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的继承 2017优质课

传统文化的继承 2017优质课

传统文化的继承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直面传统文化之现状(2分钟)

(二)教师活动:PPT出示两段话并提出问题:

要看唐代的中国,就去日本。那里有唐代的建筑和歌舞。要看明代的中国,就去韩国。那里保存了明代的礼乐制度。要看民国时的中国,就去台湾,那里保存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在大陆却无法看到真正的传统文化,大陆的文化,只是一个“四不象”。香港人还可以到陆羽茶楼去喝茶,但上海人却只能去星巴克了。

这两段话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绪?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后,给与点评。

指明:这两段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同时,警示我们:拯救、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刻不容缓。有识之士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使学生认清传统文化在今天面临的生存窘迫的现状,唤起拯救、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三)感受传统文化之魅力: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10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东方神韵》,全方位展示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元素。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视频中展现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上述文化元素有何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总结传统文化的含义。

教师活动:展示表格,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方式完成。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阅读教材P39-41,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教师活动:让学生列举出我国的传统建筑有哪些?阐述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含义影响地位举例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纠正、点评。

设计意图: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主要表现以及各自的含义、影响、地位。考查学生的自学成果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感受传统文化就在身边,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并提出问题:

在2014年11月的“习奥会晤”时,习近平指出,要了解今天的中国、预测明天的中国,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中国政府的治国方略,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结合儒家思想,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并展示合作成果

设计意图:分析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展道路产生的深刻影响,进一步明确拯救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突破教学难点。

探究传统文化之演变: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相对稳定性的特点。(18分钟)

教师活动:出示情景材料:从孔子观点到“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合作探究问题:

1、在今天“三纲五常”的思想是否还存在?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

2、以上探究活动对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有何启示?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后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提升学生区分传统文化精华和糟粕的能力;明确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应该坚持批判继承的态度。

教师活动:进一步拓展情景材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于前面的儒家思想保留了什么?抛弃了什么?是否是简单的抛弃或保留?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对比,概括总结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等特征;进一步明确传统文化必须因时而变,体现时代性。

教师活动:以旧“24孝”中“埋儿奉母”“卧冰求鲤”两则故事为例: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孝”文化,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回答总结点评后,出示新版“24孝”标准,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具有时代性的条款。

设计意图:感恩教育,让课堂回归生活,激励学生身体力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知行统一;

考查学生能否理解并灵活运用“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四)传承传统文化之使命:

传统文化的民族性(6分钟)

教师活动:出示情景材料和思考问题:

材料一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到处可见。至今仍保留清明祭祖,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守夜等民俗。

材料二自2005年起,台湾执政者就大力执行“去中国化”、“去中华文化”,大幅翻修总纲及历史、国文课纲。小学的国语,由每周十节减为五节课。初中国文减少了三分之一时数。高中国文由六节减为四节课。原本古文比例占65%,2005年古文比例下降到45%。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你能揣测“去中国化”的真正意图吗?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并展示成果。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追问、总结提升并出示材料:

2014年第30个教师节,习近平在北师大参观,他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最后归纳提升:有句话说:“欲灭其国,先去其史”,纵观历史,几大文明古国的消失无不伴随着文化的湮灭。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如果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可能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经济上站起来了,价值观不能倒下。一百多年里,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终于走到了“中国梦”的近前。没有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心里哪会有中国梦?没有中华文化的基因,就是文化的孤儿、流浪儿。没有归属,岂不悲哀!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1的思考总结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征;通过对问题2的思考,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环

节三:我的收获与感悟(6分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三维目标上谈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和感悟;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体系,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板书。学生活动:畅所欲言

环节四:巩固练习(2分钟)

1、央视发起“家风”话题采访,引发公众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忠孝仁义、正直善良、勤劳节俭等传统价值观念仍被许多家庭长久坚守,弘扬好的传统家教可潜移默化地传达社会规范,净化社会风气。这体现了( )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传统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中华传统美德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家规是孩子行为培养的根基。老北京也有许多家规,例如:不许吧唧嘴儿;不许叉着腿儿;不许搅菜碟儿;不许筷插碗儿;不许不称长辈您;不许说瞎话儿;未嫁姑娘不许站在窗前往外看......对于这些传统的家规,我们应该( )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固守传统,独树一帜

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④摒弃传统,顺应时代

A.②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对本课重点知识——传统文化的特点、双重作用、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达到巩固、运用、检测之功效。

环节五:布置作业(1分钟)

过年,曾经是多么让人心跳,让人渴望的字眼。贴对联、放鞭炮,在热闹的人群中放声欢笑。但这一切,正在逐渐淡去,是外来文化的冲击,还是传统文化的丧失?怎样营造浓浓的过年气氛,值得每个人去思考。你认为春节所传递的哪些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为什么?

设计意图: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统一起来。深化对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认识,学以致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4-1

1、含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2、继承性的表现

文化顺应时代积极的消极

3、双重作用一成不变

4、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5、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