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导论期末考试

哲学导论期末考试

哲学导论期末考试
哲学导论期末考试

 1、“反思”,是?一种思维对存在的特殊关系。

1、“人”的存在的特殊性

“生存”与“生活”都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但有本质区别:

(1)“生存”是一种本能地适应环境的生命活动;“生活”是一种创造生存“意义”

的生命活动。

(2)动物的“生命活动”只有属于它的“那个物种”的尺度;人的“生活活动”则有“任何物种”的尺度和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

(3)?人类的?自我发展,?人类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是?人类?自?己的历史性的“?生活活动”创造出来的。

1、?人类?自?身是?一种最为复杂的?矛盾性存在,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自觉到“?矛盾性”的存在。

(1)?自然界包括动物,“?矛盾”和“关系”都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的,不是作为“?矛盾”?而存

在的。通俗地说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存在;或叫“仅仅存在”。

(2)?人类能够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我”)?而存在,并能够?自觉认识到?人和?自然以及?二者之间的?无限丰富的“关系”和“?矛盾”,这意味着?人既是?自然的存在,

?又是超?自然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

 2、?人类是?自然性与社会性、受动性与能动性、适应性与创造性的对?立统?一

(1)作为“?自在的”或“?自然的”存在,?人类统?一于物质世界,?人类的根本属性是?自然性,物质世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据;

(2)作为“?自为的”或“?自觉的”存在,?人和?人的世界?又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产物,?人类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人类本?身是?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根据。

3、?人类存在的?矛盾性,根源于?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

4、?人类能够?自觉到?自?己与世界的“?矛盾”“关系”,既是以?自?己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

础,?又是以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类意识”为直接前提的。

5、?人类意识是?人类使?自?己成为愈来愈丰富的“?矛盾”性存在的过程。

6、?人类与世界的“?矛盾”性存在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1)在?自然中产?生的?人类对“?自然”的超越,构成了?人与世界之间的?矛盾关系。

(2)?人类创造?自?己和发展?自?己的过程也是构成?矛盾关系的过程。

(3)?人类存在的?矛盾性,从根本上说,是?人的“?自在性”或“?自然性”与?人的“?自为性”

或“?自觉性”的?矛盾。

(4)?人类超越?自然?而构成?人类社会,便出现了?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愈来愈丰富的?矛盾关系。

7、哲学根源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根源于?人类对?自?身存在的?矛盾性的?自觉。

?自觉到?自?身存在的?矛盾性,并以理论的?方式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矛盾,并进?而反思在这些?矛盾中蕴含的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主体与

客体、感性与理性、个别与?一般、逻辑与直觉、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必然等等?矛盾关

系,这就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反思?方式——哲学。

2、哲学是大智

(1)哲学是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和“大聪明”

(2)哲学的“大智慧”和“大聪明”,不是既定的知识,不是现成的结论,不是实例的解说,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追求生活信念的前提,探索经验常识的根据,反思历史进步的尺度,询问评价真善美的标准。

(3)哲学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

2、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以人类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神话、常识、宗教、艺术、伦理、科学、哲学等等。

“构成思想”与“反思思想”,是人类思想的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反思思想”是人类思想的哲学维度.“构成思想”则是人类全部认识活动的思想维度。“构成思想”,是以某种具体的方式(如常识的、神话的、宗教的、艺术的、伦理的和科学的力式),去形成某种认知的、价值的、审美的关于存真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作为某种目的性要求,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获得某种形式的现实性。

“反思思想”,则是以人类把握世界的诸种方式(如常识、神话、宗教、艺术、伦理和科学)及其全部成果(知识形态的常识、神话、宗教、艺术、伦理和科学)作为“反思”

的对象,去追问“思维和存在”统一的根据,去考察断定“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标准,去揭示“思维与存在”之间的更深层次的矛盾,从而实现人类思想在逻辑层次上的跃迁。

对比“构成思想”与“反思思想”这两个维度,我们会看到:“构成思想”是以“世界”(神话的世界、常识的世界、宗教的世界、艺术的世界、伦理的世界和科学的世界)为对象,历史地(发展地)构筑“后人的世界”;“反思思想”则是以“思想”(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所形成的认识成果)为对象,揭露这些“思想”的内在矛盾,以及这些“思想”之间的才盾,从而为人类思想敞开自我批判的空间,推动人类思想的变革,并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全部基本方式当中,哲学具有其特殊的价值与功能。哲学的这种特殊的价值与功能,就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思想维度——反思的思想维度。

需要说明的是,哲学作为人类思想的反思维度,或者说,哲学作为“反思思想”的思想,它本身也是“构成思想”的一种方式。但是,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全部方式中,哲学不只是“构成思想”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反思思想”的方式。

正是后者,标志着哲学理论的特殊性质,标志着哲学思维方式的特殊功能。

怎样理解哲学不是常识的“延伸”和“变形”,而是对常识的“超越”

(?一)反思的层次

思想的?自我反省有两个基本层次:?一是思想对?自?己的思想内容的反思;?二是思想对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的反思。前者是普遍低存在于各种思想活动之中的思想?自我反思;后者则是属于哲学层?面的哲学反思。

(?二)思想前提及其特性

思想的前提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也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逻辑?支点”。?人的任何思想,都蕴含着构成?自?己的前提;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思想的逻辑层次的跃迁。

 1、思想前提的“隐匿性”和“强制性”。

 2、思想前提的“可选择性”和“可批判性”。

3、哲学对思想的前提批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思想前提的“普遍性”。

(1)任何思想都有构成其?自?身的根据。

(2)思想的过程总是要遵循思维的规则和运?用思维的?方法。

(3)思想的构成总是要以?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为前提。

(4)最深层地表现为“理论思维的前提”——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

(三)前提批判的?方式与基础

1、哲学反思的两个根本特点,决定?人类思想的哲学维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

(1)揭?示思想内容中“隐匿”的“前提”。

(2)以哲学反思的逻辑去审视这个?走上“前台的表演者”,迫使它对?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从?而解除原有的思想的逻辑?支点的构成思想的逻辑“强制性”。

