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餐后2h血糖监测对于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意义

餐后2h血糖监测对于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意义

餐后2h血糖监测对于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意义
餐后2h血糖监测对于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意义

餐后2h血糖监测对于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餐后2h血糖水平对于诊断糖尿病的意义。方法选择1 047例糖尿病疑似患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别以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比较。以餐后血糖为诊断标准仅为以空腹为诊断标准漏诊率的1/8。结论2h pg做为诊断标准更有利于患者及早发现、控制糖尿病,也更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6-135-02

significance of 2h pg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zou chunxia

longchuan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hey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heyuan 517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st plasma glucose and the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and assessed the role of 2h pg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thods ogtt was carried out on 1047 patients and 2h pg and fpg level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misdiagnosis rate by 2h pg was only 1/8 of that by fpg. conclusion the result shows 2h pg is more sensitive for diagnosis diabetes than fpg. [key words] fpg;2h pg;diabetes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同时社会开始进入老龄化进程,因此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代谢异常疾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都已有不同程度的上升[1]。近年的统计显示,糖尿病已成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类疾病后的第三大健康杀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的缺乏,尤其是对餐后2h血糖监测关注的不足,导致在某些无症状下,未能及时确诊患者的血糖异常和糖耐量受损,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除了监测空腹血糖,血糖控制良好与否还取决于餐后血糖水平[2],因为在糖尿病病程早期,β

细胞代偿功能还未受影响,虽然胰岛素分泌已出现缺陷,但仅表现为胰岛素高峰期延迟,难以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一致,但此时空腹血糖水平仍表现正常。长期餐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更可能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所以定期监测餐后血糖使其达到正常水平是必不可少的[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单位体检科的配合下,对工厂和企业体检人员中糖尿病或疑为糖尿病的对象共1 047例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1 047例参与检测对象中,男523例,平均年龄(49.8±7.3)岁,女524例,平均年龄(52.1±6.7)岁。

1.2 研究方法

ogtt按照who标准监测口服75g葡萄糖后2h的血糖变化情况。血糖水平的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本研究中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特征

最终糖尿病诊断结果为阳性与阴性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平均腰臀比、体重指数(bmi)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血糖病理分布

统计1 047例检验对象的fpg与2h pg,绘制病例分布图。因为fpg为ada建议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而2h pg为who建议的标准,因而fpg按照ada建议的5.6与7mmol/l为切点,2h pg按照ogtt 的who建议的7.8与11.1mmol/l为切点。

由图1可以看出,若以who建议的2h pg高于11.1mmol/l为诊断标准,则共有17+871=888人确诊为糖尿病阳性,若以ada建议的fpg高于7mmol/l为诊断标准,则仅有3+871=874人确诊为糖尿病阳性。由此可见,若按照fpg为诊断标准,则有17人因空腹血糖低于7mmol/l而漏诊,漏诊率为17/1047≈1.6%,而以2hpg为诊断标准,则仅有3人因餐后血糖低于11.1mmol/l而漏诊,漏诊率为3/1047≈0.2%,漏诊率仅为fpg标准的1/8。因此2hpg作为诊断标准具有更高的预警能力。对于已经表现出症状的疑似患者,较低的漏诊率才更有利于进一步检查,做好干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血糖注意事项及记录表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血糖注意事项 及记录表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家庭自测血压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富裕了,但是患高血压的病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如何检测高血压呢不是只能在医院才可以监测和治疗,在家咱们照样可以检测,下面就是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 家庭血压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仪器,并进行血压测量知识与技能培训: 1) 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BHS和AAMI、ESH)。 2) 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3135/85mmHg,与诊室血压的140/90mmHg相对应。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老年病科林海 3) 测量方案:目前还没有一致方案。一般情况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1天测量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量2-3遍,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4) 家庭血压适用于: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白大衣高血压识别;难治性高血压的鉴别;评价长时血压变异;辅助降压疗效评价;预测心血管风险及预后等。 5) 最好能够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6) 家庭血压监测是观察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间长期变异情况的可行方法,未来通过无线通讯与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控制系统将可实现血压的实时、数字化监测。 7) 对于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高血压的人和不是高血压的人,血压都会有一个波动,一般凌晨和上午会高,晚上睡觉的时候会低,总会有一个波动,这是自然的现象。另外大量的资料证实,去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比在家庭测量血压高5个毫米汞柱,比如诊断高血压,140/90以上是高血压,但是家里的自量血压是135/85,就相当于诊室的140/90了,所以家里测的血压低一些。 测血压之前一定要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血压,然后就是把上臂裸露出来,冬天冷了把毛衣脱下来,穿个单衣也可以,袖带绑的松紧合适。 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或者血压没有控制好,用药以后血压还是比较高的,或者血压波动比较大的,对于这些人就让他连续测量一个礼拜,上午是6点到9点之间测一次,下午6点到9点再测一次,连续测7天,把第一天的血压去掉,仅仅统计后6天的12次血压,这后6天血压的平均值就为治疗药物使用的参考值,比如这6天血压的平均价值是150,就用点降压药,如果这6天血压是130,可能就不用药物,有一天可能测下来的150,某一天测下来120、130,这样平均算反映真实的水平。如果血压控制的比较好了,控制在130、80了,一般每个礼拜测一次就可以了,上午测一次,6点到9点之间测一次就可以了,也没有必要频繁的去测量血压,最好是6点到9点之间固定一个时间比较合适。 自测血压的正常高限就是135/80,小于120/80,过去叫理想血压,现在也叫正常血压。 通过上面的内容与描述,我想大家对高血压的自测有了认识了吧,希望上面所写的可以帮助到家。让大家正确的人是高血压,积极的配合治疗!

