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说新语》,值得一读!

《世说新语》,值得一读!

《世说新语》,值得一读!
《世说新语》,值得一读!

那还是在十年动乱的时候,我被抽调到当时的公社里搞宣传。一次打扫储藏室的房间时,偶然发现墙角有本书。我拿起来一看,是一本线装书,书页黄黄的,没了书店封面,里面还缺了不少页。有人说:“这是红卫兵破四旧时,这些书都是抄家的战利品。一时间抄来好多,没处存放,就都被一把火烧了。不知是何原因,还剩下了这一本。让我在那样混乱的日子里,有书可看。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

也许是当时的农村的书籍过于稀缺了。能有一本书看,简直就是难得的精神享受。尽管我当时看不到书名,更不知道作者是何人,但那些留下来的文字是有感情的,其表达的内容我能看懂。而且很快就吸引了我渴求知识的眸子。这本书,写的多么好啊。白天,我把它藏在被子底下,晚上,在灯下悄悄地独自阅读。也许是无书可看,我就一连看了几遍。直到今天,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时过境迁,今日读来,仍有现实意义。

十年动乱结束之后,我在一家书店里,惊喜地看到了这本书的新版本。才知道这本书叫《世说新语.》,才知道作者叫刘义庆。还知道他曾被封为临川王,还担任过荆州刺史,中书令。重读这本书,如同老友相见,喜不自禁。酒是陈的香,醋是老的酸,好书不厌百回读。我把完整的《世说新语》在读几遍,更是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每回品读,我常常情不自禁地击节赞叹。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好友,他们读了也都啧啧赞赏。若问《世说新语》究竟哪点最为出色?我的回答是,一曰有趣,二曰有益,三曰有创新。

这本书的有趣,我觉得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写作立意上说,一个从写作内容上说。作者的立意很奇特,甚至闹不清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是1500年前,封建传统社会的政府官员,这本书却全然没有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子。也一点不宣扬孔孟之道。对当时的社会名流,名人学者,不谈事业,不讲功绩,专门写他们的细微末节,甚至是生活中一地鸡毛。或一个细节,或一个瞬间,或一个笑料,或偶然说出的只言片语。全书似乎和封建社会所股受到传统道德背道而驰,笔触所至,有不少篇目,像是和当时的社会名流开着玩笑。作者竟然以这种构思立意儿成书。今天看来,实在是“其可怪也欤?”

再从书的内容看,全书写的1100则短文,编为36个门类。这些短文,无论写人记事,用字十分简约。少则十余字,多则二三百字。往往寥寥数字,就写出一个鲜活的人物,或者一个生动的故事。作者的生花妙笔,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涉笔成趣。《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不妨试举几例,可以观其大略。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蓝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世说新语作者。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这里,作者用了十个不能再简的动词:“刺、怒、举、掷、蹍、嗔、取、内、啮、吐就把王蓝田那个急躁可笑,近乎天真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

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

有的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客观地叙述:“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个故事就像按图上童话中的《皇帝的新装》那样,饶有兴趣地赞美了儿童的智慧。这是一个推理过程。假如李子可吃,路边的李子早就会被路人摘光了。如果树上李子甚多,一定是不能吃的。只有七岁的娃娃,居然能用“三段论”推理了。可不奇哉!

又如:“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

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小哥俩的回答都是应该暂住证赞许的,儿中回回答的更妙。因为这个回答符合皇帝妄自尊大的心理。让皇帝更高兴。这里用兄弟的语言对比,生动地写出了两个人的心态、性格,读来实在有趣。

再从全书的思想意义的角度看。一是写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好像宋代名画《清清明上河图》那样,这本书也仿佛是一卷活灵活现的历史图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这些短文虽经作者独具慧眼的选择和生花妙笔的润色,也如一组组限量多彩的特写镜头,生动真实的记录了汉末、魏晋时代,上层任务的逸闻趣事,多方面折射了那个时代的谨慎风貌,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历史、文学、宗教、哲学、语言、风俗等等,又如魏晋时代的百科全书,着似乎并非是过誉之词吧。

