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高中数学算法框图习题及详解.doc

(完整word)高中数学算法框图习题及详解.doc

(完整word)高中数学算法框图习题及详解.doc
(完整word)高中数学算法框图习题及详解.doc

专题复习:算法框图

高中数学算法框图习题(含答案详解)

一、

1. (理 )如所示算法程序框运行,入a= tan315 ,°b= sin315 ,°c= cos315 ,° 出果 ()

2 2

A. 2 B .-2 C.- 1 D .1

[答案 ] C

[解析 ] a、 b、 c 三数中的最小,又cos315 °>0, sin315 =°-2

此程序框是出 2

,2

tan315 =°- 1<-2,故 C.

2.下列程序运行后出果()

x= 1;

for i = 1 10

x= 2]

A.1

B.23 C. 113 D.以上都不

[答案 ] B

[解析 ] 每一次循 x 都重新,与原来 x 的无关,故最后出x 的只与最后一

次循 i 的有关,∵i =10,∴ x=23.

1

( 共 6 个 2)的的算法的程序框,中的判断框中填3. (理 )下面是求 1

2+

1

2+?+ 2

A . i ≤5? B. i <5? C.i ≥5? D. i>5?

[答案 ] A

[解析 ] 由于所给计算的表达式中共有 6 个2,故只需 5 次循环即可,由此控制循环次

数的变量i 应满足 i≤ 5.故选 A.

4. (理 )已知数列 { a n} 中, a1= 1, a n+1= a n+ n,利用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计算该数列第

10 项,则判断框中应填的语句是( )

A . n>10

B . n≤ 10 C. n<9 D. n≤ 9

[答案 ] D

[解析 ] 本题在算法与数列的交汇处命题,考查了对程序框图的理解能力.数列{ a } 是

n

一个递推数列,因为递推公式为a1 n +1 n 10 9

= 1, a = a + n,故 a =a

+9,因为循环体为m=m +1, n= n+ 1,当 n= 10 时结束循环,故判断框内应为n≤ 9.

5. (理 )下列程序运行后输出结果为()

S= 1;

n= 1;

while S<100

S = S* n ;

n = n + 3;

end

n

A . 4

B .10

C . 13

D . 16

[答案 ]

C

[解析 ]

S = 1<100,进行第一次循环后

S = 1, n = 4; S = 1<100

再进行第二次循环.循

环后 S = 4,n = 7;第三次循环后 S = 28,n = 10;第四次循环后 S = 280,n = 13.因 故不再循环,跳出循环后输出 n = 13. 6. (文 )在如图的程序框图中,若输入 m = 77,n = 33,则输出的 n 的值是

( S = 280>100,

)

A . 3

B . 7

C . 11

D . 33

[答案 ] C

[解析 ] 这个程序框图执行的过程是:

第一次循环: m = 77,n = 33, r =11;

第二次循环: m = 33,n = 11, r = 0.

因为 r =0,则结束循环,输出

n = 11.

7.下面的程序框图,若输入 a = 0,则输出的结果为 ( )

A . 1022

B . 2046

C . 1024

D . 2048

[答案 ] B

[解析 ]

由程序框图中的循环结构可得到递推公式, a = 2a + 2,且 a = 0,由 a

k +1

k

1

k +1

a k +1 + 2

=2a k + 2 可得, a k +1+ 2= 2(a k + 2),即 = 2 且 a 1+ 2= 2,∴ { a k + 2} 是以 2 为公比, 2

a + 2

k

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 a + 2= 2×2 k - 1k

,即 a

k

11

= 2

k = 2 - 2,从而

a = 2 - 2= 2046,故选

k

11

B.

[点评 ]

本题的关键是弄清输出的

a 的值为数列

{ a n } 的第几项,

k =1 算出的是

a 2,k = 2

满足条件得

a 3,故

k =10

满足条件计算后得到

a 11,k = 11

不满足,故输出的是

a 11 而不是

a 10,

有不少人在这里搞不清楚,以为判断条件是

k ≤ 10,故最后输出的是 a 10,这是没有完整理

解算法的典型表现. 因为对同一个判断条件

k ≤10,a =2a + 2 与 k = k + 1 语句的先后顺序不

同输出结果也不同, 还与 k 的初值有关等等, 故应统盘考虑, 解决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循环

几次把握其规律.