糖尿病试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测试题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部分) 一、判断题(50题) 1.糖尿病综合治疗目标不仅是血糖达标同时包括血脂、血压、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目前2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 3.2型糖尿病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4.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最具有特征性的是微血管病变?。() 5.鉴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主要症状是神志改变。() 6.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酸。() 7.补充体液、电解质和应用胰岛素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疗方法。() 8.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9.空腹血糖正常为3.9-5.6mmol/L() 10.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取血前4-12周血糖的总水平。() 11.血浆胰岛素和C-肽的测定有助于诊断糖尿病。() 12.磺脲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13.二甲双胍餐前餐中餐后服用效果一样。() 14.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15.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高渗昏迷宜选用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16.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每小时静脉滴注2~6UR。() 17.成人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 18.低血糖的症状或表现包括手抖、心悸、饥饿感、便频。() 19.对于功能性低血糖病人,为减少低血糖发作应予低纤维饮食。() 20.若患者尿量为2000ml/d,尿比重为1.028,此时应考虑患者糖尿病可能。() 21.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 22.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冠心病。() 23.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是血肌酐水平升高。() 2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 25.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一年一次检查眼底。() 26.胰岛素治疗时,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只根据一次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 如何确定知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 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妊娠期的患者; 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值是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空腹血糖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空腹血糖的意义 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可以反映头一天晚间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它受到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的干扰; 空腹血糖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 空腹高血糖有三种常见情况: 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黎明现象: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血糖1.0毫摩尔/升以上者可诊断;

确诊糖尿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诊断糖尿病的首选 1.诊断糖尿病的首选 1.1。葡萄糖耐量测试,胰岛素,C肽释放测试:此检查是糖尿病身体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葡萄糖耐量测试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诊断测试。它用于测量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如果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 / 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 mmol / L,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在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同时,可以采集血样来测定胰岛素和C肽,以了解葡萄糖负荷下胰腺B细胞的最大分泌能力,有助于判断胰腺B细胞的储备功能。,尤其是治疗方法的选择。 诊断糖尿病的首选 1.2糖基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血糖均能反映一定时间的血糖值,其结果会受到许多意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

1.3。空腹血糖测试:空腹血糖测试是糖尿病常规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在医院通过生化分析仪抽取血液来检测静脉血糖,更常用的是家用血糖监测试纸检测是指血糖,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葡萄糖氧化酶反应获得结果的,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2.糖尿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如下: 目前,糖尿病的最新诊断标准是糖尿病症状。空腹后,静脉血浆葡萄糖含量大于或等于200mg / dl(11.1mmol / L)或140mg / dl(7.8mmol / L)时,可随时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结果可疑,应进行OGTT(成人口服葡萄糖75克)。儿童的体重应为1.75g / kg体重,总剂量不应超过75g。如果2小时的血糖水平大于或等于200mg / dl(11.1mmol / L),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糖耐量减低(TGT)定义为血糖含量> 140 mg / dL至<200 mg / dl。 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该病的发作是隐性的,易于错过诊断,但超重和肥胖占大多数。尽管餐后血糖升高,但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例如疲劳,视力模糊,外阴瘙痒,阳imp等。并发症通常是首先出现的症状,例如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疾病。低血糖很容易出现,这可能