作者继承了太史公笔法,“不虚美,不隐恶。”讴歌美德,讽刺丑恶。如:“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

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任诞》)这种任诞表现了对竹的妙赏,以及对竹

的一往情深,或者在对竹的爱好中寄托了一种理想的人格。表面上写爱竹,实际上赞美了竹子“虚而有节的高尚情操。又

如:晋文王功德盛大,座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简傲》)这简傲正是阮籍的可爱之

处。蔑视权贵,有独立不移,刚直不阿的一身傲骨。后人读之,自当仿效。

同时,它也无情地讽刺鞭笞了种种丑恶现象。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

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阮裕焚车》:”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 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儿诗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这位阮先生,财大气粗,焚车实际上就是作秀,就是摆

阔,斗富,只是为了博得一个乐于助人的好的名声而已,。可见,作者是通过故事和轶事。寓褒贬,别善恶,显示出作者爱

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思想。读后思之,会从中会受到教益。

《《世说新语》的开创性,也很突出。一是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

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

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二是体裁的创新,它不仅具有了小说的雏形,其后世成为名著的《三国演

义》不少轶事来自此书,在语言风格上,更有明显的传承。另外,它和《搜神记.>》一并开创了介于文学和史学之间的新文

体-----笔记小说。从此后,我国有多不这类笔记文作品,行诸于世,对近代小品文的出现,也一样功不可没的。

总之,这本《世说新语》虽然是一千多年前写成的,但其“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如能结合注释,一般人能够读

懂。我在高中任教的时候,曾经多次以这本书的短文,作为教材的补充。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收效颇佳。自然,对于即将

参加高考的考生而言,读读这本书,对语文成绩单提高,也会大有裨益。因为书中的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细心读

之,好似坐在小剧场里看节目,听演唱,在轻松愉悦中,受到教益。如果结合今日国人的阅读现状,我更加衷心地推荐《世

说新语.》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读之,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谢太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间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0.下列向子中加点词语与成语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项是( ) A.白雪纷纷何所似.(似.是而非)B.散盐空中差可拟.(无可比拟.) C.待君久不至,已.去(死而后已.)D.友人惭.(大言不惭.) 2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无礼。 2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日。 (2)尊君在不? 23.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咏雪》的有 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4.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人认为元方用无礼应对讨无礼,有失涵养,不值得 推崇。你觉得呢? 【答案】 20. C 2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2.(1)一会儿,雪越下越大,谢太傅高兴地说。(2)你父亲在吗? 23.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 2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0.A项“似”意思都是“像”;B项“拟”意思都是“相比”;C项“已”意思分别是“已 经∕停止”;D项“惭”意思都是“惭愧”。故选C。 21.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 句话意思是: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2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 略的成分补充完整。俄而:一会儿;骤:急,紧;欣然:高兴地样子;不:通“否”。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23.解答此题首先要紧密结合对联的要求,如语意相关,词性相对。上联有“陈元方”字样,可考虑下联中出现乙文中的人物“谢道韫”;上联中“驳客”是事件,可对应乙文中事件 “咏雪”,上联中人物品质“义正词严”,下联要结合乙文中内容组织语言对出“形神皆 备”。据此分析拟写下联即可。 2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可 答失礼,理由是: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是父亲的朋友,属于长辈, 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可答不失礼,理由是: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 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 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

世说新语对比阅读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 一、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未若 ..雪骤 ..柳絮因风起俄而 撒盐空中差可拟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入门不顾. 下车引.之太丘舍去. 2、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人惭,下车引之。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指出下列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家君: 5、《咏雪》中的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甲文)咏雪(略) (乙文)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甲文选自(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 2、两篇文章都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甲文是。乙文则是(用课文原句填空)。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 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只填序号)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敬词有 谦词有 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裁如星点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解释下列词语 ①内集②俄而 ③欣然④智子 7.翻译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世说新语经典语录

