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推荐】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同步练习及答案

【精选推荐】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同步练习及答案

【精选推荐】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同步练习及答案
【精选推荐】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同步练习及答案

卷首语:打开试卷的同时,你这一段时间的辛勤努力即将会有一番见证。望你沉着冷静,勇敢地接受考验,考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习作:国宝大熊猫

一、习作要求

1.围绕大熊猫,走近它,了解它,和它交朋友,向别人介绍它。

2.搜集资料,了解大熊猫。

(1)大熊猫是猫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熊猫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习作,写出自己的发现的感受。

二、方法训练

1.为了更好地了解大熊猫,你打算通过哪些方式搜集资料?请写出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文引路,比较写法。

(一)大熊猫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大熊猫”,并不是我长得大,我小时候也叫“大熊猫”,因为“小熊猫”是另外一种动物。我的英文名叫Panda,你们应该认识我,但不那么深入地了解我吧,让我来做个自我介绍吧。

我长得可奇特了,毛色黑白相间,肩膀黑黝黝的,如同披了一件黑披风。身体肥嘟嘟的,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犹如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一样惹人喜爱!我的耳朵圆圆的,长着黑眼圈,好像没睡醒的样子,又像戴着一副墨镜,真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博士呢!

我出生时可小了,比人的大拇指稍微大一些,还和刚出生的老鼠差不多大。我还是哺乳动物,我吃的食物非常特殊,主要有竹子、笋等。我吃东西的样子也很特别,只见我抓起一根竹子,咬断后放在嘴巴里使劲地咀嚼,直到把竹子咽进肚子里。吃完后,我还不时摸一摸肚皮呢。夜深了,我要睡觉了,我只要一躺下就能睡着。有时睡不着就摸摸肚皮,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

现在雌性大熊猫不孕率很高,大熊猫的数量不多,请人们珍惜我们吧!

(1)文章采用第________人称自述的形式介绍了大熊猫的

________、

________等,最后希望人们__________大熊猫。语言生动,条理清楚。

(2)文章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大熊猫,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可爱的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奇动物。它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皮毛滑滑的,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头上长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可爱极了!

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箭竹,既脆又略带甜味。大熊猫先把这些竹子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开竹皮,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大熊猫的食量可大了,一天要消耗几十千克的箭竹呢。

大熊猫喝水的过程很有意思。一到小溪旁,它先用爪子刨一个小水洼,然后就“咕噜咕噜”地喝起来。水洼里的水喝干了又流满,流满了又被喝干。直到再也喝不下了,大熊猫才罢休。然后,它就会在河边躺上几个钟头。躺够了,它才慢腾腾地爬起来,摆动着胖乎乎的身子,寻找食物去了……

性情温和的大熊猫与它的邻居小熊猫、金丝猴、青鹿等都能和睦相处,但有时候它又很淘气。它趁人们不在家的时候,溜进去偷吃食物,还把勺子扔得远远的,把锅挂在树枝上。大熊猫平时看起来稳重好静,似乎有些迟钝,但当敌人来犯时,它却能灵活敏

捷地攀上树枝。

大熊猫以它那逗人喜爱的形象、迟缓有趣的动作、温和稳重的性情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把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一些友好国家,人们都亲切地称它是“和平友好的使者”。(1)和上文相比,这篇文章最大的不同是它用的是第______人称来介绍大熊猫。

(2)文章第1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大熊猫的________。

(3)本文介绍了大熊猫的哪些生活习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篇文章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指导

1.审题:介绍大熊猫。根据资料判断不符合要求的是() A.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大象、老虎、松鼠都是很可爱的。B.大熊猫爱吃竹子。

C.大熊猫的鼻吻端、耳朵、眼圈、前肢围胸一圈和后肢是黑色的,其

余的地方是白色的。

2.立意:表达对大熊猫的________之情。

3.选材:可以写大熊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可爱之处。

4.方法:

(1)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先介绍__________,再介绍__________等,最后表达自己对大熊猫的________之情。