【解答题】

8.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数学史”知识,其中学高二年级举办了一次“追寻先哲的

足迹, 倾听数学的声音”的数学史知识竞赛活动,

共有 800 名学生参加了这次竞赛.

为了解

本次竞赛的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

(得分均为整数,满分为

100 分 )进行统

计.请你根据频率分布表,解答下列问题:

序号 (i) 分组 (分数 ) 组中值 (G i) 频数 (人数 ) 频率 (F i)

1 [60,70) 65 ①0.12

2 [70,80) 75 20 ②

3 [80,90) 85 ③0.24

4 [90,100] 9

5 ④⑤

合计50 1

(1)填充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 (在解答中直接写出对应空格序号的答案);

(2)为鼓励更多的学生了解“数学史”知识,成绩不低于85 分的同学能获奖,请估计在

参加的 800 名学生中大概有多少同学获奖?

(3)在上述统计数据的分析中有一项计算见算法流程图,求输出S 的值.

[解析 ] (1)∵样本容量为50,∴①为 6,②为 0.4,③为 12,④为 12,⑤为 0.24.

(2)在 [80,90) 之间, 85 分以上约占一半,

∴1

2× 0.24+ 0.24 × 800= 288,

即在参加的800 名学生中大概有288 名同学获奖.(3)由流程图知S= G1 F1+ G2F2+ G3F3+G4F 4

=65×0.12+ 75× 0.4+ 85× 0.24+ 95× 0.24= 81.

2016届高考数学经典例题集锦:数列(含答案)

数列题目精选精编 【典型例题】 (一)研究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 1. 研究通项的性质 例题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 111,3(2)n n n a a a n --==+≥. (1)求32,a a ; (2)证明: 312n n a -= . 解:(1)2 1231,314,3413a a a =∴=+==+= . (2)证明:由已知1 13 --=-n n n a a ,故)()()(12211a a a a a a a n n n n n -++-+-=--- 1 2 1313 3 312n n n a ---+=++++= , 所以证得31 2n n a -= . 例题2.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11,1,21(1)n n n S a a S n +==+≥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 (Ⅱ)等差数列{}n b 的各项为正,其前n 项和为n T ,且315T =,又112233,,a b a b a b +++成等比数列,求n T . 解:(Ⅰ)由121n n a S +=+可得121(2)n n a S n -=+≥, 两式相减得:112,3(2)n n n n n a a a a a n ++-==≥, 又21213a S =+=∴213a a = 故{}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1 3 n n a -= (Ⅱ)设{}n b 的公差为d ,由315T =得,可得12315b b b ++=,可得25b = 故可设135,5b d b d =-=+,又1231,3,9a a a ===, 由题意可得2 (51)(59)(53)d d -+++=+,解得122,10d d == ∵等差数列{}n b 的各项为正,∴0d > ∴2d = ∴2(1) 3222n n n T n n n -=+ ?=+ 例题3. 已知数列{}n a 的前三项与数列{}n b 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2 12322...a a a +++ 128n n a n -+=对任意的*N n ∈都成立,数列{} n n b b -+1是等差数列. ⑴求数列{}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 ⑵是否存在N k * ∈,使得(0,1)k k b a -∈,请说明理由. 点拨:(1)2112322...28n n a a a a n -++++=左边相当于是数列{}12n n a -前n 项和的形式,可以联想到已知n S 求n a 的方法,当2n ≥时,1n n n S S a --=. (2)把k k a b -看作一个函数,利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来研究k k a b -的取值情况. 解:(1)已知212322a a a +++ (1) 2n n a -+8n =(n ∈*N )① 2n ≥时,212322a a a +++ (2) 128(1)n n a n --+=-(n ∈*N )②