世说新语经典语录 导读:1、精金百炼,在割能断。 2、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 3、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 4、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5、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 6、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7、逆则应杀,狂何所徙。 8、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9、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10、言为世范,行为士则。 11、穷途恸哭,土木形骸,礼法岂为我辈所设;雪夜访戴,秋风鲈鱼,人生只贵适意而已。 12、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13、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14、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15、但使自今以后,日亡日去耳。 16、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7、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18、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

梦秽污。 19、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20、人生贵得适意尔,安能羁宦千里以要名爵! 21、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22、志大其量,终当死屋壁间。 23、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24、魏晋风流,尽收眼底。 25、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26、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27、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拣金,往往见宝。 28、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29、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30、人无癖不可以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31、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32、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33、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34、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35、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36、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37、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世说新语阅读题和答案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 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 (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 2.根据文意,用“ /”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3 分)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 参考答案:22.⑴才⑵派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分。共4分。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 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24.⑴新病起; 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 分。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车骑曰:“无所致怪, 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白一一告诉。②车骑一一车骑将军桓冲。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⑴甚以为忿()⑵家人咸以惊骇()⑶云是变怪()⑷果如之() 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 ,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 A、何陋之有B录毕,走送之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辍耕之垄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 参考答案: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2、B 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4、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 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咏雪》阅读题及答案

《咏雪》课后练习题 1、本文选自南朝宋组织编著的一书。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 ..()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 俄而 ..()何.()所似.()..()雪骤.()欣然 差.()可拟.()未若 ..()柳絮因.()风起 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公大笑乐。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分析古今词义 ①与儿女 ..都在外地 ..讲论文义老人的儿女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 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②咏雪的直接原因: ③两个比喻句分别是:; 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 ⑥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 8、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10、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咏雪》习题答案: 1、刘义庆、《世说新语》 2、(家庭聚会)(讲解诗文)(就是)(不久,一会儿)(急速、大)(高兴的样子) (什么)(像)(大致、差不多)(相比)(不如,比不上)(凭借) 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儿女:①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②孩子、儿子和女儿。 拟:①相比②计划、筹划 5、寒雪日,内,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6、暗示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7、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6)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10、“柳絮”一喻好,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而“因风起”写出雪花漫天飞舞之态,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生动传神,而且“柳絮”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参考答案 一、小者最胜 1.(1)一起(2)谁(3)好(4)到……去,拜访 2.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3.示例1:同意,谢公通过二人的言谈看出他们不同的品性,证明沉默是金的道理。 示例2:不同意,谢公仅凭一次见面就下定论,未免有些草率。(言之有理即可) 4.寒温而已 5. 寡言沉稳(答出寡言、说话少、沉稳,均得分)、处变不惊。(或镇定自若、遇事不慌乱等,意到即可,均得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 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 谢公说:“小的最出色。”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根据这个推知的。” 二、孙子荆以有才 1、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 2、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3、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 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参考译文 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 三、钟毓兄弟小时 1.(1)因∥共偷食药酒(2)毓∥拜而后饮 得分技巧解析:句首关联词,主谓间要停顿。 2.(1)乘机。(2)他们。(3)用来。 3.(1)他们的父亲刚巧醒来,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 (2)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4.钟毓的性格拘守礼节,即使是偷也还念念不忘礼节,其实是有点迂腐。钟会的性格则能见机行事,既然偷为大非礼,还讲究什么拜的小礼节。 得分技巧解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作比较。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乘机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刚巧醒来,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行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四、王蓝田①性急

《世说新语》A4版

渣渡中心学校“人本健智大课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 编号06 备课组张武王智陈辉班级姓名 课题《世说新语》——第一课时审阅 ★学前抽测★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学习古人的智慧,守信 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新知探究★ 1.知识链接 1、《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1的言谈逸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 3、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鱼虫、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

说”特征。笔记小说如:《世说新语》、《搜神记》、《太平广记》、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 (一)《期行》 一、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②调动原有的积累,运用工具书,通过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③在对原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④小说的审美评价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 ★基础演练★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期.()行尊君在不.() 2.解释重点字词 期:日中:去: 委:引:顾: 了解“去”的古今义: 3.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4.各小组分角色朗读。