2、哲学对思想的前提批判,不是纯粹的思想的结果,?而是以?人类?生活的历史发展为坚

实基础的。

3、思想前提的批判主要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形成哲学反思的?自觉,也就是形成?一种?自觉的前提批判意识。

 (2)注意揭?示思想中的隐含的前提,也就是注重于“暮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去发现真正的问题,

(3)“消解”前提的强制性,也就是以逻辑的?力量去摧毁已有的逻辑的强制性。

 (4)修正和转换构成思想的前提,以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去构建思想的?心的逻辑?支点、实现思想的逻辑层次的跃迁。

五)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

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是最深层的和最根本的思想前提批判。

1、哲学作为思想的前提,?首先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自我意识。

2、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是某种变动不居的“时代精神”的“精华”,?而是特

定时代的?人类对?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自我意识。

当我们把哲学解释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时,具有特定的涵义:

(1)“精华”是指?人类关于?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自我意识,它表现为对?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解释原则,以及?用以观照?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等等;

(2)这种关于?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解释原则及其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等表现为时代?水平的把握和解释?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统?一性原理”即哲学理念。

因此,“时代精神的精华”,即是每个时代的哲学理念。

正是在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中,实现了理论思维?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并导致价值观年、审美意识和整个?生活?方式的变?革,从?而塑造和引导了新的时代精神。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已,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不是爱智慧。这个“哲”是后来创造的新词,对应?西?方哲学?里那种爱智慧学问传统的思维?方式。

因为早期希腊哲学产?生是?人们为了能够更好的征服?自然,解释这个世界?而对?一些代表性的基本问题探讨?而展开的。这些问题当然也是现在都?无法解释清?人类?又回避不开的?一些问题,?比如宇宙的本源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等。能去解释哲学问题的?人当然在?人们看来是智慧的?人。从现在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泰勒斯开始,?一直到苏格拉底,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那些企图追寻这些问题终极答案的“智慧的?人”其实都失败了。

后来到了苏格拉底就认为,?人类是没有办法占有智慧的,换句话说,对于?一些问题,我们只能不断去追寻答案,不能得到答案,我们不能?无所不知,只能认识到?自?己?无知。那些特殊的,没办法得到终极答案的问题,其实就是哲学问题。从那时起,?西?方哲学就真正诞?生了。

我上?面说到,因为这些问题的特殊性,是根本没有办法得到答案的,?又是谁也?生来回避不了的。甚?至直到现在,有些问题?几乎?日?日在翻新,得到新的答案,?比如物理学的很多问题。可是这些问题都?几千年了,仍然谁也没有客观的标准答案,却?又不得不?一直追问。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智慧。当你去追问时候,?马上就会发现,就只能追问,没有答案。追问本?身,就成了?一?门学问,那就是哲学。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号:02330000 新课号:PHI-0-000 课程名称:哲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开课学期:秋季 周学时: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一、基本目的 在东西方交叉视野中,展示哲学问题的各个侧面和哲学思维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哲学之门。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此课程阐释东西方哲理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以作为初学哲学者的入门之阶。将以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哲学”的含义,终极实在,知识论,伦理学[人生论],政治哲学等)为讨论的着眼点,看东西方古今哲人们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相互关系。揭示问题与争论的要点与难点,呈现哲理思维的天趣,开阔从学者对于世界多种文明和精神境界的理解视野。教学安排: (一)什么是哲学?东西方哲人与哲理思维基本取向的对比(二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5-17,21-25,29;61-65,68-71(苏),83-90(哲学家);119-120(亚);361-365(笛)。 (2)《资料》423-425(泰利士),399-402(普罗塔哥拉),426-428(毕达哥拉斯)。(3)《论语》2.4;7(述而);9(子罕);5.28 (好学),11.26(吾与点也)。[《附加材料》74左;86;86-3-86-5; 82左,缺11.26] (4)《老子》10,15,20。[《资料》147左,150右,155左] (5)《庄子》6(大宗师)。[《资料》197左-202左] (6)《史记·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资料》355-382] 思考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特点(比如它与宗教与科学的区别)?举出哲学问题的例子。(2)西方传统哲学的门类。 *(3)西方早期哲学家的特点(起码举两个例子)。苏格拉底是典型的西方哲学家吗?为什么? *(4)孔子、老子、庄子和释迦牟尼为人为学的特点(就你能找到的材料而言)。 *(5)中西哲学思想特点的参比。 (6)试思产生中西印哲学不同特点的原因。 (二)终极实在——古代西方、中国与印度的有关思想(三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8-20(毕);30-34(巴);34-37(芝);47-48(德);72-74;83-93(柏);122-125(亚),133-145(亚);211-219(柏罗丁,奥)。 (2)《书经》康诰,召诰。《国语》:周语上:伯阳父论地震;郑语:史伯论和同;越语下:范蠡论天时人事。[《资料》10-22;58,61-71左] 《周易》:乾、坤、屯、蒙、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剥、复、井、革、震、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适用于王德峰版): 1、如何理解“哲学”(定义、作用) 哲学之为何物?以现在术语说之,宇宙论:目的在于求一“对于世界的道理”(A Theory ofWorld);人生论:在于求一“对于人生的道理”(A Theory of Life);知识论:在于求一“对于知识的道理”(A Theory of Knowkedge)。人生哲学应该研究人究竟是什么,人究竟该怎么活,其根本问题即伦理学中关于“善”的解答。 2、哲学思维的特点 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学是研究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对人类所有知识进行高度抽象的总结,目的在于获得真理。真理具有相对性:没有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的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批判性地继承。真理是对事物的概括,若应用到具体事物就要具体分析,反过来用其丰富充实真理本身,这是反思。 3、什么是本体论?什么是形而上学? 何谓本体论和形而上学?从巴门尼德开始,哲学研究存在,而不再研究存在者。黑格尔说:“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了”。追问“存在是什么”,Sein(being)就被当作了一个对象性范畴加以探究。关于存在问题的范畴体系称为Ontologie(本体论)。所谓Ontologie,就是以希腊文On(拉丁文ens,英文Being,德文Sein)为核心范畴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范畴构成的具有形而上特征的理论体系,通常被译为“本体论”、“存在论”。以Ontologie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称为“形而上学”。 4、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特征 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是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是探讨phusis 自然、本性;古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是朴素直观的辩证性,他们从经验观察出发 是自然为神圣的、自我涌现的、活生生的有机整体,试图以知识来说明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自然事物的统一性;论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这里的绝对主义是相对于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而言的,意指绝对地肯定或绝对地否定,它的论断主要是宇宙论或本体论上的,而不是认识论上的;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古希腊哲学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古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世界观。 5、为什么说苏格拉底使古希腊哲学的思考方式发生了转变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使古希腊哲学发生转向,即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的哲学。苏格拉底发展了古希腊的辩证法。他之前的哲学叫自然哲学,是以研究客观自然界为对象的。都是独断宣称的提出自己的学说的。后人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认为自然界不可知,因而转向研究人自身。苏格拉底喜欢和人讨论问题,追问概念的的定义。比如什么是美、什么是正义等等,有人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就是从研究自然转到研究人自身。在思维方式上对概念的辨析定义和前面的哲学家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之前爱莉娅学派等哲学家和智者学派的哲学家也都比较注重对概念的辨析定义,但是在苏格拉底这里开始发生明显的转变。 6、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