(完整版)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详解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Λ. 请读者分析下面的证法: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那么当n =k +1时,有: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 ??+-++??? ??+--++??? ??-+??? ??-+??? ? ?-=3211211211217151513131121k k k k Λ 322221321121++?=??? ??+-=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评述:上面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的方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假证,假就假在没有利用归纳假设n =k 这一步,当n =k +1时,而是用拆项法推出来的,这样归纳假设起到作用,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要求. 正确方法是: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例2.是否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使得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先令n =1,2,3时找出来{a n },然后再证明一般性. 解:将n =1,2,3分别代入等式得方程组. ?????=++=+=603224 26321 211a a a a a a , 解得a 1=6,a 2=9,a 3=12,则d =3. 故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当n =1,2,3时,已知等式成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大于3的自然数,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都成立. 因为起始值已证,可证第二步骤. 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a 1+2a 2+3a 3+…+ka k =k (k +1)(k +2) 那么当n =k +1时, a 1+2a 2+3a 3+…+ka k +(k +1)a k +1 = k (k +1)(k +2)+ (k +1)[3(k +1)+3] =(k +1)(k 2+2k +3k +6) =(k +1)(k +2)(k +3) =(k +1)[(k +1)+1][(k +1)+2] 这就是说,当n =k +1时,也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使a 1+2a 2+3a 3+…+na n =n (n +1)(n +2)成立. 综合上述,可知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a 1+2a 2+3a 3+…+na n =n (n +1)(n +2)都成立. 例3.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Λ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点及典型例题解析

高一数学 第八章 平面向量 第一讲 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一.【要点精讲】 1.向量的概念 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几何表示法AB u u u r ,a ;坐标表示法),(y x j y i x a 。 向量的模(长度),记作|AB u u u r |.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 ,其方向是任意的,规定0r 平行于任何向量。(与0的区别) ③单位向量| a |=1。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记作a ∥b ⑤相等向量记为b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211y x y x 2121y y x x 2.向量的运算(1)向量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如图,已知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 取一点A ,作AB u u u r a ,BC u u u r b ,则向量AC 叫做a 与b 的和,记作a+b ,即 a+b AB BC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特殊情况: a b a b a+b b a a+b (1) 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C B D C B A A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推广至多个向量相加: AB BC CD PQ QR A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L ,但这时必须“首尾相连”。②向量减法: 同一个图中画出 a b a b r r r r 、 要点: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1)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两个已知向量是要共始点的,和向量是始点与已知向量的始点重合的那条对角线,而差向量是另一条对角线,方向是从减向量指向被减向量。(2) 三角形法则的特点是“首尾相接”,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表示这些向量的和;差向量是从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3)实数与向量的积 3.两个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 有且只有一个实数 ,使得b =a 。 二.【典例解 析】 题型一: 向量及与向量相关的基本概念概念 例1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 (1)零向量没有方向 (2)b a 则, (3)单位向量都相等 (4) 向量就是有向线段

数学归纳法典型例习题

欢迎阅读数学归纳法典型例题 一. 教学内容: 高三复习专题:数学归纳法 二. 教学目的 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应用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四. ??? ??? (1 ??? (2()时命题成立,证明当时命题也成立。???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 即只 称为数学归纳法,这两步各司其职,缺一不可,特别指出的是,第二步不是判断命题的真伪,而是证明命题是否具有传递性,如果没有第一步,而仅有第二步成立,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要点解析】 ?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问题的关键在第二步,即n=k+1时为什么成立,n=k+1时成立是利用假设n=k时成立,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时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否则n=k+1时也成假设了,命题并没有得到证明。 ??? 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有关的正整数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正整数问题都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学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易犯的错误 ??? (1)对项数估算的错误,特别是寻找n=k与n=k+1的关系时,项数发生什么变化被弄错。 ??? (2)没有利用归纳假设:归纳假设是必须要用的,假设是起桥梁作用的,桥梁断了就通不过去了。 ??? (3)关键步骤含糊不清,“假设n=k时结论成立,利用此假设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一步,也是证明问题最重要的环节,对推导的过程要把步骤写完整,注意证明过程的严谨性、规范性。 ? 例1. 时,。 ,右边,左边 时等式成立,即有,则当时,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等式都成立。 的取值是否有关,由到时 (2 到 本题证明时若利用数列求和中的拆项相消法,即 ,则这不是归纳假设,这是套用数学归纳法的一种伪证。 (3)在步骤②的证明过程中,突出了两个凑字,一“凑”假设,二“凑”结论,关键是明确 时证明的目标,充分考虑由到时,命题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考试必备-高中数学专题-程序框图-含答案

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2程序框图 一、选择题 1 ① (高考北京卷(理))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值为 ( ) A ① 1 B ① 2 3 C ① 1321 D ① 610 987 【答案】C 2 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浙江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若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59 ,则 ( ) A ① 4=a B ① 5=a C ① 6=a D?7=a (第5题图)

