图形(每幅图中最小

..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请写出第n个图中最小

..的三角形的个数有个.

6.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则∠ABC= 度.

7.根据下列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试猜测第n个图中有个点.

8.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按下图的方式铺地板,则第(3)个图形中有黑色瓷砖

块,第n个图形中需要黑色瓷砖________块(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第1个图第2个图第3个图第4个图

(第5题图)

(第2题)

(第3题)

(1)(2)(3)(4)(5)

……

第8题图

C

34

B

A

(第6题)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1.观察下列图形,则第n 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22+n B .44+n C .44-n D .n 4

26、某体育馆用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木块镶嵌地面,第1次铺2块,如图1;第2次把第1次铺的完全围起来,如图2;第3次把第2次铺的完全围起来,如图3;…依此方法,第n 次铺完后,用字母n 表示第n 次镶嵌所使用的木块块数为 . (n 为正整数)

27、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下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

⑴ 第4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 ⑵ 第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

7、如图一串有黑有白,其排列有一定规律的珠子,被盒子遮住一部分,则这串珠子被盒子遮

住的部分有_______颗.

8、根据下列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猜想第6个图形有

个点,第n 个图形中

有 个点。

9、下面是按照一定规律画出的一列“树型”图:

经观察可以发现:图(2)比图(1)多出2个“树枝”,图(3)比图(2)多出5个“树枝”,图(4)比图(3)多出10个“树枝”,照此规律,图(7)比图(6)多出 个“树枝”。

第7题图

14题

10、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

(1)在④和⑤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相应的等式;

(2)通过猜想写出与第n个点阵相对应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搭成如下的塔状图形,则第n次所搭图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cm(用含n 的代数

式表示)。

16、如图用火柴摆去系列图案,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每边摆10根时(即10

n)时,需要的火柴棒总数为根;

17、用火柴棒按如图的方式搭一行三角形,搭一个三角形需3支火柴棒,搭2个三角形需5支火柴棒,搭3个三角形需7支火柴棒,照这样的规律下去,搭n个三角形需要S支火柴棒,那么用n的式子表示S

的式子是_______ (n为正整数).

18、如图所示,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矩形地面,请观察下图:则第n个图形中需用黑色瓷砖

____ 块.(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19、如图,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正方形瓷砖铺设正方形地面,观察图形并猜想填空:

当黑色瓷砖为20

块时,白色瓷砖为块;当白色瓷砖为n2(n为正整数)块时,黑色瓷砖为块.

……

……

①1=12;②

1+3=22;③1+3+5=32④;⑤;

第3次···

···

17题图

20、观察下列由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摆成的图形,寻找规律:如图1中:共有1 个小立方体,其中1个看得见,0个看不见;如图2中:共有8个小立方体,其中7个看得见,1个看不见;如图3中:共有27个小立方体,其中有19个看得见,8个看不见;……,则第6个图中,看不见的小立方体有个。

21、下面的图形是由边长为l的正方形按照某种规律排列而组成的.

(1)观察图形,填写下表:

(2)推测第n个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为________,周长为______________(都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2、观察下图,我们可以发现:图⑴中有1个正方形;图⑵中有5个正方形,图⑶中共有14个正方形,按照这种规律继续下去,图⑹中共有_______个正方形。

28、分析如下图①,②,④中阴影部分的分布规律,按此规律在图③中画出其中的阴影部分.

4.已知BD、CE是△ABC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C,点Q在CE上,CQ=AB。判断线段AP和AQ的关系,并证明.

初二数学试题及答案(免费)

初二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4分,共56分,错选、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次数是0 B. y 1是单项式 C. 2 1 是单项式 D. a 5 的系数是5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B.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D.多项式中含字母的单项式的次数即为多项式的次数 3、下列四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标上了颜色. 若要求一个正方体两个相对面上的颜色都一样,那么不可能是这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A . B . C .