(2)可以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等。

(3)写作时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这样让人一目了然,也不容易跑题。

5.习作要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主题鲜明。

参考答案:

习作:国宝大熊猫

一、2.(1)不是。

(2)它爱吃竹叶、竹笋,有时也吃其他植物等。

(3)它主要生活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4)大熊猫的鼻吻端、耳朵、眼圈、前肢围胸一圈和后肢是黑色的,其余的地方是白色的。

(5)因为大熊猫可爱、珍稀,又是中国独有,所以是中国的国宝。

二、1.示例:查阅图书、报刊,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2.(一)(1)一外形生活习性珍惜

(2)比喻

(3)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和希望人们珍惜大熊猫的感情。

(二)(1)三(2)外形

(3)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大熊猫喝水的过程;大熊猫很淘气。

(4)第一篇文章除了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外,还表达了希望人们珍惜大熊猫的感情;第二篇文章主要表达了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三、1.A

2.喜爱

3.外形生活习性

4.(1)外形生活习性喜爱

(2)比喻拟人

(3)总—分—总

七年级语文(下)国宝大熊猫

国宝大熊猫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个奇妙的自然界里,动物永远作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可能回答:喜欢澳大利亚的树熊。喜欢南极的企鹅。我喜欢中国的大熊猫。)刚才同学讲到世界各地的许多动物,其中李明同学特别喜爱大熊猫,那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大熊猫?(学生可能回答:活泼可爱的动物。大熊猫毛色黑白相间。它走路懒洋洋的。它最爱吃竹子。大熊猫会爬树。)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大熊猫,讲得都不错。老师这里有一张大熊猫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教师投影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学生纷纷举手,结合图片谈对大熊猫新的认识)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那么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文,近距离地观察大熊猫的神奇世界。(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研析新课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对生僻字、词作适当标注。(学生阅读课文) 好!请几位同学找找文中有哪些字、词的读音应尤为注意。 (学生可能回答:“憨态可掬”的“憨”。“笨拙”的“拙”。“濒危”的“濒”。“璀璨”二字和“繁衍”的“衍”。)大家听完后,你同意刚才几位同学的意见吗?能否对刚才同学的发言评价一下?(学生发言) 教师评价:这几位同学评价很准确,说明他们不仅听得认真,而且发言很有见解。下面,我们回到文章的题目上。标题中的“大熊猫”是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么你们能否从题目找出大熊猫的特点。(学生回答:是国宝。)国宝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大熊猫的珍贵。) 很好!大熊猫是非常珍贵的。那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独立思考后,同桌间讨论。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讨论) 许多同学都举手了,那么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究竟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 (学生回答:课文17小节中“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对。这位同学一下子找准了17小节,我们一起把17小节来读读,看看大熊猫珍贵的原因何在? (生齐声朗读后,学生回答) 对,是大熊猫“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的特点使大熊猫很珍贵。 (师边概括边板书) (二)同学们再思考思考,前文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这三个特点。 (学生快速在文中找,并作圈点,然后举手) (学生可能回答:课文第6小节“大熊猫……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可以看出它体态可爱。 课文第4小节“大熊猫……摇摇晃晃在草地上玩耍”,也可看出它体态可爱。) 师:第4小节的确把大熊猫写得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在这节中作者如何来写熊猫体态可爱的。 (学生可能回答:我认为这节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很生动。拟人和排比。“有时……有时……有时……”是排比手法,“悠然自得”,“漫不经心”“摇摇晃晃”是拟人的动作。) 师:对。这些修辞手法把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的模样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还有哪些地方较明显地表现大熊猫的特点呢? (学生可能回答:课文第15小节,“正因为……只有1000只左右”,这处突出了大熊猫数量稀少。)

