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时代下水电站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

信息化时代下水电站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

信息化时代下水电站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
信息化时代下水电站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

信息化时代下水电站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30T15:36:30.21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李丽新[导读] 信息化时代悄然到来,信息技术已经运用于越来越多的行业中,水电站和电力系统也不例外,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摘要:信息化时代悄然到来,信息技术已经运用于越来越多的行业中,水电站和电力系统也不例外,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水电站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安全性较低、集成化程度较低等。如何进行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水电站及电力系统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本文先是探讨了信息化时代的概述,又分析了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最后对信息化时代下水电站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新思考。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水电站电力设备;电力系统信息化 1信息时代的概述随着计算机的产生,信息技术随之发展起来。计算机具有处理速度快、处理功能强大、储存容量大、方便快捷等特点,因此,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资源发展的新追求。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世界拥有了超强的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可以有效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将信息资源转化为各种知识产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出现,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处理工具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出更多的信息资源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开始与现代各种通信手段进行融合,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形式和生产劳动模式。在信息时代中,人们在实际的生活中都会用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深化,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2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的安全性较低

现阶段,虽然电力系统已经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是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电力能源具有其他一些能源所没有的有事,比如说方便、低污染、高效率等,当前已经成为我国能源使用的主要方式。那么,电力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就自然的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随着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信息化也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但是电力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安全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也是当前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继续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2信息的整理和挖掘建设投入较少

我国的电力系统信息化已经普遍的开始建设,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电力企业会将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多数投入到信息的收集、存储以及共享方面,还有就是电力系统设备的自动控制方面,但是对于需要深入建设的人力资源的投入却不是很多。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本末倒置,将本来该重点投入的地方投入到较少,这对于电力系统更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只有重视信息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的投入,才能够为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良好的推动作用。

2.3信息化集成度较低,软件间的协调性不足

电力系统内部包含着很多的部门,这些部门之间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在整个部门之间良好的开展。但是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在进行软件的处理问题时,很多部门都采用不同的软件进行电力工作,运用软件的不同,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门之间软件的协调性不足,无法很好的统一开展工作,即便是工作能够统一协调起来,工作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就对工程师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软件,这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3信息化时代下水电站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3.1做好设备安装前的安全质量检验

水电站电气一次设备安装主要包括断路器、变压器、电力电缆、发电机等重要设备的安装,安装技术要求高,工序复杂,对周围条件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安装前的安全质量检验是关键。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正确理解安装的过程和规划,参考安装图纸,在安装前,切实做好高压试验,包括外观检查、对试验结果的检测、核对出厂报告的科学完备性等。

3.2重视竣工后的安全质量验收

电气设备安装竣工后的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施工完成后质量验收是通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完成的,检验设备的安装施工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其中发电机定位筋的准确度、断路器的工作情况、隔离开关的隔离效果、变压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母线的安装是否正确、设备运行的调试、外观布局是否合理等都是安全质量验收的内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修正,直到验收合格,并由双方负责人在工程验收单上签字,才可以交付使用,意味着真正的完工。

3.3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电气设备安装安全和质量、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的依据和参考。通过质量管理制度把安全质量管理细化到每个人,并和每个人的量化考核和绩效工资挂钩,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加大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设置专门人员进行质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对工作中多次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工作人员根据情节给予适当的处罚,严重的要接受处分甚至停止工作。通过奖惩激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电气设备安装施工质量的提高。

3.4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工作人员是水电站电气设备安装的主要完成者,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是设备安装施工的关键,因此,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使他们了解更多和水电站电气设备安装相关的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通过学习能够熟练掌握设备安装的流程和各个配件的作用及用途,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意识,注重后续的自我提升。要严格进行人员录用,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为工作人员适应本职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尽量多为工作人员提供外出参观和研修的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电气设备安装的专业化程度。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把技术骨干配置到重要岗位工作,聘请知名人士来做讲座或接受咨询,加强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4结语

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书

XXX电力公司 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议书 (2016-2019) (初稿) 南宁联能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3月 目录 目录 前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9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坚 持市场化改革,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开展竞争,鼓励社会资本 投资配电业务、多途径培养售电主体等内容。 依据国家的发展规划,预示着未来电力行业将迎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想要在未来的市 场竞争中,保持原有地位,并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需要公司自身加快管理水平的提高 手段,由粗放的管理方式向精益化管理方式发展,降低公司的生产、运营成本的同时, 更要逐步降低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及时响应用户的述求,全面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XXX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目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当前的生产、营销服务等业务极不匹配,甚至是制约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全面推进公司信息化,要把信 息化放在优先地位,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营销、规划以及服务等关键领域的 技术创新,提高公司参与电力市场竞争的手段和能力,借鉴同行业的先进技术理念以及 实践经验,少走弯路,实现生产管理及营销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运用系统分析法对公司现有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分析,配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需 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实际相结合为出发点,提出信息规划的建议,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未来3至5年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方案包括:前言;信息化需求;信息化发展指导方针、发展战略、目标;基础建设;重 点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原则、方法、目标;投资概算与分析等八大部分。