世说新语 篇文言文试题 (答案)

①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士则.(准则,标准)(2)登车揽.辔(拿,提) (3)为.豫章太守(担任) (4)主薄白.(报告,禀报)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 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且有独特的施政方针,就是敬贤礼士。②投舒丧命 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 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 ..,岂 能作意表 ..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为.(担任)荆州守文 ..(谨守成法) 意表 ..行事(意料之外)从.(听从) 二、翻译下列文言文。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 大将军平时和江州关系如何,你却要投奔他?" 2.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江州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别人强制他的想法抗争,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三、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发? 王应是个有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却不能坚持主见的人。启发: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 ③许允丑妻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 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 ..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一、解释加点字词。 奇丑 ..(容貌特别丑陋)允无复入理.(意愿) 故当 ..有意(必定,自然)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料想)二、翻译文言文。 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世说新语比较阅读文言文

一.比较阅读文言文《童趣》和《咏雪》:【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 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 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 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项为之强()徐喷以烟()为之怡然称快() 鞭数十()驱之别院 ( )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 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雪寒日内集能张目对日 B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撒盐空中差可拟 C、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 D、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3.翻译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4.甲乙两文都包含生活情趣,甲文通过 , 及鞭打虾蟆三件事写出作者儿 时的“物外之趣”;而乙文通过“”和“”来比拟“大雪 纷纷”,写出了谢太傅一家“讲论文义“时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甲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5. 乙文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比拟“大雪纷纷”,妙趣横生,结合两篇短文你认为怎 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呢? 二.比较阅读文言文《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 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 ) 柳絮因风起(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太丘舍去( ) 去后乃至( )

世说新语经典故事

1、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3、割席分座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4、急不相弃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6、郗公吐饭 郗公(郗鉴)在永嘉丧乱时,避居乡下,很穷困,甚至要挨饿。乡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郗公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饭。乡里人叹道:" 大家都饥饿困乏,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助您,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 从此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把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两个孩子活了下来,一同南渡过江。郗公去世时,周翼任剡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郗公灵床前铺了草垫,为郗公守丧,一共三年。 7、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时,曾应人之邀去赴宴。席间他发现,做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吃烤肉的神色,于是就停了下来,把自己的那份给了他。同座的人讥笑他,顾荣道:" 哪有一天到晚烤肉的人,却不知道烤肉的味道呢?" 后来遭遇永嘉之乱,大家纷纷渡江避难,每次遇到危急,总有一人帮助自己,顾荣问他缘故,原来正是那个接受烤肉的人。 8、周镇船漏 周镇被罢临川郡守一职,返回京都。船停泊在清溪渚,周镇还没上岸,丞相王导来看他。当时是夏季,突降暴雨,船很窄小,又漏得很厉害,几乎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王导说:" 胡威的清廉,也不过如此!马上向朝廷进呈,任命周镇为吴兴郡守" 9、老翁可念 谢奕任剡县令时,有一个老头犯了法,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老头都已经喝得大醉了,还不让停。太傅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劝道:" 哥哥,老头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 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 你是想放了他吗?" 于是就把老头放了。 10、范宣受绢 范宣八岁的时候,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头,就大哭起来。有人问他:" 疼吗?" 范宣回答:" 不是疼,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不敢伤毁,所以才哭啊。" 范宣简朴廉洁,豫章太守韩伯曾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就这样依次减半,他始终没有接受。韩伯后来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在车里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 难道要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 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11、不忘根本 殷仲堪做荆州刺史后,正赶上水灾歉收,所以他吃饭常常只是五碗盘,再没有多余的菜肴了。