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4-06-26T13:23:27.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贾慧雪 [导读] 侧脑室引流是一种紧急颅内减压术,可以迅速降低颅内压,预防或纠正脑疝。 贾慧雪 (青海红十字医院中医糖尿病科青海西宁 810000)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251-02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一旦患上需终生治疗、自我管理、自我监测、自我治疗显得非常重要。便携式血糖仪的发明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在家进行血糖自我监测,提高了治疗效果。但是,大多数患者在自我血糖监测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对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我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要点。 1 临床资料 2013年5月~12月期间住院病人892人,其中,男584人,女308人,年龄30岁以下的27人,30~40岁的115人,50~60岁的272人,60岁以上414人,初诊糖尿病病人372人。 2 调查方法 病人入院第一天,使用访谈式开放式自设问卷调查。(1)当问到在家里是怎么测血糖的?35%病人无血糖仪,感到不舒适则到医院测,时间不定;(2)对于你是如何选择血糖仪的?50%的病人认为根据价格选择血糖仪,不知道如何判断精准度;(3)你知道什么时候测血糖吗?不同时间血糖值有什么不同意义?90%病人认为血糖监测不是很重要,也不知道何时测血糖及各位点血糖值的意义。 3 健康教育要点 (1)首先让患者重视自我血糖监测的意义 a帮助治疗实现平衡 b阻止并发症的到来 c避免药物带来伤害 d避免急症危及生命 e保护心血管的健康 (2)明确血糖监测的时间位点及意义。随机血糖:是指在任何时间所采取的的血液标本所测得的血糖值;空腹血糖:多指患者至少8小时没有热量的摄入或禁食过夜10~14小时;餐后血糖:指从第一口进食食物时开始计算时间到餐后2小时时的血糖;凌晨血糖:测定时间多为凌晨2~3时。(3)血糖控制目标及自我血糖监测方案选择。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时为良好,控制在≤7mmol/L时为一般,>7.0mmol/L时为差。非空腹情况下,血糖控制在4.4 ~8.0mmol/L时为良好,≤10.0mmol/L时为一般,>10.0mmol/L时为差[1]。(4)血糖仪选择和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购买血糖仪时,应选择一种精准度高,售后服务好,并且能保证长期供应的血糖仪。②选择一种易操作的血糖仪,在购买时要求销售人员为你示范,并确认你可以单独操作。③血糖仪的显示屏所显示的数字应易辨认。④最好选一种有“记忆”功能的血糖仪,以便将你测定的血糖值储存起来[2]。⑤为了减少检测误差,应对血糖仪进行定期的清洁和保养。⑥血糖试纸应存放在干燥的地方,温度在4~10℃,湿度在20%~80%为佳。同时,要避免试纸受到电磁波、微波的干扰。(5)自我监测血糖的技巧和要点。操作前温水洗手,然后手臂自然下垂15~20秒,使指端末梢血液充盈,一般选手掌的2~4指采血。穿刺部位应选择在手指掌面的两侧,不要选在掌面的正中或指尖,以减轻疼痛和减少创面感染的机会[3]。穿刺时一定要等消毒的酒精充分干燥,以免酒精对试纸的试药起反应,出现异常数值,干扰测定结果[4]。穿刺毕让血液自然流出,可让手指下垂,轻压手指根部,促进血液流出,切不可用力挤压穿刺部位,使组织液把血液稀释,导致测定结果降低。若血流不畅,应重新更换部位穿刺[4]。(6)建立血糖自我监测日记。患者应有自己的血糖自我监测日记,并养成每天记录的良好习惯,血糖自我监测内容应包括监测血糖,尿糖或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日期、时间与进餐的关系、测试结果。注射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的时间、种类、剂量,每次去医院看病时应带好您的血糖监测日记,并与医生讨论如何调查治疗。 参考文献 [1]自古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血糖控制目标及状态分类2007. [2]王国英.血糖自我监测有讲究,2009,03,糖尿病病友通讯. [3]宋梅.影响快速血糖仪测定的因素及护理对策.现代护理2006;12(19).1777-1778. [4]侯惠如,袁军,杨陆.对100列院外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状况的调查,现代护理 2004;10(6):500—502.