4、只含有z y x ,,的三次多项式中,不可能含有的项是 ( ) A.32x B.xyz 5 C.37y - D.yz x 24 1 5、与方程12x x -=的解相同的方程是( ) A 、212x x -=+ B 、21x x =+ C 、21x x =- D 、1 2 x x += 6、把方程112 3 x x --=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 A 、32(1)1x x --= B 、32(1)6x x --= C 、3226x x --= D 、3226x x +-= 7、某商人在一次买卖中均以120元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25%,一件赔25%,在这次交易中,该商人( ) A 、赚16元 B 、赔16元 C 、不赚不赔 D 、无法确定 8、已知线段长3.现延长到点C ,使3.取线段的中点D , 线段的长为( ) A 、4.5 B 、6 C 、7 D 、7.5. 9、在下列单项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 2 12 y 和2 B .-3和0 C .2和2 c D .和-8 10、若都是4次多项式, 则多项式的次数为( ) A.一定是4 B.不超过4. C.不低于4. D.一定是8. 11、方程042=-+a x 的解是2-=x ,则a 等于( )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20200705172136)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一)填空题(每一题每空1分,第二、三、五题每空3分,其余题每空四分,共42分) (1 )由5、6、3三个数字可组成 _______________ 个三位数,其中最大数是____________ ,最小数是_________ 。 答案:6 653 356 分析:法一,用树型结构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共有6个三位数,最大数为653,最小数为356。 法二:利用排列数公式计算:由5、6、3三个数字组成的全排列个数为 的是_________ 。 答案: 分析:我们任意选出两个连续整数n, n+ 1,那么它们的倒数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a和b 都是自然数,且a+b=8,那么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小公倍 数是_________ 。 答案:b a 分析:由a+b=8可知a=8b,所以8b与b的最大公约数为b,最小公倍数为8b,即为a。 (4)按规律填空:

答案:5.625 分析:首先找出这四个数的规律,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数都化为小数为: 1.125 , 2.25 , 3.375 , 4.5,我们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后 一个数比前一个多1.125,(或者发现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是第一个数的 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四倍),则第5个数是4.5 + 1.125=5.625 (或1.125 3 = 5.625 )。 方法二: (5)如图,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长方体后________________ (单位:厘米)剩下的图形的体积是 , 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13立方厘米150平方厘米 分析:正方体的体积为5X5X5=125立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为2X2X3=12立方厘米,则 剩下的图形的体积为正方体的体积减去长方体的体积,即:125 —12 = 113立方厘米。 在切下的长方体中,上、下表面积相等,左、右表面积相等,前、后表面积相等,所以剩下 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即5X5X6=150平方厘米。 答案:1 分析:这道题如果直接地计算下去是很麻烦的,我们应该找找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可循,题 目中意思不变,把2004设成一个数a,看看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依次类推,可得到:

数学中考专题(找规律)

中考数学探索题训练—找规律 1、我们平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如2639=2×103+6×102+3×101+9×100,表示十进制的数要用10个数码(又叫数字):0,1,2,3,4,5,6,7,8,9。在电子数字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如二进制中101=1×22+0×21+1×20等于十进制的数5,10111=1×24+0×23+1×22+1×21+1×20等于十进制中的数23,那么二进制中的1101等于十进制的数 。 2、从1开始,将连续的奇数相加,和的情况有如下规律:1=1=12;1+3=4=22;1+3+5=9=32;1+3+5+7=16=42;1+3+5+7+9=25=52;…按此规律请你猜想从1开始,将前10个奇数(即当最后一个奇数是19时),它们的和是 。 3、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A 、 618 B 、638 C 、65 8 D 、678 4、如下左图所示,摆第一个“小屋子”要5枚棋子,摆第二个要11枚棋子,摆第三个要17枚棋子,则摆第30个“小屋子”要 枚棋子. 5、如下右图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写出第n 个小房子用了 块石子。 6、如下图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 (1) (2) (3) 第4题

