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都市产业园建筑景观设计案例——瑞士巴塞尔诺华产业园

都市产业园建筑景观设计案例——瑞士巴塞尔诺华产业园

都市产业园建筑景观设计案例——瑞士巴塞尔诺华产业园
都市产业园建筑景观设计案例——瑞士巴塞尔诺华产业园

原文地址:都市产业园建筑景观设计案例——瑞士巴塞尔诺华产业园作者:dl国际新锐设计

在瑞士的巴塞尔,有一处“诺华园”,堪称建筑仙境。该园区是跨国集团诺华制药公司的企业基地。其中,由迪纳与迪纳建筑师事务所、彼德·马克利建筑师事务所和SANAA 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项目,已被多家建筑杂志(包括a+u 在内)进行过专题介绍。之后,分别由拉斐尔·莫尼奥和槙文彦主持设计的建筑项目于2009 年完工;谷口吉生、大卫·奇普菲尔德、安?忠雄和弗兰克·盖里的建筑作品则于2010 年面世;而阿尔瓦罗·西扎和艾德瓦尔多·索托·德·莫拉所设计的建筑预计于2011 年竣工。不难想象,由这样一批具有国际

声誉的建筑大师担纲设计,诺华园内所有建筑都是一流水准的。园区的每个角落都经过精心规划,包括所有的广场、街道和花园。然而,诺华园既不是建筑博览会,也不是迪士尼乐园那样的主题游乐场,而是为诺华员工所建的办公室和实验室。

诺华园的原址为工业厂区,始建于19 世纪下半叶,历经变革。直至大约10 年前,园区推出重建计划,前景宏伟,旨在将该生产制造基地转型成为?处“知识园区”。本期介绍了诺华园2010 年的概况,并详细介绍了各个建筑项目。项目照片拍摄于2010 年7 月。负责园区总体规划的建筑师维托里奥·马尼亚戈·兰普尼亚

尼为本刊撰写了一篇相关文章,兰普尼亚尼还承担设计了园区中的一座单体项目。另外,本期还介绍了诺华园的历史以及园区的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今天的诺华园仍在建设之中。诺华制药公司将该园区项目视为一项涵盖建筑、景观和可持续性发展等多个层面的企业发展战略,并将在未来持续深化发展。我们期待着该项目为新型办公场所带来更多可能性。

都市型工业的国际发展模式及经验总结完整版

都市型工业的国际发展模式及经验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都市型工业的国际发展模式及经验总结 ——慈溪市老经济开发区转型发展报告之一 市社科院陈俏赟 ●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轻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的新型工业。 ●发展都市型工业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区域新的财富创造机制、推进产城融合、协同共进的必然选择。 ●世界着名的一些大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都市型工业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健全的体系以及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城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城市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以都市型工业的形式存在下来,并出现自身不断集聚和向城市中心区集聚的趋势。 都市型工业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结果,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从纽约、东京、巴黎、中国香港等国际大城市的发展经验看,都市型工业在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和城市功能转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慈溪而言,依托良好的基础优势,加快原有老工业园区功能更新,产业升级改造,对于提升城市功能的“能性”、“能级”和“能位”,突破发展瓶颈,开拓发展空间,具有战略意义。 一、都市型工业的内涵和特点 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以都市区独特的要素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研究开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符合城市中心区域空间特点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是具有较高附加值、高技能劳动密集型、轻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等特点的工业门类。 都市型工业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二元结构”,既有传统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又有现代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特征。都市型工业一般要求企业具备“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快交货”的快速反应能力,取代传统制造业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但都市型工业大多从城市的原有产业升级转型而来,使其兼有传统与现代特征。以温州制鞋工业为例,生产领域引入计算集成制造系统(CIMS),适应高端定制消费的多品种、小批量、高附加服务的生产组织要求,同时,又存在简单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适应大规模服务。二是以都市区特有的资源为依托。都市型工业的需求对象大多数是中心城区的消费群体,需要即时将制成品推向市场,要求企业接近市场,在“时间”成本(信息成本、交易成本等)上获取优势,一般在商业中心或CBD附近集聚。三是具有典型的马歇尔式集群特征。都市型工业有接近信息技术等知识要素的需要,对地域邻近性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倾向于在中心城区集聚,以形成中间投入品的规模经济效应,逐渐成为产业集群,但在生产资料方面的投人相对较少,通常以小型、轻型、高科技消费类竞争性行业企业为主,以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强调产业联系和企业间的合作,具有很强的地方植性和网络效应,存在“耐心资本”,有长期的增长和良好的就业。四是高技能劳动密集和资金技术密集相结合。中心城区的地价较高,且空间狭小,要求都市型工业企业以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依靠外部规模经