确诊糖尿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糖尿病诊断首选 1糖尿病诊断的首选 1.1条。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本试验是糖尿病体检中最重要的项目。葡萄糖耐量试验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诊断试验。用于测量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在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时,可以采集血液样本测定胰岛素和C肽,了解葡萄糖负荷下胰腺B细胞的最大分泌能力,有助于判断胰腺B细胞的储备功能。尤其是治疗的选择。 糖尿病诊断首选 1.2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血糖能反映一定时间内的血糖值,结果会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 1.3条。空腹血糖检测:空腹血糖检测是糖尿病常规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在医院里,血液可以通过生化分析仪来检测静脉血糖。家庭中比较常用的血糖监测试纸是指血糖。两种方法均通过葡萄糖氧化酶反应得到结果,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2糖尿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如下: 目前,糖尿病的最新诊断标准是糖尿病的症状。空腹后,当静脉血糖含量大于或等于200mg/dl(11.1mmol/L)或140mg/dl(7.8mmol/L)时,可随时诊断糖尿病。 如果结果可疑,应进行OGTT(成人口服葡萄糖75克)。儿童体重应为1.75g/kg体重,总剂量不应超过75g,若2小时血糖水平大于或等于200mg/dl(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糖耐量减低(TGT)是指血糖水平>140 mg/dL到<200 mg/dL。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该病的发病是隐性的,容易漏诊,但超重和肥胖占大多数。虽然饭后血糖升高,但只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视力模糊、生殖器瘙痒、阳痿等。并发症通常是第一症状,如高血压、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疾病。低血糖容易发生,这可能与控制低热量有关。当病人严重卧床不起、活动不足、低血糖或胰岛素剂量过大时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经常发生,如心血管和神经病变,尿路感染,肾脏疾病和眼睛疾病。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它通常发生在轻度糖尿病患者或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死亡率通常高达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习题及答案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姓名: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高血糖发病机制的是:( D ) A.胰岛素抵抗 B.应激 C.严重感染 D.肾上腺危像 E.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 2、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是:( A ) A.腹部 B.大腿内侧 C.臀部 D.手臂 E.静脉给药 3、以下哪种胰岛素属于速效胰岛素( B ) A.诺和灵 R B.诺和锐 C.诺和灵N D.甘精胰岛素 E.甘舒霖N 4、下列哪项指标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月血糖控制不佳( D ) A.尿糖阳性 B.血糖>30mmol/L C.尿酮体强阳性 D.糖化血红蛋白A1为% E.基础血浆C-肽水平低于400pmol/L 【B型题】

A.阴离子间隙增大 B.血浆乳酸5mmol/L C.尿糖阴性 D.空腹血糖L E.血钠155mmol/L 5、高渗性昏迷( E )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A ) 7、低血糖昏迷( C ) 8、糖尿病( D ) 9、乳酸性酸中毒( B ) 【多选题】 10、下列关于重症患者血糖控制中正确的说法是:( ABCDE ) A.解除应激因素 B.合理输注葡萄糖 C.静脉使用胰岛素 D.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E.一旦出现低血糖,静脉给予50%葡萄糖输入 二、简答题: 1、高血糖的危害: 答: 1.高血糖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2.高血糖也可降低补体的活性, 糖通过补体进行糖化作用, 和微生物竞争与补体的结合, 抑制调理作用。3.高血糖是加重机体能量代谢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度应激状态下的高能耗、高氧耗和高分解代谢更加重了机体能量储备的耗竭, 最终可以导致细胞水肿、溶解和器官功能衰竭。 2、患者发生高血糖的机制: 答:高血糖是由于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引起的。1)升糖激素在应激状态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过度兴奋,促分解激素, 如糖皮质激素、胰升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多, 而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 胰升糖素/胰岛素比例失调, 从而使糖异生增加, 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增加, 糖的生成速率明显增加。2)细胞因子在严重应激状态下, 来自不同组织的多种细胞因子对高血糖的产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知细胞因TNF-α主要通过调节胰岛素受体后信号的传导, 造成肝脏和骨骼肌对胰岛素耐受而使血糖增高。

糖尿病知识考试题

糖尿病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DKA早期临床表现包括口渴、多饮、疲倦。 2.糖尿病低血糖(Whipple)三联征是指低血糖症状和体征、血糖浓度<3.0mol 、血糖升高至正常时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 3.最轻运动持续3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强度运动持续 5 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4.无症状低血糖是指无明显低血糖的症状,但血糖≤ 3.9 mmol/L。 5.糖尿病的中医分类阴虚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兼证型、 阴阳欲绝型。 6.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骨关节病等。 7.酮体一般是指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 8.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轻度水肿、过敏反应、脂肪营养不良。 9.代谢综合征伴有的症状有: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中心型肥胖、微量白蛋白尿。 二、单项选择题 1.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D ) A. 25%-30% B. 35%-40% C. 45%-50% D. 55%-60% 2.合理的糖尿病饮食,脂肪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C ) A. 5%-10% B. 15%-20% C. 25%-30% D. 35%-40% 3.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A ) A.冠心病 B.眼底病变 C.糖尿病肾病 D.神经病变 4.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D )