第一章信息化需求分析 1.1信息化现状 公司先后建立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及客户服务等系统,但是还远不足以支撑现有的业务管理需求,例如目前一直缺乏面向生产方面的信息化系统,生产作为公司经营的第一道关,在这方面的信息化投入不足,极大的影响了后续的营销服务等环节,因此有关信息化现状的具体表现如下: 1、资产数据没有统一管理 缺乏相关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导致没有形成完整的设备资产资料数据,对电力生产管理没有带来应有的经济价值。目前大部分生产管理部门查找最新的资料方式或者统计数据仍需要通过打电话到基层了解。 2、各应用系统存在信息孤岛 虽然公司新建、改造了一些信息系统,但是各应用系统之间很少有横向的信息共享,大部分应用系统只是为了满足所属管理层面的需要而开发,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无法互通,基本上还是通过电话、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现有的系统没有发挥其应尽的功能。 3、缺乏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完善现有的工作模式而推广使用的,在很多环节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抵触,这种抵触情绪加上缺乏必要的管理及疏导,使信息系统的推广阻力增大,应用困难,最终有些系统由于数据不及时更新导致逐渐被搁置。 4、部分业务没有实现信息化,没有形成完整的应用平台 很多业务数据还没有实现信息化,还在以文本格式存在各个部门中,整个生产运行管理无法形成整体的应用平台。 1.2信息化未来需求 公司的信息系统规划应该与公司战略一致。在弥补现有信息化水平不足的基础上,抓住未来机会,规避风险,帮助公司达到战略发展目标。 通过对公司的初步调研,经提炼总结以后,我们认为存在下列明显的和潜在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一)强化资产核查与统计,为资产管理打下基础 为更好地实施资产管理,首先要对现有设备资产资料数据进行统一的摸底核查,以此为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打下基础。 (二)构建信息系统

电厂信息化规划

电厂信息化规划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电力市场的逐步扩大,电力调度、运行方式、决策管理等都必须围绕发电厂最大利益目标而工作,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机组效能,节约运行维护费用,达到设备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目标,提高电厂的生产管理水平,已成为关系到实现发电厂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课题。电力市场化进程对发电厂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将大大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为此,在对发电厂信息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未来业务发展目标,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提出一个先进、合理、可操作的发电厂信息化规划。 1 发电企业的工作流程 发电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有五个层次:设备运行层、过程控制层、信息事务层、信息管理层、决策层。 (1)设备运行层:是确保发电业务能够被有效地、有效率地执行的过程,设备或装置的运行参数和状态,是实时数据的主要信息源。 (2)过程控制层:采集设备运行层设备或装置的运行参数和状态等实时数据,为运行提供指导。 (3)信息事务层: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的具体过程,积累的各种业务处理和管理基础数据,是非实时数据的主要信息源。 (4)信息管理层:对采集的各种跨平台的基础数据重新组合和加工,构成数据仓库,进行深层数据挖掘、多维数据分析。 (5)决策层:确立企业的经营战略,即确定企业目标、方针,制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财务管理计划等方面的政策和原则。 发电企业所有的生产和经营管理都是由各种流程组成的。发电企业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操作控制流程、过程控制流程、管理控制流程、战略计划流程,也可以分为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经营流程。经营流程决定业务流程的方向,管

电厂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2010

电厂信息化行业分析 报告 2010年5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3)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3) (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3) 二、行业市场情况 (4) 三、行业竞争情况 (6) 1、电厂信息化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6) 2、进入电厂信息化行业的主要障碍 (7)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8)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8) (1)产业政策软件产业属于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行业 (8) (2)电厂的需求 (8)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9) (1)技术人才瓶颈 (9) (2)国外知名企业产品的冲击 (9) 五、行业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 (9) 六、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10) 七、上下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10)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电厂信息化软件行业,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全国软件产业实行行业管理和监督,组织协调并管理全国软件企业认定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负责全国软件产品的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并发布软件产品测试标准和规范;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的国产软件产品备案;指导并监督、检查全国各地的软件产品管理工作;授权软件产品检测机构,按照我国软件产品的标准规范和软件产品的测试标准及规范,进行符合性检测;制定全国统一的软件产品登记号码体系,制作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发布软件产品登记通告。 (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1)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在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技术政策、软件出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软件行业进行大力科远股份扶持。 2)2000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5号),制定了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税收政策。 3)2002年,国务院发布《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

