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划及建筑设计过程简述

规划及建筑设计过程简述

规划及建筑设计过程简述
规划及建筑设计过程简述

规划及建筑设计过程简述

设计阶段流程:

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阶段)―→单体方案―→初步设计―→施工报建图―→施工图―→施工配合―→竣工验收

规划阶段:

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已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规划设计要点,可直接开展规划设计;第二种是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规划设计要点,就需要先做总平面规划方案去申请指标,即所谓的“规复”阶段。

规划阶段开展所需的资料:

1、规划设计要点(或规复的批复)

2、设计任务书

3、用地红线图

以上三项资料要求在签订合同的当天提供,是开展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具备之后才可开展规划概念方案设计。

4、室外市政管线资料

指的是用地周边及用地内的市政管线资料。规划概念方案确定后,可开展规划四图(总平面图、绿化规划图、道路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和综合管线规划图设计,即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此时需要甲方提供室外市政管线资料。由于此资料并非开展规划概念设计第一时间所需的资料,而且甲方需要时间去规划局或市政院购买该资料,所以合同内要求该资料于合同签订后15天提供是合理的。

5、工程地质报告

规划总平面基本确定后,结构专业提供勘探布点图给甲方,由甲方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勘探工作,提供工程地质报告。有些项目已有普探报告,则根据规划总平面及已有的勘探点,布置需补勘的布点图提供给甲方。

由于工程地质报告须在结构专业提供勘探布点图后,甲方才能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勘探工作、提供地质报告,所以合同内要求甲方在合同签订后15天内提供,其实是不合理的,只不过很多合同是在规划甚至单体方案报建完成的情况下才签订,所以甲方也还能在合同签订后15天提供。但在正常情况下,甲方是无法在签订合同后15天内提供的,而且该资料主要为初步设计阶段所需资料,所以建议提交日期改为“提供勘探布点图后20-30天”,较为合理。

规划阶段的设计成果:

包括规划概念方案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概念方案包含总平面图、主要单体平面图(单线或双线)、立面概念参考图片等,或者还有一些分析图(如景观、轴线、交通、噪音分析图等),主要为体现规划设计思路和总体基调的设计文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包含五图一书(或八图一书)、四至图、效果图及相应的电子文件等,并填报相应的报建表,报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五图是指总平面图、绿化规划图、道路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和综合管线规划图,八图是把综合管线规划图拆分成给水燃气规划图、雨水污水规划图、电力电信规划图之后,和前述五图合称八图。具体出五图还是八图,应根据当地规划部门要求去做。“四至图”是打印在地形图上的总平面,“一书”是规划设计说明书。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目前已把总平面图、绿化规划图、道路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即所谓的建筑四图)合为总平面和绿化规划图、道路和竖向规划图,即所谓的建筑二图,另外,在效果图的基础上,广州目前还要求修建性详细规划须提供总平面彩图和规划报批电子文件(修详通)。由于我们现在和将来都有较多广州当地的项目开展,所以必须对广州规划主管部门的要求

及要求的变化比较熟悉才行。

单体方案阶段:

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及报批获通过后,即可开展单体方案设计和报建工作。

单体方案设计是以建筑师为主体去开展的,结构专业和设备专业在单体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确保方案的初步可行性。

单体方案阶段的设计成果:

包括单体概念方案和方案报建图。单体概念方案包括总平面、主要平面图(双线带家具布置)、主要立面图、效果图,必要时附上分析图,主要为体现建筑方案、构思和设计思路、风格的设计文件;方案报建图的成果包含方案设计说明、总平面图、四至图、各层平面图、主要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及相应的电子文件等,并填报相应的报建表,报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如果是在广州的项目,还必须附上建筑工程报批电子文件(报建通)。

初步设计阶段:

单体方案确定及报批获通过后,即可开展初步设计工作。

初步设计是在单体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设计,主要解决单体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以及进行各专业具体的技术设计、对各专业的设计进行概算工作。初步设计完成后,根据项目的规模、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是否需要报送审查。

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成果:

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消防、电气、暖通空调、概算、人防等各专业的设计说明、技术图纸及相应的电子文件。通常包含如下篇章:总说明、总平面及建筑篇、结构篇、给水排水篇、电气篇、空调及通风篇、消防篇、环境保护篇、劳动安全卫生篇、概算篇、人防篇等。