景观设计优秀案例整理

俞孔坚教授作为土人景观的创始人,是世界顶尖的优秀设计师。他的“功能性景观”的概念与当代瑞士对农业的定义惊人地一致,在瑞士很久以前农业就不仅仅是为了提供农产品而存在。我们的文化景观,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其生态和保护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更加重要。 “最小的投入最大的回报”——这是对如诗般的“红飘带公园”最为贴切的描述。 俞孔坚教授从回顾个人经历开始,展开了他在苏黎世市政厅的演讲。俞教授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来自农村。这样的背景影响了他对自然和景观的培育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他相信,景观的培育只有适应自然条件才会有好的收益,这种生态经济的方法,成为了他规划设计中最明显的特色。 俞孔坚曾经是全中国几百候选人当中60个得到学习园林设计机会的学生之一,讽刺的是,他之前那些在植物方面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与其说是为了志趣更不如说是为了谋生。直到后来在完成学业后的一次旅行当中,他忽然意识到环境状况的重要性,并从此投身其中力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来他得以带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这个谦逊有礼的中国人怀揣着不亚于发起一场“大脚革命”的决心,踌躇满志地回到了祖国。

红飘带不仅仅是装饰性的设施,其目的不是去征服和禁锢自然,而是更醒目地呈现自然之美。 镶嵌在长椅内的灯具在晚上不仅可以渲染出浪漫的氛围,同时也保证了步道的安全。 “大脚革命”是一种借喻,取自中国妇女解放以后破除缠足陋习这一史实。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压制自然的文明发展意味着对资源的浪费和挥霍。相比之下,融合了生态学原则,并顺应自然法则的文明发展则会更加繁荣、多产。

俞孔坚教授开创了一条简单但是革命性的解决之道:运用生长于当地“繁殖力旺盛的植物”进行大面积的造景。这些俞孔坚教授以“杂乱无序”形容的植物无需修剪和灌溉,它们却有着天然的美。向日葵和稻谷则有着象征性的特质,它们的果实可以被收获。 红飘带公园:上千米长的长椅甚至可以从空中看到。 堤岸和河道被修建成公园,并为水体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沼泽植物比如莲花、芦苇、水稻等,可以为河堤提供自然灵活的防护。对于土人设计如此大尺度的项目来说,这种“自然的手段”可以用很短的时间使大面积被遗弃的土地重焕生机。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 在沈阳建筑大学项目中,土人设计运用多产景观、自然水灌溉的理念,在六个月内就完成了校园

世界有名地15个景观设计案例

尽管 Scot Gilbert Laing Meason 在1828 人类已经在周围设计景观。几世纪以来,年第一次使用了景观设计一词,但自从有了文明,人类、土地以及设计的相互作用使许多的社会、 文 化以及景观技术得以出现。 在当今装点世界的历史景观中,选 择了是不为人所知的。 15 个来进行讨论——一些是很出名的,而一些 1.橘院 橘院位于西班牙南部的 Mosque of C órdoba (或叫做 Mezquita de C órdoba,在西班牙很有名)内,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花园之一。它是在 784 年大清真寺开始建造时建立的。 开始的时候植物有石榴树、柏树以及棕榈树,现在花园有许多的橘子树——准确的说是 98 棵——至少是在 18 世纪末成排种植的。由于花园环境、把灌溉转变成艺术品的需求以及自然与宗教结合的条件,设计师巧妙的设计让橘院独树一帜。

2.坎普广场 在意大利有 700 年历史的锡耶纳是欧洲主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原来的时候该广场是古 罗马广场,自 12 世纪建立市政厅以来,就是城市的文化中心。锡耶纳居民称它为 “Il Campo ”, 也因为其活跃的特性和社会聚会以及互动的优势,成为居民和社会空间。著名的丹麦设计 师兼城市规划师Jan Gehl 赞美坎普广场是人类标准的冠军作品,是“百分百完美的地方”。 3. Ry ōan-ji 花园 日本京都 Ryōan-ji 寺里的石头花园被认为是枯山水或者是枯山水花园最好的例子之一。 世人不清楚是谁以及何时建造的 Ryōan-ji 花园,推测是在 15 世纪末以及 17 世纪之间建 造的。花园本身是很简单的:四周墙面的土以及石块形成了 15 块石头,放在以白色倾斜的 砾石组成的矩形上。为使用者设计成视觉形式来达到意识的冥思状态,这个花园也是东方 神秘