哲学导论复习材料

精品文档 一、哲学起源与哲学和智慧的关系 1对存在的追求与探索是哲学诞生的起源之一,古希腊人认为.世上的万世万物看起来都是变化的.其实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那就是一定有一种存在.他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万物皆来源于他.最后万物也皆回归于他., 2对人类命运悲剧性的反思与探索.导致了哲学诞生的起源之一 3尼采认为古希腊哲学诞生于日神和酒神两种精神的冲突.代表和谐.光明.理性的日神和代表放纵.恣肆.狂欢的酒神.两种精神冲突则导致了哲学的诞生. 4哲学还起源于真人的出现.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可以从事哲学思考.而动物不可以.在哲学思考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追问存在.超越自我.反思批判精神都是人类所特有的. 5上帝给了我们有限的能力和无限的欲望.因此使追问得以实现.人类对有限与无限的思考.对此岸与彼岸的追求.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反映到文明上则是哲学的诞生.人类总有一种超越现实的行而上学冲动.有一种宗教皈依感.这也导致了哲学的出现 哲学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对死亡的行而上学的思考. 人总是希望超越有限,达到无限,为了这个目标,人首先就要对世界进行把握,才可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的哲学于是就出场了。 哲学与智慧关系 哲学与智慧的关系 第一,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知识而是智慧 第二,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智慧,而且是对待全部智慧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对智慧本身不变的爱和不懈的追求。 第三,哲学追求大智慧。哲学智慧不是回答和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小智慧和小聪明,而是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和大聪明。哲学的大智慧还体现在哲学的功能上。哲学的用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存智慧。 第四,哲学智慧是对“自明性”的分析。哲学是把人们习以为常的问题作为问题去追究,把人们视为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反思。 二、黑格尔七个比喻 第一,“庙里的神”。哲学照亮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生活显现出意义的灵光。第二,“厮杀的战场”。不同时代的哲学,以及同一时代的对生活意义具有不同理解的哲学,总是处于相互批判之中。第三,“花蕾、花朵和果实”。哲学思想之间的批判并不是一无所获的否定,而是如同花蕾、花朵和果实的自我否定一样,在否定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哲学的历史是哲学发展的历史。第四,“消化与生理学”。哲学的智慧并不是教人思维,而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掌握思想运动的逻辑,从而获得真理性的知识。第五,“黄昏起飞的密涅瓦的猫头鹰”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智慧,它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需要深沉的思考和深切的体验,因此哲学是在黄昏起飞。第六,“同一句格言”。真正掌握哲学智慧不仅需要慎思明辨的理性,而且需要体会真切的情感,需要丰富深刻的阅历。第七,“动物听音乐”。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性的结论,如果只是记住某些哲学知识或使用某些哲学概念,那就会像动物听音乐一样,听到音调,却听不到真正的音乐。 三、哲学和其他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1.哲学与宗教两者都是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与掌握的双向适应关系的表现,但宗教是以幻化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哲学则是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 宗教的本质是对神的信仰,它诉诸盲目的信从和情感的狂热,以达到对神的依赖。 哲学的本质则在于它是批判性的理性思考,所以它诉诸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 2.哲学与常识常识的世界图景是以人们的经验的普遍性为中介的世界图景。常识的思维方式: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乐趣,学会了许多看待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技巧等。总之,受益匪浅! 记得起初老师讲什么是哲学的时候,我是迷惑的,同时内心也是好奇的。老师说哲学词源学解释是Philosophy,爱智慧的意思,哲学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这显然和我以前的理解是大相庭径的。 老师又问中国人爱智慧吗? 这个问题相信我们的同学的回答都是一致并且肯定的,但是老师给我们的回答却是否定的,当时我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我想从古至今,中国人才济济,人才辈出,怎么会不爱智慧呢?于是大家便纷纷列举爱智慧的人物,像老子,孔子,诸葛亮等。实际我在心里比较佩服书里描写的诸葛亮,他是那么的绝顶聪明,举世无双,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精通各种兵法等。但老师却说他那不是爱智慧,最多算是个匠工,这我就纳闷了。难道就连诸葛亮也不爱智慧,没智慧?后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才有所恍悟,哲学果然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我从此便更喜欢哲学这门课了。 哲学脱胎于宗教与神话,世界各民族都有宗教与神话,但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哲学。哲学的三大起源民族是中国,印度,希腊。印度哲学与宗教联系最为紧密,是对宗教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精致思辨和系统论证。希腊哲学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中国哲学与宗教处