A.血肌酐水平升高 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 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 A ) A.头晕、乏力B.恶心、呕吐 C.视物模糊D.意识改变 6.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 B ) A.两年一次B.一年一次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D.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 7.最易导致低血糖昏迷的降糖药是:( A ) A.优降糖 B.亚莫利 C.达美康 D.糖适平 8.胰岛素治疗时,以下控制血糖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为:( D ) A. 每日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 B.每日三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C. 每日四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D. 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9.产生抗药性最强的胰岛素 是(B) A 猪胰岛素 B 牛胰岛素 C 赖脯胰岛素 D 门冬胰岛 素 E 人胰岛素 10.鉴别是不是Somogyi现象的最好的方法 是(B) A 测早餐前空腹血糖 B 夜间多次测血糖 C 晚餐前测血 糖 D 测晚餐后2小时血糖 11.如何处理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反跳性高血糖(Somogyi)现象(C) A 减少饮食中总热卡 B 增加胰岛素剂量 C 减少胰岛素剂 量 D加用双胍类药 E 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12. 抢救体重约50kg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时,胰岛素用量为(A) A 4-6U/h B 7-10 U/h C 11-20 U/h D 21-30 U/h E 31-35 U/h

血糖监测登记表

血糖监测登记表

如何规范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频率及时间点均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决定: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频率与时间点 (1)生活方式干预以控制糖尿病的患者: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血糖监测来了解饮食运动对血糖影响并予以调整。 (2)服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每周 2-4 次空腹或餐后 2 h 血糖,或就诊前一周连续监测 3 天。每天监测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睡前这 7 点血糖。 (3)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需每周至少3天,每天监测5~7个时间点血糖,包括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睡前血糖,对于怀疑有黎明现象或苏木杰反应的患者应增加监测0AM和3AM的血糖,依据血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 ●基础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血糖并据之调整睡前胰岛素剂量; ●预混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晚餐前血糖,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 ●餐时胰岛素使用者:监测餐后或餐前血糖,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胰岛素剂量。 (4)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患者: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并据情况可实行较宽松血糖控制标准,包括: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直到血糖控制。注意因操作不当、血量不足、局部挤压、更换试纸批号校正码未更换、试纸保存不当等影响检查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频率:与毛细血管血糖反映的时间窗不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是临床上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建议在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测1次。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导读:本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作者:张艳辉 目前,糖尿病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能引起眼、心、肾及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寿命缩短,病死率高。因此,严格的监测血糖,使血糖长期达标,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血糖监测是综合治疗中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血糖监测可以了解病人24 h内动态血糖变化,有效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达标,避免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1].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能对病人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可自动监测共864个血糖值,在指导糖尿病治疗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我院内分泌科2009年10月投入使用CGMS,现把使用这项监测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CGMS监测的住院糖尿病病人共53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46岁——72岁,平均59岁;病程6年——17年。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使用仪器为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首先清洁双手,从冰箱内(0 ℃——8 ℃)取出探头,使其与室温接近(至少放置30 min),检查包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是否漏气。打开记录器,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完好,校对时间和血糖单位(mmol/L),清除记录器中前一个病人监测信息,设定编号。准备齐全用物至床前,确认病人身份,告知病人做这项监测的目的、意义,使其配合。将探头放置在助针器槽内,向下推动助针器托架,直到听到“卡嗒”的响声,取下探头前端胶布的透明衬纸。病人取平卧位,暴露腹部,在距肚脐5 cm以外作为穿刺点,用75%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乙醇挥发后取下针套将助针器(60°)的腿轻置于平铺的皮肤上扣动按钮,植入探头,轻轻向后退出助针器。偏瘦体质病人适当减少植入角度,但不应小于45°。按植入的角度向后缓缓拔出引导针针芯,撕下探头后端胶布的白色衬纸,固定好探头,等待至少5 min 后连接记录器电缆,用透明胶贴覆盖固定探头。开始初始化(INIT)60 min倒计时。初始化结束1 h,测第一个指血值并在5 min内输入记录器。 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者,每日应至少监测4次血糖,即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降糖药量。应用胰岛素泵者,每天需监测8次血糖,即空腹及三餐后,还应测餐前、夜间,以调整剂量。 当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它们能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措施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措施 陆菊明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2010-7-12 点击:2016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体内多种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等水平明显增高,导致应激性高血糖,这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明显。内外科的危重患者,不管是否有糖尿病史,此时常存在高血糖症和胰岛素抵抗。现结合近年来有关住院危重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试验,探讨此类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措施。 血糖控制标准受关注 2001年比利时van den Berghe等进行的Leuven研究发现,严格控制外科ICU危重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围(4.4~6.1mmol/L)可降低死亡率,该结果发表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在van den Berghe等随后的一项研究内科ICU危重患者结果却显示,强化治疗组的主要转归指标住院死亡率(37.3%)与常规治疗组(40.0%)相比无显著降低,但强化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许多国家的糖尿病诊治指南都纳入了上述研究结果。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指南对于危重患者血糖控制要求尽量接近6.1mmol/L。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指出,术后需要重症监护或机械通气的高血糖患者(>6.1mmol/L),通过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而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4.5~6.0mmol/L范围内可改善预后;但也提到较为保守的血糖目标(6.0~10.0mmol/L)在某些情况下更为合适。 严格控制血糖有风险 一些类似研究(如GLUCONTROL等)发现危重患者进行强化降糖治疗并未获益,VISEP 研究甚至因强化控制血糖组中低血糖发生率过高而被迫提前中止。2008年发表在《JAMA》的一项荟萃分析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即对于危重患者,强化控制血糖与住院死亡率降低无关,且可增加低血糖症的发生风险,但能降低败血症的发生风险。 2009年3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NICE-SUGAR试验结果,对Leuven的研究发