信息化电厂体系中SIS系统建设

2004年第2卷第10期 0 引言 大唐盘山发电是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一家新厂新制的崭新发电企业。2台国产600MW火电机组先后于2001年12月和2002年6月高水平投产。在基本建设和投产后,该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工程管理和生产管理的成功尝试。机组投产后实现当年不亏损,连年赢利,截至2004年8月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956天。大唐盘山发电确保安全生产局面以及实现优异的经营业绩的重要一点,是该公司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塑造了崭新的发电企业运行机制。公司定员仅199人,机构设置扁平化,在生产管理机制中积极探索,率先实施了点检定修制等一系列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大唐盘山发电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基本建设期间开始进行总体规划,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分步实施,在构筑的千兆位以太网企业网络平台上,企业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已初具雏形,EAM(企业资产管理系统)、FMIS(财务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燃料管理、生产统计、档案管理等应用系统的实施应用已经开始在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SIS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从2003年开始,于2004年7月通过上级鉴定,成为该公司信息化电厂整体框架中重要组成部分,继而为该企业开展管控一 体化、知识管理与决策支持,塑造学习型企业创造了条件。 1 SIS系统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电厂 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SIS建设外部环境分析 SIS的基本功能是对火电厂全厂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管理和监控,并提供综合优化服务。经过几年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各发 摘 要:从大唐盘山发电建设信息化电厂的实践出发,分析SIS系统在建设信息化电厂整体框架过程中的收获以及方法。探索信息化工程是管理工程的观点,结合发电企业学习型企业建设,实现管控一体化、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分析进行浅析,同时对大唐盘山发电目前已经开展的SIS系统建设进行了介绍。关键词:电厂信息化;SIS; 系统建设;知识管理 信息化电厂体系中 SIS系统建设 刘广平 (天津大唐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蓟县 301900)

华电集团信息化规划和现状

根据华电集团领导在集团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信息化建设,围绕发展纲要、新的管控体制,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和深化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系统应用,建设先进的数据中心和统一的信息化管控平台,实现集团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的要求,2010年3月8日下午2点在华电集团总部会议室召开了华 电集团信息化规划与ERP项目汇报会。 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保安,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主任唐义良、华电国际、杭州半山发电厂、浙江乌溪江水力发电厂和国电南自四家实施了ERP 系统的企业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华电集团信息管理部主任唐义良主持。会上唐主任先向与会者介绍了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一方面是四家实施ERP的企业向集团公司领导汇报ERP系统的实施情况以及后续工作;另一方面为集团公司制定新的信息化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华电国际、杭州半山电厂、浙江乌溪江电厂分管信息化的领导分别汇报了所属企业ERP系统的实施情况。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郭效军代表国电南自向集团公司领导汇报了国电南自ERP系统的实施情况、取得的成绩和体会。 唐主任代表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向集团领导汇报了四家实施ERP系统的企业在软硬件选择、实施商选择、实施模块和规模等方面的情况,对比了四家企业实施过程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认为四家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经验对集团公司编制新的信息化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听取完各企业的ERP系统建设的汇报后,辛总肯定了四家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四家企业ERP系统建设各有特点,但都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1、华电国际搭建了以财务和资产管理(FAM)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项目全过程管理为手段的ERP系统。为公司提供了全面集成、便于扩充的业务平台,有利于进行管理体系的块数部署,有利于资源和知识共享,有利于进行业务监控和风险控制;2、杭州半山电厂通过在ERP系统中实施物资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和项目管理,建立了统一的物质编码;规范了采购业务流程降低了采购成本;规范了库存管理、降低了库存;改变了传统的财务记账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天就可以实现财务结账,且修改有痕迹,保证了财务数据的正确性和严谨性,降低了风险;有效控制了项目的成本。3、浙江乌溪江水电厂,利用ERP系统整合了水电厂各部门的彼此独立的业务信息,建立起企业决策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

电厂信息化工作范围与岗位职责

工作范围与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计算机软件保护、信息安全等法规。 2、在厂部、车间领导下,保证我厂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3、在保证厂部管理思想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得以体现的前提下,负责完成我厂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及推进工作。 4、明确信息管理系统(MIS和SIS)的建设目的、覆盖范围、组织形式和职责描述。 5、掌握同行业中在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最新发展,提供不断改进工作的建议、方案。 6、以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配合有关的部门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工作。 7、听取、收集与信息系统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实施策略、方法,确保厂部领导的管理思路得以在信息系统流程中贯彻,预测信息系统建设中出现的“偏差”,并迅速采取措施,全面掌握系统软硬件配置及信息流程,负责使用人员级别的制定,妥善保管重要系统密码并定期更换。 8、负责计算机中心机房服务器操作系统及硬件的维护,系统管理、维护及密码维护等。负责全厂计算机硬件系统及管理软件系统的终端维护,系统配置的检查。计算机网络及终端的故障维护。 9、负责厂级内部网站的建立、维护以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在网站上进行信息发布的权责。 10、负责厂级、部门级电子文档的信息管理,如存档、修改、备份并做好相应的保密制度和措施。 11、负责全厂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通过固定的技术手段保证