于若即若离,无可无不可的关系。 哲学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基于有限的经验世界,导向无限的超验世界。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神学。哲学有他的分支学科,有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等。 本体论即关于“being” 的理论,又译为“存在论”、“是论”、“有论”。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方知梦也,不知其梦也”,觉得这样的境界实在是太美妙了。 认识论即关于知识的理论,什么是知识?知识与见解有何不同?知识需要确定性吗?或者,如果某物并非被确定无疑,它是否可知?知识实际上存在吗?我们是不是必须仅满足于见解?如果知识存在的话,我们如何获得它?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逻辑学是一门有效推理的学说,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创立了这门学说,它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研究。研究什么样的论证“形式”才是有效的,这种有效性本身与论证得出的结论是真是假没有关系,与论证所采用的论据也没有关系。其中“白马非马”令我印象深刻,即这是一个概念大小的问题,白马特指白色毛的马,而马是一个物种的宽泛概念,听完老师的解释我有种涣然冰释的感觉。 伦理学或称道德哲学,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有没有道德责任或义务这类的东西在束缚我们?也就是说,有些事是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做的?有些道德观点要比其他道德观点“好”吗?还是说,所有的道德观点都是一样正确,或者,都一样不正确?价值观是绝对的吗?或者,价值观是否与时间和地点有关?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非

哲学导论 期末复习大纲全!!

哲学导论期末复习大纲全!! 1、在世是人最基本的状态 2、世界的含义 3、人的在世与其他事物的不同 4、人体悟自己存在的渺小和短暂 5、只有人能认识到自己的有限 6、人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追求伟大与不朽二,人把握世界的方式 1、神话 2、宗教 3、常识 4、艺术 5、科学三,哲学的诞生 1、哲学源于惊讶 2、哲学惊讶的两个条件(1)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是出于对真理的自由探索(2)必须是对普遍性问题的惊讶第二讲哲学史现世的智慧一,哲学史对智慧的追求 1、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知识而是智慧(1)智慧是对知识的态度(2)智慧是一种获得知识,把握世界的方法。(3)智慧更侧重于对世界质的把握,更有恒久的魅力(4)智慧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

2、哲学不仅是智慧之学,还是追求智慧的行动(1)“爱智慧”中“爱”的含义(2)哲学不等于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永远的追求(3)哲学最为核心的行动是获得真理二,哲学追求的是大智慧 1、哲学和其他学科在追求智慧上的差别在于: 2、哲学智慧之“大”首先体现在其研究对象的广和深 3、哲学智慧之大体现在功能上(1)哲学的功能在于使人成为人(2)生活中大智若愚三,哲学是追求智慧的激情 1、哲学的“刻板”印象 2、激情驱动人们追求智慧 3、哲学对于智慧追求的激情是一种建基于爱,体现为关怀与牵挂的激情 4、激情是哲学事业一以贯之的保障 5、哲学的激情是冷静的激情四,哲学是智慧的生存境界 1、何为境界? 2、哲学所追求的境界是一种人与世界的贯通 3、智慧的境界需要实践的磨砺 4、领悟智慧的生存的境界也需要一定的哲学修养 5、哲学对日常生活的回归第三讲思想的功夫一,以思想的方式把握世界 1、哲学专门从事思想的工作 2、哲学是思想中把握的现实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哲学”概念的一些看法;了解柏拉图、孟子、阿奎那、朱熹的简单生平,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及其引导下的政治观点。 2.通过对科学、哲学、宗教等学科特点的比较,理解哲学在人类精神文明中重要而独特的地位;通过了解四位哲学家所处历史背景,理解其哲学思想的特性以及由此引导的政治思想的必然性,深切地理解中西文化不同的特质。 3.课文所列四位哲学家,不但有对于人生、宇宙的看法,也有相当的政治思想与抱负,他们心怀对于人类的人文与终极关怀,悲天悯人,应该让学生感悟这种精神,进而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人生、社会,关怀人类。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位中外哲学家的主要理论,特别注重其治国方略。 难点: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说明: 1.在中西不同的文化和政治氛围下,产生了不同的哲学观点。哲学家们将自己的哲学观点移植于对社会、国家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可见,哲学并非超脱于文明史之外的人类臆想,其落脚点与文学、史学等人文学科相同,即关怀人类,关怀文明,故为本课重点。 2.历代哲学家对于人类与人类社会命运的思考,对于社会理想的憧憬美好,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人类理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人类智慧的力量源泉,这就是哲学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古希腊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了“理念世界”这一概念,这些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给学生列出一些关于“哲学”一词的概念,请他们谈“哲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哲学”的概念:“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号:02330101 新课号:PHI-0-100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开课学期:春季 周学时: 2 学分:2 先修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一、基本目的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精神实质,学习、借鉴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经验。特别注重两个方面:一是突出发掘马克思哲学源头,重新理解马克思,真正看清马克思哲学创新的思想底蕴、精神实质与当代价值、现代意义;二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全球化与中国化的时代潮头,为建构新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作哲学奠基。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历史规律、历史经验。 第一阶段,即“第一个五十年”,大体是1844—189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为教学内容的第一篇或第一单元,包括四个时期:第一,青年马克思哲学创新铺垫期,——青年马克思的理论来源、三大理想、三大转变;第二,1843—1848年,早年马克思哲学创新关键期;第三,1848—1871年,中年马克思哲学创新深化;第四,1872—1883年,晚年马克思哲学创新升华期、恩格期著作,尤其是晚年的《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自然辩证法》、后期书信,应结合以马克思为主的哲学创新来理解。 第二阶段,即“第二个五十年”,约1895—194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次生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为主要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为东西两大潮头,重点突出列宁哲学三部曲:《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认识论、《哲学笔记》中的辩证法、列宁最后著作中的社会主义观;对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等人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作出新的反思。 第三阶段,即“第三个五十年”,约1945—199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再生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主流形态;苏东剧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生曲折的历史教训;世界之交,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新走向与新问题。 三、教学方式 四个要点:“问题引入,原著铺路,还原历史,面对当代”。“问题引入”,就是开门见山地提出当代现实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尖锐问题,以及同学们先入为主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迷惑,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和本来面目究意是什么样”的问题,激发大家在课内、课外自己读原著。“还原历史”,我们力图突破原来苏联模式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哲学简单化的理解,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面对当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当代,为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作出哲学奠基。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卷本),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哲学导论讲课提纲第一讲