国学经典】《世说新语》选读

【国学经典】《世说新语》选读 《世说新语》简介 (一)割席分坐 (二)老翁可念 关于背景 魏晋时期,儒学衰退、玄学兴起,崇尚自由逍遥的人生态度。 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 关于内容 《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内容主要是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刘义庆 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 为刘宋王朝宗室,袭封临 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 南朝宋文学家,爱好文学, 招纳文士。《世说新语》正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割席分坐 ——《世说新语·德行》 朗读课文 割席分坐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①管宁、华歆:人名,均为三国时人。 ②共:共同,一起。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 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 金子。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①不异:没有差别。 ②掷:扔。 ③之:代词,指代“片金”。 【译文】 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 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拿起 来后又扔掉了金子。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①尝:曾经。 ②席:坐具,坐垫。古人通常铺席于地。 ③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古代大夫以上的官才能乘车服冕,故此处指有棚的华丽车子。 ④废:停止,扔下。 【译文】 两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 有个乘坐有篷盖的高大华丽 的车子的人经过门前,管宁像原 来一样在读书,华歆却丢下书, 出去观望。 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①予:你。 ②非:不是。 【译文】 管宁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 席而坐,对华歆说:“你不 是我的朋友。”

中考名著阅读—中学生必掌握的名著之《世说新语》

中学生必掌握的名著之?世锐斯语〉〉

一、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 —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 ,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 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 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 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k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 《典叙》、 《世说》 10卷、 《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 小说》10卷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5年(469)北魏攻下胄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 齐永明4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 国志》 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 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 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 龚斌《世说新语校释》、 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二、 作品简介 文学色彩 《世说新语》 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铁事和玄言清谈, 也可以 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 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 南北朝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 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 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 中 、 下三卷,分为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方正、雅量等三 十六门,全书共一干多则,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铁闻铁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 、 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书中 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千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簸(zhen) 》《贤媛(yuan) 》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 采自 《史记》 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世说新语》 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 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 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 僧侣, 都包括在内。 文学地位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 将相,或者隐士、 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 活灵活现、 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比较阅读文言文

一.比较阅读文言文《童趣》和《咏雪》: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 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 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 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 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项为之强.()徐.喷以烟()为之怡然 ..称快() 鞭.数十()驱.之别院 ( )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 . ). 公欣然 ..柳絮因风起( )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 未若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雪寒日.内集能张目对日. B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撒盐空中差可拟. C、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 D、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3.翻译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4.甲乙两文都包含生活情趣,甲文通过 , 及鞭打虾蟆三件事写出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而乙文通过“”和“”来比拟“大雪纷纷”,写出了谢太傅一家“讲论文义“时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5.甲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完整word版世说新语阅读题和答案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 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 “新妇少遭家难一 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 选自《世说新语》 )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 相,死后 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 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 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 1)东阳时始总角( ) ( 3)而太傅留之( ) 2. 根据文意,用“ /”把文中画线部 分断成三个短句。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3. 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 2 分) 参考答案: 22.⑴才 ⑵派 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 评 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0.5分。共4分。 23.新妇少遭家难/ 一 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 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 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 可。共 2 分。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 参考答案: 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 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 胸狭 窄,“夜往鹅栏” 荀巨伯 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子令吾去, 以求生, 子,而敢独止?”巨 伯曰: 辈无义之人, 而 入有义之国。”遂 而 还,一郡并获全。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王夫人在壁后听之, 生所寄唯在此儿。 ” 朝士⑥见!” 2)再遣信令还( 4)谢公语同坐曰( ) ) 3 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 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车骑曰: ”问,果如之。 (选自《世说新语》) 壬诉。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桓南郡小儿时, 兄弟鹅悉杀之。 当是南郡戏耳! [注释]①白一一口 1、 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⑴甚以为忿() ⑵家人咸以惊骇() ⑶云是变怪() 2、 “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 ,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 A 、何陋之有 B 、录毕,走送之 C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 无所致怪, ⑷果如之() D 、辍耕之垄上 4、斗鹅“每不如, 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 胡贼攻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 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2、 B 3、没有什 甚以为忿”表明他心 巨伯曰:“远来 , 郡尽空。汝何男 ”贼相谓曰: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初一语文-【国学经典】《世说新语》选读