第一个“上”字第二个“上”字第三个“上”字 如果按照以上规律继续摆下去,那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第四、第五个“上”字分别需用和枚棋子;(2)第n个“上”字需用枚棋子。7、如图一串有黑有白,其排列有一定规律的珠子,被盒子遮住一部分, 则这串珠子被盒子遮住的部分有_______颗. 8、根据下列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猜想第6个图形有 个点,第n个图形中有个点。 9、下面是按照一定规律画出的一列“树型”图: 经观察可以发现:图(2)比图(1)多出2个“树枝”,图(3)比图(2)多出5个“树枝”,图(4)比图(3)多出10个“树枝”,照此规律,图(7)比图(6)多出个“树枝”。 10、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 (1)在④和⑤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相应的等式; (2)通过猜想写出与第n个点阵相对应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搭成如下的塔状图形,则第n次所搭图形的周长是 _______________cm(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12、如图,都是由边长为1的正方体叠成的图形。例如第(1)个图形的表面积为6个平 …… …… ①1=12;②1+3=22;③1+3+5=32④;⑤;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 ··· 第7题图

【必考题】初二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必考题】初二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兰用尺规作图作△ABC 边AC 上的高BH ,作法如下: ①分别以点DE 为圆心,大于DE 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F ; ②作射线BF ,交边AC 于点H ; ③以B 为圆心,BK 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AC 于点D 和E ; ④取一点K 使K 和B 在AC 的两侧; 所以BH 就是所求作的高.其中顺序正确的作图步骤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②④③① D .④③②① 2.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 ,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 有( ) A .8个 B .7个 C .6个 D .5个 3.如果2 220m m +-=,那么代数式2442m m m m m +? ?+? ?+?? 的值是()n n A .2- B .1- C .2 D .3 4.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0 ,20BC BD BAD =∠=,则BCD ∠的度数为( ) A .50° B .55° C .60° D .65° 5.如果2x +ax+1 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a 的值是() A .2 B .-2 C .±2 D .±1 6.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0°,AB 的垂直平分线l 交AC 于点D ,则 ∠CBD 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50° D .75° 7.如图,在Rt△ABC 中,∠ACB=90°,∠B=30°,CD 是斜边AB 上的高,AD =3 cm ,则 AB 的长度是( ) A .3cm B .6cm C .9cm D .12cm 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则它的顶角是( ) A .40° B .60° C .80° D .100° 9.下列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和夹角的度数 B .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以及两角夹边的长度 C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的度数 D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 10.如图,Rt △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垂足为E ,若AB=10cm ,AC=6cm ,则BE 的长度为( ) A .10cm B .6cm C .4cm D .2cm 1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都是108°,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3 B .4 C .5 D .6 12.下列计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 A .236a a a ?= B .(2)(3)6a a a ?= C .236()a a = D .623a a a ÷= 二、填空题 13.把0.0036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该记作_____. 14.记x=(1+2)(1+22)(1+24)(1+28)…(1+2n ),且x+1=2128,则n=______. 15.如图,在△ABC 中,∠ACB=90°,CD 是高,∠A=30°,若AB=20,则BD 的长是 . 16.分解因式:x 3y ﹣2x 2y+xy=______.

八年级数学上1计算题

1)(-3)0×6-+|π-2|-()-2 (2)2+- (3)×- (4)(2+3)2011(2-3)2012-4-. 分式的乘除计算题精选(含答案) 一.解答题(共21小题) 1.?.2.÷.3..4..5..6..7..8.9.

10.11.(ab3)2?. 12.××.13..14.÷?.15..16..17..18..19.(1);

(2).20..21.÷?.

分式的乘除计算题精选(含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21小题) 1.(2014?淄博)计算:?. 考点:分式的乘除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原式约分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 解:原式=? =.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乘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2014?长春一模)化简:÷. 考点:分式的乘除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原式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 解:原式=? =.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乘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3.(2012?漳州)化简:. 考点:分式的乘除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把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因式分解以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得到原式=?,然后约分即可. 解答: 解:原式=? =x.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得乘除法:先把各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因式分解,再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然后进行约分得到最简分式或整式. 4.(2012?南昌)化简:. 考点:分式的乘除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分式的乘法与除法法先把各分式的分子因式分解,再把分式的除法变为乘法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原式=÷ =× =﹣1.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乘除法,即分式乘除法的运算,归根到底是乘法的运算,当分子和分母是多项式时,一般应先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 5.(2012?大连二模)计算:.