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

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认定标准 一、定义 都市型工业是指以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体,能够在市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的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一切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等特征的工业。 二、基本特征 1.地理位置:在市北区区域内。 2.环境形象:良好的建筑形象,和谐的生态环境。 3.发展空间:容积率相对较高的工业楼宇和园区,与都市中心区域内高价位的土地和相对密集的建筑楼群相容共存。 4.企业主体:集聚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或信息密集型的工业企业,包括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 三、都市型工业园区、大楼认定标准 1.注册地和经营地均位于市北区区域内。 2.工业园区或工业大楼内70%以上的入住企业注册在当地行政区,90%以上的入住企业在工业园区内或工业大楼内或必须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等经营活动。 3.入住企业在2家以上,出租或出让建筑面积率经核定超过30%。 4.工业园区或工业大楼及其入住企业的一切活动符合市区环境与技术质量标准要求。 5.工业园区或工业大楼内房屋建筑结构符合城市建设标准。 6.整体形象符合市容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7.消防等安全措施和物业管理完整配套。 符合上述七条标准要求,占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以上,可认定为都市型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可认定为都市型工业大楼。 四、都市型工业企业认定标准 1、基本含义 都市型工业企业,是指知识、信息、技术和手工技能比较密集,又低能耗物耗、少污染和占地少的,适宜在都市生存与发展的工业企业,是现代制造与现代信息服务结合下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营销管理等活动的企业。 2.认定标准 符合以下四项条件的企业,可认定为都市型工业企业: (1)注册地和生产经营地均在市北区区域以内,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可以在区外,及其他地区; (2)经营活动符合青岛市区环境与技术质量标准要求; (3)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营销管理等生产性活动,属于知识、信息、技术和手工技能密集型的企业或公司。 五、都市型工业行业范围 1.基本范围 具有都市型工业基本特征的,一切按社会法则、环境法则和市场法则能够在市区内生存和发展的工业行业。

上海都市工业园区分析

一、上海都市型工业的现状 1 总体发展状况 截至目前,上海11个市中心区已建成近300个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筑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上海都市型工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上海都市型工业的总产值于过去十年实现了年复合增长率10.61%,利润率持续上升,目前达5.59%,在全市工业中处于中上游水平。 上海都市型工业2008年末的从业人数为75.74万,拥有资产达2522.14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市工业同一指标的25.62%和11.09%,可见在上海工业经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具体见表1和图1。 表1 上海都市型工业的基本情况(2008年) 图1 都市型工业对上海工业的贡献(2008) 从上海都市型工业行业角度分析,以工业总产值分析指标可以知道,服装服饰业和食品加工业是上海都市型工业中的两大支柱。具体参见图2。

图2 上海都市型工业行业分析(2008年) 上海都市型工业企业的构成在所有制形式上是多元的。如图3、图4所示。 图3 上海都市型工业企业注册类型结构分析(2008)

图4 上海都市型工业企业注册类型(内资)结构分析(2008) 2 产业结构特征 一是行业多元化。上海都市型工业既包括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资金密集型产业,还涵盖精密电子设备开发制造、软件开发和各类工业与民用设计等高技术、“头脑型”行业。二是产业清洁化。上海都市型工业为无污染或少污染产业。如“头脑型”行业是典型的无污染产业;服装服饰、电子电器等传统产业在上海主要是从事设计与开发;印刷行业目前清洁水平大幅提高。三是发展差别化。因各行业产业环境的差异,上海都市型工业各行业发展快慢不一。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包装印刷业发展很快,而服装服饰业等受市场影响年度波动较大。四是区域特色化。各区根据在全市功能布局中的定位,发展特色产业,如杨浦区的家用纺织品行业、长宁区的服装服饰业。五是企业小型化。都市型工业企业绝大多数为小型企业。据统计,小型都市型企业占94.1%。六是所有制多元化。上海都市型工业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内资企业中,以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三资”企业中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港澳台合资企业为主。 3 区域分布特征 一是园区化、楼宇化特征日益显著。据调查,上海全市过半数的都市型工业企业已集聚在现有的都市型工业园区内,部分都市型工业园区已具相当规模。事实上,园区和楼宇已经成为上海都市型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成为各区发展特色都市型产业的重要抓手。二是内外有别。即内环线内外都市型工业的产业规模、类型和聚集形态都有较大差异。在产业规模和结构上,内环线以内和周边地区,都市型工业企业相对规模小,高科技和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存;在内外环线之间,企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大。在园区规模和发展方面,内环线以内和周边地区,都市型工业园区均由老企业转型而来,规模小,楼