需要报送审查的项目,在初步设计提交后,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参加初步设计审查会,在会上介绍项目总体及相关具体情况,现场听取和记录专家及各专业部门评审意见,并以恰当的方式给予方案及技术上的解释。会后须根据主管部门的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给予回复。

根据项目的结构、消防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及专业部门的意见,参加超限审查会和消防专项审查会等。

施工报建图阶段:

施工报建图实质是达到施工图深度的建筑专业总平面图和各层平面、各向立面、剖面图。如果说送审方案报建图是审核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点,送审施工报建图的意义就在于审核是否具体落实实施规划设计要点。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地方方案报建和施工报建是合二为一的,如花都市、顺德市;有些地方施工报建是需要各个专业的施工图的,如增城市。因此,异地项目在签订合同时或开展设计前,应要求甲方咨询或明确当地的报建程序和报建要求。

施工报建图送审前,甲方须委托测量大队根据施工报建图进行现场放线工作,出具放线册。现场放线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施工报建图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点里关于退缩、间距等方面的要求,并在放线册上反映。

施工报建图报送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获通过后,主管部门出具批复意见书,在甲方缴纳相应的市政配套费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施工报建图阶段的设计成果:

包括建筑专业施工图中的设计总说明、装修做法表、总平面图、四至图、各层平面图、各向立面图、剖面图及相应的电子文件等,并填报相应的报建表,报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如果是在广州的项目,还必须附上建筑工程报批电子文件(报建通)。

施工图阶段:

施工图阶段为各专业互相配合开展施工图设计的阶段。

施工图设计文件是作为招标、施工、验收的依据。

施工图完成后须提交给施工图审查单位进行审查,根据审查单位的审查意见进行回复,并提交相应的修改图或修改通知。

施工图通过审查后,甲方可办理申领《施工许可证》的相关手续。

施工图阶段的设计成果:

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消防、电气、暖通空调、人防等各专业的施工图设计说明、技术图纸、计算书及相应的电子文件。

施工配合阶段:

施工配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招标答疑、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巡查工地、根据工地出现的情况解决设计问题、隐蔽工程验收、选材选板等;二是与其他专业设计单位或专业施工单位的配合,如装修、幕墙、机电安装等。

施工配合的重要性:

对项目设计而言,并非施工图出齐即为完成,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由于并未实施,施工图出齐只能看成是项目设计完成了一半,只有通过施工配合,才能将项目设计具体实施,才能最终完成并落实设计工作,否则,将会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施工配合阶段的成果:

主要包括招标问卷回复、设计交底记录、图纸会审记录、巡查工地记录、修改图、修改通知、对其他专业设计或专业施工单位的回复意见或确认函等,以及其他与项目设计实施有关的设计文件或往来函件。

竣工验收阶段:

项目施工完成后,即可申报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主要包括:

工程质量验收、规划验收、消防验收、人防验收等。工程质量验收由质监单位监督,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规划验收、消防验收、人防验收的验收单位分别为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当地消防主管部门、当地人防主管部门。

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果:

包括竣工图、验线册及各种验收表格。竣工图是在施工图的基础上,把修改通知的内容及现场工程指令的内容反映进去,即竣工图必须与施工现场的情况相符。正常情况下,竣工图的绘制是由施工单位进行的,标准的设计合同中是不包含竣工图绘制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项目甲方会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建筑专业的平、立、剖面竣工图绘制,故会在设计合同中加入相关委托内容或另签补充协议进行委托绘制。申报规划验收前,甲方须委托测量大队进行现场验线工作,出具验线册。现场验线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实际施工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点里关于退缩、间距等方面的要求,并在验线册上反映,作为规划验收的依据之一。验收表格包括各分部工程验收表格和竣工验收备案表等。竣工验收通过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各单位填报竣工验收备案表,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竣工验收备案表的填报、盖章标志着项目的最终完成,通常作为设计合同中设计费收取的最后一道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广州市自2006年4月15日起试行建筑工程规划验收电子报批规划管理,即在申报规划验收的时候,除了需要提交竣工图、验线册及相关资料外,尚须提交规划验收电子报批文件(验收通)。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术语中英文对照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术语中英文对照