【国学经典】《世说新语》选读 一、文学常识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南朝梁刘峻(字孝标)为这部书作注,引书多至近四百种,又增加了许多材料。所记故事都不长,但是写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也能让读者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貌。全书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很大,此外,还有《幽明录》等志怪小说。原籍南朝宋国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二、原文 (一)老翁可念 老翁可念 谢奕作剡(shàn)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③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④坐,谏⑤(jiàn)曰:“阿兄,老翁可念⑥,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⑦曰:“阿奴⑧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

《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小练习(附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小练习 姓名: 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一、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 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 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 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胡:我国 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 解释画线的词(6分) )值胡贼攻郡( ) 不忍委之( 一郡并获全( ⑴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⑵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3 ?“一郡尽空”的意思是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分) 4?你认为荀巨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 2分) 二、纯孝之报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 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 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 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 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母好食铛底焦饭 _________ (2)恒装一囊 ________________ (3)战于沪渎 _______________ (4)逃走山泽 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2分) 三、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 ”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 释: ① 阮(ru 岔)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 剡(sh m ):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 何 为:干什么。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 败义以求生 (? 遂 班军而还( 2?翻译句子 (4分)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之雅量 本篇所记的就是名士们的雅量。在遇到喜怒哀乐等方面的事情时神色自若,应付自如。如果因身心畅快而面露欢娱之色,这就显得有所计较而不宽容了。逢喜事却能不异于常,这就很有涵养而显出雅量。例如第35则记谢安得知淝水之战大捷的消息后,“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如果怒气使人面带怒容,这就有失风度,不好。本篇记载了一些豁达处世、宽容待人的事例,受到困辱打骂也不发火,不吵骂,更不动手报复。例如第18则记久负盛名的褚季野旅居驿亭时被亭吏驱移牛屋下住宿,后来县令了解原委,“于公前鞭挞亭吏”。对这前后两种态度,褚季野表现得襟怀磊落,“言色无导,状如不觉”。第9则记裴遐在宴会上因饮酒事被人拽倒在地,爬起来后,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就算遇上牢狱之灾,杀身之祸,也应该若无其事,好像心胸能包容万物。例如第2则记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第29则记桓温欲诛谢安、两人,王坦之胆战心惊,“转见于色”,而“谢之宽容,愈表于貌”。两人对比,显示出谢安不凡的气度。在突发事变面前未尝仓皇失措,也是气量宽宏的表现。例如第1则记顾雍在宾客满座的情况下知道自己的儿子死于任上时,虽然心里痛苦不堪,“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可是终于能控制住而在言谈神色上没有露出痕迹。第28则记谢安和诸人坐船到海上游览,遇上风急浪猛,大家都惊恐失色,他却仍神态安闲,心情舒畅。 除此以外,只要没有虚伪的表现,纯任自然,不为外物所累,都可以看成雅量。例如不为威逼利诱所动;不吝惜财物;不怕丢失官职;保

持真诚直率,不做作;等等。第19则记郗家到王家选女婿时,王家子弟“咸自矜持”,只有王羲之“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这正是直率、不掩盖、不做作的很好写照。第15则记祖士少和阮遥集二人各有嗜好,虽然同是为外物所累,可是前者处置失当,被人看见而“意未能平”,后者处置得宜,在人前仍“神色闲畅”,相比之下,人们就 认为后者有气量。 真正有雅量的名士,确也表现出一种难得的修养,值得肯定。但是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有一些士族名士所讲究的魏晋风度实际是假装的。 有的故作旷达,有的不过是脸皮厚而已。 (一)能藏能敛,情感深蕴。 (二)脱略荣辱,善于忍耐。 (三)面对险象,处之泰然。 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这篇短文通过顾雍面对儿子死去,自己却神色不变,颜色自若。表达了顾雍参透生死,对生命形式的超越。当我们突然接到亲朋好友去世的消息,我们会大惊失色,会痛哭流涕,会黯然神伤,会悲伤泣血。因为那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去世让我更加孤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