全厂网络应用的安全、连续、稳定,保证数据采集通道的畅通和实时性。制定全厂计算机维护、使用、保安制度,并监督执行。准备相关的培训资料,不定期的对全厂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使用人员的应用水平。 12、负责全厂信息系统所有数据库的维护。(主要是实时数据库及关系型数据库等)。负责维护好所有应用系统的数据库,使其正常、高效运行,负责信息系统与其他如DCS系统、财务系统之间的通讯。负责数据库的备份及恢复工作。负责在信息系统数据库上的所有二次开发。 13、负责SIS系统实时数据库管理、过程监控及过程分析等,保证从实时数据源到实时数据库的数据的正确性。负责实时数据库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通讯。管理实时数据源到实时数据库的通讯接口。通过工艺过程画面、趋势画面、报表等方式把过程的信息反映出来。分析、报告性能计算软件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使厂级管理者时刻掌握与经济运行有关的关键信息。根据厂级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提出改进过程分析系统要求。根据过程分析的结果提出对设备与工艺过程运行优化的方案。在实时信息管理系统上实施过程分析方案等。 14、全面负责全厂信息网络的安全工作,规划并实施全厂的网络安全方案,设置网闸、防火墙、安装防病毒软件,通过网络定期执行系统、应用软件的病毒防治及升级工作,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责任追究: 有下列之一的,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按照有关法律、行政责任追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追究刑事责任:: ①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反工艺规程的; ②工作失误致使他人受伤的; ③工作失误造成生产事故或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的;

2019电厂信息化行业的分析报告

2019年电厂信息化行业 分析报告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3)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3) (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3) 二、 ........................................... “4 三、行业竞争情况 (6) 1、电厂信息化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6) 2、进入电厂信息化行业的主要障碍 (7)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8)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8) (1)产业故策软件产业属于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行业 (8) (2)电厂的爲求 (8)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9) (1)技术人才瓶颈 (9) (2)国外知名企业产品的冲击 (9) 五、行业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 (9) 六、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10) 七、上下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10)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电厂信息化软件行业,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全国软件产业实行行业管理和监督,组织协调并管理全国软件企业认定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负责全国软件产品的管理, 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并发布软件 产品测试标准和规范;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的国产软件产品备案;指 导并监督、检查全国各地的软件产品管理工作;授权软件产品检测机构,按照 我国软件产品的标准规范和软件产品的测试标准及规范,进行符合性检测;制 定全国统一的软件产品登记号码体系,制作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发布软件产品登记通告。 (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1)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在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技术政策、软件出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软件行业进行 大力科远股份扶持。 2)2000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0] 25号),制定了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税收政策。 3)2002年,国务院发布《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将软件产业的定位提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高度上,明确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我国的这一产业政策,为软件产业赋予了新 的历史使命,将在较长时期内对软件业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4)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电厂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电厂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后工业化社会,或称信息化社会。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和材料、能源一样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同时又是人类生产的重要产品。信息化则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将会使传统产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从我国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间接地印证了专家们对社会及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然而,电厂信息化既是管理和运营者的要求,又是一个社会的行为。特别是那些新建的电厂,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硬件的配置和布置、软件的选购与实施都会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对电厂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进行深入地研究,使信息系统真正发挥作用,带动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进步。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电厂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设计,需要首先了解电厂信息化的特点及当今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符合2000年示范电厂的设计思路,把电厂建设成为一个符合现代化生产和管理要求的新型电厂。 1 电厂信息化的特点 电厂的主要产品是电能(少数企业还有热能及建材等副产品)。从电力供应来看,电能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消耗的主要能源,不论城市或农村,不论生产或生活都离不开电,一个国家电气化水平越高,电能对社会的影响就越大。此外,电能还具有均质性和不可存储等特点,电厂的发电量不能由企业自己确定,而是电力负荷需求和电网调度的结果。从电力需求来看,社会对电量的需要是不确定的,它会随着地区、时间、季节、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对这种不能储备,需要量又是瞬息万变的电能,就需要实时精确地掌握供给和需求,以便及时地对系统进行调整和控制,才能够保证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电能是一个按需生产的系统,就其能量产品而言,早已实现了零库存,当然实现零库存的出发点和动机并不完全是经济性和企业生产效率的原因,更多是由于各级调度控制的结果,主要基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前提。可见,电力的供应链是电力负荷需求拉动的,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及信息管理的水平都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从电厂生产和管理的要求来说,对信息的安全、快速、完整和准确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电厂的信息化具有如下特点:(1)安全性和可靠性;(2)信息应具有实时性;(3)信息应具有准确性;(4)信息应具有完整性;(5)全厂信息应共享、集中管理。 2 电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电厂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以图形为用户界面、网络和数据库为支撑针对各种不同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更多资料请访问.(.....)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更多资料请访问.(.....)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展示专题 H3C电力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随着电力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信息系统中的关键业务数据已成为他们最重要的资产。不过,由于人为的误操作、软件缺陷、硬件故障、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自然灾难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带来数据的丢失,从而给整个电力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对关键的业务数据进行备份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作为电力企业应对数据灾难的有效手段,容灾备份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电力企业应用系统和重要数据越来越多的今天,能量管理系统、电量计量、电力市场系统、水调系统、调度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统、用电营销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PKI系统等,这些数据大多分布在内部系统的多台服务器上,容灾备份不仅工作量大,并已成为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营的灵丹妙药。 不过,考虑到灾难发生的突然性,电力企业所选用的灾难备份和恢复系统,必须具有简单、快速的易操作性,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处理故障,恢复系统的运行,并在故障消除后,将系统运行恢复原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积极探寻有效的数据存储与保护解决之道。