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 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0.2 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0.3 市 municipality; 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4 镇 town.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5 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2.0.6 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0.7 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2.0.8 城市群 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2.0.9 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2.0.10 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城市规划概述 3.0.1 城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3.0.12 近期建设规划 immediate plan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3.0.13 城市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3.0.14 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0.15 修建性详细规划 site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0.16 城市规划管理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城市规划编制 4.1 发展战略 4.1.1 城市发展战略 strategy for urban development 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4.1.2 城市职能 urban function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1.3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1.4 城市规模 city size 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c218675006.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

教学楼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

教学楼规划与建筑设计 方案 第一章总体规划设计 一、设计概况 为切实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精神,确保我县在2015年6月前全面完成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提高办学水平,适应新时期大规模全方位培训干部工作的需要,党校整体搬迁已势在必行。以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整体搬迁为主,配套建设县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县研培中心、县农业技术学校整体建设,可以实现教学用房、教学设施、活动场地、后勤服务、师资力量资源共享,避免土地重复征用及相关设施场地重复建设,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成本。 本项目为县柏溪镇城北新区26-3∕01地块东侧,建设用地面积13.31亩,约合8873平方米。拟建县委党校地上12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52.2米。 1、地理条件 县位于中国西南、盆地南缘,长江上游和金沙江、岷江下游“金三角”地区。县境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属中亚带季风气候区的盆地南气候型,县属小风区域,常年主导风向为西至西北方向。 2、基地条件分析 建设用地形状呈不规则多边形,宽约70米,长度在短边方向长约93米,在长边方向长约145米。基地最低高程302.96米,最高高程331.59米,基地最大高差为28.63米。南部、东部地势较高,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地势逐渐降低,西北部最低,并在中部形成局部陡坡。用地东面与“金江丽城”廉租住房小区相连,北面与“北新国际”住宅小区相接,西面与幼儿园用地相邻,西北面连接与公共绿地,南面靠近城市规划道路。 3、建设规模 建设用地面积:887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 其中地上10500平方米,地下5100平方米 停车位共99辆 其中地面停车位31辆,地下停车位68辆 容积率:1.19 建筑密度:18% 绿地率:35.5% 二、设计依据 1、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2、由业主提供的本工程任务文件与基地的电子地形图 3、现场踏勘所获得资料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单位信息库

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单位信息库 国内知名规划设计专家信息库 一、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1.美国易道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香港国际工程设计咨询研究院 3.英国工程设计院 4.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5. USA RHM 6.艾斯弧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7.澳大利亚DBJ建筑设计事务所 8.盛邦国际咨询有限公司 9. BAZO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0.德国五合国际设计公司 11.太原建筑设计(李祖原)咨询有限公司 12.英国合乐集团 13.美国东肯国际有限公司 14.亚杰克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5. 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16.迪生罗斯蔡尔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17.中新佳联国际规划设计与咨询有限公司18.阿卡规划设计公司 19.英国奥雅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伟信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21.日本竹田设计株式会社 22.美国龙安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23.新加坡CPG集团新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4.加拿大AB—CPL国际建筑与城市设计有限公司25.国依德尔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6.德国欧博迈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27.吕贝尔设计公司 28.美国CA规划设计师事务所 29. AAUPC 30. ARTX同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31.新加坡DPC国际规划与设计事务所 32.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SCP)33.裕廊国际工程(苏州)有限公司 34.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 35.法国ILEX景观规划设计公司 36.五兹贝格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37.法国AREP公司 38.澳大利亚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39.美国W&R国际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40.加拿大普迪国际设计机构 41.德国LATZ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42.美国劳伦斯设计公司 二、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排名不分先后)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3.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5.北京土人景观与规划设计研究院 6.亚泰都会(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城市建设研究院 8.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9.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0.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1.天津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12.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3.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