页) 2.历史追溯:哲学的诞生和初期发展 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始于惊奇。对什么惊奇呢?按上述分析,当然应该是对宇宙和人性的惊奇。事实上,我们的确可以在哲学的童年时代发现从侧重于探索宇宙(自然哲学)到侧重于探索人性(精神哲学)的演变轨迹。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的概念、观点、原则和方法。 (1)自然哲学时期:“本原” (Principle)、“存在” (Being). “逻各 斯”(Logos)、“努斯” (Nous) (a)“本原/始基” 在古希腊的神话、史诗和悲剧中已有“世界统一”的假定,不过,它们提供的理解方式是一些想象的故事。哲学同样假定世界的统一性,但开辟出了理性的、概念化的理解方式。 “木原/始基”就是第一个哲学概念邙可那克西曼德)。这个概念开出了理解世界统一性的两个维度:从“构成”维度看,木原是构成万物的基质;从“变化”维度看,万物既产生于本原,又复归于本原。正是基于这两个维度,最早的哲学问题是:构成宇宙中万物的基质是什么?宇宙中万物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是什么? 相对而言,重要的不是各种具体回答(如对基质问题的回答依次有“水”、“无定形”、“气”、“数”、“火”、“四根”、“种子”、“原子”), 而是各种回答所共同遵循的提问方式、分析方法和论证思路。 (b)“逻各斯”(Logos) 这是赫拉克利特提出来的,关注重点是“变化”维度。他把宇宙比喻为一团“永恒的活火”,它“按照一定的尺度燃烧,按照一定的尺度熄灭”。一方面,万物皆流,无物常驻;另一方面,万物流变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Logos, “世界上的物理、伦理、逻辑诸方而的规律是完全一样

的”(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第56页) Logos的原意是“说话”、“话语”、“表述”、“语言”,引申义为“尺度”、“分寸”、“规律”、“法则”。关键是:Logos不能由感性识得,只能靠理性来认识,而理性只能凭借语言加以把握。 (c)“存在”这是巴门尼德提出来的概念(虽然赫拉克利特己使用过“存在” 一词)。巴门尼德是埃利亚派的代表人物,而埃利亚派的兴起标志着从本原论向本体论的过渡。 巴门尼德依照Logos思路提出两个重要命题: “存在存在着,非存在不存在”。 “能被表述、被思想的必定存在”。 以此为据,巴门尼德提出了“存在”与“非存在”、“真理”与“意见”的区分,为哲学反思奠定了“语言(话语)一思想(心灵)一实在(存在)”的平台,开创了基于Logos的概念分析和理性论证方法。 (d)“努斯”(Nous)这是阿那克萨戈拉为解答事物变化的动因问题而提出的概念。“Nous”的原意是“灵魂”、“心灵”,引申为“理性”、“意志”、“目的性”。 注意:Logos和Nous都可以译成“理性”,但来源和含义均不同。我们己知,Logos来源于“话语”,而Nous来源于“心灵”。Logos 是规范性的、逻辑性的“理性”,而Nous是能动性的、超越性的“理性”。可以说,二者共同为我们理解语言(话语)一思想(心灵)一实在(存在)的语义关系奠定了理智基础。 (2)精神哲学时期:“理念/理型”(Idea, eidos)、“实体/本体”

中南大学选修课选课篇

中南大学选修课小贴士 新生到了第九周,自然要面对选修课的选择。根据历年的经验,选修课的高分率一直是大家密切关注的话题,下面的一些具体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经济管理类 1-01 现代管理基础 石英老师的课比较麻烦,交手写论文,老师还是挺不错的,她的课上能有挺大的收获。 1-02 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 课比较水,老师讲诸子百家,最后考试百度一篇相关文章交上去就过了老师讲得很好而且从不点名只是画勾签到,不下课提前很早就放学。上过的同学说考试架势很足,分2个教室考,三个老师监考,不过考的内容文科生很好答,与传统文化相关,都是上课讲的东西,比如“中庸”是什么之类的,分数不定. 1-03 西方经济学概论 考试就是解释一些名词概念,挺简单的,带一本经济学的书或者偷着用手机就搞定了。但是上课要查人、写作业、签到。 内容相当丰富(12周),微观宏观都有,偶尔点名,就是钟美瑞老师口音过重,很难听懂,非本地人建议不选。成绩89 1-04 宏观经济学 据说考题十年没变过了。 1-05 微观经济学 老师上课有激情,考试交论文。

1-06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 交论文,其他的不清楚了。 1-07 基础经济学 上课满满四节课,每次点名。考试的内容,我当时的老师在考试前一节课有提及。最后是一个很客观的分数。 1-08 技术经济学 每次课都要交作业,会点名,期末考试都是平时讲过的内容,考试时要检查学生卡,分两教室排座位。 不建议选,点名,交作业,最后考试,分数普遍不高 1-09 金融学 老师很认真,考试很严。 老师好认真,每次都点名。不过最后考试很水,都要带电脑过去的。题目都是上课ppt里有的 1-10 市场营销 至少要来上三节课:第一节课观察行情,倒数第二节课听取考试要求,最后一节课考试。老师讲的很好。有课堂作业,分给得高。 1-11 经贸谈判 【缺】 1-12 创业学 平时不点名,不用考试的,老师讲课不怎么样。 1-13 人力资源管理