糖尿病判断标准

1980年及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1、有糖尿病症状。 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a、空腹血糖≥7.8mmol/L; b、一日中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 c、空腹血糖〈7.8mmol/L,但口服75%葡萄糖耐量试验二小时血糖≥11.1mmol/L 血糖高,吃的多,喝的多,排泄的多,消瘦,没有劲 按照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测早晨空腹血浆葡萄糖及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发现根据OGTT2小时后血浆葡萄糖≥11.1mmol/L,诊断糖尿病的人,其中30%空腹血糖<7.8mmol/L。说明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空腹血浆葡萄糖≥7.8mmol/L这一血糖值定的偏高,若仅以空腹血糖值诊断糖尿病,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则有1/3的糖尿病人会漏诊。根据Egypt等国家人群基础研究,以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126mg/dL)作为糖尿病新的空腹血糖诊断标准,能体现与OGTT2小时≥11.1mmol/L具有相当的值,而且也体现了一个最佳分割点来分开在这些人群中观察到的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的双峰分布的两个组分。我国流行病调查表明,若按空腹血糖≥7.0mmol/L的新标准,糖尿病漏诊率<3%。另有一些研究显示,空腹血糖≥7.0mmol/L的

病人伴有增加的小血管和大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因此1996年12月9~13日在英国召开了WHO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标准及分型咨询委员会,这次咨询委员会建议将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的空腹血浆葡萄糖从≥7.8mmol/L改为≥7.0mmol/L,而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1.1mmol/L不变。此外,本次咨询会进一步明确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上述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和(或)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是一致的。 标准1(世界卫生组织): 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二小时血糖≥11.1mmol/L〉 标准2(按照医院标准): 空腹血糖正常值: 正常指数为3.9-6.1mmol/L(毫摩尔),血糖指数应小于6.2。空腹血糖如果重复两次测试均高于正常值,大于或等于6.7,一般可确诊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

确诊糖尿病要做哪些检查

确诊糖尿病要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异常,造成人体内糖、蛋白质、脂肪出现代谢紊乱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病发特征就是高血糖,如果糖尿病早期不能及时的诊断,就会给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很多麻烦,糖尿病患者可能有致残、致命的后患。那么糖尿病在临床上的常见诊断方式有哪些呢?诊断结果的参考数值又是如何评估的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确诊糖尿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要做哪些检查 1、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此项检查是糖尿病体检中最重要的一项。糖耐量试验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负荷后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在做糖耐量试验同时,可以采血测定胰岛素、C肽,了解胰腺B细胞在葡萄糖负荷下的最大分泌能力,可以协助判断胰腺B细胞的储备功能,尤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2、糖化血红蛋白: 无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均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血糖波动大的病人尤其如此。而糖化血红蛋白主要作为对过去2-3月内平均血糖控制水平的一种监测手段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血糖控制水平是 否达标的金标准,正常值为4.0-6.5%。 3、空腹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检查是糖尿病常规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在医院进行抽血通过生化分析仪来检测静脉血糖,更常用的是家用血糖监测仪的试纸检测指血血糖,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反应来获得结果,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糖尿病化验单查询>>> 4、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 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也是诊断和监测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增高,也可诊断为糖尿病。常规体检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几乎要漏诊50%的糖尿病患者。 5、尿糖检查: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 习题及答案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 姓名:科室:得分: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高血糖发病机制的是:( D ) A.胰岛素抵抗 B.应激 C.严重感染 D.肾上腺危像 E.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 2、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是:( A ) A.腹部 B.大腿内侧 C.臀部 D.手臂 E.静脉给药 3、以下哪种胰岛素属于速效胰岛素?( B )