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发表时间:2019-04-16T10:36:25.0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作者:陈雷 [导读] 城市规划设计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调发展战略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 浙江东华规划建筑园林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14 摘要:作为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设计工作的开展不仅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城市规划设计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调发展战略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导言: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因此,城市建设和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至于建筑设计的环节,它不仅会影响城市的外观,而且会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相关建筑企业需要注意两者关系的协调,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发展。 1 新形势下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要求 在新形势下,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城市规划,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处理各种关系,如人、环境、建筑、经济等。只有实现四者的协调统一,城市规划才能更加合理和科学,才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除了美观和欣赏价值,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建筑设计应该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并且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各种需求。城市规划也是如此。每个空间的布局应该有明确的功能,明确的优先顺序,并且能够相互联系,以确保城市的协调和统一。 随着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它们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前提是保护环境,防止城市建设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自然和城市的和谐共处。此外,在提出节能减排建议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也应作出积极回应。城市规划要节约土地,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休闲娱乐区、商业区。满足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建筑设计必须坚持绿色和无公害的理念,虽然目前的建筑设计无法达到绝对无公害,但在设计过程中要避免能源消耗过大,也要节约建筑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同时,要选择比较少的环境污染材料,才能真正节约能源,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为人们创造绿色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2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不够大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每个城市都有悠久的建筑历史。这些建筑见证了过去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积累。它们值得我们每个人维护和保存。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了城市更新的力度。在一些地方,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旧建筑被拆除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历史文化的丧失和土地开发的混乱。归根结底,这些问题在于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缺乏重视,未能提高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以确保城市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未能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以及未能制定相关的支持系统。 2.2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城市的发展应该由居民决定,他们是城市的真正所有者。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方面,政府对居民缺乏有效的组织,另一方面,居民没有强烈的主人翁感,这导致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总是拥有最终决定权,很少有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因此,城市建设的话语权集中在少数决策者手中。居民不能对城市建设提出合理的意见,也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在某种程度上,这导致了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2.3规划管理实施手段不够合理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必须经过批准才能实施。因此,我们通常会发现一些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与国家政策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调整规划,以确保规划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未经批准的计划一旦实施,就有可能违反法律法规,通常不会得到政府的批准。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利用法律漏洞擅自制定和实施未经批准的计划,导致了严重的问题。 3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对策 3.1建筑设计要满足建筑规划的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建筑物的实际功能和需求取决于建筑物的位置选择和布局设计。另一方面,建筑的功能扩展必须由建筑设计师指导,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之间的互操作性和互动性。作为建筑企业,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规划优化整个建筑的布局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它还将使用现代设计方法对建筑设计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究其原因,主要是为了实现建筑美感与建筑功能的有效结合。此外,在建筑设计和规划的互动中,建筑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展。结合对现代建筑规划的理解,发现它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建筑的方向有明确的要求。因此,要求相关人员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设计环节中的各个环节,以促进建筑满足人们对外观和功能的要求。 3.2巩固建筑规划为设计提供参考 在建筑规划过程中,既要考虑现状,也要考虑长远利益。功能布局应该做好规划,并预留一定的设计空间,为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条件。我们应该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城市及地区的发展趋势,为建筑设计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建筑规划的科学水平,降低设计成本。此外,我们应该提前预防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提高规划质量。 3.3基于城市规划来进行建筑设计 建筑功能与建筑的布局设计和位置选择密切相关,而其功能扩展需要建筑设计的参与和指导。在建筑设计实施中,在考虑建筑规划的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赵晨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一、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 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是从对城市形态的认识开始的。影响城市形态的动力因素极其复杂而又扑朔迷离。应当看到城市组成因素的多元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的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是一种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其相关性不像数学中那样一一对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兼容性,即使是较容易被我们认知的城市物质形态也是极其复杂的。正如亚历山大以数学集合论提示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城市物质形态,他认为城市并非树形结构,不易理解和处理,城市好似关网络形,充满复杂、多样的联系,具有有机性,难于想象且不易处理。 然而,城市建设者并不是面对抽象的城市概念,城市设计也不是空中楼阁般的理论幻想。当建筑师接受业主委托,面对所处的基地时,所谓城市设计的工作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城市设计是指达到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设计,指某一特定地段上形体环境的创造;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功能上有联系项目的形体;三是城市或区域的设计,包括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城更新改造等等的设计。”我国,一般是指前两个层次的内容。 作为应用层次上的城市设计,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注重实证上的内容,更注重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技法上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认为现实的途径是深化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念,以不断的工程实践去体味复杂的城市设计内涵,以务实的研究态度去体会城市设计的内容。从宏观上讲,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连接点。其背景为社会结构、经济实力、民族传统、城市功能、土地效用等城市形态要素,以科学理性方法,研究城镇基地上物质要素的相对时空关系。 从微观上看,设计的主体对象是人,城市设计是在对人的行为模式及行为心理的分析、认知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环境设计,即把城市形态要素按有序有情的原则建立秩序,使之符合社会中人的工作、生活的多种要求。可以认为一切涉及城市内外部空间构成的均属城市设计的范畴。 二、地段特点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诸多层次,都有其相应的观点和方法,环境的概念适用于城市设计的所有层次,。这里“环境”是指城市设计的前提和结果,“地段特点”就是城市环境的具体表现。建筑师虽不可能左右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但形体方面的构思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建筑师以自身工作成果参与到城市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城市特定地段中,其环境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对这些因素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功能的分析认识,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正如K·林奇所言:“反映地段特点要比反映时代精神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必将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 地段级建筑构成可以看作是城市形态的最小体现单位,是城市片断在某种结构关系中的组合单位。这里所说的地段特点是环境特征的集合,并可为我们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框架,因为环境正是建筑单体或群体构成城市整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筑师创造的高效、优美环境,不可能大及整座城市,但至少可以在“地段”这一等级的空间构成单位中发挥作用。因此,地段特点是建筑师以建筑设计介入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其鲜明与否的检验标准不在于该地段的地理特点,而在于人们对这一地段新的记忆和辨认程度。建筑师以工程