《国宝大熊猫》

《国宝大熊猫》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介绍国宝——大熊猫的说明文,作者从大熊猫温驯的性格、名字的来历、生活习性、繁殖能力等方面对大熊猫进行介绍。运用了引资料、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用生动、准确、风趣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我们的国宝。 学习本课的目的 1.引导学生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 2.锻炼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3.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在教学中宜采用参观引趣法、板书引趣法、电教引趣法、导读启发式、讨论式等手段。 二、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可视条件播放多媒体有关大熊猫的资料片或展示大熊猫图片,让学生先描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并谈谈自己了解的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设计说明】此环节作为导入部分,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提示学生注重知识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索。学生发言后,教师可

总结导入本课:同学们刚才描述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也谈了不少有关大熊猫的知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先生是怎样介绍大熊猫的样子的? 他在文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二)学生阅读课文,探讨问题 1.学生找出文中关于大熊猫外形特征的描写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文中的描写和《辞海》中的相关文字,以及学生自己的发言相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结合“探究·练习”第二和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进一步品味文中形象生动的语言。 【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思考题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文中介绍了有关大熊猫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可采用小组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小组互动,探究说明方法。为了说明大熊猫的有关知识,文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它的作用。 5.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国宝”?文中介绍了大熊猫“天天”和“宝宝”到德国的情景,“兰兰”在日本的情况,还有“绍绍”在西班牙受到的礼遇。这些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国宝大熊猫》习作范文

范文一: 大熊猫的自我介绍 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大熊猫。但我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 我长得特别可爱。圆圆的脑袋上是一对半圆形的黑耳朵,白白的脸上有一双黑亮的眼睛,眼睛周围长着一圈八字形的黑茸毛。这圈黑茸毛让我看起来十分有个性,像戴着一副大墨镜。还有我的鼻子高高挺挺的,配上一个小小的黑色鼻头,可俏皮了。我的脖子那一圈是黑色的,像戴着一个黑色的围脖。短短粗粗的四肢上长满了黑色的毛。我还有一条白色的小尾巴,这条尾巴很小,也许我不说你还以为我没有尾巴呢。 我住在四川的高山竹林中,这里环境优美,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空气也很新鲜,最重要的是那成片翠绿的原始竹林可以满足我这个大胃王的需求。说到吃,我偷偷地告诉你,我的食量可大呢,一天要吃差不多二十千克竹子。 唉,说了半天,我都感觉饿了,我要去吃竹子了,拜拜! 名师点评:小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了大熊猫的样子、生活地区、食量,其中重点写了大熊猫的样子,习作详略得当,语言活泼。 范文二: 可爱的大熊猫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动物园。一进动物园,我就直奔大熊猫馆,因为大熊猫是我最喜欢的动物。 大熊猫真可爱!它的身体胖乎乎、圆滚滚的,像个大绒球似的。它的头、身子和尾巴是白的,耳朵、四肢和脖子那一圈是黑的。最有趣的是它的眼睛,那黑亮的眼睛周围长了一圈黑色的细茸毛,就像戴着一副大墨镜。饲养员告诉我们,大熊猫的眼睛虽然长得很酷,但它的视力不好。 大熊猫很喜欢吃竹子,饲养员采摘了很多新鲜的竹子放在大熊猫馆。这不,

那只大熊猫正在啃竹子呢。饲养员还对我们说:“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存数量很少。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大熊猫,其他国家的大熊猫都是中国赠送的,大熊猫是中国对外传达友谊的使者,所以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大熊猫这么可爱,又是我国的国宝,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们。 名师点评:习作内容丰富,详略得当。小作者描写了大熊猫的外形,介绍了大熊猫爱吃竹子的特点,通过饲养员的介绍说明了大熊猫被视为国宝的原因。其中大熊猫的外形,以及被视为国宝的原因两方面写得比较具体,其他内容则简洁。范文三: 国宝大熊猫 星期一的下午,老师带我们观看了一部《走近大熊猫》的纪录片。它让我了解了好多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大熊猫是哺乳动物,它既不是猫也不是熊。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大熊猫数量稀少,它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二是大熊猫是生物界的“活化石”,已经在地球上至少生存了八百万年;三是大熊猫是中外友谊的重要象征之一,经常被赠送到一些友国。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因为那些地方自然环境好、气候宜人、竹林茂盛。现在为了保护大熊猫,动物园有一些刚出生的熊猫宝宝由饲养员精心饲养至成年后,也会被送到那些地方,因为它们天生就是属于大自然的。 刚进入大自然,大熊猫们还有些不适应,有时还会饿肚子。慢慢地,它们寻找食物的能力加强了,也学会了躲避其他动物的攻击,便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山林中了。 大熊猫是国宝,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希望大家都能行动起来,善待它们,保护它们,让它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地生活。 名师点评:小作者通过观看纪录片,学习到了大熊猫的相关知识,写作角度很新颖。习作主要介绍了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的三个原因,大熊猫的分布地区,及成年大熊猫被放回大自然的情况。习作构思独特、内容丰富,突出了我们要善待、保护大熊猫的主题。