数据管理的漫长探索 在传统电力IT系统中,主机系统既负责数据的计算,也在通过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等手段对数据进行逻辑和物理层面的管理。然而,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FreeBSD/SCO UNIX/AIX/Solaris/HP-UX/IRIX等)多达近十种,文件系统格式(FAT/NTFS/EXT2/EXT3/JFS/UFS/VxFS/HFS等)也同样令人眼花缭乱。各种标准和各种版本拥挤在用户的系统环境中,使数据被分割成杂乱分散的“数据孤岛” (data island),无法在系统间自由流动,自然也就谈不上设备的充分利用和资源共享。 有鉴于此,从9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寻找存储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法,希望通过提高存储自身的数据管理能力,独立于主机系统之外,以网络方式连接主机和存储系统,以设备资源透明的方式为计算提供数据服务,从而将数据管理的职能从标准混乱、应用负荷沉重的主机中分离出来。从1997年FC协议的标准公布开始,以SAN(存储域网)的建设为代表,IT行业开始了计算与存储分离的探索。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数据管理的内涵远远超出原先的预想。在完成了简单的RAID管理、存储硬件设备管理的功能后,数据快照、远程复制、NAS文件共享服务、法规遵从等各种数据应用需求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数据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存储,也从此摆脱了简单的设备角色,获得了以提供数据管理为目的的独立系统地位,并开始在整个IT系统中扮演基础架构的角色。 在计算与存储分离的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性能、容量这些比较明显易见的存储系统要求,并不是对一个独立存储系统的全部要求,甚至不是主要要求。要达到存储系统独立的数据管理目标,对存储系统的特性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按照重要性排列分别是: 1、可靠性 Availability 数据集中到存储系统中,必然对系统设备的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建立数据备份、容灾系统进行配合,提高数据安全性。 2、可扩展性 Scalability 网络时代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数据的高速膨胀,对独立于计算系统之外的存储系统,必然提出高可扩展性的要求。这种扩展性并非是简单的容量扩展,同时还必须包括数据处理能力、数据交换带宽和数据管理功能的扩展。 3、兼容性 Compatibility 虽然存储系统已分离于计算系统之外,但今天主机系统对数据的使用方式,仍旧以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为主要手段。存储系统要适应各种主机系统的数据I/O要求,就必须能够兼容各种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各种传统数据管理手段。 4、可管理性 Management 支持各种主流的管理协议和管理架构,能够与网络、计算等各种设备统一管理和集中管理,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实现方便统一的设备和数据管理功能。 5、性能 Performance 能够根据不同应用类型要求,提供带宽、IOPS(IO Per Second,每秒IO操作数)、OPS (Operations Per Second,每秒并发操作数)、ORT(Overall Response Time,总响应时间)等不同指标侧重点的性能服务。高端系统还应能够对系统性能进行动态的扩展和调整。 6、功能 Function 各种数据迁移、数据分发、数据版本管理、数据复制、在线扩容等数据管理功能。 在过去8年以FC协议为主的SAN存储系统建设中,人们逐渐发现,FC协议虽然基本解决了传输速度和扩大容量的问题,却难以完全承担起存储系统独立化的重任,表现在以下几

2019年电力信息化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9年电力信息化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9年11月

目录 一、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3) 二、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 (3) 三、实现发展规划拟采取的措施 (4) 1、坚持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宗旨的业务方针 (4) 2、持续推进人力资源建设以及完善激励机制 (4) 3、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增加研发投入 (5) 四、拟定计划的基本假设条件 (5) 五、实施计划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 (5) 1、资金不足 (5) 2、人力资源不足 (6)