建筑设计方案成果深度要求

申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设计成果要求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设计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工程设计说明、效果图、总平面图(含平面定位图、竖向规划图)、单体建筑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公示图件小样等。 设计成果包括纸质成果及相应的电子数据,纸质成果应装订成册,加盖设计单位资质章,设计人、审核人在纸质成果上签字。电子数据中的设计说明应采用WORD格式(*.doc),图纸采用CAD 格式(*.dwg), 图片采用*.jpg格式。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设计成果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对成果各组成部分的内容及深度作如下要求: 1、建设工程设计说明 包含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设计依据、设计构思、规划布局与功能、交通组织、竖向、消防、户型、日照分析、纵横断面、管线综合、排水防洪、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筑造型、立面材质与色彩、建筑节能以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等内容。 2、效果图 包含鸟瞰图以及主要建筑至少两个主要立面的效果图,特殊项目还需绘制沿街透视图。 效果图须与设计方案对应一致,能够体现申报建筑和相邻现状建筑的景观关系,真实反映建筑材质与色彩。 3、总平面图 (1)总平面:标明图名、指北针、比例尺(应为1:500或1:1000)、图例以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包括用地平衡表、经济技术指标表、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表、套型面积统计表、建筑面积明细表),制图单位应为“米”,同时项目周边的地形须反映现状。 标明道路红线、河道蓝线、绿化、高压线走廊、市政设施及文物古迹保护范围等规划控制线及相应宽度;标明项目内组团道路、宅间小路、项目出入口、台阶、挡土墙等。 标明用地边界以及各类建筑或市政管线的平面形式、用途、层数,对规划住宅顶层设置阁楼或跃层的应予以标明;结合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表,标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编号、位置和用途;标明环境绿化、地面铺装、建筑台阶、无障碍设施、雨蓬、顶部造型等;标明市政管线的检查井、杆塔及交叉、节点位置,标明地下人防设施、通风口、采光井的位置。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成果及深度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成果及xx要求 (一)规划用地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严重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状况。 (二)规划用地现状图(1:2000)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建筑物状况、人口分布状况、巩固屋舍实现转、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 2.“人口现状指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辖区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用地设施现状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巨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建筑)类型、位置、登记、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的分布情况等。 (三)土地使用规划图规划各类用地的界限,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位置;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的性质、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表明市政设施、公用设施的位置、登记、规模,以及主要规划控制指标。 (四)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确定道路走乡、线性、横断面、各支路交叉口坐标、标高、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为之机用地界线,各地块室外地坪规划标高; 1.“道路交通规划图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线形、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严重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