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

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 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初二数学试题及答案免费

初二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4分,共56分,错选、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次数是0 B. y 1 是单项式 C. 2 1 是单项式 D. a 5- 的系数是5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B .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C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D .多项式中含字母的单项式的次数即为多项式的次数 3、下列四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标上了颜色. 若要求一个正方体两个相对面上的颜色都一样,那么不可能是这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4 A . D 5A 、、21x =- D 、2 x x += 6、把方程 1 123 x x --=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 A 、32(1)1x x --= B 、32(1)6x x --= C 、3226x x --= D 、3226x x +-= 7、某商人在一次买卖中均以120元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25%,一件赔25%,在这次交易中,该商人( ) A 、赚16元 B 、赔16元 C 、不赚不赔 D 、无法确定 8、已知线段AB 长3cm.现延长AB 到点C ,使BC=3AB.取线段BC 的中点D , 线段AD 的长为( ) A 、4.5cm B 、6cm C 、7cm D 、7.5cm. 9、在下列单项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2 1 x 2y 和-yx 2 B .-3和0 C .-a 2bc 和ab 2c D .-mnt 和-8mnt 10、若M,N 都是4次多项式, 则多项式M+N 的次数为( ) A . B . C . D .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一)填空题(每一题每空1分,第二、三、五题每空3分,其余题每空四分,共42分)? (1)由5、6、3三个数字可组成__________个三位数,其中最大数是________,最小数是________。? 答案:6 653 356? 分析:法一,用树型结构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共有6个三位数,最大数为653,最小数为356。? 法二:利用排列数公式计算:由5、6、3三个数字组成的全排列个数为? 的是________。? 答案:? 分析:我们任意选出两个连续整数n,n+1,那么它们的倒数为? (3)已知a和b都是自然数,且a÷b=8,那么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答案:b a? 分析:由a÷b=8可知a=8b,所以8b与b的最大公约数为b,最小公倍数为8b,即为a。? (4)按规律填空:? 答案:5.625?

分析:首先找出这四个数的规律,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数都化为小数为:1.125,2.25,3.375,4.5,我们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后一个数比前一个多1.125,(或者发现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四倍),则第5个数是4.5+1.125=5.625(或1.125×5=5.625)。? 方法二:? (5)如图,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长方体后(单位:厘米)剩下的图形的体积是___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 答案:113立方厘米150平方厘米? 分析:正方体的体积为5×5×5=125立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为2×2×3=12立方厘米,则剩下的图形的体积为正方体的体积减去长方体的体积,即:125-12=113立方厘米。? 在切下的长方体中,上、下表面积相等,左、右表面积相等,前、后表面积相等,所以剩下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即5×5×6=150平方厘米。?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分析:这道题如果直接地计算下去是很麻烦的,我们应该找找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可循,题目中意思不变,把2004设成一个数a,看看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探索规律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探索规律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探索规律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 3、5、9,17增幅为1、2、 4、8.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 1,2,3, 4, 5,……。容易发现,

【典型题】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含答案

【典型题】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OB ∠.按照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O 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OB ∠的两边于C ,D 两点,连接CD .②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线段O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交于点E ,连接CE ,DE .③连接OE 交CD 于点M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CEO DEO ∠=∠ B .CM MD = C .OC D ECD ∠=∠ D .12OCED S CD O E =?四边形 2.张老师和李老师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15千米去县城购买书籍,张老师比李老师每小时多走1千米,结果比李老师早到半小时,两位老师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设李老师每小时走x 千米,依题意,得到的方程是( ) A .1515112x x -=+ B .1515112x x -=+ C .1515112x x -=- D .1515112 x x -=- 3.如图,以∠AOB 的顶点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C ,交OB 于点D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大于12 CD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E ,过点E 作射线OE ,连接CD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射线OE 是∠AO B 的平分线 B .△COD 是等腰三角形 C .C 、 D 两点关于O E 所在直线对称 D .O 、 E 两点关于CD 所在直线对称 4.运用图腾解释神话、民俗民风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下列图腾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5.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3x m x -=-的解是非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3m ≤ B .3m < C .3m >- D .3m ≥- 6.若(x ﹣1)0=1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1 C .x≠0 D .x≠1 7.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和2,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能是( ) A .4 B .6 C .8 D .10 8.如果30x y -=,那么代数式 ()2222x y x y x xy y +?--+的值为( ) A .27- B .27 C .72- D .72 9.如果2x +ax+1 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a 的值是() A .2 B .-2 C .±2 D .±1 10.如图,在小正三角形组成的网格中,已有6个小正三角形涂黑,还需涂黑n 个小正三角形,使它们与原来涂黑的小正三角形组成的新图案恰有三条对称轴,则n 的最小值为( ) A .10 B .6 C .3 D .2 11.如图,在△ABC 中,∠ABC =90°,∠C =20°,DE 是边AC 的垂直平分线,连结AE ,则∠BAE 等于( ) A .20° B .40° C .50° D .70° 12.若关于x 的方程 244x a x x =+--有增根,则a 的值为( ) A .-4 B .2 C .0 D .4 二、填空题 13.腰长为5,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 14.如图,∠1、∠2、∠3、∠4是五边形ABCDE 的4个外角,若∠A=100°,则∠1+∠2+∠3+∠4= .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及其答案