《国宝——大熊猫》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是“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会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选自叶永烈《国宝——大熊猫》,有删节) 1.选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运用___________顺序分别介绍了大熊猫名称的由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况。 2.结合全文说说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3. 这句话中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请你谈谈大熊猫被推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理由。

七年级下语文17课《国宝大熊猫》学案

国宝—大熊猫 叶永烈 预习提示: 1、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标段序,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并自 主解决本文的生字、生词。 嬉(x ī)戏濒(bīn )危笨拙(zhuō)璀(cuǐ)璨(càn )苔藓(xiǎn )山麓(lù)栖(qī)息分娩(miǎn ) 诞(dàn )生呵(hē)护拯(zhěng )救繁衍(yǎn ) 翌(yì)日 2、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自主解决,抓住要点。) 3、概括各段主要内容。(一句话简要概括) 4、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征。 5、理清文章说明顺序。(找出相关语句来分析) 6、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结构、主旨示意图。 7、找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8、分析本文的说明语言。 9、每课一得(内容、写法、感悟) 学习目标: 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及形象的说明语言。 学习重点: 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学习难点: 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及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猜猜我是谁? A、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松鼠 B、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窜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鹿 C、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大象 D、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大熊猫 二、播放〈大熊猫影片〉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及形象的说明语言。 四、交流预习笔记 五、走进熊猫乐园 (把握各段内容)(2个小组) 熊猫天天宝宝:(1——5)关键词:德国柏林机场 2段外貌 4段嬉戏表演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世界上最负盛 名的濒危动物貘《尔雅》《上林赋》熊猫兰兰:(6——7)关键词:体态(四肢尾巴)毛色(头和身躯) 长相俊俏神态温驯优雅活泼同各国友好往来 1972年十月上野动物园“熊猫热”1979年9月离世熊猫隐士:(8——9)关键词:生活环境(室内不习惯) 分布地域(四川、甘肃)嫩竹清泉“竹林隐士” 熊猫XX:(10——12)关键词:得名来历食性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熊猫绍绍:(13——15)关键词:性情孤僻繁殖能力低存活难产仔大喜事众熊猫:(16——17)关键词大熊猫之所以珍贵的原因(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 保护措施 13个自然保护区 六、展示结构主旨示意图 (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3个小组) (要求:讲解透彻明了,不重复, 形象生动的说明————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 A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大熊猫的举止神态 2 段 4段 6 段 12段最后)————突出了熊猫可爱、机警的特点。 B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4段 6段 9段 12段) ————形象生动地说明大熊猫“体态可爱”的特征。 C结合有关内容穿插了一些关于大熊猫的故事(1-3段 5段 7段10段15段)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情趣,使文章更有可读性。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7:国宝大熊猫》教案