国际大城市发展都市型工业的模式与经验

第25卷 第6期2007年12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ngzhou I nstitute of Aer onautical I ndustryManagement Vol .25No .6 Dec .2007 收稿日期:2007-09-09 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BaJG058) 作者简介:曹芳萍(1968-),男,江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秦 涛(1982-),男,黑龙江人,博士,研究方向为林业金融。 国际大城市发展都市型工业的模式与经验 曹芳萍,秦 涛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发展都市型工业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防止出现各种“城市病”的必然选择。国际诸多大城市在工业化过程中发展了比 较成熟的都市型工业,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国都市型工业起步较晚,对于如何发展都市型工业仍然在摸索之中。文章通过分析代表性城市都市型工业发展的经验,论证了都市型工业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它的主要特点,认为发展都市型工业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满足人们个性化需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在都市型工业发展过程中,各地区政府除了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本地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行业外,还需要在政策、资金和服务上给予企业扶持和帮助。 关键词:都市型工业;发展模式;城市经济 中图分类号:F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734(2007)06-0045-05 一、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必要性及意义发展都市型工业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优化的必然要求。从国际上看,纽约、东京、巴黎、中国香港等国际大城市都有相当比重的都市型工业。都市型工业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在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转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发展都市型工业有利于城市工业结构的 调整及优化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在城市中的比重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出现各种“城市病”,必须对城市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减少工业所占比重,进行“退二进三”的改造,即退出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但是在城市经济中,没有一定的工业是不行的,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不是简单地把工业全部迁出中心城区,开发房地产,搞集市贸易,而是进行“退二进二”的调整,即退出有污染的传统工业,置换成环保清洁的新型工业。 2.发展都市型工业有助于形成合理的产业 层次 都市型工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有互补作用,有助于城市工业体系形成合理的层次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众多的中小企业为其配套服务,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可有效利用现存的闲置厂房,盘活存量资产,一方面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使之与都市型企业形成系列生产体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都市型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发展都市型工业可以有效增强中小企业 的科技创新活力 都市型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明显大于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具有很大风险,大企业在投资时一般不愿贸然介入,这就为中小企业投资与发展留下空间。同时,高新企业在发展初期容易形成集聚效应,这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创办和发展。位于上海市南京路的上海科技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21万平方米的大楼里聚集了几百家科技

上海都市工业园区分析报告

一、都市型工业的现状 1 总体发展状况 截至目前,11个市中心区已建成近300个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筑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都市型工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盈利能力不断提高。都市型工业的总产值于过去十年实现了年复合增长率10.61%,利润率持续上升,目前达5.59%,在全市工业中处于中上游水平。 都市型工业2008年末的从业人数为75.74万,拥有资产达2522.14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市工业同一指标的25.62%和11.09%,可见在工业经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具体见表1和图1。 表1 都市型工业的基本情况(2008年) 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都市型工业合计(亿元)3101.19 3043.76 3180.39 144.3 占全市工业比重(%)12.34 12.27 12.2 14.92 图1 都市型工业对工业的贡献(2008) 从都市型工业行业角度分析,以工业总产值分析指标可以知道,服装服饰业和食品加工业是都市型工业中的两大支柱。具体参见图2。

图2 都市型工业行业分析(2008年) 都市型工业企业的构成在所有制形式上是多元的。如图3、图4所示。 图3 都市型工业企业注册类型结构分析(2008)

图4 都市型工业企业注册类型(资)结构分析(2008) 2 产业结构特征 一是行业多元化。都市型工业既包括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资金密集型产业,还涵盖精密电子设备开发制造、软件开发和各类工业与民用设计等高技术、“头脑型”行业。二是产业清洁化。都市型工业为无污染或少污染产业。如“头脑型”行业是典型的无污染产业;服装服饰、电子电器等传统产业在主要是从事设计与开发;印刷行业目前清洁水平大幅提高。三是发展差别化。因各行业产业环境的差异,都市型工业各行业发展快慢不一。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包装印刷业发展很快,而服装服饰业等受市场影响年度波动较大。四是区域特色化。各区根据在全市功能布局中的定位,发展特色产业,如浦区的家用纺织品行业、长宁区的服装服饰业。五是企业小型化。都市型工业企业绝大多数为小型企业。据统计,小型都市型企业占94.1%。六是所有制多元化。都市型工业企业包括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资企业中,以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三资”企业中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港澳台合资企业为主。 3 区域分布特征 一是园区化、楼宇化特征日益显著。据调查,全市过半数的都市型工业企业已集聚在现有的都市型工业园区,部分都市型工业园区已具相当规模。事实上,园区和楼宇已经成为都市型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成为各区发展特色都市型产业的重要抓手。二是外有别。即环线外都市型工业的产业规模、类型和聚集形态都有较大差异。在产业规模和结构上,环线以和周边地区,都市型工业企业相对规模小,高科技和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存;在外环线之间,企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大。在园区规模和发展方面,环线以和周边地区,都市型工业园区均由老企业转型而来,规模小,楼宇化倾向明显,周边居民和商业密集,缺乏发展空间;在外环线之间,都市型工业园区部分由老企业转型而来,规模不大,还有相当一

道路景观设计案例(1)

道路景观设计案例 (案例分析)