【答案】A 3 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 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 ) A ① 16 B ① 2524 C ① 34 D ① 1112 【答案】D 4 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数学(理)试题(含答案))执行如题(8)图所示的程 序框图,如果输出3s =,那么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 A ① 6k ≤ B ① 7k ≤ C ① 8k ≤ D ① 9k ≤ 【答案】B 5 ① (高考江西卷(理))阅读如下程序框图,如果输出5i =,那么在空白矩形框中应填入的 语句为 ( ) A ① 2*2S i =- B ① 2*1S i =- C ① 2*S i = D ① 2*4S i =+ 【答案】C 6 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

框图,若输入的10k =,则该算法的功能是 ( ) A ① 计算数列{}12n -的前10项和 B ① 计算数列{}12n -的前9项和 C ① 计算数列{ } 21n -的前10项和 D ① 计算数列{ } 21n -的前9项和网Z ① X ① X ① K] 【答案】A 7 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数学(理)(纯WORD 版含答案))执行右面的程 序框图,如果输入的10N =,那么输出的S = ( ) A ① 1111+2310+ ++…… B ① 111 1+ 2310+ ++……!!! C ①1111+2311+ ++…… D ① 111 1+ 2311+ ++……!!! 【答案】B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典型例题及详细解答

新课标高中数学圆的方程典型例题 类型一:圆的方程 例1 求过两点)4,1(A 、)2,3(B 且圆心在直线0=y 上的圆的标准方程并判断点)4,2(P 与圆的关系. 分析:欲求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圆心坐标的圆的半径的大小,而要判断点P 与圆的位置关系,只须看点P 与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若距离大于半径,则点在圆外;若距离等于半径,则点在圆上;若距离小于半径,则点在圆内. 解法一:(待定系数法) 设圆的标准方程为2 2 2 )()(r b y a x =-+-. ∵圆心在0=y 上,故0=b . ∴圆的方程为2 2 2 )(r y a x =+-. 又∵该圆过)4,1(A 、)2,3(B 两点. ∴?????=+-=+-2 22 24)3(16)1(r a r a 解之得:1-=a ,202 =r .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20)1(2 2 =++y x . 解法二:(直接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因为圆过)4,1(A 、)2,3(B 两点,所以圆心C 必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上,又因为 13 12 4-=--= AB k ,故l 的斜率为1,又AB 的中点为)3,2(,故AB 的垂直平分线l 的方程为:23-=-x y 即01=+-y x . 又知圆心在直线0=y 上,故圆心坐标为)0,1(-C ∴半径204)11(2 2= ++==AC r .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20)1(2 2 =++y x . 又点)4,2(P 到圆心)0,1(-C 的距离为 r PC d >=++==254)12(22. ∴点P 在圆外. 说明:本题利用两种方法求解了圆的方程,都围绕着求圆的圆心和半径这两个关键的量,然后根据圆心与定点之间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若将点换成直线又该如何来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

(完整版)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及答案(2)

数学归纳法(2016.4.21) 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步骤是: (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如01n =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0(N ,)n k k k n *=∈≥ 时结论正确,证明1n k =+时结论也正确. 综合(1)、(2),…… 注意:数学归纳法使用要点: 两步骤,一结论。 二、题型归纳: 题型1.证明代数恒等式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Λ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题型2.证明不等式 例2.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Λ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k k 2131211<++++ Λ. 那么当n =k +1时, 11 1 31 21 1++++++k k Λ 1 1 1211 2+++=++

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及答案精品

【关键字】认识、问题、要点 数学归纳法( 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步骤是: (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如01n =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0(N ,)n k k k n *=∈≥ 时结论正确,证明1n k =+时结论也正确. 综合(1)、(2),…… 注意:数学归纳法使用要点: 两步骤,一结论。 二、题型归纳: 题型1.证明代数恒等式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 当n =k +1时.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题型2.证明不等式 例2.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k k 2131211<++++ . 那么当n =k +1时, 这就是说,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 由①、②可知,原不等式对任意自然数n 都成立. 说明:这里要注意,当n =k +1时,要证的目标是 1211 1 31 21 1+<++++++k k k ,当代入归纳假设后,就是要证明:

1211 2+<++k k k . 认识了这个目标,于是就可朝这个目标证下去,并进行有关的变形,达到这个目标. 题型3.证明数列问题 例3 (x +1)n =a 0+a 1(x -1)+a 2(x -1)2+a 3(x -1)3+…+a n (x -1)n (n ≥2,n ∈N *). (1)当n =5时,求a 0+a 1+a 2+a 3+a 4+a 5的值. (2)设b n = a 22n -3,T n = b 2+b 3+b 4+…+b n .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2时,T n =n (n +1)(n -1)3 . 解: (1)当n =5时, 原等式变为(x +1)5=a 0+a 1(x -1)+a 2(x -1)2+a 3(x -1)3+a 4(x -1)4+a 5(x -1)5 令x =2得a 0+a 1+a 2+a 3+a 4+a 5=35=243. (2)因为(x +1)n =[2+(x -1)]n ,所以a 2=C n 2·2n -2 b n =a 22 n -3=2C n 2=n (n -1)(n ≥2) ①当n =2时.左边=T 2=b 2=2, 右边=2(2+1)(2-1)3 =2,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2,k ∈N *)时,等式成立, 即T k =k (k +1)(k -1)3 成立 那么,当n =k +1时, 左边=T k +b k +1=k (k +1)(k -1)3+(k +1)[(k +1)-1]=k (k +1)(k -1)3 +k (k +1) =k (k +1)?? ??k -13+1=k (k +1)(k +2)3 =(k +1)[(k +1)+1][(k +1)-1]3 =右边. 故当n =k +1时,等式成立. 综上①②,当n ≥2时,T n =n (n +1)(n -1)3 .

高中数学程序框图,算法语言

基本算法语句 【基础知识】 1.输入、输出语句 输入语句INPUT 对应框图中表示输入的平行四边形框 输出语句PRINT 对应框图中表示输出的平行四边形框 2.赋值语句 格式为变量=表达式,对应框图中表示赋值的矩形框 3.条件语句一般有两种:IF—THEN语句;IF—THEN—ELSE语句.语句格式及对应框图如下.(1)IF—THEN—ELSE格式 当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的语句体1,否则执行ELSE后的语句体2. (2)IF—THEN格式 4.算法中的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有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 (1)WHILE语句 (2)UNTIL语句 5. ......................................巧是把题目中的算法语言依照上面的对应关系翻译成框图。 .....解决算法语言试题的基本技 ..温馨提示: 【例题分析】

考点一 输入、输出和赋值语句的应用 例1 分别写出下列语句描述的算法的输出结果: (1) a =5 b =3 c =(a +b )/2 d =c*c PRINT “d =”;d (2) a =1 b =2 c =a +b b =a +c -b PRINT “a =,b =,c =”;a ,b ,c 【解答】 (1)∵a =5,b =3,c =a +b 2 =4, ∴d =c 2=16,即输出d =16. (2)∵a =1,b =2,c =a +b ,∴c =3,又∵b =a +c -b , 即b =1+3-2=2,∴a =1,b =2,c =3, 即输出a =1,b =2,c =3. 练习1 请写出下面运算输出的结果__________. a =10 b =20 c =30 a = b b =c c =a PRINT “a =,b =,c =”;a ,b ,c 【解答】经过语句a =b ,b =c 后,b 的值赋给a ,c 的值赋给b ,即a =20,b =30,再经过语句c =a 后,a 的当前值20赋给c ,∴c =20.故输出结果a =20,b =30,c =20. 考点二 条件语句的应用 例2 阅读下面的程序,当分别输入x =2,x =1,x =0时,输出的y 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PUT “x =”;x IF x>1 THEN y =1/(x -1) ELSE IF x =1 THEN y =x^2 ELSE y =x^2+1/(x -1) END IF END IF PRINT y END 【解答】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是首先对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 后的语句;如果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他语句,嵌套时注意内外分层,避免逻辑混乱.