A.诺和灵 R B.诺和锐 C.诺和灵N D.甘精胰岛素 E.甘舒霖N 4、下列哪项指标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月血糖控制不佳( D ) A.尿糖阳性 B.血糖>30mmol/L C.尿酮体强阳性 D.糖化血红蛋白A1为15.8% E.基础血浆C-肽水平低于400pmol/L 【B型题】 A.阴离子间隙增大 B.血浆乳酸5mmol/L C.尿糖阴性 D.空腹血糖9.1mmol/L E.血钠155mmol/L 5、高渗性昏迷( E )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A ) 7、低血糖昏迷( C ) 8、糖尿病( D ) 9、乳酸性酸中毒( B ) 【多选题】 10、下列关于重症患者血糖控制中正确的说法是:( ABCDE ) A.解除应激因素 B.合理输注葡萄糖 C.静脉使用胰岛素 D.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E.一旦出现低血糖,静脉给予50%葡萄糖输入 二、简答题: 1、高血糖的危害: 答: 1.高血糖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2.高血糖也可降低补体的活性, 糖通过补体进行糖化作用, 和微生物竞争与补体的结合, 抑制调理作用。3.高血糖是加重机体能量代谢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度应激状态下的高能耗、高氧耗和高分解代谢更加重了机体能量储备的耗竭, 最终可以导致细胞水肿、溶解和器官功能衰竭。2、患者发生高血糖的机制:

血糖监测表

糖尿病管理系统监测表 Roche Diagnostics 年龄性别病志号床号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皇帝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也就是消瘦加上烦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终生性疾病,是慢性的全身性代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长期血糖增高会导致多器官组织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病变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酮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 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1)有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糖尿病者;(2)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3)肥胖或超重,特别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于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6)年龄40岁以上者。国外资料都表明4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7)饮酒过多者 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的早期不一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而典型症状的出现,就有可能意味着病程长,病情较重了。尤其是2型糖尿病更是如此。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中老年、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另外,当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是否与糖尿病有关。1.常发生疖肿或毛囊炎等皮肤感染;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3.女性下身瘙痒,按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4.男性性功能障碍,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5.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

成人危重患者血糖监测和血糖控制评价的专家共识

成人危重患者血糖监测和血糖控制评价的专家共识 血糖监测与控制是ICU危重患者重要的诊疗内容。但当前血糖监测的方法很多,对血糖控制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对不同研究结果的解读困难。来自欧美国家的16位专家就成人危重患者血糖监测技术和血糖控制的评价达成共识。 1 血液取样 (1)对于病情危重需要实施有创血管内监测的患者:①所有血样应取自动脉导管;②如果暂时或持续不能获取动脉血,应留取静脉血样;③毛细血管血样(针刺法)不准确,应避免采用。 (2)对于病情相对较轻无需进行有创血管内监测的患者,可采用毛细血管血样(针刺法)。(3)临床研究的论文应报告取自动脉导管、中心和周围静脉导管或毛细血管(针刺法)血样的数量和比例。 2 ICU临床研究中血糖分析仪的选择 (1)取自动脉或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样应该在中心实验室或使用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气分析仪是默认的血糖分析仪,中心实验室仅在报告不被耽搁的情况下使用。(2)对于未实施有创性血管内监测的患者,可以使用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血样。(3)临床研究论文应报告使用中心实验室、血气分析仪或血糖仪测定血样的数量和比例。在所有情况下应报告所用测定仪的厂家、型号以及常规的校正和质量控制措施。 3血糖控制的报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应报告内容 (1)集中趋势:对于一组患者血糖浓度的测量,应报告个体患者血糖平均值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值。(2)离散度:计算每位患者血糖浓度的标准差,然后报告该患者群体标准差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值。(3)低血糖:作为最低限度,研究者应报告至少经历1次中重度低血糖事件的患者的数量和比例[血糖浓度分别≤2.2 mmol/L(40 mg/dL)、2.3~3.9mmol/L(4l~