目录 一、“Jon Piasecki的石头河” 二、“蹦床” 三、“走道” 四、“水公园” 五、“路到海边”

Jon Piasecki的石头河 景观设计师:Jon Piasecki 地点:纽约 合作者:Rob Davis Jon Piasecki 的“石头河”作品最近荣获了2011年ASLA的荣誉奖。这个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细节。这个项目是作为一件景观艺术作品而设计和建造的。设计基本上来自场地本身的灵感,来自设计师多年的林间作业和连接石材的实践,同时还来自设计师独立的对石材作业的研究。

“按照这个思路,我尽最大的努力把石头连接起来努力拼接这条路,以提供给参观者感受自然界多种感官刺激的融合的体验。这个作品的目的是连接文化和自然。这条路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类与世界达成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设计师自述: “这个作品是我自己建造的,没有使用其他的劳力。我捶打了每块石头的拼合处,用一个小的木头手推车运送每块石头。我用手推车移动了数十吨的沙砾和细沙作为垫层,移动了近400吨的石头,铺设了800英尺长的小路。我拆开了场地原有的石头墙,但保留了墙的路径,并重新连接剩下的石头墙,以使这条路径从原有的石头墙有机的生长出来。我之所以个人工作是为了避免个人对场地成团的蕨类植物,站立的树木,废弃的原木,和墙里长满苔藓的石头的破坏。这个尝试尽可能的保存巨大墙体里的预先存在的生命体。” “这个作品的设计背景是要求展示景观建筑学、室外雕塑和建筑学领域最高水平的文化作品。这个作品在这里呈现,既是我的作品之一,也是场地所有景观设计师作品中的一个。这条路,虽然是通向两个艺术家的雕塑作品的,但它也会作为一个雕塑作品被众人所知。” 大部分的工作使用简单的机械和设计师的体力劳动。设计师使用引擎坏掉的机械将材料运到工作场地,及做简单的石头裁切。这些机械使用的是生物柴油燃料。 “这个作品反映了我对个体劳动改变世界的意象。在这个例子中,连接石头和制造通往树林的路径,使我在一个很小的层面改善现代社会文化与土地的脱节问题。” “今天,设计和建造是明显分离的。劳力被贬值。不知名的人们低报酬的制造着我们需要的东西。机器快速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和欲望,使产品失去人性化,疯狂地掠夺土地的资源。当然,机器是必要的,出现设计和建造的分离过程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个作品提出了一个疑问,是否我们想象中的设计与现实中的建造相差太远?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分离对自然和对我们人类都非常有害。” “这个作品的目的是使参观者在通过树林时与自然融为一体。我希望使这些参观者感受到生命,感受到自己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重庆市都市型工业发展规划

重庆市都市型工业发展规划 新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都市型工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编制和实施好我市都市型工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重庆是我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是西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现代工业起步早,发展快,特别是通过抗战内迁、大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后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现代化程度较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汽车和装备制造业、化工医药、建材、食品为支柱,传统产业相配套的现代工业基地,成为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我市工业历来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不仅对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对于解决城镇就业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都市型工业也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布局分散,规模很小,尚未形成大的气候,与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为了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都市型工业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借鉴国内外发展都市型工业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重庆市都市型工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设臵2007年、2010年发展目标。规划范围为主城九区和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合川市、江津市、永川市城区。 一、都市型工业发展规划的背景与依据

(一)都市型工业的内涵与特征 1.都市型工业基本内涵 都市型工业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若干工业门类的统称。都市型工业是指以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研究开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以都市型工业产业园(楼宇)为基本载体,能够在城市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具有吸纳就业人员较多、生态环境保护好、适应市场快的现代工业。基于重庆市大工业与大农业、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特殊市情,按照中央“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原则,都市型工业主要在主城都市经济圈和万州、涪陵、黔江、江津、永川、合川等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这些地方应根据都市型工业内涵,因地制宜地逐步发展具有本地优势和特色的城镇工业及其配套产业(本规划统称为都市型工业)。 2.都市型工业的基本特征 ⑴产业布局范围:主要位于都市的中心城区内,也有向都市圈外围的卫星城发展的趋势,即大都市中心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⑵环保形象:具有良好的建筑外形,是小运量、无污染、与城市功能、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型工业。