李猛哲学导论期末复习笔记

哲学导论 主讲:李猛 《斐多篇》 关于灵魂不朽的四组论证 在证明之前,苏格拉底讲了一番道理,说人应当通过净化使身体与灵魂尽量分离,只有这样才能接近真理;他说身体是一种障碍,而死亡则是摆脱了这种障碍[见《裴洞》篇66A-68B。]。” 第一组证明:对立生成论证引出:一个古老的传说:认为这些灵魂从这 个世界到那个世界,再回到这里,从死者托 生。所以,如果活人都是死者托生的,我们 的灵魂就曾经存在于彼处? 论证:如果一切东西都有相反的一面,则它 们只能由其相反的那一面产生,那么如同醒 只能由睡产生一般,生也就只能由死产生, 这就充分证明死者的灵魂一定存于某处,再 从那里回到活[ 见72A] 这个论证的前提的三个前提:一切 东西都有其相反的面,一切东西都 由既有的东西生成,一切东西都需 要生成。 对立面相互生成是在可见世界层 面,由此推断出来的存在于某处的 灵魂也是属于可见世界的生灭事 物? 第二组证明:学习回忆论证学习回忆说:我们看到、听到或感觉到某物, 不仅知道是此物,并且会由此忆起另一个东 西,那个东西则只能是我们原有的知识。忆 起的这个东西会令我们对原来感觉到的某 物更加理解。这便是我们理解所有知识的模 式。 人在出生时便已有了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人 对于“等”的知识在身体能够感觉之前便已 存在,那么这种知识就一定不是由身体而是 由灵魂认识的,并且灵魂在我们出生之前就 早已存在了。 辛弥亚和格贝认为这两个证明只证 明了问题的一半,即灵魂在生前是 存在的,可是人死后灵魂会如何, 却仍有待证明。 第三组证明:第一个相论论证这个证明是说,既然‘某本身’是存在的, 它们是不可见的、不变的;而它们在现象世 界的投影则是可见的、不断变化的,这些实 物经由身体感觉到,‘某本身’则由灵魂体 认到,那么身体显然是比较接近可见的那一 类,而灵魂接近不可见的,即不变的那一类 [ 见80B]。 辛弥亚和格贝仍不满意这三组证明。 辛弥亚提出了灵魂即和谐,尽管灵 魂比身体神圣崇高,却会先损坏, 因为它是一种和谐。苏格拉底反驳 说如果灵魂即和谐,那么因为和谐 只能听从于成分的指挥,那么灵魂 只能听从于身体的指挥,但这跟我 们的现实体验是相反的。 格贝提出了假说:灵魂可能像是一 件耐穿的衣服,穿坏过很多身体, 但并不是永恒存在的。由此引出了 苏格拉底的哲学自传平【首航;次

(完整版)《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哲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学分数2 周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文科基础课程。本课程适合于大学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文科学生修读。 基本内容:哲学导论作为文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哲学学科的基本性质与问题领域、哲学与民族和时代的关系、哲学在人类精神体系中的位置、本体论学说的基本内容与旨趣、认识论与科学的关系、历史哲学的过去与未来、哲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向。哲学导论这门课程主要为文科各系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拓宽其思考和理解人文问题的视野。 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听课与讨论领会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以及作为人类知识基础与文明基础之批判的双重特征;了解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历史观与文化观等)及其旨趣、特征;了解哲学史上的几次重大转折;了解哲学与民族和时代的关系,为在文科各专业课程中的学习与探索准备好必要的认识水平和学理基础。 教学方式:哲学各大领域基本问题及其研究路径的讲解,结合一定量的课堂讨论。 教材与参考书目: 1、王德峰:《哲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2、王德峰、吴晓明:《智慧之光——世界十大思想家》,上海古籍出版社。 3、[英] 麦基:《思想家》,三联书店。 4、[美]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6、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上海古籍出版社。 教学内容: 第一讲哲学:人类文明精神的精华 (共讲6学时) 第1节哲学的定义问题 第2节文明与自然 第3节精神与自然意识 第4节精神的本性 第5节观念的真实性问题 第6节由实际到真际:哲学证明人的理想 第7节哲学问题的基本性质 第二讲哲学的诞生 (共讲4学时) 第1节泰勒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 第2节“穷神知化”:中国哲学的起源 第3节哲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第三讲本体论与形而上学 (共讲8学时) 第1节 ontologie 及其汉译问题

邹诗鹏老师《哲学导论》复习知识点(仅供参考)1111111

邹诗鹏老师《哲学导论》课程复习知识点(仅供参考) 2015-6-16 康宇 推荐参考书目: 王德峰《哲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C.Solomon)《大问题》(The Big Questions) 知识点: 1.关于“哲学是什么”的大类问题。类似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哲学是关于 存在之存在”(亚里士多德),或“哲学源于惊异”(柏拉图),或“哲学是思”(海德格尔),或“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黑格尔),或“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等。 需要把握两点:(1)哲学是不可定义的。哲学为什么不可定义呢? 1)哲学的民族性(1)哲学是不可定义的。 哲学为什么不可定义呢?1)哲学的民族性哲学首先是民族性的而不是普适性的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从本质上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体表现。哲学具有鲜明的主体价值和主题尺度的特征,不同的认识主体,有不同的民族和各自不同的民族背景,生存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形成各具民族性的哲学。可以说,哲学的产生都是与其民族性的内涵有着直接联系的,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决定着其哲学的导向。哲学使一个民族能够持续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并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发展。与此同时,哲学又具有普适性,每一个民族都有哲学,都是在一定的物质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研究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问,为人类的发展指引方向,而其彼此之间必定有共同的因素,指导整个哲学的发展趋势。这就是哲学的普适性。哲学的普适性是与哲学的民族性相对立的,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从根本上来说也是由哲学的民族性决定的 民族是个什么概念?一个有着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信仰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素质的比较稳定的人群共同体。不同的民族,他们的哲学思想都是有差别的。从宏观上说,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就有着很大的不同,尽管我们经常把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中国的老子进行比较,柏拉图的“理念”和老子的“道”具有相似之处;把黑格尔和朱熹相比较,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与朱熹的“理”很接近;把贝克莱和王阳明进行比较,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与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如