导数典型例题(含答案)

导数典型例题 导数作为考试内容的考查力度逐年增大.考点涉及到了导数的所有内容,如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物理意义,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极)值等等,考查的题型有客观题(选择题、填空题)、主观题(解答题)、考查的形式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并且,导数与传统内容如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三角函数、不等式等的综合考查成为新的热点. 一、与导数概念有关的问题 【例1】函数f (x )=x (x -1) (x -2)…(x -100)在x=0处的导数值为 .1002 C ! 解法一 f '(0)=x f x f x ?-?+→?) 0()0(lim = x x x x x ?--?-?-??→?0 )100()2)(1(lim 0 Λ =lim 0 →?x (Δx -1)(Δx -2)…(Δx -100)=(-1)(-2)…(-100)=100! ∴选D. 解法二 设f (x )=a 101x 101+ a 100x 100+…+ a 1x +a 0,则f '(0)= a 1,而a 1=(-1)(-2)…(-100)=100!. ∴选D. 点评 解法一是应用导数的定义直接求解,函数在某点的导数就是函数在这点平均变化率的极限.解法二是根据导数的四则运算求导法则使问题获解. 【例2】 已知函数f (x )=n n n k k n n n n x c n x c k x c x c c 11212210 ++++++ΛΛ,n ∈N *,则 x x f x f x ??--?+→?) 2()22(lim 0 = . 解 ∵ x x f x f x ??--?+→?) 2()22(lim 0 =2x f x f x ?-?+→?2) 2()22(lim + []x f x f x ?--?-+→?-) 2()(2lim 0 =2f '(2)+ f '(2)=3 f '(2), 又∵f '(x )=1 1 2 1 --+++++n n n k k n n n x c x c x c c ΛΛ, ∴f '(2)= 21(2n n n k n k n n c c c c 222221+++++ΛΛ)=21[(1+2)n -1]= 2 1(3n -1). 点评 导数定义中的“增量Δx ”有多种形式,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如 x m x f x m x f x ?--?-→?-)()(000 lim ,且其定义形式可以是 x m x f x m x f x ?--?-→?) ()(000 lim ,也可以是 00 ) ()(lim x x x f x f x --→?(令Δx =x -x 0得到),本题是导数的定义与多项式函数求导及二项式定理有关 知识的综合题,连接交汇、自然,背景新颖. 【例3】 如圆的半径以2 cm/s 的等速度增加,则圆半径R =10 cm 时,圆面积增加的速度是 .

实用文库汇编之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及答案

*实用文库汇编之数学归纳法(2016.4.21)* 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步骤是: (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如01n =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0(N ,)n k k k n *=∈≥ 时结论正确,证明1n k =+时结论也正确. 综合(1)、(2),…… 注意:数学归纳法使用要点: 两步骤,一结论。 二、题型归纳: 题型1.证明代数恒等式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 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题型2.证明不等式 例2.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k k 2131211<++++ . 那么当n =k +1时, 11 1 31 21 1++++++k k 1 1 1211 2+++=++

矩阵典型习题解析

2 矩阵 矩阵是学好线性代数这门课程的基础,而对于初学者来讲,对于矩阵的理解是尤为的重要;许多学生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感觉矩阵很难,这也是因为对矩阵所表示的内涵模糊的缘故。其实当我们把矩阵与我们的实际生产经济活动相联系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原来用矩阵来表示这些“繁琐”的事物来是多么的奇妙!于是当我们对矩阵产生无比的兴奋时,那么一切问题都会变得那么的简单! 2.1 知识要点解析 2.1.1 矩阵的概念 1.矩阵的定义 由m×n个数a ij(i 1,2, ,m; j 1,2, , n)组成的m行n 列的矩形数表 a11 a12 a1n a2n a m1 a m2 a mn 称为m×n矩阵,记为 A (a ij )m n 2.特殊矩阵 (1)方阵:行数与列数相等的矩阵; (2)上(下)三角阵:主对角线以下(上)的元素全为零的方阵称为上(下)三角阵; (3)对角阵:主对角线以外的元素全为零的方阵; (4)数量矩阵:主对角线上元素相同的对角阵; (5)单位矩阵:主对角线上元素全是 1 的对角阵,记为E; (6)零矩阵:元素全为零的矩阵。 3.矩阵的相等 设 A (a ij )mn; B (b ij )mn 若a ij b ij(i 1,2, ,m; j 1,2, ,n),则称 A 与B相等,记为A=B 2.1.2 矩阵的运算