世界有名的15个景观设计案例

尽管Scot Gilbert Laing Meason在1828年第一次使用了景观设计一词,但自从有了文明,人类已经在周围设计景观。几世纪以来,人类、土地以及设计的相互作用使许多的社会、文化以及景观技术得以出现。? 在当今装点世界的历史景观中,选择了15个来进行讨论——一些是很出名的,而一些是不为人所知的。 1. 橘院? 橘院位于西班牙南部的Mosque of Córdoba(或叫做Mezquita de Córdoba,在西班牙很有名)内,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花园之一。它是在784年大清真寺开始建造时建立的。开始的时候植物有石榴树、柏树以及棕榈树,现在花园有许多的橘子树——准确的说是98棵——至少是在18世纪末成排种植的。由于花园环境、把灌溉转变成艺术品的需求以及自然与宗教结合的条件,设计师巧妙的设计让橘院独树一帜。 2. 坎普广场? 在意大利有700年历史的锡耶纳是欧洲主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原来的时候该广场是古罗马广场,自12世纪建立市政厅以来,就是城市的文化中心。锡耶纳居民称它为“Il Campo”,也因为其活跃的特性和社会聚会以及互动的优势,成为居民和社会空间。着名的丹麦设计师兼城市规划师Jan Gehl赞美坎普广场是人类标准的冠军作品,是“百分百完美的地方”。 3. Ryōan-ji 花园? 日本京都Ryōan-ji寺里的石头花园被认为是枯山水或者是枯山水花园最好的例子之一。世人不清楚是谁以及何时建造的Ryōan-ji花园,推测是在15世纪末以及17世纪之间建造的。花园本身是很简单的:四周墙面的土以及石块形成了15块石头,放在以白色倾斜的砾石组成的矩形上。为使用者设计成视觉形式来达到意识的冥思状态,这个花园也是东方神秘主义熟识的标志。 4. Villa d’Este? 和世界其他顶级的花园一样,意大利蒂沃利的Villa d’Este是其热情的主人自愿花费大量金额来建造的。花园建造时间是在1550年到1572年之间,由Pirro Ligorio设计,以其对水的颂扬而出名。这一想法是16世纪的水力工程师发明的,他们利用了重力和水力学来设计花园里的水姿。Villa d’Este里的宫殿和花园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高峰时期文化的标志。 5. 子爵城堡? 现如今子爵城堡的设计被认作是法国巴洛克式的景观最有名的作品,也是André Le N?tre第一个伟大的作品。花园占地1000英亩,包括了法国风格巴洛克时期景观的实质。17世纪的法国花园主张人类控制与主导自然。加上随后而来的高价,他们提供了一条君主权力和体验的重要信息。 6. 斯陀园?

整合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推动都市产业发展_黄德锡

整合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 推动都市产业发展 黄德锡 (上海电机学院 200240) 内容摘要:都市型工业园区利用闲置厂房发展都市型工业,盘活了存量资产,增加了就业。随着大都市要素成本提高,都市型工业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应充分利用中心城市人才、信息及辐射优势,及时调整都市型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推进都市产业发展。本文分析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状况。从园区视角探索有效整合都市型工业、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意产业的方法。 关键词:都市型工业 产业转型 生产性服务业园区 创意产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6)5-0071-04 收稿日期:2006-03-09一、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状况 1.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催生都市型工业园区。上海原产业结构片面强调大城市的工业地位,形成大量不宜在城市发展的工业企业,不符合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要求。根据中央要上海建设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的指示,1998年上海提出在外环线以外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分别建成微电子、石化、汽车、精品钢材产业基地;为了开发利用中心城区外迁企业的厂房,减少结构性失业,保持上海经济持续发展,外环线以内的工业,重点发展都市型工业。都市型工业是以大都市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等为依托,以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和加工制造为主体,低物耗、少污染、广就业,能在中心城区生存的工业。都市型工业园区是都市型工业的集聚地。 利用迁出企业的厂房及配套设施,培育新兴的都市型工业,既盘活闲置资产、增加就业,还优化了都市环境。经数年发展,都市型工业已成为上海现代工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3年末上海中心城区建成都市型工业园区230个,面积达4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5201户,从业人数69.42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的27.8%,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59.3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3.84%。老凤祥等著名品牌重振雄风,提升了上海都市型工业综合竞争力。 2.上海都市型工业应升级转型。2005年上半年上海市GD P增长10.3%,同比回落4.5%,是多年来第一次经济增幅大回落,这与上海现行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关。据国际经验,中上等收入的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应为61%,但上海此指标从2002年的51%下滑到2005年上半年的45. 4%。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要靠科技创新、靠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推动城市经济增长。 都市型工业多是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附加价值低、营销渠道窄的弱势群体,随着中心城市要素成本增加,挤压了都市型工业的生存空间。国际大都市的优势是聚集大量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华夏园林网2010-02-25 浏览量5588 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 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 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中山岐江公园 3.2 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