一、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信息化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成熟的行业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在电力行业内,公司将持续扩大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巩固公司在电力行业生产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将积极拓展铁路、石化、工业制造等行业的信息化服务,力争成为多行业并举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将积极拥抱技术发展新趋势,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坚持技术立足,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致力于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客户的市场竞争力,助力中国企业的发展。 二、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 在电力行业内,积极拓宽业务领域。在保持电力生产业务领域领先优势基础上,向未来加大投资的细分领域拓展信息化服务,如配电网、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同时,在南方电网公司充分利用先发优势,继续扩大业务范围,争取尽快实现业务面的全覆盖;在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将充分发挥在国家电网公司积累的技术优势,加大新产品的推广,积极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继续积极实施横向拓展战略(“COPY TO N”),将在电力行业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向铁路、石化、工业制造等行业拓展。在铁路行业,力争三年内达到业务全覆盖,成长为铁路行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石化行业,积极开拓安全、健康、环境以外的业务领域,如勘探、销售等;在工业制造领域,借助于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形势,积极

电厂信息化管理应用与发展

电厂信息化管理应用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9-11-25T11:43:19.2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作者:赵云燕 [导读] 摘要:为了满足日益上升的电力需求,电厂扩建、电力设备丰富化逐渐成为现代电厂发展的方向。 (大唐吉木萨尔五彩湾北一发电有限公司新疆昌吉州 831700) 摘要:为了满足日益上升的电力需求,电厂扩建、电力设备丰富化逐渐成为现代电厂发展的方向。面对繁多的电力设备,采用单纯的人工管理难以达到高效管理的目标。现代化电厂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人工进行设备管理工作,但这类管理模式在国内尚属于初步阶段,还未在电力行业得到普及。基于此,探索信息化在综合利用电厂设备管理中的价值,分析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此优秀管理方式在国内电力行业的普及。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设备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对电力资源依赖度的不断上升,电厂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不断提升。面临我国迫切的电能需求,电力行业采取提升电厂运营能力的方式,在电厂数量不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电厂的发电效率。而提升电厂发电效率的关键在于优化电厂设备运行能力,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降低电厂的生产能耗,达到最大净输出的目标。相比传统人工管理,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背景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渐在部分中、大型电厂中应用。但是,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我国出现时间较晚,暂未得到充分行业验证,且电厂信息化改造工作耗资巨大,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否真正提升电厂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业内还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有必要分析信息化在综合利用电厂设备管理中的价值。 1、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分析 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很多工业生产领域已得到应用,并实现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和类似行业的信息化管理经验,分析电厂设备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 1.1实现闭环管理 电厂设备管理工作中,工作反馈对及时发现设备问题、提升设备效能有重要意义。传统人工管理电厂设备工作中,时常出现因管理人员疏忽、工作超负荷等主客观原因,导致设备存在的问题或可疑情况未及时反馈与沟通,造成隐患堆积,是典型的开环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由于工作情况未得到有效反馈,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厂的设备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长此以往,会给电厂运行带来巨大风险。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实现电厂设备的闭环管理,通过设备自主监控系统,实时反馈设备运行情况,对于设备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报警,达到高效管理的目标。 1.2提升设备利用率 电厂设备管理工作中,对于部分在使用中存在损耗的设备,传统人工管理时往往采用定期更换的方式,在易损设备达到平均寿命时更换。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但是由于一部分设备虽达到平均寿命,本身性能并未受到影响,可以继续运行,此时更换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电厂设备综合利用和降低电厂生产成本。采用信息化设备管理模式,可以监视电厂设备情况。对于易损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使用,在性能未出现显著下滑时,可以默认其能正常使用,避免频繁更换设备造成资源浪费。 1.3实现行业间的数据共享 随着电厂发展程度的不断深入,依靠单一电厂的经验积累,已难以推动电力生产行业的进步。传统人工设备管理工作中,无法完整、长时间监控电厂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电厂内部设备运行、使用数据量较小,缺乏行业参考,不利于同行间的经验借鉴。采用信息化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大数据化管理,通过计算机手段,不间断监控和管理运行设备,监控其运行情况,并对其实际运行能力进行不同电厂间的对标,实现行业数据共享,增强电厂工作的可借鉴性,促进电力生产行业的发展。 2、新时期电厂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2.1完善电厂数据支持服务 当前大数据应用不断成熟,利用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大规模的采集以及分析,立足于电厂的实际,通过大数据生产过程以及管理等加以优化,因此更好的满足电厂的正常生产。首先,对电厂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精确统计,包括生产的时间、人力、物料、报价、承包商等相关信息,以此形成基础数据信息。其次,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然后和基础数据库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的环节,从而更好的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可以在电厂竣工结算进行数据支持,对于一些相关的成本要素,可以迅速可靠的计算出,为其提供相关的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加强工程项目竣工结算环节的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对工程竣工结算环节的整体费用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最后,利用多种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系统的构建,以此为电厂信息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2改进项目管控水平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工具不断的创新,以此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对项目的不同环节予以管控。首先,科学合理的进行电子化流程进行设计。对工作许可证办理、工程审查等各项工作,都可以施行电子化处理,简化工程执行方式,以此提升工作效率,保证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工程进展。其次,使用信息化方式跟踪执行过程、判定执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测量其绩效水平,不断改进,从而实现PDCA 循环。最后,为电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设置意外流程处理功能,以此来有效处理那些没有按照工作流程执行的业务。 2.3实现精细化管理项目管理 不仅仅是进度管理,还有成本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如SAP即可实现每一项工作的采购流程、成本计划的一体化管控。可利用现场安装摄像头、工作点验证、人力热点分布统计等方式,实现对项目人力资源情况的实时掌控和数据统计分析,并可对项目现场的质量情况进行实时管控,从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3、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基于以上分析,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电厂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中具有巨大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促进电力生产行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不明朗之处,因此笔者结合国内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经验,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第一,系统集成问题。电厂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规模较为庞大,电气设备种类繁多,要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需尽可能降低系统设备的接口类型及信号制式,从而确保众多设备的