课题习作7:国宝大熊猫教案课型习作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资料和问题提示,能抓住特点,介绍大熊猫,并能有顺序地写下来。 2.养成良好的说写习惯。继续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 教学 重点抓住特点有顺序地介绍大熊猫。 教学 难点介绍得生动有趣,把你的观察和感受写清楚。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 钟 一、创设情境谜语激趣 1. 动物世界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鹦鹉会说话,大 象会搬东西,萤火虫会引路,蚯蚓会松土……这些生活中 奇妙的动物现象,相信你们也一定观察到了不少吧! 2.今天我们要来写一写一种动物,先来猜猜,它是什 么动物呢?这种动物你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2) “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 叶。” 3.是的,是大熊猫,你猜对了吗?同学们,大熊猫人 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大熊猫。 【设计意图:为了营 造轻松愉快地氛围,用 猜谜的形式把学生带入 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说 自己对大熊猫的了解, 激发学生想说、乐说的 愿望。】 新课 教学()分钟二、利用资源学习表达 1.(课件出示3:大熊猫图片) 对于大熊猫,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如下:(课件出示4) (1)大熊猫是猫吗? (2)大熊猫吃什么? (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4)大熊猫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 (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设计意图:问题 引领,资料展示,教给 学生写作的方法,解决 一些疑难问题,减轻了 写作的难度,理顺了写 作的思路。】

...... 2.师随生的回答,在题目下板书:外形(样子);生活习性;为什么被视为国宝。(板书:外形(样子)生活习性为什么被视为国宝) 3.(课件出示5) (1)可以参考以上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 资料,围绕上面的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2)学生上台说。 提示:说的同学要清楚、完整、流利;听的同学要专心、认真,想补充时要先举手。 (3)小组内说,互相提意见、补充,再推选代表上台说。(4)组织学生参与评价。评价时,重鼓励,少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有顺序地说,以鼓 励为主,激发学生说好的信心。] 三、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1.师:刚才很多小朋友都介绍了国宝大熊猫,说得很好,我知道还有很多的小朋友想上台来说,可是课堂上不 可能让每个小朋友都来说。怎么办呢?对,你可以写,就 是把自己关于大熊猫的想法写下来。写完后你们就可以互 相交换着看,这样,不就让大家都知道你想说什么了吗? 提示:写得时候每段前面要空两格。 2.学生写,老师巡视、指导。 3.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 还需要不需要补充新的内容。 4.可以跟同学交换习作,互相检查一下,对问题的解 答是不是准确。 【设计意图:不着痕迹地指导学生从说到写,进行牵移,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修改,尽量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写作的快感。可以欣赏自己的,也可以欣赏别人的;可以一句话,也可以欣赏一个词语。。】 【设计意图:书写

国宝大熊猫--公开课教案知识讲解

国宝大熊猫--公开课 教案

十七国宝——大熊 2017/3/24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说明。 3、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品语言、析方法”及课题) 一、由熊猫图片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预习验收 1.我来读 2.“熊猫知识”竞答 四、释题(板书:珍贵) 五、感知熊猫 浏览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哪一句概括介绍大熊猫是“国宝”?大熊猫之所以珍贵的原因是什么?(请分别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找出后,齐读) 2、课文介绍了大熊猫的哪些方面的知识?(阅读第6节、第9节、第11-15节)(方法提示:抓中心句及关键词)(小组讨论) 六、亲近熊猫 每个方面有什么特点? 明确: 1、外形特点:可爱(板书:可爱) 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2、1-3节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第5小节引用古籍说明什么? 先写珍贵,然后再写珍贵的原因,这就是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 (板书:由果到因) 七、品读熊猫 (一)赏析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语言,大声朗读后赏析。 (先让学生自由发挥,找出相关句子赏析,教师后补充。) 教师补充: 1、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

赏析:运用比喻,突出大熊猫两个眼眶的面部特征,形象逼真,富有情趣。 2、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赏析:运用拟人、排比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大熊猫的憨厚可爱。 比较语言特点和效果(齐读) (A)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辞海》(B)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短,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幅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国宝—大熊猫》(二)赏析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句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赏析。 第11段: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第12段: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 第13段: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 第14段: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三)合作探究:说明方法 课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提示:讨论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此环节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补充。) 教师补充: 1、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 明确: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大熊猫喜欢人烟稀少的僻静环境,喜欢泉水丰富、竹类众多的地方。 2、第5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 明确:主要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尔雅》、《上林赋》等古籍中的关于大熊猫的记载,进一步说明了大熊猫的珍贵由来已久的特点,更具有说服力、增强说服力。补充:教师介绍“引用”的说明方法 3、第7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国宝大熊猫 公开课教案