最新哲学导论复习材料

一、哲学起源与哲学和智慧的关系 1对存在的追求与探索是哲学诞生的起源之一,古希腊人认为.世上的万世万物看起来都是变化的.其实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那就是一定有一种存在.他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万物皆来源于他.最后万物也皆回归于他., 2对人类命运悲剧性的反思与探索.导致了哲学诞生的起源之一 3尼采认为古希腊哲学诞生于日神和酒神两种精神的冲突.代表和谐.光明.理性的日神和代表放纵.恣肆.狂欢的酒神.两种精神冲突则导致了哲学的诞生. 4哲学还起源于真人的出现.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可以从事哲学思考.而动物不可以.在哲学思考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追问存在.超越自我.反思批判精神都是人类所特有的. 5上帝给了我们有限的能力和无限的欲望.因此使追问得以实现.人类对有限与无限的思考.对此岸与彼岸的追求.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反映到文明上则是哲学的诞生.人类总有一种超越现实的行而上学冲动.有一种宗教皈依感.这也导致了哲学的出现 哲学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对死亡的行而上学的思考. 人总是希望超越有限,达到无限,为了这个目标,人首先就要对世界进行把握,才可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的哲学于是就出场了。 哲学与智慧关系 哲学与智慧的关系 第一,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知识而是智慧 第二,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智慧,而且是对待全部智慧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对智慧本身不变的爱和不懈的追求。 第三,哲学追求大智慧。哲学智慧不是回答和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小智慧和小聪明,而是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和大聪明。哲学的大智慧还体现在哲学的功能上。哲学的用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存智慧。 第四,哲学智慧是对“自明性”的分析。哲学是把人们习以为常的问题作为问题去追究,把人们视为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反思。 二、黑格尔七个比喻 第一,“庙里的神”。哲学照亮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生活显现出意义的灵光。第二,“厮杀的战场”。不同时代的哲学,以及同一时代的对生活意义具有不同理解的哲学,总是处于相互批判之中。第三,“花蕾、花朵和果实”。哲学思想之间的批判并不是一无所获的否定,而是如同花蕾、花朵和果实的自我否定一样,在否定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哲学的历史是哲学发展的历史。第四,“消化与生理学”。哲学的智慧并不是教人思维,而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掌握思想运动的逻辑,从而获得真理性的知识。第五,“黄昏起飞的密涅瓦的猫头鹰”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智慧,它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需要深沉的思考和深切的体验,因此哲学是在黄昏起飞。第六,“同一句格言”。真正掌握哲学智慧不仅需要慎思明辨的理性,而且需要体会真切的情感,需要丰富深刻的阅历。第七,“动物听音乐”。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性的结论,如果只是记住某些哲学知识或使用某些哲学概念,那就会像动物听音乐一样,听到音调,却听不到真正的音乐。 三、哲学和其他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1.哲学与宗教两者都是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与掌握的双向适应关系的表现,但宗教是以幻化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哲学则是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 宗教的本质是对神的信仰,它诉诸盲目的信从和情感的狂热,以达到对神的依赖。 哲学的本质则在于它是批判性的理性思考,所以它诉诸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 2.哲学与常识常识的世界图景是以人们的经验的普遍性为中介的世界图景。常识的思维方式:非此即彼。常识的价值规范:狭隘性、保守性和极端性。

思想与社会项目教学大纲

“思想与社会”项目 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人文学部 2017年3月5日

“思想与社会”项目教学大纲 一、项目目的 为了贯彻《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配合学校本科教育改革,探索具有个性化和国际视野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同时推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对于重大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和综合教学模式,拟在北京大学本科生中设立“思想与社会”的跨学科本科培养项目。 二、项目必要性与现有基础 随着2016-17学年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行,北京大学本科生在自主选修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约占学分数20-30%),因此迫切需要对本科生选课给予有效指导,加强课程模块化的建设,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哲学系和社会学系联合设立的“思想与社会”这一项目,力图在新体制下探索有特色的课程组合和教学培养模式。 近年来,对中西社会思想感兴趣的本科生日益增多,但在现有教学方案中如何更好地结合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综合优势,提供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项目,还有待更多的尝试。 社会学系和哲学系的一些教师在过去数年曾合作开设过多门跨学科的课程,受到广泛的好评;在元培学院新生的导师指导课中,社会学-哲学-法学结合的综合训练模式,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中,哲学系和社会学的四位老师合作开设的“西方政治社会思想”系列,受到广泛的欢迎。参与本项目教学的教师有在国际著名大学类似项目就学的经验,有助于结合国外经验探索建立适于北京大学教学特点的综合项目。 三、本项目本科生培养的主要特色 1、学生兼具人文基础学科的学术训练和当代社会科学的前沿视野; 2、强调学生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强调学生对重大问题的历史脉络与思想传承的理解; 4、强调学生兼具理论分析能力与对具体历史和社会状态的经验感受力; 5、既在前期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也在本科高年级根据学生兴趣和能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