1.加法 (1)定义:设 A (A ij )mn ,B (b ij ) mn ,则 C A B (a ij b ij )mn (2) 运算规律 ① A+B=B+A ; ②( A+B )+C=A+(B+C ) ③ A+O=A ④ A+(-A ) =0, –A 是 A 的负矩阵 2.数与矩阵的乘法 (1)定义:设 A (a ij ) mn , k 为常数,则 kA (ka ij )mn (2)运算规律 ①K (A+B) =KA+KB , ② (K+L )A=KA+LA , ③ (KL) A= K (LA) 3.矩阵的乘法 (1)定义:设 A (a ij )mn ,B (b ij )np .则 n AB C (C ij )mp ,其中 C ij a ik b kj k1 (2) 运算规律 ① (AB)C A (BC) ;② A(B C) AB AC ③ (B C)A BA CA 3)方阵的幂 ①定义:A (a ij ) n ,则 A k A K A ②运算规律: A m A n A m n (A m )n A (4)矩阵乘法与幂运算与数的运算不同之处。 ① AB BA ② AB 0, 不能推出 A 0或B 0; ③ (AB)k A k B k 4.矩阵的转置 (1) 定义:设矩阵 A=(a ij )mn ,将 A 的行与列的元素位置交换,称为矩阵 A 的转置,记为 A T (a ji )nm , (2) 运算规律 ①(A T )T A; ②(A B)T A T B T ; ③(kA)T KA T ; ④ (AB)T B T A T 。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真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真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函数与方程 【知识梳理】 1、函数零点的定义 (1)对于函数)(x f y =,我们把方程0)(=x f 的实数根叫做函数)(x f y =的零点。 (2)方程0)(=x f 有实根?函数()y 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因此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有零点,有几个零点,就是判断方程0)(=x f 是否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函数零点的求法:解方程0)(=x f ,所得实数根就是()f x 的零点 (3)变号零点与不变号零点 ①若函数()f x 在零点0x 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异号,则称该零点为函数()f x 的变号零点。 ②若函数()f x 在零点0x 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同号,则称该零点为函数()f x 的不变号零点。 ③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则0)()(?)(x f y =有2个零点?0)(=x f 有两个不等实根; 0?=?)(x f y =有1个零点?0)(=x f 有两个相等实根; 0?

高一数学程序框图练习题

算法与程序框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S = A .14 B .20 C .30 D .55 2.阅读图2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A .1 B. 2 C. 3 D. 4 3 .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 的值是 A .4 B .5 C .6 D .7 4.如图的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的功能是 A .计算小于100 的奇数的连乘积 B .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 3题 2题 1题

C .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当乘积大于100时,计算奇数的个数 D .计算100531≥???????n 时的最小的n 值. 5.运行如下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1,3]t ∈-,则输出s 属于 A .[3,4]- B .[5,2]- C .[4,3]- D .[2,5]- 6.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B 等于 A .15 B .29 C .31 D .63 7. 如图所示,是关于闰年的流程,则以下年份是闰年的为 A .1996年 B .1998年 C .2010年 D .2100年 5题 6题 7题

8.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三个实数a ,b ,c ,要求输出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那么在空白的判断框中,应该填入下面四个选项中的( ) A. c x > B.x c > C .c b > D.b c > 9.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S=57,则判断框内为 (A )k>4? (B )k>5? (C) k>6? (D) k>7? 10 .执行上边的程序框图,输出的T =( ). A. 12 B.20 C .30 D.42 二、填空题: 11.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i =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值x =________。 11题 10题 9题 12题 10题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经典题型全面总结版