十七国宝——大熊 2017/3/24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说明。 3、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品语言、析方法”及课题) 一、由熊猫图片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预习验收 1.我来读 2.“熊猫知识”竞答 四、释题(板书:珍贵) 五、感知熊猫 浏览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哪一句概括介绍大熊猫是“国宝”?大熊猫之所以珍贵的原因是什么?(请分别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找出后,齐读) 2、课文介绍了大熊猫的哪些方面的知识?(阅读第6节、第9节、第11-15节)(方法提示:抓中心句及关键词)(小组讨论) 六、亲近熊猫 每个方面有什么特点? 明确: 1、外形特点:可爱(板书:可爱) 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2、1-3节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第5小节引用古籍说明什么? 先写珍贵,然后再写珍贵的原因,这就是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 (板书:由果到因) 七、品读熊猫 (一)赏析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语言,大声朗读后赏析。 (先让学生自由发挥,找出相关句子赏析,教师后补充。) 教师补充: 1、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

赏析:运用比喻,突出大熊猫两个眼眶的面部特征,形象逼真,富有情趣。 2、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赏析:运用拟人、排比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大熊猫的憨厚可爱。 比较语言特点和效果(齐读) (A)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辞海》(B)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短,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幅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国宝—大熊猫》(二)赏析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句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赏析。 第11段: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第12段: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 第13段: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 第14段: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三)合作探究:说明方法 课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提示:讨论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此环节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补充。) 教师补充: 1、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 明确: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大熊猫喜欢人烟稀少的僻静环境,喜欢泉水丰富、竹类众多的地方。 2、第5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 明确:主要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尔雅》、《上林赋》等古籍中的关于大熊猫的记载,进一步说明了大熊猫的珍贵由来已久的特点,更具有说服力、增强说服力。补充:教师介绍“引用”的说明方法 3、第7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 一、习作要求 1.围绕大熊猫,走近它,了解它,和它交朋友,向别人介绍它。2.搜集资料,了解大熊猫。 (1)大熊猫是猫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熊猫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习作,写出自己的发现的感受。 二、方法训练 1.为了更好地了解大熊猫,你打算通过哪些方式搜集资料?请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同步练习及答案(新修订)

习作:国宝大熊猫 一、习作要求 1.围绕大熊猫,走近它,了解它,和它交朋友,向别人介绍它。 2.搜集资料,了解大熊猫。 (1)大熊猫是猫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熊猫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习作,写出自己的发现的感受。 二、方法训练 1.为了更好地了解大熊猫,你打算通过哪些方式搜集资料?请写出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文引路,比较写法。 (一)大熊猫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大熊猫”,并不是我长得大,我小时候也叫“大熊猫”,因为“小熊猫”是另外一种动物。我的英文名叫Panda,你们应该认识我,但不那么深入地了解我吧,让我来做个自我介绍吧。 我长得可奇特了,毛色黑白相间,肩膀黑黝黝的,如同披了一件黑披风。身体肥嘟嘟的,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犹如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一样惹人喜爱!我的耳朵圆圆的,长着黑眼圈,好像没睡醒的样子,又像戴着一副墨镜,真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博士呢! 我出生时可小了,比人的大拇指稍微大一些,还和刚出生的老鼠差不多大。我还是哺乳动物,我吃的食物非常特殊,主要有竹子、笋等。我吃东西的样子也很特别,只见我抓起一根竹子,咬断后放在嘴巴里使劲地咀嚼,直到把竹子咽进肚子里。吃完后,我还不时摸一摸肚皮呢。夜深了,我要睡觉了,我只要一躺下就能睡着。有时睡不着就摸摸肚皮,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 现在雌性大熊猫不孕率很高,大熊猫的数量不多,请人们珍惜我们吧! (1)文章采用第________人称自述的形式介绍了大熊猫的________、