整式的加减——专题训练与提升 1、根据下列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试猜测第n个图中有 个点. 2、找规律.下列图中有大小不同的菱形,第1幅图中有1个,第2幅图中有3个,第 3幅图中有5个,则第n幅图中共有个. 3、如图,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图所示的方式摆图案,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 100个图案需棋子枚. 4、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 形有个. 5、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16个图形共有 个★.

6、如图①,图②,图③,图④,…,是用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广”字, 按照这种规律,第5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第n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 7、如图1是二环三角形,可得S=∠A 1+∠A 2 +…+∠A 6 =360°,下图2是二环四边形,可 得S=∠A 1+∠A 2 +…+∠A 7 =720°,图3是二环五边形,可得S=1080°,…聪明的同 学,请你根据以上规律直接写出二环n边形(n≥3的整数)中,S= 度.(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最后结果) 8、观察下列图形(每幅图中最小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请写出第n个图中最小的三 角形的个数有个. 9、将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剪成四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再将其中的一个按同样的方法剪 成四个更小的正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结果如下表.则a n =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所剪次数 正三角形个数

10、用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即从第二个图案开始,每个图 案都比上一个图案多一个正六边形和两个正三角形,则第n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11、如图①是一块瓷砖的图案,用这种瓷砖来铺设地面.如果铺成一个2×2的正方形 图案(如图②),其中完整的圆共有5个,如果铺成一个3×3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③),其中完整的圆共有13个,如果铺成一个4×4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④),其中完整的圆共有25个.若这样铺成一个10×10的正方形图案,则其中完整的圆共有个. 12、根据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第2008个图形是福娃(填写福娃名称即 可).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题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习题练习 四、证明题:(每个5分,共10分) 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BC 于E ,CF ⊥AD 于F ,求证:BE = DF 。 2、在平行四边形DECF 中,B 是CE 延长线上一点,A 是CF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B 恰过点D ,求证:AD ·BE =DB ·EC 五、综合题(本题10分) 3.如图,直线y=x+b (b ≠0)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交双曲线y=x 2 于点D , 过D 作两坐标轴的垂线DC 、DE ,连接OD . (1)求证:AD 平分∠CDE ; (2)对任意的实数b (b ≠0),求证AD ·BD 为定值; (3)是否存在直线AB ,使得四边形OBCD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直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4.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2,CD=1 ,∠A=60度,∠D=∠B=90度,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5.如图,梯形ABCD 中,AD//BC,AB=DC. 如果P 是BC 上任意一点(中点除外),PE//AB ,PF//DC ,那么AB=PE+PF 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证明题 1、证△ABE ≌△CDF ; 2、 ??? ?∠=∠?∠=∠?A BDE AC DE B ADF BC DF △ADF ∽△DBE BE DF DB AD =? 综合题 1.(1)证:由y=x +b 得 A (b ,0),B (0,-b ). ∴∠DAC=∠OAB=45 o 又DC ⊥x 轴,DE ⊥y 轴 ∴∠ACD=∠CDE=90o ∴∠ADC=45o 即AD 平分∠CDE.