电厂管理建设信息化解决方案

电厂管理建设信息化解决方案 通过管理标准的信息化实现项目管理流程的自动化 为实现电厂建设项目的终极目标保驾护航 公司电厂管理建设信息化解决方案(基建、生产MIS) 概述 电力行业工程建设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周期长、投资大、参建单位多、接口管理复杂)决定了管理与控制是一项复杂、繁琐且强度很大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且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要完成此项工作,建设单位(业主)和管理部门必须对建设中产生的大量工程数据进行科学的、快速的、准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评价,以便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辅助领导管理决策。而传统的信息管理、数据处理、信息查询方式和手段已无法适应现代化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的节奏和步伐。 应用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的模式在国外早已为项目管理者采用,而国内基建MIS的开发及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电力行业由于缺乏基建MIS应用软件,以前的大(中)型工程项目(如火电建设、电网建设)业务处理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光靠人工管理已很难满足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创精品工程的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越来越充分认识到采用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这种新型模式提高大型火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伴随着发电企业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和深化,发电集团与独立发电企业谋求竞争战略优势,实现安全效益的低成本扩张,开拓与扩展电源点已成为众多发电企业基建热潮的重要推动力。火电建设工程的项目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项目事务繁多,因此,构建一个基建期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基建管理水平和效率、创精品工程的有效手段。 解决方案 基建MIS是建立在先进、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基础上且符合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和规范,并且经过实践的管理框架、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与制度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搜集、储存、加工、传递、发布、统计及动态查询,建成一个涵盖上级职能部门、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及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计划、进度、质量、财务、工程技术、资料档案、材料设备、安全文明施工及合同管理等高效统一、规范协调的管理和控制体系,形成一个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实施层、管理层到决策层的信息体系,从而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为决策层提供分析决策所必需的准确而及时的信息。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及远程的信息控制与管理,最终达到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文明施工,从而创精品工程,为生产服务。 2.1目标 (1)建立一套能满足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工程管理业务规范;一个集中和统一并可供不同专业和部门共享的工程和生产管理基础数据库;确定标准化信息处理过程,统一数据和报表标准格式。 (2)促进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理顺管理层内部及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彼此之间关系,实现项目各参建单位信息高度共享和信息流程(实物流、资料流、业务流)管理和控制,大大减小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进一步加强对进度、质量、成本等有效的控制,使得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决策周期缩短,并可降低风险。 (3)使资金周转加快,能保证工程材料、设备供应及时,设计现场服务更加快捷。 (4)远程综合查询加快对上级、对外提供建设项目信息服务的速度和质量。 (5)动态产生竣工决算数据和达标投产资料。

电厂班组管理信息化平台项目设计方案

电厂班组管理信息化平台 项目设计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XX发电有限公司 班组管理信息化项目 设计方案 XX发电有限公司 2016年12月

目录

XX发电有限公司班组管理信息化平台 项目设计方案 1.前言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环节,班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对企业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力企业需要更好的适应行业信息化的社会趋势,需要设计与实现企业班组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反馈,实现信息管控。 2.班组管理现状 目前,我公司基层班组共计266个,班务处理仍停留在传统的纸质记录、电话联系上,没有系统的班组建设管理信息平台服务于班组日常工作。一方面由于班组日常工作繁杂,大量的时间用于填写各类形式不一(电子版、纸质版),要求不同(各类、各部门)的记录、报表、统计上报材料上,占用了许多有效工作时间,造成班组成员工作量无形之中加大,大量的文字工作使班组成员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对于管理信息和工作任务也没有一综合渠道予以及时上传下达。尽管部分基层企业仅有的几个单位如连城、景泰、西固公司内部已建立了各种信息化系统,在本单位部门、专业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基层班组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要求不规范,缺乏通用性、实用性、可比性和系统性;