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与用地范围。 2.“竖向规划图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级道路为何地块的排水方向,各级道路交叉点、转折点的标高、坡度、坡长,标明各地块规划控制标高。 (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1:2000)标明公共服务设施位置、类别、等级、规模、分布、服务半径,以及相应建设要求。 (六)工程管线规划图(1:2000)各类工程管网平面布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详尽分为给排水、电力电讯、热力燃气、管线综合等。必要时,可分别会址。 1.“给水规划图标明规划区供水来源,水厂、加压泵站等供水设施的容量、平面的位置及供水标高,供水管线走向和管径。 2.“排水规划图标明规划区雨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为止,雨水管渠的走向、管径及控制标高和出水口位置;表明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位置,污水管线的走向、管径、控制标高和出水口的位置。 3.“电力规划图标明规划区电源来源,各级变电站、变电所、开闭所平面位置和容量规模,高压线走廊平面位置和控制高度。 4.“电信规划图标明规划区内电信来源,电信局所的平面位置和容量,电信管道走向、管孔数,确定微波通道的走向、宽度和起始点限高要求。 5.“燃气规划图标明规划区气源来源,储配气站的平面位置、容量规模,燃气管道等级、走向、管径。 6.“供热规划图标明规划区热源来源,供热及转换设施的平面布置,规模容量,供热管网等级、走向、管径。 (七)环卫、环保规划图标明各种卫生设施的位置、服务半径、用地、防护隔离设施带等。(八)空间形态示意图(比例不限,平面大凡比例为1:1000~1:2000)表达城市设计构思与设想,协调建筑、环境与公共空间的关

浅谈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浅谈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日益创新,大中城市不断增加,城市的规划不断扩大,城市规划设计面临了诸多建设挑战与机会。合理的进行建筑设计会很大程度影响城市的外观。为进一步推进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相互结合,就要科学的理解和对待两者之间的关联。为了正确处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联系,有必要为城市规划设计制定正确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科学规划城市的设计与发展和整体规划,所以,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对两者和谐发展有着深刻的探索。本文首先阐述城市建设的要求,然后分析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面临的主要困境,同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引言 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作用。在城市化建设日益加快的当前社会,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越加密切,并成为建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体重要意义。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具体关系 1.1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 城市规划可以可以理解为建筑建设的前提,并为建筑提供必要的空间和前提条件。在相关工作的研究当中,其具体目标是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城市的社会性、经济性与安全性。具体来看,不仅要有效处理城市局部建设与发展间的辩证关系,立足于城市建设的主题,科学地考虑到城市建设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发展留有足够空间,同时还需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间的关系,在注重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保持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设计的总任务是对人类活动的区域和空间进行协调,并与周围环境进行融合,对某个空间地域进行最合理的规划。但是在研究对象方面,城市规划设计更体现在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无论是社会需求、经济需求还是文化需求。 1.2建筑设计的内涵 建筑设计从微观层次上来理解,即对空间地域进行的规划,关注的重点是建筑群落所体现出的空间特征。相比于城市规划设计,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用途。建筑设计的用途是保障工程在既定的条件内合理开展,稳定进行,满足使用者的不同用途与需求,更加注重建筑本身的功能性,而不是整体的需求分析。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与建筑设计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推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而且还能够将建筑物本身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现阶段,我国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其整体发展势头并不是很理想。首先,在针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只是单纯对整体的城市空间布局进行考虑,并没有意识到功能分区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很容易就忽略城市的整个局部建设,特别是在针对城市建筑设计而言,由于考虑不足等问题,导致其整个建设效果并不是很良好。 比如,在城市规划相关措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只是单纯对整个城市的形态进行相对应的规定,但是却忽视了对建筑物的颜色、形状等进行综合考量。这样

【常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摘要:城市规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是建设工程规划设计的不同阶段,文章详细分析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城市规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 引言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