初二下册数学分式计算题题目

一、分式方程计算: (1) 21)2(11+-?+÷-x x x x (2)32232)()2(b a c ab ---÷ (3)2323()2()a a a ÷- (4)0142)3()101( )2()21(-++-----π (5)222)()()(b a a b ab ab b a b a b -?-+-÷- (6 )(3103124π--????-?-÷ ? ????? (7)2211y x xy y x y x -÷???? ??++- 二、分式方程 1、(1)3513+=+x x ; (2) 11322x x x -+=--- (4)512552x x x =--- (5) 25231x x x x +=++. (6) (7) (8) 三、1、先化简,再求值)1121(1 222+---÷--x x x x x x ,其中31-=x 1 211422+=+--x x x x x 233321122--=++-x x x x x x x x 231392---++

2、若使 互为倒数,求x 的值。 3、若分式方程 3234=++x m mx 的解为1=x ,求m 的值。 2 3223+---x x x x 与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

五、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 56556--=--x x x 22(1)(5)2511 x y x y ?++-=?+=? 226232x x x x +---=0 |a + b + 7| + a 2b 2–10ab + 25=0 2123x x x ++-+2226x x x -+-=2632x x x --+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有标准答案)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有答案)

————————————————————————————————作者:————————————————————————————————日期: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有答案)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 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

F 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 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 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2、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3、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 . 4、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 求证:AE =AF . B

5、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 求证:PA =PF . 6、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CF .求证:∠DPA =∠DPC . 7如图,△ABC 中,∠C 为直角,∠A=30°,分别以AB 、AC 为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ABE 与正△ACD ,DE 与AB 交于F 。 求证:EF=FD 。 8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EC 和DF 相交于G ,连接AG ,求证:AG=AD 。 9、已知在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的一点,且BE=AC,延长BE 交AC 与F,求证AF=EF D F E P C B A F P D E C B A

初二下册数学计算题题目

练习题 (1)4+(3)2 + 38 ; 2) 218)4()3(322------- (3)])3(3[64)5.2(223332---+?--- (4)30125)3(25+--π ; (5)223(6)27(5)-+- (6)103248(2)-+-+ ; (6)223(6)27(5)-+- (7)103248(2)-+-+ ; (8) () 2 31216272 4 - -+-+ (9)391282+----; (10)()2 2331211 264()2742 -? +?-- (11)1882-+; (12) 223(6)27(5)-+- (13)() 2 3 3 1 16831327 ?---+ -; (14)() () 2 2 3 393228 + -+--- (15)272-+-; (16)36411 11612525 - +-. (17)1201 ()(2)(10)3 -+-?--︱5-︱; (18)( ) 2 391832 16--- - (19)() 132482-+-+ ; (20) (21)0.250.490.64;( 2312 4-(23) 233 1 1 161(3)8 27 -+-; (24223(6)27(5)- (25) 0 |2|(12)4--+; (26) ()()()2 3 2 3 312332?? ---- ??? (27) 391282-; (280111 ()242 -+- (29)()2 3 4a b ab b a ???? -?-÷- ? ????? (30)2 1111x x x ??-÷ ?--?? (1) 21)2(11+-? +÷-x x x x (2)32232)()2(b a c ab ---÷ (3)23 23()2()a a a ÷-g (4)0142)3()101()2()21(-++-----π (5)2 22)()()(b a a b ab ab b a b a b -?-+-÷- (6)(3 1 031624π--???? -?-÷ ? ????? (7)2211y x xy y x y x -÷? ??? ??++- 四、解方程: 1、(1)35 13+=+x x ; (2) 11322x x x -+=---

初中数学规律题汇总(全部有解析)