国宝——大熊猫(阅读答案)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1.选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运用逻辑顺序分别介绍了大熊猫名称的由来、食用习惯、活动范围、繁殖、生长状况等情况。(2分) 2.结合全文说说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2分) 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具有研究古代哺乳动物的珍贵价值 3.“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 ..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2分) 不能删去。原因:“最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它比较客观地说明了熊猫每昼夜的竹子食用量,删除后意思的表达就绝对化了,容易被理解为每天只食用15到20公斤。 4.选文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2分)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说明;作用:充分说明了大熊猫繁殖能力低,且不易成活,进一步突出了大熊猫的珍贵。(2分,答出一种说明方法1分,答对说明作用1分) 5.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请你谈谈熊猫被推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理由。(2分) 因为作为国宝的熊猫来自广袤的森林,熊猫追求新鲜,充满力量,无拘无束,是个可爱的动物,无论走到哪里,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笑声。他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精品教案

习作《国宝大熊猫》 教学目标: 1.根据资料和问题提示,能抓住特点,介绍大熊猫,并能有顺序地写下来。 2.养成良好的说写习惯。继续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有顺序地介绍大熊猫。 教学难点: 介绍得生动有趣,把你的观察和感受写清楚。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激趣 1. 动物世界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鹦鹉会说话,大象会搬东西,萤火虫会引路,蚯蚓会松土……这些生活中奇妙的动物现象,相信你们也一定观察到了不少吧! 2.今天我们要来写一写一种动物,先来猜猜,它是什么动物呢?这种动物你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 “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 3.是的,是大熊猫,你猜对了吗?同学们,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大熊猫。 二、利用资源学习表达 1.(课件出示:大熊猫图片)

对于大熊猫,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如下:(课件出示) (1)大熊猫是猫吗? (2)大熊猫吃什么? (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4)大熊猫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 (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国宝? 2.师随生的回答,在题目下板书:外形(样子);生活习性;为什么被视为国宝。(板书:外形(样子)生活习性为什么被视为国宝) 3.(课件出示) (1)可以参考以上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围绕上面的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2)学生上台说。 提示:说的同学要清楚、完整、流利;听的同学要专心、认真,想补充时要先举手。 (3)小组内说,互相提意见、补充,再推选代表上台说。 (4)组织学生参与评价。评价时,重鼓励,少批评。 三、由说到写,实现牵移 1.师:刚才很多小朋友都介绍了国宝大熊猫,说得很好,我知道还有很多的小朋友想上台来说,可是课堂上不可能让每个小朋友都来说。怎么办呢?对,你可以写,就是把自己想对老师、同学说的话写下来。写完后你们就可以互相交换着看,这样,不就让大家都知道你

习作·介绍国宝大熊猫(教案)