1.思考__普遍性问题__是哲学的开始,哲学思考源于__惊奇__,哲学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实践,是生活的需要,是人的安身立命之学。 2.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检验的实验室。“无哲学的教育是盲的,无教育的哲学是空的”。——康德 哲学是教育学之母。“不通哲学,则不能通教育学”,哲学能“探索宇宙人生之真理,而定教育之理想者”。——王国维 3.哲学作用方式比较隐蔽,人日用而不知。 哲学发挥作用的方式比较隐蔽。百姓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哲学是把习以为常、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反思,在熟知中寻求真知,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 1.教育哲学是在教育学框架内,以哲学的观点和方法,从哲学的高度研究教育理论和 实践中的根本问题的学问。具体说就是从教育问题和教育学的体系、概念出发研究诸如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德育等问题。 立足某一种哲学立场和框架,以哲学的问题、思想、概念、体系探讨教育本质、本体、认识或知识、价值、教育目的、道德教育等问题。 2.分析教育哲学主张对教育理论中的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澄清其意义。代表人物周浩波。 他认为,教育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更新人们的理解方式,不断地获得对教育意义的新的表达,教育哲学应该为整个教育设计合理的生活方式。 3.奥赫之争奥康纳1957年出版《教育哲学导论》一书,进一步加强了教育哲学分析化的 趋势。他的理论的特点在于严厉的逻辑实证主义观点,以自然科学为模式,试图把形而上学和伦理学逐出教育理论领域,彻底更新教育理论。日常语义分析的代表人物赫斯特与其进行了长期的争论,这就是教育哲学界著名的“奥赫之争”。 4.批判教育哲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也是近年来西方教育理论 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金蒂斯、阿普尔及布迪厄等。批判教育学是一种思考、解决问题与改造的方式,其思考、处理与改造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知识生产、学校的制度结构以及更广大的社区、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批判角度来看教育学,关注的是如何主动地建构教师与学生、制度与社会、课堂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知识、权威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5.诺丁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她长 期从事学校的实际教学、管理以及课程设计等工作。作为教育哲学领域的研究者,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女性主义伦理学、道德教育以及数学教育中的哲学问题等。近来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它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并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学会关心”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教育思潮而备受关注,成为西方德育理论的强音。关心教育理论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出发,主张以关心为核心来组织教育。 6.柏拉图认为,“学习即__回忆__”,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__自然__教育。 7.康德在_《_论教育学》__中从其道德哲学、历史哲学和人类学思想出发,对自然教育和实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参考书目: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参考书目: 一、教材 1、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 2、曾志.《西方哲学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 3、张志伟,欧阳谦.《西方哲学智慧》.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 4、薛文华.《现代西方哲学评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版. 5、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版. 二、附:主要哲学家名录 1.泰勒斯(Thales,盛年约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被尊为西方哲学的始祖。 2.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504一公元前501年),古希腊哲学家,辩证法的创始人之一。 3.巴门尼德(Parmenid,盛年约在公元前504一公元前501年),古希腊哲学家,存在论(本体论)的奠基人。 4.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 5.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8一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与耶稣、孔子和释迦牟尼一同被尊为人类的导师。 6.柏拉图(P1aton,公元前427一公元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著有《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巴门尼德》、《智者》等对话体著作。 7.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3一公元前322年)柏拉图的学生,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许多学科的创始人,代表作《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 8.伊壁鸠鲁(Epicuros,约公元前341一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幸福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9.皮浪(Pyrrhon,约公元前365—公元前275年),古希腊哲学家,怀疑主义的创始人。

教育哲学导论教学大纲(通识2012)

附件2: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哲学导论课程大纲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开课单位】教育系【课程模块】通识教育 【课程编号】009101221999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数】32 (理论32 实践)【学分数】 2 一、课程描述 (一)教学对象:全校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 1.引导和帮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一些重要的教育哲学问题,如人生与教育、知识与课程、理性与教学、自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等。通过讨论,帮助同学们了解教育哲学思考的特征,学习对一些教育问题进行教育哲学的思考,扩展和深化同学们对于一些重要教育问题乃至哲学问题的理解。 2.指导同学们阅读一些重要的教育哲学文献,学习批判性理解和讨论哲学家及教育哲学家们的主要观点。 3.分享同学们的见解,帮助同学们获得基于理性思考的积极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经验。 4.结合课程的学习与问题的讨论,对同学们的内在成熟有所助益。 (三)先修课程:无 二、教学内容 (一)总论:哲学与教育 1、主要内容 (1)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 (2)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吗? (3)一般哲学与其他教育学科可以代替教育哲学吗? 2、教学要求 (1)理解微观教育活动与哲学的关系 (2)理解宏观教育活动与哲学的关系 (3)理解教育研究活动与哲学的关系 (4)理解什么是哲学? 3、重点、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为什么教育活动离不开哲学? 4、其它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 (2)课堂讨论 (二)第一章:什么是教育 1、主要内容

(1)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概念 (2)“教育”概念的定义分析 (3)“教育”概念的词源分析 (4)“教育”概念的隐喻分析 (5)有关“教育”的若干命题 2、教学要求 (1)了解概念分析的基本方法 (2)理解教育的元典精神与基本精神 3、重点难点:教育的元典精神与基本精神 4、其它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 (2)课堂讨论 (三)第二章:教育哲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1、主要内容 (1)何谓教育哲学 (2)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介绍 (3)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思想介绍 (4)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 (5)教育哲学新定义 2、教学要求 (1)了解东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及思想 (2)了解当前中国教育哲学学会的基本概况 (3)理解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及其对教育哲学影响(4)理解教育哲学的新定义 3、重点、难点 (1)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及其对教育哲学影响(2)教育哲学的新定义 (四)第三章:人生与教育 1、主要内容 (1)人的存在与教育 (2)人的形象与教育 (3)人的境界与教育 2、教学要求 (1)理解人的存在的基本特征 (2)了解历史上几种典型的人的形象 (3)理解人的境界与教育的关系 3、重点难点 (1)人的存在的基本特征 (2)人的境界与教育的关系 4、其它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 (2)课堂讨论 (五)第四章:自由与教育 1、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