都市型工业视角下的老工业园区功能更新_以慈溪市为例

都市型工业视角下的老工业园区功能更新 ——以慈溪市为例 陈迪 (慈溪市社会科学院浙江慈溪 315315) 【摘要】本文从发展都市型工业的视角,探寻了老工业园区发展都市型工业的意义,明确了改造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进而提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都市型工业;老工业园区;三改一拆 都市型工业在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和城市功能转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依托良好的基础优势,借助“三改一拆”计划,加快原有老工业园区功能更新,产业升级改造,对于城市突破发展瓶颈,开拓发展空间,具有战略意义。展阶段的需要。就全球而言,整个工业经济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格式化。建立在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颠覆传统工业经济集中、规模化的大生产、大制造,分散化、定制化、个性化的小生产、小制造将大行其道。都市型工业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改造老工业园区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依附基础。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是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慈溪的经济区位和基础设施原因,决定了区域内制造业企业是慈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企业制造面临变革,“微制造”组织即将兴起,并行与开放成为未来的创新模式,拥有较强生产性服务能力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有可能转型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提供商,有利于促进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二)改造老工业区,发展都市型工业,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以老经济开发区为例,位于慈溪城区北部,总用地面积7.0平方公里,土地区位条件优秀,交通发达,对其进行更新改造不仅能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还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实现旧工业区的第二次腾飞。 园区内大多为零散型产业,企业形态以中小企业为主。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老工业园区纺织化纤制造业占33.33%;通用装备制造业占14.77%;塑料制造业占 9.85%,家电制造业占 1.89%;其它制造业占40.15%。调查显示,老工业区50%以上企业为劳动密集型,26.52% 技术密集型,15.91%资本密集型。企业呈现低小散的特征,但具有可转化的潜力。对于占地面积小、适合在楼宇中进行生产,且需求对象以城市中心城区的消费者群体为主的都市型工业,适合在中心城区或与 一、都市型工业的特点 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以都市区独特的要素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研究开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符合城市中心区域空间特点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工业门类。相对于传统工业,都市型工业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二元结构”,即既有传统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又有现代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特征。企业一般具备“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快交货”的快速反应能力。二是具有典型的马歇尔式集群特征。都市型工业通常以小型、轻型、高科技消费类竞争性行业中小企业为主,强调产业联系和企业间的合作,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网络效应,存在“耐心资本”,有长期的增长和良好的就业。三是高技能劳动密集和资金技术密集相结合。都市区较高的生活成本和较高客户需求品味要求都市型工业转向生产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以适应现代消费需求。四是以零散型产业为主。零散型产业是指有许多企业在进行竞争,没有任何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产业。 二、慈溪有良好的基础条件推进都市型工业的发展 (一)改造老工业园区,发展都市型工业,面临着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改造老工业园区,发展都市型工业,契合了经济发 88

景观设计案例

台湾光宝电子总部总部大楼位于台湾的科技中心台北市。那里的建筑常常在高楼丛生的城市景观中丧失个体的标志性。光宝的总部大楼创造性地解决了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SWA的设计创造了一个可持续性的线性花园、池塘及小型瀑布水景。项目中没有采用传统的铺装模式,而是创新地将一层平台建成一座屋顶花园,这在台湾私人业主中还是首例。 美的总部大楼景观设计通过现代景观语言回应中国岭南大地景观“桑基鱼塘”,在高速城市化的当下回归乡土景观形式与本土美感意境。设计由桑基鱼塘肌理带来的记忆与联想,写就一篇新话语时代的《广东新语》。 用栈桥、道路、水景与庭院等实际功能体块勾勒出“桑基鱼塘”的网状肌理,让人体验到亲切舒缓的基塘肌理带给人的仿佛当年人对土地的归属感。 水景在场地中被分作生态湿地以及地下室采光天井上的薄水之用,其重点不在于再现水景的不同形式,也不在于水景带来的若干亲水活动,而是在于对区域文化、生活及当地自然环境关系的尊重。 生态湿地以及地下室采光天井上的薄水皆设计为雨水、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一部分。把屋面和露天雨水收集、处理、蓄积在景观水池之中,将产生的中水和污水全部回收,通过生态湿地进行生物降解处理,回用于绿化灌溉和补充景观水池水量,不使用饮用水作为景观用水。水景设计也解释了我们面对今天环境现状所做出的选择——如何延续和存在 “山水城市”。MAD正在尝试通过这一城市尺度的作品,实践一座理想中的“山水城市”。 有着26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极具人文传统,同时是中国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之一。MAD一直秉持的理念,就是在现代城市中人和自然共生的传统哲学,重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满足现代生活的各种需求的同时,营造融合而富有生机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契合。 位于基地外侧的塔楼宛如高山,竖条的遮阳玻璃百叶,遮阳又透光,为室内空间提供了怡人的光线和风,如瀑布般流动于山体上,让整座建筑充满意境。塔楼扮演了高山流水的远景,而基地内水池、瀑布、溪流、水潭等的水景承接了意象并把隐喻具现化,模糊了远景与近景的边缘。这些项目内的水景同时也是雨水收集池,让基地内的水再用于浇灌,循环利用。 在波茨坦广场,绿化屋顶和非绿化屋顶的结合设计可以获取全年降雨量。雨水从建筑屋顶流下,作为冲厕、灌溉和消防用水。过量的雨水则可以流入户外水景的水池和水渠之中,为城市生活增色添彩。植被净化群落融入到整个景观设计之中用以过滤和循环流经街道和步道的水质、水体,而无任何化学净水制剂的使用。湖水水质很好,为动植物创造了一个自然的栖息场所。同时,由于净化雨水的再利用,也使得建筑内部净水使用量得以减少。 5 设计原则 5.1 (一)功能满足艺术品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功能因素,无论是在实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公共设施的艺术设计,它的功能设计是更为重要的部分,要以人为本,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尤其是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5.2 (二)个性特色艺术品设计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这不仅指设计师的个性,更包括该艺术品对它所处的区域环境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色的反映,吸取当地的艺术语言符号,采用当地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产生具有一定的本土意识的环境艺术品设计;