高中数学排列与组合 (一)典型分类讲解 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 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 解: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 先排末位共有1 3C 然后排首位共有1 4C 最后排其它位置共有 34A 由分步计数原理得1 1 3 434 288C C A = 练习题:7种不同的花种在排成一列的花盆里,若两种葵花不种在中间,也不种在两端的花盆里,问有多少不同的种法? 二.相邻元素捆绑策略 例2. 7人站成一排 ,其中甲乙相邻且丙丁相邻,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可先将甲乙两元素捆绑成整体并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同时丙丁也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再与其它元素进行排列,同时对相邻元 素内部进行自排。由分步计数原理可得共有 522522480A A A =种不同的排法 练习题:某人射击8枪,命中4枪,4枪命中恰好有3枪连在一起的情形的不同种数为 20 三.不相邻问题插空策略 例3.一个晚会的节目有4个舞蹈,2个相声,3个独唱,舞蹈节目不能连续出场,则节目的出场顺序有多少种? 解: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排2个相声和3个独唱共有55A 种, 第二步将4舞蹈插入第一步排好的6个元素中间包含首尾两个空位共有种 46 A 不同的方法,由分步计数原理,节目的不同顺序共有54 56A A 种 练习题: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新节目插入原节目单中,且两个新节目不相邻,那么不同插法的种数为 30 四.定序问题倍缩空位插入策略 例4. 7人排队,其中甲乙丙3人顺序一定共有多少不同的排法 解:(倍缩法)对于某几个元素顺序一定的排列问题,可先把这几个元素与其他元素一起进行排列,然后用总排列数除以这几个元素 之间的全排列数,则共有不同排法种数是: 73 73/A A (空位法)设想有7把椅子让除甲乙丙以外的四人就坐共有 47 A 种方法,其余的三个位置甲乙丙共有 1种坐法,则共有4 7A 种方法。 思考:可以先让甲乙丙就坐吗? (插入法)先排甲乙丙三个人,共有1种排法,再把其余4四人依次插入共有 方法 练习题:10人身高各不相等,排成前后排,每排5人,要求从左至右身高逐渐增加,共有多少排法? 5 10C 五.重排问题求幂策略 例5.把6名实习生分配到7个车间实习,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解:完成此事共分六步:把第一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有 7 种分法.把第二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也有7种分依此类推,由分步计数原 理共有6 7种不同的排法 练习题: 1. 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节目插入原节目单中,那么不同插 法的种数为 42 4 4 3 允许重复的排列问题的特点是以元素为研究对象,元素不受位置的约束,可以逐一安排各个元素的位置,一般地n 不同的元素没有限制地安排在m 个位置上的排列数为n m 种

数学归纳法典型例题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数学归纳法典型例题 一. 教学内容: 高三复习专题:数学归纳法 二. 教学目的 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应用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应用 四. 知识分析 【知识梳理】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在高等数学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因而成为高考的热点之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但要求能用数学归纳法去证明现代的结论,而且加强了对于不完全归纳法应用的考查,既要求归纳发现结论,又要求能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因此,初步形成“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 = n0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n= k()时命题成立,

证明当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推理逻辑,它的第一步称为奠基步骤,是论证的基础保证,即通过验证落实传递的起点,这个基础必须真实可靠;它的第二步称为递推步骤,是命题具有后继传递性的保证,即只要命题对某个正整数成立,就能保证该命题对后继正整数都成立,两步合在一起为完全归纳步骤,称为数学归纳法,这两步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各司其职,缺一不可,特别指出的是,第二步不是判断命题的真伪,而是证明命题是否具有传递性,如果没有第一步,而仅有第二步成立,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要点解析】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问题的关键在第二步,即n=k+1时为什么成立,n=k+1时成立是利用假设n=k时成立,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时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否则n =k+1时也成假设了,命题并没有得到证明。 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有关的正整数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正整数问题都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学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易犯的错误 (1)对项数估算的错误,特别是寻找n=k与n=k+1的关系时,项数发生什么变化被弄错。

高中数学必修3程序框图练习

输出 高一数学练习1——程序框图 班级座号姓名 1 .执行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A.1 B. 2 3 C. 13 21 D. 610 987 2 .如下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来源:Z A. 1 6 B. 25 24 C. 3 4 D. 11 12 3.执行下面左边的程序框图,若第一次输入的a的值为-1.2,第二次输入的a的 值为1.2,则第一次、第二次输出的a的值分别为() A.0.2,0.2 B.0.2,0.8 C.0.8,0.2 D.0.8,0.8 4.执行上面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A. 2 B .4 C.8 D. 16

5. 如下左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D8 ()A3()B4() C5() 6.执行上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出3 s=,那么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6 k≤ k≤D.9 k≤B.7 k≤C.8 7 .阅读如下程序框图,如果输出5 i=,那么在空白矩形框中应填入的语句为() A.2*2 S i =+ S i =D.2*4 S i =-B.2*1 S i =-C.2* t∈-,则输出s属于() 8 .运行如下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1,3] A.[3,4] -D.[2,5] - -C.[4,3] -B.[5,2] 9.阅读下左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 若输入m的值为2, 则输出的结果i=__________.

10.如果执行上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入1 x =-,n =3,则输出的数S = 11.阅读下左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s = . 12.执行上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n 的值为8,则输出s 的值为 . 13.下图是某算法的程序框图,则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_。 14.执行下左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1,2,a b a ==则输出的的值为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