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

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要点

摘要: 结合进行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实践,论述了中国教育大发展背景下的校园规划理论及其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校园规划;空间;环境;环境 0 引言 近年来,全国高校建设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更新,也促进校园规划设计观念的改变,对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更新的要求。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是校方和规划设计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①注重交往空间和环境的整体设计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大学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的形式和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而是扩展到整个校园中。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在教室外的庭院中以及一切活动场所中相互交流都是获取知识陶冶性情的重要途径。因此,对话、交流、沉思乃至休憩,这些课堂以外学生更为自主的活动变得大为重要。为了顺应教育内涵的变化,新校园规划设计应着重加强校园交往空间(交流共享空间)设计,在校园内为师生提供多层次的亲切宜人的学习、交流和思考的场所,并通过各种层次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设计师的关注焦点从仅仅注重建筑的单体结构转换到建筑与环境上来,把校园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实现规划、建筑、景观的整体化设计,创造“建筑之间和谐一致而不失各自的特色,建筑与环境相互呼应,融为一体”的整体校园形象。在这里,建筑只是主角之一,作为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强化群体空间场所的感染力,加强环境和空间特色的创造。②注重校园中心区规划设计,使之成为个性鲜明,有凝聚力的共享空间在校园交往空间中,校园中心往往是处在主入口,主轴线上,由主体建筑,主要空间(广场)和主要景观组成,是学校的行政教学中心,人流交往(礼仪)中心,资源信息及景观中心,是整个校园的资源共享和环境共享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校园的形象,统帅整个校园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校园中心区设计是学校设计的重中之重。③建筑集中化、综合化建筑集中化、综合化是当今校园建筑发展趋势之一,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界,集合教学研究空间,集合信息传输、贮存管理等系统使之集中化、集体化。减少资源重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变分散为集中使之共享、公用。④自然与建筑的和谐一个全新的校园建设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也对校园的空间氛围产生强烈的作用。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地形,使建筑与地形巧妙结合,融于山水自然环境中。⑤注重校园的地域性、文化性及个性创造校园的地域性、文化性及个性是校园场所精神的实质,是师生们对校园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基,对于全新的校园尤为重要。没有地域性,文化性与个性,校园建筑与环境将显得苍白无力。⑥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大学校园内交通组织的重点应是确保步行系统(自行车)流线的顺畅和便捷。从生活区到教学区“三点一线”之间的人流是主要人流,要设有足够宽的道路以满足人流交通。基于对以上认识的实践,我们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设计中刻意营造这种氛围。 1 工程概况与场地特征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内第一所专门培养酒店管理、旅游等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其目标是培养准外交人员,追求端庄、典雅和时尚。新校园位于青岛市李仓区,地处花椒山北麓,地形复杂,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北坡度10%左右,属中缓坡地形。自南向北形成三个台地,台地高差4~8m。第一台地东西向坡度<3%,属平坡地形,平坦宽敞,是校园主要建设用地。第一台地东端与九水路高差约7m,西端高差约2m(入口处)。几条冲沟自南向北从校园穿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术语中英文对照

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 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0.2 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0.3 市 municipality; 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4 镇 town.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5 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2.0.6 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0.7 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2.0.8 城市群 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2.0.9 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2.0.10 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城市规划概述 3.0.1 城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3.0.2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3.0.3 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3.0.4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master planning outline 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3.0.5 城市规划区 urban planning area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3.0.6 城市建成区 urban builtup area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3.0.7 开发区 development area 上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的统称。 3.0.8 旧城改建 urban redevelopment 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3.0.9 城市基础设施 urban infrastructure 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3.0.10 城市总体规划 master pl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 施。 3.0.11 分区规划 district planning

规划设计方案中应含的图和规划设计一般步骤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志成果及深度要求和规划设计一般步骤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志成果及深度要求 (一)规划篇 1区位分析图: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 2、交通及周边分析图:规划用地周边重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状况 3、现状分析图: 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建筑物状况、人口分布状况、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 (2)人口现状指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辖区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用地设施现状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建筑)类型、位置、登记、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的分布情况等。 4、现状优劣势分析:地块现状对开发的优势与劣势 5、结构分析图:地块各类型建筑物的分区 6、总平面图:根据分区布置总平面,位置示意 7、道路分析图: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 线宽度、道路线形、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重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与用地范围。 8、景观分析图:主要景观节点位置和景观意向 9、高度分析图:各建筑物的层数或高度 10、日照分析图:满足地块所在地的日照要求的分析图 1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标明公共服务设施位置、类别、等级、规模、分布、服务半径,以及相应建设要求。 12、主要尺寸标注图:小区内需要标注的主要尺寸和坐标 13、空间意向图: 表达城市设计构思与设想,协调建筑、环境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突出规划区空间三位形态特 色风貌,包括规划区整体空间鸟瞰图,及重点地段、主要节点立面图和空间效果透视图及其他用以表达城市设计构思的示意图纸等。 14、供水工程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供水来源,水厂、加压泵站等供水设施的容量、平面的位置及供水标高,供水管线走向和管径。 15、排水工程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雨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为止,雨水管渠的走向、管径及控制标高和出水口位置; 表明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位置,污水管线的走向、管径、控制标高和出水口 的位置。 16、供热、燃气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气源来源,储配气站的平面位置、容量规模,燃气管道等级、走向、管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