都市型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都市型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项目手册 中研智业集团 东西部规划设计院

目录 一、都市型园区的基本认识 (2) 二、都市型园区的主要任务 (2) 三、都市型园区发展的核心点 (3) 四、都市型园区规划理念 (5) 五、都市型园区分类 (6) 六、规划主要框架与内容 (9) 第一部分:园区规划设计 (9) 模块一:可行性研究报告 (9) 模块二:园区产业规划 (11) 模块三:园区总体规划 (13) 模块四: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4) 模块五:园区基础设施规划 (16) 模块六: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8) 模块七:园区品牌形象设计 (20) 第二部分:园区运营管理 (22) 模块八:园区运营管理 (22) 模块九:园区招商服务 (23) 模块十: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 (24) 模块十一:园区提档升级 (25) 七、公司简介 (26) 八、联系方式 (28)

一、都市型园区的基本认识 都市型产业主要包括都市型农业、都市型工业、都市型服务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培育特色产业、优化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因此也被称为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绿色产业。以都市型产业为主体,以都市特有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才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园区、街区、楼宇为载体,建设集智慧、创意、科技、高效、生态于一体的都市型园区,成为推进都市型产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建设都市型园区,有利于推进都市型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现都市型产业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中研智业集团依托十余年来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园区规划建设以及城市发展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规划经验,将都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信息科技、楼宇经济、招商管理、循环经济相结合,提出《都市型园区综合解决方案》,旨在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按照园区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两个阶段,为区域都市型园区建设发展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咨询服务。 二、都市型园区的主要任务 (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渐推进和产业要素资源的不断优化配臵,都市型园区凭借其良好的要素整合、资源配臵、产业集群、成本共摊的先天条件和优势平台,成为带动并支撑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技术

都市型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都市型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文本创意来自中研智业集团 一、都市型园区的基本认识 都市型产业主要包括都市型农业、都市型工业、都市型服务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培育特色产业、优化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因此也被称为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绿色产业。以都市型产业为主体,以都市特有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才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园区、街区、楼宇为载体,建设集智慧、创意、科技、高效、生态于一体的都市型园区,成为推进都市型产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建设都市型园区,有利于推进都市型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现都市型产业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中研智业集团依托10余年来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园区规划建设以及城市发展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规划经验,将都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信息科技、楼宇经济、招商管理、循环经济相结合,提出《都市型园区综合解决方案》,旨在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按照园区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两个阶段,为区域都市型园区建设发展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咨询服务。 二、都市型园区的主要任务 (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渐推进和产业要素资源的不断优化配臵,都市型园区凭借其良好的要素整合、资源配臵、产业集群、成本共摊的先天条件和优势

平台,成为带动并支撑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推动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二)加快园区和企业转型升级 都市型园区具有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专业化、整合产业链等作用,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是推进园区转型升级的“助力器”,同时能提升企业发展实力,更好的发挥中小企业的活跃因素,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技术创新动力,是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有力“武器”。 (三)增加城市就业机会 作为产业聚集地,都市型园区通过整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大批中小企业集于一区,为城市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总量,能够切实改善城市劳动就业问题,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增加城市活力,使城市更广泛的符合公共利益的基本条件。 (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都市型园区集土地、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于一体,可以充分发挥这些生产要素的集聚效益,集约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突破资源有限性的制约,使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都市型园区通过集中生产,对“三废”进行综合统一治理,节约了治理成本,促进园区及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都市型园区发展的核心点 (一)园区功能定位与城市相统一 都市型园区依托城市的经济综合实力、人力资源、科技水平等,并服务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都市型园区应依据城市功能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