习作·介绍国宝大熊猫 教学目标: 1.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搜集国宝大熊猫的相关资料信息。 2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从不同方面介绍国宝大熊猫。 3.语句要通顺,调理要清晰,内容要清楚明白。能适当的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整合大熊猫的信息,从不同方面介绍大熊猫。 教学难点:能恰当的用上一定的说明方法,文从字顺,条理清晰地写作。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大熊猫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大熊猫的图片,交流搜集的大熊猫的信息。 1.同学们见过真的大熊猫吗?在哪见过?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出示大熊猫图片,让学生再现生活场景,便于学生思维的激活,激起表达的欲望。为后面的话题交流创设了轻松地氛围。】 2.教师讲述,明确任务: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节 课我们从不同方面来介绍大熊猫,让我们通过交流多一些对它的了解认识。 3.出示交流的问题 (1)大熊猫是猫吗? (2)大熊猫吃什么? (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4)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 (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 4.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样子门类分布食物数量……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提取信息的学习意识,为接下来的写作梳理提纲。】 5.明确写作要求 (1)整合信息,确定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介绍。 (2)信息要准确,语句要通顺,内容要清楚,结构要完整。 (3)会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6.整合资料,自主写作。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1.教师随机抽取小组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展示学生作品,先学生评价,老师再补充评价,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作品展示,更能彰显学生的成就,提升写作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认知,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组内互评,互改,教师巡视,相机关注指导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相互提升。】 三、整理誊写 板书设计: 介绍国宝大熊猫 整理信息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 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搜集国宝大熊猫的相关资料信息。 2.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从不同方面介绍国宝大熊猫。 3.语句要通顺,调理要清晰,内容要清楚明白。能适当的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习整合大熊猫的信息,从不同方面介绍大熊猫。 2.能恰当的用上一定的说明方法,文从字顺,条理清晰地写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观察图片: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 ◆大熊猫是猫吗? ◆大熊猫吃什么?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 ◆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这次习作,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二、审核指导 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这次习作的主题就是让我们围绕大熊猫的外

形、生活习性、生长的环境等方面来进行描写,突出大熊猫的特点。 三、思路导航 1.如何突出大熊猫的特点呢? 我们全面地了解大熊猫后,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并要抓住几个方面突出大熊猫的特点。 2.在观察完后,应该怎样去写呢? 在习作之前我们要围绕文中提供的信息(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吃什么?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等)来进行搜集资料。 还可以参考文中图表提供的信息,还可以再查找大熊猫的其他资料来进行补充,然后把这些信息经过分析整理后,进行写作,突出大熊猫的特点。 四、技法点拨 1.搜集资料,全面了解。 如何搜集资料? 根据文中提供的几个大熊猫的问题和信息来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利用互联网、书籍、电视、广播、身边的人物等资源从大熊猫的外形、生活习性、生长环境、价值等方面来了解大熊猫。 2.整合信息,突出特点。 从搜集来的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分析、筛选、处理,整合出三个方面左右的信息来突出大熊猫的特点,以备写作时能合理地运用。 3.抓住特点,具体描写。 具体的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在搜集整理大熊猫信息的时候,就大熊猫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就按照一定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7课《国宝大熊猫》教案设计

国宝——大熊猫 课题《国宝——大熊猫》课型新课 时 1 整合时间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小组调查研究,关注我国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3、举行辩论会,讨论大熊猫的生存繁衍问题。 4、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重点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准确、形象生动的说明。 难点 突破 策略 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课前 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事物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设计详案集体交流意见 一、组织学生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象片段,增强学生对熊猫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国宝”的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也可以让学生描绘一下大熊猫的特征。(只要抓住特征就 可。)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国宝——大熊猫》。 二、释题:本文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 1、课文标题“国宝——大熊猫”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 “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 2、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 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 这国宝究竟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嬉(xī)戏憨(hān)态可掬(jǖ) 濒(bīn)危璀璨(cuǐ càn) 邛崃(qióng lái) 浩瀚(hàn) 栖(qī)息孤僻(pì) 分娩(miǎn) 翌(yì)日繁衍(yǎn) 四、整体感知,研读课文 1、你能筛选有效信息,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介绍我吗? 1、我的家族史 2、我的“家” 3、我的明星路 4、我的名字由来 5、我的外貌 6、我的饮食习惯 7、我的生儿育女 8、我的价值 外形特点:可爱 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五、探究:请你谈一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过去的一万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的侵噬属于大熊猫的自然领地,迫使大 熊猫退缩隐居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高山深谷之中。大熊猫之所以能在自然历史的 巨变中神奇的幸存至今,可能得益于它知难而退,与世无争!然而大熊猫目前已处 于极危状态。50年代至今,其栖息地已消失4/5,现仅存一万余平方公里,分布于 30多个县境内。种群数量下降到1000只以下,且被分割成20个孤立的小种群。这 种小种群随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势必导致大熊猫适应、繁殖和对疾病抵抗等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