(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上层管理要求不能直接下达至部门乃至班组,下层班组信息也没有渠道直接上传至上层,班组信息上传断层脱节; (三)信息共享差,单位各部门间、各班组间未实现信息共享,都是独立的信息孤岛; (四)系统没有通用性。系统仅实现了个别部门生产班组基础工作的管理,生产服务类班组不能使用,系统不通用; (五)系统功能单一,涵盖面窄。系统实现了部分工作电子班务,但局限性大,缺乏系统性,功能仅限于当班记事、交接班管理、定期工作管理、电子报表填写等部分事务处理,未能涵盖班组建设管理诸多模块; (六)基层单位信息系统各自研发、各自独立,资源浪费大。 综上所述,急需在公司层面开发具有三级管理功能的具有功能强大、通用性强、操作简单、使用规范、构架合理、方便实用的班组管理信息系统,使班组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班组成员劳动力进一步解放,从而将信息化管理与企业的班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为企业的生产活动助力。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首先是在班组层面建立标准、规范和实用的管理体系,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其次是结合电力生产特点使班组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提高班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三级班组管理信息的互动,提升信息的共享性和决策能力。 (一)硬件平台

电力信息化五大矛盾

电力信息化五大矛盾 IT厂商热烈追逐的电力信息化市场,似乎没有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而引爆,相反在日趋严重的电荒背景下显得更加不愠不火。 电网企业忙于应付电荒,五大发电集团忙于制定信息化规划,发电企业则由于更换东家而暂停了不少信息化项目,只有电力营销信息化在稳步推进。电力信息化市场徘徊不前的症结在哪里?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信息化的影响还要持续多久? 本报记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电力信息化市场上五对矛盾:先进的自控系统VS滞后的管理系统、复杂的系统VS空白的标准、市场的虚火VS竞争的无序、繁重的任务VS软弱的组织、规划的缺失VS系统的分裂,并由此认为,这五对矛盾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产生了电力信息化市场的诸多难题。 先进的自控系统VS滞后的管理系统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郭子明处长(职务核实)说,早在1970

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21机到17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现在华北电力调度局实时监测华北地区发电企业每台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然后统一调度。相比之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滞后不少。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这样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也处在初级阶段,主要实现了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在实施ERP方面,现在只有浙江电力还在继续坚持由IBM实施的ERP项目外,山东、辽宁、湖北等地的电力公司都暂停了相关的信息化计划。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力信息化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电力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流程,比如设备每10天要检修一次,机组每三个月要大修一次,不论管理体制如何调整,都要按统一的流程进行调度管理,否则就存在安全隐患。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则受管理体制变革的直接影响。从水电部到电力部再到能源部、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今天属于地方,明天属于中央,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电力企业缺乏相对稳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不够。 北京顺义区供电局信息中心主任负责人抱怨说,刚刚建了MIS管理系统,过不久,一个命令下来,归属变了,企业领导变了,系统就得重新换,企业受不了这种折腾。造成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力行业的长期垄断经营。信息化的动力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

发电厂信息化规划思路

发电厂信息化规划设计研究思路 中国国际招标网时间:2010.04.08 来源:互联网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电力市场的逐步扩大,电力调度、运行方式、决策管理等都必须围绕发电厂最大利益目标而工作,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机组效能,节约运行维护费用,达到设备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目标,提高电厂的生产管理水平,已成为关系到实现发电厂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课题。电力市场化进程对发电厂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将大大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为此,在对发电厂信息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未来业务发展目标,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提出一个先进、合理、可操作的发电厂信息化规划。 1 发电企业的工作流程 发电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有五个层次:设备运行层、过程控制层、信息事务层、信息管理层、决策层。 (1)设备运行层:是确保发电业务能够被有效地、有效率地执行的过程,设备或装置的运行参数和状态,是实时数据的主要信息源。 (2)过程控制层:采集设备运行层设备或装置的运行参数和状态等实时数据,为运行提供指导。 (3)信息事务层: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的具体过程,积累的各种业务处理和管理基础数据,是非实时数据的主要信息源。 (4)信息管理层:对采集的各种跨平台的基础数据重新组合和加工,构成数据仓库,进行深层数据挖掘、多维数据分析。 (5)决策层:确立企业的经营战略,即确定企业目标、方针,制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财务管理计划等方面的政策和原则。 发电企业所有的生产和经营管理都是由各种流程组成的。发电企业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操作控制流程、过程控制流程、管理控制流程、战略计划流程,也可以分为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经营流程。经营流程决定业务流程的方向,管理流程是经营流程和业务流程的支撑。 根据发电企业业务活动的内容,业务流程可以分为生产流程、设计开发流程、采购管理流程、质量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储运管理流程、市场营销流程等,业务流程还可以细分。企业业务流程是有生命周期的,分为识别需求、设计流程、执行并优化流程、流程重组四个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