初中数学规律题拓展研究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 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初中八年级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数学试题及答案 一.精心选一选(本题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物体给人直棱柱的感觉的是 ( ) A. 金字塔 B. 易拉罐 C. 冰箱 D. 足球 2.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作三角形,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1,2,3 B. 2,3,4 C. 3,4,5 D. 4,5,6 3.某班有15位同学参加学校的航模选拔赛,他们的分数互不相同,取8位同学进入 决赛,小汪同学知道了自己的得分后,想知道自己能不能进入决赛,只要知道以下 统计量中的一个就能判断,这个统计量是() A.平均数 B.方差 C.众数 D.中位数 4.下列调查方式,你认为合适的是() A.某电子厂要检测一批新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方式 B.了解宁波市市民一周购物使用环保袋的情况,采用普查方式 C.调查宁波市中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D.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5.下列各图中,不能折成无盖的长方体的是()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A.50° B. 80° C.50°或80° D.50°或100° 7. 等腰△ABC中,若AB长是BC长的2倍,且周长为20,则AB长为() A. 5 B. 8 C. 5或8 D. 以上都不对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 ,a,则a的值有2个;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则顶角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已知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如图,若满足该不等式的整数 的个数有且只有4个,的值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0. 如图,,于,平分,且于,与相交于点是边的中点,连结与相交于点.以下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 (1)△是等腰三角形(2) (3)(4) = (5)(6) A.3个 B. 4个 C. 5 个 D. 6个 二.细心填一填(本题有10小题,每题3分,共 30分) 11.如图,AB∥CD,∠A=∠B=90°,AB=3cm,BC=2cm,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

初中数学找规律练习题(有答案)

精心整理一、简答题 1、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倒数等于它本身,则的值是多少?(4分) 2、先阅读,再解题: 因为 所以 : 3 4,求 5、如果规定符号“﹡”的意义是﹡=,求 6元;若营为多少元? 7、王叔叔家的装修工程接近尾声,油漆工程结束了,经统计,油漆工共做50工时,用了150升油漆,已知油漆每升128元,共粉刷120平方米,在结算工钱时,有以下几种结算方案: (1)按工时算,每6工时300元。 (2)按油漆费用来算,油漆费用的15%为工钱;(3)按粉刷面积来算,每6平方米132元。请你帮王叔叔算一下,用哪种方案最省钱?

8、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观察下列式子 1⊙3=1×4+3=7;3⊙(-1)=3×4+(-1)=11;5⊙4=5×4+4=24;4⊙(-3)=4×4+(-3)=13.⑴请你想一想:a⊙b=??????????; ⑵请你判断a⊙b??????b⊙a(填入“=”或“≠”) ???⑶若a=-2,b=-4,求(2a-b)⊙(a-2b)的值. 9、阅读下列材料:1×2 =(1×2×3-0×1×2), 2×3 = 3×4 = 1×2+ (1)1× (2)1× (3)1× 10、从一户一表”量( ????例:若某户月用电300千瓦时,需交电费为

????(元) (1)若10月份许老师家用电量为130千瓦时,则10月份许老师家应付电费多少元? ?(2)已知许老师家10月份的用电量为千瓦时,请完成下列填空(用代数式表示): ②若 ③若 11 +8,- (1时,小李距离第一位乘客出发地的位置怎样? ???? (2 ????元.则小李在上午 12 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5.其实幻方就是把一些有规律的数填在纵横格数都相等的正方形图内,使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条对角线上各个数之和都相等.

初二数学找规律专题训练(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填空题 初二数学找规律专题训练 1.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利用勾股定理可以作出,,…线段(如图 所示).”即:OA=1,过A 作AA1⊥OA 且AA1=1,根据勾股定理,得OA1= ;再过A1作A1A2⊥OA1且A1A2=1,得OA2= ;…以此类推,得OA2017= . 2. 如图,动点 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 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 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 次接着运动到点(3,2),第4 次接着运动到点(4,0),…,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7 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 3.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放置,点A1、A2、A3…在直线y=x+1 上,点C1、C2、 C3…在x 轴上,则A n的坐标是. 4.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1B1是边长为2 的等边三角形,作△B2A2B1与△OA1B1关于点B1 成中心对称,再作△B2A3B3与△B2A2B1关于点B2成中心对称,…,如此作下去,则△B2015A2016B2016的顶点A2016的坐标是. 第4 题第5 题 5.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 与y 轴交于点A1,按如图方式作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1C2…,A1、 A2、A3…在直线y=x+2 上,点C1、C2、C3…在x 轴上,图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记为S1、S2、S3、…S n,则S n的值为(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n 为正整数).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1 与x 轴交于点A1,如图所示依次作 正方形A1B1C1O、正方形A2B2C2C1、…、正方形A n B n C n C n-1,使得点A1、 A2、A3、…在直线l 上,点C1、C2、C3、…在y 轴正半轴上,则点B n的坐标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