浅析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

浅析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 摘要: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回顾,重点对血糖监测的意义,监测方案和监测相关技巧进行探讨,提出了糖尿病人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关键词: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患上需终身治疗,自我管理,自我检测,自我治疗显得非常重要。以前病人只能到医院才能检测血糖,自从便携式血糖仪,彻底结束了只能到医院检测血糖的历史,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在家进行血糖自我监测,提高了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20XX年1月—20XX年1月,共住院糖尿病病人135人,其中男性53人,女性82人,40 岁以下40人,40岁以上95人,初诊糖尿病41人,病程半年以上94人。 2 调查方法病人住院第一天,使用访谈式调查:(1)您有便携式血糖仪吗?20%有,80%无。(2)您知道如何选择血糖仪吗?100%回答经推销商介绍。(3)您会使用血糖仪吗?90%的人不会,10%人基本上会。(4)您知道什么时候监测血糖吗?全部回答空腹。 3 健康教育血糖仪选择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购买血糖仪时,应选择一种精准度高,售后服务好试纸有效期长,并且能保证长期供应的血糖仪。(2)选择一种易操作的血糖仪,在购买时要求销售人员为你示范,并确认你可以单独操作。(3)血糖仪的显示屏显示的数字应易辨认。(4)最好选一种有“记忆”功能的血糖仪,以便将所测得血糖值储存起来。(5)针对各种品牌血糖仪的标准匹配管理,使用前应对血糖仪进行校准,血糖仪校准时利用模拟血糖液,购买时随仪器配前检查血糖仪和试纸相互间运作是否正常,模拟血糖仪液含有已知浓度的葡萄糖,可与试纸发生反应,需做血糖仪标准的情况有:①第一次使用新购买的血糖仪。②每次使用新的一瓶试纸时。③若怀疑血糖仪和试纸条出现问题时。④当测试结果未能反应出患者的主观身体状况时。⑤血糖仪摔跌后。(6)血糖仪标准时应注意:①不要使用过期的模拟血糖液。②模拟血糖液开瓶后3个月内有效,因配药一次开瓶后应注明过期日期。③不宜将模拟血糖液储存在温度超过30℃的环境,也不宜冷藏或冷冻,试纸要匹配,每盒 试纸都有编码,需在测量前根据试纸的编码调整仪器,才能正常使用。(7)采血要规范,采血前请患者用温水清洁双手,反复揉搓准备采血的手指或者手臂自然下垂15~20秒,使指端末梢血液充盈,一般选手掌的2-4指采血,穿刺部位应选择在手指掌面的两侧,不要选择在掌面的正中或指尖,以减轻疼痛和减少创面感染的机会,用75%的酒精消毒指腹、待干。打开血糖仪,放在平稳安全处,如果用吸血的血糖仪,就取出条试纸插入机内;如果用滴血的血糖仪就取一张试纸拿在手上,注意手指不能触及试纸测试区,取出试纸后将试纸筒的盖筒盖紧,用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类 1、糖尿病主要诊断标准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根据,应注意单纯空腹血糖正常不能确诊糖尿病,还应加测餐后血糖,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的葡萄糖负荷量成人为75g,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服糖前及服糖后30、60、120、180分钟测定血糖。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不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我国糖尿病诊断标准为 ①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 (200mg/dl )。 ②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 mmol/L (126mg/dl)。 ③糖耐量试验(OGTT )口服75g 葡萄糖后2 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 以上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一天再选择上述三项中的任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HBA1C≥6.5%,即三个月内糖化血糖指标超过7,即为糖尿病。 2、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6.5%*。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诊断标准

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统称为糖调节受损,检查时正常达到一次,也称糖尿病前期开始. 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诊断标准同1999WHO 标准参见下图: 4、您知道糖尿病分哪几类吗? 目前通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分类方法,临床类型分为糖尿病Ⅰ型、Ⅱ型(BM)、妊娠糖尿病(GDM)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4种。 ⑴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下,但成年和老年也可得,占发病5%。起病急,病情重,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多数容易发生酮症和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对胰岛素很敏感。 ⑵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多为40岁以上,发病缓慢,病情较轻,在感染和应激时,可诱发酮症,占发病90%以上。空腹胰岛素水平较低、正常或高于正常,在糖负荷下,血浆胰岛素水平的高峰延迟,但高峰的水平常高于正常,可能形成高胰岛素血症。 ⑶妊娠糖尿病:分为妊娠期确诊的糖尿病和原有的糖尿病患者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