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珠港澳大桥专题训练题-精选教育文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珠港澳大桥专题训练题-精选教育文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珠港澳大桥专题训练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对于珠海、珠三角西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而言,被项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超级工程。大桥通车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粤澳港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它大湾区基本情况对比表

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

粤港澳湾区面积(万km2) 3.68 2.15 1.79 5.60

人口(万人) 4383 2340 760 6671

GDP(万亿美元) 1.80 1.40 0.76 1.36

人均GDP(万美元) 4.1 6.9 9.9 2.0

第三产业占比(%) 82.3 89.4 82.8 62.2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766 465 227 6520

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 1.12 1.30 0.71 1.75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家) 60 28 22 16

(1)从自然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困难。(6分)

(2)与其它世界三大湾区相比,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6分)

(3)对比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6分)

(4)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答案】

(1)海域广阔、深度大,海水腐蚀严重;该海域多台风且风力大,台风破坏力强;珠江口水下地质条件复杂,建设难度大;该海域靠近板块交界地带,可能受地震影响。(任答3点得6分)

(2)土地面积大,发展空间广阔;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充足;客、货吞吐量大,交通便境,运输能力强。(6分)

(3)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强协作与融合,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新型产业,形成新型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

的比重。(6分)

(4)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台作;利于发港澳的独特优势,提升该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利于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6分)

【解析】

(1)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建设过程中会遇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海水腐蚀、台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可能受到的地震影响等方面。

(2)对比材料数据,就可以发现港珠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发展空间、劳动力人口、机场和港口等交通设施条件。

(3)与其它三区相比,可知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较小,经济实力相对较低;第三产业比重低,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五百强公司数量较少,大型企业的竞争力较差,所以从这些方面加强,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协作与融合,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新型产业,形成新型产业集群。

(4)该地地处港澳和内地联系地带,粤港波大湾区建设有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以及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分工愈合做,提升高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港珠澳跨海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该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该大桥所在海城每天有上千艘轮船和数百架飞机经过。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列举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

(2)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没有全部采用桥梁构造而是建造了6.7千米海底隧道的原因。

(3)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的意义。

【答案】(1)台风;海浪侵蚀;跨度大;修建海底隧道难度大;投资多;技术水平要求高. (2)该海域位于飞机航道上,修建海底隧道有利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修建海底隧道有利于轮船的航行。

(3)加强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香港、澳门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带动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缩短了香港和澳门、香港和珠海之间的通行时间(节省能源消耗)。【解析】本题组以港珠澳大桥为载体,考查港珠澳大桥修建的不利条件、建造隧道的目的以及修建港珠澳大桥的意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港珠澳大桥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结合材料信息,从大气、海水、建设难度、资金需求、技术水平等角度作答。

(2)结合材料所述“每天有上千艘轮船和数百架飞机经过”,从修建隧道对飞机飞行、船舶航行的有利影响。

(3)港珠澳大桥修建的地理意义主要从社会和经济两个角度作答。社会方面,从该地区的稳定、港澳与内地的联系、通行时间几个角度作答。经济发展,主要分析其对该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

【点睛】地理意义类题目的作答。主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角度作答。社会方面,如收入水平、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经济方面,如经济水平、产业发展、产业升级等;生态方面,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2019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全线贯通。通车后,从珠海、澳门到香

港原来4小时的路程,只需45分钟。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从自然环境角度,简述建设港珠澳大桥面临的主要困难。

(2)请指出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意义。

【答案】

3、(1)海洋多风浪、大雾,施工和保障难度较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不稳定,影响施工;处于多台风多发地区,工程防台风标准高;海面上无依托,较陆地施工技术要求更高,工程量更大;海水盐度高,桥梁防腐蚀标准高。

(2)完善了我国的交通网;缩短了运输时间;加速珠三角区域融合;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安全,可全天候通行。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珠江口伶仃洋临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貌条件独特、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隧道的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选定在珠江口的伶仃洋之上,以衔接桥梁和海底隧道。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这种锁定结构可以固定钢筒里填埋的泥沙,也不用移走海量的淤泥。

材料二:在人工岛进入海底隧道前,先要经历一段白色天体顶篷的露天隧道。在西人工岛隧道入口处一段300多米长的露天隧道徐徐而下,正式驶入海底隧道;在海底隧道东端的尽头,又通过一段露天隧道,从东人工岛隧道出口驶出不到200米就是大桥的香港段。

右图为港珠澳大桥的西人工岛。

(1)根据材料,分析人工岛海上施工存在的困难。

(2)简析人工岛采用钢筒快速成岛技术的优点。

(3)分析在进入海底隧道前建设露天隧道的原因。

【答案】4、(1)地貌条件独特、水沙条件复杂,人工岛成岛困难;水域内航线密集,船舶密度大,施工船舶多,相互干扰多,施工管理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临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上施工安全和环保要求高。

(2)避免大挖大埋污染海域环境;减少对海域生物的破坏,尤其对白海豚的保护意义重要;围合的钢筒结构可保证彻底止水,岛上主体施工由水上作业转为“陆上作业”;可大大缩短工期,减少对航道通航的影响。

(3)避免司机从海面上的自然光突然进入灯光隧道不适应,司机从露天隧道进入海底隧道,有一个从明道暗的过渡光线,能保证驾驶安全。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伶仃洋是典型的弱洋流海域,如果桥墩及人工岛的阻水率超过 10%,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而这也是港珠澳大桥的中间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原因之一。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全长约6.7公里,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长、埋入海底最深、单个沉管体量最大、使用寿命最长、隧道车道最多、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隧道由33节预制沉管以及一个长约12米重达6500吨的“最终接头”拼接而成,该隧道与东西两个人工岛一起,被称为港珠澳大桥核心控制性工程,也被称为交通工程中的珠穆朗玛峰。最深处位于48米深的海底,沉管隧道下方是软土地基,软土层厚度从30~50 m 变化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沉管隧道工程建设需防范的问题。

(2)分析港珠澳大桥的中间段采用海底沉管隧道方案的原因。

【答案】

5、(1)所在地区湿度大,每年的潮湿季节,即回南天,隧道内壁及路面处于持续潮湿状态,影响行车安全;隧道管节接头较多,需防范随着温度的升高与降低,管节结构发生膨胀与收

缩,从而产生隧道漏水情况;沉管隧道下方是软土地基,软土层厚度差异较大,可能存在管节接头部位发生差异沉降而产生裂缝;港珠澳大桥隧道是深埋沉管隧道,施工与运营期间存在基床回淤现象,应注意覆土荷载对隧道施工及运营的影响。

(2)位于伶仃洋的主航道,又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可保障海空航线运行;伶仃洋为弱洋流海域,如桥墩的阻水率过高,会致使大量泥沙沉积,影响航运,故采用海底沉管隧道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